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_第1頁
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_第2頁
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_第3頁
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_第4頁
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龍?zhí)洞髰{谷導游詞推薦度:雅魯藏布大峽谷教案推薦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推薦度:故宮導游詞推薦度:孔廟導游詞推薦度:相關推薦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時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那么什么樣的導游詞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1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太行大峽谷來游玩。我是這次活動的導游,我叫__,大家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希望通過這次交往,能和大家成為朋友。

這里具有四個典型地層,即:前震旦系雜巖構成活化地臺褶皺基底;震旦系石英砂巖形成多級剝蝕臺階,呈陡崖三角面或谷坡,為活化地臺蓋層最下層;寒武系砂頁巖和泥灰?guī)r,形成山腰剝蝕面,呈丘陵緩坡外貌,為地臺蓋中層;奧陶紀灰?guī)r呈陡峻峰叢,為地臺蓋層上層。這四個典型地層構成了一個下部“褶皺基底”,上部為地臺蓋層的典型“活化地臺”,構成表現(xiàn)為斷層崖高起,形成典型的北雄風光。這種典型的地形地貌珍貴且不可再生,其典型性、珍惜性和不可替代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這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鐘靈毓秀的風水寶地,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賢士,文豪武俠,名流高僧,神醫(yī)巧匠,曾在此留下足跡。商代國王武丁和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曾在王相巖居住與生活;東漢末年名士夏馥因“黨錮之禍”削發(fā)為僧隱居王相巖;明代河北肥鄉(xiāng)神道趙得秀在王相巖修身養(yǎng)性,居山不舍;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許三禮在王相巖修筑別墅,安度晚年;三國曹丕曾在蟻尖山屯兵立寨,謀劃大業(yè);北齊神武帝高歡、明代名將左良玉在桃花洞統(tǒng)帥兵將,南征北戰(zhàn),打天下。建大業(yè)。

這里的人民,從殷商起開始在這里繁衍生息,雄壯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黃子孫,特別淳樸厚道,真誠善良。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墻、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古色古香令人尋味。

境內有三九嚴寒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結冰的太極冰山,千古之謎豬叫石三大奇觀。有太行之魂王相巖,潭深谷幽仙霞谷,晉普龍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極山,亦真亦幻仙臺山,鬼斧神工魯班門,華夏—絕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劉秀湖)八大景觀.此外還有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魯班村南教場。

舊志曰:“青崖如點黛,赤壁若朝霞,樹翳文禽,潭泓綠水,景物奇秀,為世所稱”。陽春,風和日麗,萬木爭榮,鳥語花香;盛夏,青山綠水,林樹青蔥,葉茂蔭深;金秋,紅葉似火,菽谷飄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皚皚,垂冰百丈.可謂“步隨景移,百里畫廊,人間仙境”。

中國林州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臺、壁、峽、瀑、嶂、泉姿態(tài)萬千,既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也是旅游觀光、休閑養(yǎng)生、避暑度假、尋古探幽、繪畫寫生和戶外運動的好地方。

世人形容太行大峽谷“青崖如點黛,赤壁若朝霞,樹翳文禽,潭泓綠水,景物奇秀,為世所稱”,景區(qū)四季景色各異,令人神往。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2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山西太行山大峽谷景區(qū),我是景區(qū)導游員趙曉明,你們可以叫我小趙,也可以叫我趙導(或者叫曉明)都可以,此次全程之行將由我?guī)ьI大家一同前往,共同領略峽谷其集雄、奇、峻、美于一體,位列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峽谷景區(qū)位于山西壺關縣東南部,西北距長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東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游區(qū)面積93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百分之74.9,共有景觀400余處,是山西省重點建設的旅游區(qū)之一。

其中,景區(qū)以五指峽之奇,龍泉峽之雄,王莽峽之秀,紫團洞之幽繪成了一幅壯麗畫卷。更加形成四時之景異彩紛呈,春來鳥語花香,夏至萬花競嬌,秋日紅葉滿目,冬季堆銀掛玉

