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脂瘤型中耳炎突圍根治術后不干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_第1頁
膽脂瘤型中耳炎突圍根治術后不干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_第2頁
膽脂瘤型中耳炎突圍根治術后不干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膽脂瘤型中耳炎突圍根治術后不干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膽脂瘤性中耳炎是牙科疾病的風險之一。乳突根治術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手術的目的是清除病變的組織,并獲得干燥的耳朵。然而,一些患者術后繼續(xù)或間歇性膿液流。如果病變復發(fā),需要重新手術。我科1984年7月~2007年5月對38例乳突根治手術后復發(fā)的患者,經(jīng)再手術治療終獲干耳。為探討乳突根治術后不干耳的原因和及提高干耳率,現(xiàn)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1數(shù)據(jù)和方法1.1左室耳的部位本組38例(本院12例、外院轉來26例)中,男27例,女11例;左耳21例,右耳17例。年齡5~52歲,均有乳突根治手術史。曾行過1次手術30例、2次手術8例。31例行乳突翻查術,3例行外耳道擴大術,4例行耳甲腔成形術。此次手術距前次手術時間6個月~5年。1.2外耳道口感染手術在局麻或全麻下進行,使用耳科顯微鏡及電鉆。在乳突反查術中見術腔內(nèi)有多少不等的肉芽組織增生、膽脂瘤殘留或復發(fā),其中18例膽脂瘤病灶位于上鼓室2例、鼓室竇及面神經(jīng)隱窩11例、乳突尖2例、竇腦膜角3例,9例面神經(jīng)嵴過高,4例咽鼓管感染,7例外耳道及其耳道口狹窄。位于上鼓室的病灶,去除上鼓室外側壁,使鼓室蓋和鼓竇蓋成一連續(xù)骨板,徹底開放上鼓室,切斷去除錘骨頭,可以更好的清除膽脂瘤,也可使上鼓室的引流保持通暢。病灶位于面神經(jīng)隱窩者,磨低面神經(jīng)嵴,開放后鼓室,清理面神經(jīng)隱窩處膽脂瘤及炎性肉芽;病灶位于乳突尖,磨開乳突尖部病變的氣房,徹底開放引流;病灶位于腦膜角,徹底消除竇腦膜角處乳突氣房,使乳突腔完全骨骼化。對9例面神經(jīng)嵴過高的病例,重新磨低,外端可削低至與外耳道下壁平,內(nèi)端骨質(zhì)不能低于水平半規(guī)管骨嵴。4例咽鼓管感染病例,聽力為神經(jīng)性耳聾又無聽力重建的價值,則將其鼓口封閉,7例外耳道及其耳道口狹窄者,其中3例在保護面神經(jīng)的前提下盡量向后磨窄外耳道后壁,以擴大外耳道,4例外耳道口狹窄者,施行了耳甲腔成形術,擴大了整個術腔的通氣引流。術后用含強的松龍及倍福的碘仿紗條填塞術腔,1周切口拆線,2周抽出耳內(nèi)填塞物,以后觀察術腔引流情況,如滲出不多則無需處理,滲出多且伴感染者,術腔用抗生素紗條換藥,每日一次,一般一周即可。2結果全部病例無1例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術后1個月干耳15例,2個月干耳19例,3個月干耳4例。隨訪半年以上,乳突腔均干燥,聽力與術前相近。3討論3.1手術后耳損的原因3.1.1外觀觀察與手術治療術者對中耳乳突解剖不熟練,操作技能差,是致膽脂瘤殘留是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分析病灶殘留的部位,最多見于面神經(jīng)隱窩及咽鼓管上隱窩,面神經(jīng)垂直段骨管越突出,隱窩就越深越隱蔽,常為膽脂瘤侵襲,手術時顧慮損傷面神經(jīng),往往不能徹底清除病灶,術后繼續(xù)流膿,檢查感染位于后鼓室,并有上皮脫屑,應疑此處有膽脂瘤殘留,本組有11例,上鼓室及乳突尖各2例、竇腦膜角3例,所以乳突根治術最好在顯微鏡下用電鉆磨光乳突、迷路周圍、鼓室尤其是面神經(jīng)隱窩所有氣房、徹底清除膽脂瘤皮,才能獲得干耳。