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493.2-2007-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guī)范+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線_第1頁
DB11/T 493.2-2007-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guī)范+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線_第2頁
DB11/T 493.2-2007-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guī)范+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線_第3頁
DB11/T 493.2-2007-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guī)范+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線_第4頁
DB11/T 493.2-2007-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guī)范+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guī)范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線2007-08-13發(fā)布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I I1范圍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一般規(guī)定 15路段交通標線的設置 15.1車行道寬度 15.2車行道中心線 25.3車行道分界線 45.4車種專用車道線 55.5人行橫道線 75.6網狀線 105.7車行道邊緣線 105.8停車位標線 135.9字符標記 175.10出入口標線 195.11減速標線 205.12港灣式??空緲司€ 235.13潮汐式可變車道線 246路口交通標線的設置 6.1人行橫道線 246.2停止線 256.3禁止變換車道線 276.4導向箭頭 296.5左彎待轉區(qū)線 326.6非機動車禁駛區(qū)標線 336.7導向線 346.8中心圈 6.9近鐵路平交道口標線 6.10導流帶標線 38——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線—第3部分:道路交通信號燈本部分為DB11/T493—2007第2部分。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立寧劉冬文樊躍明姜金輝張利明宋克珠李成瑞李學民本部分于2007年首次發(fā)布。1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guī)范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線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3.2潮汐式可變車道ReversibleLan5.1.1城市道路機動車車行道寬度(以下所述車行道寬度均指構成本車道兩條標線中心之間距離)一般為3.0—3.5米,最低不得小于2.8米。車道寬度如圖1所示。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車行道寬度一般為3.2—3.75米。彎道車行道寬度應根據(jù)轉彎半徑適當加寬,環(huán)島內側車行道寬度最低不得小于4米。25.1.2公交車車行道寬度一般為3.5—3.75米,最低不得小于3.0米。