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及其劇作_第1頁
莎士比亞及其劇作_第2頁
莎士比亞及其劇作_第3頁
莎士比亞及其劇作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莎士比亞及其劇作莎士比亞(1564—1616)誕生在英國中部華列克郡斯特拉福鎮(zhèn)。祖輩務(wù)農(nóng),父親約翰是鎮(zhèn)上的富商,也當過參議員,母親瑪麗是鄉(xiāng)間富農(nóng)的嗣女。莎士比亞的童年、少年時代在故鄉(xiāng)度過,在本地的一所文法學校讀書,學習過拉丁語、修辭學、古代史和古典文學,后因家庭經(jīng)濟衰落而輟學。1582年,他娶農(nóng)家女安恩為妻,生子女三人。約在1586年前后,他離開故鄉(xiāng),到倫敦謀生,投身戲劇界,廣泛地接觸社會各階層生活。他當過劇院的雜役,也曾登臺扮演次要角色。從16世紀90年代起,開始利用現(xiàn)成材料編寫戲劇,最初幾個劇作的成功引起了“大學才子”(劇作家格林等)的關(guān)注和妒忌。在倫敦生活與創(chuàng)作期間,他始終和大學生保持聯(lián)系。1603年刊行的悲劇《哈姆萊特》的封面上,標明該劇曾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演出。1613年左右,他離開倫敦,返回斯特拉福鎮(zhèn)?;氐焦枢l(xiāng)后,仍很關(guān)懷劇團演員的生活與工作。晚年就在這里平安度過,于1616年4月23日逝世。一般認為,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活動從1590年開始,到他返回故鄉(xiāng)時結(jié)束。經(jīng)過20多年的藝術(shù)實踐,他為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學遺產(chǎn),流傳至今的有戲劇37部,長篇敘事詩兩部,十四行詩154首,還有些雜詩。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道路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590~1600),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世界觀基本形成。在伊麗莎白女王統(tǒng)治的全盛階段,他對人類社會的光明前途,懷抱著極大的希望。他雖然能看出一些社會矛盾,但認識還很不深透。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以詩歌、歷史劇、喜劇為主,也寫悲劇。作品充滿了歡樂氣氛和樂觀精神,表現(xiàn)出人文主義思想。作品揭露社會矛盾,常常通過簡單的“斗爭方式”予以解決。這時的悲劇也帶有喜劇的特征。莎士比亞的詩歌是其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都創(chuàng)作于第一時期,內(nèi)涵時代精神和民主精華。詩歌主要贊頌真摯的愛情和友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對美好人生的追求。敘事詩《維納斯與阿都尼》(1593)的題材來源于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寫愛神維納斯對美少年阿都尼的熱愛與追逐,宣揚“愛情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其中“青春再生”的神話表現(xiàn)“美”的永存,目的在于沖破封建意識和禁欲主義的束縛。長詩《魯克麗絲受辱記》(1594)的故事發(fā)生在羅馬早期,暴君塔昆的兒子賽克斯圖斯奸污了美麗貞潔的魯克麗絲,結(jié)果塔昆父子受到懲罰,詩歌懲惡揚善,愛憎分明。詩人的154首《十四行詩》(1592—1598)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社會生活與文化發(fā)展的產(chǎn)物,詩集第一部分從第1首到第25首,獻給一位少男或少女(也可能兼而有之),竭力歌頌他或她美麗、聰穎、溫婉、高尚、誠摯,同時也寫到他或她的疑慮、薄情、易變、偏激。第二部分從第127至152首,獻給一位“黑膚女郎”。詩人極口稱贊自己對情人的忠實愛情。