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比較閱讀 練習(xí)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比較閱讀 練習(xí)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比較閱讀 練習(xí)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比較閱讀 練習(xí)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中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比較閱讀 練習(xí)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語文專題復(fù)習(xí):文言文比較閱讀練習(xí)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峰,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

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二十六日,發(fā)大溪口,入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

練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①"。過圣姥泉,蓋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

出。晚至瞿塘關(guān),唐故夔州,與白帝城相連。關(guān)西門正對能顏堆③。堆,碎石積成,出水?dāng)?shù)十

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shí),水又高于堆數(shù)十丈。"(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縫。③涌漱堆:在瞿塘峽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請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在文中的意思。

(1)芍溯阻絕沿:(2)不以零也疾:

(3)岑大溪口發(fā):(4)仰視天力口匹練冬如……然: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段寫出了江水相對于涌漱堆在不同季節(jié)水位的高低變化:作者到瞿塘關(guān)時(shí),—

;等到夏秋水漲時(shí),。

4.【甲】【乙】兩個(gè)文段都描寫了三峽的山,畫線句子分別突出了山怎樣的特點(diǎn)?請簡要分

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

攻之,必有得天時(shí)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第1頁共18頁

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節(jié)選自《孟子譯注》)

[乙]高祖日:”列侯諸將無數(shù)朦聯(lián)皆宣甚情會(huì)所以有天工者何?項(xiàng)氏之所以失天下者

何?”高起、王陵對日:“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xiàng)羽妒

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p>

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yùn)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鎮(zhèn)國

家,撫百姓,給饋餉②,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xiàng)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

擒也。"(節(jié)選自《史記?高祖本紀(jì)》)

【注】①子房:即張良,表字子房。②饋餉:糧餉。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字。

①專而去之②親戚孽之

③銀國家④連百萬之軍

2.下列各項(xiàng)中加點(diǎn)的“之”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A.三里本城B.夫環(huán)而攻冬

C.域民不以封疆書界D.連百萬冬軍

3.用“/”給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斷兩處。

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運(yùn)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細(xì)閱讀【甲】【乙】兩文段完成下面填空。

根據(jù)【乙】文我們可以概括出劉邦戰(zhàn)勝項(xiàng)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屬分享利益和①—

;我們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

”這一重要論斷揭示劉邦得天下和項(xiàng)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三'

【甲】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

第2頁共18頁

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乙】柳下惠不羞污君①,不辭小官。進(jìn)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②而不怨,厄窮而不憫③。

(《孟子》)

【注釋】①污君:壞的君王。②佚:散失。③憫:憤懣。

1.下列加點(diǎn)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戒冬日(謹(jǐn)慎)B.與民中之(遵從)

C.不滲污君(以……為羞)D.核不隱賢(在朝廷做官)

2.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標(biāo)一處。

⑴此之謂大丈夫(2)柳下惠不羞污君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式不能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認(rèn)為柳下惠是孟子所說的“大丈夫”嗎?請說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甲]覆發(fā)于吸宣之史,停說舉于版筑之聞,一股局舉于建鹽工史,一管妻登舉于士,一遜起教

舉于港,亙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人則無法家

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貞觀①初,太宗謂侍臣日:“為君之道,必須先存②百姓。若損互姓以奉其身,猶割

題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一,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

著耽③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jǐn)_生人?!必懹^六年,太宗謂

侍臣日:“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敞④”,不知時(shí)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

⑤,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⑥”O(jiān)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改)

【注釋】①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②存:撫恤。③耽:沉溺。④敞:通“蔽”。⑤九

重:深宮之內(nèi)。⑥存意:用心操勞國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

第3頁共18頁

(1)供其體膚餓:(2)發(fā)于聲,而后附喻:

(3)猶割眼以咦腹股:(4)若耽肯滋味嗜:

2.給【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用“/”在句中標(biāo)出。(限劃2處)

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

3.翻譯下面句子。

(1)人恒過,然后能改。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從個(gè)人發(fā)展與國家興亡的角度闡述了治國之道。【甲】文強(qiáng)調(diào)國家興盛

