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fù)習(xí)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1頁
中考語文復(fù)習(xí)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2頁
中考語文復(fù)習(xí)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3頁
中考語文復(fù)習(xí)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4頁
中考語文復(fù)習(xí)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考點11文言文閱讀

L聚焦考點

近年來湖北省文言文閱讀考試情況

1.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十堰等)

出題形式2.課外文言文閱讀(黃石、隨州、武漢、咸寧、襄陽等)

3.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鄂州、黃岡、荊門、孝感等)

1.解釋字詞的意思

??嫉目碱}2.翻譯句子

3.關(guān)于文章內(nèi)容或?qū)懛ǖ倪x擇題(或者加點字詞用法及意義的選擇題)

4.斷句

5.關(guān)于文章主旨或觀點表述題

2019常考文言文《出師表》《愚公移山》《河中石獸》《周亞夫軍細(xì)柳》等

2018??嘉难晕摹多u忌諷齊王納諫》《送東陽馬生序》《陶淵明傳》《愚公移山》《醉翁亭記》

2017常考文言文《隆中對》《五柳先生傳》《孫權(quán)勸學(xué)》《史記》《左傳》等

1.對于課內(nèi)的文言文一定要掌握,并且在學(xué)習(xí)的時候?qū)τ诿總€字詞的意思都要

注意事項清楚,重點字詞(比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要多做練習(xí)鞏固。

2.對于課外的文言文要學(xué)會遷移,看到我們熟悉的字詞要想想以前是否接觸過,

以前的意思用在這里是否合適。

名師點睛

例題、【2019中考?湖北鄂州】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出師表

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

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0若無興德之言,則責(zé)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皿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dāng)遠(yuǎn)離,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鄭蘇仙夢冥府

北村鄭蘇仙,一日夢至冥府,見閻羅王方錄囚?。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

王譏日:“設(shè)官以治民,下至驛丞閘官,皆有利弊之當(dāng)理,但不要錢即為好官,植Si木偶于堂,并水不飲,

不更勝公乎?”官又辯曰:“某雖無功亦無罪。"王曰:“公一身處處求自全,某獄某獄避嫌疑而不言,

非負(fù)民乎?某事某事畏煩重而不舉?,非負(fù)國乎?三載考績之謂何,無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狽,鋒棱頓減。

(選自紀(jì)啊《閱微草堂筆記》卷一)

【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樹立。③舉:上報(朝廷)。

類型四:斷句

方法指導(dǎo):

一、根據(jù)詞性、語序斷句

1、發(fā)語詞領(lǐng)句斷句。

常用發(fā)語詞:蓋、夫、且夫、今夫等。

2、時間詞語領(lǐng)句斷句

常見的表時間的詞語:是時、昔者、日者、既-、既而、向者、俄而(俄頃)、方今、有頃(頃之、頃間)、

乃今(乃今而后、而今而后)等。

3、復(fù)音虛詞領(lǐng)句斷句

常用于句首的復(fù)音虛詞:豈唯(豈獨、豈特)、然則、故夫、大抵、得無(得毋)、何為(何謂、胡為、

曷為、奚為)、何以、何其、何必、何不(胡不)、何乃、未必、無乃.

4、謙辭領(lǐng)句斷句

常見的謙辭:下官、竊、寡人、孤、仆、愚、妾、賤妾、婢子等。

5、“故”、“然”、“然而”領(lǐng)句斷句

6、方位詞領(lǐng)句斷句

7、語氣詞句尾斷句

常見語氣詞:與(歟)、邪(耶)、乎、哉、也、矣、焉、耳等。

8、嘆詞斷句

常見嘆詞有:嗟夫、嗚呼、嗚呼哀哉、嘻等,嘆詞要獨自斷開。

9、呼語斷句

白居易《與元九書》:“微之(元稹,字微之)/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痹∈呛粽Z,

在其前后斷開。

10、序數(shù)詞斷句

“夫立策決勝之術(shù),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勢/三曰情/……”

二、根據(jù)修辭斷句

1、比喻斷句2、對比斷句3、頂針斷句4,重復(fù)斷句

5、排比斷句6、對偶斷句

三、根據(jù)固定句式斷句

“……者,……也”、“無乃……乎”“如……何”等

四、根據(jù)對話用語詞語斷句

如“語曰、曰、云、道、白、對、謂”等

1.用“/”給乙文中劃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有一官公服昂然人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

【答案】L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

子的結(jié)構(gòu)。此題較容易,根據(jù)文意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

鬼神。譯為:有一個穿官服的人氣昂昂地進了大殿,自稱在世時所到之處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現(xiàn)在對鬼

