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品發(fā)展簡史_第1頁
中國化妝品發(fā)展簡史_第2頁
中國化妝品發(fā)展簡史_第3頁
中國化妝品發(fā)展簡史_第4頁
中國化妝品發(fā)展簡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化妝品發(fā)展簡史

什么是化妝品?現代化妝品工業(yè)是屬于密集型高科技產業(yè),涉及頗廣。自然科學:化學、醫(yī)學、生物學、工藝學人文社會:環(huán)境學、心理學、美學、美容學化妝品的定義:日本醫(yī)藥法典中對化妝品的定義為;化妝品是為了清潔和美化人體、增強魅力、改變容貌、或者為保持皮膚和頭發(fā),而涂擦、撒布在身體上的對人體作用緩和的制品。美國FDA對化妝品的定義為;用涂擦、撒布、噴霧或其他方法作用于人體的物品。能夠起到清潔、美化、促使有魅力或改變外觀的作用的產品。1999年我國衛(wèi)生部《化妝品衛(wèi)生規(guī)范》對化妝品明確定義為:以涂抹、噴灑或其他類似方法,施于人體表面任何部位,達到清潔、消除不良氣味、護膚、美容和修飾目的物品?;瘖y品的作用1、清潔作用去除皮膚、毛發(fā)、口腔和牙齒上面的贓物,以及人體分泌與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不潔物質。如清潔霜、洗面奶、潔面乳、溶液、香波等。2、護膚作用以保護皮膚及毛發(fā)等,使其滋潤、柔軟、光滑、富有彈性,以抵御寒風、烈日、紫外線輻射等損害,增強皮膚的功能,防止皮膚裂、毛發(fā)枯斷。如雪花膏、潤膚霜、面膜、奶液、防曬霜、護發(fā)素等。3、養(yǎng)膚作用

補充皮膚和毛發(fā)的營養(yǎng),增強細胞的活力,保持皮膚水分,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脫發(fā)等。如美容霜、面膜、發(fā)乳等。4、美容作用

美化皮膚及毛發(fā),增強皮膚魅力,散發(fā)香氣,改變皮膚異味。如粉底霜、香水、唇膏、睫毛膏、甲油、眼影、發(fā)膠、摩絲、染發(fā)劑等美容用品。5、特殊功能作用具有育發(fā)、染發(fā)、燙發(fā)、脫毛、美乳、保養(yǎng)、除臭、祛斑、防曬等作用。遠古時代的化妝品在人類的歷史發(fā)展中,愛美之心乃是隨著人類的發(fā)展而進步的,人類的美容的修飾方法可追溯到十分久遠的年代。中國美容文化的歷史淵源流長,波瀾壯闊。遠古文化寶庫周口店,發(fā)現了距今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同時,還發(fā)現有許多裝飾品,淡綠色的礫石、石珠、海鉗殼、青魚眼上骨、鹿的犬齒等,中間均鉆有小孔,其外形相當精細和美觀,說明生長在這片土地上先祖?zhèn)儗γ赖某缟?。古代的化妝品早在新石器中期,隨著釀酒的出現,就有了最早的美容。因酒能通血脈,服用后面紅如涂姻脂,所以有人提出酒為“媚藥”之將帥。媚藥,即“使人變美的藥”。服酒后使人變美,恐怕是人類最早使用的美容藥物。第一代化妝品:使用天然的動植物油脂對皮膚作單純的物理防護,即直接使用動植物或礦物來源的不經過化學處理的各類油脂,即遠古化妝品時期。中國古代化妝品的代表:胭脂、鴨蛋粉、頭油、香囊古埃及的眼線膏是由銅綠與油脂混合而成古代的化妝品(三代及秦漢)古代的農業(yè)社會一向自給自足,連化妝品也不例外,大都以天然植物、動物油脂香料等為原料經過煮沸、發(fā)酵、過濾等步驟而制成。《詩經》中有這么一句話:“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鰈!”意思是說:自從丈夫去了東方,妻子蓬頭散發(fā),無心打扮,并非是沒有保養(yǎng)品,而是丈夫不在,要打扮給誰看呢?可見中國古代婦女修飾容顏的習慣起源悠久。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商朝,即有“紂燒鉛作粉”(紂-商朝末代君主)涂面美容的方法記載。在晉《博物志》記載有稱為“宮粉”的是用胡粉(堿式碳酸鉛)制成在皇家后妃用于面部剝脫皮膚專用的美容用品。在后唐《中華古今注》中記載“三代,以鉛為粉”,“起自紂,以紅蘭花汁凝成燕脂”用紅蘭花汁凝成胭脂(當時叫燕支),涂面作“桃花妝”,用于美容的修飾。