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分析-1課件_第1頁
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分析-1課件_第2頁
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分析-1課件_第3頁
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分析-1課件_第4頁
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分析-1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物中毒流行病學

調查分析漳州市疾控中心2011年11月11日食物中毒流行病學

調查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七十四條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協(xié)助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對事故現(xiàn)場進行衛(wèi)生處理,并對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2023/8/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23/8/322023/8/303主要內容1、準備工作2、流行病學調查(核實情況、初步調查、病例定義與搜索、正式調查)3、采樣檢驗4、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的分析5、調查報告(流行病學調查部分)2023/8/33主要內容2023/8/304一、準備工作2023/8/342023/8/305一、準備工作1、召集應急處置隊伍:

根據(jù)食物中毒的具體情況,食物中毒應急處置隊的人員應由流行病調查、檢驗、消殺、健康教育、后勤保障等人員組成。確定食物中毒應急處置隊及各組負責人,并明確任務、授予權力。

2、流調人員準備食物中毒個案調查表、食物中毒登記表等調查用表。2023/8/35一、準備工作1、召集應急處置隊伍:6一、準備工作3、實驗室人員準備采樣物品,做好檢測準備:

3.1采樣物品:刀、剪、勺、鑷子、吸管以及盛裝食物的無菌容器、塑料袋、75%酒精、記號筆、白大褂、帽、消毒口罩等。

供涂抹用的生理鹽水(5毫升)、棉拭子供采便用的采便管、運送培養(yǎng)基

供采吐瀉物的無菌平皿、采樣棉球

供采血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滅菌試管

3.2現(xiàn)場快速檢測裝備:食物中毒快速檢測箱等。6一、準備工作3、實驗室人員準備采樣物品,做好檢測準備:2023/8/307一、準備工作4、消殺人員準備現(xiàn)場消毒處理用藥品、藥械及相關記錄表格;5、復習或查閱相關食物中毒資料:根據(jù)食物中毒的具體情況,復習或查閱相關食物中毒資料,掌握其特點及有效的防控措施;

6、調集車輛。2023/8/37一、準備工作4、消殺人員準備現(xiàn)場消毒處理用2023/8/308二、流行病學調查和采樣檢測2023/8/382023/8/309㈠調查目的和法律效力-1應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對食物中毒進行調查:

1、判斷突發(fā)事件的性質(是否食物中毒);2、分析引起中毒的餐次和食物,確定其與中毒的因果關系;3、推測引起中毒的可疑病因,為實驗室鑒定中毒病因提供線索,為搶救治療和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據(jù)。4、指導現(xiàn)場消毒,提出預防措施建議,防止中毒繼續(xù)發(fā)生。2023/8/39㈠調查目的和法律效力-1應用流行病學研究方2023/8/3010㈠調查目的和法律效力-2我國GB14689《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中明確規(guī)定:由于取不到樣品或取到樣品已經(jīng)無法查出致病物質或者在學術上中毒物質尚不明的食物中毒,其診斷標準主要依據(jù)包括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及病人的潛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現(xiàn)。流行病學調查結論可以作為行政處罰的法律依據(jù)。2023/8/310㈠調查目的和法律效力-2我國GB14682023/8/3011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核實情況接到食物中毒事故調查指令后,工作人員應于1小時(農村2小時)內趕赴現(xiàn)場開展調查。首先對接報的情況進行核實,向中毒發(fā)生單位負責人或知情人進一步了解中毒發(fā)生的經(jīng)過和簡要情況,包括進食時間、進食食品、進食人數(shù)、中毒人數(shù)、中毒的主要癥狀、中毒事件的進展情況、已經(jīng)采取的措施等。2023/8/311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核實情況接到食物中毒事2023/8/3012㈡調查步驟及內容-初步調查11、向醫(yī)療機構了解情況調查人員要到病人就診醫(yī)院對接診的醫(yī)生進行詢問,以了解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病情變化過程,治療效果。

查閱病歷記錄,了解病人的各種臨床檢驗結果。2023/8/312㈡調查步驟及內容-初步調查11、向醫(yī)療機2023/8/3013㈡調查步驟及內容-初步調查22、獲得食譜向提供食物的單位索取食譜,特別是進食史較為復雜的情況下。在無法直接獲得食譜時,可以向聚餐組織者(如導游)、進食者(發(fā)病者與未發(fā)病者)、其他知情人員詢問間接獲得食譜。