神沒有愧疚。此題要注意把相關(guān)的幾個意思之間劃開。

類型一:解釋字詞的意思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則責(zé)攸之、祎、允等之慢()

(2)咨陽善道()

(3)但不要錢即為好官()

(4)鋒棱頓減()

【答案】20)怠慢(2)詢問(3)只(4)立刻(或忽然)

【解析】考查文言實詞。先要大致J'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

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多古今異義詞,如“慢”:

怠慢?!暗保褐弧K郧f不要以今釋古。而“謖”作為生僻詞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guān)

鍵。

類型二:翻譯句子

方法指導(dǎo):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xiàn)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guī)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lǐng)會語氣重流利。

具體方法:

一增: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二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biāo)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虛詞,因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

三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yīng)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

表達習(xí)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diào)整語句語序,大體有四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

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五擴:就是擴展。L單音節(jié)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jié)詞或多音節(jié)詞2.言簡義豐的句子,根據(jù)句義擴展其內(nèi)容。

六縮: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J'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yīng)將其意思凝縮。

七直: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于文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

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能算作準(zhǔn)取得翻譯。

八意: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為體現(xiàn)原作神韻風(fēng)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dāng)處理,將其意譯。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飲,不更勝公乎?

【答案】3.(1)(如果)沒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來祭告先帝的在天之靈。

(2)立個木偶在公堂上,它連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潔嗎(不更勝過你嗎)?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

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

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效”:效果,成功。“告”:祭告。

“植”:立?!安ⅰ保哼B……都?!皠佟保簞龠^,超過。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后一定要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

理,使句意通順?!军c睛】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

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

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yīng)的

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yīng)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

美。

類型三:選擇題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寄臣以大事/設(shè)官以治民

B.陛下事宜自謀/無功力無罪

C.攸之、祎、允之任/三載考績之謂何

D.察納雅言/避嫌疑而不言

【答案】B

【解析】B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也”之意。A前者介詞“把”,后者目的連詞“來”。C

前者“的”,后者主謂之間的助詞。D前者“言論”,后者“說話”。

類型五:關(guān)于文章主旨或觀點表述題

5.甲乙兩文都談到了如何做官的問題,請概括它們所倡導(dǎo)的觀點。

【答案】為官不但要廉潔,更要勤政,要做實事,敢于擔(dān)責(zé)。不能空占其位,不謀其政,整天無所事事混

日子。

【解析】文言文要點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nèi)

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chǔ)。如可分析“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鴛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

于舊都”“設(shè)官以治民,下至驛丞閘官,皆有利弊之當(dāng)理,但不要錢即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飲,

不更勝公乎?”“公一身處處求自全,某獄某獄避嫌疑而不言,非負(fù)民乎?某事某事畏煩重而不舉,非負(fù)

國乎?三載考績之謂何,無功即有罪矣”等句,即可分析出為官不但要廉潔,更要勤政;不能尸位素餐,

碌碌無為。

(―)譯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jǐn)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

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

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dāng)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

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fù)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

陛下的職責(zé)本分。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

祎、董允等人的責(zé)任了。

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fù)漢室的任務(wù)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

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就責(zé)罰郭攸之、費祎、堇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

過失;陛下也應(yīng)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道理,采納正確的言論,以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

感激不盡。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yuǎn)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么。

(二)譯文:

北村有位叫鄭蘇仙的人,一天做夢夢見自己到了冥王府,看見閻王爺正在登記剛抓到冥府的人。有一個穿

官服的人氣昂昂地進了大殿,自稱在世時所到之處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現(xiàn)在對鬼神沒有愧疚。閻王微笑

著說:“設(shè)立官制是為了治理國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騷站、閘門的小官,都是按著理法來權(quán)衡利弊。

只說不要老百姓的錢就是好官,那么立個木偶在公堂上,它連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潔嗎?”這官聽

了又辯解道:“我雖沒有功勞,但也沒有罪呀!”閻王又說:“你一生處處求的是保全自己,某個案子,

你為J'避開嫌疑沒敢說話,這不是辜負(fù)了百姓嗎?某件事情,你怕麻煩沒有上報朝廷,這不是辜負(fù)了國家

嗎?(對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績,為什么?無功就是罪??!”當(dāng)官的大吃一驚,非常不安,剛來

時的傲氣一下子就消減了。

k能力提升

1、【2019中考?湖北黃岡】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小題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

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

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蹴,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

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于王曰:“括

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dāng)?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