但宋高承在《事物紀原》一書中又十分肯定地說:“周文王時女人始傅鉛粉,秦始皇宮中悉紅妝翠眉,此妝之始也?!薄捌岵粎捘?,粉不厭白”《淮南子》,顯見漆是越黑越好,粉是越白越美。以白粉涂在肌膚上,使?jié)嵃兹崮郏憩F青春美感,粉妝的目的便在此,因此,當時有“白妝”之稱。鉛粉傅面,有較強的附著力,但若是保管不當,容易硫化變黑,故古代較常用的化妝用粉是米粉。米粉系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除鉛粉和米粉以外,此時期還有一種水銀作的“水銀膩”,傳說是春秋時期蕭史所創(chuàng)制的,以供其愛侶弄玉傅面所用。至于涂抹的方式,通常以粉撲沾染妝粉,再涂布于臉上。粉撲則是以絲綢之類的軟性材料制成。在頰上涂抹胭脂可說是古今中外婦女化妝的基本方式,我國古代婦女染頰飾紅的歷史久遠,但對其真正開始的時間,古書記載卻有出入。古代的化妝品(三代及秦漢)商、周時期,化妝似乎還局限于宮廷婦女,主要是為了供君主欣賞享受的需要而妝扮。直到東周春秋戰(zhàn)國之際,化妝才在平民婦女中逐漸流行。殷商時,因配合化妝觀看容顏的需要而發(fā)明了銅鏡,更加促使化妝習俗的盛行。戰(zhàn)國《韓非子-顯學》中記載了“故善毛,西施之類,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位其初,脂以染唇,澤以染發(fā),粉以敷面,黛以畫眉。”上述記述,證明2000多年前我國已經應用了潤發(fā)、護發(fā)、施脂以及口紅等一系列美容化妝術。大多數的史籍均記載最常用的胭脂原料——紅藍,并非源自漢民族,而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中原的,在紅藍傳入之前,中國婦女以朱砂作為紅妝的材料。為了使用、貯藏的便利及美觀,古代胭脂或凝作成膏瓣,或混染成粉類,或制成花餅,也有用汁液浸棉、絲、紙的,在使用時,若是膏體狀,只要挑一點點,用水化開,抹在手心,再涂勻在臉上就可以了。古代的化妝品(三代及秦漢)兩漢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fā)展和審美意識的提高,化妝的習俗得到新的發(fā)展,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階層的婦女都會注重自身的容顏裝飾。漢代婦女也喜好敷粉,并且在雙頰上涂抹朱粉,這可從漢代陶俑面部的裝飾清楚地看到。史籍記載,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漢武帝時(大約是公元前138-126年間),途經陜西一帶,該地有焉支山,盛產可作胭脂原料的植物——紅藍草,當時為匈奴屬地,匈奴婦女都用此物作紅妝。當“焉之”這一詞語隨“紅藍”東傳入漢民族時,實際上含有雙重意義:既是山名,又是紅藍這一植物的代稱,由于是胡語,后來還形成多種寫法,例如:南北朝時寫作“燕支”;至隋唐又作“燕脂”;后人逐漸簡寫成“胭脂”。古代的化妝品(三代及秦漢)古代的化妝品(唐代)到了唐朝由于婦女非常時髦,也相當豪放,中唐以后曾流行過一種袒頸部、胸部也都擦白粉,起到美化的妝飾作用。臉部所擦的粉除了涂白色被稱為“白妝”外,甚至還有涂成紅褐色被稱為“赭面”的。赭面的風俗出自吐蕃(即藏族的祖先)貞觀以后,伴隨唐朝的和蕃政策,兩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不斷擴大,赭面的妝式也傳入漢族,并以其奇特引起婦女的仿效,還曾經盛行一時。安史之亂楊貴妃死后,傳說有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粉叫作“楊妃粉”,膩滑光潔,很適合女子使用,具有潤澤肌膚的美容功效。這種粉產于四川馬嵬坡上,去取用這種粉的人必須先祭拜一番。很明顯,這和楊貴妃死于馬嵬坡的故事有密切的關聯(lián)。故宮博物館藏有唐代銀制花鳥粉合,非常精美,距今已一千多年,說明當時不但實用粉,而且有了高級盛裝飾品的容器。唐代貴族使用的護膚化妝品豐富多彩,常用的有口脂、面脂、手膏、香藥等。每年的臘日(臘月初八)這一天,皇帝都要向身邊要臣賞之些物品。玄宗時著名宰相張九齡就得到過這種賞賜,為此他感恩不盡,呈上謝賜香藥面脂,以表謝意。遼代婦女在面部妝扮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一種金色的黃粉涂在臉上,這種妝扮稱為“佛妝”,其由來和佛教有關。