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詞法_第1頁
(古代漢語)詞法_第2頁
(古代漢語)詞法_第3頁
(古代漢語)詞法_第4頁
(古代漢語)詞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8第四章語法(上)第一節(jié)語法概述第二節(jié)詞類活用零、詞類活用與兼類、同形詞類活用是某個詞在使用中臨時改變原來詞性的現(xiàn)象,兼類是某個詞同時具有幾種詞性,同形是一個字記錄了不同的詞(語素)。楚人為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從之。(兼類)

子之齊。/之二蟲又何知?(同形)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沛公軍霸上。(活用)一、名詞、形容詞等活用作動詞1、名詞-動詞范增數(shù)目項王。道士卷之,如畫軸然,亦囊之。設(shè)以炮至,吾村不齏粉乎?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方位詞)衣冠而見之。吉月,必朝服而朝。(詞組)(注意用來解釋的成分的結(jié)構(gòu))名詞作動詞后,該詞就具備了名詞本身的實體義和相關(guān)的動作義。解釋時一般要將這兩者都表達出來,當然也有例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2、形容詞-動詞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遂于蒿萊中側(cè)聽徐行,似尋針芥,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詞用做動詞后,通常也要用動詞性成分來解釋(理解)該形容詞。3、數(shù)詞-動詞A、基數(shù)詞作動詞后,意義有兩種變化:

a、在數(shù)目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相應(yīng)動詞意義:

一之為甚,其可再乎?此三子者,……與臣而將四矣。

b、只有動詞意義,不再有數(shù)詞意義: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孰能一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B、表倍數(shù)的詞也常用作動詞

肉倍好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璦,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稜栄拧?/p>

C、(古漢語中常用基數(shù)詞表示倍數(shù))

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渡叹龝じā?、名詞、數(shù)詞、形容詞作動詞的識別(見書)A、名詞連用,如不能構(gòu)成并列或偏正關(guān)系,則其中有一名詞用為動詞。

B、名詞、形容詞后接代詞,該名詞、形容詞一般作動詞。

C、名詞、形容詞前有助動詞、副詞、“所”,該名詞、形容詞一般用作動詞。D、名詞前、后接介賓短語,該名詞作動詞。

E、名詞用“而”連接,用作動詞。

F、形容詞后接名詞,如不能構(gòu)成定中關(guān)系,該形容詞作動詞。昔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法后王,統(tǒng)禮儀,一制度。益烈山澤而焚之。

驢不勝怒,蹄之。以其兄之子妻之。從左右,皆肘之。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

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既來之,則安之。不嗜殺人者能一之。相安無事。不十年,王弗召也,……晉靈公不君。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晉師軍于廬柳。

吾不能以春風(fēng)風(fēng)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墩f苑·貴德》而此獨以鐘名,何也?有時會出現(xiàn)幾個條件同時具備的情況:

曹子手劍而從之?!豆騻鳌でf13》左右欲兵之?!妒酚洝げ牧袀鳌凤埵枋?,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5、其他詞類-動詞二、使動動詞帶有使得相關(guān)對象產(chǎn)生動作或變化的意思。稱作使動用法,該動詞也稱作使動動詞。使令兼語式和使動:使動用法是用一般的動賓結(jié)構(gòu)表示使令兼語式的意思。讓我去。請朋友去桑那。乃令張良留謝。命夸俄氏二子負二山。莊公寤生,驚姜氏。(莊公寤生,使姜氏驚)。1、動詞-使動A、不及物動詞:

項伯殺人,臣活之。卒庭見相如,畢禮而歸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B、及物動詞: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飲余馬于咸池,總余轡于扶桑。C、識別:動詞一般用法,賓語是動詞動作的承受者;使動用法,賓語是動作的完成者,是在主語的支配下完成動作。識別上:看作為一般動詞理解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即可試作使動理解。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飲余馬于咸池,總余轡于扶桑。

孟子將朝王。武丁朝諸侯。(情理關(guān)系,地位關(guān)系)2、名詞、數(shù)詞、形容詞-使動如果把動詞的使動看作動詞的特殊用法的話,那么其他詞類的使動用法,就是活用作動詞的特殊用法。A、名詞: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敵國,制海內(nèi),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故王不如東蘇子(蘇代),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B、形容詞:

