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乳膠漆施工工藝_第1頁
外墻乳膠漆施工工藝_第2頁
外墻乳膠漆施工工藝_第3頁
外墻乳膠漆施工工藝_第4頁
外墻乳膠漆施工工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基層規(guī)定:基層必須平整結(jié)實,不得有粉脂、起砂、空鼓、脫落等現(xiàn)象。基層不平整處和麻面應用膩子刮平方可進行涂料施工。提議刷涂、輥涂、噴涂,最佳采用無氣噴涂(或一般噴吐)效果更佳。1、基層處理(水泥砂漿抹灰面:提議采用1:2-3水泥砂漿。以刮糙和面層二次成型。)2、墻面很平整可不批刮膩子。直接用砂紙打磨表面除去表面塵粒。3、墻面比較粗糙。先用鏟刀把教突出的部位鏟平,然后刮兩遍膩子。規(guī)定墻面平整度滿足高級找平層平整原則(不不小于2mm)。4、若墻面較平整,可薄刮一遍膩子,到達高級找平層平整原則(不不小于2mm)。(二)待膩子完全干透后(時間至少一天),用280目以上的水磨砂紙打磨表面,把少許的刀痕及凹凸不平處打磨平整。打磨后的表面用濕抹布抹去表面浮灰。(三)酸洗:用稀草酸液刷、滾、噴均可。中和墻面堿性。若墻面出現(xiàn)泛堿起霜時也可用硫酸鋅或稀鹽酸溶液刷洗,最終用清水沖洗潔凈。(四)涂布抗堿底用于基層封閉(五)涂布底漆、面漆:將涂料充足攪拌均勻即可直接涂施。如太稠可用少許清水稀釋(一般不得超過10%)。墻面含水率<8%,PH值<10。施工環(huán)境溫度不應低于5℃,相對濕度不不小于85%。陰雨天不適宜施工。在中國南方夏天的一般氣候條件下,兩道漆間的間隔約為4-6小時。表干2H,實干24H,完全固化需7天。1、刷涂:一般使用排筆進行刷涂。橫、縱向交叉施工。如施工中常用的“橫三豎四手法”。刷涂時,每一道涂料刷完后,待干燥(至少兩小時)再刷第二道涂料。由于乳膠涂料干燥較快,每個刷涂面應盡量一次完畢,否則易產(chǎn)生接痕。一般底漆涂刷一遍,面漆涂刷兩遍,俗稱“一底兩面”。2、輥涂:可用羊毛或人造毛輥。輥涂時,不適宜蘸料過多,最佳配有蘸料槽以免產(chǎn)生流淌。在輥涂過程中,要向上用力、向下時輕輕回帶,否則也輕易導致流淌弊病。輥涂時,為防止輥涂痕跡,搭接寬度為毛輥長度的1/4。3、噴涂:首先將門窗及不噴涂部位進行遮擋,檢查并調(diào)整好噴槍的噴嘴,將壓力控制在所需要的壓力。噴涂時手握噴斗要平穩(wěn),走速均勻,噴嘴距墻面距離30-50cm,不適宜過近或過遠。噴槍有規(guī)律地移動,橫、縱向呈S型噴涂墻面。要注意接痕部位顏色一致、厚薄均勻,且要防止漏噴、流淌。(1)施工程序:墻面乳膠漆涂刷的規(guī)范程序同頂面乳膠漆涂刷同樣。它與頂面涂刷的重要區(qū)別在于基層處理與施工措施存在差異。請參照頂面乳膠漆規(guī)范程序執(zhí)行。(2)技術(shù)要領z墻面乳膠漆涂刷是家庭裝修中油漆施工最常使用的措施,其施工中應尤其注意如下問題:基層處理是保證施工質(zhì)量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其中保證墻體完全干透最基本條件,由于水泥做粘結(jié)材料的砂漿,未硬化前呈強堿性,此時涂刷乳膠漆必然反堿。當水泥砂漿硬化后,堿性值大幅度下降,此時方可進行乳膠漆涂刷。干透時間因氣候條件而異,一般應放置10天以上。墻面必須平整,至少應滿刮兩遍膩子,如仍達不到原則,應加刮至滿足原則規(guī)定。乳膠漆涂刷的施工措施可以采用手刷、滾涂和噴涂。其中手刷材料的損耗較少,質(zhì)量也比較有保證,是家庭裝修中使用較多的措施。但手刷的工期較長,因此可與滾涂相結(jié)合,詳細措施是:大面積是使用滾涂,邊角部分使用手刷,這樣既提高涂刷效率,又保證了涂刷質(zhì)量。施工時乳膠漆必須充足攪拌后方能使用,自己配色時,要選擇耐堿、耐曬的色漿摻入漆液,嚴禁用干的顏色粉摻入漆液。配完色漿的乳膠漆,至少要攪拌5分鐘以上,使顏色欖勻后方可施工。手刷乳膠漆使用排筆,排筆應先用清水泡濕,清理脫落的筆毛后再使用。第一遍乳膠漆應加水稀釋后涂刷,涂刷是先上后下,一排筆一排筆地順刷,后一排筆必須緊接前一排筆,不得漏刷,涂刷時排筆蘸得涂料不能太多。