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 12352-2018 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guī)范_第1頁
(高清版)GB 12352-2018 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guī)范_第2頁
(高清版)GB 12352-2018 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guī)范_第3頁
(高清版)GB 12352-2018 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guī)范_第4頁
(高清版)GB 12352-2018 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代替GB12352—2007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guī)范2018-05-14發(fā)布2018-12-01實施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一般規(guī)定 13.1線路 13.2運行速度 53.3運載工具的最小間隔時間 63.4允許載客人數(shù) 63.5鋼絲繩在支架鞍座上、托(壓)索輪上的安全性 73.6線路計算和鋼絲繩計算的作用力 73.7救援 3.8質量保證 4鋼絲繩 4.1鋼絲繩的選用原則 4.2鋼絲繩參數(shù)的確定 4.3鋼絲繩的固定和連接 4.4檢驗和報廢 5站內機械設備 5.1驅動裝置 5.4張緊裝置 5.5脫開掛接裝置 5.6加減速裝置 5.7調車裝置 5.8開關門裝置 5.9位置指示器 5.10車輛導向裝置 5.11緩沖器 5.12輸送設備 6站房 6.1一般規(guī)定 6.2站臺 7線路設施 7.1支架及基礎 7.2支架上的設備 Ⅱ7.3支索器 8運載工具 8.1一般規(guī)定 8.3固定抱索器和脫掛抱索器 8.4運行小車 8.5客車制動器 8.7往復式索道車廂 8.8車廂門 8.11救援車輛 8.12維修吊具 9電氣設備 9.1一般規(guī)定 9.2控制 9.3安全 9.4通訊與顯示 9.6測試 10.1一般規(guī)定 10.2鋼結構和線路設備的安裝 10.3鋼絲繩的安裝 10.4站內設備的安裝 11.1一般規(guī)定 11.2無負荷試車 11.3負荷試車 11.4緊急驅動(或救援驅動、輔助驅動)的試車 12.1人員及任務 13.1道路交通標志 13.2道路交通標線 13.3航空障礙標志 13.4吊椅索道特殊提示 Ⅲ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代替GB12352—2007《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guī)范》。本標準與GB12352—2007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修改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章,2007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運載工具允許擺動(見3.1.4.1表1,2007年版的3.1.4.1);——修改了運載工具的偏擺要求(見3.1.4.5表2,2007年版的3.1.4.5);——增加了最小風壓的選取(見3.1.5.1);——增加了吊椅式索道最小離地距離(見3.1.8.1);——增加了跨越滑雪場雪道的高度(見3.1.9.2);——修改了跨越其他索道時應符合的要求(見3.1.9.3,2007年版的3.1.9.3);——修改了通訊電纜與空載鋼絲繩沿索道線路的相互位置要求(見3.1.9.4,2007年版的3.1.9.4);——修改了運載工具的向心加速度不應超過2.5m/s2(見3.2.3,2007年版的3.2.3);——修改了固定抱索器吊椅式索道吊椅之間的最小時間間隔(見3.3.1表5,2007年版的3.3.1);——增加了吊椅式滑雪索道和非滑雪索道的單個吊椅最大載客人數(shù)(見3.4.1);——增加了線路托壓索輪上最小荷載(見3.5.2.2);——修改了自重和有效載荷為荷載(見3.6.1,2007年版的3.6.1);——修訂了阻力系數(shù)(見3.6.3.2表7,2007年版的3.6.3.2);——刪除了“所有部件的可追溯性相關技術資料應認真保存”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3.8.2.2);——修改了符合JB4730中的2級改為符合NB/T47013中的1級(見3.8.2b),2007年版的3.8.2.3];——修改了新鋼絲繩的抗拉安全系數(shù)(見4.2.1表8,見2007年版的4.2.1表8);——刪除了不計入索道起、制動時的慣性力(見2007年版的4.2.1.3);——修改了最小張力與運載工具產(chǎn)生的最大橫向力之比(見4.2.2.2表10,2007年版的4.2.2.2表10);——增加了鋼絲繩及固定末端的報廢應符合GB/T9075的有關規(guī)定(見4.4.4);——刪除了“鋼絲繩的報廢”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4.5);——修改了鋼絲繩的檢驗為檢驗和報廢(見4.4,2007年版的4.4);——修改了運行速度(見5.1.3.1,2007年版的5.1.3.1);——修改了索道驅動輪的摩擦系數(shù)的選取(見5.1.5.5,2007年版的5.1.5.5);——修改了張緊裝置的行程至少為以下各項之和的數(shù)據(jù)(見5.4.2,2007年版的5.4.2);——修改了張緊裝置的行程不考慮鋼絲繩的伸長的要求(見5.4.3,2007年版的5.4.3);——修訂了重錘張緊裝置符合的要求(見5.4.5,2007年版的5.4.4);——修訂了脫開掛接裝置(見5.5,2007年版的5.5);——修改了加減速裝置(見5.6,2007年版的5.6);——修改了位置指示器(見5.9,2007年版的5.9);——修改了固定抱索器吊椅索道的上車區(qū)裝設的上車皮帶的要求(見6.2.2.6,2007年版的6.2.2.5);——修改了其他位置上的凈空由0.5m改為0.6m(見6.2.3.1,2007年版的6.2.3.1);——修改了基礎設計工作的壽命(見7.1.7,2007年版的7.1.7);——修訂了有客車制動器的承載索鞍座的條件(見7.2.1.7,2007年版的7.2.1.5);——增加了大于設計允許值時要有報警信號(見7.2.3.11);——增加了托(壓)索輪制造的符合標準(見7.2.3.13);——修改了摩擦系數(shù)由0.13改為0.16(見8.3.4,2007年版的8.3.4);——修改了橫向擺動由0.35rad改為0.34rad(見8.3.6,2007年版的8.3.6);——增加了橫向擺動0.20rad不觸及側板的要求(見8.3.6);——增加了槽深的要求(見8.4.2);——增加了扶手的強度(見8.6.3);——刪除了“配備有救援車的索道,車廂端部應設門或活動窗”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8.7.9);——刪除了2007版“對于將承載索封閉的A形吊架,重心的偏斜值不應大于±50mm”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8.9.7);——增加了維修吊具(見8.12);——修改了安全回路電壓(見9.3.6,2007年版的9.4.3);——修改了安裝一般規(guī)定(見10.1.1,2007年版的10.1.1);——刪除了2007版“鋼結構調整后,應采用強度等級比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進行灌漿,灌漿層應密實平整,其厚度不宜小于30mm”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10.2.3); 