第153—154首,似乎與“少年朋友”、“黑膚女郎”無直接糾葛,但它們還是可以和“愛情”、“友誼”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詩集以“愛情”、“友誼”為主題,并未減弱它的社會批判精神,許多詩篇有力地揭發(fā)不公道、不人道的社會,深刻批判“當權(quán)”的罪惡和“官府”的專橫,為人類的尊嚴受屈辱而鳴不平,詩人要求改變“囚徒'善'伺候統(tǒng)帥'惡的現(xiàn)實,警告人們不要同罪惡“結(jié)成同伴”,不要把“極惡當作至善”。在詩集中,詩人通過抒情的筆調(diào),把真實性和幻想性結(jié)合起來了,使詩作具有悲、喜、史的意義。莎士比亞的詩歌受過薩利、丹尼爾等詩人的影響,但他的詩作早已超過了前人。正如英國學者愛德華?朵頓所說,丹尼爾的詩和莎士比亞的詩比較起來,就像是“月光射進了陽光,清水流進了濃酒”。莎士比亞戲劇創(chuàng)作活動的最初10年,民族歷史劇獲得豐收。他的民族歷史劇,主要取材于賀林希德的《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編年史》,共有十部,除開《亨利八世》寫于1612年,其余九部均屬于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歷史劇探索了英國自約翰王(1199~1216)至亨利八世的三百年歷史進程,再現(xiàn)了英國封建史上的一些富有戲劇性的場面,反對封建暴君、封建集團的血腥戰(zhàn)爭,擁護'開明君主”和國家的統(tǒng)一?!逗嗬氖馈肥巧勘葋啔v史劇的代表作。劇情通過主人公亨利四世和哈爾太子的活動展開,抨擊那些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封建諸侯,肯定亨利四世敉平貴族叛亂的功績,同時他對亨利四世王位“來路不正”也給予指責。在這一劇作中,莎士比亞以“破落騎士”福斯塔夫其人其事為中心,組成了一個廣闊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即“福斯塔夫式的背景”。這一時期,莎士比亞寫作喜劇十部。莎士比亞的喜?。òê髞淼南矂。┮浴皭矍檎鞣磺小保ňS吉爾)、婚姻各遂其愿、友誼無比寶貴為基本主題?!督源髿g喜》、《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一類喜劇,都描寫新的愛情和婚姻關(guān)系,女人和男人平等。劇中青年男女高舉“人性的旗幟”(人文主義的愛情原則),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和個性解放?!锻崴股倘恕?、《維洛那二紳士》等劇,通過人世間愛情與友誼的交織描寫,揚善懲惡,狠狠打擊現(xiàn)實社會中損人利己的惡德敗行?!锻崴股倘恕肥巧勘葋唲?chuàng)作第一階段后期的作品,富有“社會批判劇”的特色。莎士比亞的早期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從思想內(nèi)容到藝術(shù)風格,都與這一時期的喜劇接近。悲劇雖然取材于古老的意大利民間傳說,卻充分地反映了英國的現(xiàn)實生活。悲劇通過兩大封建家族的世仇紛爭和一對青年男女的生生死死的愛情故事,反映了人文主義的生活理想與封建傳統(tǒng)惡習、封建禮教之間的尖銳沖突。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犧牲,帶來了勢不兩立的兩大家族的和解。這個結(jié)局與劇作家的生活時代人民群眾的愿望合拍。劇中的市民群眾也是反對無休止的械斗的:“打!打!打!把他們打下來!打倒凱普萊特!打倒蒙太古!”悲劇中濃重的抒情筆調(diào),如月夜陽臺上的男女主角傾訴肺腑等場面,突出了青春的活力與美的魅力,充滿了樂觀精神。第二個時期(1601—1608),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思想進一步發(fā)展、深化。在社會急劇變化,王權(quán)政治危機明顯暴露的時刻,戲劇詩人深切地感到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社會矛盾很難用和諧的辦法解決,于是冷靜地思索罪惡的根源,積極地揭露社會黑暗。他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以悲劇為主,也寫喜劇。作品加強了社會批判,創(chuàng)作風格發(fā)生變化,常有沉郁的悲觀色彩,即使在喜劇中也充滿著悲劇性。