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貞觀之治_第1頁
中國通史貞觀之治_第2頁
中國通史貞觀之治_第3頁
中國通史貞觀之治_第4頁
中國通史貞觀之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背景1、隋朝末年,隋煬帝變本加厲,愈加驕奢,荒淫無度。官府橫征暴斂,民怨沸騰。2、公元611年,隋煬帝一意孤行,發(fā)兵遠征高麗。老百姓心中長期壓抑的怒火終于點燃。山東王薄、河南李密、河北竇建德、江淮杜伏威,到處是農(nóng)民起義的旗幟,到處是反抗暴政的呼聲。3、太原留守李淵本為隋朝命臣,但長期得不到隋煬帝信任。李淵與竇皇后次子李世民認為只有擁兵自立,才能保住家族地位和利益,并趁機擴張勢力。在李世民的反復勸說下,李淵終于起兵。短短半年,李淵父子統(tǒng)率的軍隊超過20萬。公元617年三月,隋煬帝被殺,隋朝滅亡。同年五月,李淵在長安即位,改國號唐。隨后,隋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變成唐朝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4、公元624年,各地農(nóng)民軍和割據(jù)地主武裝被徹底消滅,山河歸一。統(tǒng)一中國的不朽功業(yè)主要由李世民領導下完成。李世民戰(zhàn)功赫赫,遺憾的是,他沒能成為太子。天下必歸梟雄。于是,一場流血政變就在眼前。公元626年初夏的一個清晨,十幾個士兵埋伏在玄武門外,此刻,他們只等待一個人的發(fā)令。他們的將領正是唐高祖之子一一李世民。這一天對他而言將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拼殺,他挑選了最得力的尉遲敬德等九員大將與他同戰(zhàn),而他對戰(zhàn)的目標,竟然是自己的親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此時剛剛走出玄武門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感覺情況不妙,但為時已晚。李世民出現(xiàn)在眼前他高聲叫住二人。倉皇之間,李元吉欲拉弓射殺李世民,然而忙亂之下,竟然三次都無法張弓搭箭。反倒是冷靜的李世民取出弓來,一箭射去,當場將太子李建成射死馬下。隨后雙方展開混戰(zhàn),李元吉也中箭落馬。5、這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兩個月后,唐高祖李淵被迫交出兵權,并下詔退位。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改年號貞觀。如何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出現(xiàn)原因/采取措施1、李世民善于納賢由來已久。早在公元621年,身為秦王的他就創(chuàng)辦了文學館,廣泛搜羅賢才,羅致當世文士。館中集有“十八學士”:既有以詩賦文章名世的虞世南、褚亮、許敬宗等,又有以經(jīng)史學問著稱的孑L穎達、陸德明、明婚廉等,還包括了極富政治軍事才干的房玄齡、杜如日每、杜淹等人?!笆藢W士”組成了李世民的智囊團,不僅幫助他成功奪取皇位,而且成為日后“貞觀之治”的核心力量。

在李世民登基后不久,他下令召見一位大臣。這位大臣正是玄武門事變中,堅定站在太子李建成一邊并為其出謀劃策的魏征。李世民嚴厲地質(zhì)問魏征,為何要離間他們?nèi)值?。魏征卻神色自若地說,太子要是早聽我的,就不會有今天的殺身大禍了。大臣們都為魏征捏了一把汗,然而李世民卻很欣賞魏征的率真,理解他的忠其所事,不但不再追究舊怨,而且馬上重用魏征。感激于李世民的知遇之恩,魏征從此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李世民聽取了魏征的建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于是貞觀年間形成了兼聽納諫的良好風氣。除魏征外,當時經(jīng)常進諫的大臣還有王珪(gui)、戴胄(zhou)、馬周、張玄素等人也有以及他的妻子長孫皇后,甚至在隋煬帝時以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而聞名的封德彝(yi)-多次進諫的記錄。也有太宗在位二十多年,進諫的官員多達三十余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諫前后總共二百余事,達數(shù)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于改進朝政、幫助唐太宗施行正確的決策起到巨大的作用。而達數(shù)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于改進朝政、幫助唐太宗施行正確的決策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也正是李世民對此的清醒認識,讓他具備了多數(shù)君王所缺失的寬容與大度。隋煬帝滅亡的三大原因:一是大興土木,廣治宮室,二是搜羅美女,淫樂隋煬帝滅亡的三大原因:一是大興土木,廣治宮室,二是搜羅美女,淫樂無度,三是東征西討,窮兵黷武。在他眼里,百姓如同水,君主如同船,君民一體,休戚與共。在他眼里,百姓如同水,君主如同船,君民一體,休戚與共。正是知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李世民反復強調(diào)要“以百姓之心為心”,“為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在這種理念之下,李世民定下了“撫民以靜”的策略,形成了一整套以民為本的思唐玄宗時期史官吳兢所撰《貞觀政要》