及宗室所賜幣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

王者。王所蜴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zhí)心各異。愿勿遣?!?/p>

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崩冈唬骸巴踅K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節(jié)選自清代吳敏樹《書謝御史》)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I)萄擔(dān)者三夫(2)趙兵果敗,括死軍鷺

(3)母罩之,吾計已決矣(4)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且厚置土石雖我之死,有子存厚

B.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括母上書言千王曰

C.盡以與軍吏、士大夫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

D.始眥,跳往助考王終遣之

3.用“/”給下面的語句劃分節(jié)奏,劃兩處。

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

4.翻譯下面文言語句。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2)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dāng)?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

5.乙文描寫了一位有德有識的母親。她上書推辭兒子為將,說明她深明大義,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兒子

和丈夫的差別,說明她;她討得“無隨”的承諾,說明她。

【答案】L(1).肩負(fù)、扛(挑)(2).覆滅(3).放棄,放下不管(4).稱職

2.D

3.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

4.(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2)他父親當(dāng)時做(是)大將,用自己的俸祿供養(yǎng)的食客(謀士)要以“十”這個數(shù)目來計算,所結(jié)交的

朋友要以“百”這個數(shù)目來計算(此句可意譯,翻譯出大意即可)

5(1).考慮問題周到,觀察細(xì)致入微(答出一點即可)(2).見識深遠(yuǎn)、處事周密(答出一點即可)

【解析】L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

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

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古今異義詞,荷:he,肩負(fù)。稱:ChGn,稱職。

2.A哪里/表示陳述的語氣詞。B至∣J,介詞/對,向。C把/因。D都是代詞,代人。

3.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

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

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語句意思是:現(xiàn)在趙括一日作了大將,面向東接受軍吏的拜

見,軍吏中沒有敢于抬頭親近地看他的人。故停頓為: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

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

詞不離句。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汝:你。固:頑固。徹:通。為:做。

5.本題考查學(xué)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內(nèi)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寫方

法,作者對人(事)物的評價,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jīng)歷等;最后結(jié)合文中重點段落和句子答題即可。

趙奢之妻對丈夫和兒子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國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對兒子??芍^察細(xì)致入微;對于趙

母的勸說,趙王不聽,趙括的母親說如果有了不稱大將職責(zé)的情況發(fā)生,我這個老婦人能夠不隨著受處罰

嗎?趙王說答應(yīng)不會連累你的。說明趙母有預(yù)見性,想的長遠(yuǎn)。

譯文:

甲文,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的北邊。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jì)將近九十歲,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來進去(都要)

繞路,就聚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

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

都不能鏟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眾人紛紛說:“把它扔

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領(lǐng)子孫中(能)挑擔(dān)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

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也跳跳蹦蹦前去幫助他們。

冬夏換季,(他們)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就憑你殘余的年歲和剩下的力量,

甚至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

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孤兒。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

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增加高度,何必?fù)?dān)憂挖不平?”河

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乙文,趙國的大將、封為馬服君的趙奢的妻子,是趙括的母親。這一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趙括

代替廉頗為大將。將要出征,趙括的母親呈上書信向趙王訴說道:“趙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將?!壁w王問道:

“這是為什么呢?”趙括的母親說:“原先我侍奉趙括的父親時.,孩子的父親當(dāng)時身為大將。他用自己的

奉祿供養(yǎng)的食客要以‘十’這個數(shù)目來計算;他所結(jié)交的朋友要以‘百’這個數(shù)目來計算:國王和王室貴

族賜贈的錢財絲綢,他統(tǒng)統(tǒng)都把它們分給軍吏、士大夫;從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過問家中私事。

現(xiàn)在趙括一日作「大將,面向東接受軍吏的拜見,軍吏中沒有敢于抬頭親近地看他的人;趙王所賜贈的金

錢絲綢,他回家后也統(tǒng)統(tǒng)收藏起來;而且每天尋找可買的合宜的山地房屋,買下來(總想擴充自己的私有)。

國王您認(rèn)為他像他的父親嗎?父親、兒子不同,居心有著差異。我希望國王不要派遣趙括為大將領(lǐng)兵出征

了吧!”趙王說:“作為趙括的母親,你還是放下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計劃已經(jīng)決定了?!壁w括的母親

說:“國王您最終要派遣他為將,那么如果有了大將不稱職責(zé)的情況發(fā)生,我這個老婦人能夠不隨著受處

罰嗎?”趙王說:“不會連累你的?!?/p>

趙括既已領(lǐng)兵出征,代替廉頗才三十多天,趙軍果然大敗,趙括戰(zhàn)死而趙軍傾覆。趙王因趙括的母親

有言在先,所以最終沒有加罪于她。

2、【2019中考?湖北黃石】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人多厭之者。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數(shù)月,

