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學總論(ThefundamentalsofLemology)傳染病學總論概述★傳染病學的基本概念傳染病傳染病學★為什么要學習傳染病學?Whytolearnlemology?★祖國醫(yī)學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的成就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
(communicabledisease)
定義: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氏體,細菌,螺旋體等)和寄生蟲(原蟲和蠕蟲)感染人體后產(chǎn)生的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定義:指由病原體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傳染病和非傳染性感染性疾病。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
(communicabledisease)
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都屬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有傳染性者才稱為傳染病infectiousdiseasecommunicabledisease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學(Lemology)
傳染病學屬于臨床醫(yī)學的一個學科,
其重點在于研究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診斷和治療方法,兼顧流行病學和預防措施的研究,促進患者康復,減低或消除傳染性,控制其在人群中流行,以求達到防治結合的目的。目的:掌握傳染病的基本規(guī)律和與傳染病作斗爭的方法,防治結合消滅傳染病。傳染病學研究各種傳染病在人體內發(fā)生、發(fā)展、傳播、診斷、治療和預防規(guī)律的學科。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學與其它學科存在密切有機聯(lián)系
個體水平----臨床醫(yī)學;微觀水平----基礎醫(yī)學;群體水平----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基礎學科其它臨床學科
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總論★它是醫(yī)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某些老的傳染病或消滅,如:天花、人間鼠疫新生兒破傷風等;或得到控制,如:脊髓灰質炎、流行性腦膜炎等。但某些老的傳染病卻變得突出,如:結核病等。★新的傳染病還在不斷出現(xiàn):Whytolearnlemology?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與人類傳染病學總論在人類發(fā)展的幾千年歷史中,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均曾大小不等地流行過各種各樣的傳染病,諸如天花、鼠疫等,嚴重地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
近二、三十年來,傳染病的構成譜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些經(jīng)典的傳染病漸被控制,如1979年全球消滅了天花,近40年來中國消滅或基本消滅了鼠疫,新生兒破傷風、麻疹、白喉、腥紅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的發(fā)生率亦明顯下降;另一方面,就全球而言,出現(xiàn)了若干新的傳染病或某些傳染病變?yōu)楦怀隽?直至今天,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現(xiàn)了某些新問題——一方面,一些傳統(tǒng)的、典型的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一些新的、非典型的傳染病卻不斷涌現(xiàn),往往令人類措手不及。傳染病學總論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傳染病的嚴峻挑戰(zhàn)許多傳染病的發(fā)病率有了大幅度的降低隨著人類對傳染病深入了解、計劃免疫的有效實施,衛(wèi)生狀況的改善等,傳染病的發(fā)病率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如天花在全球絕跡,國際消滅疾病特別工作組把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狂犬病、結核病、和麻風病等列為全球可能被消滅的8種傳染病。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性肝炎等發(fā)病率還很高,結核和感染性腹瀉仍廣泛流行,對人民健康危害很大,傳染病學總論一些新的傳染病不斷出現(xiàn),如80年代初發(fā)現(xiàn)了世紀瘟疫“艾滋病”病死率高達90%以上,1996年在美國由空調設備污染而引起的軍團菌肺炎爆發(fā)、此外,埃波拉病毒、拉沙病毒、以及“瘋牛病”、禽流感在人間流行,SARS的流行,更引起人們對傳染病的關注。·一些已被控制的傳染病仍有死灰復燃的可能。