如圖2所示。≤5.1.3非機動車車行道寬度根據(jù)流量一般設置為2.5—6.0米,最低不得小于2.0米。5.2.2.1道路寬度在8米以上且存在對向行駛的交通流,設置車行道中心線。5.2.2.2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相鄰對向行駛時,設置黃色單實線。單車道側為虛線,如圖3所示。3圖3奇數(shù)機動車車行道中心線5.2.2.5機動車道為上下行方向各兩車道(含)以上時,設置為黃色雙實線或黃色單實線。5.2.3當車行道發(fā)生變化,道路中心線漸變段在100米以上,參如圖4所示。5.2.4中心黃虛線間距尺寸:中心黃虛線線段與間隔尺寸為4米和6米。如圖5所示。5.2.5車行道中心線和分界線設置方法機動車單向行駛且非機動車雙向行駛的道路,車行道中心線和分界線可按表1設置(寬度為8米4非機動車道備注小于8米標線視情況而定同時設置逆向車道黃色機非分道線和白色機非分道線2.5以上×2同時設置逆向車道黃色機非分道線和白色機非分道線路寬非機動車道中心線型備注小于8米不宜施劃不宜施劃分道線黃色單虛線同向機非混行12米黃色單虛線另設置機非分道線12-16米黃色單虛線另設置機非分道線3.0-3.5×n+中心線0.6實線另設置機非分道線5.2.6機動車單行且非機動車雙行的路段,在機動車道與對向非機動車道之間應施劃中心黃色單實線。參如圖6所示。5.3.1車行道分界線設置在同向行駛的車行道分界線上。為白色虛線,線寬0.15米。5.3.2同一行駛方向有二條或二條以上車行線線塊和間隔尺寸為6米和9米,如圖7所示。設計速度小于60Km/h時,線段和間隔尺寸為2米和4米,如圖8所示:55.4.2由兩條平行虛線及文字組成,顏色為黃色。虛線線段長4米,間隔4米,線寬0.25米。專用車道應標注依規(guī)定行駛之車輛種類的指示文字。如圖9所示。制在400米左右。參照圖10所示。名5.4.5專用車道與非機動車道臨近設置時(無機非隔離帶),應配合設置機非分道線,專用車道標線與機非分道線間隔0.05米。參照圖11所示6行車方向5.4.6專用車道標線根據(jù)管理的需要可直接延伸到路口車輛停止線。參照圖12所示。不延伸到路口停止線的,應與導向車道線之間預留50米的距離,并用分道線與導向車道線平滑連接;設置在外側時,專用車道的起點應從路口出口處30米開始。參照圖13所示。5.4.7專用車道標線遇較大非燈控路口時可斷75.4.8.1公交專用道寬度為3.5—3.75米。車道內標注“公交車道”指示文字。圖14所示。-71圖14公交專用道5.4.9大型客車專用車道標線5.4.9.1大型客車專用車道寬度為3.5—3.75米。車道內標注“大型客車”文字,表示為大型客車專用車道。如圖15所示。1米為一級加寬或變窄,但最寬不得大于9米,最窄不得小于3米。人行橫道的線寬為0.4米或0.45米,線間隔為0.6米,線間隔可根據(jù)車行道寬度進行調整,但最大不應超過0.8米。如圖16所示。85.5.4在無其他行人過街設施的道路,兩條人行橫道之間的間隔距離一般不小米;繁華街道人行橫道之間的間隔可視行人橫穿道路的實際需要設置。如圖17所示。5.5.5主路過街設施未橫跨輔路的,應在輔路設置人行橫道,使主路的相應位置施劃橫穿輔路的人行橫道。如圖18所示。5.5.6公交車站設置人行橫道,宜設置在??抗卉囕v后方。在視距受限制的路段、急彎和陡坡(橋)5.5.7橫穿設有三上三下及其以上機動車車行道的人行橫道,應視實際如圖19所示。9p和施p和施護欄圖19行人等待區(qū)5.5.8三幅面及其以上道路人行橫道的設置應橫跨主輔路全部車行道與度與隔離護欄斷口宜等寬。參如圖20所示。5.5.9人行橫道應避開電線桿、燈箱、廣告牌、樹木、草坪、車輛出入口等設施,與無障礙坡道(盲道)5.5.10無信號燈控制的路段人行橫道前,菱形圖案,邊緣寬0.15米,長2.5米,寬1米。第一組距人行橫道30—50米,兩組間距10—20米。如圖21所示。—---5.5.11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前不施劃菱形人行橫道預告標示,應施劃停止線。