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法學馬工程全套教學課件_第1頁
國際公法學馬工程全套教學課件_第2頁
國際公法學馬工程全套教學課件_第3頁
國際公法學馬工程全套教學課件_第4頁
國際公法學馬工程全套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緒

論Introduction·學習目的: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對國際法的研究對象、方法及重要性有初步的認識,使學生對中國國際法學的發(fā)展歷史有清晰認識?!W習重點:國際法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教學要點·第一節(jié)國際法的重要性與國際法學研究的對象與方法·第二節(jié)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國際法的貢獻·第三節(jié)中國國際法學的形成與發(fā)展大

綱第一節(jié) 國際法的重要性與國際法學研究的對象與方法國際法,作為國際社會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在調整國際關系、指引國家治國理政和促進人民福祉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國際法是國家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國際法是全球治理與國際法治的需要國際法是個人(自然人)生活和福祉的需要國際法是法人經營活動的需要一、國際法的地位與重要性研究對象:主要是規(guī)制國際法主體行為的各種法律原則、規(guī)章、制度和機制。研究范圍:主要是圍繞研究對象而展開和確定的。二、國際法學研究的對象與范圍理論指針和基本方法: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辯證法具體要求:以專業(yè)素養(yǎng)為“本”以法律只是和法理學(法哲學)為“基”以通曉其他相鄰學科為“面”及時跟蹤國際時事政治和國際法發(fā)展及其研究的新動態(tài)掌握至少一門外文的能力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養(yǎng)成邏輯思維的習慣三、學習和研究國際法的理論指針和基本方法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國際法貢獻揭示了1815年會議及《維也納條約》反動性的實質鮮明地反對霸權主義和不平等條約指出了殖民主義侵略戰(zhàn)爭的強盜性質闡明了反對殖民統(tǒng)治的解放戰(zhàn)爭的正義性和合法性提出了一系列國際法的基本準則,包括正義原則、和平原則、殖民地人民和民族獨立與自決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等創(chuàng)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國際法觀和研究方法一、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法觀點抨擊秘密條約的反動性質反對殖民主義統(tǒng)治,主張民族自決揭示了戰(zhàn)爭的本質,提出區(qū)分不同類型的戰(zhàn)爭提出了“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原則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的國家間關系的準則二、列寧的國際法立場第三節(jié) 中國國際法學的形成與發(fā)展(一)近代中國的國際法學國際法的譯著和編著占有較大的比重從事國際法教學與研究者幾乎全部都是法科留學歸國人員中國近代的國際法著述與譯著涉及戰(zhàn)時國際法的數(shù)量較多聚焦較多的國際法問題是不平等條約和領事裁判權(二)中華民國時期的國際法學一方面繼續(xù)大量翻譯和引進西方國際法的著述另一方面在移植西方國際法理論的基礎上撰寫和出版了一些國際法著作二戰(zhàn)之后中國國際法學者在遠東軍事法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國際法的實踐做出了重大貢獻一、1949年之前的中國國際法學新中國成立之初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政策為我國在新時代國際法學的形成確立了指導方針。例如,“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原則中國國際法學界的重心從移植西方國際法著述轉向注重引進蘇聯(lián)的國際法學“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間,中國國際法學幾乎陷入停滯狀態(tài)第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法著作:周鯁生《國際法(上、下冊)》二、1949年之后的中國國際法學國際法教學在中國迅速恢復和蓬勃發(fā)展國際法研究在中國日趨全面和深入中國特色的國際法理論逐步形成中國國際法學者在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三、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國際法學構建和諧世界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和合理化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四、21世紀中國國際法學發(fā)展的方向參考文獻李光燦、呂世倫主編:《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修訂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李浩培著:《李浩培文選》,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梁西主編:《國際法》,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梁西主編:《國際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倪征燠著:《倪征燠法學文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王繩祖主編:《國際關系史》第8卷,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版。王鐵崖、周忠海編:《周鯁生國際法論文選》,海天出版社1999年版。《列寧論國際政治與國際法》,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年版?!读袑帉n}文集·論社會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Charlotte

Ku

and

Paul

F.Diehl(eds.),International

Law—Classic

and

ContemporaryReadings(《國際法——經典與當代讀物》),2nd

ed.,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03.國際法在國際關系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闡述國際法對于國家、社會、個人、企業(yè)的重要意義。學習和研究國際法有哪些基本方法?闡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主要國際法觀點或立場。闡述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國際法學的特點。思考題THANK

YOU!第一章 國際法的性質和發(fā)展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International

Law·學習目的: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對國際法的性質與特征有基本的認識,了解國際法的發(fā)展歷史,了解中國對現(xiàn)代國際法所作的貢獻。·學習重點:國際法的性質、國際法的基本特征?!W習難點: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國際法與國際政治的關系。教學要點·第一節(jié)國際法的概念與特征·第二節(jié)國際法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三節(jié)中國與國際法大

綱第一節(jié) 國際法的概念與特征國際法(international

law)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國際法指的是國際公法(public

international

law),廣義的國際法還包括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和國際經濟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本課程的內容僅限于國際公法。一般國際法與特殊國際法(區(qū)域國際法)國際公法與國際私法國際公法與國際經濟法一、國際法的名稱與定義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國際法與國際關系的共同的基本元素和紐帶是國家。國際關系使國際法形成和發(fā)展的社會基礎,而忽視國際法的作用,國際關系則無序可言。國際法與國際政治:國際法與國際政治有著緊密的關系。國際法律從屬于國際政治,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實力在很大程度上既決定著該國對國際政治的影響,也決定著該國對國際法發(fā)展的影響。二、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國際法是法,與“國際道德”或“國際禮讓”是有區(qū)別的。現(xiàn)在普遍認為,雖然國際法仍然主要是調整國家間的關系,但不再只是國家間的法律,而是屬于整個國際社會的法律。國際法的基本特征從主體來看,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公權機構。從調整對象來看,國際法調整的是國際關系。從形成方式來看,國際法的形成主要靠各國在長期反復實踐中形成的國際習慣和彼此間談判締結的協(xié)議,即條約。

