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哲學與法律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海德格爾
《海德格爾全集》的第三卷出版于1931年至1941年,是他在西方學術界首次出版的第三版《黑色筆記》?!逗谏P記本》的內容據(jù)稱基本證實了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與其納粹反猶的政治立場之間的確具有學理上的內在關聯(lián)。由此,就像意大利哲學家多梅尼克·洛蘇爾多(DomenicoLosurdo)在《衛(wèi)報》上發(fā)表的文章所述:“海德格爾的筆記被稱為《黑色筆記本》,這是按照其封皮的顏色命名的;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筆記首先在內容上是黑色的?!薄逗谏P記本》的面世對海德格爾身后的名譽無疑十分不利,這一難題讓學界內海德格爾的擁護者們感到相當棘手;但是在另一方面,《黑色筆記本》所揭示的問題,即海德格爾的思想跟納粹及反猶之間存在某種難分難解的內在聯(lián)系,對于施特勞斯學派的成員們來說卻并非不可思議,根據(jù)他們的看法,沿著現(xiàn)代性政治哲學的思路,海德格爾的政治行為其來有自,他其實分享了現(xiàn)代政治哲人思想史上共有的精神傾向,這一精神傾向據(jù)說可以追溯到馬基雅維利。我們當然不必局限于施特勞斯學派的一家之言,在施特勞斯學派以外,人們仍然有足夠的理論資源與能力去充分消化海德格爾的《黑色筆記本》,不過對施特勞斯學派的意見加以必要的了解和分析,亦不失理論參考上的價值。本文的任務即嘗試介紹施特勞斯及其學派在有關海德格爾哲學與政治之關系問題上的基本意見,對于豐富學界圍繞《黑色筆記本》的辯論話語或許也是有益的。受論題以及論述的目標所限,本文主要透過施特勞斯學派之眼對海德格爾思想進行闡發(fā),因此并未能充分回應海德格爾思想內部的復雜性及展開其他闡釋的可能性,這也許是本文寫作的某種遺憾之處(1)。一、現(xiàn)實事物與存在真理跟施特勞斯一樣,海德格爾也是一位古典學素養(yǎng)極深的哲人,通過詮釋古典文本,他向世人傳達著他對存在(Sein)迷蹤的追思。柏拉圖的《理想國》同為施特勞斯和海德格爾所詮釋過,二人當然是采取截然有別的運思路徑。根據(jù)海德格爾:柏拉圖洞穴比喻中所敘述的故事描繪出現(xiàn)在和將來依然在由西方所烙印的人類歷史中真正發(fā)生的事件的景象:人在作為表象之正確性的真理之本質意義上根據(jù)“理念”來思考一切存在者,并且根據(jù)“價值”來估價一切現(xiàn)實。唯一的和首要的決定性事情,并非何種理念和何種價值被設定了,而是人們根本上是根據(jù)“理念”來解釋現(xiàn)實,根本上是根據(jù)“價值”來衡量“世界”柏拉圖的理念論以“表象之正確性”作為真理之本質,從根本上為西方日后的形而上學傳統(tǒng)奠定了基礎。它也被稱為柏拉圖主義的傳統(tǒng)?!皩砟畹恼_意識與知覺,或關于理念之表象的陳述與斷言的正確性,從此成了所有繼起的西方理智、思維與理性的標準尺度?!倍囱ǖ墓绊敱硎咎炜盏墓绊?。人們生活在這個拱頂下面,依賴于大地并且與大地維系在一起。在這里圍繞和關涉到人的,對人而言就是“現(xiàn)實事物”,亦即存在者。在這個洞穴式的地下室中,人們感到自己“在世界上”“在家中”,并且在這里找到了依靠。惟在洞穴中“依賴于大地并且與大地維系在一起”,在這樣一個“洞穴式的地下室中”,人方感覺到自己“在世界上”“在家中”,這些都是以洞穴以及人的洞穴生存為基本境域的。世界與大地之間的源初關聯(lián)始終在洞穴的基本境域內發(fā)生,這與柏拉圖脫離于這一洞穴境域的、作為純粹被表象性的“理念”構成顛倒:告別“表象”式真理觀而轉向源初的存在真理觀,也就是告別超離洞穴的“理念”而回歸洞穴中的大地根基與圍繞人的世界。海德格爾將存在真理的視野從超越洞穴的“理念”轉換到洞穴之中的大地與世界,在施特勞斯看來,這是一種“歷史主義”的真理觀。因為歷史就是“連續(xù)的或同時存在的諸多洞穴”施特勞斯談及《林中路》時就斷定,海德格爾哲學是“最極端的歷史主義”形式海德格爾對歷史行動的把握與動員,背后由其存在真理的形而上學本質所支配。