5.6.2網狀線是由黃色實線組成的矩形網狀區(qū)域,內部填充線與邊框成45度角,填充斜線間隔1-5米。5.6.3面積較小的網狀線可以簡化,用一個交叉黃線代替,線寬0.45米。5.6.4網狀線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施劃在同一方向的一條車道中、同一方向的多條車道中,如圖22所示。或者覆蓋兩個方向所有機動車道,如圖23、圖24所示。非機動車道內不施劃網狀線。圖22單側不可穿越禁停區(qū)圖23雙側不可穿越禁停區(qū)5.6.6網狀線應與道路中心線配合設置,可設置中心虛實線、雙實線、單實線,如圖22、23所示;或不設置中心線,如圖24所示。5.7.1車行道邊緣線設置在機動車道的邊緣,或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分界處??煞譃闄C非分道線和機動車內、外邊緣線。車行道邊緣線為白色實線,線寬0.15米或0.2米。5.7.2機非分道線5.7.2.1機非分道線設置在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的分界處。5.7.2.2機非分道線在路段中支路口、單位進出口處、路側停車場出入點應距道路兩側路緣石各10米。參如圖25所示?!?0m-圖25機非分道虛線5.7.2.3在公交車站、班車站、機動車停車泊位等機動車需穿越機非分道線進出機動車道的地點,機非分道線設置虛實線。參如圖26所示。路側設有機動車停車泊位時,機非分道虛實線每60—80米設置一組。參如圖27所示。母 ——一———圖26機非分道虛實線圖27遇機動車停車泊位時機非分道虛實線跡向外偏轉成一個圓弧。參如圖28所示。電 5.7.3機動車道內、外邊緣線5.7.3.1用以指示機動車道的邊緣,根據(jù)道路情況可設置內邊緣線和外5.7.3.2邊緣線與中心黃色雙實線或護欄外側的間隔應不小于0.05米。5.7.3.3中心黃色雙實線外可施劃白色雙側邊緣線,四條線的全寬一般為0.9米(線寬均為0.15米)。設置為虛線,主輔隔離帶端點處,邊緣線沿路緣石施劃至非機動車道邊緣,參如圖29所示。5.7.3.5在不規(guī)則路緣石、中心綠化帶與黃色雙實線連接處,邊緣線應30所示。邊緣線與路緣石之間的較大空隙用導流線填充。參如圖31所示。 圖30不規(guī)則隔離帶處邊緣線圖31邊緣線內導流線填充5.7.3.6在設置有護欄、機非隔離帶時,靠近護欄、機非隔離帶一側的車道寬度低于3.2米可不設置邊5.8停車位標線5.8.1停車位標線設置在可以停放車輛的地點,顏色為白色。5.8.2停車位標線按兩種車型規(guī)定尺寸,長6米(或15.6米),寬2.5米(或3.25米),上限尺寸適用于大中型車輛,下限尺寸適用于小型車輛。在道路受限條件下,寬度不低于2米。5.8.3停車位的設置應不影響其他車輛正常行駛,同時保證停車位內車輛方便出入。停車位標線可以根據(jù)車行道的寬度、停放車輛種類、交通量、道路狀況等情況設置成平行式車輛平行于通道的方向停放,如圖32所示;傾斜式——車輛與通道方向成30°—60°角停放,如圖33所示;垂直式車輛垂直于通道的方向停放,如圖34所示。圖32平行式停車位圖33傾斜式停車位5.8.4靠近路口的路側停車位應在導向車道線起點30—50米以外設置。如圖35所示。5.8.5三幅面(含)以上道路輔路(或非機動車道),距路口停止線之間無任何出口的路段,不宜設置路側停車位。參如圖36所示。出出租車租車5.8.6設置在路側的停車位,應與車行5.8.8人行步道上一般不設置停車位;如需設置時,應保證3米以上的有效人行步道寬度。5.8.10公共電汽車站、加油站、消防隊、醫(yī)院等地點兩側50米范圍內及井蓋上方、變壓器下方不應設5.8.12非機動車停車區(qū)5.8.12.3停車區(qū)寬度1.8米,長度可根據(jù)道路實際及停車需求確定。停車區(qū)內根據(jù)非機動車的停放方向設置白色自行車圖案,停車區(qū)較長時,可在停車區(qū)內每間隔10米增加一組。如圖39所示。上時,人行步道寬度不應低于3米。5.8.12.6非機動車停放架應在非機動車停放區(qū)內。5.8.13殘疾人專用車輛停車位5.8.13.1殘疾人專用車輛停車位設置在只準殘疾人專用車輛停放的組成,顏色均為白色。