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藤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来涛也荒芩?/p>

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視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無所知名。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來得知名。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信拜禮畢,上坐。信日:“大王之入武關(guān),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

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dāng)王關(guān)中,關(guān)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

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庇谑菨h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八月,漢王舉兵

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guān),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①源食:讖,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進餐。②下:即為胯下。③蒲伏:同“匍”。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布衣,即為布制衣服,為古代庶人之服,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這里表示授予官職,“拜大將”就是“授予大將軍”。

C.三秦、河南,古地名。隨著時間推移,古今詞義所指有的有變化,如“三秦”;有的沒有變化,如“河

南”。

D.列傳,是《史記》中的一種傳記的體類,內(nèi)容是記敘人臣的事跡,以便流傳后世。

2.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

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

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

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信為布衣時,很窮困而且無所事事,經(jīng)常去亭長家蹭飯,因飯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就親自把他追回來,后來韓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將軍一職。

C.韓信受到漢王重用后,趁機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獻計漢王向東出擊,最后讓漢王一舉平定三秦。

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運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2)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

【答案】LC2.C3.A

4(1)整個集市上的人都譏笑韓信,認(rèn)為他膽小。(2)韓信多次與蕭何交談,蕭何認(rèn)為韓信是奇才。

【解析】1此題考查的是相關(guān)常識。C:“有的沒有變化,如“河南””表述錯誤,古時的“河南”是以河

南為中心,向河南臨近省份的部分地區(qū)滲透的一個廣闊區(qū)域,跟現(xiàn)在不同。故選C。

2、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斷句。解答此類試題時,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結(jié)合意思進行斷句?!靶拍芩?/p>

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翻譯為“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劍來刺我,怕死,就從我的胯下鉆過去?!保瑩?jù)此斷

句為: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故選Q

3、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A:文中“數(shù)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薜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

亦知其意,怒,竟絕去?!币馑际牵骸巴らL的妻子對這事也很頭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飯給吃了。到

吃飯的時候韓信來了,就不再給他準(zhǔn)備飯了。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很生氣,從此就和他們斷絕了關(guān)系,

離開了他家?!?,并不是嫌飯不好。故選A。

4、此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

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xí)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1)“一市人皆

笑信,以為怯”句中“市”指的是集市上,“以為”意思是“認(rèn)為”。(2)“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句

中“數(shù)”意思是“多次”,“語”意思是“談話”,“奇”意思是“認(rèn)為……是奇才”。兩個句子語序正

常,據(jù)此翻譯。

譯文: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dāng)初還是平民的時候,家里貧窮又放蕩不檢點,未能被推選為地方官吏,又不

會做生意維持生活。經(jīng)常依靠別人來糊口度日,人們都討厭他。他曾多次到下鄉(xiāng)南昌亭亭長家里去要飯吃,

一吃就是幾個月,亭長的妻子對這事也很頭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飯給吃了。到吃飯的時候韓信來了,

就不再給他準(zhǔn)備飯了。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很生氣,從此就和他們斷絕了關(guān)系,離開了他家。

淮陰的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內(nèi)心是很膽怯的?!?/p>

并且當(dāng)眾侮辱韓信說:“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劍來刺我,怕死就從我的胯下鉆過去。”于是韓信看了他很久,

低下身子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韓信,認(rèn)為他是個膽小鬼。

當(dāng)項梁渡淮北上的時候,韓信帶劍投奔了項梁,做了項梁的部下,沒有什么名氣。漢王劉邦入蜀時,

韓信又逃離楚軍歸附了漢王,也沒有什么軍功。韓信與蕭何交談過幾次,蕭何認(rèn)為韓信是個奇人,韓信估

計蕭何已經(jīng)多次向漢王推薦過自己,漢王還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來不及向其他人

說明,自己去追韓信。等到拜將時,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很震驚。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jié)束后,漢王就座。韓信說:“大王進入武關(guān),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

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據(jù)諸侯的成約,大王理當(dāng)在關(guān)中做王,

關(guān)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yīng)得的爵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遺憾的。如今大王發(fā)動軍隊

向東挺進,只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漢王特別高興,自認(rèn)為得到韓信太晚了。就聽從

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lǐng)攻擊的目標(biāo)。八月,漢王出兵經(jīng)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漢二年(前205),

兵出函谷關(guān),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

3、【2019中考?湖北荊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題。

【甲】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把,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

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

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

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選自紀(jì)的《河中石獸》)

【乙】趙括自少時學(xué)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dāng)。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②,然不謂善。括

