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政府對南甸宣撫司的改土歸流_第1頁
民國政府對南甸宣撫司的改土歸流_第2頁
民國政府對南甸宣撫司的改土歸流_第3頁
民國政府對南甸宣撫司的改土歸流_第4頁
民國政府對南甸宣撫司的改土歸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國政府對南甸宣撫司的改土歸流

目前,南店宣福公司的研究主要包括介紹、繪制工藝、歷史、建筑等。有關民國政府推行改土歸流的研究較為薄弱,有待深入。民國時期,云南邊疆執(zhí)行實際管轄的土司為政府所關注,云南地方政府陸續(xù)實施了若干改土歸流措施,保留較為完整的南甸宣撫司也在改流的沖擊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本文力求對此作一探究,望讀者批評指正。一民國期間對云南土地寬猛相濟的戰(zhàn)爭云南邊疆民族地區(qū)的改土歸流,早在明代已見諸史籍。清初,中央政府在鞏固對云南邊疆統(tǒng)治的過程中,乘機在某些地區(qū)實行了改土歸流。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任命鄂爾泰為云南巡撫兼總督事,在云南推行了規(guī)模巨大的改土歸流。但由于云南邊疆民族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極不平衡,清政府的統(tǒng)治勢力還不夠深入,環(huán)境較為惡劣等因素,鄂爾泰提出以瀾滄江為界,“江內宜流不宜土,江外宜土不宜流”。于是,改土歸流只在瀾滄江以東推行,地處“江外”邊疆的南甸宣撫司不在改流之列。其后的乾、嘉兩朝基本上著力于進一步鞏固江內的流官政權,江外則維持土司統(tǒng)治。繼后,全國形勢動蕩,西南邊疆政局也處于飄搖之中,晚清政府疲于應付,既不能也不愿大規(guī)模實行改土歸流了。南甸宣撫司得以延存至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誕生后,土司制度仍在運行,這不僅與“三民主義”相違背,而且直接阻礙著國民政府在邊疆統(tǒng)治的深入。國民政府開始對全國行政建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組,云南邊疆管理機構也隨之進行了重組。尤其是1912年英國殖民者進侵片馬,滇西發(fā)生了邊疆危機,加強邊疆的統(tǒng)治成為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改土歸流再次為各方所關注。卯遮彈壓兼交涉副委員周謨提出,以駐防該地的國民軍為后盾,“密知各營管帶,通令各司改流……除南甸,干崖,遮放,猛卯稍有兵力,余則摧枯拉朽耳?!?云南都督府駐大理的迤西國民軍總司令兼第一師師長李根源也“上經(jīng)營土司急進、緩進二策”,2建議實行改土歸流。民國初年,政局動蕩,中央政府根本無暇顧及邊區(qū)的改流。云南地方政府根據(jù)李根源的建議,決定“從其次議,謂急于改流,轉多顧慮。不若為之更化善治,以守潛移默化之功?!?1912年,云南都督府在南甸宣撫司設八撮縣丞(附屬于騰沖縣),民國時期南甸宣撫司的改土歸流艱難地啟動了。二土司具有土兵的屬性改土歸流前,南甸宣撫司制度十分完備。土司是該境內最高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長官,有絕對的獨裁權。土司之下設等級不同的屬官,分別領有土地和管理權。為了更好地統(tǒng)治自己的轄地,土司都建立起嚴密的組織結構形式。大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政權機構組織系統(tǒng)。正印土司官,一人,世襲,為最高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以至宗教上的領袖,其身份恰如帝制時代之君主。遇正印土司官出缺,或年幼不能理事時,由其親屬中之一人,出來代為總攬政權。代辦在攝政期間,相當于攝政王,一切權力與享受,完全與土司相同。其次是護印、護理。