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3-2024學年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4小題,共48.0分)1.陶寺中期遺址發(fā)現(xiàn)了儲藏用的窖穴群和類似后世的“王陵寢廟”區(qū)。其中,有一座大墓長5米、寬3.6米,隨葬裝有漆木柄的跟禮儀有關的玉石鉞共6件;在墓穴的附近,有總面積1000平方米的觀象臺,可以測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準確時間。據(jù)此推知()A.文明產生具有多元特征 B.公共權力機構的成熟

C.國家初始形態(tài)逐步具備 D.舊石器文化較為發(fā)達2.據(jù)考古發(fā)掘,洛陽東周王城,東西長約2890米,南北長約3200米;曲阜魯國故都城址,東西長約3500米,南北長約2500米;新鄭鄭韓故都城址,東西最長5000米,南北最長4500米,河北易縣燕下都城址,東西長約8000米,南北寬約4000米。上述現(xiàn)象從側面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A.宗法禮制遭到僭越 B.專制王權遭到沖擊 C.華夏認同觀念形成 D.兼并戰(zhàn)爭日益劇烈3.下列關于秦漢歷史的記述,集中反映了()文獻記述出處秦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yǎng)四海。賈誼《過秦論》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妒酚洝で爻H月表序》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后漢書·班固傳》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fā)展 B.家國同構模式改變

C.“大一統(tǒng)”的觀念開始出現(xiàn) D.華夏認同不斷增強4.如表為西漢中期后,太學中博士弟子人數(shù)變化的統(tǒng)計,據(jù)此可知西漢中后期()皇帝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平帝博士弟子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入太學成為入仕唯一途徑 B.“百家爭鳴”的結束

C.士大夫放棄官本位的思想 D.儒學的地位不斷提升5.(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鄴城返回洛陽)又引見王公卿士,責留京之官曰:“昨望見婦女之服,仍為夾領小袖……卿等何為而違前詔?”這說明阻礙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礙是()A.人的傳統(tǒng)觀念 B.北魏中央官員不作為

C.洛陽的地理環(huán)境 D.動蕩不安的社會環(huán)境6.安史之亂以前,各邊鎮(zhèn)屯田、營田,所有權概屬封建國家,收成必須全部申報中央。安史之亂以后,土地的所有權,連同經營、管理、分配的權力,全部落入地方長官的手里,出現(xiàn)了“將士無戰(zhàn)守之勞,有耕市之利”的狀況。這些變化()A.標志著唐王朝由盛轉衰 B.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

C.為藩鎮(zhèn)割據(jù)奠定物質基礎 D.說明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7.《貞觀政要》記載“貞觀初,(唐太宗)嘗謂公卿曰:‘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王。’”為此,唐太宗()A.知人善任和虛心納諫 B.整頓吏治,懲處貪污

C.戒奢從簡和輕徭薄賦 D.勸課農桑,寬刑省賦8.有學者說,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各部職責有了明確的分T,……充分發(fā)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边@表明三省六部制()A.導致了權力分散,不利于皇帝集權 B.明確了各部職責,實現(xiàn)了限制皇權

C.強化了權力制約,減弱了國家機能 D.便利了政令執(zhí)行,提高了行政效率9.唐代李逢吉做科舉主考官時,一次性錄取的幾十位進士,均為出身貧寒的士子。他的政敵李德裕亦“頗為寒素開路”,以致被貶謫時,“八百孤寒齊下淚”。由此可知唐代科舉()A.加強了君主集權 B.促進了階級流動 C.消除了門第觀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10.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政治家儒玄雙修,以儒學治國,以玄學自修;道教稱“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學造詣。這反映了當時()A.儒家思想主導地位動搖 B.玄學逐漸成為統(tǒng)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會影響擴大 D.思想文化領域碰撞交融11.北魏末年,賈思勰通過研究前人成果、搜集民間歌謠、走訪農民老者、親自耕作實踐,最終撰成《齊民要術》,并在其序言中寫道“起自耕農,終于醯醢(醬醋),資生之業(yè),靡不畢書?!庇纱丝芍洱R民要術》()A.摒棄了傳統(tǒng)農本思想 B.有利于指導農業(yè)生產