在景區(qū)內,景觀奇妙有趣,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奇百態(tài)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在陡峭絕壁上開鑿的古棧道旁,有一座被稱為仙人橋的石筑橋梁,它曾為溝通晉豫兩地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仙人橋建于明朝,長五十米,高二十五米,結構嚴謹,堅固樸實。相傳當時曾有晉、冀、魯、豫、秦五省十八府、九十六縣的民眾參與修建。離仙人橋不遠處,連接著一座堅實的橋梁,跨過這座橋和相連的山洞,就進入了龍泉峽。

龍泉峽和五指峽是兩個不同的氣候帶。良好的氣候條件使龍泉峽水豐草美,物產(chǎn)豐富。龍泉峽瀑布以它震耳的轟鳴聲中,飛濺的瀑布,給人以強烈的沖擊。龍泉峽有一個從河南進入山西的古關口,叫大河關。雖然它在××時候遭到了破壞,但“大河關”三個字的輪廓卻還能看得出來,也能看得出古關、古橋和古棧道的痕跡。史記三國時期曹操追殺高干就是從這里破關進入太行山攻占了壺關。羊腸坂也曾是古代中原與上黨太行交往的一條必經(jīng)的險道,它因道路狹窄,盤垣似羊腸而得名。三國時曹操率兵攻打盤踞于上黨壺關的高干時,途徑此地,曾賦詩《苦寒行》,感嘆此行的艱難:“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崔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山頂上的曹公壘就是當年曹操兩進上黨時攻下的最后一座堡壘的遺跡。

走出龍泉峽,第三個峽谷是王莽峽。游王莽峽,不能不到十八盤。十八盤是唐朝時人們?yōu)榱藴贤ㄉ宵h和中原地區(qū)的文化商業(yè)交流而在懸崖峭壁上人工開鑿的。清代它被洪水沖跨,康熙年間人們捐資重新修建了古棧道,共砌了一千三百個臺階,如今已被蔭林公路所取代,它現(xiàn)在只是十八盤一個重要的風景旅游點。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3

太行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壺關縣東部的晉豫兩省交界區(qū),北距壺關縣城30公里,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

公園涉及三個鄉(xiāng)鎮(zhèn)的23個村,占地面積達4389.4公頃,其中林木面積3287.6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74.9%。公園風光旖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十分豐富。規(guī)劃以五指峽、龍泉峽、五莽峽三大峽谷為主線,開辟紫團洞、云蓋寺、水妖洞和真澤宮四大景區(qū)。共有峽景、水景、山景、石景、樹景、林景和名勝古跡景觀44處,景點400余個。

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tài)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景點有實有虛,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險,巧奪天工,使公園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lián)壁合,相映成趣。公園的景點主要集中在紫團山上。

太行山綿延千里,象一條青色的巨龍,盤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遼闊的大地上。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稱為南太行林慮山。聞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就構筑在磊山的懸崖峭壁中。因此,該風景區(qū)定名為“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qū)”。這里是國家級風景浼勝區(qū),也是“亞州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主要景區(qū)面積有100平方公里。我國錦鄉(xiāng)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稱,而林慮山是北雄風光最勝處。

林慮山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獨特的山區(qū)氣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秋涼氣爽,平均氣溫12.7℃。

林慮山歷史悠久,匯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景區(qū)內有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71處,旅游資源豐厚。從南北朝時期起,這里就已成為眾所矚目的旅游勝地。

太行大峽谷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著四方游客。每年接待觀光野營、休療養(yǎng)生、滑翔攀巖等大批游客?,F(xiàn)在北京、河南、上海、廣州等多家電視臺、電影制片廠來此作外境地,拍攝電視、電影片,著名的電影片《李雙雙》和電視劇《難忘歲月——紅旗渠故事》等就是在這里拍攝的。每年迎來大批美術院校師生,來此寫生作畫,創(chuàng)作出了無數(shù)優(yōu)秀美術作品。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4

現(xiàn)穿過牌坊我們將要穿行在六公里的山路請各位朋友座穩(wěn)扶好。呵呵窗外公路兩旁森林茂密,郁郁蔥蔥。

這條公路被稱為森林浴廊。林木覆蓋率達到80%。而且植物種類上千種,其中350種植物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是難得的回歸大自然的最好去處。

整個風景區(qū)有天然森林40萬畝,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森林浴場。我們腳下走的這條林石公路,就像一個婉蜒的長廊。因此,如果您來林濾山旅游,您會感到空氣清新,精神舒暢。

眼前這條公路隧道,就叫"太行隧道"。它全長l000米,高6米,寬7米,于1974年鑿通。

太行隧道.