如圖40所示。5.8.13.2在商業(yè)、醫(yī)院、旅游等繁華地區(qū)或殘障人員經?;顒拥牡貐^(qū),設置殘疾人專用車輛停車位。5.8.14.1限時停車位標線由0.1米寬虛線邊框和準許停車時段文字組成,顏色均為白色。5.8.14.2可設置成平行式——車輛平行于通道的方向停放,如圖41所示;傾斜式——車輛與通道方向成30°—60°角停放,如圖42所示;垂直式——車輛垂直于通道的方向停放,如圖43所示。5.9.1非機動車車道標記5.9.1.1設置在非機動車道內,為白色自行車圖案。如圖44所示。5.9.1.2應設置在路口非機動車道起點或其他適當位置。參如圖45所示。交叉口較多的路段內可根據(jù)非機動車的流量每300米左右施劃一組非機動車車道標記。5.9.1.3在導流線渠化的區(qū)域內,視情況設5.9.2路面文字5.9.2.1路面文字標記包括速度限制標記、車道標記、指路文字標記、出口指示文字標記等。5.9.2.2路面文字的高度根據(jù)設計速度確定,字型應按GB5768-1999國家標準附錄字型設置。具體規(guī)格如表3所示。n行車n行車道行車道小客車道字寬小于40公里/小時大于等于3米1.5米40—80公里/小時大于等于6米1.5米大于80公里/小時大于等于9米1.8米5.9.2.3速度限制標記連接。參如圖46所示。V5.9.2.4車道標記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于機動車道內,顏色為白色,由遠置。如圖46所示。5.9.2.5指路文字標記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于車行道內。顏色為白色。由遠及近豎向排列。參如圖47所5.9.2.6出口指示文字標記設置在出口車道內,與出口標線配合使用。顏虛線(線寬0.3米,線段與間隔分別為3米和3米),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配合使用導向箭頭、出口路面指示文字標記、減速讓行線或停車讓行線,參如圖49所示。5.10.2設有應急車道的主路出入口,可借用應急車道設置成于100米,寬度不應小于2.8米。參如圖50所示。5.10.3主路直接式入口處配合設置讓行標線,讓行標線垂直于入口車輛行駛軌跡。主路式出口與輔路內側車道相交時,在輔路內側車道設置讓行標線。主路或輔路具有兩條(含)以上機動車道的,可設置禁止變換車道線。如圖51所示。5.11.1分為感覺減速標線、視覺減速標線5.11.2感覺減速標線方向設置(中間留2條3cm寬水槽),線寬45cm,線與線間距為45cm。如圖52所示。5.11.2.3按以下原則設置:使需要減速的逐步降低速度(減速度約為1.8m/s2)。感覺減速標線間隔如表4所示,設置例如圖53所示。第1道第2道第3道第4道第5道第6道第7道第8道22222222 5.11.3.1視覺減速標線為平行于車道的平行四邊形虛線,線寬0.3米,長1米,線與線間隔1米,如圖54所示。5.11.3.2在視覺減速標線的起始位置,設置30米的漸變段,四邊形虛線由0.1米逐漸變?yōu)?.3米。漸變段設置形式,如圖55所示。視覺減速標線在車行道內雙側設置,如圖56所示。行車方向5.11.3.3視覺減速標線可連續(xù)設置,也可80—150米間隔設置。5.11.4彩色路面設置在彎路、坡路等交通事故高發(fā)路段。其設置形式如圖57所示。5.11.5減速標線主要設置在城市道路上的事5.11.5.1車行道曲線半徑小于300米,停車視距小于75米的彎路前設置。5.11.5.2反向彎路、連續(xù)彎路、相鄰反向平曲線小于100米彎路應連續(xù)設置。5.11.5.3高速公路終點與城市道路的連接處遇轉彎或者車道變化時,在變窄前或5.11.5.4車輛經平路段或上坡路段后進入下坡路段,當下坡道路坡度大于3.5%時,在坡頂前設置。5.11.5.5上坡后,經500米以上直線段后,在下坡的立交橋頂前直線段內設置。5.11.5.6在車輛安全運行速度級差大于20km/h的地點前設置。