C.提倡改進農業(yè)生產技術 D.導致耕作模式的轉變12.自建隆二年(961年)起,宋太祖開始對藩鎮(zhèn)執(zhí)行“稍奪其權”的措施?!端问贰份d,“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諸鎮(zhèn)節(jié)度會于京師,賜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軍謂兵,州謂民政焉”。由此可知,宋初(

)A.對地方的控制加強 B.邊防壓力驟然減輕 C.中樞機構權力分化 D.地方行政效率提高13.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右為參知政事進行變法革新,次年,司馬光借給宋神宗講解《資治通監(jiān)》的機會,特意表彰“蕭規(guī)酶隨ツ的典故,并宣揚“道者萬世無弊”的理念。這表明朝廷()A.推崇儲家治國理念 B.強化權力的制衡 C.對改革未形成共識 D.重視前朝的經驗1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十六國的名號多是繼承中原王朝的國號;遼宋夏金時期,遼人以軒轅氏、炎帝后裔自居。這表明()A.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認可 B.華夏認同具有統(tǒng)一的內驅力

C.民族關系逐漸走向平等開放 D.民族交流交融是時代的主流15.遼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漢城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貴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內除宮城外還有官署、孔廟和佛寺;漢城為漢人、商人、使節(jié)等居住之所。這樣的都城布局體現(xiàn)了A.因俗而治的統(tǒng)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響 D.稱霸中原的強盛國力16.“禁榷”是中國古代對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壟斷經營制度。北宋政府禁榷的范圍包括鹽、茶、酒、醋、鐵等,其禁榷范圍之廣、攫取商品利益之大是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宋代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財政的緊張 B.重農抑商的強化 C.城市經濟的繁榮 D.社會治理的完備17.宋代各種形式的財婚大量出現(xiàn)。宋仁宗時,吏部侍郎孫祖德“娶富人妻,以規(guī)有其財”。朱熹雖大談“存天理,滅人欲”的性命之學,其家族卻是“男女婚嫁,必擇富民,以利其妝奩之名”更有甚者,有的官員為了獲取資財而賣婚。這反映了當時()A.婚姻選擇宗族觀念淡化 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動搖

C.經濟變動沖擊傳統(tǒng)倫理 D.婚姻習俗發(fā)生根本轉變18.白鹿洞書院的禮圣殿又名大成殿,由朱熹任浙東提舉時出資30萬修建。殿正中有唐吳道子所繪孔子行教圖,左右分列四圣像即顏子、思子、曾子、孟子。大殿后壁有朱熹手書“忠、孝、廉、節(jié)”四字。由此可知,白鹿洞書院()A.代表南宋官學的發(fā)展 B.確立程朱理學的正統(tǒng)地位

C.注重儒家文化的傳承 D.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19.元曲中有很多有關體育方面的記載,如表摘錄的是元曲中描寫馬球運動和蹴鞠運動的場景。這可以用來說明()材料出處蹴鞠場中,鳴珂巷里,南北馳名,寰中可意?!顐冉?/p>

蓮,微那(挪)玉體,唐裙輕蕩,繡帶斜飄,舞袖低垂。關漢卿《越調?斗鵪鶉?蹴鞠》款款的驟龍駒,輕輕的探身軀,杓棒起,月輪孤,彩落,

曉星疏。無名氏《閥閱舞射柳蕤丸記》A.藝術創(chuàng)作提升女性社會地位 B.體育運動豐富了文學創(chuàng)作題材

C.女性形象在文學作品中涌現(xiàn) D.元曲作品具有浪漫主義的特色20.1367年,朱元璋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口號,北伐元朝。之后,他又在登基詔書中稱“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這體現(xiàn)了朱元璋意在()A.倡導蒙漢民族平等 B.恢復封建專制制度 C.尊重少數(shù)民族信仰 D.彰顯政權的正統(tǒng)性21.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明廷開始學習西方的佛郎機(葡萄牙速射炮)和鳥銃技術,并對管形火器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進,使之射程更遠,威力更大。這在當時可直接服務于()A.與入關清軍展開決戰(zhàn) B.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C.鎮(zhèn)壓各地的農民起義 D.鞏固東南沿海海防22.史載,鄭經(鄭成功之子)曾說:“臺灣遠在海外,非中國版圖。先王在日,亦只差‘剃發(fā)二字,若照朝鮮事例,則可?!睂Υ?,康熙帝則說:“朝鮮系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臺灣乃中國之領土?!笨滴醯圻@一言論旨在()A.強化君主專制統(tǒng)治 B.宣揚“天朝上國”的理念