膽脂瘤上皮與周圍組織附著疏松,容易剝離。即使與硬腦膜、面神經(jīng)表面相貼,在顯微鏡底下仍能順利分離,而肉芽則不同,為防止面神經(jīng)等重要組織的損傷,可適當保留不影響引流的肉芽組織。3.1.2干耳的制作是首次乳突術后術腔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乳突手術如果主要目的是干耳,無聽力重建可能,在控制鼻部感染的同時,搔刮或以30%三氯醋酸燒灼咽鼓管口黏膜,使其形成疤痕,斷絕咽鼓管與中耳腔的通路,從而獲得干耳。3.1.3外耳道后壁內(nèi)端骨料乳突手術要求外耳道通向乳突腔之間不存在隆起的骨嵴,乳突腔與外耳道之間的引流需磨低外耳道后壁,后鼓室的引流也需盡量磨低外耳道后壁。以外半規(guī)管隆突和砧骨窩作為標志,在不損傷面神經(jīng)的前提下,盡量削低面神經(jīng)嵴和開放后鼓室。為此外耳道后壁外端可削低至與外耳道下壁平,使外耳道后壁皮瓣平鋪入乳突腔,但外耳道后壁內(nèi)端骨質(zhì)不能低于水平半規(guī)管骨嵴,因此處有面神經(jīng)垂直段,削除過低會損傷面神經(jīng)。本組9例因面神經(jīng)嵴過高致引流不暢最終導致不干耳。術腔如有過多肉芽生長,應隨時去除,并以蘸地塞米松的紗條填壓,或用30%的三氯醋酸灼燒肉芽后用干紗條壓迫,3d1次,直至肉芽消失。另外,斷橋時前后橋柱去除不足造成橋部狹窄也是手術失敗原因之一。3.1.4外耳道切口本組7例,術后外耳道狹窄,妨礙換藥及觀察術腔,且引流不暢,術腔上皮脫屑積聚或分泌物不易排出,使術后持續(xù)流膿。造成外耳道狹窄的原因是耳內(nèi)切口偏內(nèi),或切口在外耳道骨部,肉芽生長,疤痕形成,因此耳內(nèi)切口應作在外耳道軟骨部耳界切跡處,將其皮下組織剪除,形成薄皮瓣,向乳突腔翻卷,覆蓋面神經(jīng)嵴上,縫合切口。其中3例系骨性外耳道狹窄,在保護好面神經(jīng)的前提下可盡量向后擴大外耳道,以使術腔好換藥且促進術腔引流,提高術后干耳率。4例外耳道口狹窄,通過耳甲腔成形使術腔易與外界相通,良好的通風可使術腔盡快上皮化,術腔與外耳道口的大小相協(xié)調(diào)也是干耳的關鍵。3.2肉芽活檢的配合3.2.1對于已出現(xiàn)的術后不干耳,在了解不干耳發(fā)生原因的前提下,予以相應的治療,從而再獲干耳。雖然病變的殘留與復發(fā)可通過再次手術去除,但最好的方法是預防。首先加強理論和基本技能學習,提高手術技巧,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乳突拍片或顳骨CT,檢查咽鼓管功能和聽力測定。電鉆和手術顯微鏡的應用可以更好的去除病灶,防止周圍重要組織的損傷。麻醉要充分以使患者能很好配合,充分止血保持術野清晰,使術者能查清微細病變和重要結構,利于徹底清除病變,且重要結構不受損傷。3.2.2肉芽組織增生多位于鼓竇入口、上鼓室、后鼓室、面神經(jīng)隱窩、乳突尖及咽鼓管鼓口等處,特別是鼓竇入口和咽鼓管鼓口。如術腔內(nèi)有大量肉芽或黏膜腫脹,應先予局部抗炎、消腫治療。若術腔內(nèi)膿性分泌物較多,且之前未使用抗生素藥物,可取耳道分泌物拭子,做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實驗,以便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清理耳道內(nèi)肉芽時動作必須輕柔,因其可能與暴露的面神經(jīng)、鐙骨底板、暴露的硬腦膜相連,強行分離會造成損傷。對于肉芽增生快、腫脹程度重的,每次換藥時可用抗生素紗條填塞術腔,每周換藥2~3次。同時應注意患者有無鼻腔、鼻竇、鼻咽部感染,這些部位的感染可通過咽鼓管引起中耳感染,因此必須同時予以治療。經(jīng)過局部抗炎消腫和反復換藥后,術腔內(nèi)的病變?nèi)詿o法控制者,可再行乳突根治手術。3.2.3術后換藥至關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