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與發(fā)展_第1頁
第二章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與發(fā)展_第2頁
第二章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與發(fā)展_第3頁
第二章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與發(fā)展_第4頁
第二章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與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word文檔值得下載值得擁有--------------------------------------------------------------------------精品word文檔值得下載值得擁有---------------------------------------------------------------------------------------------------------------------------------------------------------------------------第二章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早期的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在資本主義社會前的形式:氏族保障:原始社會中首先,讓有勞動能力的成年男子吃飽其次,是讓這些人的妻子吃飽再次,才輪到孩子和老人。主從保障:奴隸社會中奴隸的生活保障完全由其主人奴隸主負責。家庭保障:封建社會中依靠血緣關系的家庭提供的對家庭成員的生活保障“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家庭既是生產實體,又是消費實體。社會保障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產物。但是以上的氏族保障、主從保障和家庭保障這三種經濟保障,其抵御社會風險的能力還是極為有限的,與現(xiàn)代社會保障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只能看做是社會保障的雛形。第二節(jié)現(xiàn)代社會保障的產生與發(fā)展一、萌芽階段(一)時代背景“圈地運動”,工業(yè)革命帶來的影響(二)萌芽標志英國1834年新《濟貧法》1601年《伊麗莎白43號法》--舊濟貧法內容:1、貧民救濟由地方教區(qū)舉辦,教區(qū)每周向地主和房產所有者征濟貧稅2、立法將貧民分為三類并規(guī)定相應的濟貧辦法:健壯貧民,做工自給,這是最早的以工代賑法;對失依兒童,教區(qū)設有貧民習藝所,供男女兒童習藝;無工作能力的老病殘者,設救貧所收容救濟,并輔以院外救助。3、救濟工作分為院內救濟和院外救助兩種4、提倡父母子女的社會責任;1834年新《濟貧法》1、規(guī)定領取救濟的貧民必須接受三個苛刻的條件:一是喪失個人尊嚴二是喪失個人自由三是喪失政治自由2、社會救助是公民應該享受的合法權利,也是政府應盡的義務。(三)主要思想理論依據(jù)古典學派的反社會救濟思想代表人物:亞當·斯密、馬歇爾等主要觀點1、貧困是個人原因造成的,與懶惰有關,懶惰是不值得憐憫的,對窮人的救濟應讓位于對窮人的壓制2、濟貧行為不是使窮者富而使富者窮,它反而制造了一個窮人的世界,使人人都變得懶惰而傲慢。二、產生時期(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一)現(xiàn)代社會保障產生的條件1、經濟條件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是工業(yè)化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工業(yè)生產取代農業(yè)生產、市場經濟取代小農經濟;社會結構日趨復雜,職工成為社會階層的主體。家庭或個人風險成為社會風險。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財富的增長2、社會條件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工人運動的高漲(二)標志性事件1883年《疾病保險法》1884年《工傷事故保險法》1889年《老年和殘障保險法》(三)時代背景德國統(tǒng)一;工人運動興起“大棒加胡蘿卜”的政策(四)主要思想理論依據(jù)新歷史學派1、代表人物:施穆勒、布倫坦諾2、主要觀點(1)國家至上國家是集體經濟的最高形式,是公務機關。在進步的文明社會中,國家的公共職能應不斷擴大和增加,凡是個人努力所不能達到或不能順利達到的目標,都理應由國家實現(xiàn)。(2)用道德因素解釋社會沖突勞資沖突不是經濟上的對立,而源于情感、教養(yǎng)和思想上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一個倫理道德問題。3、政策主張國家應直接干預經濟生活。負起“文明和福利”的職責。即國家必須通過立法,自上而下地實行新的社會政策,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借以改變工人階級的教養(yǎng)和心理狀態(tài),從而緩和勞資矛盾。為何以德國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作為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標志?1)社會保險屬于制度化保障機制,從而完成了由濟貧時代的不確定性、臨時性到穩(wěn)定性、經常性的轉變;2)由雇員、雇主共同供款和國家資助建立起來的社會保險制度,真正確立了權責對應、風險共擔的機制;3)受保障者無需以犧牲人格尊嚴和接受懲戒為受益條件,免去了濟貧制度下的經濟狀況調查。----質的飛躍:即零星的救災濟貧措施發(fā)展成為國家固定的社會政策,施舍式的社會救助發(fā)展成為公民的一種法定權利三、形成時期(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到二戰(zhàn))(一)時代背景1929-1933年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二)標志性事件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三)主要思想理論依據(jù)凱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論1934《就業(yè)、貨幣和利息通論》----“凱恩斯革命”財政政策是凱恩斯經濟政策主張的重心。赤字財政承擔社會福利責任,并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實行福利開支救濟、對私人企業(yè)進行訂貨和貸款等貨幣政策居于次位。