修改了站內鋼結構的安裝的要求(見10.4.1,2007年版的10.4.1);——修改了運行段軌道安裝允許偏差(見10.4.2,2007年版的10.4.3);——修改了道岔安裝符合要求(見10.4.3,2007年版的10.4.4);——修改了張緊裝置符合要求(見10.4.6,2007年版的10.4.8);——刪除了“鋼結構之間的聯(lián)接面應接觸緊密,接觸面不少于70%”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10.4.2);——刪除了2007版導向板、護軌和擋軌的安裝要求(見2007年版的10.4.5);——修改了試車條件(見11.3.1.2,見2007年版的11.3.1.2);——修改了抱索器檢查的特殊要求(見12.3.3,2007年版的12.3.3);——增加了航空障礙標志(見13.3);——增加了吊椅索道特殊提示(見13.4);——增加了對雙線循環(huán)式索道上站出站制動距離1.2倍的要求(見3.1.3.3);——增加了可不受雙線循環(huán)式索道上站出站制動距離1.2倍的要求限制的條件(見3.1.3.3);——增加了對雙承載單牽引循環(huán)式索道的要求(見3.1.4.1、3.2.1);——增加了對跨距長度可縮短的特殊要求(見3.1.3.2);——增加了對無客車制動器的雙線往復式索道橫向擺動吊廂之間凈空由1.0m改為0.2m(見3.1.4.2);——修改了相遇運載工具之間凈空要求(見3.1.4.4,2007年版的3.1.4.4);——增加了鋼絲繩橫向偏擺量的計算(見3.1.5.2);——增加了脫掛索道在站內縱向偏擺的要求(見3.1.6);——刪除了在有速度相對降低裝置時允許更高速度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3.2.3);——增加了運行小車通過支架時對向心加速度的要求(見3.2.3);——修訂了承載索、運載索及牽引索動態(tài)垂度附加值(見3.1.8.2,2007年版的3.1.8.2);——修訂了(降低)固定抱索器索道不同吊具的運行速度(見3.2.1表3,2007年版的3.2.1表3);——修訂了(降低)固定抱索器索道不同吊具在站內的運行速度(見3.2.2表4,2007年版的3.2.2表4);——修訂了脫掛吊椅滑雪索道的間隔時間5s改為6s(見3.3.2,2007年版的3.3.2);——修訂了固定抱索器吊廂(籃)索道間隔時間:8倍改為10倍,12s改為10s(見3.3.3,2007年版的3.3.3);V——增加了固定抱索器吊廂(籃)索道4人吊廂的間隔要求(見3.3.3);——增加了對吊具混編索道的速度和間隔的闡述(見3.3.5);——增加和修訂了單線循環(huán)索道的吊具人數(shù)的限制(見3.4);——刪除了對往復式索道吊廂人數(shù)的要求(見2007年版的3.4.2.2);——修訂了緊急制動減速度的值(按索道類型制定)(見3.6.2.2,2007年版的3.6.2.2);——增加了合成樹脂的μ值(見3.6.3.1表6);——增加了在跨距弦長上作用的換算風壓(見3.6.4.1);——增加了通用風壓的計算公式,可用于36m/s風速的風壓計算;(見3.6.4.1);——增加了風壓均勻分布的跨間鋼繩時的風壓計算(見3.6.4.2);——修訂了對雪荷載的計算和使用(見3.6.5,2007年版的3.6.5);——增加了動載荷(見3.6.6);——增加了安裝和維修時的作用力(見3.6.7);——增加了額外作用力(見3.6.8);——修改了鋼絲繩應符合的標準(見4.1.1,2007年版的4.1.1);——增加了編接鋼絲繩最大安全系數(shù)的規(guī)定(見4.2.1.4);——增加了牽引索、運載索等在固定卷筒上的彎繞比(見4.2.3表11);——刪除了包角>π的敘述,增加了脫掛索道選用要求(見2007年版的4.2.3表11);——增加了牽引索的固定與連接的一般要求(見4.3);——增加了鋼絲繩固定與連接的要求(見4.3.2~4.3.7);——刪除了與鋼絲繩檢驗和報廢規(guī)范(GB/T9075)相重疊的部分(見2007年版的4.4、4.5);——增加了驅動裝置制造的要求(見5.1.1.4);——增加了對工作制動器的要求(見5.1.7.9);——增加了對安全制動器的要求(見5.1.7.10);——增加了對制動器電氣裝置的要求(見5.1.7.11);——增加了對制動器液壓裝置的要求(見5.1.7.12);——修改了對軸的疲勞計算系數(shù)(見5.3.2,2007年版的5.3.2);——增加了對抱索器測力的要求(見5.5);——刪除了2007版“若僅在一個站裝設了限制車輛間距的阻車器,則在另一個站不得改變發(fā)車間距”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5.7.3);——刪除了發(fā)車間隔誤差的要求(見2007年版的5.7.1);——修改了吊椅罩開閉的要求(見5.8.2,2007年版的5.8.2);——增加了開關門機構導向軌的要求(見5.8.3);——修改了支索器的要求并把章節(jié)位置從5.12移至7.3(見7.3,2007年版的5.12);——增加了站內地面輸送設備的要求(見5.12);——修改了車槽長度的要求(見6.2.1.5,2007年版的6.2.1.1);——修改了對支架強度的計算要求(見7.1.8,2007年版的7.1.8);——增加了支架疲勞計算的方法(見7.1.9);——增加了對鞍座的安全要求(見7.2.1.8、7.2.1.9、7.2.1.10);——增加了捕捉器安裝位置的要求(見7.2.3.3);——增加了托(壓)索輪組的脫索保護的要求(見7.2.3.4);——修改了托索輪組均衡梁屈服安全系數(shù),按受力進行了細化(見7.2.3.9,2007年版的7.2.3.10);——增加了內側板的計算要求(見7.2.3.12);——增加了托(壓)索輪制造的要求(見7.2.3.13);VI——增加了應考慮救護裝置的吊掛位置和吊掛方式要求(見8.1.7);——增加了脫掛索道車廂人的沖擊力(見8.2);——修改了運載工具承載構件安全系數(shù)由破斷強度5改為屈服強度3(見8.2.2,2007年版的8.2.2);——增加了對導靴的要求(見8.4.3);——增加了往復索道不加客車制動器條件的牽引繩直徑和驅動輪摩擦系數(shù)兩項要求(見8.5.1);——修改了對制動器制動力的要求(見8.5.5,見2007年版的8.5.5);——刪除了對制動器摩擦片磨損4mm的要求(見2007年版的8.5.9);——增加了對吊廂扶手的強度要求(見8.6.3);——增加了對4人吊廂應兩側開門的要求(見8.6.7);——增加了對吊椅護圈的安全要求(見8.10.2);——刪除了運載工具控制點(見2007年版的9.1.8);——刪除了“如采用雙驅動結構,則所有電機在每種作業(yè)工況都應工作”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9.2.7);——刪除了“應能改變車輛在線路上的行駛方向”和“即使位置行程指示器損壞,也應具備車輛位置的控制功能”的內容(見2007年版的9.3.8);——增加了脫掛抱索器抱緊力的測試(見9.6.1);——增加了實際值與電機轉數(shù)及設定轉數(shù)的誤差要求(見9.2.4.5);——增加了監(jiān)控運行速度及減速監(jiān)控的要求(見9.3.7、9.3.8、9.3.10);——增加了對控制室的要求(見9.3.5、9.3.7);——增加或修改了對停車控制的要求(見9.2.4.7至9.2.4.16);本標準由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GB12352—1990、GB12352—2007。