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洛陽一高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歷史周練(5)命題:審題:一、選擇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1.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提出“禮樂刑政”綜合為治的立法原則,主張通過“政的劃一、刑的強制、禮的規(guī)范、樂的感染”,實現(xiàn)“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由此可見A.禮樂的重要性超過了刑政 B.傳統(tǒng)文化決定政治影響力C.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得以實施 D.以禮入法具備歷史淵源2.春秋時期,孔子認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睉?zhàn)國時期,孟子進一步補充道:“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庇纱丝梢?,先秦儒學A.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B.追求人與社會的和諧C.體現(xiàn)出強烈的入仕情懷 D.形成君權神授的理論3.先秦時期,外交“辭令”的發(fā)展經歷了由群策群力到個人隨機應變的發(fā)展過程,甚至出現(xiàn)了專供辯士們學習與取用的虛擬游說文辭資料。這反映了先秦時期A.社會轉型的大趨勢 B.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C.各國交往日益頻繁 D.諸侯之間征伐不斷4.《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泵献诱J為有恒產者有恒心,主張保護生產者利益,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的主旨是A.為實現(xiàn)仁政奠定物質基礎B.反映人民的利益訴求C.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D.推動小農經濟的發(fā)展5.戰(zhàn)國時期的韓非子認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趨利避害的,現(xiàn)在必須用嚴格的法律和官僚機構的有力懲罰來進行統(tǒng)治。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以為,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完全消除獸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難免在執(zhí)政時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響的理智的體現(xiàn)。由此可見A.兩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則B.兩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權力C.兩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D.兩者都注重對人民的管理6.百家爭鳴時期,農家鐘情于神農時代,道家以黃帝傳人自居,儒家喜歡堯舜禪讓和周公禮樂,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實干精神。這反映出諸子百家A.根據各自理論需要而改造古代的歷史 B.從古人身上尋找理想社會的設計方案C.形成較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為準則 D.代表了社會不同階層的共同理想追求7.董仲舒認為“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所以君主應當使“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當義而出”,“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陽之多于陰也”。這一思想A.蘊含了一定的辯證意識B.完全突破了先秦儒學的范疇C.有利于約束君主的行為D.科學闡述了天人互滲的關系8.為適應漢武帝強化權威的需要,儒家公羊學派以《春秋》“君親無將,將而必誅”,主張對謀反的淮南王進行誅殺,后又以“大復仇”思想為漢武帝出擊匈奴提供理論依據。但公羊學派堅決反對鹽鐵專營政策,甚至以天降異象為由,認為漢朝氣數(shù)已盡,要求皇帝“求索賢人,禪以帝位”。據此可知漢代儒學A.開始成為政治附庸B.政治訴求過于理想化C.積極干預現(xiàn)實政治D.宣揚天人感應的學說9.公元前122年,武帝在郊祭時獲白麟,終軍借此對武帝稱頌,將武帝獲白麟認為是祥瑞,是國家統(tǒng)一的征兆。公元前116年,武帝得寶鼎,吾丘壽王以此贊揚武帝“恢廓祖業(yè),功德愈盛,天瑞并至,珍祥畢見”。這些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了A.天人感應的施政理念 B.春秋大一統(tǒng)的哲學觀C.君權神授加強皇權的思想 D.敬天保民的封建迷信理念10.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因具有使人們排遣苦悶、消弭死亡恐懼的作用而繁榮,但佛教徒主張佛法的“六度”與儒學的“五?!泵悓嵧?。梁代僧人順更講,“釋氏(釋迦牟尼)之訓,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妻和柔。”