內(nèi)要有“",外要有“";【乙】文強(qiáng)調(diào)為君之道,首先是

“”,其次是“”,還要廣開言路,居安思危。(用原文作

答)

5.【甲】文畫波浪線部分從正面人手運(yùn)用了論證方法,【乙】文畫波浪線部分從

反面著筆運(yùn)用了論證方法。

五'

【甲】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

水,天下獨(dú)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竟上,互相軒逸,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泠作

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

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shí)見日。

【乙】宜都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紂曲。而兩岸高山重峰,

非日中夜半,不見目月,絕壁或干許丈,其石采色形容①,多所像類②。林木高茂,略盡冬春③。

②猿鳴至清,山谷傳響,冷冷不絕?!彼^三峽,此其一也。(《宜都記》節(jié)選)

【注釋】①形容:形體和狀態(tài)。②多所像類:有很多類似某種什么東西的形狀。③冬春:冬

春之交。

1.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互相軒逛(高)B.鶯飛戾天者(代詞?!娜耍?/p>

C.西兩岸高山重嶂(連詞,不譯)D.其石米色形容(通“彩”,顏色)

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第4頁共18頁

A.【甲】文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狙絕”統(tǒng)領(lǐng)全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

山”兩方面描摹,脈絡(luò)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寫了長江三峽中長達(dá)百多里的西陵峽的壯觀最象。

C.【甲】【乙】兩文內(nèi)容上均寫景,但兩文的文體卻不相同:一文為“書”,一文為“記”。

D.【甲】【乙】兩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分別描摹富春江、長江兩岸的峽谷奇

觀,寄托了作者厭倦官場政務(wù),縱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猿鳴至清,山谷傳響,冷冷不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都屬于寫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cè)面烘托,請從[乙]文中找出側(cè)面

烘托的句子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

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才歷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壬黑煮,.二食或盡栗二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古之.君人.有以壬金求壬皇馬煮,.一二年丕熊得£_涓人①言于君曰:"請求之?!熬?/p>

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bào)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馬,安事

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日:“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

今至矣?!庇谑遣荒芷谀辎?,千里之馬至者三。(《戰(zhàn)國策?千金求馬》)

【注】①涓人:國君身邊的侍從。②期年:滿一年。

1.下列各項(xiàng)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鳴之內(nèi)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馬西捐五百金B(yǎng).食與不能盡其材/千里與馬至者三買

C.若真無馬邪/若首五百金D.駢死于槽才歷之間/涓人言吉君日

第5頁共18頁

2.下列加點(diǎn)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執(zhí)策而峻之(面對)B.卷之不以其道(馬鞭)

C.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bào)君(同“返”,返回)D.天下必以王為能手馬(買)

3.下列對【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朗讀節(jié)奏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B.【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賢君比作伯樂,把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比作千里馬,將

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表達(dá)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

C.與【甲】文的以議論為主不同,【乙】文以記敘為主,敘述“涓人”用重金購買死馬

的頭,刺激各地獻(xiàn)來寶馬,不滿一年即成功收獲好幾匹千里馬的故事。

D.【甲】【乙】兩文都涉及“千里馬”,然而千里馬的境遇卻迥乎不同?!炯住课闹械?/p>

千里馬被埋沒,【乙】文中的千里馬受到重視。

4.把【甲】【乙】兩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認(rèn)為【甲】文中“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觀點(diǎn)有其時(shí)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如

何?請簡要闡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

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

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

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保ā都?/p>

愛中》)

1.下列加點(diǎn)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第6頁共18頁

A.選賢與能,講信性睦。(培養(yǎng))B.不獨(dú)聲其親,不獨(dú)于其子。(父母親人)

C.故外戶而不閉,奉謂大同。(這)D.家之與家之相萎。(掠奪)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huì)理想,其中對人才的選拔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甲乙兩文的描寫,你對“大同”社會(huì)有怎樣的認(rèn)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

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shí)六年九月十五日。(節(jié)選自

《岳陽樓記》)

【乙】昔楚襄王①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②,有風(fēng)颯然至者,王披襟當(dāng)之,曰:“快哉

此風(fēng)!寡人所與庶人共③者耶?”宋玉日:“此獨(dú)大王之雄風(fēng)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