山后的石板巖鄉(xiāng)千百年來,一直靠魯班壑進出,路途遙遠艱險,嚴重制約了山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里的人民群眾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鋪就一條通往未來的大道,于1969年11月,組織380人的鑿洞專業(yè)隊,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戰(zhàn)頑石,斗塌方,堅持苦干5年,終于在1974年5月在海拔700米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了這么一個較大的公路隧道。從此,高山峻嶺再也不是"關塞極天唯鳥道",而成為"萬古天險變通途",為山區(qū)經(jīng)濟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這個大型隧道也是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又一曲凱歌。

出了隧道就進到了太行大峽谷

出遂道口

整個峽谷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景區(qū)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屬于林州市石板巖鄉(xiāng)。

這里自然生態(tài)保持良好,植被完美,其植被覆蓋率為90%,森林覆蓋率80%,其中原始植被約占60%,旅游資源豐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大家看到四周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臺壁交錯,峰、巒、臺、壁姿態(tài)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號稱“太行大峽谷”。

太行大峽谷具有雄、險、奇、秀、幽、曠之特點,地質地貌類型齊全,生態(tài)植被優(yōu)良,環(huán)境清新優(yōu)美,保持著大自然的原始狀態(tài)。峰、巒、臺、壁、峽、澗、溪、谷,地質出露齊全,景觀呈現(xiàn)出豎向的多層性,構成三崖兩嶄一緩麓的豎向空間系列,一層斷崖一層綠帶,層次分明,樸實渾厚如版畫,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這里具有四個典型地層,即:前震旦系雜巖構成活化地臺褶皺基底;震旦系石英砂巖形成多級剝蝕臺階,呈陡崖三角面或谷坡,為活化地臺蓋層最下層;寒武系砂頁巖和泥灰?guī)r,形成山腰剝蝕面,呈丘陵緩坡外貌,為地臺蓋中層;奧陶紀灰?guī)r呈陡峻峰叢,為地臺蓋層上層。這四個典型地層構成了一個下部“褶皺基底”,上部為地臺蓋層的典型“活化地臺”,構成表現(xiàn)為斷層崖高起,形成典型的北雄風光。

我們景區(qū)內現(xiàn)在開放的有王相巖、桃花谷、太行平湖、太極冰山。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5

太行大峽谷位于林濾山中,說起來古名隆濾山。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20××年)避殤帝劉隆名諱而改名林濾山,主體就是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處的林州市境內的南太行山,整個山體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29公里,總面積1760平方公里。

林濾山奇峰林立,山勢嵯峨,崖谷密布,瀑布高懸,共有大小山峰7658座,大型幽谷7845條,造就了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里現(xiàn)存古長城遺址1處,古塔9座,洞窟5處,石刻造像300多尊,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l處。這里森林茂密、古樹參天,水溪潭池、飛瀑銀花,重巖疊嶂、姿態(tài)萬千,構成了一幅幅變幻無窮的山水風景名勝圖。

太行大峽谷是林濾山的一顆明珠,是旅游觀光的勝地。它群山環(huán)繞,山巒重疊,青山流水,森林蔥郁。景區(qū)的主要景點有:太行之魂王相巖,三九冰雪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冰凌掛的太極冰山,還有紅旗渠的第二母親--太行平湖、亞洲最好的國際滑翔基地等