這反映了A.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逐漸變異 B.佛教成為社會主流思想C.佛教主動適應社會需要 D.三教合流的趨勢已出現(xiàn)11.有學者認為,王陽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張,擺脫了長期的文字訓練和經典閱讀,是一種簡單直截、當下即是的工夫,所以能夠引發(fā)中下層老百姓的極大興趣。這主要說明王陽明的“心學”A.其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B.只對當時的中下層老百姓產生了影響C.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變革的作用D.直接推動了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發(fā)展12.與朱熹、王陽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學派代表人物王艮認為:格物致知無非就是說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個人身體是根本,而家國天下是枝節(jié),并開始大談“百姓日用就是道”。這一思想A.動搖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 B.蘊含近代民主啟蒙思想C.凸顯“家國一體”觀念 D.順應工商市民利益要求13.兩宋時期,從百姓人家到士大夫家庭甚至皇室,婦女改嫁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法律上沒有限制女性改嫁的條文,社會風氣也不以再嫁為恥。由此可知當時A.婦女地位明顯提高 B.追求幸福成為潮流C.市民階層日益壯大 D.程朱理學影響有限14.宋之后的學者既不講出世,亦不在狹義的門第觀念上面來講功業(yè)、禮教。他們要找出一個比較更接近平民性的原則,來應用于宇宙、人生、國家、社會、人世、出世等各方面。這表明宋之后A.等級觀念消除B.儒學走向世俗化C.人們淡泊名利D.哲學研究的盛行15.明代嘉靖年間,王陽明在為棄儒經商的方麟所寫的墓志銘中說;“古者四民異業(yè)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士以修治,農以具養(yǎng),工以利器,商以通貨,各就其資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業(yè)焉,以求盡其心。”王陽明這種觀點形成的根源是A.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 B.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弛C.傳統(tǒng)社會結構逐步瓦解 D.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16.黃宗羲海昌講學時,經常推薦弟子讀《幾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學生習《農政全書》、《泰西水法》等書籍;明末流行的《天工開物》是清初向國外出口的重要書籍之一。這反映了明清之際A.中學未能突破傳統(tǒng)的窠臼 B.經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學東漸C.中西文化同源的雛形初現(xiàn) D.古典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認可17.顧炎武以經學家的態(tài)度尋繹《春秋》經之微言大義,使《春秋》由空衍義理轉向學以致用。以經證史,疏證《春秋》經之本意,進而考核《春秋》史事之正誤;以經論史,闡明《春秋》經學之本原。這表明A.史學研究必須以經學為參考 B.顧炎武的思想有較強實用性C.《春秋》經的解讀具有多樣性 D.顧炎武的研究個人色彩濃厚18.王夫之認為:“未有馬矢而無射道,未有車馬而無御道……未有子而無父道,未有弟而無兄道,道之可有而且無者多矣。故無其器則無其道,誠然之言也”。這一觀點A.體現(xiàn)了經世致用的思想 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當性C.批判了君主專制的體制 D.體現(xiàn)了樸素的唯物思想19.出現(xiàn)于城邦政治以前的希臘神話故事對后來歐洲的文學和思想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些故事中的神個性鮮明,沒有禁欲主義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這些神都有自己的命運,也會為情所困,甚至為自己的利益做出壞事。這表明此時的古希臘A.民眾的宗教信仰意識淡薄 B.宣揚人的地位高于諸神C.神話文化中具有人文色彩 D.民眾理性占據主導地位20.古希臘神學發(fā)達,即使是體育競技會也被普遍認為是希臘人獻給神的祭品。希臘人為了表明自身的虔誠,將自己認為最美、最純潔的軀體獻給神,誰取得了比賽的勝利,就意味著上蒼把勝利之福恩賜給了誰。這表明古希臘A.直接民主政治影響體育競技B.神學思想中隱含著人文精神C.神學泛濫導致公民體質下降D.體育競技充滿公平正義精神21.十三世紀前后,西歐活躍著一批異端教派,他們都在討論人與上帝的關系。阿諾德教派猛烈攻擊教會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惡行,卡塔爾派提倡“保持基督純潔”,韋爾多派則主張“回歸貧窮教會”。這說明當時A.天主教會權力走向衰落 B.人們自我意識增強C.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fā)展 D.