如血吸蟲病、淋病、梅毒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傳染病的嚴峻挑戰(zhàn)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學總論基于這種認識,自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逐漸放松了對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20世紀的前半期稱之為公共衛(wèi)生的“黃金時代”,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生物科學技術進步和對傳染病的有效控制,本世紀50年代以來出現(xiàn)了人類健康的轉變(healthtransmission)的跡象,全球范圍平均期望壽命大幅度提高,疾病譜和死亡譜從傳染病向以慢性非傳染病為主的方向轉變所以,有學者認為傳染病不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傳染病學總論新傳染病的出現(xiàn)和老傳染病的抬頭大量資料表明,傳染性疾病正在重新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不僅發(fā)展中國家深受其害,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也沒有幸免于難.傳染病防治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防治傳染病任務十分嚴峻,肩負的使命任重而道遠。傳染病學總論人類不得不對人類自身活動在傳染病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進行深刻反思.奇怪現(xiàn)象是對人類受傳染病影響和危害討論多,而對人類自身活動與疾病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關系卻很少注意.使人誤認為傳染病治療,控制為純生物學問題.使對生物學技術在預防控制傳染病中的作用產(chǎn)生了不現(xiàn)實的預期.60年代就有專家曾樂觀預言,”人類離徹底消滅傳染病的時刻已不遠了”.人類自身行為與傳染病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并非純粹的生物性疾病,在其產(chǎn)生和流行的過程中,社會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起著決定性作用.從社會醫(yī)學角度分析,近年”新”傳染病的出現(xiàn)和”老”傳染病的重新抬頭,除與傳染病本身的變化規(guī)律有關外,還與社會經(jīng)濟,技術發(fā)展,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破壞,人群特征變化,人類行為和生活方式改變以及衛(wèi)生保健政策等許多因素有關.傳染病學總論非典型肺炎的出現(xiàn)告訴人們,科技在進步,新發(fā)疾病也在不斷出現(xiàn),人類與疾病的搏斗將永遠沒有止境,也將永遠不會停止。--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李立明
人與疾病搏斗無止境
必須強化對傳染病的認識認識上的誤區(qū):傳染病不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或認為其為發(fā)展中國家的問題而不是發(fā)達國家的問題.認為生物科學的發(fā)展最終將徹底消滅傳染病.
傳染病學總論
我們的對策:重視監(jiān)測研究WHO提出:“全球警惕,采取行動---防范新出現(xiàn)傳染病”CDC于1995年創(chuàng)辦《新發(fā)現(xiàn)傳染病雜志》---
“Journalof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盲目樂觀,自滿的思想是有害的,但消極悲觀,無所作為的觀點也是毫無根據(jù)的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遠沒有結束,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tǒng)工程,不僅是一個衛(wèi)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們面臨的任務極其復雜而艱巨,可謂任重而道遠.傳染病學總論祖國醫(yī)學對傳染病的認識和防治方面的成就“瘟病學說”對我國傳染病學的發(fā)展及中西醫(yī)結合在傳染病防治中已起到并將繼續(xù)起重要影響祖國醫(yī)學對傳染病的防治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傳染病學總論
第—節(jié)感染與免疫
(infectionandimmunity)
一、感染的概念二、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作用三、感染過程中免疫應答的作用四、感染過程的表現(xiàn)傳染病學總論一、感染的概念傳染病學總論感染(infection)為病原體和人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的過程.病原體克服機體的防御機能,侵犯或侵入機體的特定部位,并能生長繁殖,稱為感染“建立”.感染與免疫(infectionandimmunity)*病原體(pathogen)—感染人體后可導致疾病的微生物與寄生蟲。傳染病學總論*共生狀態(tài)(commensalism)—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有些微生物和寄生蟲與人體宿主之間達到了相互適應,互不傷害對方的狀態(tài),稱為共生狀態(tài)。然而這種平衡是相對的,當某些因素導致宿主免疫功能損傷(如艾滋病,器官移植后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等)或機械損傷使寄生蟲離開其固有寄生部位而到達其不習慣寄生的部位,如大腸桿菌進入腹腔或泌尿道時.,平衡不復存在而引起宿主損傷,則可產(chǎn)生機會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機會性感染的病原體可能是毒力較弱的條件致病菌,也可能是體內正常菌群或是處于隱匿狀態(tài)的致病菌。
*寄生物(parasite)—與人有關的微生物及寄生蟲的統(tǒng)稱。*正常菌群(normalendogenousflora)—無致病性的寄生物。