4.從調整的法律關系的相互性來看,國際法的大部分規(guī)則是相互的和對等的。5.從國際法規(guī)則的性質來分析,大部分都屬于任意性規(guī)則,不具有強制性。三、國際法的性質與特征從實施方式來看,國際社會沒有統(tǒng)一的行政機關來執(zhí)行國際法。從司法權來看,國際社會沒有統(tǒng)一的司法體系來適用和解釋國際法并解決國際爭端。三、國際法的性質與特征(一)國際法效力的根據(jù)國際法學界在這一問題上先后形成了一些學派,對不同時期的國際法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具有代表性的有自然法學派、實在法學派、國家意志說與國家自我限制說、社會連帶學派、規(guī)范法學派、政策定向說等。我國的國際法學者一般認為,國際法的效力根據(jù)使“各國意志的協(xié)調”。在國際社會全球化不斷擴展和深化趨勢下,當代國際法的效力根據(jù)不僅使各國意志的協(xié)調,還應該使國際社會各種行為體意志的協(xié)調。四、國際法效力的根據(jù)和范圍(二)國際法效力的范圍國際法效力的地域范圍:從理論上講,一般國際法或普遍國際法適用于世界范圍內的所有國家或整個國際社會;區(qū)域國際法或特殊國際法適用于地球上特定區(qū)域內的國家或區(qū)域社會。國際法的時效:一般來說,國際法具有永久的效力。就條約的時效而言,有的條約明確規(guī)定了適用的期限。就國際習慣規(guī)則而言,一項國際習慣規(guī)則具有持久的效力,除非被廢止或被新的習慣規(guī)則所取代。四、國際法效力的根據(jù)和范圍第二節(jié) 國際法的形成與發(fā)展雖然古代沒有國際法的詞匯和概念,但在一些文明古國(如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和古代中國)的確存在一定形式的國際法,對于后來國際法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影響。中世紀從過渡時期到中世紀早期:國際法沒有多少適用的空間,國際法發(fā)展幾乎停滯中世紀后期:設立了常駐使團;通過訂立條約取得和劃分海外領土西班牙時代:簽訂條約劃分海域;確立“海洋自由”原則一、古代社會及中世紀的國際法二、近代國際法的產生與發(fā)展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標志著近代國際法的形成。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zhàn)爭促進了近代國際法的發(fā)展歐洲協(xié)作時期,在許多方面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國際法1.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了定期多邊會議制度2.促進了外交制度的法典化

3.帶來了國際條約數(shù)量的明顯增多和種類的多樣化??

4.明確禁止奴隸買賣,為后來的反對種族歧視和人權法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國際河流制度的建立戰(zhàn)爭法、人道主義法和國際爭端解決法的編纂有了新的突破國際法主體的數(shù)量急劇增加,國際法主體的類型由單一趨向多元國際法客體和領域不斷擴展,純屬國家主權管轄的范圍相對縮小國際社會日益組織化,促使國際法的制定從分散的狀態(tài)朝著更加集中的方向發(fā)展國際法更具有時代的進步性,更符合國際社會整體的利益和需要國際法的強制力進一步加強,國際法的遵守機制更趨完善三、現(xiàn)代國際法的發(fā)展趨勢:國際法適用的領域或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如在反恐領域與文化領域國際法上“對一切義務”或共同體義務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國際法的強制效力21世紀的國際法人本化趨勢尤為突出21世紀初常設國際刑事法院的建立,實現(xiàn)了國際刑事責任制度的歷史性突破挑戰(zhàn):例如,在反恐領域、人權、環(huán)境等領域的體現(xiàn)四、當代國際法的趨勢與挑戰(zhàn)第三節(jié) 中國與國際法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間的關系規(guī)則類似于近代國際法規(guī)則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中國進入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大統(tǒng)一的封建帝國時代,國際法沒有存在的社會基礎一、中國古代國際法的遺跡二、近代國際法輸入中國一般認為,國際法正式引入到中國始于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整個近代,國際法在中國的適用極其有限,而且大都是在不平等的條件下予以適用中國于1920年參加國際聯(lián)盟,從形式上進入了國際社會中國為廢除不平等條約作出的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徹底瓦解三、中國與20世紀上半葉的國際法四、新中國對現(xiàn)在國際法的貢獻主張和堅持公平、正義和進步的國際法發(fā)展方向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大力促進世界范圍內的和平、發(fā)展、人權和法治事業(yè)全面參與國際立法和國際決策積極參加國際條約和適用國際法一貫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問題參考文獻梁西著:《國際組織法(總論)》(第五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原著主編梁西、修訂主編曾令良:《國際法》(第三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王鐵崖著:《國際法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楊澤偉著:《國際法史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曾令良、饒戈平主編:《國際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6.[美]凱爾森著:《國際法原理》,王鐵崖譯,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7.[美]路易斯·亨金著:《國際法:政治與價值》,張乃根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8.[英]馬爾科姆·N.肖著:《國際法》(第五版)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9.Antonio

Cassese,International

Law(《國際法》),first

edition,Oxford

Universit2001比較國內法與國際法,闡述國際法的基本特征。闡述國際法與國際社會、國際關系、國際政治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問題上的代表性學說有哪些?你的看法是什么?近代國際法有哪些主要特征?其進步性、局限性和反動性是什么?如何認識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對現(xiàn)代國際法所作出的貢獻?思考題THANK

YOU!第二章 國際法的淵源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學習目的: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認識并理解國際法的淵源,了解國際法的編纂歷史?!W習重點:國際法的淵源?!W習難點:習慣國際法、國際組織決議、國際強行法。教學要點·第一節(jié)國際法淵源的內涵與類別·第二節(jié)國際法淵源的位階與強行法·第三節(jié)國際法的編纂大

綱第一節(jié) 國際法淵源的內涵與類別國際法淵源,是指國際法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秶H法院規(guī)約》第38條一、法院對于陳訴各項爭端,應依國際法裁判之,裁判時應適用:(子)不論普通或特別國際協(xié)約,確立訴訟當事國明白承認之規(guī)條者。(丑)國際習慣,作為通例之證明而經接受為法律者。(寅)一般法律原則為文明各國所承認者。(卯)在第五十九條規(guī)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國權威最高之公法學家學說,作為確定法律原則之補助資料者。二、前項規(guī)定不妨礙法院經當事國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則裁判案件之權。國際法的主要淵源歸結為三種:條約、習慣國際法和為各國承認的一般法律原則,此外還包括國際法的輔助資料以及國際組織的決議。一、國際法淵源的內涵國際條約是國家間、國家與國際組織間或國際組織相互之間所締結的、以國際法為準的書面協(xié)定。當代國際法最主要的淵源:20世紀后條約數(shù)量增加絕大多數(shù)條約是特別法,而非普遍法:僅約束成員國約束力來源:“約定必須遵守”(pacta

sunt

servanda)二、國際條約(一)國際習慣的內涵與基本要素國際習慣,更準確的稱謂使習慣國際法,是指被接受為法律的一般實踐或通例或做法。國際習慣形成的兩個因素客觀因素:一般實踐或通例(usus,general

practice)存在主觀因素:一般的實踐或通例被各國接受為法律,即法律確信(opinion

juris)三、國際習慣(二)國際習慣在一般實踐方面的要求實踐的持續(xù)性:必要的沉淀時間實踐的一貫性:在給定的范圍內一直的行為實踐的主體應結合具體案情實踐的具體方式:國家間的外交實踐、國際組織和機構的實踐、一國內部的實踐(三)國際習慣在法律確信方面的問題一貫反對者原則:此原則再度重申了國際法的“自愿性”速成習慣國際法主張的利弊:除去合理性,易淪為大國霸權的工具三、國際習慣(四)國際習慣的地位及其與條約的關系雖然近幾十年來其作用隨著條約的大量產生有所減弱,但習慣國際法具有其存在的獨立價值,在條約未涉及的國際社會的諸多領域,仍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際習慣與條約的關系條約與習慣相互補充和配合習慣可以被編纂為條約條約可以被作為習慣的證據(jù)三、國際習慣法律的一般邏輯原則:例如,后法優(yōu)于先法、特別法優(yōu)于普通法等各國在其國內法律體系中所共有的原則:例如,誠實信用原則、一事不再理原則等除來自各國國內法的一般原則外,還應當有國際法的一般原則:例如,國家主權平等、尊重和保護人權、國際環(huán)境法中的預警原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等。四、一般法律原則不是國際法的主要淵源,是確定國際法規(guī)則的輔助手段包括國際法院與國際仲裁庭的裁決作為國際法淵源的地位受到懷疑五、司法判例六、公法學家的學說是國際法存在的證明,不是國際法本身對于法院認識國際法具有貢獻和價值國際法院及各國國內實踐不在《國際法院規(guī)約》的范圍內:草擬之時未有此現(xiàn)象不同國際組織決議的效力并不一樣,應當根據(jù)該組織的章程確立國際軟法:在人權、環(huán)境、經濟領域獲得了廣泛的重視八、單邊行動在國際法上的意義為推動國際法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例如,條約的批