因此,“在海德格爾及其努力中,國家社會主義就在他的基礎存在論中得以確定下來”,也就是說海德格爾的“國家社會主義”(又稱“弗萊堡的國家社會主義”)就奠基于其存在哲學之上,是“借助于自身的基礎存在論奠定”的海德格爾提出了強烈的柏拉圖式的要求,即從哲學上奠定政治,確切地說,借助于自身的基礎存在論奠定國家社會主義。雅斯貝爾斯十分正確地把握了海德格爾(“讓哲學變成現(xiàn)實”)這一要求的效應,但是,遺憾的是,他面對哲學與政治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明確強調,海德格爾的處理態(tài)度與柏拉圖的態(tài)度之間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盡管是反柏拉圖主義的,但卻繼承了“從哲學上奠定政治”的“柏拉圖式的要求”,后者在《理想國》中也就是哲人王式的締造一個按照哲學建立起來的國家的要求(《理想國》,429a以上)(2)。在哲學與政治之間的關系問題上,施特勞斯思想的關鍵啟示之一,在于揭示了哲學與政治二者間存在深刻的異質性:追隨“絕對的”真理或知識的哲學與人類既有的文明道德習俗(nomos)在原則上包含沖突,前者屬于知識,后者則屬于意見,而一旦形而上學家(或哲人)以哲學作為基礎展開建立國家的政治行動,就可能產生一種政治上激進的危險性,即對人類世俗的文明道德法則形成一種無視或公開挑戰(zhàn),從而演變?yōu)檎軐W的僭政政治(tyranny)。根據(jù)《理想國》,哲人王以哲學或形而上學的真理為標準宰制城邦的一切,為了凈化城邦并永葆城邦的純潔,他必須訴諸秘密驅逐與屠殺的殘暴清洗政策(《理想國》,459e;460c-d;461c-d;501a以下),以僭越大地上人類基本的道德法則為代價。為哲人所統(tǒng)治的最理想城邦同時也成為流血最多的恐怖僭政?!独硐雵分械恼苋送鯇嶋H上成了最危險、最狂熱的大革命家。而對身處30年代的海德格爾而言,他的嚴峻的政治時刻在哲學上同時也是存在自身的一個真理時刻,存在真理的歷史展開運動被認為正在經歷一個新的轉折,它派送出一個有望扭轉現(xiàn)代技術支配下的世界秩序(以美蘇為代表)的新的世界命運時刻,德國人應該無條件地或“無情”地擔負起這一命運時刻……正如梅耶斯(HorstMewes)所說:“施特勞斯同情海德格爾的哲學狂熱,但指責他無力看到哲學審慎的必要性,尤其是假如其哲學直接導致他本人誤把納粹政治當作存在之展現(xiàn)的一個新階段?!倍?、“哲學超于政治”—從《理想國》到《法篇》:柏拉圖古典政治哲學教誨的復雜性我們首先來關注《理想國》(3)?!独硐雵返幕緝热菔翘K格拉底與年輕人格勞孔及阿德曼托斯談論如何構建正義的城邦政制形式,但如果從蘇格拉底作為一名熱愛純粹沉思生活的哲人出發(fā),他在何種意義上對于政治有興趣則是成問題的。作為兩種不同的話語方式,在哲學上談論城邦和在政治上談論城邦是不可混為一談的,在蘇格拉底的言辭中恰恰包含了一種在哲學與政治之間保持區(qū)分的自覺,而非簡單肯定以哲學為基礎去重建政治。原本,蘇格拉底企圖為兩位青年論證個人靈魂生活的正義何以值得追求,但是,格勞孔及阿德曼托斯之所以索求對靈魂正義的肯定性證明,乃是源于一種政治上特殊的憤懣情緒。他們厭惡雅典眼下庸俗的政治生活,在那里,正義者得不到幸福,靈魂不義的人卻享受榮華富貴,為此,他們真正希望尋求的是一種合乎正義理想的政治生活制度,讓靈魂正直的人在其中是有榮譽的和有福的,是受到肯定的,而不是遭受嘲笑的;這需要致力于改造眼下這一個為各種墮落趣味所敗壞了的雅典。涌動在兩位青年心中的是正直誠懇的政治理想主義志向。但蘇格拉底卻試圖向他們證明,這樣的理想恐怕在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實際的政治生活幾乎在任何時刻都不可能擺脫它的不義。不過,對蘇格拉底來說更為迫切的是,如何利用和轉化這種政治理想主義的激情來引導青年走向哲學,因為蘇格拉底知道,靈魂正義只有在哲學的生活中(而非在政治的生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在修辭上,蘇格拉底首先匆忙地在個體的靈魂生活問題和公共的政治生活問題之間建立聯(lián)系,以順應談話對象當下的政治關切意向。