在這種理念之下,李世民定下了“撫民以靜”的策略,形成了一整套以民為本的思唐玄宗時期史官吳兢所撰《貞觀政要》2、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修訂《武德律》,制定《貞觀律》,后來,長孫無忌又組織19位大臣與法律專家為《唐律》作注,完成《唐律疏議》三十卷?!短坡伞肥侵袊糯4嫦聛碜罟爬?、最完備的一部法典,對后來的封建法律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執(zhí)法 唐太宗強調(diào)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親戚故友、王公大臣概不能外。635親戚故友、王公大臣概不能外。635法治的另一面是教化,李世民多次強調(diào)執(zhí)法要“慎刑寬刑”,“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公元631年,他將死刑的終審權收歸中央,而且對復審有了明確規(guī)定,以增加糾正冤獄親自下田耕種,以表示對農(nóng)桑的重視。3、藉田之禮荒廢既久,現(xiàn)在得以恢復4、為了加強水利建設,唐太宗整頓治水機構,工部設水部郎中和員外郎,京師設都水監(jiān),掌管京師河渠疏浚與灌溉事宜。貞觀年間,僅《新唐書》記載的大型水利工程就達27個。為解決揚州旱災修建的揚州勾城塘水利工程,灌溉農(nóng)田八百余頃。從此,揚州連年豐收。滄州疏通無棣河、長蘆河、漳河及衡河,從此無復水害。公元633年,夏州朔方(今陜西橫山)開延化渠,引烏水入庫狄澤。公元636年,汴州陳留(今屬河南)開觀音陂,溉田百頃,給糧食豐產(chǎn)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條件。5、為穩(wěn)固住漢人人口,唐太宗還規(guī)定:男20女15為法定結婚年齡;生男丁的家庭予以適當獎勵;無能力娶妻者政府給予幫助。李世民還把婚姻及人口增加情況納入對地方官吏的考核指標,作為升降的參考。6、邊患問題。公元628年,唐太宗消滅割據(jù)勢力梁師都,基本上解除了全國各地割據(jù)混亂的局面,統(tǒng)一了中國。兩年后,名將李靖率唐軍肅清了多年危害邊疆的突厥勢力,使唐王朝北方邊疆得

以安定下來。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吐谷渾、高昌、焉耆、龜茲等或被擊敗,或主動歸附。唐朝勢力達至天山南北,西部邊疆從此穩(wěn)定。雖然當時的唐朝有足夠的兵力取得戰(zhàn)爭勝利,但李世民認為,戰(zhàn)爭付出的代價太大,且穩(wěn)定并不長久。只有采取懷柔政策,以德服人,平等視之,才能讓他們真心歸附。公元641年隆冬,16歲的文成公主穿嫁衣,畫紅妝,這位聰慧美麗、飽讀詩書的公主,即將離開故鄉(xiāng),遠嫁遙遠的吐蕃,成為其首領松贊干布的夫人。這也是唐太宗與少數(shù)民族的聯(lián)姻策略,不僅為吐蕃送去一樁婚事,還讓文成公主帶去大唐先進的農(nóng)業(yè)技術和精美的手工業(yè)品,以及各種藥物和書籍,甚至大批工匠和樂隊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新奇的向往,在和親的隊伍護送下,文成公主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進入吐蕃,也讓漢人的農(nóng)耕紡織、建筑、造紙、釀酒、冶金以及農(nóng)具制造等技術先后在西藏傳播開來。;君主要是今天新疆、西藏、青海、甘肅等西域諸國的首領,而東側(cè)所立的主要以突厥首領為主,問及朝鮮半島和南亞地區(qū)。這些石像曾矗立在唐太宗的陵墓昭陵,是其推行民族政策的真實見證。唐朝威震寰宇,天下各族感恩戴德,紛紛融入唐朝大家庭,俯首稱臣,尊稱李世民為“天唐太宗李世民受到各少數(shù)民族如此愛戴和感念的背后,折射的是大唐帝國一這個中國唐太宗統(tǒng)治下的貞觀一朝的強盛,不僅表現(xiàn)為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疆域遼闊、四夷來朝,全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享太平時代,而且表現(xiàn)在7、文化建設的突飛猛進。李世民設文學館、弘文館,羅致賢才文士搜集整理經(jīng)籍圖書。他酷愛讀史,十分強調(diào)歷史經(jīng)驗對于當下的影響?!稌x書》《北齊書》《周書》《梁書》《陳書》《南史》《北史》《隋書》,這是中國著名的“二十四史”中的其中八部史書。正是貞觀年間在李世民的主持下完成的。^是為名“昭陵六駿^浮雕石像^六竣^的是在唐王朝建立之前^世民先后騎過的六匹戰(zhàn)馬,這些浮雕展現(xiàn)了李世民和其所乘戰(zhàn)馬在開國重大戰(zhàn)役中的英姿。而當上皇帝之后^將出身的李世民堅持“偃武修文^治國方略^僅促S全國大興文治且自身讀書不輟^載世民經(jīng)常徹夜苦讀^不知東方既白^李世民如此高雅的文化愛好和倡導及其身體力行^觀一朝的文化發(fā)達便水到渠成。

8、打擊這一年的正月十七日,一代名臣魏征逝世。這對于唐太宗是一個十分沉重的打擊他宣布罷朝五日,還令文武百官都要參加魏征的喪禮。出殯那天,唐太宗登上皇家禁苑的西樓,遙望夕陽下漸漸遠去的送葬行列,悲慟不已,發(fā)出“無復昔時人,芳春共誰遣”的哀嘆。李世民無限感念魏征,他之后對群臣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cu二)逝,遂亡一鏡矣!”失去了魏征這面最寶貴的鏡子,還有誰能來直言不諱地提醒唐太宗的過失呢?隨著魏征這個標志性人物的離去,“貞觀之治”的奪目光華也似乎隨之漸漸黯淡下來。杜如晦、長孫皇后、魏征、房玄齡、馬周、高士廉、李靖……忠臣、愛妻、諫士一離去。在這種情況下,貞觀后期的李世民有所松懈,出現(xiàn)了令人遺憾的“漸不克終”現(xiàn)象。貞觀之治(唐太宗統(tǒng)治下的治世)編輯“貞觀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并進一步將其發(fā)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并采取了以農(nóng)為本,厲行節(jié)約,休養(yǎng)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xiàn)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wěn)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一649年),故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為后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推向鼎盛時期。[1]歷史背景編輯“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系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币饧匆哉朗救?。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Y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后世所傳頌。[1]