蓋有諷焉。夫風(fēng)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

此則人之變也,而風(fēng)何與④焉?(節(jié)選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注釋】①楚襄王,即楚頃襄王,名橫,楚懷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②蘭

臺宮,遺址在現(xiàn)在湖北鐘祥東。③共:共同。④與:參與。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

①予嘗聿古仁人之心②居有掌之高則憂其民

③玉之言,蓋有年焉④騫勺所與庶人共者耶

2.翻譯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頁共18頁

(2)此獨(dú)大王之雄風(fēng)耳,庶人安得共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文的“憂樂”觀有什么不同?談?wù)勀愕睦斫狻?/p>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面對有樂有憂的未來人生,說說你的真實(shí)想法。

答:

九、

[甲]《岳陽樓記》選段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得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

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迂客嬖冬一曼會(huì)

于此“一覽物之情,.-卷無另生?一

[乙]《醉翁亭記》選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若發(fā)而幽香,佳木

春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shí)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shí)之景不同.,一而

樂亦無.竊也

1.選出下列加點(diǎn)字詞釋義有誤的一項(xiàng)()

A.伶遠(yuǎn)山,吞長江(連接)B.遷客嬖勺,多會(huì)于此(泛指文人)

C.野若發(fā)而幽香(花)D.佳木春而繁陰(秀麗)

2.翻譯句子。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時(shí)期文學(xué)家,政治家,有《范文正公集》傳世;乙文

作者歐陽修,字永叔,北宋時(shí)期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觀夫”和“若夫”的“夫”都讀“千口”。

C.“覽物之情”與“四時(shí)之景”中的“之”用法和意義不相同。

第8頁共18頁

D.兩段選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4.甲乙兩段選文都對景物進(jìn)行細(xì)膩的描寫,甲文的景象呈現(xiàn)出和

的特點(diǎn),乙文則寫出了四季分明的景色,其中“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描寫的是

季和季的景象。

【甲】秦王謂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

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cuò)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

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

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日:“臣未嘗聞也?!鼻赝?/p>

日:“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日:“太壬嘗用布衣之怒土?”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

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樓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韁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彼以有先生也。"(節(jié)選自《唐睢不辱使命》)

【乙】上①嘗欲遣人,朔方,諭中書②選才而可責(zé)以事者,蒙正③退以名上,上不許。他日,

三問,三以其人對。上日:“卿何熱耶?”蒙正日:“更韭執(zhí),羞慳工木遮爾。”固稱:“其

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同列悚息不敢動(dòng)。上退謂左右

日:“蒙正氣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薦,果稱職。(節(jié)選自《宋史》)

【注】①上:這里指宋太宗趙光義。②中書:官署名,中書省的簡稱,掌擬詔、出令之權(quán)。

③蒙正:呂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稱。

1.解釋加點(diǎn)的詞。

①徒以有先生也()②上嘗欲遣人使朔方()

③諭中書選才而可責(zé)以事者()④卿何執(zhí)耶()

2.下列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夫?qū)VT本刺王僚也/禽獸多變詐幾何哉

B.長跪西謝之/可遠(yuǎn)觀西不可褻玩焉

C.蒙正退多名上/不斗物喜,不以己悲

D.其人可使/其真無馬邪

第9頁共18頁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卒用蒙正所薦,果稱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甲】【乙】兩文,結(jié)合下面句中加點(diǎn)詞,分析唐雌和呂蒙正兩個(gè)人物形象的共同特

點(diǎn)。

(1)大王嘗聞布衣之怒手?(2)臣非執(zhí),蓋陛下未諒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

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

時(shí)時(shí)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乙】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日:“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

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謗矣,乃不敢言。”召公

日:“是鄱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國語?召公諫厲王止謗》節(jié)選)

【注釋】①弭(mi):消除。②郭:阻塞。③壅(yong):堵塞。④彘(zhi):晉地名,在

今山西省霍縣。

1.解釋文中加點(diǎn)詞的含義。

①時(shí)時(shí)而則進(jìn)()②幫手之后()

③厲王廖()④國人像王()