食譜也可通過現(xiàn)場衛(wèi)生學調查組獲得。

2023/8/313㈡調查步驟及內容-初步調查22、獲得食譜2023/8/3014㈡調查步驟及內容-初步調查33、對已發(fā)現(xiàn)或已掌握的病人進行初步調查(5-10人)初步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發(fā)病前72小時的進食史以及其它的暴露史,估計發(fā)病的潛伏期。根據(jù)不同的潛伏期,作出相關食物中毒的病因假設。在進食史調查時,也應注意了解飲水史、旅游或戶外活動史以及其它暴露史如動物接觸史等,以排除或確定其他可能的傳播途徑或傳播方式。2023/8/314㈡調查步驟及內容-初步調查33、對已發(fā)現(xiàn)2023/8/3015㈡調查步驟及內容——病例定義

和病例搜索1確定病例定義是國際通用的食物中毒基本調查步驟根據(jù)分析現(xiàn)場核實的有關發(fā)病情況和進食情況,提出中毒病例的共同特征,并以此為標準,對已發(fā)現(xiàn)或報告的可疑中毒病例進行鑒別;對尚未報告或就診的符合病例確定標準的病人應進一步登記調查。病例定義常以最先發(fā)現(xiàn)的病人的臨床癥狀與體征作為最初定義的依據(jù),以后隨著調查工作的逐步展開,等獲得進一步的流行病學、病人潛伏期和臨床表現(xiàn)、現(xiàn)場衛(wèi)生學和實驗室檢驗資料后再作修正,形成最終定義。2023/8/315㈡調查步驟及內容——病例定義

和病例搜索2023/8/3016㈡調查步驟及內容——病例定義

和病例搜索2病例定義確定原則:1、要綜合分析流行病學資料、潛伏期和臨床表現(xiàn)、現(xiàn)場衛(wèi)生學調查情況和實驗室檢驗結果。2、要以客觀臨床體征和實驗室檢驗指標為主,但要考慮實際情況。

2023/8/316㈡調查步驟及內容——病例定義

和病例搜索2023/8/3017㈡調查步驟及內容——病例定義

和病例搜索3例:XX年發(fā)生在某市一次會議期間的一起近百人的食物中毒事故。1、本次中毒最初病例定義:參加本次會議且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⑴有腹痛腹瀉等癥狀和體征,腹瀉≥3次/24小時,且大便性狀發(fā)生改變者。⑵有腹痛腹瀉等癥狀和體征,腹瀉1-2次/24小時,大便性狀發(fā)生改變,且進醫(yī)院輸液者。⑶有腹痛腹瀉等癥狀和體征,腹瀉1-2次/24小時,大便性狀發(fā)生改變,且檢出副溶血性弧菌者。2、本次中毒最終病例定義:符合以上條件,且在A賓館進食10月10日早餐后48小時內發(fā)病的人員。

2023/8/317㈡調查步驟及內容——病例定義

和病例搜索2023/8/3018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1根據(jù)初步調查結果和病例定義,對《食物中毒個案調查登記表》進行設計;對調查人員進行分工、規(guī)定工作職責,并就其中的重要詢問內容以及其他注意事項進行強調。2023/8/318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12023/8/3019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21

調查對象及內容1.1向接診病例的醫(yī)療機構的醫(yī)師深入了解病人診治及實驗室檢驗情況,并收集加蓋公章的門診登記記錄、病歷記錄、檢驗報告;1.2向所有病人及有關人員調查發(fā)病的癥狀、體征等臨床表現(xiàn);1.3向活動的組織者或者食物的供應者、發(fā)病和未發(fā)病者以及有關知情人員了解發(fā)病前48~72h內的進食史以及其它暴露史,進一步估計發(fā)病的潛伏期。2023/8/319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21

調查對2023/8/3020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32個案調查2.1調查對象

聚餐人數(shù)在100以內的,應當盡量全部調查;聚餐人數(shù)在100以上的,則隨機選擇部分病例與對照進行調查;對照所需對象可隨機選擇,但必須足夠、有代表性,能滿足食物中毒數(shù)據(jù)分析的需要,一般對照組調查人數(shù)不應少于病例組,以病例組的2~3倍為宜。