朋友,在我們的正前方山頭上,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壑口,這便是聞名退還的魯班壑,也是古代山前通往石板巖鄉(xiāng)和山西平順縣的惟一通道。這里地勢險要,海拔1172米,橫寬110米,200余米高的絕壁聳立兩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在太行隧道未修通以前,石板巖鄉(xiāng)的老百姓要想到縣城,只能肩挑手提爬過這1000多米高的壑口,非常艱難。關于魯班塹有這樣一個傳說:著名工匠師傅魯班到林濾山伐木,看到山高難越,行走艱難,想劈開大山,便掄起手中神斧,結果只在山頂上砍了一個塹口。在望口東側的山塹上,有一只全手指印的明顯痕跡,據(jù)說是魯班搬巨石留下的手印。

從這個景點往上攀登就是香柱泉,是魯班喝過的仙水。過路人喝了此水,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不渴不累,因此途經(jīng)此地的人,都要喝上幾口甘甜的泉水。因為山高且離我們太遠,因此我們只能飽炮眼福,望山興嘆了。

沖上這最后的陡坡大家看我們的左手窗外紅旗渠已經(jīng)今在眼前。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6朋友們:

我們今天游覽的目的地,就是素有"雄、險、奇、秀"于一體的林濾山。

林濾山,古名隆濾山。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200年)避殤帝劉隆名諱而改名至今。林濾山,就是南太行山,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處的林州市境內,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29公里,總面積1760平方公里。

林濾山奇峰林立,山勢嵯峨,崖谷密布,瀑布高懸,共有大小山峰7658座,大型幽谷7845條,造就了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里現(xiàn)存古長城遺址1處,古塔9座,洞窟5處,石刻造像300多尊,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l處。這里森林茂密、古樹參天,水溪潭池、飛瀑銀花,重巖疊嶂、姿態(tài)萬千,構成了一幅幅變幻無窮的林濾山風景名勝圖。

太行大峽谷是林濾山的一顆明珠,是旅游觀光的勝地。它群山環(huán)繞,山巒重疊,青山流水,森林蔥郁。景區(qū)的主要景點有:太行之魂王相巖,三九冰雪桃花開的桃花谷,三伏酷暑冰凌掛的冰冰背,還有太行平湖、國際滑翔基地等;令人留戀忘返。

朋友,在我們的正前方山頭上,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壑口,這便是聞名退還的魯班壑,也是古代山前通往石板巖鄉(xiāng)和山西平順縣的惟一通道。這里地勢險要,海拔1172米,橫寬110米,200余米高的絕壁聳立兩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在太行隧道未修通以前,石板巖鄉(xiāng)的老百姓要想到縣城,只能肩挑手提爬過這1000多米高的壑口,非常艱難。

關于魯班塹有這樣一個傳說:工匠師傅魯班到林濾山伐木,看到山高難越,行走艱難,想劈開大山,便掄起手中神斧,結果只在山頂上砍了一個塹口。在望口東側的山塹上,有一只全手指印的明顯痕跡,據(jù)說是魯班搬巨石留下的手印。

從這個景點往上攀登就是香柱泉,是魯班喝過的仙水。過路人喝了此水,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不渴不累,因此途經(jīng)此地的人,都要喝上幾口甘甜的泉水。因為山高且離我們太遠,因此我們只能飽炮眼福,望山興嘆了。

現(xiàn)在我們穿行在林石公路上,這條公路被稱為森林浴廊。公路兩旁森林茂密,郁郁蔥蔥。林木覆蓋率達到72%。而且植物種類上千種,其中350種植物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是難得的回歸大自然的去處。

林濾山風景區(qū)有天然森林32萬畝,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森林浴場。我們腳下走的這條林石公路,就像一個婉蜒的長廊。因此,如果您來林濾山旅游,您會感到空氣清新,精神舒暢。

眼前這條公路隧道,就叫"太行隧道"。它全長l000米,高6米,寬7米,于1974年鑿通。

山后的石板巖鄉(xiāng)千百年來,一直靠魯班壑進出,路途遙遠艱險,嚴重制約了山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里的人民群眾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鋪就一條通往未來的大道,于1969年11月,組織380人的鑿洞專業(yè)隊,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戰(zhàn)頑石,斗塌方,堅持苦干5年,終于在1974年5月在海拔700米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了這么一個較大的公路隧道。從此,高山峻嶺再也不是"關塞極天唯鳥道",而成為"萬古天險變通途",為山區(qū)經(jīng)濟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這個大型隧道也是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又一曲凱歌。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7各位團友、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太行山大峽谷位于山西壺關縣東南部,西北距長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東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游區(qū)面積93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74.9%,共有景觀400余處。是山西省重點建設的旅游區(qū)之一。

