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1.gif)
![甘肅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2.gif)
![甘肅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3.gif)
![甘肅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4.gif)
![甘肅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4983a64f3a040b7002e48a3bb29be62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武威成功學校高一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三字經(jīng)》寫道:“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敝艹铋L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禪讓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權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禪讓制在夏朝建立后已經(jīng)被世襲制所取代,①錯誤;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正式確立,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④錯誤;商周時期“家國融于一體",盛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結合的制度,②③正確,故選B.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名師點睛】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以血緣、姻親為紐帶的政治制度,兩者互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內(nèi)核和紐帶。兩者將親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緊密結合輔之以禮樂制度,形成了家國一體的統(tǒng)治結構,起到了有效維系社會和政治秩序的作用.2.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禮、生日、命將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等重大活動都在此舉行。這樣的建筑理念體現(xiàn)的實質問題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齊全C.皇權至上D.國家大一統(tǒng)【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皇帝制度,材料中通過記述皇帝等重大的活動都在太和殿舉行,且太和殿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建筑,這體現(xiàn)出的實質問題是突出皇權至上,C正確,沒有涉及天人合一A錯誤;B項不是本質,錯誤;沒有涉及到大一統(tǒng)觀念D錯誤??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皇權至上3.中國封建政治傳統(tǒng)中,君權和相權的關系史是一部不斷摩擦、不斷調整的歷史。下列相關朝代加強皇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漢武帝為加強皇權設立中朝B.宋代的地方行政機構為路、州、縣C.明朝廢丞相制度D。清朝軍機處的設置【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理解能力.ACD三項都加強皇權的措施,而B項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故答案選B??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皇權的加強·措施【名師點睛】此題實際上考查的是我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古代的政治體制,在秦朝創(chuàng)立,其內(nèi)部存在著兩對矛盾,發(fā)展趨勢是皇權和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的不斷的加強有效地確保了國家的統(tǒng)一。歷朝加強皇權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廢丞相設內(nèi)閣等內(nèi)容都要求掌握。4.唐代和宋代都有諫官。唐代諫官由宰相薦舉,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主要評議宰相是非。這說明A。唐代君主的權力不受制約B。唐代以諫官削弱宰相的權力C.宋代諫官向宰相和皇帝負責D。宋代君主專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只能說明宋代君主權利的在不斷增強,也就是宋代君主專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的意思,故D項正確;唐朝君主的權力是收到限制的,故A項錯誤;材料“唐代諫官由宰相諫舉"說明B項錯誤;材料“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說明C項錯誤.點睛:材料“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唐代諫官由宰相諫舉”是本題解答的題眼,從中可以得出答案。5?!霸诟赶荡蠹彝サ幕A上……按照親疏遠近,從王國到諸侯國,按地區(qū)建立起層層的政權機構,并劃分明確的等級,由大大小小的奴隸主世代相襲地把持各地政權。"(韋慶遠《中國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B.郡縣制C.分封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而不是材料所體現(xiàn)的分封諸侯國,排除A??たh制下的行政長官郡守和縣令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而不是材料中的“世代相襲",排除B。從材料中“從王國到諸侯國”、“奴隸主世代相襲地把持各地政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C項正確。元朝實行行省制,行省長官由皇帝任明,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點睛:本題以地方行政制度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分封制的內(nèi)容,同時要求考生掌握宗法制、郡縣制、行省制等相關概念。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抓住材料信息“從王國到諸侯國”、“奴隸主世代相襲地把持各地政權"可知符合西周分封制的特點。6。一古代算數(shù)例題:“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獵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問各得幾何?"書中記載正確的答案是:他們依次分別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請問,這題算數(shù)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的哪項特色A。年齡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國人特殊的數(shù)學觀念C。