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復習】七上課內(nèi)古詩鑒賞復習_第1頁
【專項復習】七上課內(nèi)古詩鑒賞復習_第2頁
【專項復習】七上課內(nèi)古詩鑒賞復習_第3頁
【專項復習】七上課內(nèi)古詩鑒賞復習_第4頁
【專項復習】七上課內(nèi)古詩鑒賞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詩鑒賞——七上復習之課內(nèi)古詩鑒賞觀滄海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末杰出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有《步出夏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及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作者簡介

本詩是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jīng)過碣石山時所作。烏桓是東北方大患,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北上征伐。曹操征伐烏桓取得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大后方,為次年揮戈南下,實現(xiàn)一統(tǒng)天下的抱負打下基礎(chǔ)。曹操登臨碣石山,將自己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融匯到詩歌里,借助大海這一意象表現(xiàn)了出來。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內(nèi)容觀滄海(東漢·曹操)東臨碣(jié)石,以觀滄海。水何澹(dàn)澹②,山島竦峙(sǒngzhi).。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④,歌以詠志。課下注解:①臨:到達,登上。②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③竦峙: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④幸甚至哉:幸運得很,好極了。幸,幸運。至,達到極點。最后兩句詩應(yīng)為合樂時所加的套語,與正文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大海。海面水波蕩漾,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太陽和月亮的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現(xiàn)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渺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一來。幸運得很吶,就用詩歌來表達我心中的志向吧。思維導圖觀滄?!坝^”為詩眼,統(tǒng)領(lǐng)全篇繪景實景:大海、山島、草木虛景:日月星辰抒情建功立業(yè)雄心壯志作用:開篇點題,以“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交代觀海的方位、地點及觀察的對象,引出下文詩人登山的所見所感。重點賞析(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表現(xiàn)手法:這兩句詩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運用動靜結(jié)合手法,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重點賞析(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捵郑骸坝俊弊稚鷦拥卣宫F(xiàn)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重點賞析(3)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け憩F(xiàn)手法:“樹木”“百草”是近觀靜景,“洪波”是遠觀、動景。由近及遠,一靜動,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為下文展開想象埋下了伏筆。·煉字:“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觀感受),揭示主旨,體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懷(或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懛ǎ航柚嫣氐南胂蠛痛竽懙目鋸?,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情感: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重點賞析(4)(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主旨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觀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奮發(fā)昂揚的進取精神,抒發(fā)了詩人一統(tǒng)天下、建功立業(yè)的宏偉抱負。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詞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他善于從民間樂府中汲取營養(yǎng)。他的詩作感情奔放,想象豐富,語言夸張,并慣于采用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表達感情。李白擅長樂府歌行,近體則以七絕和五律著稱。有《李太白集》傳世。作者簡介

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聽說好友王昌齡由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尉,十分同情和關(guān)切,寫下這首詩遠道寄給他。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內(nèi)容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①落盡子規(guī)②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課下注解:①楊花:柳絮。②子規(guī):即布谷鳥,又稱“杜鵑”。譯文柳絮隨風落盡,杜鵑哀啼,聽說王昌齡被貶官,要渡過五溪前往偏遠的龍標。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讓它伴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吧。思維導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子規(guī)友人明月漂泊無依啼聲哀切寫景:哀傷凄涼貶官龍標陪伴友人敘事:離愁別緒抒懷:關(guān)懷、思念·意象:“楊花”“子規(guī)”象征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點明特定時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環(huán)境。·表現(xiàn)手法:寓情于景。詩人借“楊花”“子規(guī)”這兩種意象烘托出凄涼悲惋的氛圍,以寄寓詩人嘆飄零、感離恨的特定心境?!で楦校耗捍簳r節(jié),楊花隨風落盡,杜鵑鳥聲聲哀啼,令人揪心,傳達出詩人為朋友的不幸被貶而悲傷的情感。重點賞析(1)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煉字:“愁”既有對老朋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xiàn)實的憤懣不平,有深切的思念,也有熱忱的關(guān)懷?!ば揶o: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月亮當成善解人意的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給遠方的友人。·情感: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被貶的同情、擔憂、關(guān)切之情,表現(xiàn)了詩人與好友之間的深厚情誼?!みm用情景:與好友分別時。重點賞析(2)(名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主旨本詩通過對楊花、子規(guī)等暮春景物的描寫,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diào),再借景抒情,借“明月”表達了對被貶友人的關(guān)懷和思念之情。次北固山下王灣

