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綜合檢測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中國古代史綜合檢測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中國古代史綜合檢測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中國古代史綜合檢測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4頁
中國古代史綜合檢測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史綜合檢測題一、選擇題1.下圖為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1955年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半坡,是仰韶文化時期彩陶的重要代表。彩陶在當時大范圍的傳播,被考古學家認為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藝術浪潮。該彩陶可反映當時(

)A.農業(yè)與手工業(yè)分離 B.生產力有一定的進步C.彩繪技術領先世界 D.藝術真實地反映生活2.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盟誓有魯隱公元年魯與宋的“宿之盟”、桓公十一年的“惡曹之盟”和文公二年的“垂隴之盟”等,而諸侯國內君與臣、臣與臣、臣與民之間的盟誓,數量龐大,如襄公十年鄭國大夫為了鞏固政治地位而與國內諸大夫訂立盟約。這反映出當時(

)A.諸侯國君權力鞏固 B.官僚政治最終確立C.政治權力不斷下移 D.國家分裂走向統(tǒng)一3.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不從事生產而只從事產品交換的階級——商人”。司馬遷把這些從平民中興起的專業(yè)生產交換商品而不是自己享用的商人,稱之為“素封”?!八胤狻背霈F(xiàn)的影響是(

)A.商人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B.“工商食官”受到沖擊C.農耕經濟的衰退 D.社會結構的變動4.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在講學的同時,其與弟子們一起收集和編纂上古時代的文獻典籍,不僅使古代豐富的文化遺產得以保存,而且培養(yǎng)了一大批專門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的學者,也才有諸如《詩經》《易經》《尚書》《禮記》等經典佳作的問世。這反映出古代教育(

)A.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技術人才 B.推動了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C.具有傳承與創(chuàng)新文化的功能 D.以私學教育為主要教學形式5.“順從道的關鍵在于拋棄志向,避開榮譽和責任,在沉思冥想中回歸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強壯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腦袋;而理想的統(tǒng)治者則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毕铝醒哉撝?,能夠體現(xiàn)該學派思想的是(

)A.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 B.官無常貴,民無終賤C.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D.非禮勿視,非禮勿聽6.睡虎地秦簡的《封診式》中記載了兩例父親控告兒子的案例,因親子“不孝”,父親請求政府將其子殺死和斷足流放,政府則予以照辦。同一時期的《法律答問》中也有類似的案例。這反映了秦朝(

)A.注重宗法倫理 B.法律體系較為完備C.追求嚴刑峻法 D.道德淪喪現(xiàn)象突出7.下表是研究秦朝滅亡原因的兩則史料。其共同研究視角是(

)史料一司馬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史料二賈誼:“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盇.軍事衰退 B.政治殘暴 C.經濟落后 D.文化沖突8.《禹貢》所記九州以冀州為中心,西漢都城長安所在的雍州僻處全國西北一隅;西漢時,武帝將河東、河內、河南這三河地區(qū)劃入京師所在的“中州”,從而形式上使都城長安及京畿地區(qū)接近全國疆域的幾何中心,處于“天下之中”的位置。漢武帝調整行政區(qū)劃的目的在于(

)A.進一步削弱王國力量 B.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開發(fā)關中平原的經濟 D.宣揚自身統(tǒng)治的合法性9.下面為西漢時期幾位帝王在位時太學中的博士弟子人數。(據袁行霈等主編的《中華文明史》第二卷整理)表中人數的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代(

)帝王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博士弟子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儒學的社會地位在不斷提升 B.進入官學成為入仕的唯一途徑C.官位被壟斷的情形徹底改變 D.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結束10.東漢初年,官府手工業(yè)作坊還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鹽鐵業(yè)仍然為國家所掌握。到和帝(79—106年)時,政府被迫下令鹽鐵開禁,只設官收稅。東漢后期,崔寔在《政論》中寫道:“刀牟悉鈍。故邊民敢斗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边@一變化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是(

)A.重農抑商政策的廢弛 B.工商食官制的衰落C.地方王國勢力的膨脹 D.政治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11.北魏初期開鑿的云岡石窟,佛像造型比較粗獷,服飾貼體透肌,衣服短而窄。遷都至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的主佛像衣服垂于方座前面,衣袖寬大下垂,表情溫和并作微笑狀。石窟中佛像的變化反映了(