2023/8/320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32個案調2023/8/3021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42.2調查內容

個案調查的內容包括被調查人的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住址、聯(lián)系方式等)、進食情況(病人發(fā)病前48小時以內的進餐食譜及特殊情況下72小時以內的可疑進餐食譜)和病人的發(fā)病時間、地點、臨床癥狀及體征、診斷、搶救診療情況等,具體內容按《食物中毒事故個案調查表》進行填寫。

2.3調查方式

視被調查人員的接受能力、文化水平與實際情況,可采用面對面詢問調查、電話詢問、分發(fā)填寫問卷調查表等方式開展調查。

2023/8/321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42.2調2023/8/3022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52.4調查注意事項

2.4.1強調必須在取得食譜后再進行全面調查,特別是在有連續(xù)聚餐史的情況下,可以有效減少被調查者的回憶偏倚。2.4.2如采用面對面詢問方式,詢問臨床癥狀、體征時不得采用提示或暗示的方法,應讓其主動說出不適之處;詢問進食史時可采用提示的方法逐一詢問,以提高記憶的準確性,減少回憶偏倚,加快調查的速度。對首例病人、末例病人、特例病人的情況應作詳細了解。

2023/8/322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52.4調查注2023/8/3023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62.4.3填寫個案調查表一定要準確,要真實地記錄被調查人所反映的實際情況,必填項目不得缺項。被調查人回憶不清晰的項目,應在該項目處填寫“記不清”。2.4.4注意輕重緩急。對于劇烈發(fā)病的病例不宜立即進行詳盡的個案調查,應在病情穩(wěn)定之后再行調查;對于腹瀉和嘔吐,必須追蹤調查首次腹瀉、嘔吐后24h內的總次數(shù),切忌以調查當時的次數(shù)作為每天(24h)的腹瀉和嘔吐次數(shù)。2023/8/323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62.4.3填2023/8/3024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72.4.5調查工作必須由公共衛(wèi)生機構進行,不得委托供食單位的人員、醫(yī)務人員或者其他人員進行調查;個案調查表最后交小組組長統(tǒng)一審核,應有2名符合條件的調查員簽名,并請被調查者簽名確認。2.4.6要建立與病人或其家屬的融洽關系,態(tài)度熱情、耐心、友善、負責2.4.7調查結束后應對被調查者表示謝意。2023/8/324㈡調查步驟及內容-正式調查72.4.5調2023/8/3025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1采樣檢驗不僅有助于確定診斷,還可以幫助查明病原體和毒物的來源。及時采樣對于確定食物中毒原因具有重要的意義。2023/8/325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1采樣檢驗不僅有2023/8/3026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21、采集樣品的種類和數(shù)量:一般情況下應采集的樣品包括以下幾類:

1.1病人的糞便、血液、尿液、嘔吐物或洗胃液等臨床樣品;1.2對照人員的糞便(或肛拭子)、血液等;

采樣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如:對腹瀉病人要注意采集糞便和肛拭;對發(fā)熱病人注意采集血液樣品;對懷疑化學性食物中毒應采集血液和尿液。2023/8/326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21、采集樣品的2023/8/3027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3糞便:置樣品容器內,數(shù)量:50g~100g嘔吐物:置樣品容器內,數(shù)量:50g~200g血液:靜脈無菌采樣,數(shù)量:≥3ml尿液:取清潔中段尿,數(shù)量:30ml~50ml固體食品:切取一部分置樣品容器內,數(shù)量:200g~500g液體食品:搖勻后置樣品容器內,數(shù)量:200ml~500ml工具容器洗滌水:100~200ml其他樣品:視情況采集,數(shù)量:據(jù)檢驗需要2023/8/327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3糞便:置樣品容2023/8/3028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42、采樣方法:樣品應按照無菌采樣的方法采集。每種檢樣應有嚴密的單獨容器盛裝。標本瓶外應寫明內容物,并編號,以免搞錯,并在送檢申請單上寫明檢樣名稱、編號、來源、中毒情況、檢驗項目和送檢時間等。3、采樣人數(shù):對于規(guī)模較大的食物中毒,一般至少應采集10~20名具有典型臨床癥狀的病人的檢驗樣品,同時應采集部分具有相同進食史但未發(fā)病者的同類樣品作為對照。