這一時期的悲劇富有更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表現(xiàn)了更豐富的社會思想內(nèi)容。莎士比亞的重要悲劇,如《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四大悲劇,都產(chǎn)生在第二個時期,它們以巨大的藝術(shù)力量,反映過去與當代的重大社會政治問題,描寫主人公的外在斗爭和內(nèi)在矛盾。劇作《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一報還一報》,以愛情加陰謀欺詐為內(nèi)容,籠罩著一層罪惡的陰影,所以有人把它稱作“悲喜劇”。《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富有濃厚的時代氣息,深切地反映了劇作家的人文主義思想的基本內(nèi)容及其戲劇藝術(shù)的基本特征。它的題材取自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古老傳說,或“古史”、“古劇”本事。哈姆萊特的故事最初載于丹麥歷史家莎克索?格拉馬提卡的《丹麥史》(約12世紀末九16世紀80年代,英國作家基特把它編成以單純的個人復仇為主題的悲劇,并在倫敦舞臺上多次演出?!豆啡R特》顯然接受過基特的同名悲劇的影響,也寫“為父報仇”,但他認為復仇應(yīng)出自鋤奸除惡的正當理由,必須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他根據(jù)人文主義原則,改造了流血戲劇情節(jié),創(chuàng)作出一部反映時代精神的高度的社會、哲學概括的悲劇。莎士比亞立意讓他的悲劇“反映人生”,而且要它成為“這一個時代的縮影”?!斑@一個時代”,就是16、17世紀之交的伊麗莎白王朝末期。悲劇中人物雖然穿著古老的丹麥服裝,活動在中世紀的厄爾錫諾城堡,但是卻演出了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社會問題劇”。他們的演出如實地反映了當時典型的社會矛盾。哈姆萊特與弒兄娶嫂、篡奪王位的克勞狄斯及其幫兇的沖突是悲劇的基本沖突。各自代表著進步的、革命的社會勢力和落后的、反動的社會勢力。戲劇詩人把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和理想,注入王子的形象之中。他對人的尊嚴、人的地位、人的價值、人的力量和人世間生活的肯定,反映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思想、反封建教會的要求。同時,劇作家讓王子的人文主義的大廈被克勞狄斯及其朝臣組成的黑暗勢力轟得粉碎。他無情地揭露了封建宮廷的淫亂、謀殺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自私、狡詐、野心,巧妙地借王子之口,將美與丑、高尚與卑劣、理想與現(xiàn)實作了鮮明的、深刻的對比,并且義憤填膺地指出:“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世界是一所監(jiān)獄,而丹麥是其中“最壞的囚室”。這一悲劇沖突的發(fā)展,充分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理想和英國在新舊交替時期的丑惡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深刻地揭露批判了封建社會的痼疾和資本主義帶來的新的弊病。悲劇沖突還表現(xiàn)了劇作家所開掘的一個重要的“主題”,即“反對篡權(quán)奪位和封建暴君,擁護開明王權(quán)政治”。劇中的王子特別強調(diào)老王的德行,反對克勞狄斯的暴行,如果他不夭折,很可能成為理想的國王。這樣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進程和人文主義關(guān)于國家民族統(tǒng)一的原則。在悲劇中,王子內(nèi)在沖突和外在沖突交織在一起,更為深刻地反映了復雜的社會矛盾。在悲劇中,哈姆萊特始終以人文主義的典型形象出現(xiàn)。從劇作家的畫像來看,他是恩格斯所稱贊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賦有?“巨人式”的“那種性格上的完整和堅強”。