準、給予外國人的待遇、宣布領海寬度、宣布防空識別區(qū)等。國際法是各國力量的博弈和平衡,而不完全是國家之間的“共同意志”。七、國際組織的決議第二節(jié) 國際法淵源的位階與強行法國際法淵源的位階,是指在國際法不同種類的淵源之間,以及同一種類的不同淵源之間,是否存在著優(yōu)先適用的問題。無明確的國際法規(guī)則確定淵源的位階普遍規(guī)則在國際法的適用,很多時候可以解決規(guī)則之間的沖突問題國際法不成體系在實踐中,位階理論在確定國際法等級以及效力層次上作用有限一、國際法淵源的位階問題(一)國際強行法的內涵國際強行法(juscogens),又稱強制法或絕對法,是指國際法中普遍適用于所有國際法主體,國際法主體之間必須絕對服從和執(zhí)行,不能以約定的方式予以損抑的法律規(guī)范。(二)國際強行法觀念的起源和發(fā)展自然法理論在國際法領域的影響菲德羅斯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國際法的傳統(tǒng)地位,被賦予很高的期望二、國際強行法(三)國際強行法的特征:普遍性、強制性、優(yōu)先性(四)國際強行法所包含的規(guī)則維護人類基本安全:例如,對侵略罪、危害人類罪、戰(zhàn)爭罪等國際公認罪行的普遍管轄和全球懲治保護基本人權:例如,禁止種族隔離、禁止哭醒和其他有辱人格待遇、禁止奴隸、保護婦女和兒童免受販運的權利等保護國家基本利益:例如,國家主權平等、不干涉內政、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等(五)國際強行法的適用應適用于國際社會的一切成員實踐:主要通過國際司法機構的判例在具體案件中予以辨識和確認二、國際強行法第三節(jié) 國際法的編纂(一)國際法編纂的含義國際法的法典化取向:現(xiàn)有法訂成法典;建立新的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二)國際法編纂的社會意義改善國際法不成體系和不夠精確的現(xiàn)象官方編纂產生的有關文件,作為確立和闡述國際法原則的重要證據(jù),對國際法的發(fā)展也有重要作用。一、國際法編纂的含義和類型(三)國際法編纂的類型從形式的角度看:全面編纂;個別編纂從主體的角度看:民間的非官方編纂;官方編纂(四)國際法編纂的歷史非官方編纂:法學家的個人編纂;學術團體的編纂活動官方編纂:各國政府編纂,例如,《利伯爾法典》國際會議的編纂,19世紀初到20世紀上半葉國際組織的編纂,主要是聯(lián)合國和國際聯(lián)盟一、國際法編纂的含義和類型(一)國際法委員會(ILC)程序:國際法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大會提出編纂選題或大會提出選題;由委員會討論草擬公約草案;提交大會;公約草案由大會或召開外交會議討論通過;開放給各國簽署和批準。明確區(qū)分“編纂”和“逐漸發(fā)展”:前者主要目的在于確定現(xiàn)有法,后者的目的則在于創(chuàng)立新的國際法規(guī)則聯(lián)合國法律事務廳編纂司擔任國際法委員會的秘書處工作,就有關逐漸發(fā)展與編纂的一般性問題及委員會議程上的特定專題編寫研究報告和調查報告。二、聯(lián)合國編纂國際法的活動(二)聯(lián)合國的其他機構聯(lián)大第六(法律)委員會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聯(lián)合國人權委員會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聯(lián)合國秘書處國際還是組織世界衛(wèi)生組織世界銀行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二、聯(lián)合國編纂國際法的活動參考文獻[蘇]童金主編:《國際法》,邵天任、劉文竹、程遠行譯,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秶H法院規(guī)約》《聯(lián)合國憲章》《維也納條約法公約》Dinah

L.

Shelton,

Soft

Law,

i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國際法手冊》),Routledge,2008.R.P.Barston,Modern

Diplomacy(《現(xiàn)代外交》),4thed.,Routledge,2014.參考文獻如何認識國際習慣在當代國際法中的地位?一般法律原則作為國際法的淵源有何價值?國際組織決議對于國際法的淵源、編纂和發(fā)展有何影響?國際強行法有哪些特征?如何識別?THANK

YOU!第三章 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nter

Law

and

International

Law·學習目的: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認識并理解一元論、二元論和協(xié)調論,了解國際法在國內的適用以及國際法與國內法沖突的處理。·學習重點:一元論、二元論和協(xié)調論?!W習難點:自身可執(zhí)行條約和非自身可執(zhí)行條約。教學要點·第一節(jié)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學說·第二節(jié)國際法在國內的適用·第三節(jié)國內法對國際法的影響大