5.11.5.7在下坡與轉彎同時存在的路段,坡度大于2.8%或轉彎半徑小于375米,可在下坡或轉彎前設5.12.2機動車港灣式停靠站標線5.12.2.2機動車進出引道的橫向標線和導流線,顏色為白色。如圖58、59所示。圖58機動車港灣式??空?.12.3車種專用港灣式停靠站標線5.12.3.1指示公交車輛、公共客車、大型客車等文字標注車種5.12.3.2表示車輛進出港灣的標線,顏色為黃色,可在港灣內標注車種指示文字。如圖60、61所示。圖61專用港灣式停靠站5.13.2潮汐式可變車道線為白色雙虛線,線寬0.15米,線段長2米,兩條虛線間橫向距離0.05米,雙線與雙線間隔2米,設置在車行道邊緣。如圖62所示。行車方向5.13.3潮汐式可變車道線應與車道信號燈、車道導向標志、隔離設施配合設置。6.1.1路口人行橫道線盡量靠近交叉路口中心,同時要考慮車輛轉彎順暢及路口人行橫道的整體布局。6.1.2人行橫道應避開電線桿、燈桿、廣告牌、樹木、草坪等影響行人正常行走的永久設施。6.1.3一般情況下,人行橫道線內沿與路緣石延長線之間預留0.5—1米空間,以保證路口內機動車、非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的安全距離。如圖63所示。如影響車輛轉彎,人行橫道線可視路口情況,在路緣6.1.5路口人行橫道寬度一般為5米,行人流量較大或路面較寬,可按1米為級增加寬度;在道路寬度小于15米且機非混行的路口,人行橫道可適當縮小寬度,但最低不得小于3米。如圖67所示。6.1.6人行橫道的設置要兼顧殘疾人行走的便利,與路側人行步道上的無障礙坡道(盲道)順暢連接。6.2.1停止線應設置在駕駛員最有利于停車觀察信號燈的位置。應盡量靠近路6.2.2雙向行駛的路口,停止線應與車行道中心線連接。單向行駛的路口,停止線應橫跨整個路面。6.2.3停止線應距人行橫道線外沿(遠離路口中心的一側)1.5—3米設置。如圖68所示。6.2.4在無人行橫道的路口,停止線應在距橫向路緣延長線1.5—3米處設置。6.2.5畸形路口的停止線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成傾斜形和階梯形。如圖69所示。6.3.1讓行線分為停車讓行線和減速讓行線。6.3.2停車讓行線6.3.2.1停車讓行線設置在橋下掉頭車道、小路口等必須停車讓于道車輛先行的地點。6.3.2.2停車讓行線為兩條平行白色實線和一個白色“?!弊帧kp向行駛的路中心線連接;單向行駛的路口,停車讓行線應橫跨整個路面。標線寬度0.2米,間隔0.2米,“停”字寬1米,高2.5米。如圖70所示。圖70停車讓行線6.3.3減速讓行線6.3.3.1減速讓行線設置在必須減速讓干道車輛先行的地點。6.3.3.2減速讓行線為兩條平行白色虛線和一個倒三角形。雙向行駛的路口,線連接;單向行駛的路口,減速讓行線應橫跨整個路面。虛線寬度0.2米,實線段長0.6米,間隔0.2米,兩條虛線間間隔0.2米,倒三角形底寬1.2米,高3米。如圖71所示。_3圖71減速讓行線6.3.3.3設置有較寬機非隔離帶的道路,在支路入口位置、進入主路位置應分機動車的兩次讓行。如圖72所示。6.3.5讓行線設置位置距人行橫道外沿或路緣延長線1.5—3米,如圖73、74所示6.4.1禁止變換車道線設置在禁止車輛變換車道和借道超車的地點。為白色實線,線寬0.15米。6.4.2設置在路口渠化段內為導向車道線。導向車道寬度一般為3.0米,不得小于2.8米。6.4.3導向車道線長度一般為30-50米,如圖75所示。根據(jù)道路狀況可適當延長或縮短。行道一般正對直行導向車道。如圖76所示。6.4.5在同向具有多條車行道的立交橋、彎道、坡道、車行道寬度漸變路段、圖77、78所示。圖77、78所示。6.4.6禁止變換車道線可設置為白色凸起閃光雨線(振蕩標線)。6.4.7可變導向車道線6.4.7.1設置在需要變化行車方向的路口導向車道內,可變導向車道線為白色齒形線,齒寬0.15米,齒高0.3米,與行車方向成45°,齒形線間隔為1米,如圖79所示。導向車道內不設置導向箭頭,如圖80所示。6.4.7.2可變導向車道線應與可變分向行駛車道標志配合使用,車道行駛方向6.5.1導向箭頭設置在需要標示本車道車輛行駛方向的地6.5.3顏色為白色。