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_第1頁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_第2頁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_第3頁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出自《荀子·修身》,意思是說路途雖近,不走永遠不會抵達終點;事情雖小,不去做永遠不會完成。這句話可以看作“修身”篇的主旨,強調(diào)篤行實干的重要性,提倡身體力行、知行合一。在說明“行”“為”的重要性后,荀子分析了修身的三重境界:把禮法貫徹到自己的所作所為中,這是士人;具有堅定意志并能親身實踐、孜孜不倦,這是君子;敏捷明智并堅持不懈踐行真理,這是圣人。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士人、君子,還是圣人,都需要永不停歇地努力實踐,這一思想也見于《荀子》其他篇章,譬如《勸學(xué)》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儒效》中“知之不若行之,學(xué)至于行之而止矣”等。這些都是對儒家尚行、重行思想的充分表達。注重實干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涵?!渡袝ふf命》認為“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中庸》提出“力行近乎仁”,一個人做得如何,是不是踏實地行動,直接體現(xiàn)他的素養(yǎng)。北宋政治家趙普有句名言:半部《論語》治天下。這種說法可能有點夸張,但是說明了一個道理:儒家思想是用來治世的實踐理論。明代王守仁明確提出“知行合一”的命題,強調(diào)躬行實踐的重要。不只是儒家,老子也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行動起來,堅持不懈,才是人生正途?!俄n非子》認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基層實踐是大熔爐,文臣武將要從有實際工作經(jīng)驗的人中選拔??梢?,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知行觀,注重“知”與“行”的不可割裂,并且將最終落腳點放在了“行”上,蘊藏著學(xué)以致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實踐智慧。“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敝灰袥Q心、有行動,馬蹄不停奔走,就能抵達人生夢想的彼岸“長安”。古往今來,那些胸懷鴻鵠之志、成就壯麗事業(yè),一心為國為民謀福祉的志士仁人,無一不是行動派、實干家,無一不是只爭朝夕的實干、久久為功的力行。明萬歷年間,兵部左侍郎汪道昆被派往薊遼巡視防務(wù)。汪道昆來到邊關(guān)后,不聽匯報不搞巡視,卻和當(dāng)?shù)匚娜艘黄鹨髟娮髻x?;氐骄┏呛螅终寰渥?、玩弄詞藻,寫了一份行文優(yōu)美的散文奏章。張居正看了后,憤然寫下“芝蘭當(dāng)?shù)?,不得不除”,罷免了其官職。一個兵部的官員不想著打仗的事,卻整日沉湎于筆墨粉飾,就像蘭花芝草,即便再名貴、長得再好,長錯了地方,就要被鏟掉。其實,張居正害怕紙上談兵的故事在自己手里重演。崇尚實干的張居正在大刀闊斧進行變法之時,就特別注重提高行政效率,推出考成法,把各個官員要完成的年度考核要求編訂成冊,正本交六科考核,副本留在內(nèi)閣備查,年底依冊考核,完成一件事就勾除一件事,達不到考核要求的免職貶官。《明史》記載,考成法實施后,官場風(fēng)貌為之一變,官僚機構(gòu)的效率高到早晨朝廷頒布的詔命,傍晚就能得到良好的執(zhí)行。張居正執(zhí)政時,明朝國富兵強,財政出現(xiàn)了少有的連年盈余。可是,翻閱史書,當(dāng)?shù)馈爸ヌm”又何其多?魏晉間一些士大夫不務(wù)實際,空談?wù)芾恚Q作“清談”。名士王衍就是這樣一個人,《世說新語》稱他“處眾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間”。他少壯登朝,累遷至司徒,位高權(quán)重,卻帶領(lǐng)朝廷中堅談玄論道,避實就虛。永嘉之亂,作為統(tǒng)帥的王衍被胡人石勒俘獲。十分仰慕名士的石勒把王衍奉為上賓,想聽聽他對西晉亡國的思考,以作借鑒。沒想到王衍不僅以清談之姿極力為自己辯護,撇清亡國和自己沒關(guān)系,還為了討好石勒,恬不知恥地勸石勒稱帝。看到“名士”這副嘴臉,石勒呵斥道:“你身居要職,從年輕時就受到重用,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白頭,如何說不參與朝政?晉朝亡國,正是用了你這樣的人!”清談?wù)`國,說到底是空話、套話誤國。前車之鑒,發(fā)人深省。每一項事業(yè),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永恒的道理。決不能雷聲大雨點小,也不能因為事情小就不動手去做,而是要力戒空談、積極行動。蘇軾一生生活在黨爭的夾縫中,三起三落,但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即便被一貶再貶,他都不改初心,總是不忘為國家和百姓做一點事情,而且注重實踐的有效性。被貶到嶺南小城惠州,早已做了“白首不歸”打算的蘇軾,并沒有躺平,也沒有獨善其身,依然把救助民間疾苦作為頭等大事?;葜莩俏鞯呢S湖上有座木質(zhì)長橋,屢遭毀壞,有人建議用“堅若鐵石”連“白蟻不敢躋”的石鹽木重修。為了修繕這座橋,蘇軾積極參與,還把自己的一條犀帶捐作建橋基金。橋修好后,他寫詩描述了百姓的激動之情:“父老喜云集,簞壺?zé)o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彼指嬲]:“常當(dāng)修未壞,勿使后噬臍?!绷硗?,蘇軾見惠州營房缺乏,軍人散居城鄉(xiāng),對百姓造成困擾,于是建議修建營房上百,解決了軍人的居住問題。蘇軾對待每一個到達的地方,都認作是“歸鄉(xiāng)”,都當(dāng)作施展抱負的舞臺。因為他心中裝著對黎民百姓的責(zé)任感,這份責(zé)任感不但沒有因朝廷的疏遠貶謫而消融,反而把這份責(zé)任外化于行。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時代呼喚新作為,面對改革發(fā)展的難點、痛點、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