乃出圖書,空囊橐。昂其值,居為奇貨。

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比較)。

C、數(shù)詞:

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短K秦列傳》

以疑當世之法,而貳人主之心。

借令秦皇長世,易代之后扶蘇世之,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解釋使動用法基本結(jié)構(gòu):

生死:使+兼+動;肉骨:使+兼+動(詞組);空囊橐:使+兼+動(詞組);孰能一之:使+兼+動(詞組)識別名詞、數(shù)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是一般用法還是特殊用法,主要看哪種解釋更合理、文義更順暢。從原則上說,如果作為一般用法能講通,就不作為使動來理解。有時使動出現(xiàn)在雙賓語中,那情況就更為復(fù)雜(后論)。

寧許以負秦曲。三、意動主語(代表的人)認為賓語是什么、怎么樣。(活用的)“動”詞(表認定義)+賓語(主謂詞組)=意動用作意動的詞本身不是動詞,當它帶賓語后(構(gòu)成動賓結(jié)構(gòu)),如果表示對賓語的認定,這種用法就是意動。我覺得泰山比華山高。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子以我為不信。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1、名詞-意動名詞意動,是把賓語看作某種物、人。一般可解釋為“把…當作”“用…作”。

性貪而狠,黨豺為虐。侶魚蝦而友麋鹿。

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原道》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形容詞-意動形容詞意動是認為賓語具有某性質(zhì),一般可解釋為“認為、、、怎樣/是什么”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其家甚智其子。成以其小,劣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使動和意動的識別使動是使賓語產(chǎn)生變化,是一種客觀事實(有的是將成為事實);意動是主觀上的認定,不管是否與事實相符。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孔子登東山而小魯?shù)翘┥蕉√煜隆?/p>

子元元,臣諸侯。友風(fēng)而子雨,、、、時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zhàn)以老秦師。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

魚肉百姓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也有的活用,似乎主觀認識與客觀事實兩者兼?zhèn)洹?/p>

孟嘗君客我。

古人的注釋一般注“以之為客”,所以現(xiàn)代的注釋也將之作為意動。四、其他特殊的動賓關(guān)系1、為動:為賓語動:夫人將啟之。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吾以之名吾亭。佗脈之。

舜勤民事而野死。吾非悲刖也。2、對動:對賓語動:

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五、名詞作狀語1、類型A、用比喻的方式表示動作特征,可釋為“像(某物)一樣”:

及敵槍再擊,寨中人又鶩伏矣。操刀挾盾,猱進鷙擊,或能免乎!射之,豕人立而啼。

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鄙贂r,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B、表示對人態(tài)度,可釋為“把…當作”“以(像)對待…一樣”: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畜之,流俗之所輕也。上述兩種用法,解釋時有的看起來一樣,如都可以用“像…一樣”:

寨中人又鶩伏矣。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畜之。

區(qū)別:比喻與主語所指有關(guān),態(tài)度與賓語有關(guān);比喻的本體喻體本質(zhì)不同,態(tài)度是比較,兩者本質(zhì)相同。比喻句一般不出現(xiàn)賓語,態(tài)度句出現(xiàn)賓語。C、表示施事者身份,可釋為“以…身份”: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今乃聽于群臣而欲臣事秦。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上述兩種用法,看起來也很相似,但意思上有不同:

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戰(zhàn)國策》。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屈原列傳》

楚田仲以俠聞,父事朱家《游俠傳》鬻熊子事文王,蚤卒《楚世家》。

區(qū)別:態(tài)度指向賓語,身份指向主語;解釋不同。D、表示動作的依據(jù),可釋為“按照…”:

失期,法皆斬。將軍…復(fù)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

罪該萬死禮尚往來E、表示動作的工具,可釋為“用…”: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fā)遣。

勝乃窮閭曲巷之人,而甕牖繩樞之徒?;芜\于渤海之尾。乃丹書帛曰F、表示動作的方式,解釋時前加介詞: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乃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雖戶說以妙論,終不能化?!敦浿沉袀餍颉肥湃讼嗯c目笑之。G、表示動作的處所方位,解釋時前加介詞: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