綱第一節(jié) 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學說一元論基本見解:國際法與國內法是同一個法律體系,是一個法律概念或一個法律體系的兩種表現(xiàn),具有一系列共性或統(tǒng)一性:在法的主體方面,國際法與國內法沒有本質不同,真正的主體都是個人,只不過在國際關系中個人行為的后果被歸因于國家;在法的性質方面,國際法與國內法都是獨立于法律主體意志的對法律主體有拘束力的律令。由于國際法與國內法是一個法律體系,國際法無需轉化就可以在國內法院直接適用。國際法與國內法作為一個法律體系的不同組成部分,在效力關系上有高低之分。一、一元論(一)國內法優(yōu)先說代表人物:耶利內克、佐恩等主要理由:國家主權是絕對的,國家的意志是至高無上的。國際法是國家對其主權意志“自我限制”的表現(xiàn)。國際法的效力來自國內的憲法,國家的締約權是由國內的憲法直接授予的,國際法實際上是國內法中的“對外公法”。一、一元論(二)國際法優(yōu)先說代表人物:法國學者狄驥、波利蒂斯,美籍奧地利學者凱爾森,英國學者勞特派特,奧地利學者菲德羅斯,美國學者杰賽普等主要理由:國際法決定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國際法優(yōu)先于國內法適合人類發(fā)展需要。國內法的效力來自國際法。。一、一元論代表人物:德國的特里佩爾、意大利的安吉洛蒂、英國的奧本海等主要觀點:國際法與國內法有重大差異,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體系。國際法與國內法沒有隸屬關系,在效力上是平行的。國際法只有轉化成國內法才能在國內法院適用。二、二元論代表人物:我國的周鯁生、王鐵崖、程曉霞等教授主要觀點:國際法與國內法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是彼此對立的;國際法和國內法的關系問題,歸根到底,是國家如何在國內執(zhí)行國際法的問題,也就是國家履行依國際法承擔的義務的問題;因為國家是制定國內法的,同時也是參與制定國際法的,并且國家的對外政策影響其對國際法的立場;國家既然承認了國際法規(guī)范,就有義務使它的國內法符合于它依國際法所承擔的義務。三、協(xié)調論第二節(jié) 國際法在國內的適用(一)習慣國際法大多數(shù)國家的占主導地位的理論和實踐,都承認習慣國際法是其法律體系的一部分,不須經轉化或特定的納入程序即可在國內發(fā)生法律效力,可以在國內法院作為裁判依據(jù)。(二)國際條約轉化方式轉化方式是指為使在國際法上對本國有效的條約在國內法律體系中生效,需要通過立法機關的立法程序將國際條約轉變?yōu)樽约簢业膰鴥确?。并入方式并入方式是指通過憲法或法律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從總體上將條約合并到一國法律體系中,無需采取立法的轉化。(三)歐盟法與其成員國國內法的關系的特殊性一、國際法在國內適用的方式(一)習慣國際法與國內法的沖突及其解決習慣國際法優(yōu)先于國內立法國內立法優(yōu)先于習慣國際法(二)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的沖突及其解決國際條約與憲法具有同等效力國際條約的效力低于憲法高于國內立法國際條約與國內立法具有同等效力二、國際法與國內法的沖突及其解決(一)習慣國際法在中國適用的方式習慣國際法是各國反復適用的國際法規(guī)范,它在我國國內發(fā)生效力的方式同各國實踐相一致,是不需要任何法律程序的。(二)國際條約在中國適用的方式從實踐看,中國以“并入”的方式適用國際條約。1.直接適用“自身可執(zhí)行”的條約或條款法律規(guī)定中國法律、法規(guī)與國際條約有不同規(guī)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依照有關國際條約承擔義務。法律規(guī)定條約有特殊或具體規(guī)定的適用條約的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在相關領域適用相關條約。三、國際法在中國的適用2.間接適用“非自身可執(zhí)行”的條約或條款根據(jù)國際條約的內容制定單行法,并按照中國國情作一些變通或補充。通過修改或補充國內法的方式履行條約義務。(三)國際法與中國法沖突的解決習慣國際法與中國法沖突的解決我國在立法活動中一般都要考慮習慣國際法的相關規(guī)定。所以,應當把我國法律與習慣國際法做一致的解釋。國際條約與中國法沖突的解決條約優(yōu)先于國內法的原則是我國處理條約與國內法沖突問題的一般原則。第三節(jié) 國內法對國際法的影響(一)國內私法對國際法實體規(guī)則的影響國內私法上的自然人、法人的主體制度對國際法上的主體制度的影響。國內私法上的所有權制度對領土主權制度的影響。國內私法的契約法對國際法上條約制度的影響。一、國內法對國際法實體規(guī)則的影響(二)國內公法對國際法實體規(guī)則的影響國內公法對國際人權法的人權理念的影響。國內公法對國際法原則的影響。一、國內法對國際法實體規(guī)則的影響(一)國內法對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的程序規(guī)則的影響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的訴訟程序規(guī)則絕大部分來自國內訴訟程序規(guī)則。例如:《國際法院規(guī)約》第一章規(guī)定了“法院之組織”,第二章規(guī)定了“法院之管轄”,第三章規(guī)定了“程序”。這和國內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相似。(二)國內法對國際刑事法院的程序規(guī)則的影響《國際刑事法院規(guī)約》規(guī)定的刑事訴訟程序規(guī)則直接來自國內刑事訴訟程序規(guī)則。例如:第66條關于“無罪推定”的規(guī)定第67條關于“被告人權利”的規(guī)定二、國內法對國際法程序規(guī)則的影響程曉霞:《國際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6頁。勞特派特修訂:《奧本海國際法》,王鐵崖、陳體強譯,商務印書館1971年版,第26頁。萬鄂湘主編:《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482頁。周鯁生:《國際法》(上冊),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第19—21頁。5.[英]馬爾科姆·N.肖:《國際法》(第六版),白桂梅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頁。Hochen

Von

Benstorf,

The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Theory

of

Hans

Kelson

(《漢斯·凱爾森國際法公法理論》),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Ian

Brownlie,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國際法原理》),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參考文獻思考題如何評價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學說中的一元論、二元論和協(xié)調論?為什么國際法在各國國內的適用方式有所不同?如何區(qū)分自身可執(zhí)行條約和非自身可執(zhí)行條約?如何完善國際法在中國的適用制度?THANK

YOU!第四章國際法基本原則《國際公法學》——第四章國際法基本原則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概述國際法基本原則的主要內容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概念與特征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形成與發(fā)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地位與貢獻國家主權平等原則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不干涉內政原則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民族自決原則國際合作原則保護基本人權原則第一節(jié)概述一、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概念概念與特征國際法基本原則是指那些被各國公認或接受、具有普遍約束力、適用于國際法各個領域并構成國際法基礎的法律原則。一、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特征概念與特征國際社會公認“國際公認”是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基本特征和要件之一。因此,一個或幾個國家提出的原則,在未得到國際社會接受之前,不能稱為國際法基本原則。只有當一項原則在國際社會中反復出現(xiàn),并被整個國際社會認定為指導國際關系的一般準則時,它才有可能成為國際法基本原則。具有普遍約束力就其適用對象而言,國際法基本原則一經確認,不僅對某些國家或某一類國際法主體具有約束力,而且對所有國家及所有的國際法主體都具有約束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際法基本原則不僅具有強行法的特性,而且具有對世義務或對一切義務的特征。概念與特征適用于一切國際法領域就其適用空間而言,國際法基本原則是適用于國際法各個領域的原則,對國際法的各個分支部門具有普遍指導作用。這是區(qū)別基本原則與各種具體規(guī)則的一個重要標準。國際法的具體規(guī)則僅適用于特定的國際法領域或部門。構成國際法體系的基礎國際法的具體規(guī)則和規(guī)范是從國際法基本原則中派生和引申出來的,它們必須符合國際法基本原則,不能違背國際法基本原則。二、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形成與發(fā)展形成與發(fā)展(一)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沿革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被公認為歷史的里程碑,開創(chuàng)了一個由主權獨立與平等原則主導的新國際關系時代。18世紀,國家主權概念盛行,資產階級為了反對封建的壓迫和禁錮,倡導了諸如國家主權、不干涉內政、國家平等之類的國家間關系一般指導原則。在20世紀以前,如同整個國際法一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適用范圍,仍主要局限于所謂“基督教文明國家”之間的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經過《國際聯(lián)盟盟約》和《巴黎非戰(zhàn)公約》等國際法律文件的確認,互不侵犯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等,也初步確立起來了。形成與發(fā)展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廢墟中誕生的《聯(lián)合國憲章》第2條確立了七項原則(會員國主權平等、善意履行