1客運架空索道安全規(guī)范本標準規(guī)定了客運架空索道的設計、制造、安裝、檢驗、使用與管理等方面最基本的安全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往復式客運架空索道和循環(huán)式客運架空索道。本標準不適用于貨運索道、地面纜車、拖牽索道、非公用客運索道以及礦山井下專業(yè)用途的通勤索道。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46.2標準軌距鐵路建筑限界GB/T188762毫米軌距鐵路機車車輛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分類及基本尺寸GB/T229金屬材料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方法GB/T352密封鋼絲繩GB/T1031產(chǎn)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表面結構輪廓法表面粗糙度參數(shù)及其數(shù)值GB/T8918重要用途鋼絲繩GB/T9075索道用鋼絲繩檢驗和報廢規(guī)范GB/T24731客運索道驅動裝置通用技術條件GB/T24732客運索道托(壓)索輪通用技術條件GB/T26722索道用鋼絲繩GB5000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61工業(yè)與民用66千伏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guī)范GB50231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guī)范NB/T47013(所有部分)承壓設備無損檢測DL/T1561.1~1561.17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guī)程3一般規(guī)定3.1.1.1選擇索道線路時,應考慮當?shù)貧夂?、地理條件、索道要經(jīng)過的交通要道和跨越的其他建筑設施以及緊急救援的要求。3.1.1.2索道線路中心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應為一直線(帶轉角站及三角形索道例外)。23.1.1.3索道線路和站址應避免建在下列地區(qū):——山地風口,并與主導風向正交的地段上;——凡是建在軍事設施附近的索道,應按照軍事基地管理單位的要求采取相應的措施。循環(huán)式客運架空索道其鋼絲繩的最大傾角不應超過0.785rad。3.1.3.1線路上任一跨距中空載索'或空索2)(根據(jù)設備類型而定)與滿載索”在此跨距端部切線傾角的變化不宜大于0.15rad。對于雙承載的往復式和循環(huán)式索道上述規(guī)定不適用。3.1.3.2單線循環(huán)式脫掛抱索器索道相鄰站房一跨的俯角(弦傾角)不應大于0.01rad。站內任一檢測抱索器掛接可靠性的開關至站口向下變坡點的距離應不小于該開關所觸發(fā)的制動行程的1.2倍;對于單線雙環(huán)路索道不受上述1.2倍制動距離的限制。3.1.3.3對雙線循環(huán)式脫掛抱索器架空索道,承載索應仰角出站,仰角(弦傾角)應不小于0.1rad。站內任一檢測抱索器掛接可靠性的開關至站口向下變坡點的距離應不小于該開關所觸發(fā)的制動行程的1.2倍;當采用特定的防未掛接裝置以滿足脫掛抱索器出站時和牽引索可靠掛接的條件,可以不受上述1.2倍制動距離的限制。防未掛接裝置應具備:——應是非電控的機械式結構;——對抱索器與牽引索的掛接具有強制性或約束性功能;——該裝置的狀態(tài)可監(jiān)控;——該裝置應經(jīng)過可靠性試驗。3.1.4橫向凈空3.1.4.1運載工具與支架間的凈空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表1運載工具與支架間的凈空要求運載工具支架情況允許擺動/rad離支架距離/m封閉式無導向裝置0.34封閉式無乘務員且V>5.0m/s有導向裝置0.24封閉式無乘務員且V≤5.0m/s有導向裝置0.20 封閉式有乘務員并不能在車內控制停車且V>7.0m/s有導向裝置0.15 封閉式有乘務員并能在車內控制停車且V≤7.0m/s有導向裝置0.12敞開式(無乘客)無導向裝置0.34敞開式(有乘客)無導向裝置0.201)空載索:按要求的間隔掛有空運載工具的承載索或運載索。2)空索:沒有運載工具的承載索或運載索。3)滿載索:按要求的間隔掛有滿額定荷載運載工具的承載索或運載索。3GB12352—2018對于雙承載往復式和循環(huán)式架空索道、單線雙環(huán)路架空索道,在沒有導向裝置的情況下,允許橫向偏擺0.15rad,離支架的安全距離為0.3m。3.1.4.2往復式客運索道兩客車在跨間相對運行時,同時向內側擺動0.20rad,相遇時兩客車之間的凈空不應小于0.2m。3.1.4.3單側往復運行的索道,客車向內側擺動0.20rad時,與另一側牽引索水平投影的最小凈空不應3.1.4.4對于單線循環(huán)式客運索道,兩吊具在跨間運行時同時向內側擺動0.20rad時,相遇時兩封閉式吊具之間的凈空不應小于0.2m;兩敞開式吊具之間的凈空應不小于1m;在進站口或出站口應不小于0.5m。3.1.4.5客車與外側障礙物的水平凈空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表2客車與外側障礙物的水平凈空要求運載工具偏擺障礙物凈空/m向外偏擺(0.34rad)建筑物(無人員通行)建筑物(有人員通行)林間通道、公路、山體架空電力線路按有關標準規(guī)定注:對站房區(qū)域不受此限。3.1.4.6兩條索道線路平行靠近時,其中心線的距離A應按式(1)計算:A=0.5(K?+K?+B?+B?)+0.2(h?+h?+△s)+1.5 式中:K?,K?——兩條線路索距,單位為米(m);B?,B?——兩條線路上運載工具寬度,單位為米(m);h?,h?——兩條線路上運載工具高度,單位為米(m);△:——兩條線路上承載索或運載索之間的最大垂直距離,單位為米(m)。3.1.5索距3.1.5.1在確定索距時應滿足3.1.4的有關規(guī)定。在線路跨間的索距,還應加上線路一側鋼絲繩受運行時風壓作用產(chǎn)生的橫向偏擺量,最小風壓按3.6.4.1選取。當跨距弦長大于400m時,按換算風荷載(見3.6.4.2)計算作用在鋼絲繩的橫向偏擺量。對于往復式索道在站口處不受此限。3.1.5.2跨中鋼絲繩橫向偏擺量f按式(2)計算:式中:C——體型系數(shù)(見3.6.4.3);q——風壓,單位為千牛每平方米(kN/m2);d——鋼絲繩直徑,單位為米(m);Smin——跨中鋼絲繩的最小張力,單位為千牛(kN);L——換算弦長(見3.6.4.2),單位為米(m)。3.1.5.3通常索道的索距應保持不變,當需要改變時,應計算鋼絲繩在水平面上所形成的偏斜,在未考慮風力和動荷載影響時,允許偏差如下:——在任何靜荷載情況下鋼絲繩由于偏斜而引起的水平力不應超過鋼絲繩垂直力的10%;——對雙線架空索道,承載索在鞍座上形成的水平角不應超過0.005rad;4——對單線架空索道,運載索在托(壓)索輪組上形成的水平角不應超過0.005rad;——對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較大偏斜,應采取安全措施保證運載工具安全通過支架。3.1.6運載工具的縱向偏擺循環(huán)式索道運載工具在線路上及站內縱向偏擺0.34rad后不應觸及鋼絲繩和線路支架;往復式索道車輛在線路上縱向偏擺不應超過0.34rad并不應觸及支架鞍座,在站內縱向偏擺0.15rad后不應觸及任何站內結構,并保證人員通行的安全距離;脫掛索道在站內縱向偏擺0.34rad后不應觸及除站內地面導向裝置以外任何站內結構。3.1.7允許最大的離地高度3.1.7.1架空索道的最大離地高度除考慮最不利荷載情況和地面的橫向坡度的影響,還應考慮運載工具型式和救護的可能。3.1.7.2封閉式運載工具的架空索道允許的線路最大離地高度不應大于45m。