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H、名詞性詞組(相當于名詞)作狀語: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v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名詞作狀語的翻譯:現(xiàn)代漢語中作狀語的是介賓詞組,比況詞組。所以,對作狀語的名詞,通常譯成一個相當?shù)慕橘e詞組或比況詞組。2、識別A、“名詞+動詞”:動詞如不是陳述名詞的話,那么名詞就是修飾動詞的。

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據(jù)語境確定關(guān)系)。

B、指稱無生物的名詞出現(xiàn)在表示動作動詞前,如不是擬人,名詞一定作狀語。

法皆斬?;芜\于渤海之尾。

C、前面往往另有主語。

吾得兄事之。豕人立而啼。名詞作動詞后,該名詞就不再緊靠動詞了,而名詞作狀語,該名詞一定緊貼動詞。有時情況比較特別:

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附:日、月、歲、時狀語的含義1、表示動作發(fā)生的頻繁,經(jīng)常

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表示動作“按規(guī)律、按計劃”而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謹食之,時而獻焉。

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余。3、日做形容詞或表變化的動詞的狀語,表示“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后,竟為秦所滅。

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賤妾守空房,相見常日稀。4、日在句首主語前,當往日、以前講

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冻?6》日起請夫環(huán),執(zhí)政弗義,弗敢復(fù)也《昭16》日君以夫公孫段為能任其事,而賜之州田《昭7》附:數(shù)詞作狀語縈清繞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六出祁山七擒七縱名詞-動詞?/名詞-狀語?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管中束縛,自魯之齊,道而饑渴。如僅根據(jù)用來解釋的成分的意思,是無法確定的;既可用介賓解釋,也可用動詞解釋。

隧:挖隧道/在隧道里-道:走到半路/在半路上古漢語中能充當狀語的成分,與現(xiàn)代漢語基本相同:

左右皆笑之(狀中間未見用連詞)左右以君賤之也

“而”可以連接的成分:

富而兵強(形容詞,意為“國富”)子路拱而立(狀動?“拱”是動詞,常見)

晨而求見(狀語,時間名詞,少見)根據(jù)前面所說,上述看作名詞作動詞更合理些。狀動?/連動?/并列?-時間無先后意義有主次:狀動曹軍皆于營前立觀,指言蓋降。生得一人,果匈奴之射雕者。兒懼,啼告母?!箭Z,跳往助之。連動:時間有先后,意義無主次:拔劍切而啖之。殺雞為黍而食之。

并列:時間無先后,意義無主次:(夫婦)化怒為悲,搶呼欲絕。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雞瞥來,…

六、其他類型的詞類活用1、動詞-名詞動詞充當名詞定語,而名詞不出現(xiàn),以動詞表示整個定中詞組的意思。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入日,渴,欲得飲。2、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充當名詞的定語,而名詞不出現(xiàn),以形容詞表示整個定中詞組的意思。

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臨淵履薄(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同一個詞語活用后,會有很不相同的意思,這是由上下文決定的;同一個詞也可以有不同類型的活用。

客: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客死異鄉(xiāng)。堅: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乘堅策肥-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攻堅戰(zhàn)第三節(jié)代詞一、人稱代詞性-數(shù)“儕、曹、輩、等、屬”的作用1、自稱吾、余(予)、我-朕-臺、卬注意:“朕”先秦時通用:用法上略有差異,但是可忽略,因為我們只要能讀懂就可以了,至于

哪個詞能否出現(xiàn)在某個位置,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吾、我”用作第三人稱:莊周終身不仕,以快吾志?!妒酚洝?/p>

漢已伐宛,立昧蔡為宛王而去。歲余,宛貴人以為昧蔡善諛,使我國遭屠,乃相與殺昧蔡?!妒酚洝?/p>

然民雖有圣知,弗敢我謀;勇力,弗敢我殺:雖眾,弗敢勝其主。《商君書》“吾”用作動詞:

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所謂吾之乎?(吾之:以之為吾,把自己的形體當作自己)2、對稱女(汝)、爾、若-而、乃-戎(與第一人稱古韻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爾、汝”帶有感情色彩:有時表示親密無間,有時表示厭惡,蔑視:

嗚呼!汝生于浙而長于斯?!都烂梦摹窢柡沃?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游雅常眾辱奇,或爾汝之?!段簳芬姽洳粸槎Y,皆汝之?!端鍟?、他稱之、其-彼、夫-厥(這些都是既可作指示代詞又可做人稱代詞的代詞)?!爸?、其”可指稱第一,第二或己稱代詞:

蔣氏大戚,…“君將哀而生之乎?”臣自以為填溝壑,不復(fù)見陛下,不意陛下復(fù)收用之。

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

自今以后,諸椽屬、別駕,常以月旦言其失,吾將覽焉?!肚笱粤睢?/p>

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誠副其所望。臣,范陽之百姓蒯通也,竊閔公之將死,故吊之。

君亟定變法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之也?!渡叹龝?/p>

今子愛讒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

堅默然良久,曰:“諸君各言其志?!比√煜抡?,非負其土地而從之之謂也,道足以一人而已矣。

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攻其惡,無攻人之惡。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4、反身代詞自、己、身(是代詞,遵守代詞的語法規(guī)律。)5、附、謙敬用法:A、稱人以美德,自稱以寡德。B、稱人以字,自稱以名。C、稱人以爵位,自稱以身份。D、稱人之左右、所在。

謙敬表示法所用的詞是名詞二、指示代詞1、近指-遠指是、斯、此、茲-彼、夫-若、而、然-之、其-他、各、每(語法功能有所不同。)焉、諸“焉”作為代詞,相當于介詞短語“于此、于是”一般出現(xiàn)在句末,也有出現(xiàn)在句中的。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論,雍季無一焉而先賞。(補語))“諸”有幾種不同的用法:

A、用于疑問句尾是“之乎”的合音: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

B、用于句中是“之于”的合音:

投諸渤海之尾。段入于鄢,公伐諸鄢。C、有時只相當于“之”:

潘崇曰:“能事諸乎?”

其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

D、相當于“各”:2、無定代詞或:肯定性:有的人(事、物)-莫:否定性:沒有人(事、物)“或”單用為指代人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或”連用可指人、可指事物。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佰,或相千萬?!澳鼻盁o先行詞指人:

大命將泛,莫之拯救。保民而王,則莫之能御也。

“莫”前有先行詞可指人,可指事: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指人)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指事)天下之水,莫大于海。(指物)有時用“靡、無”代“莫”:

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莫”到漢代發(fā)展出了否定副詞的用法,同“毋”,意為不要:

秦王車裂商鞅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三、疑問代詞誰、孰-何、曷、奚、胡、盍-惡(烏)、安、焉“誰、孰”的區(qū)別,除了在語法位置上的不同之外,我們要注意的是“誰”只能指人,“孰”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

誰習(xí)計會,能為文收責(zé)于薛者乎?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指人)

“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保ㄖ甘拢?/p>

“孰”多為比較,或兩相比較或多項比較,常和“與”連用?!昂巍㈥隆⑥?、胡”中,“何”用得更普遍一些,一般用來指事,相當于“什么”,主要作賓語;“曷、奚、胡”主要作狀語,相當于“怎么樣”;“盍”一般相當于“何不”的合音,但有時只相當于“何”:

子思居于衛(wèi),有齊寇?;蛟唬骸翱苤?,盍去諸?”

盍不建大法鼓,樹之層臺,使群聾六時有所歸仰,不亦美乎?(化城寺大鐘銘并序·李白)“惡(烏)、安、焉”代處所,多作狀語,也可作賓語,意為“哪里”,作狀語有時意為“怎么”。疑問代詞作賓語,通常要放在動詞前面,這就需要我們熟悉疑問代詞,才能更好地辨別這樣的句子,不至于錯誤理解。同時疑問代詞作狀語也在動詞前面,如何識別呢?