任何寄生物只要宿主不能適應或不能耐受,都有可能致病,所以致病性不是絕對的.共生狀態(tài)(commensalism)機會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傳染病學總論二、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作用病原體的致病能力(pathogenecity)傳染病學總論毒素:病原體合成的,能損傷宿主細胞組織或引起細胞及器官功能紊亂的某些化合物,可分為內毒素和外毒素。-同一種傳染病中,入侵病原體的數(shù)量一般與致病能力成正比。在不同傳染病中,能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體數(shù)量可有較大差異-病原體因環(huán)境、藥物與遺傳等因素而發(fā)生變異。病原體的致病力-毒力=毒素+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襲能力、溶組織能力)-侵入機體并在機體內擴散的能力。數(shù)量invasivenessvirulencequantityvariability侵襲力毒力變異性傳染病學總論三、感染過程中免疫應答的作用機體的免疫應答對感染過程的表現(xiàn)和轉歸起著重要的作用
免疫應答*有利于機體抵抗病原體入侵與破壞的
保護性免疫應答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促進病理生理過程及組織損傷的
變態(tài)反應傳染病學總論機體的免疫反應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機械屏障作用體液因子吞噬作用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外屏障:皮膚粘膜及其分泌物;內屏障—血腦屏障,胎盤屏障吞噬細胞存在于各種組織,其中中性粒細胞最為重要,這些細胞內含大量溶酶體,可殺滅被吞噬的病原體.存在于體液中的補體,溶菌酶,備解素(properdin),血管活性肽和各種細胞因子(如TNF)等都可起清除病原體作用
傳染病學總論細胞免疫(cell-mediatedimmunity)
●致敏T細胞與相應的抗原再次相遇時,通過細胞毒性和淋巴因子來殺傷病原體及其所寄生的細胞。
●在細胞內寄生的細菌、病毒、真菌、立克次體等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T細胞還具有調節(jié)體液免疫的功能。傳染病學總論體液免疫(humoralimmunity)●致敏的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即轉化為漿細胞并產(chǎn)生能與相應抗原結合的抗體,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抗體主要作用于細胞外的微生物?!窕瘜W結構上Ig分為IgG,IgA,IgM,IgD,IgE,各具不同功能。傳染病學總論感染過程中人體和病原體的斗爭機體免疫反應(immunity)非特異性免疫(nonspesifcicimmunity)
特異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
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病原體的致病力(pathogenecity)侵襲力(invasiveness)毒力(virulence)數(shù)量(quantity)變異性(variability)病原體人體傳染病學總論四、感染過程的表現(xiàn)傳染病學總論人體病原體感染譜感染過程傳染病在個體內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的過程稱為感染過程。多數(shù)病原體和人體之間是不適應的,因而引起雙方之間的斗爭.由于適應程度的不同,雙方斗爭的后果各異,產(chǎn)生感染過程的各種不同表現(xiàn),即感染譜(infectionspectrum).
臨床傳染病只是感染過程各種表現(xiàn)之一.環(huán)境因素傳染病學總論感染過程的五種表現(xiàn)㈠病原體被清除
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可被非特異性免疫(如皮膚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殺菌作用、體液的溶菌作用、組織細胞的吞噬作用);也可以被事先存在于體內的特異性免疫(被動免疫passiveimmunity或主動免疫activeimmunity
)所清除。傳染病學總論(二)隱性感染(covertinfection)(亦稱亞臨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指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僅引起機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因而在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癥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只有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fā)現(xiàn)。
隱性感染過程結束后:大多數(shù)人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免疫,病原體被清除;少數(shù)人轉變?yōu)椴≡瓟y帶狀態(tài)-無癥狀攜帶者(nonasymptomaticcarrier)傳染病學總論(三)顯性感染(overtinfection)
(又稱臨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不但引起機體發(fā)生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或機體的變態(tài)反應而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xiàn)。
顯性感染過程結束后:①病原體可被清除,感染者獲得較穩(wěn)固免疫力,