他提出了一個基本的類比關系,即個體靈魂與城邦秩序之間平行對應的關系,以此讓靈魂生活問題過渡到政治生活問題。這一類比為蘇格拉底討論其城邦政治學乃至探究理想的城邦政治形式奠定了出發(fā)點和基調,可是,這一類比本身是極成問題的。個體靈魂內部的各部分一一對應于城邦政制秩序內部的各部分,這導致城邦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出機械的、幾何學式的抽象變形,與城邦真實的政治生理學結構顯然不相符。柏拉圖有意為蘇格拉底的這一類比論調在字里行間鋪設了重重疑點,這直接暗示了靈魂生活與政治生活其實并不對稱然而,如果認為“哲學超于政治”就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所含教誨的全部,卻又并不準確。毋庸置疑,基于對現(xiàn)代種種政治烏托邦主義災難的反思,我們更傾向于強調哲人相對于政治之外的思想獨立性,但是,這一態(tài)度也可能影響到對《理想國》所反映的哲人的復雜面孔做選擇性的呈現(xiàn)?!独硐雵防锏奶K格拉底固然調和并升華了年輕公民對政治現(xiàn)實的改良意向,即從對政治現(xiàn)實的不滿升華為超政治的哲學追求,可是,這是否就代表哲人果真對政治現(xiàn)實本身最終毫無激情?《理想國》詳盡論證建立理想城邦所須采取的步驟與措施,如一概僅僅以服務于自我反諷的修辭目的來加以打發(fā),恐怕也是非常不夠的。在對《理想國》的詮釋里,羅森(StanleyRosen)就提醒讀者不可忽視了蘇格拉底的如下態(tài)度,即他“無一例外地承認他欽佩他的革命性政治建議,并以‘該城邦是可能的’這種極具保留意味然而又非常明確的主張結束”事實上,《理想國》的復雜性恰恰在于,其內部始終包含著一種圍繞哲學與政治、理論與實踐之間內在張力關系的微妙書寫。蘇格拉底一方面強調哲學生活相對于政治生活的優(yōu)先性與超越性,但另一方面又展現(xiàn)了哲人并未回避自身對政治實踐所具有的一種積極意志,且順應此種意志,構擬了一場哲人充當立法者和統(tǒng)治者、并展開城邦締造與治理的想象性實踐。這表現(xiàn)出哲人既超越政治、又投入政治的雙重性取向。在哲人那里,對純粹真理的哲學愛欲和對實踐的政治意欲實際彼此糾纏,正是二者的相互作用塑造了《理想國》教誨中的復雜品質。問題在于,應該如何解釋哲人身上的這種政治意向及其與哲學意向之間的相互并存呢?哲人對純粹真理的愛欲與其在政治上的意志雖然構成一種緊張關系,但二者間仍然存在一條內在聯(lián)系的線索:既然從事哲學代表對自然真理和知識的追求,哲人便難免與周遭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存在的虛假之物形成對立,“哲人天性上想戰(zhàn)勝虛假。對虛假的憎恨,是對真理之愛的另一面”,而真理要護衛(wèi)自身并有效戰(zhàn)勝虛假,就離不開掌握政治權力,“哲人作為哲人,其青睞政治權力,是戰(zhàn)勝虛假的一種必要手段”,從而,“哲人為了真理而鐘情權力”、而用心于權力的問題,產生哲學與權力結合的要求。就此,《理想國》詳細展示和論證了哲人“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實行哲學僭政”,這被稱為哲學的“男子氣”如聯(lián)想到柏拉圖本人曾三次奔赴敘拉古輔助僭主的政治經歷,那就不難想象,哲人身上確實存在某種投身到屬人洞穴中的政治參與欲,即懷有政治人式的實踐意欲或血氣。受這一股政治參與欲所驅動,哲人除在《理想國》締造哲學僭政之外,又以雅典異鄉(xiāng)人的身份開始了《法篇》里的“‘克里特’遠征”(1)。哲人并沒有因為從政治走向哲學就放棄了政治上的謀求,他同時回頭轉向洞穴,轉向“理想國”,也轉向《法篇》里的立法改制。不過,與《理想國》氣質相異,《法篇》的對話充滿了綿密繁瑣的針對實際政治事務的立法細節(jié),被施特勞斯視為柏拉圖著作里“最具政治性”在《法篇》里,雅典異鄉(xiāng)人面對的是與雅典民主政制迥異的東方式政制,在那里,老年人占有絕對的權威,雅典異鄉(xiāng)人的兩位對話者克勒尼阿斯與麥吉羅斯就是兩位德高望重的垂髫老者,可他們重視戰(zhàn)爭而不看重教育,不看重音樂、詩歌,更不消說哲學,以至于克勒尼阿斯對雅典異鄉(xiāng)人關于“靈魂和頭腦”或“理智”對于一個國家或一個生命有機體的優(yōu)先性的教誨感到費解(《法篇》,961d-962)。