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③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jǐn)嗥滠姙?/p>

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

坑之。

(選自司馬遷《史記》)

【注】①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②難:駁倒。③易置:撤換。④縱奇兵:調(diào)遣派出變化莫測的

軍隊。

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富不可得(竟然)

B.爾輩不能究物掌(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

C仔敗走(假裝)

D.而繼其糧道(截斷)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山門圮于河(介詞,在)

B.如募言(代詞,他的)

C.以天下莫能當(dāng)(連詞,因而)

D.巾括易言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3.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作者以簡潔的語言,記敘了人們尋找石獸的經(jīng)過及其令人驚訝的結(jié)局,而且從中悟出了天下事“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jù)理臆斷”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忽視了水流的運動規(guī)律;講學(xué)家過高估計了水流的推力

而忽視了“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確推斷。

C.乙文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趙括年輕時熟讀兵法,后來接替廉頗

為趙將,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D.兩篇選文都闡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講學(xué)家都脫離實際、主觀臆斷,老河兵實踐經(jīng)

驗豐富,因而能提出正確的看法;乙文中趙括雖懂兵法卻不會實際作戰(zhàn),因而戰(zhàn)敗。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2)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答案】LA2.C3.B

4.(1)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

(2)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他擔(dān)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

【解析】LA.竟不可得(終于,到底)

2.C.以天下莫能當(dāng)(以為,認(rèn)為)

3.B項錯誤,正確是:《河中石獸》一文中,寺僧過高估計了水流的推動而忽視了“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講學(xué)家只注意到“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卻忽視了水流運動的規(guī)律,只有老河兵根據(jù)實際經(jīng)驗,將石性、

沙性、水流運動等因素全面綜合起來考慮,做出了正確推斷,石獸在下游。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

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宜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

詞不離句。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是非木柿:這不是木片。是,這。柿,削下的木片。豈能:怎么能。為:被。

暴漲:洪水。暴,突然(急大).使:假使。將:擔(dān)任將軍。

【點睛】譯文

【甲】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里,兩只石獸一起沉沒于此。經(jīng)過十多年,

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后也沒找到。僧人們認(rèn)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鈿,(向下游)尋找J'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xué)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

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zhì)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

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rèn)為(這話)是精當(dāng)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xué)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yīng)當(dāng)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

因為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沙的性質(zhì)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

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dāng)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

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zhuǎn)動,像這樣不停地轉(zhuǎn)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

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jié)果依照他的

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

就主觀判斷嗎?

【乙】趙括從小就學(xué)習(xí)兵法,談?wù)摫?,認(rèn)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jīng)和他的父親趙奢談?wù)摫?,趙奢

都難不倒他,但是并不稱贊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生死攸關(guān)的地方,而

趙括太輕率的討論它了。如果趙王不讓他當(dāng)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當(dāng)將軍,使趙軍失敗的人一定是

趙括自己?!壁w括代替了廉頗以后,全部改變了原有的紀(jì)律和規(guī)定,輕率的任用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

說以后,調(diào)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打敗撤退,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

統(tǒng)一。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饑餓,趙括親自指揮精兵搏戰(zhàn),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

數(shù)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他們活埋了。

4、【2019中考?湖北隨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史稱顏真卿少立朝正色,剛而有禮,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稱感曰“魯公”而獨

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觀其赴火罵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書,宋祁稱其“筆力遒婉”,

今披閱遺跡,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錐畫沙,直透紙背,覺忠義之氣,猶勃勃楮墨間。朕重其人,益愛

其書,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節(jié)選自《跋顏真卿墨跡后》)

【乙】真卿仕歷元、肅、代、德四朝,雖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報國之心。故嘗以正色公言,見惡于④

元載、楊炎、盧杞諸奸,誣劾貶斥,至于七、八。義不顧身,所志必達,而終為杞陷。李希烈反,詔遺宜

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誘,以宰相責(zé)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積薪欲

焚,多端迫協(xié)而毫無怵于心。凡二十閱月,卒縊殺之于蔡州。嗚呼!自平原倡義,至此乃有以畢公之志矣……

夫如真卿者,所謂從容就義,難也。

(節(jié)選自《史林測義》)

【注釋】①顏真卿:唐朝名臣、書法家。唐玄宗時登進士甲科,歷任侍御史等職。安史之亂爆發(fā),其

以平原郡太守獨撐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書,封魯郡開國公。謚“文忠”。②啻:止,僅僅。③球:

美玉,特指玉磬。④見……于……:表被動。

1.下列對【甲】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無碘的一項是()

A.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B.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C.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D.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加同的一項是()