不易再受感染。②有些傳染病(如菌?。└腥竞竺庖卟混柟?,容易再感染發(fā)病③少部分轉變?yōu)槁圆≡瓟y帶者傳染病學總論(四)病原攜帶狀態(tài)(carrierstate)按病原體種類不同而分為:帶病毒者、帶菌者與帶蟲者根據(jù)發(fā)生和持續(xù)的時間長短分為:①潛伏期攜帶者(發(fā)生于顯性感染臨床癥狀出現(xiàn)之前)②恢復期攜帶者(發(fā)生于顯性感染之后)③急性攜帶者
攜帶病原體持續(xù)時間在3個月以內慢性攜帶者攜帶病原體持續(xù)時間在3個月以上攜帶者的共同的特點是:不顯出臨床癥狀而能排出病原體。在許多傳染病中是重要的傳染源。傳染病學總論(五)潛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病原體感染人體后,寄生在機體中某些部位,由于機體免疫功能足以將病原體局限化而不引起顯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將病原體清除時,病原體便可長期潛伏起來,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才引起顯性感染。
▲潛伏性感染期間,病原體一般不排出體外,這是與病原攜帶狀態(tài)不同之點
▲潛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個傳染病中都存在,常見的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瘧原蟲(瘧疾)、結核桿菌(結核)傳染病學總論一般來講隱性感染最常見,病原攜帶狀態(tài)次之,顯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后者一旦出現(xiàn)易于識別
感染過程的表現(xiàn)(五種)
(感染譜,infectionspectrum)病原體被清除隱性感染(covertinfection)顯性感染(overtinfection)病原攜帶狀態(tài)(carrierstate)潛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五種表現(xiàn)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傳染病學總論病原體病原體被清除感染建立隱性感染
(無癥狀)亞臨床感染
(有癥狀,但輕微,難發(fā)現(xiàn))顯性感染潛伏性感染病原攜帶狀態(tài)不是傳染源
重要傳染源死亡痊愈攜帶者特異性主動免疫;病原體被清除
病原攜帶狀態(tài)感染譜,infectionspectrum人體傳染病學總論關于感染的幾個名詞解釋
重復感染(repeated
infection)混合感染同時感染(coinfection)重疊感染(superinfection)繼發(fā)感染(secondaryinfection)人體在被某種病原體感染的基礎上再次被同一種病原體感染稱為重復感染。同一病原體第一次感染未愈而再次感染。再感染(reinfection)同一病原體一次感染痊愈后又再次感染。人體同時被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體感染稱為混合感染。人體于某種病原體感染基礎上再被別的病原體感染稱為重疊感染。常使病情加重在重疊感染中,發(fā)生于原發(fā)感染后的其他病原體感染稱為繼發(fā)感染。傳染病學總論第二節(jié)傳染病的發(fā)病機制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發(fā)病機制發(fā)生發(fā)展具有一定階段性入侵門戶機體內定位排出途徑組織損傷的機制(三種)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機制重要的病理生理變化(急性期)體溫升高代謝改變內分泌改變傳染病學總論第三節(jié)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乃傳染病在人群中發(fā)生,發(fā)展,轉歸的過程.流行過程的發(fā)生需要三個基本條件:
傳染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
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氣象生態(tài)
社會因素
社會制度經(jīng)濟狀態(tài)生活條件文化水平傳染病學總論1、傳染源(sourceofinfection)
: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患者2.隱性感染者3.病原攜帶者4.受感染的動物
一、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傳染病學總論2、傳播途徑(routeoftransmission):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后,到達另一個易感者的途徑。傳播途徑有五種:呼吸道傳播空氣、飛沫、塵埃消化道傳播水、食物、食具接觸傳播污染的水和土壤
日常生活密切接觸蟲媒傳播吸血節(jié)肢動物血液、體液傳播血液、體液、血制品
垂直傳播傳染病學總論3、人群易感性(susceptibility):
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稱為易感者(susceptible
people
)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決定人群的易感性。傳染病流行的周期性(periodicity)傳染病學總論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傳染源(sourceofinfection)患者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傳播途徑(routeoftransmission)
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蟲媒傳播血液、體液傳播
(susceptiblepeople)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指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傳染病學總論
自然因素