C.肯定對朝鮮的態(tài)度 D.說明收復臺灣的合理性23.“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笔穼W家戴逸評價康乾盛世的主要視角是()A.政治經濟的互動 B.民族意識的消長 C.中外的歷史比較 D.古今的歷史變遷24.明中葉以后,添加插畫的書籍大量刊行,出現(xiàn)了眾多以繪畫為主體的畫本,甚至一些知名畫家也受雇于坊刻。這說明當時()A.畫本成為知識傳播主要載體 B.市民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

C.社會審美旨趣出現(xiàn)階層分化 D.書籍出版商業(yè)化程度加深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0分)25.為實現(xiàn)和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歷代統(tǒng)治者重視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賈誼《過秦論》(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要說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面對廣闊的疆域又是如何管轄的?

材料二: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w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

--《元史?地理志一》

(2)閱讀上圖,歸納三條有關元朝疆域的信息;依據(jù)材料二中的圖文信息并結合所學,說明元朝與唐朝相比在邊疆管理上有何不同。

材料三:我們認為18世紀中葉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國范圍是我們幾千年來歷史發(fā)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也就是我們歷史上的中國。十七世紀中葉至十八世紀中葉,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的重要時期。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說,是中國作為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的最后階段。清朝的統(tǒng)一,實際上是先統(tǒng)一了滿族地區(qū),即廣義的滿洲;再統(tǒng)一漢族的地區(qū),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統(tǒng)一蒙族地區(qū)和蒙族所統(tǒng)治的維藏等族地區(qū)。主要是滿、蒙、漢三區(qū)的統(tǒng)一。

--摘編自譚其驤《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史疆域》材料四:清朝政府在繼承中國歷代疆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對邊疆地區(qū)的統(tǒng)一,對邊疆地區(qū)行使主權,進行有效的管轄,將一個清晰完整的中國邊疆展現(xiàn)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國疆域的版圖。

--摘編自成崇德《清代前期邊疆通論(上)》(3)閱讀材料三,概括譚其驤的主要觀點;依據(jù)材料三、四并結合所學,說明清朝版圖奠定的歷史意義。26.我國古代對外貿易在不同朝代表現(xiàn)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漢代開辟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商人的海上貿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諸國和整個印度洋區(qū)域,并遠伸到西亞乃至歐洲。--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

隋唐時期全國統(tǒng)一,陸路絲綢之路除沿襲漢魏時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現(xiàn)了揚州、明州(寧波)、泉州、番禺(廣州)為起點,可分為由中國沿海港口至朝鮮、日本的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口至東南亞諸國的南洋航線和由中國沿海港口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的西洋航線等三大航線?!瞥趶V州首次設市舶使管理海外貿易……

--李慶新《海上絲綢之路》

尤其于兩宋年間,游牧民族盤踞華北地方導致絲路斷流,令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更加蓬勃。宋政府對海上貿易采取支持、鼓勵的態(tài)度,……與宋朝有海上貿易往來關系的國家多達60個以上,……

--李慶新《海上絲綢之路》

材料二

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為海上貿易開放,并憑借當時中國在海上貿易中所占的絕對優(yōu)勢,始終保持著出超的地位,導致大量外國白銀源源流入。在這黃金時期,逐漸形成了以中國大陸為腹地,以澳門為中轉港的明代海上“絲銀之路”。以澳門為中心,開拓了三大航線:澳門-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門-長崎;澳門-馬尼拉-墨西哥。透過這三大航線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門為中心向海外輻射,形成了國際貿易大循環(huán)。--《明朝末年的對外貿易量》

材料三

夷貨非衣食所需,可謂中國不缺耶。絕之則內外隔而構之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清《海防纂要》