個人的地位由獵鹿活動決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權利差異【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A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排除;B項明顯錯誤,排除;個人的地位不是在獵鹿活動中決定的,而是由個人的身份決定因此C項說法錯誤。材料中分配的不同,反應的是他們各自爵位的高低,反應的是等級秩序。故選D??键c: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國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師點睛】古代等級制度嚴格。相傳在西周就有周公制定等級制度,以后各朝無不沿襲。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西周的分封制、秦時期的皇帝制度、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加強等都需要把握。7.奧地利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熊彼得提出“領地國家”和“稅收國家"的概念,其中“領地國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國王的稅收有兩個KS5U一個是自己領地上的收入,一個是來自諸侯的進貢。國王無權對諸侯領地直接征稅,根據(jù)這一定義,中國古代王朝中屬于“領地國家”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題干信息“稅收來自諸侯的進貢"“國王無權對諸侯領地直接征稅”分析,這是西周時期分封的諸侯國,諸侯國有向周天子定期上貢、保衛(wèi)周王等義務,故答案選擇A項。秦朝時期實行郡縣制,郡縣制下地方對中央是服從關系,以后唐朝和清朝地方與中央都是上下級的服從與被服從關系。考點:本題考查中國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點評:關于分封制,高考的命題主要從以下角度:(1)分封制在西周以后,仍有一定的影響。西漢、西晉、明等朝代都曾經(jīng)實行分封制,但是其權限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高考試題要求學生認識這些差異;(2)分封制對當今行政區(qū)劃的名稱仍有影響,比如,齊魯、楚地、燕京等。(3)以史地結合的形式考查分封制。如2010年全國文綜(新課標)卷第24題。8.郭沫若把春秋戰(zhàn)國時比擬為“第一次五四運動”,指出是“社會的轉變”促成了這一時代的“百家爭鳴,群花怒放".這一時期“社會轉變"的表現(xiàn)是①分封制崩潰,井田制瓦解②各種政治力量異?;钴S③各種思想交相輝映④中央集權制度確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名師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央集體制度尚未確立,然后再利用排除法。9。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當時各國記載的歷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陽認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壞了A。王位世襲制B?;实壑贫菴。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立伯服為太子,仍然屬于王位世襲制的體現(xiàn),排除A。秦朝時期確立皇帝制度,與材料西周不符,排除B。分封制是指在保證周王室強調的前提下,將功臣和親族分派各地,廣建封國,與材料不符,排除C.周幽王廢申后,并去太子宜曰,這說明他破壞了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D項正確。10。史學家呂思勉的《中國制度史》在論述“國體"時,把中國歷史劃分為三個時代:部落時代、封建時代、郡縣時代。其中構成“封建時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權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呂思勉所說的“部落時代"就是指原始社會,“封建時代”就是指奴隸社會,“郡縣時代"就是指封建社會。奴隸社會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A正確;B、C、D是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排除。故答案選A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名師點睛】分封制和宗法制備考時重點關注:①知識角度:親疏遠近、家國一體、忠孝觀念以及嫡長子繼承制的表現(xiàn)。分封對象、內(nèi)容、影響、及其與宗法制的辯證關系.②史觀角度:由于宗法制和分封制與社會生活結合的緊密性,可從真切的社會遺存或民間的史料著手,滲透對社會史觀的考查。③史料角度:設置新穎史料,達到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關注現(xiàn)實的情感價值觀,其史料主要表現(xiàn)在:祭祖類上,如家譜、家族牌匾等.④熱點角度:宗法制顯著的血緣宗法色彩容易喚起人們追念先祖、心向團圓的內(nèi)心情感,這有利于家庭的親睦和社會的和諧,同時對于海峽兩岸的統(tǒng)一有深遠意義。11.下列負責監(jiān)察事務的官員(或機構)不包括A。御史大夫B。刺史C.都察院D。參知政事【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宋代為了分散丞相的權力,曾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丞相,所以不是負責監(jiān)察事務的官員。故選D項。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君權與相權12。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進行了一次重大調整,這主要是指A.廢除丞相,權分六部B.設立三省,分散相權C.設參知政事,分割相權D。設立內(nèi)閣,強化相權【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初期朱元璋廢除丞相,權分六部,與材料不符,排除A。隋唐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相權一分為三,加強皇權,B項正確.宋設參知政事,分割相權,與材料不符,排除C。D表述錯誤,明朝在廢除丞相后,設立內(nèi)閣,排除。點睛:本題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切入點,考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同時要求學生熟悉宋朝二府三司、明朝廢丞相設內(nèi)閣等相關史實。解題關鍵是熟悉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的相關內(nèi)容,三省六部制把相權一分為三,三者之間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牽制,使軍國大權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從而有效地鞏固皇權。13.隋唐時期推行科舉制,從實質上說是A。封建國家選拔官員的需要B。庶族地主掌握政權的需要C.籠絡人才、擴大統(tǒng)治基礎的需要D。發(fā)展教育、文化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除了科舉制,其他選撥官員的制度也可以為國家選拔官員,故A項不是實質,排除。推行科舉制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權壟斷,但無法推斷為庶族地主掌握政權提供條件,排除B。