通貨膨脹增加貨幣發(fā)行量凱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論有效需求:商品總供給價格與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狀態(tài)時的總需求,它直接表現(xiàn)為貨幣的需求和能力。有效需求是決定社會總就業(yè)量的主要因素,能否達到充分就業(yè)取決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不足原因:三大基本心理規(guī)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guī)律、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guī)律、流動偏好規(guī)律凱恩斯主義的社會保障制度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國家出面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基于兩點:一是提高消費傾向;二是穩(wěn)定宏觀經濟。(有限再分配)社會保障制度是一種充分強調個人責任,國家承擔有限責任的社會保障制度。(有限保障)庇古的舊福利經濟學庇古福利經濟學的主要觀點:1、以邊際效應價值為基石,將福利分為兩類:廣義的福利由于對財物或其他原因而產生的滿足,涉及自由、家庭幸福、精神愉快、友誼、正義等內容,但這些是難以計量的。狹義的福利經濟福利,可以用貨幣計量。經濟學所要研究的是這部分福利。2、指出了經濟福利和國民收入之間的密切關系。個人的經濟福利之和﹦一國經濟福利國民收入就是一國的經濟福利“經濟福利和國民收入這兩個概念是那樣對等,對其中之一的內容的任何表述,就意味著對另一個內容的相應表述”3、提出檢驗經濟福利的兩個因素(1)國民收入的大?。?)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中的分配狀況認為:凡是能增加國民收入的總量而不減少窮人的絕對份額,或者增加窮人的絕對份額而不影響國民收入的總量,都意味著社會的進步。國民收入的大小國民收入總量越大,經濟福利就越大最適度配置生產資源標準邊際私人純產值=邊際社會純產值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中的分配狀況國民收入平均分配收入均等化政府通過稅收機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轉移給窮人庇古福利經濟學的社會保障思想:

實施社會保障,實現(xiàn)收入均等主張國家實行養(yǎng)老金制度和失業(yè)制度認為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質的社會保障政策可以擴大一國的經濟福利(1)增加必要的貨幣補貼,改善勞動者的勞動條件,使勞動者患病、殘疾、失業(yè)和年老時能得到適當?shù)奈镔|幫助和社會服務;(2)向高收入者征收累進所得稅,向低收入勞動者增加失業(yè)補助和社會救濟,以實現(xiàn)收入均等化,從而增加普遍的社會福利效果;(3)實行普遍養(yǎng)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進行普遍補貼的制度,通過有效的收入轉移支付實現(xiàn)社會公平。(四)特點社會保障制度從社會保險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綜合性的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四、多樣化發(fā)展階段(二戰(zhàn)后到上世紀70年代)(一)時代背景二戰(zhàn)結束,產業(yè)結構調整;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對人民福利的高度保障,給資本主義各國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壓力(二)標志性事件英國在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國家”(WelfareState)世界上形成了幾類社會保障制度1948年7月,英國首相艾德禮率先宣布英國已建立起“福利國家”。福利國家(WelfareState)是指國家有意識地運用政治權力和組織管理的能力,通過立法承擔維護和增進全體國民基本福利的責任,在某些領域(主要是分配領域)減緩市場機制在對無勞動能力者分配方面無能為力的缺陷,從而為一部分特殊社會成員提供物質生活幫助。其典型框架是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普遍的社會保障計劃。(三)主要理論依據(jù)貝弗里奇報告1942年發(fā)表《關于社會保險與相關服務的報告》即《貝弗里奇報告》,被譽為“福利國家之父“。報告指出了貧困、疾病、愚昧、骯臟和懶惰是影響英國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五大障礙。報告中確立了戰(zhàn)后英國福利體系重建的四條基本原則:(1)普遍性原則(2)滿足最低需求原則;(3)充分就業(yè)原則(4)費用共擔原則。報告提出了社會保障的范圍包括養(yǎng)老金、疾病、殘疾、死亡、工傷、失業(yè)和家庭津貼七大保險項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三年中,英國政府通過并實施了《家庭津貼法》(1945年)、《國民保險法》(1946年)、《國民衛(wèi)生保健服務法》(1946年)、《工業(yè)傷害保險法》(1946年)和《國民救濟法》(1948年)等五部社會保障法案。在英國之后,其他一些發(fā)達國家也先后宣布實施“普遍福利政策”,并宣布建成福利國家。(四)特點1、保障目的上的戰(zhàn)略性2、保障層次上的福利性3、保障對象上的全民性4、保障項目上的完備性五、改革調整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今)(一)時代背景:石油危機引發(fā)的“滯脹”型經濟危機改革階段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挑戰(zhàn):“福利國家危機”“福利困境”1、經濟危機2、人口老齡化3、財政赤字增加4、舉債累累5、稅收負擔加重6、高福利造成勞動積極性下降7、社會保障管理效率低下(二)標志性事件發(fā)達國家針對“福利病”開始改革;發(fā)展中國家探索新的社會保障模式。福利國家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削減福利支出;第二,調整福利結構;第三,擴充社會保障資金來源;第四,引入私營機制。(三)主要理論依據(j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20世紀70年代),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為代表1、主要觀點(1)提倡政府的有限責任(2)倡導家庭責任和自我保障意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