(1)根據(jù)材料一歸納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特點。

(2)據(jù)材料二,概括明代海上“絲銀之路”的表現(xiàn)。“絲銀之路”的興盛對明朝中后期社會發(fā)展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該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政策的消極作用?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宋代,謠諺流傳廣泛,反映了當時的人民對時代的理解,為研究宋代歷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下表是節(jié)選的部分宋代謠諺。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蘇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獲軍不如縣,縣不如鎮(zhèn)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洲恭敬不如從命,受訓莫如從順近來世俗多顛倒,只重衣衫不重人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卻管太學;不管炮石,卻管安石——摘編自趙瑤丹《論宋代謠諺》從表中提取三條相互關聯(lián)的謠諺,確定主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自擬標題,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儲藏用的窖穴群和類似后世的……隨葬裝有漆木柄的跟禮儀有關的玉石鉞共6件……在墓穴的附近,有總面積1000平方米的觀象臺”可以看出陶寺遺址中王陵寢廟區(qū)已有一定的統(tǒng)治管理,墓穴隨葬的多少,更能突出此時階級分化已經非常明顯,說明國家初始形態(tài)逐步具備,C項正確;

僅從一處遺址,無法得出文明產生的多元性,排除A項;

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公共權力機構的信息,排除B項;

材料所示時期是新石器時代,并不是舊石器時代,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要求考生在掌握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答案】A【解析】A.根據(jù)材料“洛陽東周王城,東西長約2890米,南北長約3200米;曲阜魯國故都城址,東西長約3500米,南北長約2500米;新鄭鄭韓故都城址,東西最長5000米,南北最長4500米,河北易縣燕下都城址,東西長約8000米,南北寬約4000米?!笨芍T侯國的都城比洛陽東周王城大,說明東周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天子權威受到挑戰(zhàn),宗法禮制遭到僭越,故A項正確;

B.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國君王權加強,故B項錯誤;

C.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華夏認同觀念形成的信息,故C項錯誤;

D.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兼并戰(zhàn)爭日益劇烈的信息,故D項錯誤。

故選:A。

本題考查了禮樂制度,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以禮樂制度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3.【答案】A【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賈誼《過秦論》高度贊揚了秦的統(tǒng)一,《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序》和《后漢書·班固傳》高度評價了西漢和東漢的再造統(tǒng)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集中反映了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fā)展,故A正確。

材料體現(xiàn)了秦漢兩朝“家天下”,但家國同構模式沒有改變,故排除B;

“大一統(tǒng)”的觀念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xiàn),故C錯誤;

材料沒有體現(xiàn)少數(shù)民族對華夏文明的認同,故排除D。

故選:A。

本題考查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fā)展??忌枰Y合秦漢時期的相關史實來回答。

本題主要通過史料的重要作用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4.【答案】D【解析】A.“唯一”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

B.秦朝統(tǒng)一后“焚書坑儒”,“百家爭鳴”結束,材料信息與此無關,排除B項;

C.材料沒有反映士大夫官本位思想的變化,排除C項;

D.太學以儒家經典為教科書,漢武帝時可憑太學資格做官,從材料反映的太學中博士弟子人數(shù)大幅增加來看,說明西漢中后期儒學的地位不斷提升,故答案為D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材料反映的是太學中博士弟子人數(shù)大幅增加,說明西漢中后期儒學的地位不斷提升。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5.【答案】A【解析】“婦女之服,仍為夾領小袖”說明人的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阻礙了改革的實施,故A正確;

BCD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

故選:A。

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解題的關鍵是“婦女之服,仍為夾領小袖”。

本題為中檔題,考查孝文帝改革,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答案】C【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藩鎮(zhèn)割據(jù),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C.屯田所有權及其收成歸屬權的變化使得唐代地方節(jié)度使經濟實力得到增強,為藩鎮(zhèn)割據(jù)奠定物質基礎,故C項正確。

A.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標志是安史之亂,排除A項。

B.屯田及其所有權和收成的歸屬權的變化不是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的表現(xiàn),排除B項。

D.節(jié)度使經濟實力的增強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排除D項。7.【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主欲知過,必藉忠臣”即一國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結合所學可知,為了避免過失,唐太宗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故A正確。

整頓吏治、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等與材料中的“主欲知過,必藉忠臣”無關,故排除B、C、D。

