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件:感覺統(tǒng)合_第1頁
培訓課件:感覺統(tǒng)合_第2頁
培訓課件:感覺統(tǒng)合_第3頁
培訓課件:感覺統(tǒng)合_第4頁
培訓課件:感覺統(tǒng)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覺統(tǒng)合張新雅何為感覺統(tǒng)合感覺統(tǒng)合就是機體在環(huán)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從環(huán)境中獲得不同感覺通路的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介釋、比較、增強、抑制、聯(lián)系、統(tǒng)一),并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兒童的感覺統(tǒng)合功能是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從單純的各種感覺發(fā)展到初級的感覺統(tǒng)合,即身體雙側的協(xié)調、眼手協(xié)調、注意力、情緒的穩(wěn)定及從事目的性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到高級的感覺統(tǒng)合,即注意力集中、組織能力強,自我控制、學習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斷發(fā)展等。什么是感覺統(tǒng)合失調?由于大腦對身體感覺系統(tǒng)所得到、輸入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無法有效的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進行正確的組織和分析,眾多感覺信息在不適當的地方流通、作用,以致整個機體不能有效運做并使該個體的認知、活動、學習與情緒發(fā)展等出現異常的現象,即為感覺統(tǒng)合失調。孤獨癥兒童感統(tǒng)失調主要表現喜歡轉圈圈喜歡轉東西撞頭,打耳朵以達到振動刺激喜歡抓、刮、揉、搓地板或墻面喜歡撞人撞跌在床、被子上喜歡揮動手腕喜歡咬玩具,指頭,衣角(一)滑板功能:調節(jié)前庭感覺和觸覺,引發(fā)豐富的平衡反應,運動中大量的視覺情報、脊髓及四肢的本體感,使整體感覺統(tǒng)合運作功能積極發(fā)展。圓木柱俯臥環(huán)抱圓木柱讓兒童俯臥在木柱上,用雙手雙腳環(huán)抱著木柱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先讓兒童趴在木柱上體會木柱自然擺動的感覺,再由指導者推動木柱進行前后、左右的搖晃。搖晃3分鐘,停下來休息3分鐘,再接著搖晃3分鐘,如此循環(huán)5—8次,刺激兒童的前庭感受器,讓兒童體會由靜到動,由動到靜的肌肉反應和前庭感覺輸入。2.騎木馬讓兒童騎在圓木上,跟騎木馬一樣,大腿夾緊以保持身體平衡。這項游戲有助于姿勢和平衡的建立。本體感覺不足,身體平衡能力差的兒童,一般不能自如地騎在上面進行活動,有的甚至連坐都不敢坐。圓木柱秋千讓兒童抓住兩側的繩索,橫坐在圓柱上自由晃動,也可像蕩秋千樣前后蕩起來。觸覺敏感、身體協(xié)調不良的兒童開始有些害怕,可由指導者扶著慢慢搖晃,等到適應了以后再放手讓他自己控制。平衡臺(板)平衡臺是底部為弧形、表面平整的木臺,較小的僅容一人站立,較大的可以同時站立2—3人。功能:對前庭固有感覺及身體姿勢的強化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站立時重心較高,平衡不易把握,這有助于對平衡反應的反射感覺進行強有力的統(tǒng)合工作。兒童為求平衡所做的姿勢調整,對前庭感覺、固有感覺和視覺統(tǒng)合的調整都有具體的幫助。1.平躺搖晃讓兒童仰躺或俯趴在平衡臺上面,手臂和腿放松,自然伸展,任平衡臺自然晃動,或由指導者協(xié)助進行左右搖動。左右搖晃時,要維持一定的節(jié)律,使重力感覺可以喚起腦干的蘇醒。開始搖晃的速度應較慢,如果兒童能夠適應,速度可逐漸加快,加快速度時,要注意觀察兒童的表情和姿勢反應,以兒童樂于接受為宜??梢宰寖和犙酆烷]眼作搖晃,并觀察他的不同反應,睜眼時可與兒童對視或讓他看一目標物??稍趽u晃中做明顯的停頓,先傾向左側,再傾向右側,觀察兒童兩側的反應情形。2.匍匐搖晃讓兒童匍匐在平衡臺上,自己進行左右搖晃。還可在平衡臺上放置物品,吸引兒童自己爬過來取。3.跪坐或靜坐搖晃

