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勸學》同步練習+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高中語文】《勸學》同步練習+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高中語文】《勸學》同步練習+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高中語文】《勸學》同步練習+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高中語文】《勸學》同步練習+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高中必修上語文10勸學同步練習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B.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君子生非異也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對……有利) B.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沒有用來……的,無從)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D.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專一)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C.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下列對加點詞活用情況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②上食埃土,下飲黃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木直中繩,輮以為輪⑤假輿馬者,非利足也⑥其曲中規(guī)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下列各句中,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微斯人,吾誰與歸 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D.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勸學》中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的觀點。(2)荀子認為“金”要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成為“”的君子,就要“”,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3)在《勸學》中“”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終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說明了利用學習可以彌補自己不足的道理。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勸學》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說學習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說對待學習應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B.《勸學》中的比喻,靈活多變。有的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有的先設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 C.荀子認為,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為君子,是因為君子善于利用外部條件通過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種“學而后知”的觀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 D.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通過后天不斷學習改造獲得的。人要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要“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全文又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的?《勸學》運用比喻進行說理,有的地方形成了“博喻”?!安┯鳌笔潜扔餍揶o格中的一種鋪陳形式,作者為了強調某事物,使之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便從不同的角度多方設喻,形成了一連串的比喻。請寫一段運用博喻修辭格的文字。答:請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的作者(如孟子、孔子等)或你了解的其他古人,給下面的對聯(lián)寫出下聯(lián)。上聯(lián):荀子勸學博學則青出于藍下聯(lián):把下面的幾句話整合成一個長單句,可適當增刪詞語,也可根據需要變換敘述角度,但不得改變原意,也不能遺漏內容要點。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視教化同時兼用“禮治”的思想?!爸铺烀弥钡娜硕▌偬斓乃枷胍彩撬岢龅?。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四個問題。勸學(節(jié)選)荀子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①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②而后止也。故學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③,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抖Y》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⑤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诙g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⑥,問一而告二謂之⑦。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矣。學莫便乎近其人?!抖Y》《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⑨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注】①數(shù):術,即方法、途徑,這里引申為“科目”。②沒:同“歿”,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則、界限。④箸:同“著”,明。⑤蝡:微動。⑥傲:浮躁。⑦:形容言語繁碎。⑧向:同“響”,回音。⑨方:仿效。(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B.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C.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D.