言太宗言太宗唐初,由于隋煬帝造成的大亂,隋朝留下了破壞嚴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根據(jù)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而且沒有大的戰(zhàn)亂,而隋煬帝造成天下大亂,人口銳減,隋朝“留給”唐朝200余萬戶(按《通典》記載杜正倫奏,經(jīng)隋煬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亂,到了唐初武德年間僅200余萬戶。)[2],以及內(nèi)外眾多強敵、破壞空前嚴重的爛攤子。李淵李世民統(tǒng)一中原與南方,為貞觀之治創(chuàng)造了條件。唐太宗即位后,因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農(nóng)民戰(zhàn)爭瓦解隋朝的過程,認識到了農(nóng)民階級對君主專制統(tǒng)治穩(wěn)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吸取隋亡教訓,糾正前朝之弊端,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在國內(nèi)厲行節(jié)約使百姓休養(yǎng)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恢復經(jīng)濟。唐太宗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舊臣,曾議請謀殺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后諫事二百余件,直陳其過,太宗多克己接納,或擇善而從。魏徵死后,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鏡矣?!盵3]政治編輯政治編輯唐太宗即位彳爰,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令隋末動湯之局得以穩(wěn)定下來。分權行政中國君主專制體制的主要特征是權力高度集中,中央集權。這種政治體制極大地限制了國民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和靈活性,且極易釀成暴政。中國君主專制社會的中央政府組織實行“三省六部制”,但貞觀王朝的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政治特征一分權原則。中書省發(fā)布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zhí)行命令。一個政令的形成,先由諸宰相在設于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形成決議后報皇帝批準,再由中書省以皇帝名義發(fā)布詔書。詔書發(fā)布之前,必須送門下省審查,門下省認為不合適的,可以拒絕“副署”。詔書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頒布。只有門下省“副署”后的詔書才成為國家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zhí)行(當時的賢臣魏征就供職于門下省)。這種政治運作方式很有點類似現(xiàn)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紀興起的分權學說,唐太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運用于中國的政治體制,進一步說明了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唐太宗規(guī)定自己的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從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來潮和心情不好時作出有損他清譽的不慎重決定。中國歷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個帝王,只有唐太宗一人擁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4]房玄齡君臣論治隋末民變,使太宗認識"民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亂,使二十七歲登基、英氣勃發(fā)的太宗時時引以為戒,叮嚀自我克制欲望,與大臣們經(jīng)常議論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原因,叮囑臣下勿懼上不悅而停止進諫,致力糾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這是貞觀君臣共濟致治的基本因素。[5]選賢任能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因此能夠從各階層搜羅許多杰出人才。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人稱“房謀杜斷”,后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勖、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此外,太宗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珪,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才濟濟。[5]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zhèn)涞脑瓌t。太宗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后5次頒布求賢詔令,并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范圍和人數(shù),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由于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zhèn)洹?。