他仿佛是'全面發(fā)展”的“當代英雄”,如奧菲莉婭所說:“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囑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注目的中心”。他是德才兼?zhèn)涞睦硐氲木酰绺6〔祭顾f:“要是他能夠踐登王位,一定會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的”。哈姆萊特復仇的實質(zhì),在于堅持美好的理想,堅持社會改造,寧愿為'重整乾坤”而受苦受難。他嫉惡如仇,敢于揭發(fā)社會上的一切偽善與惡德。同時,哈姆萊特和當時的一些先進的人文主義者一樣,對社會矛盾的認識還不夠徹底,在具體行動上還有較多的思慮。如他自己所說,常常不能表白郁結(jié)的“心事”,甚至由于“因循隱忍”而沒有采取果斷行動?!秺W賽羅》取材于意大利作家孫遂奧的短篇小說《一個威尼斯的摩爾人》,劇作家將一個丈夫由于聽信讒言誤殺妻子的平庸家庭故事,改造為一部有深刻的社會道德內(nèi)容的悲劇。摩爾人奧賽羅是威尼斯的軍中大將,他和元老勃拉班修的女兒苔絲狄蒙娜戀愛結(jié)婚。元老院本來反對他們結(jié)合,由于土爾其入侵,需要奧賽羅到塞蒲路斯前線御敵,所以不予追究。旗官伊阿古對奧賽羅任命凱西為副將很不滿意。他利用奧賽羅的輕信,設(shè)下奸計,讓奧賽羅懷疑妻子與副將通奸。奧賽羅果然上了圈套,將妻子扼死。最后,伊阿古的妻子愛米利婭揭發(fā)了他的陰謀,奧賽羅悔恨交加,刺傷伊阿古后“以劍自刎”。在悲劇中,奧賽羅是資本主義關(guān)系發(fā)展中富有積極冒險精神的新人形象,他勇敢、坦率,品德高尚,自愛愛人,自信信人。他和善良、純潔的苔絲狄蒙娜的愛情,戰(zhàn)勝了封建束縛與種族偏見。但是,他和妻子都不能認識極端的利已主義者伊阿古的本質(zhì)。因此,他們都成為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新社會邪惡勢力的犧牲品。劇作家筆下的奧賽羅扼死苔絲狄蒙娜不是出自“天生的”嫉妒之心,而是由于輕信。他輕信伊阿古對苔絲狄蒙娜的誣陷,以為扼殺妻子是為社會懲罰罪惡。如此描寫表現(xiàn)了劇作家的人文主義道德理想。但是,輕信也是一種缺點,它也可能引起嫉妒。奧賽羅把個人的“尊嚴”、“榮譽”看得高于一切。他在“自我毀滅”之前,在'告別辭”中為自己的錯誤作過“辯護”,他不再想到苔絲狄蒙娜,他是在想自己的“尊嚴”和“榮譽”,他“采取了一種美學上的,而并不是道義上的姿態(tài),把自己戲劇化地襯托在他的環(huán)境里,這樣就成功地把自己轉(zhuǎn)變?yōu)橐粋€令人感動的悲劇人物”?!独顮柾酢啡〔挠诠爬系拿耖g傳說和當時流行的同名戲劇。不列顛的李爾王年紀老了,決心擺脫'一切世務(wù)”,把國土和財富分給三個女兒。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用最甜蜜的話討好李爾,得到豐厚的賞賜。三女兒考狄利亞說了老實話,被李爾王逐出國境。李爾把這一切交給高納里爾和里根之后,受到兩個女兒的虐待、驅(qū)逐。他在苦難中有所覺悟,但悔恨已晚,終于被女兒女婿們逼瘋致死。真瘋的李爾和裝瘋的埃特加、瞎眼的葛羅斯特,在多佛鄉(xiāng)間相遇的戲劇場面,深深地批判了專橫暴戾的封建世界與冷冰冰的金錢關(guān)系。經(jīng)過“暴風雨”的洗滌,李爾悲憤地呼號暴風與巨雷“不要讓一個忘恩負義的人類的種子留在世上”!從封建暴君李爾到體察民間疾苦的李爾,是“人性復蘇”的過程?!尔溈税住啡〔挠谫R林希德的《蘇格蘭編年史》,悲劇啟幕時,蘇格蘭軍中大將麥克白和班柯將軍,打敗由挪威人支持的叛軍后班師回朝。他們在半路上遇到三個女巫,女巫預言麥克白要做國王。在野心的驅(qū)使和麥克白夫人的慫恿下,他殺害了國王“仁慈的鄧肯”,奪取了王位。為了鞏固王位,他還殺害了班柯和貴族麥克德夫的妻兒。犯罪行為使麥克白精神恍惚,不久,他的妻子也因瘋狂而自殺身亡。最后,鄧肯之子和麥克德夫在英國組織了一支大軍,打敗并消滅了麥克白。麥克白是一個充滿權(quán)欲的野心家,一個禍國殃民的專制暴君。社會邪惡勢力的腐蝕,權(quán)欲的惡性膨脹,使他過去的“將才”、“毅力”等正面素質(zhì)喪失殆盡,直至精神和肉體毀滅。就這一方面來說,麥克白的毀滅仍具有悲劇意義。悲劇強烈地譴責專橫暴虐的獨夫民賊,主張推翻暴政,打倒暴君,這與劇作家要求強有力的開明君主治理國家的思想完全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