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雙文本閱讀: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1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2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3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文言文雙文本閱讀: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附答案解析與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無以成,行非信無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濟之須舟也;信之于行,猶舟之待楫也。將涉大川,非舟何以濟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雖欲為善而不知立行,猶無舟而濟川也;雖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猶無楫而行舟也。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則請受之?!濒斒沽荆驹唬骸熬远閲?,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也?!蹦双I岑鼎。小邾射①以邑奔魯,曰:“使子路要我,吾無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辭焉。季康子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濟其言,是不義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季路,魯之匹夫,立信于衡門,而聲馳于天下。故齊都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于之言信之為德豈不大哉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君子知誠信之為貴,故必誠信而行;君王知誠信之為貴,故以信施救則立,以信荏事則正,以信賞罰則明。由此而言:信之為行,其德大矣?。ü?jié)選自《劉子》,有刪改)材料二: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碧谥^封德彝曰:“流水清濁,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猶水、君自為詐,欲臣下行直,是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敝^上書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必懹^十七年,太宗謂侍臣曰:“孔子曰‘民無信不立’,昔項羽既入咸陽,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誰奪耶?”房玄齡對曰:“仁、義、禮、智、信,謂之五常,廢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紂狎侮五常,武王奪之;項氏以無信為漢高祖所奪,誠如圣旨?!保ü?jié)選自《貞觀政要》卷五·論誠信,有刪改)【注】①射:人名,小邾國的大臣。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故齊A都不信B千乘之盟C而重D二子之言E信之F為德G豈不大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要,在文中是“約定”的意思。與《鴻門宴》“張良出,要項伯”中的“要”的詞義一樣。B.辭,在文中是“拒絕”的意思。與《琵琶行》“莫辭更坐彈一曲”中的“辭”詞義一樣。C.衡門,在文中指“簡陋的房屋”,與《歸去來兮辭》“乃瞻衡宇”中的“衡宇”詞義一樣。D.的,在文中是“的確”的意思。與《與委書》“的的非吾所忍”中的“的”詞義一樣。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品行就無法成事,如果品行中沒有誠信也就無以立身,誠信對于行為而言,就如同行船需要船槳一樣重要。B.小邾射逃奔到魯國,希望和子路約定,卻不相信與魯國訂立的盟約,但是子路以他不盡為臣之道為由直接拒絕了他。C.太宗認為君臣關系像水源和流水一樣,如果君主做出詐偽的行為,就如同水的源頭渾濁,可見,太宗對自身要求很高。D.兩則材料都以“誠信”作為論述的中心,材料一論述守信作為美德的重要性,材料二論述誠信對于治國的重要性。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彼不臣而濟其言,是不義也,由不能矣。譯文:(2)昔項羽既入咸陽,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誰奪耶?譯文:14.下面材料為什么可以用作材料一的論據(jù)?請結合本文的內容,簡要說明理由。(3分)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謂昂曰:“昔鞅與公子善,今俱為兩國將,不忍攻,愿一飲燕休二師?!惫釉S焉,遂與之會。鞅伏甲虜之,擊破魏軍。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詐,遂車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貴臣,名重于海內,貪詐偽之小功,失誠信之大義,一為不信,終身取尤,卒至屠滅,為天下笑。【答案解析】10.CEG11.A(A項,“詞義一樣”錯誤。要,在文中表示“約定”義,“張良出,要項伯”中的“要”為“邀請”。)12.B(B

項,錯在“直接拒絕了他”,原文是子路拒絕了季康子)13.(1)他不守為臣之道,而(我)

卻使他的話得以實現(xiàn),這是不義,我不能(做這樣的事)。[濟:成,使……得以實現(xiàn);是:這;由:我

(子路的自稱);句意通順

1分](2)從前,楚霸王項羽攻入咸陽,已經(jīng)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夠努力推行仁政,(那么)

誰能和他爭奪天下呢?[制:控制,掌管;向:如果,假使;力行:勵從事,努力去做;句意通順

1分]14.①本文的觀點是“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文中柳季、子路的兩個事例,正面論述了“信之為行,其德大矣”。②所選材料用商鞅不講誠信以致身敗名裂的事例,證明了無誠信的弊端。③所選材料與文中兩例形成正反對比論證,從而強調了誠信的重要性,豐富了文章內容(評分參考:三個要點,每點

1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守信是品行的根基,品行是做人的根本。人沒有(良好的)

品行(就)不能有成就品行

(中)

沒有守信(就)不能樹立德行。所以品行對于人來說,(就)

像渡河要等待舟船;守信對于品行來說,(就)

像行舟要等待船槳。想要過大河,沒有舟船怎能渡過?想要劃起舟船,沒有船槳怎能行駛?

現(xiàn)在的人雖然想要行善卻不明白要樹立品行,就像沒有舟船卻要渡過大河;雖然想要樹立品行卻不明白要守信,就像沒有船槳卻要行駛舟船。從前齊國攻打魯國,索取魯國的岑鼎,魯侯獻上別的鼎假充,請求訂立盟約。齊候不相信,說:“如果柳季說(鼎)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魯侯派柳季去(說),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寶貝,守信也是我的寶貝?,F(xiàn)在要破壞我的寶貝,來保全您的寶貝,這是我難以辦到的?!?魯侯)

才獻出岑鼎。小郭國的射(想要)用(獻上句繹)邑(作為條件)逃亡到魯國,(對魯國)說:“如果派子路來與我約定,我(就)不用訂立盟約了(魯國)

就派子路去。子路拒絕了。季康子對他說:“(魯國作為)千乘之國,(射)不相信它的盟誓,卻相信您的一句話,您(去出使)有什么辱沒之處呢?”子路說:“他不守為臣之道而(我)卻使他的話得以實現(xiàn),這是不義,我不能(做這樣的事)?!绷尽⒆勇?,是魯國的普通人,身居簡陋的房屋中卻誠實守信,名聲流傳遍布天下。因此齊國、小鄭國不相信千乘之國的盟誓,卻看重兩位先生的話,守信作為美德,難道不重要嗎!所以說到一定做到,是守信的表現(xiàn)。君子明白誠信的可貴,因此一定誠信地行事;君王明白誠信的可貴,因此用誠信的原則給予救助就能見效,用誠信的態(tài)度處理事情就能公正,用誠信的方式賞賜懲罰就能清明。因此說:守信作為行事的準則,這樣的美德很偉大啊![參考譯文]材料二:貞觀初年,有人上書請求斥退皇帝身邊那些佞邪的小人,唐太宗對上書的人說:“我任用的人,都認為是賢臣,你知道佞臣是誰嗎?”(那人)回答說:“我住在民間,的確不知道誰是佞臣,請陛下假裝發(fā)怒來試一試(身邊的)

大臣們,如果誰能不怕雷霆之怒,直言進諫,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誰)一味依順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見,那就是佞邪的人。”唐太宗(回頭)

對封德葬說:“流水是否清濁,關鍵在于源頭。君主是施政的源頭,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行欺詐妄為,卻要臣下行為正直,那就好比是水源渾濁而希望流水清激,這在道理上是根本辦不到的?!?于是,唐太宗又)

對上書的人說:“我要使誠信行于天下,不想用詐騙的行為損壞社會風氣,你的話雖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納?!背豢凸娞栘懹^十七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