地理、氣象、生態(tài)社會因素社會制度經(jīng)濟狀態(tài)生活條件文化水平二、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乃傳染病在人群中發(fā)生,發(fā)展,轉歸的過程.流行過程的發(fā)生需要三個基本條件:
傳染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
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氣象生態(tài)
社會因素
社會制度經(jīng)濟狀態(tài)生活條件文化水平傳染病學總論第四節(jié)傳染病的特征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傳染病的臨床特點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體(pathogen)有傳染性(infectivity)
有流行病學特征(epidemiologicfeature)
有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immunity)特異的病原體。感染性疾病共有特點,區(qū)別于其他疾病。追索病原乃現(xiàn)代醫(yī)學潮流。指病原體能通過某種途徑感染他人.此為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區(qū)別。傳染期質:外來性與地方性。量:散發(fā),流行,暴發(fā),大流行。時間:季節(jié)性空間:地方性顯性或隱性感染后都可產(chǎn)生特異性保護性免疫。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臨床特點病程發(fā)展的階段性常見癥狀與體征臨床類型傳染病學總論急性傳染病發(fā)生發(fā)展與轉歸(四個階段)復發(fā)(relapse)與再燃(recrudescence)后遺癥(sequela)潛伏期(incubationperiod)前驅期(prodromalperiod)癥狀明顯期(periodofapparentmanifestation)恢復期(convalescentperiod)自病原體侵入至最初癥狀出現(xiàn)從起病至癥狀明顯開始為止特有癥狀體征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至完全康復檢疫、診斷傳染病學總論*幾個名詞解釋:復發(fā)(relapse)—有些傳染病患者進入恢復期後已穩(wěn)定退熱一段時間,初發(fā)病的癥狀再度出現(xiàn).機理為潛伏于組織內的病原體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見于傷寒,瘧疾,細菌性痢疾等.再燃
(recrudescence)—有些傳染病患者已進入恢復期體溫尚未穩(wěn)定下降至正常,又再發(fā)熱,初發(fā)病的癥狀與體征再度出現(xiàn),稱為再燃.機理為病原體暫時受抑制而未被消滅,得以重新生長繁殖之故.后遺癥
(sequela)—恢復期結束后,某些器官功能仍長期未能恢復正常,稱后遺癥.多見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如脊髓灰質炎,腦炎,腦膜腦炎等傳染病學總論常見的癥狀與體征發(fā)熱fever皮疹(rash,eruption)毒血癥狀(toxemicsymptoms)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反應發(fā)熱具有雙重意義;熱型是傳染病重要特征之一,有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皮疹分為充血性和出血性;斑,丘,皰疹;皮疹出現(xiàn)時間,順序,分布,形態(tài),退疹后改變對出疹性傳染病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充血,增生,臨床表現(xiàn)為肝,睥,淋巴結腫大。病原體的各種代謝產(chǎn)物(包括毒素在內)可引起除發(fā)熱以外的多種癥狀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學總論瘀點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臨床類型依據(jù):臨床病程長短,輕重及臨床特點急性,亞急性,慢性輕型,中型,重型,暴發(fā)型典型,非典型傳染病學總論第五節(jié)傳染病的診斷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診斷正確的早期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先決條件,又是早期隔離患者所必需。臨床資料流行病學資料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綜合分析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診斷
★臨床資料詳盡的病史;細致的查體;
★流行病學資料
地方性,季節(jié)性,既往史,年齡、職業(yè)接觸史,疫苗接種史,當?shù)氐陌l(fā)病情況
★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
對傳染病的診斷具有特殊意義。
傳染病學總論⒈一般實驗室檢查
血、尿、糞常規(guī)生化檢查⒉病原學檢查病原體的直接檢出病原體分離培養(yǎng)(注意標本采集)3.免疫學檢查:特異性抗原
抗體檢測
(特異性IgM抗體的檢查,IgG(雙份血清)免疫功能檢測(皮膚試驗、免疫球蛋白檢測、T細胞亞群檢測)4.分子生物學檢測:特異性核酸檢查,方法如PCR,in-sitePCR,分子雜交5.其他檢查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
活體組織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傳染病學總論臨床資料詳盡的病史;細致的查體;流行病學資料地方性,季節(jié)性,既