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指經書,先秦“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但《樂》后來亡于秦末戰(zhàn)火,只剩下五經。 B.“君子”一語,廣見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為“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自此“君子”一詞有了德性。 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義的“君子”的反義詞,儒家對小人的定義,指像小孩子那樣說翻臉就翻臉,說變臉就變臉,出自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說。 D.學者,“學”者,覺也,是指通過學問覺悟之人,即專門從事某種學術體系研究而通達智慧的人。(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認為,從學習的科目來說,是有盡頭的,但如果從學習的意義來說,人應該終身學習。 B.學習不應該停留在表面,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應該入耳入心,貫徹到行動中,表現(xiàn)在舉止上。 C.在荀子看來,《禮》是基礎,《詩》《書》《禮》《樂》《春秋》涵蓋了天地之間所有學習的內容。 D.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接近賢師,這樣也就能養(yǎng)成崇高的品德并獲得廣博的知識,也能通曉世事了。(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i故學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譯文:ii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四小題。非相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魏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世俗稱之。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形不勝心,心不勝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子之謂吉,小人之謂兇。故長短、小大、善惡形相,非吉兇也。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楚之孫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禿長左,軒較之下,而以楚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然;白公之亂也,令尹子西、司馬子期皆死焉,葉公子高入居楚,誅白公,定楚國,如反手爾,仁義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長,不挈大,不權輕重,亦將志乎爾。長短、小大、美惡形相,豈論也哉?且徐偃王之狀,目可瞻焉;仲尼之狀,面如蒙供;周公之狀,身如斷蓄;皋陶之狀,色如削瓜;閎天之狀,面無見膚;傅說之狀,身如植鰭;伊尹之狀,面無須麋。禹跳,湯偏,堯、舜參牟子。從者將論志意、比類文學邪?直將差長短、辨美惡而相欺傲邪?古者,桀、紂長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勁,百人之敵也。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后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論議之卑爾!今世俗之亂君,鄉(xiāng)曲之儇子,莫不美麗姚冶,奇衣婦飾,血氣態(tài)度擬于女子;婦人莫不愿得以為夫,處女莫不愿得以為士,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為臣,中父羞以為子,中兄羞以為弟,中人羞以為友;俄則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傷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論議之卑爾。然則從者將孰可也?(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后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B.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后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C.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后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 D.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后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原指古代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俗稱君主。君子,原本是“國君之子”的意思。后來,君子一詞便被引申到所育道德、學問修養(yǎng)極高之人的統(tǒng)稱。 B.皋陶,是禹帝和商朝初期的一位賢臣,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 C.桀,是夏朝最后一個國王:紂,是中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桀和紂,相傳都是暴君,桀紂后泛掃暴君。 D.有司,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稌ご笥碇儭罚骸昂蒙拢斡诿裥?,茲用不犯于有司?!?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本文和《勸學》一樣,開篇就提出自己的觀點,批判、否定了相術,指出這是有學識的人從來都不談論的事。 B.作者認為,觀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鑒別立身處世的方法,相不是斷的標準。 C.占代的夏桀、商紂魁梧英俊,但卻落得身死國滅,成為天下最可恥的人,這都是容貌造成的禍患。 D.文章結尾以當時犯上作亂的人和鄉(xiāng)里的輕薄少年為例,從反面否定了相術,并以反間結尾,表明自已的觀點。(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i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譯文:ii莫不呼天啼哭,苦傷其今而后海其始。譯文:

答案1.【答案】C【解析】A.“知”同“智”;B.“有”同“又”;D.“生”同“性”。2.【答案】A【解析】“利”應解釋為“使……快”。3.【答案】B【解析】A.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識淵博。C.古義:藏身的意思;今義: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D.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壞人的黨羽或幫兇。4.【答案】A【解析】①②名詞作狀語;③⑤名詞用作動詞;④動詞的使動用法;⑥形容詞用作名詞。5.【答案】C【解析】C.與例句同為定語后置句;A.賓語前置句;B.狀語后置句;D.固定句式。6.【答案】(1)學不可以已(2)知明而行無過矣;博學而日參省乎己(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7.【答案】B【解析】“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不是“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而是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青出于藍”“冰寒于水”不是“先設喻,再引出道理”,而是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8.【答案】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說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課文開門見山地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接著圍繞這一論點,分三個段落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文章第二段說明了學習的意義,指出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就是說學習可以增長才干,培養(yǎng)品德;第三段說明了學習的作用,說學習能夠使一般人成為君子,并指出學習要“善假于物”;第四段說明了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指出學習應該注重積累,鍥而不舍,專心致志。9.【答案】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在漓江上了呢!10.【答案】示例一:孔子論語勤學必溫故知新示例二:韓愈師說為學則不恥下問示例三:墨子非攻兼愛則仁者無敵(對仗工整即可)11.【答案】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的老師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視教化同時兼用“禮治”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窘馕觥勘绢}考查句式變換的能力。將幾個短句改寫成長單句,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成分,“……荀子提出了……思想”,然后將其他句子進行壓縮,變成主句的附加成分即可。12.【答案】(1)B(2)D(3)C(4)i所以從學習的科目來說,是有盡頭的;但如果從學習的意義來說,那么學習是片刻也不能丟的。ii君子的學習,是用它來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學習,只是把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窘馕觥?1)根據句意和對稱,可以對比排除,然后確定B項。(2)學者,指求學的人。(3)“《禮》是基礎”說法不當,原文說“終乎讀《禮》”。(4)ii學習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終結?答案是:從學習的科目來說,是從誦讀《尚書》《詩經》等經典開始,到閱讀《禮記》為止;從學習的意義來說,是從做一個讀書人開始,到成為圣人為止。誠心積累,長期努力,就能深入,學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從學習的科目來說,是有盡頭的;但如果從學習的意義來說,那么學習是片刻也不能丟的。致力于學習,就成為人;放棄學習,就成了禽獸。所以說,《尚書》是政事的記載;《詩經》是和諧的音樂所附麗的篇章;《禮記》是行為規(guī)范的要領、具體準則的總綱。所以學到《禮記》就到頭了。這可以叫作達到了道德的頂點。《禮記》的肅敬而有文飾,《樂記》的中正而又和諧,《詩經》《尚書》的內容淵博,《春秋》的詞意隱微,存在于天地之間的道理都包括在這些典籍中了。君子的學習,有益的東西進入耳中,記在心中,貫徹到全身,表現(xiàn)在舉止上。所以他稍微說一句話,稍微動一動,都可以成為別人效法的榜樣。小人的學習,只是從耳中聽進去,從口中說出來??凇⒍g才不過四寸罷了,怎么能夠靠它來完美七尺長的身軀呢?古代的學者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現(xiàn)在的學者學習是為了給別人看。君子的學習,是用它來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學習,只是把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所以別人沒問就去告訴的叫作急躁,別人問一件事而告訴兩件事的叫作嘮叨。急躁,是不對的;嘮叨,也是不對的;君子回答別人,就像回聲應和原聲一樣。學習沒有什么比接近良師益友更便利的了。《禮記》《樂記》雖記載了法律制度,卻沒有詳細闡明其中的道理;《詩經》《尚書》雖記載了古代的事理,卻不能切合今天的實際;《春秋》文字簡約,因而不能使人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效法良師益友并且學習君子的學說,就能培養(yǎng)出崇高的品質,學到廣博的知識,通曉天地人間的事理。所以說,學習沒有什么比接近良師益友更便利的了。13.【答案】(1)C(2)B(3)C(4)i古代的人沒有這種事,有學識的人也不談論這種事。ii他們無不呼天喊地號啕大哭,都痛心自已今天的下場而后悔自己當初的行為?!窘馕觥?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首先通讀畫波浪線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據標志詞、詞語的語法關系和對語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錯誤選項?!吧硭绹觥笔遣⒘惺浇M合,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項。“則”一般需要在前面停頓,排除A項,“焉”一般在句中是句末語氣詞,且“是非/容貌之患也”是一個判斷句,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項,故選C項。(2)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3)“這都是容貌造成的禍患”錯。(4)ii[參考譯文]觀察人的相貌來推測禍福,古代的人沒有這種事,有學識的人也不談論這種事。古時候有個姑布子卿,當今的魏國有個唐舉,他們觀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兇、禍福,世俗之人都稱道他們。古代的人沒有這種事,有學識的人也不談論這種事。觀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鑒別他立身處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處世的方法重要。立身處世的方法正確而思想又順應了它,那么形體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處世的方法是好的,也不會妨礙他成為君子;形體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與立身處世的方法丑惡,也不能掩蓋他成為小人。君子可以說是吉,小人可以說是兇。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體相貌上的特點,并不是吉兇的標志。古代的人沒有這種事,有學識的人也不談論這種事。楚國的孫叔敖,是期思地方的鄉(xiāng)下人,發(fā)短而頂禿,左手長,站在軒車上個子還在車廂的橫木之下,但他卻使楚國稱霸諸侯。葉公子高,弱小矮瘦,走路時好像還撐不住自己的衣服似的;但是白公勝作亂的時候,令尹子西、司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葉公子高卻領兵入楚,殺掉白公,安定楚國,就像把手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