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訴訟識別標準的要素探析綜述7900字】_第1頁
【重復訴訟識別標準的要素探析綜述7900字】_第2頁
【重復訴訟識別標準的要素探析綜述7900字】_第3頁
【重復訴訟識別標準的要素探析綜述7900字】_第4頁
【重復訴訟識別標準的要素探析綜述79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復訴訟識別標準的要素分析綜述目錄TOC\o"1-2"\h\u13401重復訴訟識別標準的要素分析綜述 126439一、當事人要素 12492二、訴訟標的要素 29425三、訴訟請求要素 428587(一)訴訟請求的內(nèi)涵 44222(二)“后訴訴訟請求實質(zhì)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的內(nèi)涵 5一、當事人要素當事人是判斷兩個案件是否屬于重復訴訟的第一個要素,因為只有兩個案件當事人相同時,才有考慮這兩個案件是否屬于重復訴訟的必要性。這是民訴法解釋的立場,但實際上,兩個案件的當事人不一致時也存在重復訴訟的可能。但也有學者認為不用將當事人相同單獨作為一個要件。對于當事人相同要素是否有必要獨立存在的考慮主要因為對其他要素的內(nèi)涵界定不同,例如日本三月章教授就認為,訴訟上請求之要素的內(nèi)涵包括主體,在判斷“訴訟上請求是否相同”時已經(jīng)對主體因素進行了判斷,再對訴訟標的進行對比即可判斷兩個案件是否構成重復訴訟,因此沒有必要把當事人相同作為單獨要件。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09頁。轉引自三月章:《民事訴訟法》,有斐閣,昭和34年,第117頁。我國也有學者在重構重復訴訟的認定標準時認為“當事人”不屬于獨立的認定要素。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09頁。轉引自三月章:《民事訴訟法》,有斐閣,昭和34年,第117頁。參見陳?。骸吨貜推鹪V認定標準之重構》,載《中外法學》2020年第6期,第1606頁。當事人發(fā)生變化后是否屬于新的訴,需要通過訴訟標的來綜合判斷,也存在構成重復訴訟的可能,比如訴訟繼承,因此對于當事人要素的比對不能局限于形式判斷,而應當判斷實質(zhì)相同。前訴與后訴原告、被告訴訟地位可以相反張衛(wèi)平:《重復訴訟規(guī)制研究:兼論‘一事不再理’》,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2期,第53頁。張衛(wèi)平:《重復訴訟規(guī)制研究:兼論‘一事不再理’》,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2期,第53頁。司法實踐的主要矛盾點在于相同當事人的范圍如何界定?!蹲罡呷嗣穹ㄔ好袷略V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中界定的當事人范圍比較寬,除了一般的當事人,訴訟擔當中的被擔當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獨立進行訴訟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當事人繼受人、為當事人或當事人繼受人占有請求標的物的人等均可成為當事人并受前訴生效裁判既判力約束。參見沈德詠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上),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第633-634頁。當提起后訴時,這些主體都會被納入當事人相同認定范圍中。參見沈德詠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上),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第633-634頁。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08頁。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08頁。二、訴訟標的要素民訴法解釋理解與適用明確了民訴法解釋第247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訴訟標的采用舊訴訟標的理論來理解。