對于循環(huán)式脫掛抱索器吊廂索道及脈動循環(huán)式固定抱索器吊廂索道,當每側超過45m區(qū)段的吊廂總數(shù)不超過5輛吊廂時,該區(qū)段的最大離地高度允許達60m,若超過60m,應具備可將乘客進行水平營救的設施。對于往復式索道最大離地高度允許超過60m,當超過100m時應具備可將乘客進行水平營救的設施。3.1.7.3敞開式運載工具的架空索道,對于旅游用吊椅索道,允許的線路最大離地高度不應大于15m。對于滑雪用吊椅索道,當索道線路每側局部地段總長不大于200m時,該段最大離地高度允許達20m;當索道線路每側局部地段總長在50m內時,該段最大離地高度允許達25m。3.1.7.4對于吊籃索道允許的線路最大離地高度不應大于25m。當索道線路每側局部地段總長不大于200m時,該段最大離地高度允許達30m;當索道線路每側局部地段總長在50m內時,該段最大離地高度允許達35m。3.1.8允許最小的離地距離3.1.8.1滿載客車的最低點與地面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以下各值:——無人通行的地區(qū)或是禁止通行的隔離地帶為2m;——在線路下面允許行人通過的地面為3m;——跨越道路和公用設施的地段,應符合3.1.9的規(guī)定。注1:在站房和站口支架之間可不受此限。注2:離地最小距離應考慮積雪厚度對其影響。3.1.8.2在確定離地最小距離時,除以靜態(tài)位置為依據(jù)外,還應考慮動態(tài)附加值,即應減去下列數(shù)據(jù)中的最大值:——與相鄰支架間距的1%; 承載索靜垂度5%;——運載索垂度的25%;——牽引索和平衡索垂度的20%。3.1.9線路的立交與避讓進行維修時能夠保證安全,且不會影響正常救護工作。3.1.9.2當索道跨越下列地區(qū)時,索道或防護設施的最低點與所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離應符合下列——跨越國家干線時應符合GB146.2的規(guī)定;——跨越地方鐵路干線時應符合GB/T188的規(guī)定;——跨越電氣管線時應符合GB50061的規(guī)定,在與電力線路交叉時索道線路盡可能從電力線路5下方通過,如果只能從上方通過,則在索道的下方應裝設安全保護設施; 跨越一、二級公路不應小于5.0m;跨越三、四級公路不應小于4.5m;——跨越居民區(qū)或耕地時離地垂直距離不應小于5.0m;——跨越建筑物時與建筑物頂垂直距離不應小于2.0m;——跨越果林經(jīng)濟作物林,與林木最高點的距離不應小于1.5m,同時還應考慮修剪周期內林木生長的高度;——跨越滑雪場雪道時,距雪道面應不小于3.5m。3.1.9.3跨越其他索道時應符合下列要求:——吊具的最低邊緣或牽引索與下面索道的支架或其他構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1.5m;——牽引索在最大垂度時,與下面運載索處在最高位置時的距離不應小于3.0m;——牽引索在最大垂度時,與下面空載承載索在張力增大10%時的距離不應小于3.0m;——跨越拖牽式索道時,除了與其通訊電纜的距離不應小于3.0m外,離開拖牽式索道空載鋼絲繩的最高位置也不應小于3.0m。3.1.9.4當通訊電纜沿索道的支架架設時,其線路應位于空載鋼絲繩線路的上方或在吊具滿載運行軌跡的下方;當?shù)蹙邫M向偏擺0.20rad時,與其的安全距離不應小于0.5m。3.2運行速度3.2.1運載工具在線路上的最大運行速度不應超過表3的值。表3運載工具在線路上的最大運行速度要求索道型式使用條件最大運行速度/(m/s)往復式索道雙線車廂內有乘務員并可控制停車時在跨間時過支架及在硬軌上運行時車廂內無乘務員在跨間時過支架時單承載索雙承載索單線在跨間時過支架時雙線脈動循環(huán)式索道車廂內無乘務員時車廂內有乘務員時循環(huán)式脫掛抱索器索道雙線單承載索雙承載索單線一根運載索二根運載索(單線雙環(huán)路)循環(huán)式固定抱索器索道單線脈動半封閉式或封閉式吊具單線連續(xù)敞開式吊椅運送滑雪者單人或兩人6人運送非滑雪者兩人吊廂、吊籃四人吊廂、吊籃63.2.2運載工具在站內(上下車位置)的最大運行速度不應超過表4的值。表4運載工具在站內(上下車位置)的最大運行速度要求索道型式使用條件最大運行速度/(m/s)循環(huán)式脫掛抱索器索道封閉式運載工具敞開式運載工具運送滑雪者運送非滑雪者人從前面上下人從側面上下循環(huán)式固定抱索器索道運送滑雪者單人或兩人吊椅6人吊椅運送非滑雪者單人或兩人吊椅兩人吊廂、吊籃四人吊廂、吊籃脈動循環(huán)式索道封閉式運載工具3.3運載工具的最小間隔時間3.3.1對于固定抱索器吊椅式索道吊椅之間的最小間隔時間,見表5。表5允許的最小間隔索道型式允許的最小間隔單人乘坐雙人乘坐兩人同時上下時兩人不同時上下時不小于10s運送滑雪者3.3.2運送滑雪者的脫掛抱索器吊椅索道吊椅之間的最小間隔時間不應小于6s。3.3.3固定抱索器兩人吊廂、兩人吊籃式索道,吊廂(或吊籃)之間的最小間隔時間為10倍運行速度且不小于10s,對于四人吊廂最小間隔時間應不小于18s。3.3.4脫掛抱索器吊廂索道,吊廂之間的最小間距不應小于正常停車行程的1.5倍,且不小于9s。3.4允許載客人數(shù)3.4.1吊椅式滑雪索道的單個吊椅最大載客人數(shù)為6人;吊椅式非滑雪索道的單個吊椅最大載客人數(shù)3.4.2單線循環(huán)式固定抱索器索道的吊廂(籃)最大載客人數(shù)為4人。3.4.3單線循環(huán)式脫掛抱索器索道和單線循環(huán)脈動式固定抱索器索道的運載工具最大載客人數(shù)為8人,不包括單線雙環(huán)路索道。73.5鋼絲繩在支架鞍座上、托(壓)索輪上的安全性3.5.1.1在承載索最大拉力增加了40%時,承載索對支架鞍座的最小載荷不應為負值;在索最小拉力下降40%時,承載索承載對偏斜鞍座(僅在站房)的最小載荷不應為負值。3.5.1.2空承載索在支架鞍座上的折角不應小于0.02rad。3.5.1.3承載索對支架鞍座的最小荷載不應小于相鄰跨距承載索弦長所承受0.5kN/m2風壓的向上風力之和的一半。3.5.1.4承載索空載時對支架鞍座的最小荷載和水平風力的合力應當作用在繩槽內。3.5.1.6當索道停運時,牽引索在支架托索輪組上的最小壓力不應小于0.8kN/m2風壓作用在相鄰兩跨牽引索向上風力的一半。3.5.2.1線路支架上的最小支承力:——勻速運行時,托索支架應按風壓0.25kN/m2作用在相鄰兩跨空載索或空索較長跨弦長上所產(chǎn)生的向上風力的1.5倍計算最小支架荷載;——停運時,應按風壓0.8kN/m2作用在相鄰兩跨空載索或空索弦長上所產(chǎn)生的向上風力之和的一半計算支架最小荷載;——勻速運動時,壓索支架應按風壓0.25kN/m2作用在相鄰兩跨滿載索較長跨弦長上產(chǎn)生的向下風力的1.5倍計算最小支架荷載。3.5.2.2線路托(壓)索輪上最小荷載:——在凹陷地段的托索支架上,當運載索最大張力增加40%時,運載索在托索輪組上最小荷載不應出現(xiàn)負值;——在壓索支架上當運載索最小張力降低20%,同時有效荷載增加25%時,運載索不應離開壓索輪。3.5.2.3勻速運動的運載索最小輪壓不應小于500N并滿足式(3):式中:A——最小輪壓,單位為牛(N);d——鋼絲繩直徑,單位為毫米(mm);D?——整輪外徑,單位為毫米(mm);D?——新輪襯槽底直徑,單位為毫米(mm)??账鲿r式(3)的值允許減少50%。3.5.2.4組合式托(壓)索輪組中的托(壓)索輪相對運載索的最小輪壓仍應根據(jù)3.5.2.3確定。3.5.3托(壓)索輪的折角3.5.3.1單線索道每個托(壓)索輪上的最大折角不應大于0.08rad。3.5.3.2雙線索道上牽引索或平衡索在每個托(壓)索輪上的折角不應大于0.08rad。3.6線路計算和鋼絲繩計算的作用力3.6.1.1鋼絲繩和運載工具的自重應依據(jù)制造廠的說明。實際的質量與設計質量的偏差不應大于8±3%,實際質量應與進行線路計算和鋼絲繩計算所取的值相符。