護印由正印土司同胞兄弟中年紀最大的一個充任,協(xié)助土司處理公務。護理在無正印土司只有代辦時設置,是由代辦的同胞中年紀最大的一個擔任,其職權與護印同。再次是猛、準、印三級屬官,構成衙門中當權的貴族集團。倘若把土司比作封建帝王,則族官便是受封的公、侯、伯、子、男諸爵;若把土司比作大諸侯,則族管便是境內的卿大夫7。地方職官就是各村寨頭人。傣族寨為田亢頭、田亢尾、老幸、頭人、客長,漢族寨為練紳(相當于田亢頭)、村長。土司衙門專門設有一整套辦事制度,統(tǒng)稱為“三班六房”,即三堂班、承堂班、親兵班,門房、差房、茶房、書房、賬房、軍裝房。這種政權組織系統(tǒng)并非很復雜,下屬皆以土司之命惟從,當職人員又熟知職責所在,所以在正常情況下,還是能夠十分順暢辦理事務的。軍事結構。土司擁有土兵,分為兩種形式:1.土司衙門的親兵。這是經(jīng)土司授權后,為維護地方的社會安寧、邊疆的穩(wěn)定,保衛(wèi)衙門及鎮(zhèn)壓屬民反抗等而設立的組織。親兵直屬土司指揮,平時擔任衙門和司官官宅的守衛(wèi),戰(zhàn)時隨土司出征。1903年,南甸土司刀定國制造的“小邦杏慘案”就是操縱120名土司兵完成的??梢?土司兵數(shù)量不菲。2.各民族義務兵。由當?shù)馗髯灏傩罩械哪凶訐?每戶都有義務兵,平時耕種,遇戰(zhàn)事要自帶武器糧食隨同土司出征。并且,土司還有霜降操練的傳統(tǒng)。法律、教育制度。土司是其轄地法律的最高體現(xiàn)者,所有的法律條文都集中體現(xiàn)了土司的利益和要求,屬民的生命完全由土司主宰著。土司衙門差房內專門設有監(jiān)獄和各種酷刑,至今南甸司署保留下來的血孔鍘刀就是明證。4屬民被施刑后,還要被迫交納“棍子錢”“鏈子錢”等。明朝嚴格規(guī)定“以后土官應襲子弟,悉令入學,漸染風化。以格頑冥。如不入學者,不準應襲。”51661年,順治朝規(guī)定,“滇省土官子弟就近各學立課教誨”。6清代至民國,南甸司署內均設塾館598。因此,土司及子弟一般都接受了漢儒教育。土司壟斷教育,在其屬地不僅不推行教育,還對那些主動接受教育的屬民加以非難。屬民,尤其是傣族平民在民國以前是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的,傣族男子只有在進佛寺當和尚才能學到傣文,女子更無從談及受教育了。三明、陳正:明確任務,名目繁多,國家政權為國干城南甸宣撫司級別較高,擁有人口較多,實力雄厚,轄地廣闊,在滇西十土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甸宣撫司使龔綬以“十司領袖”自居,其實力和影響在滇西土司區(qū)是首屈一指的,統(tǒng)治尤為牢固,其制度在民國以前也較為完整。民國之初,改土歸流之議日高,有識之士紛紛進言獻策。云南地方政府認為,“在此國防建設薄弱時期,土司既為一般邊民所信服,尚須賴其號召團結,共御外辱,似難遽為廢除,轉貽鞭長莫及之憂。至于設官分治,原與土司制度系屬兩事”,7遂推行了漸進的改流舉措。民國時期,南甸宣撫司改土歸流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多方舉措,漸進改流。1912年,騰沖縣移司獄于南甸轄區(qū),設八撮縣丞(南甸司地距騰沖較近,時隸屬騰沖縣)。國民軍滇西總司令同時發(fā)布《飭騰沖府知府黃永謙永禁南甸土司管理司法令》,“以后凡土司所屬人民,種無分漢夷,事無鋦細,所有一切民刑訴訟案件,自陽歷八月初一起,概行歸騰沖府管理,該土司不得再行收受呈詞,但遇有搶劫重案,該土司仍有協(xié)力緝捕之責?!?47同月,首任縣丞到任,治所小邦杏。8月,二任縣丞曹之騏上任,擴大縣丞權力,組織稅務,派兵派款。同年,南甸營城脫離司治,劃入騰沖城保,改名為九保。1914年,改八撮縣丞為八撮分治員,治所遷到大廠。分治員在八撮地區(qū)倡辦新學,讀新編教科書。1916年唐繼堯派兵至南甸司地督鏟煙苗。同年,省政府同意石孩坡?lián)嵋拿撾x南甸司,歸屬隴川行政委員會。1917年,改八撮分治員為八撮縣丞。4月,給操縱南甸武裝抗鏟的土司龔綬以革職留任處分。1928年,云南省政府改禁種鴉片為征收煙稅,向南甸征收煙稅。1930年,裁八撮縣丞,改設騰沖第六區(qū)公所。