王灣(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他的詩在當時頗負盛名,但流傳的不多?!逗釉烙㈧`集》稱:“灣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最者不過一二?!薄度圃姟反嫫湓?0首。作者簡介

這首詩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yún)牵谘亟瓥|行途中泊舟于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內(nèi)容

次①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③,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菊n下注釋】①次:停宿。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③殘夜:指夜將盡未盡之時。譯文旅人前行的路就在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湛綠的江水向前行。春潮正漲,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寄出去的家書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替我捎到洛陽。思維導圖次北固山下行、見(對偶)感(設(shè)問):鄉(xiāng)書——達——洛陽(濃濃鄉(xiāng)愁)青山外、綠水前(旅途奔波)兩岸闊、一帆懸(充滿春意)海日生、春入年(富含哲理)·修辭: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旅途中大江兩岸的景色。“客路”與“行舟”暗含詩人旅居在外、神馳故里的漂泊情思。重點賞析(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ぎ嬅妫撼彼蠞q,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順風行船將白帆高高懸掛?!捵郑骸俺逼健保瑑砂恫棚@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闊”描繪出兩岸一望無際的景色,營造了一種恢宏闊大的境界;“懸”寫出了江上孤帆行船的景象,突出了大景中有小景的景象。·表現(xiàn)手法:以小見大。以“一帆懸”之小景,寫“岸闊”之大景,意境開闊,情緒飽滿。重點賞析(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畫面:在殘夜將盡未盡之際,一輪紅日已經(jīng)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還未過去,江面上春天已經(jīng)悄然而至?!ば揶o: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人”賦予“日”次北固山下“春”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自然理趣?!ふ芾恚禾N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或舊事物中孕育著新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重點賞析(3)(哲理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で楦校好鎸厦谰埃吹奖睔w的雁群,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這兩句借大雁傳遞書信,抒發(fā)了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修辭:①運用設(shè)問的修辭手法,在自問自答中寄托思鄉(xiāng)之情。②運用用典的修辭手法,借“雁足傳書”的故事寄托思鄉(xiāng)之情。重點賞析(4)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主旨本詩通過描寫冬末春初詩人在北固山下看到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之景,抒發(fā)了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guān)漢卿、王實甫、白樸并稱“元代雜劇四大家”。他被贊譽為元散曲第一大家,最能反映他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作者簡介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于功名,但由于元朝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在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充滿悲恨的小令。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內(nèi)容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①人在天涯②?!菊n下注釋】①斷腸:形容悲傷到極點。②天涯:天邊,指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譯文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jīng)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xiāng)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思維導圖天凈沙·秋思寫景抒情:斷腸人在天涯→游子思鄉(xiāng),凄苦無限枯藤、老樹、昏鴉→荒涼小橋、流水、人家→恬靜古道、西風、瘦馬→蒼涼夕陽西下對比、反襯·煉字:①“枯”“老”“昏”等詞營造出一種蕭瑟蒼涼的氣氛,把抽象無形的孤獨凄涼之情用可感有形的事物表現(xiàn)得具體生動。②“瘦”看似寫馬,實則借馬的瘦弱襯托旅人的辛苦,抒發(fā)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畫面:“古道西風瘦馬”描繪了蕭瑟秋風中,在荒涼的古道上,飽嘗鄉(xiāng)愁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于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獨行的情景。重點賞析(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重點賞析(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け憩F(xiàn)手法: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枯藤”“老樹”“昏鴉”“古道”“瘦馬”等景物,將“斷腸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達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あ趧屿o結(jié)合。靜景與動景相映襯,動態(tài)的“流水”與靜態(tài)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襯托(以樂景襯哀情)出游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け憩F(xiàn)手法:“夕陽西下”點明了游子思鄉(xiāng)的特定時間,與首句的“昏”相呼應(yīng),渲染出悲涼的氣氛,為句末“斷腸人”做鋪墊?!捵郑骸皵嗄c”二字為全曲之“眼”,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悲秋思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適用情境:獨自在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倦于漂泊。重點賞析(2)(名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主旨這首小令描寫了一個遠離家鄉(xiāng)的天涯游子在異鄉(xiāng)漂泊途中見到的秋季黃昏的景物,抒發(fā)了游子的羈旅之苦和深切的思鄉(xiāng)情懷。金題演練1.下面是對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有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中,“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diào)。B.次句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斑^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C.“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手法,將“愁心”比作“明月”,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guān)切之情。D.后兩句所創(chuàng)設(shè)的藝術(shù)境界和曹植的《雜詩》中“愿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相似。CC.“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將“愁心”比作“明月”的表達有誤。2.下列對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品讀有誤的一項是()A.“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龍標”指王昌齡,“聞道”表示驚詫,“龍標過五溪”,可見王昌齡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B.“左遷”是貶官的意思,古時以右為尊,所以把貶官叫“左遷”。C.詩人寄愁心與明月,是將自己對友人的同情懷念帶給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D.“隨風直到夜郎西”,王昌齡遷往古夜郎國,可見是個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馳神往。D從“左遷”可看出作者是被貶官,因此“是個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馳神往”,理解不正確。故D錯誤。3.下面對《次北固山下》一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的行蹤,行舟于綠水之上,向青山之外駛?cè)ィ[含著詩人舟車勞頓,神馳故里的情形。B.領(lǐng)聯(lián)寫景傳神。一個“闊”字寫出春潮涌漲,江面與堤岸齊平恢弘闊大的景象;“懸”是船帆端直高高掛著的樣子,作者借帆“懸”寫出了彼時江面上風的狀態(tài),順風而不是逆風,風順卻又不猛烈,是“和”風。C.頸聯(lián)中海日生于殘夜,驅(qū)盡黑暗;江景闖入舊年,趕走嚴冬。這當中蘊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的自然規(guī)律,更表現(xiàn)出具有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D.這首詩寫詩人泛舟東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fā)懷鄉(xiāng)情思,重在議論、說理,堪稱千古名篇。D“重在議論、說理”表述有誤。應(yīng)該是: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全詩和諧優(yōu)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4.小海在默寫《次北固山下》時有一個字拿不定主意,請你根據(jù)詩意幫他作出判斷。()海日_____殘夜,江春入舊年。A.橫線上應(yīng)填“升”字,它客觀地描寫了在還未消失的夜色中,紅日從海上冉冉升起的景