A.宋祁稱某“筆力遒婉”/基真無馬邪(《馬說》)

B.今披閱遨跡/是以先帝他拔以厚陛下(《出師表》)

C.見晉于元載、楊炎、盧杞諸奸/使人之所率莫甚于死者(《魚我所欲也》)

D.李希烈區(qū),詔遺宜慰/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朕重其人,益愛其書,不啻逾于球璧矣。

(2)義不顧身,所志必達,而終為杞陷。

4.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氐硬的一項()

A.【甲】文中,作者認(rèn)為顏真卿的書法不僅技藝高超,而且充滿忠義之氣。

B.【乙】文寫顏真卿面對反賊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義凜然,氣節(jié)不屈。

C.顏真卿為人守正有禮,但由于奸臣當(dāng)?shù)?,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論藏在心里?/p>

D.顏真卿擅長楷書、草書,其楷書風(fēng)格渾厚挺拔,用筆力透紙背。

【答案】1.B2.C

3.(1)我看重他的為人,更喜愛他的書法,勝過對珍稀美玉(的喜愛)。

(2)(顏真卿)為了正義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卻最終被盧杞陷害。4.C

【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

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

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此題較容易,根據(jù)句意:天下

不用姓名稱而獨稱他為“魯公”。后為奸臣盧杞所忌。顏真卿被派前去曉諭大義,因凜然拒降,終為敵所

害。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B天下不以姓名/稱咸曰“魯公”而獨/為權(quán)奸盧杞/所忌遣諭/李希烈竟被賊害。

2、A代詞,代顏真卿/表詰問語氣。B遺跡/送,贈給。C都是“厭惡”。D謀反/通“返”,返回。

3、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

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

詞不離句。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益:更加。啻:止,僅僅。球:美玉,特指玉磬。達:實現(xiàn)。

4、C“只能把正直的言論藏在心里”錯誤,與原文“觀其赴火罵逆,何其烈也?!辈环?。

【點睛】翻譯:史書稱顏真卿指嚴(yán)正執(zhí)法,性格剛直而有禮,不是公正的言論、確當(dāng)?shù)牡览砭投疾蝗ハ搿?/p>

天下人不用姓名稱呼他,而只稱呼他為“魯公”。后為奸臣盧杞所忌,他讓唐德宗下詔書派遣顏真卿去勸

降李希烈,(因凜然拒降)終被敵人所害。再看他當(dāng)時怒罵逆賊步入火中時的場面,是何等的壯烈慷慨啊!

顏真卿生平喜歡正楷、草書,宋祁稱贊他的書法“筆力遒婉”,如今再看顏真卿的遺跡,凝重沉郁,斜中

取正,筆力勻整而不露鋒芒。力透紙背,筆墨紙間感覺到有一股生機勃勃的忠義之氣。我看重他的為人,

更喜愛他的書法,勝過對珍稀美玉(的喜愛)。

顏真卿仕歷經(jīng)元、肅、代、德四朝,雖到晚年仍堅持不懈保有愛國之心。因為曾經(jīng)態(tài)度嚴(yán)肅,說些公道話,

而被元載、楊炎、盧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彈劾,或是被貶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顏真卿)

為了正義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卻最終被盧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詔書派遣顏真

卿去勸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員聽了都大驚失色。顏真卿拜謝皇命后就啟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

滔等人的利誘,并責(zé)罵李元平身受國家重任卻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準(zhǔn)備活埋他,

后乂堆起干柴,想要燒死他,多種脅迫都不能讓顏真卿有絲毫的害怕。經(jīng)歷了二十多個月,最終被絞死在

蔡州。哎,自從平原太守(顏真卿)首倡大義,到現(xiàn)在才有人能夠完成顏公您的遺愿的啊!但是能像顏真

卿這樣從容就義的,實在太難?。?/p>

5、【2019中考?湖北武漢】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晉侯之弟揚干亂行曲梁,魏絳?戮其仆咒晉侯怒,謂羊舌赤③曰:“合諸侯,以為榮也。揚干為戮,何

辱如之?必殺魏絳,無表也!”對日:“絳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其將來心,何辱命焉?”