1931年,第一殖邊督辦署派袁恩膏到大廠恢復縣佐,籌建設治局。袁恩膏成立了民眾自衛(wèi)大隊;把縣佐時所轄八撮擴大到除銅壁關、盞西外的土司全境,設立五區(qū);設立民眾辦事處,聯(lián)合反土親流紳士推行改土歸流計劃;支持江東撫夷楊定才,派兵鎮(zhèn)壓江東親土司的權紳。1932年,改縣丞為梁河設治局,治所大廠街,并改五區(qū)為十九鄉(xiāng)鎮(zhèn)。同年,省政府將南甸“飛來地”銅壁關、蠻允劃歸蓮山設治局。1933年,設治局連續(xù)兩年截收土司三大款共三萬余元。1935年,督辦署游擊大隊長周子才代理局長,征調壯丁成立常備隊,加強財政稅收工作。1936年設治局推行新滇幣。省教育廳辦省立小學,以局署駐地大廠為本校,以司署駐地遮島為分校。1937年,土司和設治局組織民工參修滇緬公路龍陵至暮康段。7月20日,龔綬因反對設治局搞清丈、公買煙,調兵攻打設治局,被解省入獄。1940年,通過疏通,龔綬才出獄回到司署。經(jīng)政府批準,子龔統(tǒng)政承襲宣撫司使職。滇西抗戰(zhàn)爆發(fā)前,云南地方政府在對南甸宣撫司予以安撫的同時,通過設置的一系列管理機構推行了清查戶口、清丈土地、征收賦稅、興辦教育、禁絕煙毒等政令,以期削弱土司權限,加強政府統(tǒng)治,以便最終完全廢除土司。雖然此時流官體制沒能完全取代土司制度,但土司的權力已有一定削弱。第二階段,團結土司,改流停滯。1942年,設治局新舊局長在交接之際,騰龍淪陷,二人棄職離境。土司龔統(tǒng)政在衙門設置總務科專管設治局原辦事務。8月,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委預備第二師司令部參議封維德為梁河設治局長,封到局視事,在大廠、永安等地組織隊伍抗日。9月5日,外交部專員尹明德受重慶軍事委員會、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云貴監(jiān)察使李根源委托,到達南甸司署宣慰,會見老土司龔綬、新土司龔統(tǒng)政,“將委員長所頒電文玉照,及宋總司令、李監(jiān)察使聯(lián)銜書贈‘為國干城’匾額,并宋總司令賜與手提機關槍一挺,子彈二百粒,一并頒發(fā)”139。龔綬當面表示:“決心追隨抗戰(zhàn),即任何犧牲,亦所不惜”140。9月6日,龔綬向宋希濂、李根源發(fā)出輸誠通電。9月12日,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委任龔綬為滇西邊區(qū)自衛(wèi)軍第二路司令,轄尚自貴、龔統(tǒng)政兩個大隊。1944年,滇西反攻,封維德隨軍推進,到大廠恢復設治局。9月,梁河設治局成立遮島第一軍民合作站,組織供應軍糧。這一階段中日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在日本大軍入侵、邊疆淪陷的特別時期,政務改革已非當務之急。因此,民國政府對南甸宣撫司采取了暫停改流,團結抗日的政策。第三階段,改流再起,不了了之??箲?zhàn)勝利后,民國政府再議改土歸流。1945年,梁河司法處在大廠成立,設有院長、檢察官、司法兵,開始受理梁河地區(qū)的民刑案件,并通知設治局和土司今后不許在受理民刑案件,但沒有實效,土司依然受理。同年,設治局改十九鄉(xiāng)鎮(zhèn)為四大鄉(xiāng)鎮(zhèn),在四大鄉(xiāng)鎮(zhèn)成立中心小學。1947年,國民黨梁河黨部遷入土司署。1948年,設治局、黨部在土司署召開參議會成立大會,多數(shù)議員、鄉(xiāng)長懾于土司權威,被迫同意龔綬為參議長。6月,龔統(tǒng)政成立“民眾自衛(wèi)組訓總隊”,擴大勢力范圍。9月2日,土司在司署召開鄉(xiāng)鎮(zhèn)長、紳士會議,成立改革委員會,選舉設治局長,以行使自治權。9月15日,末任設治局長到局視事。當時,土司有令,凡縣人進出設治局,或給設治局納糧納稅者,抽筋剝皮。此時,國民政府大勢已去,已無力也無暇采取舉措來改變這一狀況了??箲?zhàn)勝利后,時云南省第六區(qū)行政督察專員李國清提出了一個措辭激烈的《廢除土司制度意見書》,認為“土司制度本系封建余孽,早應廢除”,“土司制度實系國家之毒瘤,割治愈遲,潰傷愈大”,希望“政府當機立斷,以一團之眾進駐騰龍邊區(qū),解除土司武裝,實行設立縣治”46-47。