正是這些棟梁之才,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6]從諫如流唐太宗重用人才,虛懷納諫,得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jīng)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⑹太宗以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彳爰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臣下直諫。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顏直諫,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納,又如王珪、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唐太宗在位23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5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諫前后200余事,數(shù)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唐太宗能夠兼聽眾議,注意納諫。其臣下敢于犯顏直諫,形成了中國君主專制社會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風氣。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納諫既是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原因之一又是貞觀之治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5]整飭吏治太宗十分重視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齡省并冗員,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吏治;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將其功過寫在宮內(nèi)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jù)。另又規(guī)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延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一時政治清明。李靖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基本沒有貪污的歷史時期,這也許是唐太宗最值得稱道的政績。在唐太宗統(tǒng)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范,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污瀆職的現(xiàn)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尢為可貴的是:唐太宗并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檠告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盡可能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污。在一個精明自律的統(tǒng)治者面前,官吏貪污的動機很小,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防范貪污主要取決于一套科學修明的政治體制,光靠事后的打擊只能取效于一時,不能從根子上鏟除貪污賴以滋生的社會土壤。[4]完善制度唐太宗在位期間使隋制更趨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續(xù)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并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jiān)區(qū)(道)。止匕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nóng);均田制、租庸調(diào)制、科舉制等皆有所發(fā)展。這些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統(tǒng)治基礎。他還下令合并州縣,革除“民少更多”的弊利,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7]輕刑訂律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準?!狈芍贫ǔ鰜砗?,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一和穩(wěn)定。在貞觀時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zhí)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又反復思考,慎之又慎。他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zhí)法務必寬大簡約?!庇捎谔诘目嘈慕?jīng)營,貞觀年間法制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jù)史書記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集權社會法制的最高標準——“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肮倮舳嘧郧逯敗V岂S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于嶺表,自山東至于滄海,皆不糧,取給于路。