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實用_第1頁
2023年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實用_第2頁
2023年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實用_第3頁
2023年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實用_第4頁
2023年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實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023年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實用

2023年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實用1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3、獨立自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4、使學生認識思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單元重點:

1、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

2、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理解圓周率;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1.認識圓

(1)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3、示圓片圖形:(1)圓是用什么線圍成的?(圓是一種曲線圖形)

i.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二、認識圓的特征。

1、學生自己在準備好的紙上畫一個圓,并動手剪下。

2、動手折一折。

(1)折過2次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折痕的交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兩條折痕,看看圓心是否相同。

3、認識直徑和半徑。

r

d

(1)將折痕用鉛筆畫出來,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觀察這些線段的特征。(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板書: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4、討論:

(3)小結: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1)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d=2r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里,6、鞏固練習:課本58做一做的第1-4題。

三、學習畫圓。

1、介紹圓規(guī)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引導學生自學用圓規(guī)畫圓,并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四、鞏固練習。

1、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厘米的圓。

2、判斷,并說為什么。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4)圓的半徑都相等。()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

五、布置作業(yè)。

書p60第1-4題。

2023年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實用2

1、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經(jīng)驗理解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并掌握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

2、通過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景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計算技能。

分數(shù)除法意義的理解和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算法的探究。

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算法的探究。

課件,平均分成5份的長方形紙一張。

一、復習

復習整數(shù)除法的意義

引導學生回憶整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

根據(jù)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寫出相關的兩個除法算式。

二、新授

(一)初步理解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

學生試著列出算式。

2、歸納概括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

(二)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

1、出示例1、引導學生分析并用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

問:求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2、列式計算。

學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學生說思路

4、總結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等于分數(shù)乘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

三、練習

第30頁做一做

四、作業(yè)練習

教材p34第1、3、4題。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2023年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學設計實用3

立體圖形的知識整理

1、通過對立體圖形的復習,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掌握各個立體圖形的概念、特征。

2、通過復習使學生掌握立體圖形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計算公式。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件

一、復習引入

1、課件出示“點’,這是一個點。

師:將點移一移,所留下痕跡,你能想到什么?生:線、直線、射線、線段。評:好,聯(lián)想對學數(shù)學很重要。繼續(xù)想。

師:如果將線段往下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生:長方形、正方形

師:剛才由點聯(lián)想到線段再聯(lián)想到面,繼續(xù)想。

師:如果把這個面往后面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師:如果將這個長方體像這樣切成若干份,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板書:長方體、正方體)

師:按這樣的思路,根據(jù)圓柱,你可以想到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師:同學們,點線面體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那我們就從點線面三個方面對4個立體圖形的特征進行整理。

二、知識點歸納

(一)復習立體圖形特征

1、(出示長方體、正方體)長方體、正方體它們各有什么特征?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誰能看著表格說一說。(指生上來匯報,拿著模型)

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2、(出示圓柱和圓錐)圓柱、圓錐它們又各有什么特征?

沿高剪開,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當?shù)酌嬷荛L與高相等時展開是正方形,當?shù)酌嬷荛L與高不相等時,展開是一個長方形。

3、分類,建立知識網(wǎng)絡.

你能給這四個立體圖形分分類嗎?(為什么)

交流:(1)長方體、正方體一組,(都有六個面、12條棱、方方的)圓柱圓錐一組。(底面都是圓)

4、觀察物體,從不同側面看到的圖形是什么形狀。

(二)復習表面積和體積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整理了這些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誰原意來交流一下,我們先說表面積公式(教師板書公式)。

重點:圓柱的側面積為什么是底面周長×高?

再交流體積公式(教師板書公式)。

3、出示。

師:怎樣比較這三個立體圖形的體積呢?誰能列出算式?

追問:如果不計算體積結果能比較三個立體圖形的體積大小嗎?

(觀察三個圖形,有什么特點?高相等,只要看什么就可能比較體積大小了?)

操作結合板書。

你能找到計算這3種立體圖形體積的統(tǒng)一公式嗎?

小結:這三個立體圖形都是柱體,像這樣的三棱柱、六棱柱也都是柱體,其實所有的柱體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體積。

三、鞏固練習

1、測測你的判斷力

(1)體積單位比面積單位大。()

(2)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削去部分的體積與圓錐的體積的比是2:1。()

(3)把一個長方體鐵塊熔鑄成一個圓柱體,形狀雖然變了,但它們所占空間的大小沒有變。()

(4)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4厘米,高是4厘米,將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一定是一個正方形()

2、填空。

(1)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40厘米,其中長5厘米,寬3厘米,高是()厘米。

(2)把四個棱長是3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拼成一個長方體,拼成的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體積是()。

(3)等底等高的圓柱的底面積是1.5平方分米,那么與它體積和高都相等的圓錐的底面積應是()平方分米。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和是36立方厘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