故選:A。

本題考查唐太宗的歷史功績。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主欲知過,必藉忠臣”。

本題是中檔題,主要通過唐太宗的歷史功績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yǎng)。8.【答案】D【解析】據(jù)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三省六部制不僅分化了丞相的權力,也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提高了行政效率,D選項符合題意;

三省六部制是皇權強化的產物,AB選項排除;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選項排除;

故選:D。

本題關鍵信息是“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各部職責有了明確的分工……充分發(fā)揮了國家機構的效能”,結合三省六部制的影響進行分析即可。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及其影響,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三省之間既相互限制,有互為配合,明確分工,提高了辦事效率,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9.【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使出身貧寒的士子有機會步入上流社會,有利于階級的流動,材料“一次性錄取的幾十位進士,均為出身貧寒的士子”“頗為寒素開路”等信息均是具體表現(xiàn),故B項正確;A項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C項“消除”表述錯誤,排除;D項說法片面,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

故選:B。

本題考查科舉制的作用,依據(jù)材料“一次性錄取的幾十位進士,均為出身貧寒的士子”“頗為寒素開路”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唐科舉制的變化,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10.【答案】D【解析】依據(jù)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玄學屬于道家哲學思想,題干信息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儒道佛三教之間相互影響,這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碰撞交融,故D正確。

AC兩項不是題干的主旨,故排除AC;

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家思想仍然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故B錯誤。

故選D。

本題考查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fā)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本題考查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fā)展???????,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1.【答案】B【解析】依據(jù)材料“賈思勰通過研究前人成果、搜集民間歌謠、走訪農民老者、親自耕作實踐,最終撰成《齊民要術》”可知,《齊民要術》是在總結前人農業(yè)實踐的基礎上完成的,有利于指導農業(yè)生產和傳統(tǒng)技術的推廣,故B項正確;

《齊民要術》強調“起自耕農”,表明其重農傾向,而非“摒棄”,故A項錯誤;

《齊民要術》是對古代農業(yè)生產經驗的總結,而不是提倡改進農業(yè)生產技術,故C項錯誤;

材料無法體現(xiàn)耕作模式的轉變,故D項錯誤。

故選:B。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農學成就,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賈思勰通過研究前人成果、搜集民間歌謠、走訪農民老者、親自耕作實踐,最終撰成《齊民要術》”的主旨,結合《齊民要術》形成的原因和意義分析。

本題考查《齊民要術》的作用,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2.【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稍奪其權”、“召諸鎮(zhèn)節(jié)度會于京師,賜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可知,宋初,太祖總結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的教訓,削弱地方的權力,派文官出任地方長官,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A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北宋建立之初,面臨來自北方契丹族的威脅,邊防壓力巨大,排除B項;

材料所述為地方行政,與中樞權力無關,排除C項;

宋初采取的這些措施無法表明地方行政效率提高,排除D項。13.【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王安石和司馬光對于是否改革存在分歧,說明朝廷對改革未形成共識,C正確;

ABD和材料無關,排除。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王安石變法,要求學生結合王安石變法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王安石變法,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4.【答案】B【解析】A.被“各族”認可從材料中無法看出,排除;

B.根據(jù)“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十六國的名號多是繼承中原王朝的國號;遼宋夏金時期,遼人以軒轅氏、炎帝后裔自居”分析可知,戰(zhàn)亂促使民族交融加強,華夏認同不斷強化,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B正確;

C.“民族關系趨向于平等”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

D.材料不能說明民族交融成為“時代主流”,排除。

故選:B。

本題側重于考查華夏認同的增強,解題關鍵“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十六國的名號多是繼承中原王朝的國號;遼宋夏金時期,遼人以軒轅氏、炎帝后裔自居”。

本題側重于考查華夏認同的增強,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5.【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貴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內除宮城外還有官署、孔廟和佛寺;漢城為漢人、商人、使節(jié)等居住之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遼國對漢人和契丹人采取了南北分治的措施,具有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的特點,A項正確;

遼國建立都城和政權,不是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排除B項;

“儒家文化的全面影響”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

材料未體現(xiàn)遼國的強盛國力,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了多民族政權的并立,需要考生掌握遼朝政治統(tǒng)治的特點。