新教理論初步形成22.在宗教改革中加爾文提出,教會由選民選出,既不隸屬于教皇,也不隸屬于諸侯;教職也由選舉產生,從教徒中選出長老會和牧師管理會。這反映出加爾文宗教改革A.具有濃厚的新型民主色彩 B.有利于緩和不同教派的矛盾C.具有推動政教合一之意圖 D.有利于強化世俗國王的權力23.馬丁?路德反對羅馬教廷,宣揚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導的改革運動得到農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推動了宗教民族主義的發(fā)展。王公貴族為擴大自身政治權力,也紛紛建立其轄區(qū)官方教會。這主要說明宗教改革A.使社會各階層有了共同目標B.擴大了世俗貴族權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D.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24.16世紀,英格蘭教育家馬爾卡斯特說,“我愛羅馬,但更愛倫敦,我雖仰慕拉丁語,但更崇拜母語”;同一時期,馬丁·路德創(chuàng)造了“德語”,他的翻譯為人民提供了對抗天主教會的武器。據此推斷,這一時期的歐洲A.民主思想廣泛傳播B.民族意識逐步形成C.文藝復興漸入高潮D.宗教改革縱深發(fā)展25.有學者認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雖然思考和斗爭的角度不同,但都對傳統(tǒng)的思想和觀念進行了挑戰(zhàn),反對天主教會的腐敗、特權,從而為轉型時期新文化的構建提供了素材和理論武器。據此判斷,兩場思想解放運動的主要歷史作用在于A.改變了西方社會的宗教信仰 B.在不同領域沖擊了舊的精神枷鎖C.強化了天主教會的世俗權威 D.描繪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藍圖26.“隨著對峙的加劇,激進派領袖對這場運動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將其轉化為革命口號:公民、社會契約、普遍意志、人權,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边@場運動A.喚醒了人性的復蘇 B.否定了羅馬教皇的權威C.詮釋了理性的內涵 D.促進了近代科學的誕生27.啟蒙思想家康德曾經說過,服役的軍官必須服從上級的命令,同時也可以作為學者對這一命令在軍事上的恰當性加以評論,并交給公眾去判斷:一個國家的公民必須繳納所規(guī)定的稅額,同時作為一個學者也可以對這一稅收的正當性加以質疑,并公之于眾。該言論所要表達的本質內涵是A.做事應當堅持雙重標準 B.人應當具有獨立人格C.人都應當努力成為學者 D.法令應當具有公信力28.《百科全書》幾乎囊括了18世紀中葉以前歐洲人所取得的全部科學成果,對各個領域的學術和技術做了一次全面總結。在此基礎上,它以科學為旗幟,向上層建筑全面進攻,橫掃一切與封建制度共生的舊傳統(tǒng)、舊觀念、舊文化。這表明A.現(xiàn)實主義文學開始興起 B.自然科學影響啟蒙運動C.科學成為啟蒙思想核心 D.法國國內階級矛盾尖銳29.幾乎法國所有的啟蒙學者都推崇中國文化,他們贊頌中國自堯舜以來的政治制度,是實現(xiàn)了“政治與道德的結合”,用以抨擊封建專制制度。伏爾泰認為,中國文化的發(fā)現(xiàn)對思想界來說,同哥倫布在自然界的發(fā)現(xiàn)是同等重要的大事。說明了A.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蘊涵了法國啟蒙思想B.啟蒙思想家借中國文化宣揚人文主義C.中國文化成為法國反封建的思想武器D.啟蒙思想家借中國文化構建理性王國30.18世紀以來,法國啟蒙思想家直接追求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而德國啟蒙思想家則把自己的理想和意識偽裝成超現(xiàn)實的精神追求,這歸根結底是由于德國A.受到宗教改革嚴重影響 B.俾斯麥推行鐵血政策C.近代經濟成分比例尚小 D.資產階級力量的弱小31.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訪錄》,比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還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稱它為“另一部《人權宣言》”。這兩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點是A.反對封建禮教、強調人人生而平等B.構建未來資本主義政權組織形式C.批判君主專制、保證人民基本權利D.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32.在盧梭看來,不存在徹底的民主制,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適合人類,選舉產生的貴族制政府,是相對較好的政府。這表明盧梭A.致力于消滅社會的不平等B.正視公民在政治素養(yǎng)上的差距C.基本背離了啟蒙運動宗旨D.并未提出“主權在民”的思想二、材料解析題:每題26分,共52分。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傳統(tǒng)治國方略凝聚著中西方古代哲人的政治智慧,它為現(xiàn)代人留下了諸多思考和啟迪。材料一孔子認為“天生德于予”,提倡德治。德治要求道德極為高尚的“圣人”治理國家,達到“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目標。孟子也主張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讓老百姓過上富足生活。與孔孟相比,荀子雖然更多關注人性中惡的一面,但他認為可以利用禮義教化和法律來改變人的惡性。