我國的民事訴訟法治建設尚處發(fā)展階段,訴訟標的內(nèi)涵與識別標準的理論爭議還沒有統(tǒng)一意見,可操作性強的舊訴訟標的理論就占據(jù)了優(yōu)勢地位。參見周斯拉:《民事重復起訴的識別》,華東政法大學2020年碩士學位論文。但隨著司法實務的發(fā)展,舊訴訟標的理論的局限性逐漸顯露出來。請求權競合的情況是舊訴訟標的理論不能周延的情形,但是最高院的一則判決已經(jīng)認同請求權競合的情況屬于實質(zhì)上訴訟標的相同。參見周斯拉:《民事重復起訴的識別》,華東政法大學2020年碩士學位論文。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2018)最高法民申6020號。舊訴訟標的理論和新訴訟標的理論都源自德國。舊訴訟標的理論又稱為實體法說,實際上是以實體法為依據(jù),有兩個分支學說,一個是權利主張說,另一個是要求說:權利主張說所持觀點是,訴訟標的是具體權利主張,該主張由原告在訴的聲明中表明出來;要求說認為,通常情況下,民事審判依據(jù)原告權利主張有無理由作出裁判,但是有時只考慮所裁判的要求的合法性而不看有無理由,甚至只是簡單的針對原告的請求作出準許的裁判。張衛(wèi)平:《論訴訟標的及識別標準》,載《法學研究》第19卷第4期,第58-59頁。權利主張說和要求說的區(qū)別在于法院對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作出什么樣的裁判,權利主張說的裁判是回應請求是否合法,要求說的裁判在此基礎上還有對原告訴訟請求表示支持或者不支持。舊訴訟標的理論以實體法為依據(jù),所以該說認為識別訴訟標的應當依據(jù)實體請求權,實體請求權的數(shù)量決定了訴訟標的的個數(shù),訴訟標的是可以被量化的。但由于實體請求權的依據(jù)是實體法律關系,所以就導致了判斷訴訟標的等于判斷實體法律關系的誤區(qū)。然而,舊訴訟標的理論存在不能周延的地方,請求權競合的情況下實體請求權不同但實體法律關系相同,就出現(xiàn)訴訟標的無法識別的窘境。典型的案例就是“電車侵權與債權請求權競合糾紛案”,乘客買票乘車,電車發(fā)生事故導致乘客受傷,乘客既可以侵權損害賠償起訴,也可以債權不履行起訴,有兩個請求權就有兩個訴訟標的。因此就存在原告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訴訟形式來獲取兩次賠償?shù)目赡?,導致案件事實只有一個,違法事實也只有一個,卻要過錯方為兩次給付。張衛(wèi)平:《論訴訟標的及識別標準》,載《法學研究》第19卷第4期,第58-59頁。張衛(wèi)平:《民事訴訟法》,法律出本社2016年版,第194頁。新訴訟標的理論又稱為訴訟法說,訴訟標的應當是訴訟法的概念,應從訴訟法的角度進行識別,識別根據(jù)為訴的聲明和案件事實,從而認為請求權競合情況下的訴訟標的也只有一個,因為訴的聲明和案件事實只有一個。在“電車侵權與債權請求權競合糾紛案”中,訴的聲明只有一個即要求過錯方賠償損失,兩個產(chǎn)生實體請求權的實體法律關系是權利根據(jù),不能識別為訴訟標的。張衛(wèi)平:《民事訴訟法》,法律出本社2016年版,第194頁。新訴訟標的理論的優(yōu)點正在于彌補舊訴訟標的理論的缺陷,但其本身也存在不能自圓其說的問題。比如,在判斷訴訟標的時排斥原因事實,但是不考慮原因事實又無法判斷訴訟標的是否同一。訴訟法說識別訴訟標的時拋開實體請求權不談,然而訴訟請求不可能脫離實體請求權。在訴訟法說領域內(nèi)訴訟標的識別標準與既判力客觀范圍難以達成一致,訴訟標的識別標準是訴的聲明,但卻以實體法律關系的數(shù)量作為既判力客觀范圍的決定依據(jù)。張衛(wèi)平:《民事訴訟法》,法律出本社2016年版,第194頁。張衛(wèi)平:《論訴訟標的及識別標準》,載《法學研究》第19卷第4期,第64頁。舊訴訟標的理論和新訴訟標的理論是分別在實體法和訴訟法中探討訴訟標的,過于極端,都沒能完全解決問題。討論訴訟標的識別問題不能拋開訴訟法只從實體法角度思考,同樣也不能拋開實體法只從訴訟法角度思考,問題的關鍵在于厘清訴訟法與實體法的關系,明確實體請求權在實體法和訴訟法中的歸屬,新實體法說通過折中理解試圖平衡兩者。新實體法說的代表人物是尼克遜,他認為,凡基于同一事實關系發(fā)生的,以同一給付為目的的數(shù)個請求權存在時,實際上只有一個請求權,因為發(fā)生請求權的事實關系是單一的。當請求權競合時,如果其中一個請求權行使后,其他請求權便隨之消滅。張衛(wèi)平:《論訴訟標的及識別標準》,載《法學研究》第19卷第4期,第64頁。張衛(wèi)平:《論訴訟標的及識別標準》,載《法學研究》第19卷第4期,第64頁。