云南省政府也曾推出了《云南各設治局改縣方案》,準備將梁河盈江兩設治局合并改設一縣,但同時又說:“至于土司制度,亦為法制所不許,本應令飭一律廢除,惟現(xiàn)值剿匪戡亂時間,地方尚未安定,擬仍采取逐漸改廢辦法,俟土司出缺,不再準其承襲。”43這個方案道出了云南省政府對待土司的真實趨向。此時,云南省政府越來越陷入內戰(zhàn)的泥淖之中,已經(jīng)無心也無力推行改流的舉措了。1949年8月,時任滇西軍隊指揮官余建勛提出了《土司政治制度改革綱要草案》,主張“為適應邊地特殊情形,司官制度仍舊保存”,“縣局對司署居于監(jiān)督指導地位,不必強令土司制度與內地完全劃一,致生干預。”43-44該草案事實上給民國時期南甸宣撫司改土歸流的歷史劃上了句號。四歸流的歷史過程上文大致勾勒了民國時期南甸宣撫司改土歸流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雖然云南地方政府的改流設想最終不了了之,但南甸宣撫司在改流的沖擊下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一)設治局對土司基層行政的管理在南甸土司一統(tǒng)天下的轄區(qū),先后承設了八撮縣丞、八撮分治員、八撮縣佐、騰沖第六區(qū)公所、設治局73。尤以設治局機構較為完備,初期局內就設有秘書室,第一科(掌管戶籍、自治、禁政、風俗),第二科(掌管財政、糧食等),第三科(掌管軍事、建設、教育、衛(wèi)生),此外還設置了政警隊。同時,先后曾設過民眾辦事處、戶籍辦公室、統(tǒng)運煙收購總站和禁煙協(xié)會(這兩個機構人員由局署職員及鄉(xiāng)鎮(zhèn)長組成)。設治局在基層初設五區(qū),1933年改為十九鄉(xiāng)鎮(zhèn),1938年,推行了戶口調查,實行保甲制度,將原土司基層行政組織變革為鄉(xiāng)(鎮(zhèn))、保、甲。區(qū)、鄉(xiāng)、鎮(zhèn)長,由設治局委任,初步廢除了土司委派的岳尊、田亢頭??箲?zhàn)爆發(fā)后,國民政府有關部門接納了土司參與政務活動,龔綬曾任禁煙視察員、滇西邊區(qū)自衛(wèi)軍第二路司令、參議長等。(二)司法權現(xiàn)出1912年,國民軍滇西總司令《飭騰沖府知府黃永謙永禁南甸土司管理司法令》中,明確規(guī)定,所有一切民刑訴訟案件歸騰沖府管理,土司不得再行收受呈詞。1932年起,梁河設治局逐步掌管了一部分司法權,漢族地區(qū)的民刑案件都由設治局受理。1935年,又設立了專門受理梁河地區(qū)的民刑案件機構——梁河司法處,并明文通知設治局和土司今后無權受理任何民刑案件。1933~1934年,梁河設治局截收了土司三大款三萬余元。1938年,梁河設治局將稅收區(qū)明確劃分為十三個標,由鄉(xiāng)鎮(zhèn)長征收。(三)軍兵長失所統(tǒng)領的部隊1932年,首任設治局長袁恩膏,推行義務兵制,成立民眾自衛(wèi)大隊,自兼大隊長。并限制土司養(yǎng)兵,后經(jīng)調解,允許土司養(yǎng)兵20名。1934年改自衛(wèi)大隊為常備大隊。1935年,第一殖邊督辦署核定給設治局常備隊兵額40名。同年,設治局增設政警隊,負責局署警衛(wèi)。歷屆設治局長都積極派款購買槍彈,充實武裝力量,整訓隊兵。尤值注意的是,在抗戰(zhàn)期間,中央軍事委員會和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突破了舊有土司制度的不委軍職的慣例,委任了土司司官及司署主要人員充任自衛(wèi)軍、游擊隊軍職,如委任龔綬為滇西邊區(qū)自衛(wèi)軍第二路司令。土司所屬土兵,編入了統(tǒng)一的游擊部隊編制序列。南甸土司還在接收了梁河設治局的保衛(wèi)中隊后,改編為特務中隊,“下設小隊,班長,依照國民黨的軍隊編制,早操,晚操,有時也講步兵操典”。8這樣,土司封委、承襲制度和士兵制度也開始了流化。(四)與大學合作開展宣傳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