3.6.1.2有效荷載:15人以下時平均每人重力按740N計算;16人以上時,平均每人重力按690N計算;對于運送滑雪者的索道還應每人加上50N裝備的重力。3.6.2動態(tài)作用力(慣性力)3.6.2.1啟動加速度最小為0.15m/s2時的慣性力。3.6.2.2減速度為下列值時的慣性力:——工作制動減速度最小為0.4m/s2;——緊急制動減速度對循環(huán)式索道,制動系統(tǒng)制動減速度不應大于1.5m/s2;對于往復式、脫掛式雙線循環(huán),脈動式索道,制動系統(tǒng)制動減速度不應大于2.0m/s2。3.6.2.3特殊情況應驗證下列動態(tài)作用力:——當設備有兩根或多根牽引索時,由于一根牽引索破斷引起的動態(tài)作用力;——設備有客車制動器,當客車制動器制動之后在整個牽引索環(huán)線的動態(tài)作用力。3.6.3.1為了計算驅動輪傳遞的力(見5.1.5),應采用表6中的許用摩擦系數(shù)μ。表6許用摩擦系數(shù)μt襯墊材料勻速運動時的摩擦系數(shù)啟動及制動時的摩擦系數(shù)鋼繩槽或鑄鐵繩槽橡膠、塑料襯墊等軟鋁襯墊(布氏硬度≤500N/mm2)合成樹脂注:其他工程材料實際的摩擦系數(shù)通過試驗得到。3.6.3.2線路計算時,應采用表7的阻力系數(shù)。表7阻力系數(shù)設備名稱阻力系數(shù)托(壓)索輪橡膠襯塑料襯運行小車車輪橡膠襯塑料襯導向輪采用滾動軸承采用滑動軸承承載索滾子鏈帶滾動軸承帶滑動軸承張緊小車承載索鞍座9GB12352—20183.6.4風荷載3.6.4.1進行計算時,按下述風荷載乘以體型系數(shù):停運時:q=0.8kN/m2,風速大于36m/s的q值按GB50009—2012第8章和附錄E的有關規(guī)定計算取值。b)海拔3000m以上時,上述q值允許降低20%。c)如果由風壓形成的荷載是均勻分布在跨間線路鋼絲繩的全長上,則該風壓可根據(jù)跨距弦長L按式(4)選取(只適用于停運狀態(tài)): (4)式中:qd——在跨距弦長上作用的換算風荷載,單位為千牛每平方米(kN/m2);β——換算系數(shù);q——風荷載,單位為千牛每平方米(kN/m2)。β值根據(jù)跨距弦長L按以下選?。?對L在200m~900m之間的β值可利用直線插值法求得,3.6.4.2按下述風壓計算鋼絲繩由風荷載產(chǎn)生的側向偏擺:b)當跨距長度大于400m時,按式(5)換算鋼絲繩風荷載: (5)q’——換算風荷載,單位為千牛平每方米(kN/m2);q——規(guī)定風荷載,單位為千牛每平方米(kN/m2);LH——換算弦長,單位為米(m);L——跨距弦長,單位為米(m)。c)400m以上的跨度在計算風力時,換算弦長按式(6)計算:L=240+0.4L式中:Ln——換算弦長,單位為米(m);L——跨距弦長,單位為米(m)。——行走機構及吊架:1.6;——帶圓角的矩形車廂:1.3—2r/L(r=——方管及軋制型材支架:2。車廂倒角半徑;L=車廂長度);注:允許使用風洞實驗所取得的數(shù)據(jù)。3.6.4.4對于沒有外罩的空吊椅,其側向體型系數(shù)與迎風面積(m2)的乘積為0.2+0.1n;滿載吊椅為0.4十0.2n。其中n為每個吊椅的人數(shù)。3.6.5雪荷載及冰荷載3.6.5.1在進行土建結構和各站設備棚罩設計時應考慮雪荷載,雪荷載按GB50009—2012中第7章和附錄E設計。3.6.5.2冰凍地區(qū)應考慮鋼絲繩或支架上的冰荷載。冰層厚度按25mm,容積質量按600kg/m3計算。3.6.5.3承載索計算時應考慮停運時風載和冰載同時作用:風荷載按0.8kN/m2取值;冰荷載取3.6.5.2計算值的0.4倍。3.6.6.1在進行土建結構計算時應考慮滿載運載工具通過支架所產(chǎn)生的荷載。計算時動力系數(shù)φ按下述說明選?。篴)單線和單線雙環(huán)路架空索道:——壓索支架,托壓索組合支架,以及相似的結構φ=1.0;——托索支架,φ=0.5;b)雙線架空索道,線路支撐結構φ=0.2。3.6.6.2由于抱索器通過支架所產(chǎn)生的作用力,這些力沿運行方向作用于支架結構的兩側。其值按下述情況選?。骸獕核骰蛘咄?壓索支架,作用在一個輪子上實際荷載的50%;——托索支架,作用在一個輪子上實際荷載的25%。3.6.7安裝和維修工作時的作用力3.6.7.1支架結構應考慮安裝或維修時出現(xiàn)的偏荷載,該偏荷載可采用線路總體計算時根據(jù)設備形式和使用狀況計算出的空繩或空載繩在該支撐處的作用力。3.6.7.2當利用支架結構進行鋼絲繩的抬起或錨固時,支架結構所受的抬起力或繩張力可按總體計算中根據(jù)設備型式和使用狀況計算出的空繩或空載在該支架處的支撐力或張力。該支撐力或張力應考慮3.6.8.1由制動器的制動力產(chǎn)生額外作用力按下列工況取值:a)當軌道制動器未按規(guī)定突然制動時:承載索所承受的作用力應按1.3倍的軌道制動器的制動力計算。b)當高速軸制動器(工作制動器)或驅動輪制動器未按規(guī)定突然制動時,站房支承結構應按低速制動器(安全制動器)產(chǎn)生制動力的1.5倍考慮。3.6.8.2脫索時鋼絲繩在捕捉器上的作用力:a)運行時若鋼絲繩在支架上脫索落在捕捉器上,鋼絲繩將在捕捉器上產(chǎn)生摩擦力。鋼絲繩與捕捉器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為0.30,壓力值為線路計算中在該處最大支承力的1.3倍(托索支架),2倍(壓索支架)。b)停運時若鋼絲繩在支架上脫索后落在捕捉器上,按線路計算時在該處支架最大支承力的1.3倍(托索支架),2倍(壓索支架)取值。c)考慮一個抱索器被掛住的附加力(當抱索器不能從捕捉器上駛過):其值為抱索器最大脫開力的1.1倍和支架最大支承力的1.1倍。3.6.8.3停運時空的運載工具上所受風力作用力值根據(jù)3.6.4.1求得(脫掛和往復式索道空車按規(guī)定不停留在線路上除外)。3.7救援3.7.1.1所有架空索道在發(fā)生設備停車的故障時,操作負責人應通知并安撫乘客。應優(yōu)先考慮恢復運行,若不能恢復運行,應按照應急救援預案,實施對乘客的救援。3.7.1.2一般應在3.5h內將乘客從索道上救至安全區(qū)域。3.7.1.4救援設備應有完整、清晰的使用說明。3.7.2.1在滿足下述條件情況下,允許采用垂直救援方式將乘客救援到地面:——救援高度在允許的最大離地高度范圍內(見3.1.7);——地形條件適合于此種救援或進行了相應的準備工作。3.7.2.2垂直救援設備包括錨固點應在現(xiàn)場進行適用性測試。垂直救援設備應按要求進行使用、保存、維護、檢查、測試和報廢,對所有替換部件或備件的可互換性進行確認。3.7.2.3救援設備應具有完整、清晰的使用說明。3.7.3水平救援(沿鋼絲繩進行救援)3.7.3.1若索道線路的全部或部分不能夠將乘客垂直救援到地面,則應提供全部或部分沿鋼絲繩進行救援所需的設備。3.7.3.2相應的機械設備應作為永久設備裝配到位,在救援計劃中應清晰地注明合理的操作人員數(shù)量和所需要的最長時間。3.7.3.3救援設備應具有一個獨立于主驅動的驅動系統(tǒng)或者具有一個可自行提供動力的車輛。3.8質量保證3.8.1索道重要受力部件的材料應有材質證明。3.8.2對于若失效或發(fā)生故障就會對安全造成危害的部件,應滿足下列要求:a)生產(chǎn)和召回的可追溯性。能夠確認材料的來源、提供各個生產(chǎn)階段的生產(chǎn)工藝文件、保證相關人員的配置。b)至少下列部件應進行無損探傷,并符合NB/T47013中的I級要求:——托(壓)索輪組的軸系;——繩頭套筒;——鋼絲繩末端固定軸;——運載工具的軸及吊桿或吊架;——驅動輪和迂回輪輪體主要受力焊縫。c)索道設備出廠時應按有關標準進行嚴格檢驗,并出具合格證書,不符合設計要求的設備,嚴禁出廠。涉及人身安全的設備,應經(jīng)過設計文件鑒定及型式試驗合格后,才能在工程中使用。4鋼絲繩4.1鋼絲繩的選用原則4.1.2承載索應采用整根的,且全部由鋼絲捻制而成的密封型鋼絲繩,不應采用敞開式螺旋型和有任何類型纖維芯的鋼絲繩作承載索。4.1.3牽引索、平衡索、運載索、循環(huán)式救護索應選用線接觸或面接觸、同向捻帶纖維芯的股式結構鋼絲繩,在有腐蝕環(huán)境中推薦選用鍍鋅鋼絲繩。