關于訴訟標的識別問題,日本原本所堅持的理論是一元說,訴訟請求和訴訟標的可以等同,那么所有的訴訟都可以用單一的訴訟標的概念加以統(tǒng)一,隨著國際間的學術交流的深入,逐漸產(chǎn)生新的識別訴訟標的的方法,既然訴有種類之分,那么訴訟標的同樣可以進行區(qū)分:給付之訴是原告向被告主張一定的給付義務,那么訴訟請求可以作為訴訟標的;確認之訴的訴訟請求是原告請求確認某項實體法律關系是否存在,該項主張就是確認之訴的訴訟標的;形成之訴可以將原告在訴的聲明中所表明的形成效果作為訴訟標的。張衛(wèi)平教授從日本的新實體法說出發(f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構建了依據(jù)訴訟種類區(qū)別訴訟標的的訴訟標的識別標準,但本質(zhì)上是堅持訴訟標的和訴訟請求一元論。因為給付之訴的訴訟請求是要求對方履行給付義務,訴訟標的就是該訴訟請求。該訴訟請求來源與何種法律關系只是法律依據(jù),是主張的理由。那么給付之訴的訴訟標的識別標準應當是發(fā)生給付請求的具體事件或行為。確認之訴的訴訟請求是確認某種法律是否存在的主張,不存在請求權競合的問題,變更之訴同樣也不存在請求權競合的問題,因此這兩種訴的類型的訴訟標的識別標準可以是一樣的,兩種訴訟種類的訴訟標的均是訴訟請求:確認之訴是當事人要求法院關于確認實體法律關系的訴訟請求,變更之訴則是當事人要求法院關于變更實體法律關系的訴訟請求,那么它們的訴訟標的識別標準就是有爭議的實體法律關系。張衛(wèi)平:《論訴訟標的及識別標準》,載《法學研究》第19卷第4期,第67頁。根據(jù)張衛(wèi)平教授的觀點,可以認為“訴訟標的=訴訟請求”,但兩者又不完全等值,當訴訟標的被確定時,訴訟標的就是不可變的,而訴訟請求根據(jù)原告的訴狀可以量化,是可變的,比如前訴的訴訟請求不完全包含后訴的訴訟請求張衛(wèi)平:《論訴訟標的及識別標準》,載《法學研究》第19卷第4期,第67頁。從上述關于訴訟標的的各理論來看,訴訟標的與訴訟請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有時候訴訟標的就表現(xiàn)為訴訟請求,但這并不能說明兩者等同。由于我國法律對訴訟標的沒有明確的認定標準,法官對訴訟標的的理解也不一致,訴訟請求則是起訴狀上原告向法院提出訴訟并希望獲得支持的請求,通過訴訟請求來判斷是否構成重復訴訟是比較簡單易操作的。訴訟標的需要在訴訟過程中歸納總結,通過判斷訴訟標的是否相同來判斷是否構成重復訴訟比通過訴訟請求來判斷要麻煩也更困難一些。所以法官往往僅通過訴訟請求是否相同來判斷前后兩訴是否構成重復訴訟,對訴訟標的避而不談。訴訟標的是案件審判的核心,雖然訴訟請求和訴訟標的的關系緊密,但并不是所有情況下兩者都相同。訴訟標的概念往往不是通過一句話來表述的。訴訟標的的抽象性迫使司法實務為了操作方便以某一可確定的概念來認定訴訟標的,或者傾向于通過對多個因素的綜合判斷來認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識別訴訟標的主要依靠的是法官的自由裁量,因為訴訟標的是什么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也沒有統(tǒng)一具體的認定標準,不同的案件還可以是多因素之間的排列組合。各位學者的研究都在盡可能的將這些因素劃分清楚或者歸納共性,或者是探尋一種認定方法來避免下定義。有的學者就區(qū)分出法定訴訟標的、酌定訴訟標的、約定訴訟標的三種情形:確定法定訴訟標的之方法是以法律關系為最小界定范圍,酌定之方法則以案由來確定,約定之方法允許當事人自行約定較大的訴訟標的范圍,同時考慮案件的訴訟時機是否成熟。參見參見梁開斌:《民事訴訟標的:邏輯、經(jīng)驗與本土化資源》,載《東南學術》2020年第6期,第244-245頁。三、訴訟請求要素(一)訴訟請求的內(nèi)涵一般來講,訴訟請求是指當事人要求法院裁判的請求,有多種表述,如訴之聲明、請求趣旨等等。學界在界定訴訟請求時,很多學者對訴訟請求與訴訟標的進行交叉理解,認為訴訟請求和訴訟標的存在互為上位概念、下位概念或認為兩者是同等概念。第一種理解,訴訟請求和訴訟標的等同,在舊說中,兩個概念的內(nèi)涵都是指權利主張,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的某種權利主張。在一分肢說理論中,內(nèi)涵更加具體,表述為具體權益請求。參見江偉、段厚省:《論訴訟標的與訴訟請求的關系》,《訴訟法學研究(第一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251頁。