讓兒童坐或跪在平衡臺上,由指導者左右搖晃平衡臺。坐或跪在平衡臺上時,由于重心較高,平衡感較不易掌握,搖晃前必須提醒兒童坐好,讓他自己嘗試運用可以移動的雙手來保持身體的平衡。可以讓兒童先睜眼搖晃10分鐘,再閉上眼睛搖晃10分鐘,感受有無視覺補償時不同的平衡感覺。4.平衡臺互相扶持指導者和兒童共同站在平衡臺上,兩人面對面,手拉手,互相保持平衡。在平衡臺上采取站姿時,由于重心較高,重力感通常較不穩(wěn)定,有的兒童站在上面全身肌肉緊張,無法保持平衡,可由指導者站在平衡臺上,從兒童身后扶著他,讓兒童的身體微微依靠著你。

5.被動的平衡臺站立搖動讓兒童站立在平衡臺上面,雙腳分開,由指導者在臺下緩慢搖動平衡臺,使平衡臺左右晃動。指導者應注意觀察兒童頭、軀干、手、腳為保持平衡所做的伸展姿勢,兒童為保持平衡所做的姿勢調整,對前庭感覺、本體感覺和視覺統(tǒng)合的調整有具體的幫助。6.主動的平衡臺站立搖動讓兒童站立在乎衡臺上,雙腳分開,重心交替從一只腳轉移到另一只腳,自己控制平衡臺進行晃動。7.平衡臺上蹲起運動兒童站立在乎衡臺上,進行自主的搖晃時,由指導者發(fā)出口令并示范,讓兒童隨著做下蹲和起立的動作,以及伸手、屈臂等動作。8.平衡臺上的移動讓兒童站立在平衡臺上,先進行自主搖晃,然后指揮他移動身體,如往前進一步,往后退一步,向右轉,向后轉等等。蹦床(跳跳床)許多兒童游樂場所都有彈性蹦床,用于家庭健身的小型蹦床或席夢思床墊也可發(fā)揮相同的作用。功能:蹦床上的跳躍運動有助于前庭感覺的統(tǒng)合,培養(yǎng)平衡感,還可以訓練兒童的手眼協(xié)調,對兒童自力運動和運動企劃的成熟幫助很大。跳蹦床還有助于兒童的情緒穩(wěn)定。1.對于不敢上去的兒童,為減少他的恐懼,開始可由家長或指導者背著兒童一起在蹦床上跳躍;2.讓兒童俯臥在蹦床上,由指導者站立跳躍,將兒童彈起,讓兒童體會蹦床上下起伏的感覺;3.讓兒童在蹦床上進行自由的跳躍,或雙手抱球在蹦床上跳躍,或與指導者做拋接球的游戲;4.讓兒童在蹦床上一邊跳躍,一邊將手中的球投入指定的籃子內;5.讓兩個兒童面對面,手拉手站在蹦床上一起跳躍,或共同拉著一個小呼啦圈一起跳躍,從而訓練與對方協(xié)調運動的能力,通過跳動中的眼球對視,增強視覺的穩(wěn)定性。6.在蹦床的上方懸掛一個氣球,讓兒童每次跳起時擊打目標。還可在蹦床上方懸掛一個網籃,讓兒童跳躍時投球入網,這種游戲可以協(xié)助兒童在半空中,以正確的前庭—固有感覺;判斷視覺空間,對手眼協(xié)調及身體形象的幫助很大;時光隧道時光隧道是用塑料、金屬或布料做成的隧道。有的滑梯設計成隧道的形式,可讓兒童在滑行的同時體會光、聲的改變。功能:可以幫助兒童對自己身體的形象作出較正確的判斷,對本體感不佳,觸覺敏感或遲鈍的兒童特別適用。進入隧道時,頭、手、腳的協(xié)調,有助于兒童前庭感覺的調節(jié)。進、出隧道時光、聲的改變可增加對兒童視、聽覺的刺激。1.讓兒童頭在前,腳在后,自己設法爬進隧道里面,通過隧道從另一面爬出來,見上圖。提醒兒童注意自己手腳和身體的運用;2.讓兒童采用腳在先,頭在后的方式倒著爬進去,通過隧道從另一端爬出來;3.在隧道內放置毛巾、積木、海棉墊等,讓兒童以順著或倒著的方式從一端爬進,另一端爬出,體會在不同觸覺刺激下的身體活動;4.當兒童在隧道中爬行時,輕輕轉動隧道,讓兒童在滾動中練習手、肘、肩、膝等關節(jié)的固有感覺輸入,加強前庭體系的刺激和調整,此時頭部的轉動對眼肌的成熟也有幫助。轉動時指導者應盡量和兒童說話,當兒童有不舒服的感覺時,應馬上停止轉動,協(xié)助兒童從隧道內爬出來。5.讓兒童一只手或雙手拿著東西從隧道的一端爬進,從另一端爬出;滾筒滾筒是一個中空的,內、外均有海綿墊和帆布包裹的圓形木筒或金屬筒或橡膠筒。高一米左右,內徑約50—60厘米。也可以用幾個游泳圈綁在一起來代替滾筒。功能:進入滾筒時,頭、手、腳的協(xié)調,可以促進前庭機能的全面發(fā)展,在滾筒中的旋轉,可以有較多的感覺刺激,同時增強前庭一固有感覺和觸覺刺激及身體頸肌張力反應,對兒童本體感的建立,強化身體形象概念有促進作用。1.俯臥滾筒讓兒童俯臥在滾筒上,姿勢與俯臥在大籠球上相同,由指導者扶著兒童的腳做前后晃動,要求兒童努力抬起頭、頸部,伸展雙臂。2.站立平衡游戲將滾筒豎立,讓兒童自己爬上滾筒上面,分開兩腳,伸展雙手,保持身體的平衡。盡量讓兒童自己做,以建立他的運動企劃能力,指導者在一旁注意保護,有困難時適當給予幫助。旋轉浴盆旋轉浴盆的上部與普通的浴盆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底部呈弧形,可以進行前后、左右搖晃和回轉。