韓非子則認為“好利惡害,人之情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材料二柏拉圖早年把人的天賦善性看成政治的基礎。主張靠“集權力與智慧于一身”的哲學王推行賢人政治來維護城邦制度,將“最高尚、最公正的東西”施于公民。從人性自私論出發(fā),亞里士多德主張法治,因為法治一方面可以抑制人的性惡,另一方面又能促使人向善的方向發(fā)展,因為法律的精神是“善”的,即法律應是合乎正義的。政治團體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至善,其采取的途徑主要是靠法治,其次是教育。在城邦中,中產階級比任何其他階級都較為穩(wěn)定,因此,只有以他們?yōu)榛A建立的政體才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最好的政體?!幾源抻罇|《中西法律文化比較》(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西方治國方略產生的背景。(12分)(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古代中西方治國方略的異同。(14分)34.(2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5世紀,雅典民主制達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領域,公民不分貧富和出身均有參與政治生活的同等權利。后來,平等觀念隨著羅馬法的實施而傳播開來。西塞羅在《論共和國》中進一步論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確的理性,與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對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師和統(tǒng)帥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聯(lián)盟的紐帶,由法律確定的權利是平等的,那么當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時……作為同一個國家的公民起碼應該在權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摘自西塞羅《論共和國》、王樂理《美德與國家》材料二盧梭作為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杰出代表,他是平等權利最重要的辯護者。盧梭認為,“在自然狀態(tài)中,不平等幾乎是不存在的”?!懊總€人都生而自由、平等,他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會轉讓自己的自由。”他把不平等視為人類社會一切邪惡的根源,因為正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的出現(xiàn),導致了人對人的依附與奴役。盧梭認為根據社會契約建立共同體,并消除不平等,這種社會契約“以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來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身體上的不平等;從而,人們盡可能在力量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約定并根據權利,他們卻是人人平等的”?!嵒邸吨形髌降人枷氲臍v史演進與差異》(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雅典和羅馬平等觀念的異同,并分析兩者共同的歷史意義。(12分)(2)概括材料二中盧梭關于平等的主要觀點,結合所學分析其平等觀提出的歷史背景。(14分)高三第5次周練參考答案選擇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D2、B3、C4、A5、C6、B7、C8、C9、A10、CC12、D13、D14、B15、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感染性疾病科護理
- 手機行業(yè)報告
- 弱電施工文案情緒管理
- 托班安全教育:保護小手
- 2025年變頻技術應用模塊項目構思建設方案
- 四年級數(shù)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2025年電容器用鈮粉鈮絲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智能計量終端項目發(fā)展計劃
- 陜西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植物基食品配料開發(f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藝術職業(yè)學院《染整助劑》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冷庫維護保養(yǎng)合同范本
- 脛腓骨骨折護理查房課件
- 閩教版2023版3-6年級全8冊英語單詞表
- 2024年浙江義烏市商城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馮諼客孟嘗君》
- 形式發(fā)票格式2 INVOICE
- 浙江省杭州市介紹(課堂PPT)
- 擦窗機安全技術交底
- 基于分形理論的雷電先導三維建模與仿真
- 模具鉗工試題及答案
- 公司控制權法律意見書三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