入山東村落,行客經(jīng)過者,必厚力限待,或發(fā)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8]在重視法治的同時,唐太宗讓臣下按寬簡原則修訂法律,制定出《貞觀律》。減輕刑罰,修訂法律,制定了貞觀律。貞觀時期的社會秩序穩(wěn)定,最少的一次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貞觀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歲末,唐太宗準許他們回家辦理后事,第二年秋天再回來就死(古時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那時的中國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yè),不公平的現(xiàn)象少之又少,國人心中沒有多少怨氣。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生存鋌而走險;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極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太宗即位時年僅27歲,唐王朝在太宗統(tǒng)治下,文治武功均有所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治世。唐太宗在位期間武功全盛,將唐帝國發(fā)展為當時東亞地區(qū)最強、文化最盛的國家。唐太宗大力推行府兵制,屢次對外用兵,經(jīng)略四方,先彳爰平定東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征高句麗,聯(lián)姻吐蕃、高昌,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加上太宗能維護外族風俗,并設置都護府制度,終貞觀之世,四方服悅,太宗則被周邊諸族尊為“天可汗”,并筑“朝天可汗道”,向唐室進貢。唐太宗成為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國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9-11]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作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劫持唐使。王玄策只身逃到吐蕃,借來吐蕃軍和尼泊爾軍向印度進發(fā)。連戰(zhàn)三天,印度軍大敗。唐軍斬首三千余級,水中淹死印度兵約萬人。阿羅那JII頁棄城逃跑,副使蔣師仁追上并俘虜之。此戰(zhàn)虎男女一萬二千人,牛馬三萬余匹。疆域編輯唐太宗貞觀年間的唐朝疆域由于唐太宗勵精圖治,在政治上加強對西域等地區(qū)的管轄,在外交上加強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在軍事上積極平定四夷,在民族關系上對待少數(shù)民族“愛之如一”,貞觀年間,唐代版圖空前遼闊,超過漢宣帝在位時期,至唐高宗龍朔元年(661)達到鼎盛,是時領土東臨於海,西逾蔥嶺,北逾漠北,南至南海。經(jīng)濟編輯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diào)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碧诩次恢?,下令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fā)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太宗在經(jīng)濟上特別關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diào)制,獎勵墾荒,“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農(nóng)民有可能安定生產(chǎn),耕作有時,衣食有余,安居樂業(yè),促進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唐初賦稅徭役比隋朝有所減輕,尤其力役征發(fā),比較有節(jié)制,注意不奪農(nóng)時。對災區(qū)免除租賦,開倉賑恤。另外還緊縮政府機構,以節(jié)省政府開支,減輕人民的負擔。并通過"互市"換取大批牲畜,用以農(nóng)耕。[5]薄賦尚儉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diào)制,注意輕徭薄賦,徭役的徵發(fā)不奪民時;同時太宗崇尚節(jié)儉,曾遣散宮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貢,從而農(nóng)業(yè)及民生得以不斷發(fā)展。救災恤貧隋末唐初天下大亂,田園荒蕪爭姓流離;唐太宗招撫流亡回鄉(xiāng),授田給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關中連年災荒,太宗即開倉賑濟災民,又準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為災民贖回賣出子女,使災民得以度過荒年。⑸扶持商業(yè)唐太宗重視發(fā)展生產(chǎn),減輕農(nóng)民的賦稅勞役。中國君主專制王朝的經(jīng)濟特征是"重農(nóng)抑商”,商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中所占的比重相當?shù)?,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種田人要低好幾個等次。這也是中國的君主專制經(jīng)濟一直得不到實質(zhì)性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絲綢之路貞觀王朝是不歧視商業(yè)的君主專制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xiàn)了唐太宗的高瞻遠矚之處。在他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yè)經(jīng)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yè)城市象雨后春筍般地興起。