)A.北魏的封建化 B.佛教的中國化 C.民族間的交融 D.藝術的生活化12.據考古發(fā)現(xiàn),唐代犁鏵種類較多,大體有四種形式:尖鋒、三角形、兩翼突出、寬大于長;舌刃、鏵身修長、后邊內凹、長大于寬;尖鋒、等腰三角形、鏵面平直、銎深體?。患怃h、三角形、體小、長銎。這反映出唐代(

)A.江南土地得到進一步開發(fā) B.冶鐵業(yè)技藝水平領先世界C.手工業(yè)產品質量管理嚴格 D.精耕細作農業(yè)進一步發(fā)展13.安史之亂使唐朝出現(xiàn)一個很大的斷層,可是唐朝并沒有因此而分崩離析。唐政權不僅在安史之亂后重新生存了下來,而且延續(xù)時間比代表“盛唐”氣質的帝國前期還要長。這一局面與下列哪一因素關系較大(

)A.皇帝吸取教訓穩(wěn)定朝綱 B.新設藩鎮(zhèn)維持政權得以不崩C.南方經濟開發(fā)反超北方 D.周邊民族政權無力與唐抗衡14.下表為唐朝某一時期中央掌握的戶數、口數、課戶數、課口數的變化情況。據此可知,當時(

)時間中央掌握的戶數(戶)中央掌握的口數(人)課戶數(戶)課口數(人)天寶十四年(755年)89147095291930953492808208321乾元三年(760年)1933174169903867585822370799A.戶籍制度趨于消亡 B.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C.賦稅制度亟須改革 D.土地兼并現(xiàn)象得到抑制15.宋太祖將兵書列為禁書,不許??保辉S刊行。到仁宗時,朝廷準許在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編校,后來又校理前代《孫子》等7部兵書,將其定為軍事學校和考選武舉的基本教材。這一變化反映了宋代(

)A.軍事壓力逐漸增大 B.重文輕武政策調整C.學術氛圍不斷寬松 D.科舉選拔功能轉變16.契丹由“大契丹國”改國號為“大遼”,“大契丹國”帶有單一的民族色彩,而“大遼”則有包容廣大之意。黨項族的元昊稱帝時,國號為“大夏”,“中國有禮義之大,故稱夏”,夏亦有繼承夏朝之意。這也顯示出它們是“大漢”“大唐”“大宋”的延續(xù)者。這些國號體現(xiàn)了(

)A.各民族的文化取向趨向一致 B.少數民族政權的封建化傾向C.中原王朝統(tǒng)治區(qū)域不斷擴大 D.華夏民族的吸引力逐漸增強17.《宋史》等官方資料顯示,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每戶家庭的平均人口數都低得出奇。其中數字最高的是天圣元年(1023年),每戶平均人口數是2.57;最低的是元豐三年(1080年),竟然只有1.42。對此合理的解釋是宋代(

)A.人口的出生率偏低 B.中央集權有所削弱C.主要統(tǒng)計賦役人口 D.戶籍管理力度松弛18.1283年,元代海上漕運航道開通,發(fā)展迅速。至1309年,通過海運輸入大都的糧食達到246萬石。此后,海運發(fā)展過程中雖然不時有低潮出現(xiàn),但整體上仍呈持續(xù)發(fā)展之勢。延續(xù)至元末,海運歲運糧數一般維持在300萬石以上。這(

)A.反映出我國航海技術領先世界 B.有利于北方地區(qū)的社會穩(wěn)定C.說明南北間經濟差距持續(xù)擴大 D.推動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19.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個人作為社會、國家、民族的一分子,應該心系他人、心懷社稷。北宋理學家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歷代傳誦不衰。這表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

)A.追求和諧共生 B.倡導經世務實 C.強調道義責任 D.崇尚守正創(chuàng)新20.北宋的繪畫呈現(xiàn)寫實的風格:花鳥畫家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觀察研究;山水畫家深入山川,朝夕觀察,側重“真”和“實”;風俗人物畫善于描繪繁復的城鄉(xiāng)生活,關注時代風貌。從思想發(fā)展的角度看,影響北宋繪畫風格的主要因素是(

)A.平民階層的崛起 B.崇文抑武的實施 C.民族文化的融合 D.儒學思想的革新21.明朝內閣大學士的可選資格,一般來講,必須是翰林出身。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據統(tǒng)計,在明朝170位大學士中,通過尚書人閣的有110人,通過侍郎人閣的也有24人,絕大多數是翰林出身。明朝此舉()A.利于強化內閣的輔政功能 B.意在完善法定中樞權力體系C.一定程度制約了專制皇權 D.使內閣與六部形成制衡機制22.正德年間都御史楊一清在上疏中奏:“以馬為科差,以茶為酬價,使之遠夷(為)臣民,不敢背叛。如不得茶,則病且死,以是羈縻之,實賢于數萬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辈牧媳砻鞑桉R互市(