憲章義務、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xié)助、確保非會員國遵守憲章和不干涉內政)被公認為國際法基本原則。20世紀60年代以來,聯(lián)合國大會先后通過了一系列載有國際法基本原則的決議。20世紀80年代聯(lián)合國大會又通過了一系列闡釋國際法基本原則的重要決議,如1981年《不容干涉和干預別國內政宣言》、1982年《關于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馬尼拉宣言》、1987年《加強在國際關系上不使用武力或進行武力威脅原則的效力宣言》。(二)《聯(lián)合國憲章》對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發(fā)展形成與發(fā)展在國際法律文件中,《聯(lián)合國憲章》是第一次系統(tǒng)地明文規(guī)定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的多邊條約。鑒于現(xiàn)代國際法律秩序建立在聯(lián)合國憲章及其法律制度基礎之上,《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的七項原則,改變了以前國際法基本原則的零散狀態(tài),標志著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發(fā)展進入了較為系統(tǒng)的新時代。雖然《聯(lián)合國憲章》是從組織法的角度規(guī)定聯(lián)合國及其會員國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但是由于聯(lián)合國成員國的廣泛代表性和憲章本身的“造法性”,已使得這些原則具有普遍的法律意義。憲章是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體系趨于完善的重要標志。《國際法原則宣言》形成與發(fā)展(三)《國際法原則宣言》對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發(fā)展《國際法原則宣言》宣布:“本宣言所載之各項憲章原則構成國際法之基本原則,因之吁請所有國家在其國際行為上遵循此等原則,并以嚴格遵守此等原則為發(fā)展其彼此關系之基礎。”這是國際社會第一次通過聯(lián)合國大會以宣言的形式來列舉并確認國際法基本原則。。(四)《國際法原則宣言》與《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的原則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1.盡管它們都來自聯(lián)合國憲章,但并不是來自同一條文?!秶H法原則宣言》七項原則中有五項原則來自第2條的規(guī)定,另外兩項原則來自憲章其他條文?!秶H法原則宣言》形成與發(fā)展雖然它們都是對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編纂,但是路徑和方式不同?!堵?lián)合國憲章》第2條所規(guī)定的七項原則是通過《聯(lián)合國憲章》這一對全球所有國家產生普遍影響的最大公約,《國際法原則宣言》則是通過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在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發(fā)展方面,《國際法原則宣言》所載之各項憲章原則是對前述《聯(lián)合國憲章》第2條所規(guī)定的七項原則的澄清與補充,前者以后者為基礎。第四,聯(lián)合國大會有意把《國際法原則宣言》作為推進國際法編纂與進步發(fā)展的“里程碑”。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產生1953年12月31日,當中印兩國政府代表團在北京就中國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舉行談判時,周恩來總理在談話中首先提出了這五項原則。1954年中國憲法諸多雙邊條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相尊重主權互相尊重領土完整。互不侵犯原則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根本保障?;ゲ桓缮鎯日诂F(xiàn)代國際關系中,國家不分大小、強弱均不應進行非法的武裝干涉、經濟干涉、外交干涉和其他方式干涉。確保國家獨立自主、抵御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堅強屏障。平等互利新原則,倡導“互利”,抓住了國際關系的實質,注重國與國的務實合作。和平共處既是總稱,又是一項單列的原則。第一節(jié)概述五項原則(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法基本原則中的地位國際法基本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和發(fā)展了以憲章原則為核心的國際法基本原則與《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一致,生動反映《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而且賦予這些宗旨和原則以可見、可行、可依循的內涵。濃縮了國際法基本原則體系各項原則的精華。不是對國際關系現(xiàn)狀的簡單認可,而是科學揭示正常國際關系的本質特征體現(xiàn)東方智慧,代表了新生國家建立平等國際關系的愿望,反映了國際法的本質要求,表明了發(fā)展中國家遵循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堅定立場。第二節(jié)

國際法基本原則的主要內容一、國家主權平等原則主權平等(一)國家主權平等的內容

第一,各國一律享有主權平等。第二,各國不問經濟、社會、政治或其他性質有何不同,均有平等權利與責任,并為國際社會之平等會員國。第三,主權平等尤其包括下列要素:各國法律地位平等;每一國均享有充分主權之固有權利;每一國均有義務尊重其他國家之人格;國家之領土完整及政治獨立不得侵犯;每一國均有權利自由選擇并發(fā)展其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制度;每一國均有責任充分并一秉誠意履行其國際義務,并與其他國家和平相處一、國家主權平等原則主權平等(二)國家主權平等的意義國家主權平等是國際法基本原則體系的核心,是其他各項原則的基礎與前提。國家主權平等,是各國在法律上的機會平等和地位平等,不是保證各國的政治與經濟平等,更

不是各國有義務消除國家之間實際存在的實力與能力的不平等。二、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禁止武力《聯(lián)合國憲章》是第一個明文規(guī)定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的國際公約。憲章第2(4)條規(guī)定:所有會員國在它們的國際關系中,不得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害任何其他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也不得以任何其他同聯(lián)合國宗旨不符的方式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一)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的內容侵略戰(zhàn)爭構成危害和平之罪行,在國際法上須承擔責任。各國皆有義務避免從事侵略戰(zhàn)爭之宣傳。每一國皆有義務避免使用威脅或武力以侵犯他國現(xiàn)有之國際疆界,或以此作為方法,解決包括領

土爭端及國際疆界問題在內的國際爭端。禁止武力每一國亦有義務避免使用武力威脅或以武力侵犯國際界線,諸如經由該國為當事一方或雖非當事

一方亦必須尊重之國際協(xié)定所確立或依此種協(xié)定確

立之?;鹁€。各國皆有義務避免涉及使用武力之報復行為。每一國皆有義務避免對闡釋各民族享有平等權利與自決權原則時所指之民族采取剝奪其自決、自每一國皆有義務避免組織或鼓勵組織非正規(guī)軍或武裝團隊,包括傭兵在內,侵入他國領土。每一國皆有義務避免以涉及使用威脅或武力的方式在他國發(fā)動、煽動、協(xié)助或參加內爭或恐怖活

動,或默許在其本國境內從事以犯此等行為為目的

之有組織活動。禁止武力9.國家領土不得作為違背憲章規(guī)定使用武力所造成之軍事占領之對象。國家領土不得成為他國以使用威脅或武力而取得之對象,使用威脅或武力取得之領土不得承認為合法。注意:《聯(lián)合國憲章》也明文規(guī)定了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的兩種例外情況:一是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第51條,對武力攻擊的單獨或集體自衛(wèi);二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第42條所采取的執(zhí)行行動,或者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第53條授權區(qū)域組織采取的執(zhí)行行動。禁止武力的法律后果禁止武力(二)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的法律后果第一,各國或國際組織不能以協(xié)議的方式約定不受該原則的約束。第二,與該原則不符或相沖突的任何協(xié)議、決定、義務和主張均屬無效。第三,該原則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有拘束力,每個國家都應承擔相應的義務。第四,即使《聯(lián)合國憲章》今后不復存在或者進行了修改,該原則依然具有拘束力。第五,違反該原則的行為將引起國際法律責任問題,包括國際法上的國家責任和個人的國際刑事責任。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和平解決(一)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的內容所有國際爭端必須且只能以和平方法解決;任何國際爭端當事方不得因為爭端的存在,或者