本題主要考查了多民族政權的并立,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yǎng)。16.【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北宋政府禁榷的范圍包括鹽、茶、酒、醋、鐵等,其禁榷范圍之廣、攫取商品利益之大是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可知,“禁榷”是中國古代對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壟斷經營制度,北宋禁榷范圍廣,是因為政府財政緊張,需要從中攫取商品利益以增加財政收入,A項正確;

宋代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財政的緊張,B項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B項;

北宋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擴大了禁榷范圍,與城市經濟的繁榮、社會治理的完備無關,排除C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7.【答案】C【解析】A.材料不涉及總族觀念,排除;

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并未動搖,排除;

C.根據(jù)“男女婚嫁,必擇富民,以利其妝奩之名”、“有的官員為了獲取資財而賣婚”等信息分析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婚姻擇偶更加注重財富,傳統(tǒng)的倫理觀念淡化,C正確;

D.“根本性”改變說法與史實不相符,排除。

故選:C。

本題側重于考查宋金元的變化,解題關鍵信息是“男女婚嫁,必擇富民,以利其妝奩之名”、“有的官員為了獲取資財而賣婚”。

本題側重于考查宋金元的變化,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8.【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殿正中有唐吳道子所繪孔子行教圖朱熹手書‘忠、孝、廉、節(jié)’四字?!笨芍茁苟磿毫杏腥寮蚁荣t的人像,弘揚理學,讓儒學在宋明時代再造輝煌,成為當時理學傳播的中心和文明傳播的文化高地,故白鹿洞書院注重對儒家文化的傳承,C項正確;

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白鹿洞書院注重儒家文化的傳承,未體現(xiàn)其代表南宋官學的發(fā)展,排除A項;

南宋時期,程朱理學成為官方思想,白鹿洞書院并未確立程朱理學的正統(tǒng)地位,排除B項;

材料未體現(xiàn)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宋明理學,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宋明理學,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9.【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中的“蹴鞠場中……舞袖低垂”、“款款的驟龍駒,輕輕的探身軀,杓棒起,月輪孤,彩落,曉星疏”兩則信息可知,元曲中有關馬球運動和蹴鞠運動場景的描寫,這可以用來說明體育運動豐富了元曲的創(chuàng)作題材,B項正確;

盡管材料涉及對女性運動的具體描述,但僅據(jù)此不能說明藝術創(chuàng)作就一定能提升女性社會地位,排除A項;

僅根據(jù)表格中對馬球運動等場景的記載不能得出“涌現(xiàn)”,并且“女性形象”也和題干主旨不符合,排除C項;

題干材料較為真實地描述了馬球運動和蹴鞠運動的情景,具有現(xiàn)實主義的色彩,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古代文學和體育的發(fā)展,需要結合古代文學和體育發(fā)展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主要考查古代文學和體育的發(fā)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0.【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北上討元”“明朝建立”“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分析出,明朝建立前,朱元璋為了討伐元朝而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號召;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為了加強統(tǒng)治彰顯政權的正統(tǒng)性而提出“惟我中國人民之君……今運亦終”,D項正確;

倡導蒙漢民族平等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

元朝時同樣也是封建專制制度,排除B項;

尊重少數(shù)民族信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需要結合明朝強化君主專制的措施和影響來解答。

本題考查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1.【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明朝政府學習西方管形火器技術,增強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有利于消滅東南沿海的倭寇,鞏固東南沿海海防,D項正確。

1644年清軍入關,排除A項;

材料并不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排除B項;

???????明末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西學東漸。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西學東漸的把握。

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西學東漸,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22.【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鄭經想要分裂占據(jù)臺灣,阻撓清政府維護國家統(tǒng)一,而康熙帝明確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堅決捍衛(wèi)領土完整和主權統(tǒng)一,故D項正確;

材料沒有加強君權的信息,排除A項;

“天朝上國”是古代中國作為宗主國的心理優(yōu)勢感,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B項;

題干的主題是臺灣問題,不是朝鮮問題,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清朝收復臺灣,根據(jù)材料中鄭經與康熙帝的根本分歧及所學康熙帝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所做的努力分析作答。

本題考查清朝收復臺灣,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yǎng)。23.【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笨梢钥闯鍪钦驹谥形鞣缴鐣l(fā)展對比的角度來看待康乾盛世,所以C正確;