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游區(qū)以五指峽之奇、龍泉峽之雄、王莽峽之秀、紫團洞之幽繪成了一幅壯麗畫卷。景區(qū)內四時之景異彩紛呈,春來鳥語花香,夏至萬花競嬌,秋日紅葉滿目,冬季堆銀掛玉。

景觀奇妙有趣,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奇百態(tài)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偉壯觀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置身其間或拾階而上,時見濃蔭蔽日,溪水潺潺;時聞飛瀑瀉銀奔騰轟鳴,珍禽異獸飛鳴長嘯。

駐足山間,可仰望星月游移,奇峰變幻;站立山巔,可俯瞰云海蒼茫,彩霞沐日,日落日出。太行山大峽谷的自然風光可謂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太行山大峽谷不僅自然風光得天獨厚,而且人文景觀名勝薈萃,自古以來,吸引著無數(shù)封建帝王、文人騷客,前來游歷、觀光。

一代梟雄魏武帝曹操揮師北上,曾留下千古名句《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崔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國至紫團山中,隱居習字;……這里還留下了唐朝代大詩人李白的《北上行》、杜甫的《憶昔行》、白居易的《初入太行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紫團參》、當代作家趙樹理的《游紫團洞》等不朽名作。這些贊美大峽谷雄渾、豪邁、幽雅、古樸的風情,成為游蕩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樂章旋律的一部分,匯合成一曲風從太行來的詠嘆調。

20××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fā)布。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分別是:雅魯藏布大峽谷、金沙江虎跳峽、長江三峽、怒江大峽谷、瀾滄江梅里大峽谷、太魯閣大峽谷、黃河晉陜大峽谷、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太行大峽谷、天山庫車大峽谷。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8

太行大峽谷北起林州市任村鎮(zhèn)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順縣井底村,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200米,最窄處60米。群山環(huán)繞,山巒重迭,奇峰突兀,臺壁交錯,形態(tài)萬千,森林覆蓋,郁郁蔥蔥,青山流水,懸崖棧道,景色“雄、險、奇、秀”。站在高處眺望,抬頭是景,低頭是景,左看是景,右看是景,景色迷人。主要景區(qū)有:山前景區(qū)、王相巖景區(qū)、仙臺山景區(qū)、桃花谷景區(qū)、太行平湖景區(qū)、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等。那三九冰雪桃花開的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洞結冰的冬夏倒置奇觀,更是令游人神秘莫測、贊口不絕。

這里曾留下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賢士、文豪武俠、名流高僧、神醫(yī)巧匠的足跡,也有他們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故事。商朝第22代國王武丁,省年時被其父送往王相巖與平民奴隸生活在一起,在此結識了奴隸傅說,發(fā)現(xiàn)其很有才華,他即位后三年不語,方把朝臣說服,請傅說出山并拜為宰相,而武丁得傅說輔佐,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的“殷道復興”。東漢時期,朝中官宦夏馥迫于皇宮之禍,陷姓埋名避難于此,現(xiàn)遺跡尚存。明嘉靖年間游方道人趙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筑景,苦練仙丹,現(xiàn)仍存其師徒墓塔。

景區(qū)氣勢磅礴,風光獨秀。經(jīng)過近幾年的開發(fā)建設,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太行之魂王相巖、冬夏倒置桃花谷、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天開圖畫黃華山、文物寶谷洪谷山、北雄風光天平山、翠柏園林龍鳳山、石門涌泉萬泉山、龍洞天橋王龍洞等景觀為主體的獨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區(qū)。河南太行大峽谷導游詞9

在中國河南省林州市境內的太行大峽谷。它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臺、壁、峽、瀑、嶂、泉姿態(tài)萬千,既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也是旅游觀光、休閑養(yǎng)生、避暑度假、尋古探幽、繪畫寫生和戶外運動的好地方。