)A.增加了明朝的財政收入 B.挽救了西藏人民性命C.便利了中央對西藏的控制 D.加強了中外之間的交流23.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封授制度,命政教首領人物管理各自的地方。清朝賜封宗教首領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名號,規(guī)定轄區(qū)及權限,設立駐藏大臣處理西藏事務。乾隆皇帝時提高駐藏大臣地位,西藏僧俗事務直屬中央管理。這表明中央政府(

)A.堅持僧俗結合的行政方式 B.對西藏的管理趨于嚴密C.實行邊疆內地一體化治理 D.重視邊疆地區(qū)經濟開發(fā)24.明中后期以來,蘇州、松江等地民多“取辦于木棉,以花織布,以布貿銀,以銀糴米,以米兌軍運(糧賦)”,當地食用糧反要依賴進口,這說明當地(

)A.資本主義萌芽得到發(fā)展 B.自然經濟已完全解體C.政府大力扶植棉紡織業(yè) D.民生與市場聯(lián)系緊密25.晚清時期,京城的京劇在審美和藝術形式上追求雍容華貴、富麗雅致的品性和趣味;而上海京劇則千方百計不斷翻新劇目,注重故事情節(jié)豐富曲折,有的貼近現(xiàn)實,針砭時弊,有的移植外國故事,如“新茶花女”“法國拿破侖”等。據此可知,晚清時期(

)A.北方京劇適應了市民階層壯大的現(xiàn)實B.上海京劇適應了商業(yè)化社會的需求C.南北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對立日益明顯D.上海京劇體現(xiàn)了強烈的反封建意識二、非選擇題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時代,郡縣制開始蔭芽。楚、秦、晉等國出現(xiàn)了縣,最初設在邊地,帶有邊防性質??さ某霈F(xiàn)比縣稍晚,也多在邊地。到戰(zhàn)國時代,在邊地的郡下分設若干縣,產生了郡縣兩級制。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廢封國,將郡縣制推向全國。郡縣制為漢代沿用。漢武帝分境內為十三刺史部,簡稱“十三部”或“十三州”。這時的州還只是一種監(jiān)察區(qū),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縣吏治。到東漢時,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權,對所部郡縣官吏實行管理,州正式成為地方行政區(qū)。州郡縣三級制歷兩晉南北朝不變。——摘編自薛明揚主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等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縣三級制。但南北朝以來,行政區(qū)劃變化紛繁,反映出地方分權的特點。開皇三年(583),兵部尚書楊尚希上表說:“竊見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閑,并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彼逦牡鄄捎么私ㄗh,罷去郡一級,改為州縣兩級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縣,清除了過去層次、機構過多的弊端,進一步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幾灾旖B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隋以前中國行政區(qū)劃制度的演變。(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區(qū)劃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秦、隋行政區(qū)劃制度改革共同的積極作用。27.圖1、圖2、圖3是中國古代三個歷史時期(東漢永和五年、唐天寶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據葛劍雄《中國人口發(fā)展史》分別提取圖1、圖2、圖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據此說明與其相對應的歷史時期。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開皇之治”大事簡表(部分)“康乾盛世”大事簡表(部分)開皇元年,行三省六部制。.開皇三年,罷天下諸郡,定州縣二級制。開皇五年,詔令全國檢括戶口。開皇七年,于揚州開山陽瀆,以通漕運。開皇九年,平陳,免陳朝舊境十年賦稅。開皇十二年,遣使均田?!獡端鍟返瓤滴跏逯炼?,平定三藩之亂??滴醵?,巡視黃河。雍正二年,行攤丁入畝,整頓保甲制。雍正十年,設軍機處。乾隆元年,設特科取士。乾隆三十八年,始修《四庫全書》?!獡肚迨犯濉返染C合材料中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結合中國古代史的其他相關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闡述充分,論據準確,邏輯清晰)答案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BCBCCADBA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BCACBACD題號2122232425答案CBDBC二、非選擇題26.(1)演變:周朝實行分封制;戰(zhàn)國時在邊地出現(xiàn)郡縣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邊地設置郡縣);秦統(tǒng)--后在全國推行郡縣制;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東漢至南北朝實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