第二遍涂刷時,應比第一遍少加水,以增長涂料的稠度,提高漆膜的遮蓋力,詳細加水量應根據(jù)不一樣品牌乳膠漆的稠度確定。漆膜未干時,不要用手清理墻面上的排筆掉毛,應等干燥后用細砂紙打磨掉·。無論涂刷幾遍,最終一遍應上下順刷,從墻的一端開始向另一端涂刷,接頭部分要接茬涂刷,互相銜接,排筆要理順,刷紋不能太大。涂刷時應持續(xù)迅速操作,一次刷完,中間不得間歇。滾涂是使用涂料轆進行涂飾,其技術(shù)要領為:將涂料攪拌均勻,粘稠度調(diào)至適合施工后,倒入平漆盤中一部分,將轆筒在盤中蘸取涂料,滾動轆筒使涂料均勻適量地附于轆筒上。墻面涂飾時,先使毛輾按W式上下移動,將涂料大體涂抹在墻上,然后按住轆筒,使之*緊墻面,上下左右平穩(wěn)地來回滾動,使涂料均勻展開,最終用轆筒按一種方向滿滾涂一次。滾涂至接茬部位時,應使用不沾涂料的空輾子滾壓一遍,以免接茬部位不勻而露出明顯痕跡。噴涂是運用壓力或壓縮空氣,通過噴槍將涂料噴在墻上,其操作技術(shù)要領為:首先應調(diào)整好空氣壓縮機的噴涂壓力,一般在0.4~0.8兆帕范圍之內(nèi),詳細施工時應按涂料產(chǎn)品使用闡明書調(diào)整。噴涂作業(yè)時,手握噴槍要穩(wěn),涂料出口應與被涂飾面垂直,噴槍移動時應與涂飾面保持平行,噴槍運動速度合適并且應保持一致,一般每分鐘應在400~600毫米間勻速運動。噴涂時,噴槍嘴距被涂飾面的距離應控制在400~600毫米之間,噴槍應直線平行或垂直于地面運動,移動范圍不能太大,一般直線噴涂700~800毫米后,拐彎180。反向噴涂下一行,兩行重疊寬度應控制在噴涂寬度的l/3左右。3.乳膠漆涂刷的驗收乳膠漆涂刷使用的材料品種、顏色符合設計規(guī)定,涂刷面顏色一致,不容許有透地、漏刷、掉粉、皮堿、起皮、咬色等質(zhì)量缺陷。使用噴槍噴涂時,噴點疏密均勻,不容許有連皮現(xiàn)象,不容許有流墜,手觸摸漆膜光滑、不掉粉,門窗及燈具、家俱等潔凈,無涂料痕跡。4.乳膠漆涂刷常見質(zhì)量問題及處理措施乳膠漆涂刷常見的質(zhì)量缺陷有起泡、反堿掉粉、流墜、透底及涂層不平滑等。(l)起泡:重要原因有基層處理不妥,涂層過厚,尤其是大芯板做基層時輕易出現(xiàn)起泡。防止的措施除涂料在使用前要攪拌均勻,掌握好漆液的稠度外,可在涂刷前在底膩子層上刷一遍107膠水。在返工修復時,應將起泡脫皮處清理潔凈,先刷107膠水后再進行修補。(2)反堿掉粉z重要原因是基層未干燥就潮濕施工,未刷封固底漆及涂料過稀也是重要原因。如發(fā)現(xiàn)反堿掉粉,應返工重涂,將已涂刷的材料清除,待基層干透后再施工。施工中必須用封固底漆先刷一遍,尤其是對新墻,面漆的稠度要合適,白色墻面應稍稠些。(3)流墜:重要原因是涂料粘度過低,涂層太厚。施工中必須調(diào)好涂料的稠度,不能加水過多,操作時排筆一定要勤蘸、少蘸、勤順,防止出現(xiàn)流掛、流淌。如發(fā)生流墜,需等漆膜干燥后用細砂紙打磨,清理飾面后再涂刷一遍面漆。(4)透底:重要是涂刷時涂料過稀、次數(shù)不夠或材料質(zhì)量差。在施工中應選擇含固量高、遮蓋力強的產(chǎn)品,如發(fā)現(xiàn)透底,應增長面漆的涂刷次數(shù),以到達墻面規(guī)定的涂刷原則。(5)涂層不平滑2重要原因是漆液有雜質(zhì)、漆液過稠、乳膠漆質(zhì)量差。在施工中要使用流平性好的品牌,最終一遍面漆涂刷前,漆液應過濾后使用。漆液不能過稠,發(fā)生涂層不平滑時,可用細砂紙打磨光滑后,再涂刷一遍面漆。5.乳膠漆涂刷的工期概算乳膠漆涂刷的技術(shù)復雜程度低,花費工時較少,施工中頂面的工時花費不小于墻面。以三室兩廳頂、墻面乳膠漆涂刷為例,大概需要6天時間,其中基層處理3天,涂刷面漆2天,工藝等待時間1夭。乳膠漆涂刷工期依吊頂、墻面裝修的復雜程度、使用的操作措施及乳膠漆的質(zhì)量不一樣會有變化。乳膠漆施工基層處理時,可與門窗安裝等同步作業(yè),面層涂刷時,可與木器飾面油漆同步作業(yè)。無氣噴涂是運用高壓柱塞泵不停往密閉的涂料管路內(nèi)輸送涂料,在密閉空間內(nèi)形成210公斤/平方厘米左右的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