2.選出下列加點(diǎn)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

A.能謗譏丁市朝受任于敗軍之際B.門庭若干愿為于鞍馬

C.乃不敢言若無興德之聲D.于足國人莫敢出言問今冬何世

3.翻譯文中的畫線句子。

(1)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頁共18頁

(2)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鄒忌以家比國,勸諫齊威王;【乙】文中召公用“,

(請用原文語句作答)形象地說明廣開言路的重要性。

5.【乙】文中周厲王的做法,帶給你什么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甲】余幼時(shí)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jì)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jiān),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

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

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

愚,卒獲有所聞。(摘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王充字仲任,會(huì)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鄉(xiāng)里稱孝。后到京

師,受業(yè)太學(xué),師事扶風(fēng)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

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后歸鄉(xiāng)里,屏居教授。仕郡為功曹,以數(shù)諫爭不合去。

(摘自《后漢書?王充列傳》)

1.下列各項(xiàng)加點(diǎn)字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A.無從致書以觀請?軍禮見

B.俟苦欣悅其一犬坐于前

C.仕郡乃功曹豈能乃暴漲攜之去

D.好博覽西不守章句濯清漣萬不妖

2.解釋下列加點(diǎn)字的意思。

①余幼時(shí)即肯學(xué)()②嘗趨百里外()

③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④師事扶風(fēng)班彪()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第11頁共18頁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濂與王充都“家貧無書”,但他們讀書的途徑不同,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必以分入。”對日:“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p>

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

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日:“可矣?!饼R師

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日:“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節(jié)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乙】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

何以也?”左右對日:“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日,何為者也?對日,齊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盜?!?/p>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日:“縛者曷為者也?"對日:“齊

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

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shí)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

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①"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②”也,寡人反取?、垩??!?/p>

(選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

【注釋】①得無……耶:難道……嗎。②熙:同“嬉”,開玩笑。③?。何耆?。

1.下列加點(diǎn)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弗敢號也加:虛夸,夸大B.小信未予孚:使信服

C.忠之用也屬:屬于D.齊人也,羊盜坐:因……獲罪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肉食者謀與齊年習(xí)辭者也B.可/一戰(zhàn)吾欲辱之,何?也

C.戰(zhàn)于長勺今民生長于齊不盜D.登軾而望之出淤泥而不染

第12頁共18頁

3.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甲文緊扣題目中的“論戰(zhàn)”二字,詳寫了戰(zhàn)前準(zhǔn)備和戰(zhàn)后論戰(zhàn),略寫了戰(zhàn)爭過程,詳

略得當(dāng),突出了曹劌的軍事才能與政治謀略。

B.乙文晏子巧妙運(yùn)用類比說理,用橘生淮南為橘淮北為枳來類比齊人在齊為良民在楚為

盜,有力地反擊了楚王的侮辱,使說理深入淺出,生動(dòng)形象。

C.甲文中的曹劌在魯國危難之時(shí)挺身而出,用卓越的軍事才能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化解

了魯國的危機(jī);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國時(shí),面對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維和出眾的

口才維護(hù)了齊國的尊嚴(yán)。

D.甲乙兩文都主要采用對話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人物語言極具個(gè)性,充分展現(xiàn)了曹劌

和晏子作為國之重臣的精神風(fēng)貌。

4.翻譯下列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葉徒相似,其實(shí)味不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甲】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巾,學(xué)與人傭耕,

輟耕冬壟上,悵恨久之,曰:“莒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yīng)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陳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乙】蓍①年土互蒙閑處二室而庭主萋穢②。父友同郡薛勤來侯冬,謂藩曰:“孺子③何不

灑掃?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dāng)掃除天下,色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

奇之。(節(jié)選自《后漢書?陳藩傳》)

【注】①藩:即陳藩,字仲舉,東漢大臣。②蕪穢:雜亂不堪。③孺子:即年幼者。

1.用“/”給【乙】文畫波浪線文字的斷句(限標(biāo)兩處)。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

2.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

①般耕之壟上()②芳為傭耕,何富貴也()

③生事一室乎()④父友同郡薛勤來侯之()

3.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陳涉'咳/?吼一狼徑去(《狼》)