6.5.4設計速度≤40Km/h的道路,導向箭頭尺寸,如圖81所示;設計速度60Km/h—80Km/h的道路,導向箭頭尺寸,如圖82所示;設計速度≥100Km/h的道路,導向箭頭尺寸,如圖82中括弧內數(shù)字。圖82設計速度60-80Km/h時的導向箭頭尺寸計算行車速度≥100Km/h時的導向箭頭尺寸(括弧內數(shù)字)84所示。6.5.6如需向左轉彎,可將右轉彎箭頭反向使用。6.5.7導向箭頭可根據(jù)實際導向需要設置,不限于圖80中所示種類。組合使用時不宜超過2種方向。6.5.8進入路口前應設置3組導向箭頭;導向車道長小于25米,可設置兩組箭頭,第1組設置在導向車道內,第2組作為預示箭頭設置在適當位置。6.5.9第1組導向箭頭距停止線3米設置,第2組在導向車道的起始位置設置,尾部與導向車道線平齊,第3組作為預示箭頭,在距第2組箭頭30-70米處設置,預示箭頭指示方向應與前方導向車道允許流向保持一致。如圖85所示。6.5.10限時禁止左(右)轉彎的路口應設置白色直行箭頭,配合設置限時禁左(右)箭頭、叉形和時間文字標記,顏色為黃色。參如圖86所示。6.5.11三幅面及其以上道路主輔路出入口應配合設置2組導向箭頭。6.5.12立交橋區(qū)岔路、匝道以及城市道路路段岔路前,根據(jù)實際情6.5.13單向三條(含)以上機動車道的道路可在距第三組箭頭30-70米處設置第四組預告箭頭,專用車道內不設置。參如圖87所示。6.6.1用來指示左彎車輛可在直行時段進入待轉區(qū),6.6.2左彎待轉區(qū)線為兩條平行并略帶弧形的白色虛線,線寬0.15米,線段及間隔長均為0.5米,前端配合設置停止線,在待轉區(qū)內標劃白色“左彎待轉區(qū)”文字,每個文字高0.8米,寬0.8米。參如圖88所示。圖88左彎待轉區(qū)6.6.3左彎待轉區(qū)的設置條件6.6.3.1路口設有左轉專用車道的可設置左彎待轉區(qū)。6.6.3.2設有專左相位信號燈,相位順序為先放行直行車流,后放行左轉車流后的。6.6.4左彎待轉區(qū)必須標劃“左彎待轉區(qū)”文字,文字設置應靠近停止線。6.6.5左彎待轉區(qū)末端應盡量向前延伸至路口的中心,但其末端不得越過對向6.6.6路口同一方向設置有兩條及其以上左轉專用車道時,外側左轉專用車道道,以利于通行。如圖89所示。6.6.7在有條件的地點左彎待轉區(qū)可以設置成少變多條的形式,以充分利用空力。如圖90所示。6.7.1非機動車禁駛區(qū)標線是由0.20米寬的黃色虛線渠化成的四邊形區(qū)域,并在四個角設置左轉彎停止線(黃色實線)和路面文字標記“左轉彎停止線”。黃色虛線線段與間距尺寸為1米和1米。如圖91圖91停止線不得小于4米,內側距路口中心位置或中心圈不得小于5米。如圖92所示。6.7.3路口面積較小或路口對向出入口錯位過大,不宜設置非機動車禁駛區(qū)。6.7.4T形交叉路口可設置扇型非機動車禁駛區(qū),如圖93所示。6.7.5非機動車禁駛區(qū)的設置要符合非機動車的行駛軌跡.非機動車左轉彎停止線的設置要兼顧直行機6.8.1左轉彎導向線6.8.1.1左轉彎導向線為弧形白色虛線,線段與間距為2米和2米,線寬0.15米。左轉彎導向線宜在6.8.1.2在路口入口設有兩條專左車道的情況下,設置如圖94所示。圖94左轉彎導向線6.8.1.3路口入口直左車道根據(jù)實際需要可設置左轉彎引導線。如圖95所示。6.8.1.4左轉彎導向線不應在路口內交叉,兩條相對的導向線之間應保證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如圖966.8.2右轉彎導向線6.8.2.1右轉彎導向線是從右轉彎機動車道外側的機非分道線或邊緣線(三幅面及其以上道路情況下)末端為起點,沿機動車右轉軌跡設置的白色虛線,線段與間距分別為1米和1米,終點連接到路口出口機非分道線或邊緣線起始點,用以規(guī)范右轉車輛的行駛軌跡。如圖97所示。圖97右轉彎導向線6.8.2.2右轉彎導向線在路口人行橫道內的部分不設置。6.8.2.3設有直右或專右車道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