某一種和平解決爭端程序的失敗,而使用武力或

以武力相威脅。任何國際爭端的解決,必須依據(jù)國際法和正義原則且不得危及國際和平、安全及正義;除遵守國際法基本原則外,還必須遵守可以適用于爭端當事方的普遍性條約、區(qū)域性條約和雙邊條約以及國際習慣法等。和平解決3.國際爭端應在主權平等和自由選擇方式原則的基礎上,盡早地、迅速地及公平地實現(xiàn)完全的解決。

4.在尋求國際爭端的和平解決時,爭端當事各方及其他國家均不得采取可能使情況惡化的任何行動。5.爭端各方在解決爭端活動中負有合作的義務。6.國際爭端的和平解決不得違反公平和正義原則。四、不干涉內政原則禁止干涉不干涉內政原則,又稱禁止干涉原則(theprinciple

of

non-intervention),是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在國際關系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干涉其他國家主權范圍內的一切內外事務,同時也指國際組織不得干涉成員國國內管轄的事項。不干涉內政原則的內容:自1957年以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35個專門涉及不干涉和不干預事項的決議,確認、重申和強調國家間負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別國內政的義務,還有很多決議間接涉及該事項。其中1981年《不容干涉和干預各國內政宣言》具體地界定了干涉的范圍,明確列舉不干涉內政原則所包含的14項義務。五、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善意履行(一)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的內容第一,各國均有責任一秉善意履行其依《聯(lián)合國憲章》所負之義務;第二,各國均有責任一秉善意履行其依公認國際法原則與規(guī)則所負之義務;第三,各國均有責任一秉善意履行其根據(jù)公認國際法原則與規(guī)則生效之國際協(xié)定所負之義務;第四,如依其他國際協(xié)定所負之義務與《聯(lián)合國憲章》所負之義務發(fā)生抵觸時,憲章義務優(yōu)先。五、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善意履行(二)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的地位首先,國家主權平等原則派生的一項國際法基本規(guī)范是“國家非經其同意不受約束”,通過主權國家的明示同意或默示同意才能產生的國際法,是在相互尋求共識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一種較為確定的行為規(guī)范,雖然必要時可由外力加以強制實施,但主要依靠國家及其他國際法主體的自愿遵守和善意履行。其次,依照國際法建立的國際秩序和國際制度,實質上就是各國依照國際法而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最后,國際法的有效性和國際秩序的穩(wěn)定性,主要取決于各國忠實遵守國際法的規(guī)范和善意履行其承擔的國際義務。六、民族自決原則民族自決(一)民族自決原則的內容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所尊崇之各民族享有平等權利及自決權之原則,各民族一律有權自由決定其政治地位,不受外界之干涉,并追求其經濟、社會及文化之發(fā)展,且每一國均有義務遵照憲章規(guī)定尊重此種權利。每一國均有義務依照憲章規(guī)定,以共同及個別行動,促進各民族享有平等權利及自決權原則之實現(xiàn),并協(xié)助聯(lián)合國履行憲章所賦關于實施此項原則之責任。每一國均有義務依照憲章以共同及個別行動,促進對于人權與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與遵行。一個民族自由決定建立自主獨立國家,與某一獨立國家自由結合或合并,或采取任何其他政治地位,均屬該民族實施自決權之方式。六、民族自決原則民族自決每一國均有義務避免對上文闡釋本原則時所指之民族采取剝奪其自決、自由及獨立權利之任何強制行動。殖民地領土或其他非自治領土,依憲章規(guī)定,享有與其管理國之領土分別及不同之地位;在該殖民地或非自治領土人民依照憲章尤其是憲章宗旨與原則行使自決權之前,此種憲章規(guī)定之分別及不同地位應繼續(xù)存在。以上各項不得解釋為授權或鼓勵采取任何行動,局部或全部破壞或損害在行為上符合上述各民族享有平等權及自決權原則并因之具有代表領土內不分種族、信仰或膚色之全體人民之政府之自主獨立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統(tǒng)一。每一國均不得采取目的在局部或全部破壞另一國國內統(tǒng)一及領土完整之任何行動。七、國際合作原則國際合作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列舉了《聯(lián)合國憲章》第1(3)條和第55條強調的國際合作義務所適用的領域,包括經濟、社會、文化和教育領域,以及《聯(lián)合國憲章》第11(1)條涉及的國際和平與安全領域,明確宣布“各國依照憲章彼此合作之義務”構成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并全面地闡釋了國際合作原則的性質和含義。國際合作原則,是現(xiàn)代國家間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根本體現(xiàn)。自聯(lián)合國成立以來,國際合作無疑已經發(fā)展成為一項具有普遍意義和具有強制規(guī)范性質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因為通過各種條約規(guī)定的國際合作義務和建立的國際合作機制已遍及國家間關系和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八、保護基本人權原則保護人權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應遵守《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法。雖然人權和基本自由是全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是保護和促進人權和基本自由是各國政府的首要責任。人權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國家承擔國際法下的責任和義務,尊重、保護和實現(xiàn)人權。尊重義務是指國家必須避免干預或限制人人享有人權。保護義務是指國家必須保護個人和群體的人權不受侵犯。實現(xiàn)義務是指國家必須采取積極行動以便于人人享受基本人權。在個人層面,人人在享有自己的人權的同時,也應該尊重他人的人權。促進和保護人權是國際社會的優(yōu)先事項之一。人權是人類生存和共處的基礎。人權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分國籍、住所、性別、民族或種族、膚色、宗教、語言或其他身份地位。參考文獻1.梁西主編:《國際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頁。Bin

Cheng,

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s

on

Outer

Space:

“Instant”

InternationalCustomary

Law?

5

INDIAN

J.

INT"L

L.

23

(1965).Juliane

Kokott(2011):States,

Sovereign

Equality,

in

R.

Wolfrum

(Ed.),

The

MaxPlanck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MPEPIL](《馬克思?普朗克國際公法百科全書》),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online

edition.Legality

of

the

Threat

or

Use

of

Nuclear

Weapons,

Advisory

Opinion,

ICJ

Reports

199p226,

Para.

73.Maziar

Jamnejad

and

Michael

Wood,

The

Principle

of

Non-intervention,

22(2)Leide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346(2009).Military

and

Paramilitary

Activities

in

and

against

Nicaragua

(Nicaragua

v.

Unitedof

America),

Merits,

Judgment,

ICJ

Reports

1986,

p14,

Paras.

184

and

188.Rüdiger

Wolfrum(2010):General

International

Law:

Principles,

Rules,

and

StandarR.