B.輟耕本壟上/父友同郡薛勤來候冬

第13頁共18頁

C.學(xué)與人傭耕/學(xué)閑處一室

D.孺子何不灑掃?待賓客/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陳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較甲乙兩文中人物特點(diǎn),說出其共同點(diǎn)。在刻畫人物方法上,都有哪些共同點(diǎn)?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甲】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

帝在時(shí),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強(qiáng)怪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

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jì)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膽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

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伏①念臣賦性拙直,遭時(shí)艱難,興呼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dá)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隱逸以進(jìn)賢良,屏黜奸

讒以厚風(fēng)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臣身在外,別無調(diào)

度,隨時(shí)衣食,羊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cái),以

負(fù)陛下也。(節(jié)選自《諸葛亮上后主表》)

【注】①伏:下對上(多用于對皇帝)陳述自己的想法時(shí)用的敬詞。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

①嘆息演修于桓、靈也痛恨:②膽耕于南陽躬:

③興沖北伐師:④羊仰于官悉: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則漢室冬隆何陋之有

B.可計(jì)日西待也鳴之西不能通其意

C.受任吉敗軍之際能謗譏于市朝

D.咨臣?當(dāng)世之事?其境過清

第14頁共18頁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cái),以負(fù)陛下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C.提拔隱逸/以進(jìn)賢良D.臣身/在外

5.甲文中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了“親賢臣,遠(yuǎn)小人”的建議,請?jiān)谝椅闹姓页雠c之意思相

近的語句,寫在橫線上。

6.甲、乙兩文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哪些可貴品質(zh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

1.(1)順流而下;(2)迅速,快;(3)出發(fā);(4)好像……的樣子。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聲喊叫,就會(huì)有泉水流出,(人們)多次喊叫(泉水)就會(huì)多次流出。

3.江水低于潮漱堆;江水高于潮海堆。

4.甲文畫線句子突出了山綿延的特點(diǎn),從文中所描寫的兩岸群山連綿數(shù)百里、沒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畫線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點(diǎn),從文中所描寫的兩岸懸崖峭壁聳人云霄可以看出。

1.①離開;②同“叛”,背叛;③安定;④率領(lǐng)。

2.B【解析】A.助詞,的;B.代詞,代小城;C.助詞,的;D.助詞,的;

3.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4.①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diǎn),天下所有人都會(huì)歸順?biāo)?/p>

②在小小的軍帳之內(nèi)作出正確的部署,決定了千里之外戰(zhàn)場上的勝利。

5.①心胸寬廣、善于用人之長;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

1.A【解析】戒:告誡。

2.(1)此之謂/大丈夫(2)柳下惠/不羞污君

第15頁共18頁

3.富貴不能使我迷惑,貧賤不能使我改變,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4.是。柳下惠的“進(jìn)不隱賢,必以其道”是甲文觀點(diǎn)“得志,與民由之”的具體體現(xiàn),柳下惠的“遺佚

而不怨,厄窮而不憫”是甲文觀點(diǎn)“不得志,獨(dú)行其道”的具體體現(xiàn)。

四、

1.(1)使……饑餓;(2)了解,明白;(3)大腿;(4)愛好。

2.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

3.(1)一個(gè)人,常常犯錯(cuò)誤,然后才能改正。(2)古代的昏君,他們的耳朵和眼睛都受到蒙蔽。

4.法家拂士;敵國外患;存百姓;不敢縱逸。

5.舉例;比喻。

五'

1.A【解析】邈:遠(yuǎn)。

2.D【解析】【乙】文只是單純的寫景游記類散文,并沒有托物言志。

3.①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②猿猴鳴叫的聲音非常清厲凄婉,在山谷間回響著,清越不絕。

4.用“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來烘托山之高;用“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眮砗嫱腥龒{秋

景的清寒幽靜。

六'

1.A

【解析】A.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轉(zhuǎn)折;B.代詞,代千里馬/助詞,的;C.副詞,表反詰語氣/代

詞,代千里馬;D.在/對。

2.B【解析】B.策:用馬鞭驅(qū)趕。

3.A【解析】A.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①一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shí)能吃完一石糧食。

②古代有一位國君,用千金的代價(jià)去買一匹千里馬。三年的時(shí)間過去了,還是買不到千里馬。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