ABD選項中的角度都不符合材料特點,排除。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對康乾盛世的認識,要求學生結合康乾盛世的特征以及歷史研究的影響因素來分析。

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歷史研究的角度對歷史研究產生的影響,學生要有較強的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的能力。24.【答案】D【解析】依據(jù)材料可知,明中葉以后出現(xiàn)了大量添加插畫的畫本書籍,而且一些知名畫家也受雇于坊刻。結合所學可知,這說明隨著明朝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書籍出版業(yè)商業(yè)化程度加深,故D項正確。

材料只是涉及了畫本,沒有涉及其他書籍,因此無法得出畫本成為知識傳播主要載體,故A項錯誤;

明朝時期社會主流文化仍然是儒家文化,不是市民文化,故B項錯誤;

材料沒有涉及階層分化,故C項錯誤。

故選:D。

本題考查明清時期商業(yè)的發(fā)展,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明朝商品經濟發(fā)展對書籍出版業(yè)的影響分析。25.【答案】【小題1】(1)形成通過材料“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回答。觀音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推行郡縣制,由中央派官吏進行直接管轄。

(2)將與信息通過圖片可以從元朝疆域的四至,元朝對將域內的管轄方式等概括回答。不同結合所學知識,從唐朝時期對邊疆的管轄方式和元朝實行行省制的管轄方式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回答。

(3)觀點通過材料“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的重要時期。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說,是中國作為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的最后階段。清朝的統(tǒng)一,實際上是先統(tǒng)一了滿族地區(qū),即廣義的滿洲;再統(tǒng)一漢族的地區(qū),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統(tǒng)一蒙族地區(qū)和蒙族所統(tǒng)治的維藏等族地區(qū)”概括回答。意義通過材料“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國疆域的版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民族間的交往,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發(fā)展等角度概括回答。

故答案為:

(1)(1)形成:秦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qū);修筑長城,拱衛(wèi)邊防;南征百越,設郡置官;修“五尺道”加強對云、貴一帶西南夷的控制。

管轄: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郡縣制,由中央委派官吏進行有效的管轄。(答出郡縣制即可)

(2)疆域信息:元朝疆域北抵北冰洋,南達南海,西逾蔥嶺,東北至庫頁島;元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元朝在吐蕃地區(qū)設宣政院進行管理;在西域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物;在澎湖設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經略臺灣。(任意3點即可)

不同:唐朝對內陸邊疆地區(qū)往往是通過冊封和朝貢實施控制,很不穩(wěn)定;元朝建立行省制度,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邊疆管理呈現(xiàn)出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向,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wěn)定的統(tǒng)治。

(3)觀點:清朝是中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最終形成的重要時期;

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國是歷史發(fā)展的結果;清朝的統(tǒng)一經歷了三個階段。(任意2點即可)

意義:基本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加強了對邊疆地區(qū)的行政管轄,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邊疆地區(qū)的發(fā)展;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拘☆}2】【小題3】【解析】(1)本題考查秦的統(tǒng)一。主要考查秦朝疆域的奠定以及對地方的管轄措施。

(2)本題考查元朝的行省制。主要考查疆域以及地方管轄特點。

(3)本題考查清朝時期的發(fā)展。主要考查清朝時期我國版圖奠定的認識。

解答本題,學生要能夠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變及其主要意義,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和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26.【答案】第(1)問,分析材料信息,從貿易范圍、交通路線、政府管理等方面加以概括.

第(2)問,第一小問提取材料信息“導致大量外國白銀源源流入.在這黃金時期,逐漸形成了以中國大陸為腹地,以澳門為中轉港的明代海上‘絲銀之路’…透過這三大航線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門為中心向海外輻射,形成了國際貿易大循環(huán)”進行概括;第二小問從促進經濟發(fā)展、農作物品種交流、西方文化傳入等方面歸納.

第(3)問,根據(jù)材料信息“夷貨非衣食所需,可謂中國不缺耶”得出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根本原因,根據(jù)材料知識列舉出消極影響.

故答案為:

(1)特點:交通發(fā)達;范圍廣泛(涉及亞、歐、非);政府有效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