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yè)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nèi)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肅敦煌)、涼州(甘肅武威)。[4]唐朝的強盛給統(tǒng)治者在對外關系上帶來了無比的自信,因而唐朝開放程度很高,路上、海上的絲綢之路貿(mào)易興盛,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是聯(lián)系東西方物質(zhì)文明的紐帶,可這條商業(yè)通道在唐帝國時才達到她的最高使用價值。唐帝國的疆域空前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四個軍事重鎮(zhèn)(安西四鎮(zhèn)),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斯坦),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綢之路上的商旅不絕于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綢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自漢開辟的“絲綢之路”一直是聯(lián)系東西方物質(zhì)文明的紐帶,唐朝疆域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zhèn),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于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稠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4]人口編輯《新唐書?《新唐書?志四十:貞觀初,戶不及三百萬。[12]唐戶部記賬一覽表《舊唐書》地理志記載貞觀十三年戶口大簿分州縣的人口數(shù)字,翁俊雄著《唐初期政區(qū)與人口》一書,對其進行了詳細加總,算出戶3,003,202,口12,311,698。平均每戶4口人。但是,該統(tǒng)計也并不完全準確,因為《舊唐書》脫漏了洛州等要州的人口數(shù)字。[13]外交編輯唐太宗時期加強了對西域等地區(qū)的管轄,還加強了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步輦圖唐帝國是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王朝,外國人入境和中國人出境并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即不擔心中國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擔心外國人進來后喧賓奪主。僅這一點就說明貞觀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強的土地,不擔心外來文化把自己淹沒。貞觀王朝的國民素質(zhì)是如此之高,對外國僑民既不歧視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來主義”,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國民氣度和王者風范。外國人在中國就象中國人在自己家里一樣,享有和中國人一樣的公民權力,不但可以發(fā)財致富,還可以從政當官。來自中亞和東亞各國的僑民就有不少在中國擔任官職的,有的還擔任部長級高級官員。[4]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民間自費留學生則遠遠超過此數(shù)。這些日本留學生學成歸國后,在日本進行了第一次現(xiàn)代化運動—“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國化運動,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飾風俗,全部仿效當時的貞觀王朝,使處于原始部落狀態(tài)的日本民族平空躍進了一千年。[4]文化編輯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jīng)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國子監(jiān),鼓勵四方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設館興學文學館復原圖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學館,有十八學士,即位彳爰更在京設弘文館,徵集圖書二萬余卷;同時重建地方州縣學校,擴充京師國子監(jiān),延聘名儒出任學官,生員多至萬人,并接受新羅吐蕃、日本等的君長皆派子弟來華求學,由是時文教生員背景多元,復興卓然有成。[14].撰經(jīng)修史命孔穎達等人修定《五經(jīng)正義》,統(tǒng)一南北經(jīng)學;又置國史館,由宰相監(jiān)修前朝國史,開官修歷史的風氣。太宗戮力復興文教,獎勵學術,外國君長如高句麗、日本、高昌、吐蕃等皆遣弟子來唐留學,使唐代學術文化傳播四方。東亞各國尤以日本、高麗為甚,深受唐文化影響。[15]后世影響編輯成就.奠定國基(對當世影響)貞觀年間,太宗的各項善政,使官吏廉能,社會安定,人民豐衣足食,解決溫飽,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造成中興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業(yè)。.確立制度(對后世影響)貞觀年間,經(jīng)太宗的苦心經(jīng)營,延續(xù)了隋代的多種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調(diào)制、科舉制、常平倉制等,堪稱完備,對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15].政風沿襲(對后世影響)太宗施政有方,選賢問廉能,克己納諫,成為一種良好的政治風氣。歷代有為的治國者,皆追慕「貞觀政風」而力圖仿效。.