Wolfrum

(Ed.),

The

Max

Planck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MPEPIL](《馬克思?普朗克國際公法百科全書》),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onlineedition.8.Sir

Michael

Wood,Daniel

Purisch(2011):Helsinki

Final

Act(1975),in

R.Wolfrum(Ed.),The

Max

Planck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MPEPIL](《馬克思?普朗克國際公法百科全書》),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online

edition.思考題闡述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特征和《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在國際法基本原則體系中的地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什么?怎樣認識它的重要意義?闡述國家主權平等原則在國際關系中的適用。簡述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各自的基本含義與相互關系。闡述國際合作原則的重要意義。闡述保護基本人權原則與不干涉內政原則的關系。第五章 國際法的主體The

Subjets

of

International

Law·學習目的: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對國際法的主體有基本的認識,了解國際法主體的種類,以及個人在國際法地位中的問題?!W習重點:國際法主體的種類、個人的國際法地位問題·學習難點:法人作為國際法的主體問題教學要點·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節(jié)國際法主體的種類·第三節(jié)個人的國際法地位問題大

綱第一節(jié) 概述關于國際法主體應當具備什么樣的要件,學者們的看法不盡相同。索倫森:承擔國際法義務、主張國際法權利、締結法律關系王鐵崖教授:承受國際權利與義務、集合體《中國大百科全書》:獨立參加國際法律關系的行為能力、依法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的權利能力一、國際法主體的概念有關國際法主體范圍的認識和實踐大致有以下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18世紀以前的早期國際法時期,對國際法主體范圍的理解和實踐是相當開放的第二階段:18、19世紀的實在法時代,此階段的國際法主體制度是相當封閉的第三階段:從20世紀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起算,普遍承認除國家外,政府間國際組織和爭取獨立民族也具有一定的國際法主體資格。二、國際法主體的范圍第二節(jié) 國際法主體的種類相對于過去,國家已無過去的獨尊地位,它不再是國際舞臺上唯一的舞者。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在國際法律關系中處于主要地位和起著主要作用的主體,國家即是基本主體國家與其他國際法主體的差異:1、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國際法律關系的主要部分2、國家具有最完整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3、國際法主要調整國家間的關系一、國家的國際法主體資格二、國際組織的國際法主體資格目前來看,國際組織的法律人格已被廣泛承認和接受1.許多國際文件與條約明文規(guī)定2.國家實踐確認3.國際法院咨詢意見肯定4.國際法學界普遍承認國際組織的法律人格的范圍問題1.固有權利說:人格是客觀的、獨立存在的

2.授權說或暗含權利說:約章明確授權、暗含賦予或成員國實踐的事后承認三、爭取獨立民族的國際法主體資格爭取獨立民族在一定范圍內具有獨立參與國際關系、直接承受國際法上權利義務的能力1.行為能力:建立了代表本民族解放斗爭的政治實體2.權利能力:有權進行國際交往、參加談判等爭取獨立民族國際法主體地位的確定1.是實現(xiàn)民族自決權的需要2.其主體資格已得到國際上的普遍承認3.已為國際法學界普遍接受注意:爭取獨立民族是一種過渡性的國際法主體,是一種特殊和有限的國際法主體第三節(jié) 個人的國際法地位問題實證法學派:惟國家是國際人格者現(xiàn)代理論:1、激進說:僅承認個人(特別是自然人)是國際法上的人格者,以狄驥、勒富爾、波利蒂斯等為代表2、折中說:在特定的場合下個人也可能成為國際法的主體,英美學者多支持這一觀點3、這種保守說:持一種開放的“個人主體地位未定論”觀點,已為國際法學界普遍接受我國:90年代以前否定、90年代以后亦開始接受“個人主體地位未定論”觀點一、自然人作為國際法的主體問題非政府的民間國際組織:傳統(tǒng)理論認為他們只是國內法上的法人,也有學者認為應保障其一定的國際地位跨國公司的國際管制:對跨國公司進行國際調控的必要性已得到承認,但由此而提出的跨國公司在國際法上消極和積極的主體地位問題,仍存在爭議企業(yè)法人與一國間的“國際契約”問題:對這類“國際企契約”是否屬于“準國際條約”仍值得深入研究國際聯(lián)合企業(yè)問題:既非普通的國內企業(yè)法人,又不同于政府間國際組織,介于二者之間,從而對主體地位的認定帶來困難二、法人作為國際法的主體問題參考文獻1.梁西主編、曾令良修訂主編:《國際法》(第三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2.H.Wheaton,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國際法原理》),Vol.I,B.J.G.Starke,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國際法導論》),9th

editButterworth,1984,p.67.Max

S?rensen(ed.),Manual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國際公法手冊》)6th

ed.,Butterworth,1967.p.249.The

Advisory

Opinion

on

Reparation

for

Injuries

(1949),

I

C

J

Reports

1949,pp.177-178,180.G.Schwarzenberger,International

Law(《國際法》),3rd

ed.,Vol.1,Steve&

Sons

Limited,1957,pp.137-138.7.[日]寺澤一、山本草二主編:《國際法基礎》,朱奇武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9頁。8.[英]布朗利:《國際公法原理》,曾令良等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59—760頁。思考題為什么說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為何說國際組織和爭取獨立民族都是有限的國際法主體?如何理解個人在國際法上的地位?THANK

YOU!第六章 國際法上的國家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學習目的: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對國際法上的國家有基本的認識,了解國家的要素與類型與國家豁免,并對國際法承認與國際法繼承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學習重點:國家的要素與類型、國際豁免?!W習難點:國家管轄權的類型、國家豁免制度。教學要點·第一節(jié)國家的要素與類型·第二節(jié)國家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第三節(jié)國家豁免·第四節(jié)國際法上的承認·第五節(jié)國際法上的繼承大

綱第一節(jié) 國家的要素與類型國際法上的國家是指由定居的居民和特定的領土組成的、有一定的政府組織和對外獨立交往能力的政治實體。定居的居民:永久性的居民確定的領土:無論大小,其地位在國際法上均平等一定的政權組織或政府:有效政府主權:國家具有的對內的最高權力和對外的獨立地位一、國際法上國家的構成要素二、國家的類型單一國:全國只有一部憲法、人民擁有統(tǒng)一國籍、中央政府行使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力復合國:聯(lián)邦、邦聯(lián)、其它特殊的國家集合體,如英聯(lián)邦永久中立國:自愿承擔永久中立義務;國際條約加以保證附屬國:現(xiàn)今已不復存在第二節(jié) 國家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獨立權是指國家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本國事務而不受他國干涉的權利,是國家主權的重要標志。獨立自主不受干涉內容從政治上的獨立擴展至經濟上的獨立二、平等權平等權是指各個國家在國際法上地位平等的權利。代表權與投票權本國文字外交禮儀司法豁免權僑民間的平等待遇一、獨立權自衛(wèi)權是指國家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生存和獨立而具有的權利。國防權:國防建設的權利自衛(wèi)權:武裝自衛(wèi)行動的權利限制:根據(jù)《聯(lián)合國憲章》第51條和國際習慣法

1、前提條件:受到武力攻擊2、時間條件:安理會“采取必要辦法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之前”3、實施條件:行動應向安理會報告4、武力限度:遵守必要性與相稱性原則三、自衛(wèi)權四、管轄權管轄權(又稱“國家管轄權”)是指國家根據(jù)國際法對特定的人、物和事件進行管理或施加影響的權力,它反映了國家主權平等原則和不干涉內政原則。