2023/8/328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42、采樣方法:2023/8/3029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54、樣品的現(xiàn)場檢測與送檢

對化學性食物中毒,有條件時盡可能用快速檢驗方法在現(xiàn)場進行定性檢驗,以協(xié)助診斷,為搶救病人提供依據(jù)。不具備現(xiàn)場檢測條件的樣品應在適宜的保存溫度和條件下以最短的時間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不能及時送檢的樣品應該冷藏;進行微生物檢驗的樣品不得冷凍保存;不得在樣品中加入防腐劑。2023/8/329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54、樣品的現(xiàn)場2023/8/3030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65、樣品實驗室檢測(1)按照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及時對采集的樣品進行檢驗;(2)檢出致病菌或毒素的,應對致病菌及毒素進行分型,并按規(guī)定進行鑒定并長期保存菌株;(3)必要時,對可疑中毒食品樣品進行動物毒性實驗,在現(xiàn)場應急情況下可采用簡易動物毒性試驗;(4)當遇到困難時及時請求支持。2023/8/330㈢樣品采集與實驗室檢測-65、樣品實驗室2023/8/3031㈣中毒現(xiàn)場的處理

根據(jù)不同的中毒性質,消毒人員指導中毒單位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接觸細菌性、真菌性中毒食物的餐具、工(用具)、容器、設備等物品用1%~2%堿水煮沸或用有效氯1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浸泡消毒;對接觸化學性中毒食物的工(用具)、容器、設備等物品用堿水進行徹底清洗消毒,以消除污染,必要時應予以銷毀。2023/8/331㈣中毒現(xiàn)場的處理2023/8/3032三、調查資料的分析2023/8/3322023/8/3033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分析,就是依據(jù)調查設計和資料,計算有關指標,闡明食物中毒的內在聯(lián)系,并以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表陳述資料,結合有關專業(yè)知識作出恰如其分的結論。2023/8/333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分析,就是依據(jù)調2023/8/3034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時間分布空間分布、人群分布臨床特征分析推測中毒餐次、計算潛伏期分析性流行病學分析發(fā)病率比較病例對照(OR)多因素分析劑量效應關系實驗性流行病學分析尋找病原微生物血清學分析干預措施效果分析建立病因假設檢驗病因假設確證病因假設2023/8/334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建立病因假設檢驗病因假2023/8/3035㈠描述性分析-時間分布按發(fā)病時間(以小時為單位)制作發(fā)病人數(shù)的曲線,同時附統(tǒng)計表,分析其是否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一般呈現(xiàn)典型的暴發(fā)性流行曲線,具有突然發(fā)病、急劇上升的高峰。根據(jù)發(fā)病曲線和高峰,可基本判斷該起食物中毒性質屬同源一次爆發(fā)抑或非同源數(shù)次爆發(fā)。2023/8/335㈠描述性分析-時間分布按發(fā)病時間(以小2023/8/3036流行曲線呈單峰形式,起病極為迅速,提示該起突發(fā)事件為一次性同源爆發(fā),是傳染病爆發(fā)的可能性很小。28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發(fā)病曲線圖2023/8/336流行曲線呈單峰形式,起病極為迅速,提示該2023/8/3037㈠描述性分析-空間和人群分布空間(場所)分布:分析不同餐次、不同供餐單位(如各食堂),不同進餐者單位(如各班級)的發(fā)病者和非發(fā)病者的人數(shù)分布情況。人群分布:計算發(fā)病者的男女性別比例,平均年齡和年齡范圍等。2023/8/337㈠描述性分析-空間和人群分布空間(場所2023/8/3038㈠描述性分析-臨床特征分析根據(jù)調查資料,制作“食物中毒發(fā)病者的癥狀和體征頻率表”,計算各種臨床癥狀與體征的發(fā)生頻率,確定中毒患者特征性的臨床表現(xiàn),以此作為確定病例的主要依據(jù)之一。從癥狀和體征頻率分布特點可大致判斷食物中毒的性質和種類,為樣品檢驗和調查分析提供依據(jù)。2023/8/338㈠描述性分析-臨床特征分析根據(jù)調查資料2023/8/3039