太行大峽谷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國家地質公園,是全國農(nóng)村商業(yè)站線上的.一面紅旗——石板巖從銷社“扁擔精神”的發(fā)祥地,是中國文聯(lián)書畫中心創(chuàng)作培訓基地。還有被國際航聯(lián)、中國航協(xié)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滑翔基地。主要景點是王相巖、桃花谷、太行天路、太極冰山。

在太行大峽谷有三大奇觀:“三九嚴寒桃花開”、“三伏酷暑水結冰”、“千古之謎豬叫石”。桃花谷景區(qū)就占據(jù)了兩大奇觀,三九嚴寒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水結冰,還有364米高的亞洲第一高瀑。這里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水成了主題,山成了襯景。

景區(qū)四季景色各異,令人神往。

陽春,風和日麗,萬木崢嶸,鳥語花香;

盛夏,青山綠水,林樹青蔥,葉茂蔭深;

金秋,紅葉似火,菽谷飄香,惹人陶醉;

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皚皚,垂冰百丈。

大峽谷屬于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受當?shù)貤l件地形地貌的影響構成獨特山形地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曖少雨,夏熱多雨,秋涼氣爽,冬寒帶雪。年均氣溫12.7度,森林覆蓋率為80%-90%.這里乃八百里太行的一部分,

太行大峽谷的山體是由片麻巖、石英巖和石灰?guī)r三層特征顯明的巖石構成。層巖的不同色彩表明了鐵與鈣的含量多寡,鐵紅鈣白又揭示出來原始內部構造的秘密,如果說大山有陽剛之力,那么這些豎向的紋路纖巧細膩,引來江南的秀麗,又造就了大山的陰柔之美。三層不同的巖石,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山體,結和在一起構成了今天的太行大峽谷。

石板巖鎮(zhèn)

石板巖鎮(zhèn),這里的建筑和我們中國所傳統(tǒng)的木結構建筑不太一樣、當?shù)氐姆孔右宦捎檬^建造。一座房屋只有門、窗是木頭的......像童話中的建筑一樣美麗。就地取材成就了富有特色的石板巖居民,它非常自然、和諧地融進了太行大峽谷的山水之中,令游客們贊嘆不已。石板巖的民居有什么特色?當?shù)亓鱾髦@樣的民謠:“石梯、石樓、石板房,石地、石柱、石頭墻,石街、石院、石板場,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鍋臺,石廟、石爐、石神像......”即使你從沒有到過石板巖,也可以從民謠中聽出來,石板巖的民居是由石頭組成的。

《桃花谷》景區(qū)

桃花谷是一條谷中之谷,長約4km,海拔約800m-1736m,高差近千米。谷內奇峰突兀,峭拔雄壯,一條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水貫穿峽谷,桃花谷風景秀麗,被稱為愛情谷,霧散云山變,花開鳥飛鳴,高山懸瀑落百丈,泉流潭水澄如鏡,沿谷流下的溪水跌落成瀑,瀑落成潭,潭潭相連,構成了桃花谷山靈水秀的峽谷風韻。桃花谷內移步換景,景景相連,黃龍?zhí)?、飛龍峽瀑布、飛龍峽棧道、九連瀑、桃花洞等景點珠聯(lián)璧合,顯示出深峽藏秀的悠遠意境。

飛龍峽

飛龍峽長約1000米,寬度2-10米不等,抬頭向西仰望,180米的崖壁上,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張海題寫的“飛龍峽”三個大字遒勁有力。在入山臺階路左側是桃花谷簡介與導游圖,從這里可分為兩條路入山,一條是順桃花谷飛龍峽棧道,沿路觀景到達桃花谷洞村;另一條是乘車穿越人工隧道從飛龍峽懸崖公路,直達桃花洞村。

琴臺

在一個巨大的平臺上書寫著“琴臺”兩個字,傳說昔日俞伯牙來此游玩,被山光水色所陶醉,盤石而座,架走琴案,在此彈奏高山流水樂曲,如今寬大的“琴臺石”猶在,潺潺的流水聲,宛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