隋唐時期推行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lián)系,籠絡了人才,擴大了官員的來源,擴大了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加強中央集權,故C項正確??婆e制的實行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文化,D項因果倒置,排除。14。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A.遼陽行省B.云南行省C.江浙行省D.福建行省【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設有遼陽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等10個行省,福建隸屬江浙行省,故排除ABC,所以選D。15。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中寫到三次災難性的戰(zhàn)爭使中國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國的戰(zhàn)爭,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戰(zhàn)爭,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戰(zhàn)爭.這三次戰(zhàn)爭的共同之處是A.中國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中央機構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開放由內(nèi)地向沿海擴展D.列強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據(jù)材料提到,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國的戰(zhàn)爭,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戰(zhàn)爭,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戰(zhàn)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三次戰(zhàn)爭的共同之處是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故A正確。中央機構完全半殖民地化屬于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影響,故B錯誤.通商口岸開放由內(nèi)地向沿海擴展,錯在“由內(nèi)地向沿海",故C錯誤.列強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屬于甲午戰(zhàn)爭的影響,故D錯誤??键c: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影響16.“它標示的不只是這場戰(zhàn)爭勝敗的嚴峻性,更因為它標示著以商品和資本來改變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軌道,作為中國的近代與中世紀的分界線,是顯而易見的?!辈牧现械摹八笔侵窤。鴉片戰(zhàn)爭B.甲午中日戰(zhàn)爭C.八國聯(lián)軍侵華D??谷諔?zhàn)爭【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它標示著以商品和資本來改變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軌道”,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英國之所以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是因為要打開中國的市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并開始融入世界市場.符合材料中的評價。故此題應選A項;B和C是19世紀后期;D是20世紀??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7.2009年2月,佳士得拍賣公司在巴黎拍賣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中的兔首、鼠首。這兩件中國文物被掠奪于A。鴉片戰(zhàn)爭時期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C.甲午戰(zhàn)爭時期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毀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A不對,鴉片戰(zhàn)爭時期英軍沒有攻入北京;C不對,甲午戰(zhàn)爭時期日軍沒有攻入北京;D不對,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侵略軍攻入北京,但與題干意思不符。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考點:近代中國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名師點睛】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qū),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有園林風景百余處,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間創(chuàng)建和經(jīng)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圓明園有“萬園之園"之稱。1860年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lián)軍的洗劫和焚毀,此事件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頁屈辱史。18。據(jù)統(tǒng)計:1931年歐美在華投資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則集中了歐美在華投資的79。2%,不久上海還一度成了歐美在華投資的唯一中心.導致歐美列強對上海投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紅軍戰(zhàn)略轉移完成,占領了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B.日本擴大對華侵略,擠壓了列強投資空間C。蘇伊士運河開通,歐美與上海的距離縮短D.列強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資力度加大【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20世紀30年代,上海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投資的中心,結合史實可知上海是西方列強公管的租界,在日本擴大對華侵略,擠壓了列強投資空間的現(xiàn)實下,上海成為他們唯一可靠的中國投資中心,B項正確.ACD三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中國不會影響到列強投資中心的轉移,排除。點睛:本題以20世紀30年代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歐美列強對上海投資變化的主要原因。該題是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類選擇題,一般來說,抓住“海還一度成了歐美在華投資的唯一中心”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從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也就是社會環(huán)境方面考慮,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是日本擴大對華侵略,擠壓了列強投資空間。