早在漢代,婦女就已開始作額部涂黃的妝扮,到南北朝時,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很盛,人們在日常生活各方面受佛教的影響極大,以致涂金的佛像也帶給婦女美容方面的啟示,于是額黃的妝飾法在南北朝時蔚為風氣,十分盛行。直到遼宋時期,還延續(xù)這種妝飾習慣。兩宋時期,中外文化交流,各種書籍的發(fā)表,其中記載了不少美容方劑,《太平圣劑方》中包括了“治粉刺諸方”“治黑痣諸方”“治疣目諸方”“治狐臭諸方”“令面光潔白諸方”“令生眉毛諸方”“治須發(fā)、禿落諸方”,如此眾多的祖國醫(yī)學美容方劑,說明當代美容治療已達到相當發(fā)展階段。史載,南宋時,杭州已成為化妝品生產重要基地?!昂挤邸币丫秘撝燮放频氖⒚?。古代的化妝品(宋代)古代的化妝品(元、明、清)元代許國楨的《御藥院方》收集大量的宋、金元代的宮廷秘方,其中有180首目美容方,如“御前洗面藥”“皇后洗面藥”“烏云膏”“玉容膏”等。其中所載“烏鬢借春散”可烏鬢黑發(fā),“朱砂紅丸子”除黑去皺、令面潔凈白潤。另外,“冬瓜洗面藥”等至今驗之仍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其中還有像今天面膜一樣的系列美容,先用“木者實散”洗面再度以“桃仁膏”涂敷面部,最后再用“玉屑膏”涂貼護膚,這和今天的去死皮、除皺及護膚的三聯(lián)程序很相近。魏晉時候有一種洗滌劑叫“澡豆”,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記載,把豬的胰腺的污血洗凈,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地混合后,經過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滌用途的澡豆。后來,人們又在澡豆的制作工藝方面加以改進,他們在研磨豬胰時加入砂糖,又以碳酸鈉(純堿)或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代替豆粉,并加入熔融的豬脂,混和均勻后,壓制成球狀或塊狀,這就是“胰子”了。清末北京一地有胰子店70多家。新的肥皂工業(yè)興起后,才逐漸取代了胰子。直至本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前門外還保留有和香樓和花漢沖等老胰子店,其中和香樓開設于明朝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明代“東方醫(yī)學巨典”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一書收載美容藥物270余種,其功效涉及增白駐顏、生須眉、療脫發(fā)、烏發(fā)美髯、去面粉刺、滅瘢痕疣目、香衣除口臭體臭、潔齒生牙、治酒鼻、祛老抗皺、潤肌膚、悅顏色等各個方面。如“面”一篇中描述了枯萎實、去手面皺、悅擇人面?!靶尤?、豬胰研涂,令人面白“。桃花、梨花、李花、木瓜花、杏花、并入面脂,去黑干皺皮,好顏色為中醫(yī)美容寶庫提供了寶貴遺產。明代外科專著比歷朝豐富多彩,陳實功的《外科正宗》總結了以粉刺,雀斑、酒渣鼻、痤瘡、狐氣、唇風的治療,對每個皮膚病的病理,藥物的組成和制作都做了詳細介紹。古代的化妝品(元、明、清)明清時期婦女一般崇尚秀美清麗的形象,清朝婦女的眉式也像明朝婦女一樣纖細而彎曲,這從清朝帝后圖像及各種仕女圖中可清楚看到,模樣都是面龐秀美、彎曲細眉、細眼、薄小嘴唇。古代的化妝品(元、明、清)盡管皇帝三令五申禁止?jié)M族婦女模仿漢族婦女的服飾及妝扮,然而終究壓抑不了多數婦女爭奇斗艷的心理。尤其是慈嬉太后當權之后,在服飾、妝扮、生活起居等方面,都極盡奢華之能事。由于清代宮廷的重視,從乾隆皇帝到慈禧太后的親自過問,使之從內服藥物到美發(fā)護膚驗方比比皆是,相傳慈禧年七十歲還肌膚白潤,雙手細膩,皺紋略顯,頭發(fā)油亮,均歸功于美容方劑的保養(yǎng)調理。近代化妝品由于我國長期在封建勢力的統(tǒng)治下,生產技術十分落后,化妝品的生產長期在小“作坊”式的生產狀態(tài)下,從鴉片戰(zhàn)爭以后,由于資本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