功能:有助于平衡和姿勢的健全發(fā)展。練習在旋轉中針對固定目標的行為,可以強化前庭一視覺間的協(xié)調,對身體位置、視覺空間及眼球轉動的控制幫助較大,并可有效地養(yǎng)成高度運動企劃的能力。對多動的兒童及有孤獨傾向的兒童的矯正很有幫助。俯趴的動作可以使身體的肌肉受到較強烈的刺激,強化身體形象概念。1.坐或蹲在其中讓兒童平坐或蹲在旋轉浴盆中,由指導者在一旁扶著盆沿幫他回轉,速度不宜太快,約2—3秒鐘轉一圈,并注意兒童的反應??上认蜃蠡剞D,稍做停頓后再向右回轉,也可連續(xù)往左回轉幾次,再連續(xù)往右回轉幾次。回轉的速度也可適當變換。2.趴在旋轉浴盆上讓兒童俯趴在旋轉浴盆的盆沿上,努力保持身體平衡??梢允请p腳踩在盆沿、雙手扶著盆沿的姿勢,也可以是雙手扶著盆沿、雙腿跪在盆沿的姿勢,還可以是四肢伸展,雙上臂和大腿架在盆沿上,呈飛機飛翔的姿勢。盡量讓兒童自己上去,指導者可幫助扶持旋轉浴盆,協(xié)助兒童保持平衡,等兒童踩穩(wěn)、扶好之后,再輕輕回旋。指導者可一邊回旋一邊跟兒童說話,鼓勵兒童抬起頭來與你對視。1.坐獨腳凳讓兒童用手扶起獨腳凳,慢慢將屁股坐上去,放開手,雙腳支撐保持平衡。(1)兩人對坐著玩拍手游戲,看誰能夠穩(wěn)得住,不歪倒;

(2)也可兩人離得稍遠一些玩拋、接球的游戲,兩人一組,盡量拋得準、接得也好不失球,不歪倒,就算成功。

2.踢腿運動

當兒童在獨腳凳上坐穩(wěn)后,讓他雙手叉腰,雙腿輪流抬起。延伸的活動:

(1)雙手伸展:雙手伸展平舉或上舉,再交替踢腿,

(2)手摸腳背:踢腿時伸手向前盡量去摸踢起來的腳背,先用對側手摸,再雙手一起摸。平衡木平衡木可用木板專門制作,也可以用小方木或塑料積木擺放而成,寬度約10-15厘米,僅允許孩子雙足并攏站立,高度20—30厘米,長度和方向可作不同變換。功能:可以強化身體的雙側配合、平衡反應和視覺運動協(xié)調。與其他活動配合進行,可幫助身體協(xié)調、空間知覺和運動企劃能力的養(yǎng)成。1.將平衡木排成一排,讓孩子在平衡木上踏步前進??梢蠛⒆由煺闺p手,或雙手抱球進行上述活動;2.將平衡木排成平行的兩排,讓孩子兩只腳各踏著一條平衡木前進;3.將高低不一致的平衡木交替排列成一條曲折的道路,中間還留有一定距離的空當,讓孩子徒手或抱球踏步走過。4.將平衡木兩端用繩索吊在平行杠上,讓兒童伸展雙臂走過。球類功能:球的種類很多,作用也很廣泛,對于發(fā)展兒童身體運動能力、眼球注視能力、雙手和腳的協(xié)調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訓練時間: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鐘。大、小籠球

大籠球是直徑60—100厘米的彈性充氣圓球,在感覺統(tǒng)合訓練中有著廣泛而特殊的作用。功能:增強身體和地心引力的協(xié)調,豐富兒童的前庭感覺,促進前庭體系的發(fā)展,強化身體肌肉的伸展能力,促進本體感覺和平衡反應的發(fā)展,對觸覺反應過分敏感或遲鈍的兒童也有很大的改善。它也是測試兒童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

1.俯臥大籠球

讓兒童俯臥在大籠球上,指導者抓住他的雙腳,將兩腿平舉,并做輕微的前后推拉和左右轉動,前后左右快慢的變化,可以豐富兒童的前庭感覺,讓他有更好的重力感調整。指導者也可以用雙手壓住兒童的腰部,讓籠球做前后左右轉動,這時,應注意兒童的頭部位置,如果兒童的頭部不能很好地穩(wěn)定地擺在正中間,容易左傾或右傾,便會導致身體往同一方向滑,從大籠球上落下來,表明兒童的前庭平衡發(fā)展不足。因此,大籠球可以測試兒童的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

2.俯趴小籠球

可以用較小的彈力球置于兒童的腹部,讓他趴在上面,雙手雙腳接觸地面,自己操作進行前后、左右的移動或轉動,帶動彈力球在腹部下面滾動,以強化兒童身體各部對重力的協(xié)調感。

3.仰臥大籠球注意提醒兒童留意體會全身、關節(jié)和肌肉的感覺,協(xié)助他控制自己身體的平衡,這對兒童運動企劃能力的養(yǎng)成很有幫助。4.倚靠小籠球

將小型彈力球放在墻腳,讓兒童頸、后背或腰部靠在上面,扭動身體使球在身體和墻壁之間滾動,或晃動身體使之受到擠壓。也可將小型彈力球置于兒童的背后或腰下,讓兒童自己去滾動。

5.坐上大籠球

6.坐小籠球

將小彈力球放在兒童的屁股下,鼓勵兒童屁股使勁往下壓,設法坐扁屁股下的彈力球,還可讓兒童坐在球上做各種游戲,如跟兒童面對面坐在球上玩指眼、耳、口、鼻的游戲或拍手游戲等,及拋、接物品、套圈圈等游戲。

7.大籠球壓滾游戲

讓兒童俯臥或仰躺在地上,指導者用大籠球放置在他的身體上,慢慢地進行前后左右的滾動,或在上面進行輕輕壓擠。盡量滾動和壓擠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上下、前后、左右的滾動和壓擠,對兒童腦干前庭網膜的覺醒有很大的幫助。