19。曼徹斯特的工廠主曾浪漫地想著:“如果每個中國人的襯衣下擺長一英寸,我們的工廠得忙上數(shù)十年!"然而鴉片戰(zhàn)爭10年后一個叫米契爾的英國人在中國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情形:“在收獲完畢后,農(nóng)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紡紗和織布。這個國家9/lO的人都穿這種手織的衣料,其質地各不相同,從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細的本色布都有.生產(chǎn)者所用的成本簡直只有原料的價值。"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英國商人想用經(jīng)濟手段打開中國大門②傳統(tǒng)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對工業(yè)品的頑強抵抗③英國商人很難通過正常的貿(mào)易打開中國的市場④英國由此展開了罪惡的鴉片貿(mào)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材料很明顯的可以看出英國人想打開中國國門的瘋狂的想法;鴉片戰(zhàn)爭后很長的一個時間英國商品銷售的不好關鍵在于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抵制,這也決定了英國商人很難通過正常的貿(mào)易打開中國的市場,因此①②③均正確;④項明顯錯誤,鴉片戰(zhàn)爭前英國為扭轉貿(mào)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材料描繪的明顯是鴉片戰(zhàn)爭以后的情景。故答案選A??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鴉片戰(zhàn)爭20?!吧虾5呐诼晳撌且粋€信號,這一次全國的人民真的團結成一個整體了……我們?yōu)橹鵂幬覀兠褡宓纳骐m至粉身碎骨,我們也不會滅亡,因為我們還活在我們民族的生命里."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時而作的《一點感想》.讓作者有感而發(fā)的背景是A。抵抗八國聯(lián)軍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C.北伐軍隊進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華【答案】D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侵華日軍的罪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八一三事變21。孫中山在遺囑中說:為求得“中國之自由解放,集余四十年之經(jīng)驗,深知欲達此目的,須喚起民眾及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他的這種認識出現(xiàn)在下面哪一時期?A.決定國共合作,改組國民黨時B。1894創(chuàng)立興中會時C。1905年組織同盟會時D。1911年武昌起義時【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須喚起民眾及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可知,這是孫中山反對帝國主義的體現(xiàn),這種認識主要產(chǎn)生于20世紀20年代初,提出“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主張,決定國共合作,改組國民黨,A項正確。1894創(chuàng)立興中會時、1905年組織同盟會時、1911年武昌起義時等著幾個時期,孫中山都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排除BCD。22。五四運動區(qū)別于辛亥革命之處有①提出了明確的反帝要求②主力軍發(fā)生重要變化③擁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清政府的統(tǒng)治,并沒有提出明確反帝要求;而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①項正確。辛亥革命的主力軍是民族資產(chǎn)階級,而五四運動的主力軍是工人階級,②項正確。五四運動的領導階級是無產(chǎn)階級,具有不妥協(xié)性和革命徹底性,其參與者包括學生、工人、商人等來自全國多個階層的群眾,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辛亥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chǎn)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在革命過程中沒有發(fā)動群眾,缺乏群眾基礎,③項正確。五四運動時,清王朝早已滅亡,④項錯誤。綜上所述,①②③正確,④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點睛:本題考查考生對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具體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解題的關鍵是首先熟悉五四運動和辛亥革命的相關內(nèi)容,然后運用比較法,抓住設問要求“五四運動區(qū)別于辛亥革命之處”,就選項信息逐一分析、比較即可知道答案.23。1934年10月,中央工農(nóng)紅軍開始了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的目的是A.北上抗日B.將革命推向全國C。保存革命力量,實現(xiàn)戰(zhàn)略轉移D.實現(xiàn)中國革命重心的轉移【答案】C【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34年10月,紅軍奮戰(zhàn)一年,傷亡慘重,不但沒能打退敵人的“圍剿”,反而使自己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為保存力量,臨時中央被迫決定實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C項正確.長征的目的是保存革命力量,實現(xiàn)戰(zhàn)略轉移,而不是北上抗日、也不是將革命推向全國,排除AB。長征的目的是實現(xiàn)戰(zhàn)略轉移,而不是實現(xiàn)中國革命重心的轉移,排除D。24。下列關于遵義會議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正確領導B.徹底清算了王明“左傾"錯誤路線C.在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和紅軍D.取消了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遵義會議,1935年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清算了李德、博古在組織和軍事上的“左"傾錯誤,而不是徹底清算,“左”傾思想在1942年正風運動才得到糾正,所以B敘述錯誤,選擇B??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理論25。洪秀全在廣兩桂平縣金田村率眾起義是在A。1851年B.1852年C.1853年D。1854年【答案】A【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廣兩桂平縣金田村率眾起義,1852是永安突圍,1853年定都南京,1854年石達開在鄱陽湖打敗湘軍,故排除BCD,A項正確。26。觀察圖片,下列按圖片順序對應的信息,不準確的一組是A。