往史,接觸史,疫苗接種史,當?shù)氐陌l(fā)病情況實驗室檢查對傳染病的診斷具有特殊意義。一般實驗室檢查---病原學檢查---直接檢出病原體;分離培養(yǎng);分子生物學檢查;免疫學檢查;綜合分析診斷傳染病學總論正確診斷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全面客觀整理分析,建立診斷??茖W思維治療觀察,驗證診斷。勇于修正傳染病學總論第六節(jié)傳染病的治療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治療治療目的治療原則治療方法促進患者康復,控制傳染源,防止進一步傳播綜合治療治療護理與消毒隔離并重一般治療、對癥治療與特效治療并重一般及支持治療隔離\護理\心理\支持病原或特效治療(specifictreatment)對癥治療(symptomatictreatment)康復療法(rehabilitativetherapy)中醫(yī)中藥治療(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傳染病學總論第七節(jié)傳染病的預防傳染病學總論傳染病的預防綜合措施,不同傳染病應有所側重
管理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傳染病報告制度(3類);接觸者檢疫措施;病原攜帶者的處理;動物傳染源的處理;對消化道,蟲媒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為其主導作用的措施;疫源地消毒和預防性消毒;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預防接種提高特異免疫力(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傳染病學總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法定傳染病分為3類,37種甲類:強制管理傳染病,6h、12h乙類:嚴格管理傳染病,12h丙類:監(jiān)測管理傳染病傳染病報告制度傳染病學總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本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共9章80條,比舊法增加了2章和39條法律條文,與舊法相比,新法更加完善。
新法在舊法的35種傳染病基礎上增加了2個病種,即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同時,還增設了一些制度,如設定傳染病監(jiān)測制度;完善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制度;完善傳染病爆發(fā)、流行時的控制措施;設立專門章節(jié)規(guī)定傳染病的救治工作、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設等。
傳染病學總論本法規(guī)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原是三類35種,甲類2、乙類24和丙類9修訂后為三類37種甲類2、乙類25和丙類10
新增2種(乙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由丙類變?yōu)橐翌悾貉x病原來屬于丙類由乙類變?yōu)楸悾毫餍行院偷胤叫园哒顐跓岵魅静W總論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fā)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jīng)國務院批準后予以公布、實施。傳染病學總論阿里山的四兄弟樹謝謝!傳染病學總論總論同步訓練
(一)單選題
1、確定傳染病隱性感染的主要依據(jù):EA.有明顯的流行病學史。
B.有輕微的病理損害結果。
C.有較輕的臨床表現(xiàn)。
D.有陽性的病原體檢查結果。
E.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查陽性結果。
傳染病學總論
2、傳染病確定診斷最直接的證據(jù)是:E
A.臨床資料。B.流行病學資料
C.活組織病理檢查結果。D.免疫功能的檢測結果。
E.病原學檢查結果。3、潛伏期是指:C
A.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至出現(xiàn)對病原體特異免疫反應的時段。
B.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出現(xiàn)典型或特征性臨床體征的時間。
C.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至開始出現(xiàn)臨床癥狀止的的時期。
D.從開始出現(xiàn)臨床癥狀至癥狀明顯或典型體征為止的時期。
E.從病原體侵入至排出體外的時期。傳染病學總論4、與病原體致病能力不相關的是:E
A.侵襲力。B.毒力。C.病原體的數(shù)量。D.病原體的變異性。E.機體的免疫功能。5、發(fā)生于城鎮(zhèn)的甲類傳染病應于發(fā)現(xiàn)后多長時間內上報疫情:D
A.3小時。B.12小時。C.24小時。D.6小時。E.9小時。6、下列哪項一般情況下不屬于傳染源:D
A.隱性感染者。B.病原攜帶者。C.患者。D.潛伏性感染者。E.受感染的動物。傳染病學總論
7、傳染過程的五種表現(xiàn)形式,通常以哪種最常見:C
A.病原體被清除。B.病原攜帶狀態(tài)。C.隱性感染。D.潛伏性感染。E.顯性感染。
8、隱性感染增加時,其臨床意義主要是:EA.顯性感染增加。B.輕型病人增加。C.潛伏性感染增加。D.病原攜帶狀態(tài)增加。
E.免疫人群擴大。傳染病學總論9、傳染病IgG抗體效價恢復期比急性期至少增高多少才有診斷價值:C
A.增高1倍以上。B.增高2倍以上。C.增高4倍以上。D.增高6倍以上。E.增高8倍以上。
10、人體能對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異性免疫功能。B.特異性免疫的作用。C.預防用藥。D.增強體質。E.注意個人衛(wèi)生。傳染病學總論11、責任疫情報告人發(fā)現(xiàn)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zhèn)于_______小時內,農(nóng)村于1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fā)病地的衛(wèi)生防疫機構報告,并同時報出傳染病報告卡。DA、3小時B、4小時C、5小時D、6小時E、12小時12、目前,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法定傳染病有________種。