牛何之?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面另有賓語時,作狀語;沒有賓語時,是前置了的賓語。第四節(jié)數(shù)量詞數(shù)量詞是數(shù)詞和量詞的統(tǒng)稱,在現(xiàn)代漢語中,因數(shù)詞和量詞總是結(jié)合使用的,所以讓人感覺像合成詞一樣,也確實有人從詞類中劃出了數(shù)量詞,但是古漢語中量詞很不發(fā)達,數(shù)詞的用法也和現(xiàn)代漢語很不相同。因量詞少,往往直接讓數(shù)詞與名詞或動詞組合,位置也不同于現(xiàn)代: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吏二,縛一人詣王。魯人從軍戰(zhàn),三戰(zhàn)三北。一、數(shù)詞的表示法1、基數(shù):表示確定數(shù)目,古今也有相同的表示方法: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p>

多見的是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表示方法,下面分別介紹。整數(shù)和個數(shù)間加有(yòu):

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所能為也,天也?!睹献印とf章上》缺位不加零:

冬至后一百五日為寒食。多位數(shù)前不需要加一。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特殊的基數(shù)兩、再、乘(shèng),有的只是偶爾做基數(shù)使用。

兩表示成雙成對

霾兩輪兮縶四馬。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再可表基數(shù),也可表序數(shù)

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乘作數(shù)詞,表示四: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2、序數(shù):第一、第二這樣的說法,出現(xiàn)得可能很晚,古漢語中表示序數(shù)采取如下幾種方式。直接用基數(shù)表示序數(shù):

十年春,齊師伐我。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nóng)功。用名詞、形容詞等表示:

首、冠、長表第一,用次、其次、次等表第二、第三…

勇冠三軍太上貴德,其次務(wù)施報。用天干地支表示:

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清遠甲于南陽,又山環(huán)拱而氣清,水縈回而勢闊,舟車輳泊,地稱陸海。

古書表示序列常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兄弟排行用伯(孟)仲叔季,用孟仲季表示一季中的幾個階段:

孔仲尼-孟孫氏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丙辰仲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3、約(概)數(shù)古漢語有與現(xiàn)代相同的約數(shù)表示法: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但是多數(shù)時候用如下方式:數(shù)詞+虛詞表示,虛詞有可、且、幾(jī)、許、所等:

潭中魚可百許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蒙霧露,沐霜雪,行幾十年。

其巫,…已年七十,從女弟子十人所。所擊殺者無慮百人、。

偶爾有用實詞的: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4、虛數(shù)虛數(shù)指夸張的數(shù)字,古代文學(xué)家善用虛數(shù)夸張來突出修辭效果。常用的表示多的數(shù)字是:十百千萬、三及其倍數(shù);用一、半等言其少。

飛流直下三千尺。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值。虛數(shù)和實際差距很大,約數(shù)差距不大。用整數(shù)表虛數(shù)(現(xiàn)代漢語沒有這種用法):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赵唬骸翱杀扰d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5、倍數(shù):可以用量詞倍蓰表示,也可用基數(shù)表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十佰,或相千萬。6、分數(shù):現(xiàn)代漢語的分數(shù)表示法,是從古代漢語中不斷完善發(fā)展起來的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zāi)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方今大王之兵眾不能十分吳楚之一。

法一月之日,二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漢書·律歷志》。

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史記》

可見,是否用“分之”,怎么用,在古代是不太統(tǒng)一的。分母+分子表分數(shù):

籍第令毋斬,戍死者固十六七。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高帝紀》。

蓋余之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7、問數(shù):古代用幾、幾何、幾許、幾多表示,現(xiàn)代只用“幾”: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天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古詩19首》問君能有幾多愁?二、數(shù)詞可充當?shù)某煞萦脕肀硎緞幼鞯拇螖?shù),和人或物的數(shù)量,這個古今是一致的,但是具體所充當?shù)某煞謩t有不同。1、數(shù)詞作定語、狀語從作用上看,數(shù)詞作定語是用來限定名詞的,數(shù)詞作狀語是用來說明動詞的,古今一致,但是出現(xiàn)的位置不同,所以成分也有不同。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蟹六跪而二螯,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軍書十二卷,…有的定語在中心語之后。一般都沒有量詞。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

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妒酚洝す荜塘袀鳌窋?shù)詞在動詞中心語前面,做狀語,和現(xiàn)代漢語很不同。一般都沒有量詞。數(shù)詞作主語、賓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一之為甚,豈可再乎?這種成份在現(xiàn)代漢語中幾乎沒有。數(shù)詞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封國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六王畢,四海一,……夫軍鼓錦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