言終,魏絳至,授仆人書,將伏劍。士魴、張老止之。公④讀其書曰:“臣聞師眾以順為武,軍事有死無犯

為敬。君合諸侯,臣敢不敬?君師不武,執(zhí)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懼其死,以及揚干,無所逃罪。不能致

訓(xùn),至于用鉞。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惫卸?,日:“寡人之言,親愛也。吾子

之可,軍禮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訓(xùn),寡人之過也。子無事寡人之過,敢以為請?!?/p>

晉侯以魏絳為能以刑佐民矣,與之禮食⑤,使佐新軍。

(選自中華書局《左傳》,有刪節(jié))

【注釋】①魏絳:晉國中軍司馬,主管軍法。②仆:指駕車的人。③羊舌赤:與后文的士魴、張老同為晉

國大臣。④公:指晉侯。⑤禮食:國君在太廟宴請臣子。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Λ.無朱也失:耽誤

B.其將來群辭:陳說

C.吾子之過討:處罰

D.子無重寡人之過重:看重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見于司寇

A.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3.下列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侯在曲梁舉行盟會,大會諸侯,揚干擾亂了軍隊行列,魏絳殺了他的車夫。

B.魏絳不懼晉侯問罪,主動來見晉侯,卻遭將士伏擊,幸得士魴、張老二人解救。

C.魏絳認(rèn)為軍中將士要服從命令,寧死也不應(yīng)觸犯軍紀(jì),所以一定要從嚴(yán)治軍。

D,晉侯了解了魏絳心意后,承認(rèn)了自己的過失,不但沒有殺魏絳,還重用他。

4.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絳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

【答案】1.D2.C3.B

4.魏繹沒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難,有了罪責(zé)不逃避懲罰。

【解析】1、試題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

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嘗”是“曾經(jīng)”;“方”是古今異義詞,“才”的意思。語句

“子無重寡人之過”中的“重”是“重新,再次”的意思,不是“看重”。故答案為D。

2、試題分析: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

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

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語句“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的意思是: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從刑罰而使君王發(fā)怒?就讓司寇判我死罪吧。據(jù)此,正確的句讀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故答案為C。

3、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選項內(nèi)容與原文內(nèi)容進行比對作

答。依據(jù)“言終,魏絳至,授仆人書,將伏劍”的意思是:魏絳就到了,交給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劍自

殺。故B項中的“卻遭將士伏擊”的理解是錯誤。據(jù)此,答案為B。

4、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xué)生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注重積累,尤其是重

點篇目,要做到熟記。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

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貳志(二心)、事(侍奉)、辟(通'避',

躲避)、刑(刑罰)”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

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運用“增、冊h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

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參考譯文:

晉侯的弟弟揚干在曲梁擾亂軍隊行列,魏絳殺了他的車夫。晉侯發(fā)怒,對羊舌赤說:“我認(rèn)為召集諸

侯會盟是榮耀的事?,F(xiàn)在揚干被羞辱,我們何時受過這等羞辱?我一定要殺掉魏絳,不要耽誤了!"羊舌

赤回答說:“魏絳沒有二心,侍奉君主從不躲避危難,有了罪責(zé)也不逃避懲罰。他會來陳說情況的,何必

勞駕您下命令呢?”話剛說完,魏絳就到了,交給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劍自殺。士魴、張老勸阻了他。

晉侯讀他的信,信上說:“我聽說軍隊以服從命令為武,軍人做事以寧死不觸犯軍紀(jì)為敬。您召集諸侯會

盟,我怎么敢不恭敬?君主的軍隊不服從軍令,辦事的人不嚴(yán)格執(zhí)法,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我害怕自

己因不嚴(yán)格執(zhí)行軍法而犯死罪,所以懲治了揚干,這罪過無可逃避。事先我沒能進行教導(dǎo),以至于要動用

大刑。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從刑罰而使君王發(fā)怒?就讓司寇判我死罪吧?!睍x侯光著腳跑出來,說道:

“我之前說的話,是因為寵愛自己的兄弟。你處罰揚干的車夫,是執(zhí)行軍法。我有弟弟,卻沒有教導(dǎo)好,

這是我的過錯。請你不要讓我再次犯錯,拜托你了!”

晉侯認(rèn)為魏絳能夠用刑罰來治理百姓,就在太廟宴請魏絳,并讓他擔(dān)任新軍副帥。

6、[2019中考?湖北咸寧】文言文閱讀

陶侃少孤貧。建興三年,侃在廣州無事,輒朝運百蹙出于齋外,暮運于齋內(nèi)。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

力中原,過爾優(yōu)逸,恐不堪事,故自勞耳?!?/p>

太寧三年,五月,以陶侃為征西大將軍,都督②荊、湘、雍、果四州請軍事。判州刺史、荊州士女⑥相

慶。侃性聰敏恭勤,終11斂膝危坐,軍府眾事,檢攝無遺,未嘗少閑。常語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陰,

至于眾人,當(dāng)惜分陰。豈可但逸游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④也!”