4.1.4張緊索應采用撓性好耐彎曲的鋼絲繩,按4.2.3中規(guī)定用在大直徑的張緊輪(或滾子鏈)時除外。4.2鋼絲繩參數(shù)的確定4.2.1抗拉安全系數(shù)4.2.1.1鋼絲繩的抗拉安全系數(shù)即鋼絲繩的最小破斷拉力與鋼絲繩最大工作拉力之比,不應小于表8所列數(shù)值。表8抗拉安全系數(shù)鋼絲繩的種類荷載情況安全系數(shù)承載索正常運行荷載考慮了客車制動器作用力的影響考慮了停運時風和冰的作用力牽引索、平衡索、制動索帶客車制動器的往復式索道沒有客車制動器的往復式索道雙線循環(huán)式索道運載索張緊索"救護索封閉環(huán)線的鋼絲繩(運行狀態(tài))封閉環(huán)線的鋼絲繩(停運狀態(tài))在絞車上的鋼絲繩信號索和錨拉索沒有考慮結冰的情況考慮結冰的情況當采用兩根或多根平行的張緊索時,每根張緊索的安全系數(shù)要提高20%。4.2.1.2承載索的最大工作拉力應包括:——承載索張緊重錘的重力(兩端錨固時為計算起點的設計拉力),并考慮溫度變化的影響;——承載索在滾子鏈上或張緊索在導向輪上的阻力;——由高差引起的承載索重力和由運載工具引起的拉力的變化;——承載索在鞍座上的摩擦阻力。4.2.1.3運載索最大工作拉力應包括下列力值:——張緊裝置開始的初張力;——由高差引起的運載索重力和重車重力的分力;——各支架托(壓)索輪組的阻力;——站內各有關設備的運行阻力;——液壓張緊裝置張緊力正常允許增加值(增加值不超過3%可忽略不計)。4.2.1.4對于編接的鋼絲繩,未考慮動態(tài)作用力時,抗拉安全系數(shù)不應超過15。4.2.2橫向荷載與輪壓的關系4.2.2.1鋼絲繩張緊時,其最小張力與單個車輪產(chǎn)生的最大橫向輪壓之比應大于表9所給出的值。表9最小張力與單個車輪的最大橫向輪壓比鋼絲繩類型襯塊情況比值運載索帶柔性襯,彈性模數(shù)等于或小于5000N/mm2帶硬襯,彈性模數(shù)大于5000N/mm24.2.2.2鋼絲繩張緊時,其最小張力與運載工具產(chǎn)生的最大橫向力之比應大于表10所給出的值。表10最小張力與運載工具產(chǎn)生的最大橫向力比鋼絲繩類型使用情況比值承載索重錘張緊兩端錨固8運載索單抱索器或雙抱索器之間的間距小于2倍捻距長度雙抱索器之間的間距大于2倍捻距長度4.2.2.3對于雙線車組往復式索道承載索最小張力應大于單輛重車重力的15倍。根據(jù)鋼絲繩的用途和使用場合,繩輪直徑D與鋼絲繩公稱直徑d的比值不應小于表11中的值,承載索鞍座或滾子鏈的曲率半徑R和鋼絲繩公稱直徑d的比值不應小于表12中的值。表11繩輪直徑D與鋼絲繩公稱直徑d的比值用途鋼絲繩類型使用場合繩輪直徑D與鋼絲繩直徑d的比值與最外層鋼絲直徑(高度)的比值承載索密封式錨固卷筒“650°導向輪牽引索、平衡索和運載索多股鉸捻式驅動輪、迂回輪固定抱索器循環(huán)索道800~其他類型索道用途鋼絲繩類型使用場合繩輪直徑D與鋼絲繩直徑d的比值繩輪直徑D與最外層鋼絲直徑(高度)的比值牽引索、平衡索多股鉸捻式固定卷筒張緊索密封式和多股鉸捻式迂回輪、導向輪往復式循環(huán)式多股鉸捻式用于靜止轉動時(如端部套環(huán))迂回和轉向8用于可旋轉移動時迂回和轉向纏繞卷筒救護索多股鉸捻式繩輪絞車‘當選用外層絲高為3.5mm時,應分別為1000和1800。表12承載索鞍座或滾子鏈的曲率半徑R和鋼絲繩公稱直徑d的比值鋼絲繩用途使用場合曲率半徑R與鋼絲繩直徑d的比值承載索滾子鏈客車通過的鞍座重錘張緊端站口鞍座錨固端站口鞍座錨固端導向鞍座安全網(wǎng)鞍座4.3鋼絲繩的固定和連接4.3.1一般要求4.3.1.1應避免鋼絲繩連接處附近由于鋼絲繩的振動而產(chǎn)生的彎曲應力。必要時,應配備帶襯的保護套筒。保護套襯墊應符合下列要求:——襯墊的長度至少為4d(d為鋼絲繩公稱直徑);——襯墊的厚度δ為0.25d≤δ≤0.5d,其內徑與鋼絲繩公稱直徑相等;——對鋼絲繩沒有腐蝕,肖氏硬度為90HS~95HS的聚氨酯或耐磨的柔性材料。4.3.1.2末端固定連接部件允許的破斷力應大于鋼絲繩最小破斷力。4.3.1.3在最大工作荷載下不應出現(xiàn)永久變形。4.3.1.4牽引索固定裝置的強度安全系數(shù)應大于勻速運動時鋼絲繩最大牽引力的4.5倍。4.3.1.5應定期檢查運行機構上牽引索的固定狀況。如果鋼絲繩固定狀況無法檢查時,應定期更換牽引索固定頭。4.3.2車輛上固定牽引索的卷筒4.3.2.1牽引索固定卷筒應承受住鋼絲繩的實際破斷力和出現(xiàn)的最大扭矩。4.3.2.2卷筒槽底直徑應至少等于牽引索直徑的22倍和最大鋼絲直徑的220倍。4.3.2.3牽引索在卷筒上應至少纏繞2.25圈。4.3.2.4牽引索不準許在卷筒上做橫向擺動。卷筒偏斜靴(鞍座)的半徑以槽底測量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80倍。4.3.2.5纏繞牽引索的卷筒表面應由溝槽構成,而槽的半徑應取0.52d~0.54d。槽的深度應至少取0.15d。槽距應至少取1.05d。4.3.2.6對卷筒進行安全驗證時,取下列摩擦系數(shù):——木材或塑料表層0.10;——鋼材表層0.08。4.3.3卷筒上牽引索的繩卡4.3.3.1繩卡應考慮牽引索的變形。4.3.3.2繩卡應能吸收牽引索末端剩余拉力。繩卡的直徑應小于鋼絲繩直徑5%。繩卡的數(shù)量應不小于2個,第二個繩卡應至少保持和第一個繩卡同樣的夾緊力,繩卡的最小間距為10mm。4.3.3.3每個繩卡的防滑安全系數(shù)為3,摩擦系數(shù)取0.16。4.3.4澆鑄錨頭的套筒4.3.4.1鋼絲繩在抽出套筒時不應被套筒的內面劃傷。套筒內面的粗糙度應符合GB/T1031的有關規(guī)定,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應不大于1μm。圖1套筒的長度4.3.4.2采用鋼套筒時,澆注時的熱量不應使其特性發(fā)生不利的變化。4.3.4.3套筒的長度L應為5d≤L≤9d,圓錐傾角α應在5?≤α≤9°,見圖1。4.3.4.4澆注套筒應能承受鋼絲繩運行時產(chǎn)生的最大扭矩。4.3.5.1繩卡夾緊后,兩個夾板之間在全長的任一點上都應有至少2mm的間隙,且在鋼絲繩整個壽命期間鋼絲繩直徑減小后還有裕量。4.3.5.2槽形截面的形狀應是圓形,槽扇形角α應不小于250°見圖2。槽形直徑應為鋼絲繩公稱直徑的1.05~1.1倍。在繩卡的出口處的圓周應有不小于R2的圓角。說明:2——鋼繩;CF——夾緊力。圖2繩卡橫截面4.3.5.3防滑力應根據(jù)繩卡和鋼絲繩接觸的面積、夾緊力和摩擦系數(shù)來計算,摩擦系數(shù)密封繩取0.13,股捻鋼絲繩取0.16。4.3.5.4最大夾緊應力對于股式鋼絲繩應不大于50N/mm2;對于密封型鋼絲繩應不大于150N/mm2。4.3.5.5應保護所有繩卡材料不受腐蝕。材料的韌性應滿足一20℃以下工作環(huán)境溫度使用,并應做缺口沖擊驗證,試驗應符合GB/T229中的規(guī)定。4.3.5.6繩卡應進行無損探傷,并符合NB/T47013中的I級要求。4.3.5.7繩卡的公稱直徑和螺栓扭矩應有永久標記。A—1說明:1——鋼絲繩;2—-套筒;3——內錐體;4——柔性鋁絲;5——錐體固定器;6——彈性套筒;7——連接叉。圖3夾緊套筒4.3.6.2效率應達到98%。4.3.6.3錐體的母線和軸線之間的角度應是5°,內錐體的公差為+0/一0.5,套筒錐體的公差為±0.5;錐體長度應大于鋼絲繩公稱直徑的7倍;錐體應有一個圓柱部分,長為鋼絲繩公稱直徑的0.4倍~0.6倍。4.3.6.4內錐體表面應有可見紋路來固定纏繞鋁絲,鋁絲應在內錐體的兩端固定。內錐體和錐體固定器應為兩個獨立的件,僅靠繩股來連接。在錐體深入套筒并加載后,在錐體固定器和套筒之間不準許有接觸。4.3.6.5纏繞鋁絲應用布氏硬度相當于500N/mm2~700N/mm2的鋁合金制成。纏繞絲的直徑應是鋼絲繩公稱直徑的0.1倍±0.02倍。4.3.6.6用以吸收振動的彈性套筒的材料應采用肖氏A硬度等級為95的聚亞安酯制作。彈性套筒的直徑應在鋼絲繩彈性套筒和之間以及彈性套筒和座孔之間不留任何間隙。