用人唯才(對當世影響)太宗用人唯才,不問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胄,科舉代門第,逐漸改變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門第的風氣,世家豪族輪流掌政的惡習,廣開平民高仕的機會,清除舊社會的觀念,緩和了社會矛盾。[15]以民為本的思想,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準則;鐵面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色,成為古代集權治世最好的榜樣。使唐朝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jīng)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16]不足貞觀時期的初唐處于帝國的上升階段,貞觀之治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唐太宗本人施政的問題上。按照儒家經(jīng)典教義來改造皇帝,自王莽死于亂刃之中以后,就成了儒家知識分子們退而求其次的理想。明君唐太宗,正是這種理想的產(chǎn)物。這種改造與被改造,其實是從玄武門事變后開始的。事變后的太宗急于獲得社會輿論的認可,自然就和懷有“內(nèi)圣外王”理想的儒家知識分子們一拍即合。這種結合,一開始就有著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特征。[17]十漸不克終疏在貞觀年間漫長的進諫與納諫游戲中,唐太宗與他的臣僚們正變得越來越形式主義。大臣們極力想要壓抑太宗的私欲,將他納入“內(nèi)圣外王”的正確軌道,所以頻繁進諫。太宗則幾乎逢諫必納,對進諫者無不大加賞賜,但在行動上卻幾乎沒有什么改觀:獎賞過諫臣之后,想去游獵仍然會去;想修筑新的別宮仍然會修。所以,改造唐太宗的活動,最終演變成了單純的進諫和納諫活動,而且完全流于形式主義。貞觀八年,一個小官僚皇甫德參進諫說:“陛下往日修筑洛陽宮,耗費民力;收取地租,則過分征斂;民間女子都喜歡梳高髻,也是向?qū)m里學的?!碧诼牶蟠笈骸斑@個皇甫德參,是不是國家不征用一個勞動力,一斗地租都不收取,然后朕的宮女們都剃著光頭,他才滿意?”至于他對著長孫皇后說要找機會殺了魏征這個“田舍漢”,自然更有名。也正是在這一年,魏征敏感地覺察出了太宗心理上的微妙變化,他直言不諱地說道:“陛下如今不再喜歡直言了。雖然還勉強接受,但早已沒有了往日的豁達?!蓖瑯邮窃谶@段時間,魏征開始以自己的“目疾”為借口,屢屢“求為散官”。[17]貞觀十三年(639年),魏征有一篇系統(tǒng)批評貞觀之治走下坡路的奏章,后人題為《十漸不克終疏》,其中說道:“頃年以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頃年以來,疲于徭役,關中之人,勞弊尤甚?!边€揭露唐太宗說過“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在用人方面,“近歲以來,由心好惡,或眾善舉而用之,或一人毀而棄之;或積年任而信之,或一朝疑而遠之……”魏征所說是貞觀中期的情況,魏征之后,這樣正直的聲音就少多了。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充容徐氏上疏批評時政:“頃年以來,力役兼總,東有遼海之軍,西有昆丘之役,士馬疲于甲胄,舟車倦于轉(zhuǎn)輸”等等。這些批評的存在,是全面了解貞觀時代的重要參考。[18]歷史評價編輯贊揚唐吳兢:“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以來,未之有也?!盵19]北宋?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20]北宋?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北彼?蘇轍:“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jié)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北宋?范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為太宗乎?及其成功,復歸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痹枺骸胺ǘ戎校Y樂之盛,田疇之制,詳序之教,擬之先王未備也;躬親行陣之間,戰(zhàn)必勝,攻必取,天下莫不以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萬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月服從,天下莫不以為盛,而非先王之所務也。”(近人曾有學案爭議,最后多方核實,此段是說太宗超越前王,而非不及)北宋何去非:“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禍亂,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謂固天下之勢,以遺諸子孫者,蓋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將于衛(wèi),據(jù)關而臨制之。處兵于府,則將無內(nèi)專之權;處將于衛(wèi),則兵無外擅之患。然猶以為未也,乃大誅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渾,平高昌,滅焉耆,皆俘其王,親駕遼左而殘其國。凡此者,非以黷武也,皆所以立權而固天下之勢者也?!盵21]北宋?胡寅:“兩漢盛時,太宗所可及也。禹、湯、文、武之業(yè),豈不在所希慕乎!”南宋呂祖謙:“當時之治,不唯貞觀而已,雖并隆于堯、舜可也?!蹦纤侮懢艤Y:“太宗富有天下,貴為天子,功業(yè)皆其所自致,而能俯首抑意,聽拂逆之辭于疇昔所惡之臣。嗚呼!此其所以致貞觀之治,庶幾于三代之王者乎?”南宋真德秀:“后世人主好學者莫如唐太宗,貞觀之規(guī)模不可以不復?!惫钾懀骸岸廴踔危笫滥芗罢?,順人之道,盡乎仁義也。唐太宗以英武之資,克敵人如拉朽,所向無前……二帝三王之治,特由此而推之耳?!痹獏浅危骸叭院笙韲梦h與唐,唐之可稱者三君而已。太宗文皇帝身兼創(chuàng)業(yè)守成之事,納諫求治勵精不倦,其效至于米三錢,外戶不閉,故貞觀之盛有非開元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