頒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由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新政協(xié)、全國人大制定C.標志著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會主義革命勝利、過渡時期政治建設成就D。體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法、新中國臨時憲法、社會主義類型憲法性質【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的成就?!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是1912年3月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頒布;《共同綱領》是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通過的,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1954年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不是《共同綱領》的頒布,C項表述有誤,其余均正確.故答案選C??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政協(xié)會議;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1954年憲法【名師點睛】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體現(xiàn)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現(xiàn)階段中國只有在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同時,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增強法制觀念,才能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27。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吟道:“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為早日結束兩岸分離局面,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下列哪份文件闡述了這一構想A.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B。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C。1981年《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政策》D.1984年《政府工作報告》【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指導思想。《告臺灣同胞書》提出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蛾P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政策》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1984年《政府工作報告》闡述這一方針.故D是正確答案??键c: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一國兩制28。改革開放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A.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標志C。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D.開辟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答案】C【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憲法是第一步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排除A。三大政治制度指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以及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其中《共同綱領》規(guī)定,在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排除B。1982年憲法是新時期民主和法制建設的重大成就,是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C項正確?!督夥潘枷?、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開辟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排除D。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點睛:本題以新時期民主與法制建設為考查背景,關鍵是考查對1982年憲法知識點的掌握,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有中國特色的、適應新時期需要的、能夠保障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憲法,故是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29.1980年8月,鄧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樣才能避免或防止再發(fā)生諸如‘文化大革命’這樣可怕的事情”時指出“這要從制度方面解決問題?!睘榇?,我國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②加強民主法制建設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國”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寫入憲法④提出并實踐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鄧小平主張“從制度方面解決問題”,主要是指改進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依法治國"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1999年把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故①②③屬于制度層面,所以選A。一國兩制是關于祖國統(tǒng)一的偉大構想,與材料中所說的“制度”不符,排除④,排除BCD。30.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任務,結束于A.1956年B。1959年C。1954年D。1964年【答案】C【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至1954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時結束,故排除ABD,所以選C。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31小題12分,第32小題各14分,第33小題各14分,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近代史上中華民族遭受西方列強的欺凌,清政府步步成為帝國主義的“木偶”,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奮起抗爭,阻止列強把中國變?yōu)橹趁竦?。?jù)此回答:材料一:根據(jù)上述圖片,請回答:(1)這三個條約簽訂的時間及背景各是什么?