CA、35種B、36種C、37種D、38種E、34種傳染病學總論
(二)、雙選題1、了解傳染病潛伏期的意義有:B、CA.有助于疫病預防。B.可為疾病診斷提供幫助。C.是確定傳染病檢疫期的依據(jù)。D.有助于疾病治療。E.幫助判定疾病的預后。
2、甲類傳染病包括:A、CA.鼠疫。B.艾滋病。C.霍亂。D.炭疸。E.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3、下列哪些病可經(jīng)胎盤傳插:A、DA.乙型病毒性肝炎。B.傷寒。C.流行性乙型腦炎。D.艾滋病。E.菌痢。
4、下列哪些屬于特異性主動免疫制劑:A、B
A.類毒素。B.疫苗。C.抗毒素。D.丙種球蛋白。E.高滴度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傳染病學總論
三、多選題
1、病原體致病能力與下列哪些因素有關:A、B、C、DA.病原體的數(shù)量。B.病原體的侵襲力。C.病原體的變異性。D.病原體的毒力。E.機體的免疫功能
2、特異性抗體檢測,有助于傳染病的:A、B、CA.診斷。B.調查流行情況。C.了解人群免疫水平。D.治療。E.判斷疾病預后。傳染病學總論3、關于傳染病的感染后免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D、E
A.感染后免疫的持續(xù)時間在不同傳染病中差異很大。
B.感染后免疫為特異性免疫。
C.一般來說,病毒性疾病的感染后免疫持續(xù)時間長,而細菌及原蟲性疾病的感染后免疫持續(xù)時間通常較短。
D.蠕蟲感染后通常不產(chǎn)生保護性免疫,故常發(fā)生重復感染。
E、感染后免疫屬于主動免疫。
4、關于隱性感染在流行病學上的意義,哪些正確:A、B、C、D、E
A.某病的隱性感染增加,發(fā)病率就可能下降。
B.隱性感染后可能成為病原攜帶狀態(tài)。C.隱性感染者也可能構成傳染源。
D.一般來說隱性感染在感染過程中出現(xiàn)的比例最多。
E.隱性感染結束后,大多數(shù)人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主動免疫。傳染病學總論5、關于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哪些正確:A、C、D、E
A.流行過程指傳染病在人群中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的過程。
B.流行過程是指病原體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的過程。
C.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人群易感性。
D.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E.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2做個小導游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二年級下冊冀人版
- 2023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yǎng)第三節(jié) 關注合理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 七 加與減(二)第3課時 搭積木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工業(yè)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yè)革命教學教學設計 岳麓版必修2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三單元 師長情誼 第六課 師生之間 第一框 走近老師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3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4 Family Again,Please教學設計 冀教版(三起)
- 2024六年級英語上冊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課時5 Read and write教學設計 人教PEP
- 自己在家安全教育
- Unit 3 Section B 2a~2c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盧溝謠》(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人教版(2012)音樂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三模試題 數(shù)學 含答案
- 2024年上海靜安區(qū)教育系統(tǒng)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4月自考15040習概押題及答案
- 園林花卉 課件 第三篇1單元 一二年生花卉
- 【初中生物】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024-2025學年七年級生物下學期課件(人教版2024)
- 2025屆福建省質檢高三適應性練習英語試卷(含答案和音頻)
- 工藝美術品設計師(漆器設計與制作)賽項實施方案
- 廣東省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綜合能力測試(CAT) 英語試題(含答案)
- 高中主題班會 我命由我少年當燃課件-高一下學期開學第一次班會
- 林海雪原考試題和答案
- 綜合與實踐 低碳生活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