象,展現(xiàn)了海上日出的雄壯之美。B.橫線上應(yīng)填“生”字,它生動地展現(xiàn)了紅日仿佛從大海里脫胎而出,殘夜即將消退的景

象,表現(xiàn)了新生生命的蓬勃之美。B根據(jù)詩句的理解,可知這里要填寫的字表示的就是“升”的意思,但是作者用的卻是“生”一字,這里的“生”與下句“入”字,不僅使得這一聯(lián)對仗工穩(wěn),更妙在這兩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殘夜”、“江春”與“舊年”兩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聯(lián)系,而且還因之而生動起來。太陽從幽暗的大海上一點點升起,如子之脫離母腹而漸現(xiàn),這一“生”字實在是形象極了。5.下面是對《次北固山下》一詩的賞析,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作者把江南殘冬早春的景象描繪得新鮮而又精致,表達出詩人無比熱愛江南山水和懷念家鄉(xiāng)及親人的思想感情。B.這首詩以對偶句開頭,“青山”“綠水”給人眼明心亮的感覺。三、四兩句中的“平”和“闊”,顯得恢宏闊大,使人胸襟開朗。C.五、六兩句寫海上紅日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江邊春意趕走垂盡的舊臘殘冬,不僅意象美妙,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xiàn)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D.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想做北歸的大雁,夢歸故鄉(xiāng)。與前面六句所寫明麗的江南景色形成鮮明的反差。AA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fā)了作者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6.閱讀《觀滄?!罚瓿上铝懈黝}。(1)下列句中劃線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到達,登上)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水清澈的樣子)C.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銀河)D.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達到極點)B澹澹:水波搖動的樣子。(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A.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統(tǒng)領(lǐng)全篇寫景的一個字是“觀”。B.寫景時,先寫島上的樹木、百草等景色,次寫海面上的波瀾壯闊,最后寫天空中日月星辰。C.“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秋風呼嘯、驚濤拍岸的景象,是作者的想像。D.《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C“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笔亲髡哐矍翱吹降恼鎸嵕跋螅皇窍胂?。(3)請你說說“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虛寫,作者運用想象,表達了詩人一統(tǒng)天下、建功立業(yè)的宏偉抱負和博大的胸襟,寫出了自己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lián)想中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4)請選取一個角度簡要分析這首詩的寫景特色。這首詩寫景特色是動靜結(jié)合、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