這種不重視音樂、詩歌、“靈魂和頭腦”或“理智”的政制類型在雅典異鄉(xiāng)人眼中并不符合好政制的要求。雅典異鄉(xiāng)人立法改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說服克勒尼阿斯與麥吉羅斯接受它們,尤其是接受合乎理智美德的哲學。由此可見,即使《法篇》最具“政治性”,但對哲學的優(yōu)越性的重視仍然支配著雅典異鄉(xiāng)人從事立法改制的旨趣。在《法篇》及其續(xù)篇《厄庇諾米斯》里我們還會看到,由雅典異鄉(xiāng)人在其改制綱領中所創(chuàng)立的最高統(tǒng)治機構是非?!罢軐W性”的,這一機構為從事知識性的哲學生活本身保留了某種空間,哲學也仍然以其對知識的接近而得以占據(jù)或參與到最高統(tǒng)治地位之中。這說明“政治性”與“哲學性”的微妙張力在《法篇》中同樣存在著。與《理想國》中蘇格拉底的兩位對話者均屬年輕人恰成對照,《法篇》里雅典異鄉(xiāng)人的兩位對話者均屬老人家。某種意義上說,哲人更喜歡年輕人,他們更少受傳統(tǒng)和權威的束縛,所以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能夠跟兩個年輕人暢談哲學,前提是年老的克法諾斯已離席。老者克法諾斯有意規(guī)避哲學,一如哲人蘇格拉底有意規(guī)避老者。但是在《法篇》,雅典異鄉(xiāng)人并沒有排斥老者,而是與老者進行耐心的漫長對話,并一同合作從事立法?!斗ㄆ防飪晌环€(wěn)重、虔敬的老者代替了《理想國》中兩位充滿政治理想主義激情的青年人。但是,既然哲學與青年更契合,那么,雅典異鄉(xiāng)人如果要設法勸服兩位老者接受哲學,就務必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重新“年青”,重新在他們心中注入青春的活力。這就是雅典異鄉(xiāng)人首先談論酒會問題的一個重要意圖所在。這是因為,關于酒的言辭探討也會造成對話者在精神上一定程度的迷醉,從而幫助他們相應“恢復青春”,柔化他們的威嚴肅穆,立法改制所要推薦的新事物才有可能得到他們的接納三、“科機理”的當代意義從《理想國》到《法篇》,柏拉圖為我們展示了哲學和政治之間的多重張力,也通過展示處理這一張力問題的不同可能與方式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使用權及汽車保險代理服務協(xié)議
- 2025年清潔用品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5年度頂賬房買賣雙方房屋產權過戶協(xié)議
- 企業(yè)外包律師合同范本
- 個人建設用地合同范本
- 關于培訓合同范本
- 上門女婿合同范例
- 二級建造師合同范本
- 供電產品購銷合同范本
- 養(yǎng)殖合作社租賃合同范本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檔案資料管理規(guī)程
- 白描課件講義整理
- 《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單元分析
- 醫(yī)學裝備科醫(yī)院設備績效管理修訂方案
- 綠色卡通風食堂食品安全培訓PPT
- 新媒體營銷完整版教學課件最全ppt整套教程電子講義(最新)
-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口算天天練
-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完整版
- 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教案(4篇)
- 練字常用的稿紙-紅色單線稿紙-書寫紙張打印即可
- 個人簡歷求職競聘自我介紹PPT模板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