第二種理解,依據(jù)二分肢說,訴訟請求是訴訟標的的下位概念,作為訴訟標的的內(nèi)容,訴訟請求就是訴之聲明,即當事人在訴訟中提出的具體權益請求,訴訟標的包含訴之聲明和法律事實。參見段厚省:《民事訴訟標的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參見江偉、段厚?。骸墩撛V訟標的與訴訟請求的關系》,《訴訟法學研究(第一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251頁。參見段厚?。骸睹袷略V訟標的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5頁。54參見張衛(wèi)平:《重復訴訟規(guī)制研究:兼論‘一事不再理’》,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2期,第58頁。參見夏璇:《論民事重起訴的識別及規(guī)制》,載《法律科學》2016年第2期,第171頁。轉引自沈德詠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上),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在新訴訟標的理論范疇里,訴訟標的概念是一種抽象請求,它脫離具體實體法律判斷基準,不探究基礎法律關系,也不探究基礎性質(zhì)。參見張衛(wèi)平:《重復訴訟規(guī)制研究:兼論‘一事不再理’》,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2期,第58頁?;诖死斫?,我國民訴法解釋將訴訟標的與訴訟請求并列為識別重復起訴的要素,訴訟請求應當明確化、具體化,具有可裁判性。但持第三種理解的學者認為,我國民訴法解釋的立場在邏輯上不通,也會增加辨識的復雜性,主張以訴訟標的和訴訟爭點作為判斷重復訴訟的客觀標準即可。參見參見張衛(wèi)平:《重復訴訟規(guī)制研究:兼論‘一事不再理’》,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2期,第58頁。參見張衛(wèi)平:《重復訴訟規(guī)制研究:兼論‘一事不再理’》,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2期,第58頁。(二)“后訴訴訟請求實質(zhì)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的內(nèi)涵最高人民法院對該條規(guī)則的解讀是后訴提起與前訴相反的訴訟請求,由于給付之訴中隱含確認之訴的內(nèi)容,如果甲起訴乙要求依法律關系進行給付,乙又起訴甲請求確認法律關系無效的,也屬于該情形。沈德詠主編:《沈德詠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上),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第635頁?!皩嵸|(zhì)上否定”應理解為若支持后訴訴訟請求將不能得出前訴裁判結果。在給付之訴中,確認給付之訴的法律關系是先決問題,如果后訴的訴訟請求否定該先決問題,那么前訴裁判結果會被否定。但是裁判結果在理論上是指判決主文,而先決問題是判決理由中的內(nèi)容,只有判決主文才具有既判力,產(chǎn)生遮斷后訴的效果。但司法實務中,不是先決問題的判決理由也被賦予既判力。這些矛盾被歸結為既判力客觀范圍的擴張。下文將通過對既判力客觀范圍擴張問題進行討論來理解該條規(guī)定的內(nèi)涵。實踐中,后訴當事人幾乎不會提起和前訴相同的訴訟請求,但是“后訴訴訟請求實質(zhì)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可以理解為后訴訴訟請求和前訴訴訟請求指向同一爭議,因為只有指向同一爭議才可能出現(xiàn)否定前訴裁判結果的可能。民事訴訟法對此已經(jīng)給出了救濟途徑:有新證據(jù)新事實的,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判決理由中認定的事實可以在后訴中作為證據(jù)使用,尚未完全認可判決理由的既判力效果。如《九民紀要》中關于公司人格否認的規(guī)定,法院對公司人格否認的判決既判力僅約束該案的當事人,其他債權人提起的公司法人否認之訴,已生效判決所認定的事實可以作為證據(jù)使用。1、既判力基礎理論確定判決之判斷被賦予的共有性或拘束力就是既判力。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77頁。