8.俯臥大籠球抓東西可以強化手眼協(xié)調、雙側均衡操作控制,協(xié)助兒童練習運動企劃,對兒童語言發(fā)展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幫助很大。9.大籠球上跳躍扶著兒童站立在大籠球上,先讓他輕輕上下晃動,或雙腳交替踩壓,再扶他跳起來,體會落下去又彈起來的感覺。

球?。úúǔ兀┣虺?/p>

一個木制的或橡膠的池子,里面盛有各種顏色的塑膠軟球或硬球,這種池子稱為球池,也叫浮力球池。功能:球池有觸覺強化的作用,對兒童的觸覺有很大的幫助,可用于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對前庭體系,身體協(xié)調,固有前庭平衡能力,都有很大幫助;對腦干部機能起強化的作用。訓練方法:1.進入球池

2.藏身其中修正其觸覺防御,強化觸覺方面的本體感。3.球池中運動

(1)在球池中轉動手、腳,劃動四肢或翻動身體,擺動頭部、頸部,在浮力狀態(tài)中,調整身體的重力感信息;(2)站在球池中,作踏步運動或跳躍運動,承受不同重心及身體運動的感覺,可確定一個目標,規(guī)定兒童以某種規(guī)定的動作(站著走、蹲著走、爬行、單腳跳、雙腳跳)或沿某條規(guī)定的路徑達到目標;(3)在球池中藏一種或幾種其他質地或大小的物體,讓兒童尋找。可將兒童分成兩組,讓他們比賽,看哪一組找得快,找得多;1.趴地推球

讓兒童趴在地上,面對墻壁,距離墻壁約20厘米,挺胸、抬頭,雙臂懸空,雙手將球水平推向墻壁,待球從墻壁彈回后接住再推向墻壁,如此反復。開始每天推球100次,一周后增加到200次,最多可增加至600—800次。趴地推球除了可以促使頸、背部肌肉緊張收縮外,還可以加強眼球集中注視的能力,改善眼球跳躍不穩(wěn)及好動不安的情況。眼手協(xié)調的循環(huán)動作,能促使兒童對自己手、腳及肢體形象更清楚,使肢體運用更靈巧;是減輕運動障礙的良好治療活動。

2.趴地拋球

讓兒童趴在滑板上,面對墻壁,距離墻壁一米左右,雙手抱一個小皮球或排球,往墻壁30—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拋去,等球彈回時盡力接住彈回的球。這項活動有益于運用眼手協(xié)調時的腦神經內部反饋;還能有助于左右協(xié)調,使手腳更靈巧,動作更靈活,對改善前庭功能和整體感覺系統(tǒng)都很重要。

3.對墻壁打球

讓兒童手中拿一個小皮球,距離墻壁1—2米,面對墻壁站立,自行用力將球丟向墻壁,讓球彈回,并盡量接住彈回的球。培養(yǎng)兒童對外界生活中移動的物體進行控制和運用的能力。同時,在丟球和接球的過程中,可訓練兒童慣用的手,特別有益于雙側大腦的分化,使身體形象更精確,改善腦內部的反饋等。4.對墻壁踢球

讓兒童站著面對墻壁,用腳踢球,用腳接或再踢彈回的球。這項活動需要適當的身體形象才能完成,也會促進更精細的身體形象,對促進較高難度的運動企劃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5.拍球教兒童把球拋向地面,當球從地上彈起時再往下拍,看看能拍多少個。對于剛開始練習拍球的兒童,可以允許他跟著球跑,只要能接住彈起來的球就行,逐漸熟練以后,則可增加難度,要求他站立在原地拍,或只能用規(guī)定的手推,或雙手交替拍,或站在平衡臺上拍等等。分為三個部分(1)動作練習,將球固定,兒童雙手離球5厘米向下連續(xù)拍打(2)力量練習,大人持球,兒童雙手離球5厘米向下連續(xù)拍打,大人持球不放要求兒童用力,將球放下,如不用力,則繼續(xù)持球。(3)節(jié)奏練習,大人口中按一定速度數數,兒童拍球(4)在會拍大籠球的基礎上進行,需要在數量和技巧上進行加強。難度提升:左右手單手拍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