中毒病人主要臨床表現(xiàn)頻率分布

臨床表現(xiàn)人數(shù)百分比(%)腹瀉12193.1發(fā)熱8968.5腹痛5945.4嘔吐2720.8頭痛2418.5頭暈1410.8惡心118.5畏寒32.3乏力21.5腹脹21.52023/8/339

中毒病人主要臨床表現(xiàn)頻率分布

臨2023/8/3040㈠描述性分析-推測中毒餐次——根據(jù)癥狀推測引起發(fā)病的餐次,確定中毒前3天(72小時)內重點餐次。

——對明確診斷或疑似診斷的食物中毒,可以利用該病的潛伏期推定引起發(fā)病的餐次。2023/8/340㈠描述性分析-推測中毒餐次㈡分析性分析隊列研究:對于暴露人群已經(jīng)確定,且暴露情況如進食地點、進食時間、有無進食某食品均有客觀記載的,可采用歷史性隊列研究方法進行調查,即通過調查比較食用和未食用某種食物(某進食場所、某餐次)的發(fā)病率,求得相對危險度(RR)。病例對照研究:對于暴露人群不能確定或遇暴露人數(shù)眾多而發(fā)病人數(shù)相對較少的情況時,可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進行調查,即通過調查比較病例組和對照組的兩個暴露比例,求得比值比(OR)。㈡分析性分析隊列研究:對于暴露人群已經(jīng)確定,且暴露情況如進食2023/8/3042病例對照研究示意圖比較人數(shù)暴露疾病病例對照++--acbda/(a+c)b/(b+d)調查方向:收集回顧性資料可比比較發(fā)病時序2023/8/342病例對照研究示意圖比較人數(shù)暴露疾病病例對㈡分析性分析分析時首先要對食物(餐次、地點)暴露率(或罹患率)進行統(tǒng)計學顯著性檢驗(認為暴露因素與疾病之間存在著統(tǒng)計學上的關聯(lián)),其次要計算食物(餐次、地點)暴露與疾病的關聯(lián)程度指標RR或OR及其95%或99%可信區(qū)間CI。實際工作中建議使用SPSS、EPIINFO等統(tǒng)計軟件計算。一般認為,當RR或OR≥3,且其95%CI的下限值≥1時意義較大。通過分析性流行病學研究,基本上可確定感染或中毒食物(或餐次、地點)。㈡分析性分析分析時首先要對食物(餐次、地點)暴露率(或罹患率2023/8/3044㈡分析性分析-中毒餐次、潛伏期

用計算不同餐次暴露比的方法,確定引起發(fā)病的餐次。三餐次進食與發(fā)病情況分析匯總表餐次發(fā)病未發(fā)病X2POR及其99%CI進食未進食進食未進食早餐(賓館)89211910155.53<0.0537.77(5.78-246.89)中餐(大學)7911185350.69>0.051.36(0.52-3.54)晚餐(飯店)7212182380.39>0.051.25(0.50-3.16)2023/8/344㈡分析性分析-中毒餐次、潛伏期

用計算不2023/8/3045計算潛伏期:常用中位數(shù)或幾何均數(shù)來表示食物中毒的潛伏期。

㈡分析性分析-中毒餐次、潛伏期為何不用算術平均數(shù)?從病例潛伏期看,分布多不對稱,多呈右偏態(tài)分布。如將病例直接標在半對數(shù)方格紙上,潛伏期的不對稱曲線一般可呈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因此平均潛伏期也可用“幾何均數(shù)”表示。2023/8/345計算潛伏期:常用中位數(shù)或幾何均數(shù)來表示食

福建省常見食物中毒的平均潛伏期魚類組織胺:5’~3h(5’~4h)河豚魚:10’~45’(10’~3h)葡萄球菌腸毒素:2~4h(0.5~7h)副溶血性孤菌:10~18h(2~30h)沙門氏菌:12~14h(4~48h)臘樣芽胞桿菌:致吐性毒素0.5~2h(6h)

致瀉性毒素10~12h(6~16h)平均潛伏期意義:是確診標準之一;用于估計事件發(fā)生發(fā)展態(tài)勢;決定調查起點餐次;確定采取防治措施的時間范圍,并考核防治措施效果。2023/8/3046福建省常見食物中毒的平均潛伏期魚類組織胺:5’~3h2023/8/3047