屬地管轄權:國家領土主權的重要內容;艾希曼案;受到外交豁免權、主權豁免、領海無害通過權等的限制屬人管轄權:指國家對具有其本國國籍的人實行管轄的權利,而無論該人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保護性管轄權:國家對于外國人在該國領域外侵害該國的國家或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為行使管轄的權利

普遍性管轄權:指根據(jù)國際法的規(guī)定,對于嚴重危害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全人類利益的某些特定的國際犯罪行為,各國均有管轄權,而不問這些犯罪行為發(fā)生的地點和罪犯的國籍第三節(jié) 國家豁免國家豁免(state

immunity),又稱或“主權豁免”(sovereign

immunity)或“國家管轄豁免”(stateimmunities

from

jurisdiction),是指國家根據(jù)國家平等原則不受他國管轄的特權。具體地說,就是國家及其機構和財產在外國法院享有管轄豁免權(jurisdictional

immunities)。一國法院不得受理以外國國家為被告或以外國國家財產為標的的訴訟國家可以作為原告在另一國法院起訴,此時,該法院可受理被告提出的同本訴有直接關系的反訴即使國家在外國法院敗訴,該國也不受強制執(zhí)行的約束國家豁免在性質上是程序性的一、國家豁免的概念國家豁免是一項國際法原則,其理論依據(jù)是國家主權平等原則,即所謂的“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權”這一羅馬法格言。絕對豁免主義:國家的行為和財產免受外國法院的司法管轄相對豁免主義:產生于20世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

1、政治、外交以及軍事行為:享受豁免2、私人或法人從事的行為:不享受豁免有關國家豁免的法律:國際法和國內法的混合體1、國內法層面:國內立法或判例法,如美國1976年《外國主權豁免法》等2、國際法層面:習慣國際法或普遍性條約,如《聯(lián)合國國家及其財產管轄豁免公約》二、國家豁免原則的發(fā)展根據(jù)根據(jù)2004年《聯(lián)合國國家及其財產管轄豁免公約》第2條,享有國家豁免權的主體有四類:1、國家及其政府的各種機關2、有權行使主權權力并以該身份行事的聯(lián)邦國家的組成單位或國家政治區(qū)分單位3、國家機構、部門或其他實體4、以國家代表身份行事的國家代表國有企業(yè)與國家的關系問題中國學界和實務界的看法三、國家豁免的主體《聯(lián)合國國家及其財產管轄豁免公約》第三部分(第10條至第16條)列舉了國家不得援引管轄豁免的八種情況商業(yè)交易:除了從交易性質判斷外,還應考慮交易的目的雇傭合同人身傷害和財產傷害財產的所有、占有和使用知識產權和工業(yè)產權參加公司和其他集體活動國家擁有或經營的船舶仲裁協(xié)議的效果另外,在區(qū)分國家行為是否具有主權性時,主要是根據(jù)國家行為的性質,但在有關情況下,也可考慮國家行為的目的。四、不得援引國家豁免的訴訟國家豁免權的放棄是指國家同意在外國法院不援引管轄豁免,接受外國法院的管轄。明示放棄:國際協(xié)定、書面合同、在法院發(fā)表的聲明或在特定訴訟中提出的書面函件默示放棄:該國本身提起訴訟、介入該訴訟或采取與案件實體有關的任何其他步驟、提起反訴注意:國家在外國法院放棄管轄豁免,并不意味著也放棄執(zhí)行豁免,執(zhí)行豁免的放棄必須另做明確的表示五、國家豁免權的放棄第四節(jié) 國際法上的承認國際法上的承認是指國際法主體(如現(xiàn)存國家和國際組織等)對新國家、新政府或其他情勢的出現(xiàn)表示接受,并表明愿意與有關實體發(fā)展正常關系的單方面行為。承認的特征:對象為國家和政府、單方面的政治行為、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果承認的方式明示承認和默示承認法律上的承認和事實上的承認一、承認的概念與方式國家承認是指既存國家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對新國家出現(xiàn)的確認,并表示愿意與其建立外交關系的單方面國家行為。國家承認的法律性質與作用

1.構成說:流行于19世紀歐洲宣告說:體現(xiàn)在國際法院的裁決中國家承認發(fā)生的情形:合并、分離、分立和獨立國家承認的效果:對新國家承認將產生一系列的法律效果

1.兩國間全面交往的基礎,但并不等于建交雙方可以締結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條約承認國尊重新國家作為國際法主體所享有的一切權利承認的法律效果具有溯及力二、國家承認政府承認是指承認某一新政府為國家的正式代表,并表明愿意同它建立或繼續(xù)保持正常關系的行為。政府承認的條件有效統(tǒng)治“正統(tǒng)主義”“托巴主義”“威爾遜主義”“艾斯特拉達主義”政府承認的法律效果:類似于國家承認注意:一國新政府一旦獲得承認,對該國原政府的承認就自動終止和撤銷。并且,承認的效果原則上可追溯到新政府成立之時三、政府承認第五節(jié) 國際法上的繼承國際法上的繼承是指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由一個承受者轉移給另一個承受者所發(fā)生的法律關系。繼承的主體有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但不包括個人繼承的對象是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繼承的發(fā)生是由于國家領土的變更、涉及國家政權性質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新政府的產生、國際組織的改組或解散一、國際法上繼承的概念國家繼承是指因國家領土變更而引起一國的權利和義務轉移給另一國的法律關系。根據(jù)國際法,它應該具備兩個條件,即合法性與領土性。條約的繼承“人身條約”不予繼承政治性條約由于情勢變遷,一般不繼承2.“非人身條約”應予繼承條約以外事項的繼承國家財產的繼承:與領土關聯(lián)、“所涉領土實際生存”原則國家債務的繼承:國家債務繼承、惡意債務不繼承國家檔案的繼承:通常通過協(xié)議解決二、國家繼承政府繼承是指由于革命或政變導致政權更迭,舊政府在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由新政府所取代的法律關系。政府繼承與國家繼承的區(qū)別:原因、主體、范圍政府繼承的一般規(guī)則新政府根據(jù)條約的具體內容來決定是否繼承舊政府的一切國家財產及權益都應轉屬新政府對舊政府的債務不予繼承或者根據(jù)善意或惡意區(qū)別對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承的實踐

1.條約:承認、廢除、修改或修訂國家財產國家債務國際組織的代表權三、政府繼承參考文獻陳致中編著:《國際法教程》,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57頁。黃瑤著:《論禁止使用武力原則——聯(lián)合國憲章第二條第四項法理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03—322頁。龔刃韌著:《國家豁免問題的比較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411—412頁。朱文奇:《國際刑法的最新發(fā)展》,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法學》2002年第5期,第58—59頁。Hazel

Fox

and

Philippa

Webb,The

Law

of

State

Immunity(《國家豁免法》),thir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p.48.James

Crawford,Brownlie’s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布朗利國際公法原理》),eighth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p.129.Malcolm

N.Shaw,International

Law(《國際法》),sixth

editi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8,p.645.Robert

Jennings

and

Arthur

Watts,eds.,Oppenheim"s

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