(2)這三個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有何影響?材料二“不用官兵,不用國帑,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校我各鄉(xiāng)慘毒之害也!”(3)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史上的哪次維權斗爭?簡評其歷史意義。材料三清末詩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4)為什么“四百萬人同一哭”?臺灣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還有反抗斗爭,其斗爭概況如何?(要求:寫出作戰(zhàn)的軍隊及領導人)【答案】(1)1842年,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1901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清政府投降,簽訂《辛丑條約》。(2)《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三元里抗英斗爭意義: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御外辱的愛國精神。(4)甲午戰(zhàn)敗,簽定《馬關條約》,割臺灣給日本。臺灣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驤領導下組成義軍與劉永福的黑旗軍并肩作戰(zhàn)?!窘馕觥浚?)本問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jù)材料“圖一簽訂《南京條約》"“圖二簽訂《馬關條約》”“圖三簽訂《辛丑條約》”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1901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清政府投降,簽訂《辛丑條約》。(2)本問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于三個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有何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不斷加深方面作答。(3)本問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不用官兵,不用國帑,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校我各鄉(xiāng)慘毒之害也!”可知該事件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自發(fā)為保護鄉(xiāng)里而進行的的反英斗爭。結合所學知識可從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的角度回答意義即可。(4)本問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于“四百萬人同一哭”,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甲午戰(zhàn)敗,簽定《馬關條約》,割臺灣給日本等方面作答。關于斗爭的概括,結合所學知識可從丘逢甲、徐驤領導下組成義軍與劉永福的黑旗軍并肩作戰(zhàn)等方面思考作答。整體分析:本題以西方發(fā)動對中國一系列的侵略戰(zhàn)爭為主線,考查了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背景、影響等內(nèi)容,以及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總的來說,近代史上中華民族遭受西方列強的欺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奮起抗爭,阻止列強把中國變?yōu)橹趁竦亍?2.材料一:漢制,皇帝為丞相起(立);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從之?!?康有為《擬免跪拜詔》材料二:藝祖(宋太祖)繼位之日,宰執(zhí)范質等猶坐,藝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書來看?!辟|等起,進呈罷,欲復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為故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材料三:問題:(1)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漢代至明清君臣相見禮節(jié)的演變歷程.(2)根據(jù)所有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漢、唐宋、明清三個時期君權相權的變化,并分析其本質?!敬鸢浮浚?)演變歷程:漢代,君為臣起立(相迎);晉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須跪見皇帝。大臣地位越來越低下,以致喪失基本人格。(2)變化:秦漢:秦始皇集大權于一身,設丞相,協(xié)助處理朝政;漢代設內(nèi)朝或中朝等,意在改變相權過重的傳統(tǒng)。唐宋:設三省六部、參知政事等,分散相權.明清:廢丞相,設內(nèi)閣、軍機處等,權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本質:皇權獨尊,專制主義政治走向極端?!窘馕觥吭囶}分析:本題考查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下君權與相權的變化。(1)材料一比較容易讀懂,依據(jù)材料歸納漢代至明清君臣相見禮節(jié)的演變:漢代,君為臣起立(相迎);晉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須跪見皇帝。大臣地位越來越低下,以致喪失基本人格。(2)回歸教材概括歸納,秦漢專制主義表現(xiàn):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唐宋專制主義表現(xiàn):三省六部制、宋太祖削弱相權的措施;明清專制主義表現(xiàn):廢除宰相制度、設內(nèi)閣、設軍機處等。這種變化實質上反映出皇帝對大臣控制的加強,專制主義的加強??键c:中國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chǎn)代理銷售合同模板
- 服務委托合同范本
- 車輛貸款居間服務合同A年
- 家具購銷簡單合同
- 民爆物品購銷合同
- 裝飾合同示范文本
- 技術服務合同和技術開發(fā)合同
- 愛情合同參考范本
- 車位出租合同
- 標準實木家具購銷合同范本
- 社會兒童福利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食護理-2023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 2024春蘇教版《亮點給力大試卷》 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全冊有答案)
- 《Python編程基礎與應用》面向對象編程
- 高考滿分作文常見結構完全解讀
- 專題2-2十三種高考補充函數(shù)歸類(講練)
- 三年級英語上冊整冊書單詞默寫表學生版(外研版三起)
-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100道口算題(全冊完整版)
- 高三數(shù)學開學第一課
- 系統(tǒng)解剖學考試重點筆記
- 云南省地圖含市縣地圖矢量分層地圖行政區(qū)劃市縣概況ppt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