彈性套筒的長度應至少是鋼絲繩公稱直徑的2倍。4.3.6.7部件應進行無損探傷檢查,并符合NB/T47013中的I級要求。4.3.7承載索的錨固4.3.7.1承載索采用錨固筒固定時,鋼絲繩在錨固筒上纏繞的圈數(shù)不應小于3圈,錨固筒直徑應符合4.3.7.2承載索的剩余張力應至少用3付夾板繩卡錨固在支座上,其中2付工作,1付備用。工作夾板繩卡和備用夾板繩卡之間應留有5mm的觀察縫。每一組夾板繩卡夾緊的防滑安全系數(shù)為3,夾板繩卡對鋼絲繩的摩擦系數(shù)取0.13。4.3.7.3錨固筒應鑲有對鋼繩無腐蝕的軟質材料的襯墊(例如:工程塑料、木材等)。4.3.7.4錨固點應能承受張緊和放松鋼繩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的允許荷載。4.3.8牽引索固定套筒的最大使用年限4.3.8.1合金澆鑄套筒的最大使用年限不應超過4年。4.3.8.2樹脂澆鑄套筒最大使用年限不應超過2年。如果可用無損探傷儀檢查樹脂澆鑄套筒,則其最大使用年限可延長到4年。4.3.8.3夾緊式套筒每年應打開檢查一次;每三年應重做。4.4檢驗和報廢4.4.1客運索道鋼絲繩應定期進行無損探傷檢查,鋼絲繩在安裝后的18個月內應進行首次探傷檢測并作為基礎數(shù)據(jù),鋼絲繩的檢測周期應按國家安全監(jiān)督檢驗機構的規(guī)定執(zhí)行。4.4.2客運索道承載索串繩后應進行無損探傷。4.4.3無客車制動器的往復式索道牽引索的檢驗見12.3.5。4.4.4鋼絲繩及固定末端的報廢應符合GB/T9075的有關規(guī)定5站內機械設備5.1驅動裝置5.1.1.1為了確保安全運行,驅動裝置除設主驅動系統(tǒng)外,還應設輔助或緊急驅動系統(tǒng),當主電源、主電機或主電控系統(tǒng)不能投入工作時,輔助或緊急驅動系統(tǒng)應能及時投入運行,不同的驅動裝置之間應進行聯(lián)鎖。5.1.1.2驅動裝置應有0.3m/s~0.5m/s的檢修速度。GB12352—20185.1.1.3雙牽引索道的驅動裝置,應設機械差動或電氣同步裝置。運行速度不大于3m/s的雙牽引索道,可不設機械差動或電氣同步裝置。5.1.1.4驅動裝置的制造應符合GB/T24731的有關規(guī)定。5.1.2主驅動裝置5.1.2.1主驅動裝置應能在不利的荷載情況下以最小為0.15m/s2的平均加速度啟動,而且應在兩個方向都可以運行。5.1.2.2主驅動裝置在運行時,出現(xiàn)下列任何一種情況時,應能自動停車:——無電壓或電壓降低到特定最小值以下時;——功率消耗上升到特定最大值以上時;——最高運行速度超過額定值10%;——其他安全保護設施起作用。5.1.3輔助驅動裝置5.1.3.1運行速度應不大于主驅動裝置運行速度,在不利的荷載情況下,應至少能以0.10m/s2的平均加速度啟動,而且應在兩個方向都可以運行。5.1.3.2使用輔助驅動裝置時,對安全運行的要求與主驅動裝置相同。5.1.4緊急驅動裝置5.1.4.1緊急驅動裝置僅僅是為了把停留在線路上的人員運回到站內。5.1.4.2運行速度為0.3m/s~1.0m/s。5.1.4.3應配備必要的安全裝置,保證將線路上的人員安全地運回到站內。5.1.4.4控制系統(tǒng)應獨立于主驅動裝置。5.1.4.5應能在主驅動裝置發(fā)生故障的情況下,15min之內投入運行。5.1.5驅動輪上力的傳遞5.1.5.1應在最不利的運行狀態(tài)下計算下列荷載情況下鋼絲繩的最大張力、最小張力及最大圓周力。a)在勻速運動中兩側都是空車及兩側都是重車;b)滿載上行,空車下行,起動加速度為0.3m/s2;c)滿載下行,空車上行,制動減速度為0.6m/s2;d)非勻速運動時下列質量的慣性力:1)牽引索(或運載索)質量;2)運載工具質量;3)人員或荷載質量;4)由鋼絲繩帶動的轉動部分質量。5.1.5.2對于雙線往復式、單線脈動循環(huán)或單線間歇循環(huán)車組式客運索道,應求出驅動輪在5.1.5.1b)和c)項荷載情況下的等效圓周力。5.1.5.3應根據(jù)驅動裝置安裝的海拔高度及環(huán)境溫度,驗證其允許的極限值(例如:尖峰扭矩、尖峰功)。5.1.5.4對于5.1.5.1b)、c)所出現(xiàn)的荷載情況,用T=e系數(shù)pe不應超過3.6.3的許用值μl,見式(7)。"GB12352—2018"a——在驅動輪上鋼絲繩的包角(rad);Tmx、Tmin——在驅動輪上同一荷載情況下出現(xiàn)的最大與最小張力,單位為千牛(kN);——許用摩擦系數(shù);——在驅動輪上要求的摩擦系數(shù)。5.1.5.5驅動輪的摩擦系數(shù)μm應按表6選取,特殊條件下(例如潮濕的鋼絲繩、+40℃時涂油的鋼絲繩等降低摩擦系數(shù)情況)允許的摩擦系數(shù)μ應在表6的許用摩擦系數(shù)μu基礎上按以下條件選?。骸紤]了正常減速度下動態(tài)作用力,取許用摩擦系數(shù)pm的67%;——考慮了非正常情況下最大減速度的動態(tài)作用力,取許用摩擦系數(shù)μ的80%。5.1.5.6應按式(8)驗證襯墊單位面積的壓力,此壓力不應超過襯墊生產(chǎn)廠所規(guī)定的數(shù)值。p——襯墊單位面積的壓力,單位為千牛每平方毫米(kN/mm2)T。平均牽引力,,單位為千牛(kN);d——鋼絲繩公稱直徑,單位為毫米(mm);D——繩輪直徑,單位為毫米(mm)?!?.1.6動力傳遞部件5.1.6.1不準許采用平皮帶傳遞動力。采用鏈條傳遞動力時應有封閉外殼并有固定的潤滑裝置。5.1.6.2動力傳遞裝置中的聯(lián)軸器、萬向節(jié)等應按照設定的荷載進行計算。5.1.6.3液壓動力傳遞裝置應保證在兩個方向都可以平穩(wěn)啟動。5.1.7制動器5.1.7.1所有的驅動裝置(主驅動、輔助驅動、緊急驅動和救援驅動)應配備兩套彼此獨立的制動器,即工作制動器和安全制動器。如果索道或救援索道在任何驅動裝置和負荷情況下運行都能在制動器不工作的條件下形成穩(wěn)定停車,允許只安裝一個對驅動輪采用摩擦制動的制動器。5.1.7.2每一個制動器應能使索道在最不利荷載情況下停車,每一個制動器應根據(jù)下列最小平均減速度計算相應的最大停車行程:——對于固定抱索器單線循環(huán)式索道最小平均減速度取0.3m/s2;——對于其他索道最小取0.5m/s2。5.1.7.3當制動器的制動力減少15%時,還應能使設備停車。5.1.7.4制動器的制動性能應滿足制動系統(tǒng)對循環(huán)式索道減速度不應大于1.25m/s2;對往復式、脈動式索道制動系統(tǒng)制動減速度不應大于2.0m/s2的要求。5.1.7.5工作制動器和安全制動器不應同時動作(會直接造成重大事故時除外)。5.1.7.6應采取措施防止制動塊及剎車面沾上液壓油、潤滑油脂和水。5.1.7.7制動器的所有部件的屈服限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3.5。5.1.7.8制動器應符合下列要求:——正向和反向制動動作應相同;——制動力應均勻地分布在制動塊上;——應能補償制動片的磨損;——制動行程應留有余量;——在選擇制動彈簧時,彈簧的工作行程不應超過其有效行程的80%;——在選擇制動彈簧特性時,應做到在無自動調整的情況下,制動片磨損1mm時制動時間的延長不應超過給定值的10%;——閘瓦間隙的分布應均勻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制動塊的壓緊力應由重力或壓力彈簧產(chǎn)生,其力的傳遞應為機械式的;——對氣動、液壓制動器還應檢查其開啟、閉合位置和相應的壓力。5.1.7.9工作制動器應符合下列要求:——如果工作制動器的制動力被證明制動力未達到,允許工作制動器和安全制動器同時下閘。但在最不利的荷載情況下,減速度不應大于2.5m/s2(在雙承載往復式索道允許超過該值)。但不能造成人員的危險,鋼絲繩不能從支架上脫索,運載工具不能碰撞支架和鋼絲繩?!ぷ髦苿悠鞯闹苿恿軉为氄{節(jié)或分級,可根據(jù)荷載大小,采用制動力分級制動或全部同時制動。——工作制動器的制動力應在驅動輪停轉或最大允許的制動時間內全部釋放。