1、中毒食物推測表:簡單的食物中毒可采用中毒食物推測表直接推測中毒食物,如表7中中毒食物可能是涼拌肉。㈡分析性分析-中毒食物2023/8/3471、中毒食物推測表:簡單的食物中毒可采2023/8/3048

對于中毒病例診斷比較明確,且所有進食者都被調查的集中式進餐后發(fā)病,可比較進食各種食物的發(fā)病率的差異來推測可疑食物。2比較進食各種食物的發(fā)病率2023/8/348對于中毒病例診斷比較明3、病例對照研究

3.1單因素分析——案例1:2023/8/30493、病例對照研究

3.1單因素分析——案例1:2023/82023/8/30503.2多因素分析——案例2.會澤毒酒案

1996年6月底~7月下旬,云南省會澤縣大井、者海等鄉(xiāng)鎮(zhèn)發(fā)生了一種“怪病”。數(shù)以百計的青壯年農民突然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頭痛、視力障礙等癥狀,先后死亡30多人。自6月26日,首例病人出現(xiàn)后,共發(fā)病(含死亡)199例。

2023/8/3503.2多因素分析——案例2.會澤毒酒案花生、青豆、土豆是否有影響?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分析-1課件分層分析病例與對照間土豆、青豆進食史差異無顯著性,白酒攝入史是唯一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暴露因素。p>0.05分層分析病例與對照間土豆、青豆進食史差異無顯著性,白3.3劑量反應關系分析:用于反映發(fā)病或死亡與危險

暴露因素之間的共變關系。病例與對照組的病前3日白酒攝入量,隨著白酒攝入量的增加,暴露因素的OR值也隨之增加,更進一步加強了白酒攝入史與中毒的聯(lián)系。3.3劑量反應關系分析:用于反映發(fā)病或死亡與危險

2023/8/3054從統(tǒng)計學聯(lián)系到作出因果關系的結論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聯(lián)系的程度(RR或OR值)越大,聯(lián)系成為因果關系的可能性也越大;中毒的分布應與有聯(lián)系的食物的分布相一致,并且在時間上進食先于中毒;有聯(lián)系的食物的進食量與中毒之間存在劑量反應關系;因果關系必須能被臨床醫(yī)學、微生物學、毒理學、食品衛(wèi)生學等所解釋;㈥下結論注意事項2023/8/354從統(tǒng)計學聯(lián)系到作出因果關系的結論應考慮以2023/8/3055實驗室陽性結果能加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的證實,陰性結果不能作為否定流行病學調查結論的證據(jù);針對有統(tǒng)計學聯(lián)系的食物采取的控制措施應收到效果,即停止食用該食物后不再出現(xiàn)新的病例。㈥下結論注意事項2023/8/355實驗室陽性結果能加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的證2023/8/3056四、調查報告(流調部分)的撰寫2023/8/3562023/8/3057標題標題要概括地表達報告的性質和內容,簡短鮮明,一目了然??刹捎脝涡惺綐祟},由“單位名稱+事由+文種,如“關于***單位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前言

****年**月**日***單位接到***醫(yī)院“關于***學校發(fā)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電話報告,***疾控中心立即組織食物中毒調查小組趕赴***學校、**醫(yī)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采集樣品進行檢驗。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2023/8/357標題2023/8/30581、基本情況中毒發(fā)生的簡要情況2、流行病學調查

本次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采用病例對照調查,病人與非病人配對比例為1:X(一個病人配對X個同時就餐的非病人作對照)。2023/8/3581、基本情況2023/8/30592.1流行特征:2.1.1時間分布:從發(fā)病曲線圖看,XX日**時出現(xiàn)首發(fā)病例,XX日**時出現(xiàn)發(fā)病高峰,XX日**時病人急驟下降,沒有出現(xiàn)二代病人,發(fā)病曲線呈單峰型分布,符合暴發(fā)性食物中毒的特點。附發(fā)病曲線圖。2023/8/3592.1流行特征:2.1.2人群分布:年齡、性別、職業(yè)分布情況。2.1.3空間分布:如學校、年段、班級分布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