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

前兩句數(shù)詞直接陳述主語,中間兩句數(shù)詞活用作動詞后作謂語,后兩句數(shù)詞作“者”字詞組謂語。三、量詞古代漢語量詞不發(fā)達,所以往往讓數(shù)詞直接和動詞或名詞組合,前已說及。但是古代漢語中還是有量詞的。下面舉例說明一下:1、物量表示度量衡:

寸、尺、丈、里/尋、常、仞、步-升、斗、石/斛、鐘、豆-兩、斤/錙、銖、鎰、鈞

這些單位,有的已經(jīng)不用了有些目前還用,但使用的也有發(fā)生變化的。布帛尋常,庸人不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齊舊四量:豆、區(qū)、釜、鐘。表地積:

畝、頃/畹、畦(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表示成組物品:

雙/乘、朋、伍、瑴(玨)(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皆賜玉五瑴,馬三匹。白璧一雙,欲獻項王)2、動量表示動作次數(shù):

回、場、陣、番/度、遭、通(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種桃道士今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且共汝輩赤腳入棘針地走四五遭)隨著時代的推移,古代漢語量詞也不斷增加,用法上和現(xiàn)代漢語沒有太大的不同,就不再逐一介紹了。第五節(jié)虛詞一、虛詞的特點1、一形多類一個字形分屬于不同的詞類,擁有不同詞性,這其中有的是兼類,有的屬同形詞。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連)何不試之以足?(介)

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以明矣?!俄n非子》(副)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動)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墩倌稀罚ù~)宋人執(zhí)而問其以?!读凶印罚~)以做動、介、連,是引申的結(jié)果;作副詞,屬假借;作代詞,原因不明;作名詞,相當于“所以”,表示原因。像以這樣具有這么復(fù)雜詞性的字,也許不多,但是虛詞中具備兩三個詞性的很多。

之:代、助、動-于:介、動-則:介、連2、一詞多義: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虛詞中尤其突出。下面以介詞于為例來說明:于的基本意思是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相當于“在”):

子于是日哭,則不歌。-戰(zhàn)于長勺。由介紹具體的時間地點,引申出介紹動作的起訖、趨向等(起訖有一個時間段,趨向有一個目的地),相當于“從、到”。

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因果關(guān)系的因是果的起始,被動句的主動者是動作的起始。兩者都有比較抽象的時間段: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因為)-兵破于陳涉,地奪于劉氏(被)動作的趨向總有一個對象,因此由趨向又引申指趨向的對象。有向、替、對、與、比等意思(現(xiàn)代漢語要用這些不同的詞來對譯)。

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向)-齊使管仲平戎于周?!洱R世家》(替、為)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與、同)-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比)(時間地點)在-(起訖、趨向)從、到-(趨向的對象)向、替、對、與、比-(因果、被動)因為、被3、一詞多形:一個詞有不同的寫法。

因為很多虛詞都是假借來的,只要音同音近,用哪個都可以(當然實詞也有這樣的現(xiàn)象)。

特、徒、亶、但、第、只、止、獨、僅-于、於、乎

古代漢語中,代詞原來也算作虛詞。二、虛詞例解1、否定副詞古漢語否定詞很多,多數(shù)是副詞,常用的有:不、弗、勿、毋、未、非、否、微,都是副詞,另有動詞無和無定代詞莫。A、不、弗

表示一般性的否定,不用同現(xiàn)代漢語。弗先秦只用于及物動詞前,且動詞受弗修飾后賓語不再出現(xiàn)。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B、毋(無)、勿

常用在祈使句中,表禁阻,相當于“不要”?!拔稹毕惹貢r通常也用來否定及物動詞,后面賓語不出現(xiàn)。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令人請地于韓,韓康子欲勿與。C、未:相當于“沒有”,有時同“不”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否:a、與謂語并列,構(gòu)成肯否疊用的句子。b、對對方言論加以否定,構(gòu)成獨詞句。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霸S子必織布然后衣乎?”曰:“否,許子衣褐。”E、非:相當于“不是”,一般用于否定的判斷句,后面跟名詞性成分。

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F、微:相當于“如果不”,表示假設(shè)性否定。

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微斯人,吾誰與歸?2、助詞“之、者、所”A、之:a、連接定中,相當于“的”。b、取消“主謂”獨立。c、賓語前置的標志。d、湊音節(jié)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姜氏何厭之有?其父母唯其疾之憂。附、“之”可以作動詞:牛何之?B、助詞者,通常用在謂詞性詞組之后,構(gòu)成名詞性的“者”字詞組。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高者掛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赦之,以勸事君者。爭于明者,眾人知之。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罹)吾網(wǎng)。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何者?積威約之勢也。也有用在體詞性詞組之后的:

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噌者,周景王之無射也。者的作用,各種說法不盡相同,甚至對它的詞性的認定也不一致,但有一點是共同的:無論和什么詞組組合,都是構(gòu)成名詞性的短語。C、所附著在動詞性成分之前,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所字后的動詞一般是及物的。成倉促莫知所救,頓足失色。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所相當于動詞形式上的賓語,但離開上下文的話,所代對象不明確,故可以在動詞后加具體的名詞: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所善荊卿可使也。

所佩的東西也可以是劍,加上“玉玦”就明確了。有時所和后面的動詞之間還可以插入介詞,而意思和不加介詞基本相同:

是吾劍之所從墜。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

插入介詞,應(yīng)該有使得表意更準確的作用?!皬摹敝该髁说攸c,“與”指明了動作的對象是人。有的則是習(xí)慣上要添加的,可能顯示了這個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和變化: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強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D、者、所的異同:相同的是詞性、語法功能。相異的也有兩點:

A、語法位置互補B、語義互補:所字詞組表受事,而者字結(jié)構(gòu)表示施事。上古罕有例外。

所殺是被殺的,殺者是殺人者。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見者無不嘆為觀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有時還能見到所…者結(jié)構(gòu),本質(zhì)上同所字結(jié)構(gòu),表受事的意思。

所愛者,撓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誅滅之。《酷吏列傳》視吾家所寡有者。注意辨析:并不是句中出現(xiàn)所、者的句子都是所、、、者結(jié)構(gòu):[(所見)無非牛者]。[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語氣詞句子的語氣可以粗分為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大類,有的還可以繼續(xù)劃分,如陳述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再分出為直陳、確認,疑問可以分出測度等。表示語氣的手段主要是語調(diào),其次才是語氣詞。句子可以沒有語氣詞,但是不能沒有語調(diào)。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边€有語序(前置),詞語形式(重疊)等,也是表達語氣的重要手段。但古人的語調(diào)已經(jīng)消逝,我們只能通過研究語氣詞等,來揣摩古人的語氣。語氣詞有兩種:一種是語氣助詞,一種是語氣副詞(其)。這里我們主要介紹的是語氣助詞。A、也、矣的作用和區(qū)別也做句末語氣詞的時候,主要用在判斷句后表示認定。常和者字配合使用。

亞父者,范增也。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之所謂也。(判斷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敘述句)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描寫句)從句子的語氣類型來看,也多用在陳述句,也用在祈使句和疑問句后,仍表確認。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感嘆句)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祈使句)

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反問句)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疑問句/判斷句)還可以用在復(fù)句的分句之后,同樣表表認: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條件)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因果)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假設(shè))通過上面的例舉,我們發(fā)現(xiàn):也字用于句末,無論在什么句類中,總是表示確認的語氣,不能表示其他語氣。語氣詞所表示的語氣是固定的,不會因為句類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也字在句中表示提頓,有提示下文,舒緩語氣的作用。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句中語氣詞也和句末語氣詞也作用顯然是不一樣的?;蛘呖梢钥醋魇遣煌脑~,或者認為是也字作為一個詞本來具有這兩種含義。矣做句末語氣詞,也表示確認,確認已經(jīng)出現(xiàn)(已然)或即將出現(xiàn)(將然)的新情況,相當于“了”

公曰:“可矣?!编S克傷于矢,流血及屨,曰:“余病矣?!保ㄒ讶唬?/p>

孔子曰:“諾,吾將仕矣。”吾屬今為之虜矣?。▽⑷唬┮脖盱o態(tài)的確認,偏向?qū)κ聦嵉恼J定;矣表動態(tài)的確認,偏向?qū)Πl(fā)展變化的事物的確認。B、耳、而已耳就是而已的合音,表示限制語氣,意為“不過如此”,通??勺g成“罷了”。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虎因喜,計曰:“計止此耳?!?/p>

由于限制語氣也同時表示了說話者對事實的認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