5.1.7.10安全制動器應符合下列要求:——安全制動器應直接作用在驅動輪上或具有足夠纏繞圈數(shù)的卷筒上或一個與驅動輪或卷筒連接的制動盤上?!踩苿悠髦苿恿哂姓{節(jié)和分級的功能?!斢砂踩b置觸發(fā)安全制動器動作時,其恢復指令應通過機房或控制臺的操作進行。——當安全制動器的制動力應在驅動輪停轉或在最大允許的制動時間內全部釋放。5.1.7.11制動器的電氣控制應符合以下要求:——應通過中斷安全回路來控制制動器的動作?!苿悠鞯碾姎饪刂蒲b置,應避免由于電壓下降而導致工作制動器和安全制動器同時制動?!苿悠鞑粶试S因索道外供電網(wǎng)斷電或電網(wǎng)不穩(wěn)定而自行動作,應通過安全回路的控制使其動作。——制動力的調節(jié)或分級功能應在斷電和電網(wǎng)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仍保持不變。5.1.7.12制動器的液壓控制應符合以下要求:——制動對象不同的制動器,其液壓回路應彼此分開。各液壓回路在主油壓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后,應有手動或備用的油壓系統(tǒng)可以投入使用?!粋€制動器液壓回路中的壓力下降不準許同時導致另一個制動器液壓回路的壓力下降?!斖ㄟ^電磁閥控制安全制動器液壓回路卸荷時,應設計成冗余型?!獞幸粋€手動機械裝置通過旁通回路使安全制動器起作用?!總€制動器的液壓系統(tǒng)壓力應有清晰可見的顯示。5.2繩輪5.2.1應按不利荷載同時出現(xiàn)時,在繩輪上形成的合力進行計算。繩輪的屈服限安全系數(shù)應不小于3。5.2.2采用焊接繩輪時應消除內應力。5.2.3繩輪應鑲有橡膠或其他合適的工程材料,其襯墊槽型應與索道型式相適應。5.2.4繩輪輪緣的形狀及深度應防止鋼絲繩脫槽;繩槽的深度不應小于1/3的鋼絲繩直徑,繩槽的半徑不應小于鋼絲繩半徑;繩輪輪緣的高度(繩輪外圓半徑與輪襯槽底半徑之差)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張緊繩輪的要求見5.4.5)。5.2.5當支撐繩輪的心軸或轉軸斷裂時,應具備防脫索及控制繩輪的裝置。5.2.6繩輪的直徑應符合4.2.3的規(guī)定。5.3.1在低溫下使用時,應選用在該溫度下仍具有足夠韌性及延伸率的材料。5.3.2應進行屈服安全系數(shù)的校核,其屈服安全系數(shù)應不小于3.5;在考慮動態(tài)應力條件下,應進行疲勞安全系數(shù)的校核,其疲勞安全系數(shù)應不小于2.2。5.4張緊裝置5.4.1承載索采用兩端錨固時,應可以測量(通過測量角度或油壓壓力)和調整鋼絲繩張力。5.4.2張緊裝置的行程至少為以下各項之和:——30℃溫差而引起的長度的變化;——承載索0.5‰的伸長;運載索和牽引索1.0‰的伸長;——各種運行荷載情況下鋼絲繩垂度不同而產(chǎn)生的長度變化;——各種運行荷載情況下鋼絲繩的彈性伸長,對于運載索和牽引索的彈性模數(shù)可取80kN/mm2(新繩)和120kN/mm2(舊繩)進行計算。5.4.3當張緊裝置的位置可以調節(jié)時,張緊裝置的行程可不考慮鋼絲繩的1.0‰伸長。5.4.4張緊裝置運動部分的末端應裝設行程限位開關并對其進行監(jiān)控。張緊裝置應有醒目的張緊行程的刻度顯示。5.4.5重錘張緊裝置應符合下列要求:——應保證在氣候條件不好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運動;——應采用機械限位的方式限制行程,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不應達到終端位置;——張緊重錘和張緊小車的導向裝置應保證張緊重錘和張緊小車即使在鋼絲繩振動或撞擊到緩沖器上時也不會發(fā)生脫軌、卡住、傾斜或翻倒現(xiàn)象;——驅動裝置和張緊裝置設在同一站時,張緊小車和張緊重錘的運動應不受扭矩影響;——張緊繩輪應鑲有襯墊,其彈性模數(shù)應小于10kN/mm2,繩槽的深度不應小于1/3的鋼絲繩直徑,繩槽的半徑不應小于鋼絲繩半徑;繩輪的輪緣高度(繩輪外圓半徑與輪襯槽底半徑之差)不應小于一倍鋼絲繩直徑;——重錘張緊裝置應備有起吊裝置以便于進行維修工作;——張緊重錘的支撐結構、鋼繩的附件和端點連接處應便于檢查、檢修和更換,張緊重錘和錨固點的連接處應防止銹蝕。5.4.6液壓張緊裝置應符合下列要求:——應設置安全閥,安全閥應有單獨的卸壓回路;——液壓管路和連接元件的破裂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3;——油壓系統(tǒng)應設手動泵,在使用緊急或輔助驅動時,液壓張緊系統(tǒng)應能夠運行;——應設油壓顯示裝置。壓力控制元件的故障應能監(jiān)控;——在低溫地區(qū)工作的液壓張緊裝置應有防凍措施;——油缸的固定點應采用球面鉸接結構。5.5脫開掛接裝置5.5.1應能滿足抱索器與鋼絲繩進行安全脫開和掛結的需求,應能允許反向運行。5.5.2應不影響抱索器測力裝置的布置。5.5.3應能對抱索器在脫開掛接區(qū)的鉗口開閉狀態(tài)和與鋼絲繩的相互位置進行調整。5.5.4應能承受抱索器在滿載并以最大速度進站時的沖擊力,能承受抱索器最大開啟力1.5倍的作用力。5.5.5應考慮運行時檢查和維修的方便。5.6加減速裝置5.6.1運行速度和運行方向應自動地與鋼絲繩運動相適應。并能滿足運行要求。5.6.2應能滿足在任何驅動型式下的運行需求,并應考慮運行檢查和維修的方便。5.6.3在雨雪環(huán)境下應仍能滿足索道正常運行的要求。5.6.4當采用摩擦傳動進行加減速時,皮帶輪與傳動帶的摩擦系數(shù)應根據(jù)傳動帶和皮帶輪的材料和質量選取,但應不大于0.25。5.6.5應滿足抱索器在脫開掛接時與鋼絲繩的運行速度之差不大于0.3m/s。5.6.6加減速過程的平均加速度和減速度不應超過1.5m/s2。5.6.7當加減速區(qū)段為傾斜軌道時,仍需采用加減速裝置控制加減速過程,并且在停車時傾斜軌道上的車輛應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5.7調車裝置5.7.1應保證在站內車輛間距不小于最小允許的距離。5.7.2車輛間距應與索道運行速度及車輛荷載無關。5.8開關門裝置5.8.1關門裝置應設在上車區(qū)域的末端或開始加速的位置;開門裝置應設在下車區(qū)域的前端或開始等速的位置,開門和關門時車廂的運行速度不應大于表4所規(guī)定的速度。5.8.2帶罩的吊椅索道,吊椅空載出站時應能自動椅罩并鎖閉;有載時能自動放棄關閉椅罩功能。5.8.3開關門裝置兩端應有導入軌,以便吊廂(椅)的門(罩)開閉操作輪能安全進入開關門裝置,并應有操作輪過行程保護功能。5.9位置指示器5.9.1位置指示器顯示的數(shù)據(jù)應通過驅動站或迂回站的鋼絲繩導向輪獲得,應包含所有吊具全行程的數(shù)據(jù);還應包括特定點采用傳感器信號的數(shù)據(jù)顯示。當車輛到達終端位置時,應能自動校正偏差(零位檢查)。5.9.2應按線路弦長和運行程序進行顯示。5.9.3位置指示器至少應能自動顯示兩個終端位置和特定點的位置。5.9.4應能自行識別運行方向。5.9.5電網(wǎng)停電時,應保留位置指示器的功能。5.9.6位置指示器應有以下安全檢測功能:——特定點檢查;——同步監(jiān)控;——零位檢查。5.9.7位置行程指示器的顯示精度誤差不應大于1m鋼絲繩的長度。5.10車輛導向裝置5.10.1在設計車輛導向裝置時應考慮車輛在高度方向的變化,應能限制車輛的橫向偏擺。5.10.2應保證車輛在橫向偏擺及縱向偏擺時不應停留在車輛導向裝置上。5.10.3應按最大沖擊力和最大導向力進行計算。必要時還應在裝置上敷設橡膠等軟質材料以吸收能量。5.11緩沖器5.11.1雙線往復式索道運行軌道的末端應裝設緩沖器。5.11.2應計算緩沖器允許的壓縮行程。5.11.3緩沖器的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