侃在軍四十一年,明毅善斷,識察纖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于白帝,數(shù)千里中,路不拾遺。

(節(jié)選自《晉書?陶侃傳)

【注】①攀(pi):磚。②都督:統(tǒng)領(lǐng)。③士女:泛指百姓。④棄:放棄。⑤迄:到,至。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故自芳耳(使…勞累)B.常博人日(告訴)

C.軍府眾事,檢攝無遺(放棄,含棄)D.明毅雪斷(善于)

2.下列選項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例:朝運百舞于齋外

A.箕畚運于渤海之尾B.不求聞達于諸侯

C.皆以美于徐公D.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3.下列4寸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陶侃對自己要求嚴(yán)格,不貪圖安逸清閑,常常早上把磚從書房運出去,晚上又運回來

B.從“荊州刺史、荊州士女相慶”,可以看出陶侃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節(jié),但他治軍嚴(yán)謹(jǐn),反對不正之風(fēng)。

D.陶侃辦事嚴(yán)肅認(rèn)真,為人精明果敢,觀察事物細(xì)致周密,別人欺騙不了他。

4.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侃性聰敏恭勤,終日斂膝危坐。

(2)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

【答案】LC2.A3C

4.(1)陶侃秉性聰明機敏,對人恭敬,做事勤懇,整天并攏雙膝、端正地坐著。

(2)活著的時候?qū)τ谏鐣]有什么好處(或貢獻),死了后對于后世沒有留下好名聲。

【解析】1、C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軍府眾事,檢攝無遺”中的“遺”:疏忽,遺漏。整句意思:營

暑里許多的事情,檢查管理,沒有疏忽遺漏的地方。

2、A選項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義相同。都是介詞“到”之意。B介詞“在"。C介詞“比”。D

介詞“向”。

3、C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疤召┰谏钌喜痪行」?jié)”與原文不符。原文沒有這個意思,屬于

無中生有。從文中分析,陶侃在生活上是個很嚴(yán)謹(jǐn)?shù)娜恕?/p>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

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

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重點字詞的翻譯。終日:整天。危:端正地。益:好處。聞:

聞名,此處可譯為“留下好名聲”。

譯文:

陶侃年輕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晉愍帝建興三年(315),陶倪在廣州刺史任上比較空閑,常常早

上運一百塊磚到書房外,晚上又把磚運回書房里。有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陶侃回答道:“我正要努力去恢

復(fù)中原,過于清閑安樂,以后恐怕?lián)?dāng)不了重任,因此要使自己筋骨勞累?!?/p>

晉明帝太寧三年(325)五月,任命陶侃為征西大將軍,統(tǒng)領(lǐng)荊、湘、雍、梁四州軍事。荊州刺史,荊州

地方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后,都互相慶賀。陶侃秉性聰明機敏,對人恭數(shù)做事勤懇,整天并攏雙膝、端正

地坐著,軍府里許多的事情,檢查管理,沒有疏忽遺漏的地方,也沒有一定的空閑時間。陶侃經(jīng)常告訴別

人說:“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畫是位圣人,他尚且愛惜每一寸光陰,至于我們這些普通人,更應(yīng)當(dāng)愛惜每一寸

光陰,怎么可以只圖盡管玩樂、過度喝酒以至大醉呢!活著的時對于社會沒有什么好處,死了后對千后世沒

有留下好名聲,這是在放棄自己?。 ?/p>

陶侃在軍隊里工作了四十一年,精明果敢,善于判斷,觀察事物細(xì)致周害,別人不能欺騙他;陶侃管轄的地

方很多,從南陵一直到白帝城,方圓幾千里內(nèi)都很太平,甚至東西丟失在路上也沒有人拾為己有。

7、[2019中考?湖北襄陽】文言文閱讀。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巴河內(nèi)失火,延燒千余家,上使黯往視之。

還報日:“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②,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謹(jǐn)以便

宜,持節(jié).發(fā)河南倉粟以賑之。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鄙腺t而釋之,遷為滎陽令。黯恥為令,病歸

田里。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shù)⑤切諫,不得久留內(nèi),遷為東海太守。黯學(xué)黃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

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zé)大指?而已,不苛小。歲余,東海大治。稱之。

——節(jié)選自《史記?汲鄭列傳》(wm?)

[注釋]①謁者:官名。②河南:指河南郡。③節(jié):符節(jié),皇帝派遣使者的憑證。④矯制:假傳圣旨。

⑤數(shù):屢次。⑥黃老之言:指道家學(xué)說。⑦大指:大的原則。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上便黯往視之.

②乃召拜為中大夫—

2.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