關于既判力的本質(zhì),實體法說認為,判決拘束力作用于當事人之間的實體關系,實體法的狀態(tài)因判決而被變更為判決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因此,判決就被視為雙方當事人達成關于這一判決內(nèi)容的和解協(xié)議。判決不僅對當事人發(fā)生作用,后訴法院也要受到既判力的拘束。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78頁。訴訟法說認為,既判力是與實體關系無關的、具有“國家裁判權同一判斷”之訴訟法上效果的判決拘束力。既判力意味著后訴法院不能受理與前訴判決相矛盾的主張。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78頁。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77頁。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78頁。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78頁。德國和日本的民事訴訟法關于既判力制度的設想類似,在原則上均認為既判力的客觀范圍限于判決主文。判決主文是指,對應于原告在訴狀中提出的請求趣旨,法院依訴訟上的請求(訴訟標的)為內(nèi)容作出的判決事項。因此,判決既判力基于訴訟上的請求(訴訟標的)而產(chǎn)生。判決理由不具有既判力的原因,首先,判決理由的判斷對象是當事人的主張,其相對于訴訟上請求而言不是首要的,處于手段性、次元性的地位,由于非首要,就存在著當事人未對這些爭點作嚴肅考慮的可能性。如果賦予這種爭點拘束力,進而在這種爭點與其他訴訟標的的關系上阻斷當事人對其進行爭議的可能性,就可能對當事人造成突然襲擊。其次,不賦予判決理由既判力,當事人不用對此進行嚴格的辯論而浪費時間,法院也可以機動且迅速的作出判決。第三,法院可以不拘泥于實體法上的邏輯順序,而且還有助于實現(xiàn)“能夠最為直接、迅速且廉價地對訴訟標的作出判斷”的法院訴訟指揮。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505頁-506頁。對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日本設置了中間確認之訴的救濟途徑,即在當事人想讓作為訴訟請求的前提問題也產(chǎn)生既判力時,可以通過提起中間確認之訴使其獲得既判力。高橋宏志:《民事蘇訴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507頁。在債務不存在的確認之訴系屬中,只要尚未達到足以作出判決的程度,基于同一債權提起的給付之訴原則上不構成重復起訴。段文波:《日本重復訴訟禁止原則及其類型化高橋宏志:《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505頁-506頁。高橋宏志:《民事蘇訴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507頁。段文波:《日本重復訴訟禁止原則及其類型化析解》,載《比較法研究》2014年第5期,第74頁。然而中間確認之訴并不能完全彌補原則規(guī)定的缺陷,德國和日本對既判力的原則效力分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即德國的既判力擴張理論和日本的爭點效理論,前者擴大既判力的范圍至判決理由,后者則賦予判決理由一個與判決主文有所不同的拘束力。2、既判力客觀范圍擴張與禁止重復訴訟的擴大日本的重復訴訟制度將前訴系屬作為前提條件,所以判決既判力對重復訴訟的影響是隱性的。如果后訴的訴訟標的已經(jīng)在前訴進行了認定,但是在判決理由中所做的判斷,如果對后訴進行審理,可能涉及重復訴訟進而作出與前訴矛盾的裁判,但在既判力理論上,判決理由原則上無判決拘束力,當事人可以依據(jù)此訴訟標的再提起訴訟。日本將抵消抗辯設置為既判力理論的例外情形來解決。德國肯定判決理由有既判力的學說主要是從法官解決糾紛的使命出發(fā),認為法官不僅需要解決糾紛,還需要穩(wěn)定社會關系,那么就需要賦予判決安定性。糾紛一次性解決正是我國司法實務追求的目標之一。德國有兩種肯定判決理由有既判力的學說。第一:薩維尼認為,先決的權利關系在判決理由中所作的判斷,應認為具有既判力。薩維尼強調(diào)法官的使命就是解決糾紛。為達此使命,必須維持被確定的權利關系將來的安全性,這就要求判決的要素即成為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