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學總結_第1頁
神經內科學總結_第2頁
神經內科學總結_第3頁
神經內科學總結_第4頁
神經內科學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內科學總結

第一節(jié):神經病學概論

感覺系統(tǒng)損害的定位意義

1、周圍神經:表現為手套和襪子型感覺障礙

2、脊神經后根:受損相應區(qū)節(jié)段出現感覺障礙(前根為運動障礙)

3、脊髓:受損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完全缺失,伴肢體癱瘓和大小便障礙。

4、腦干:交叉癱。同側面部、對側軀體。(腦干以腦橋為代表)

5、內囊:三偏。對側偏身感覺障礙、對側偏癱、偏肓

6、皮質:中央后回感覺有刺激病變時引起感覺性癲癇

中樞性癱瘓:上運動神經元損傷時的癱瘓

周圍性癱瘓:下運動神經元

體征中樞性癱瘓(上運動性癱瘓)周圍性癱瘓(下運動神經元癱瘓)

癱瘓分布以整個肢體為主以幾個肌群為主

肌萎縮無肌萎縮明顯

肌張力增高減低

腱反射亢進減弱

病理反射有無

神經系統(tǒng)病例反射種類

名稱檢查法反應

Babinski征沿足底外側從后向前劃拇指背屈,余各指扇形張開

Chaddock征用針劃過足部外踝處拇指背屈

Oppenheim征用拇指用力沿脛骨自上而下拇指背屈

Gordon征用手擠壓腓腸肌拇指背屈

(Babinski征,最重要的錐體束損害征。1、歲以下嬰兒,食用大量鎮(zhèn)靜藥,昏迷,深睡本

征也可陽性。)

杰克遜癲癇:當病變?yōu)榇碳ば詴r,對側軀干相應的部位出現陣發(fā)性抽搐,抽搐可按運動皮質

代表區(qū)德排列次序進行擴散。

杰克遜癲癇:I代、為出及小1常為始發(fā)部位,因這些部位的皮層代表區(qū)德范圍較大及興奮

閾值低。

脊髓:兩個膨大,一個頸膨大,一個腰膨大。

頸膨大(C5-T1)病變引起上肢周圍性癱瘓和下肢中樞性癱瘓

腰膨大(L1-S2)引起雙下肢周圍性癱瘓

胸段脊髓病變引起雙下肢中樞性癱瘓。(記憶方法,胸部靠近大腦,即中樞性;腰部靠近下

肢,即周圍性的)

脊髓半切綜合癥(Brown-Sequardsyndrome):主要特點是病變節(jié)段以下同側上運動神經元癱、

深感覺障礙及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對側痛溫覺障礙,觸覺保留。即同側深,對側淺。

脊髓橫貫性損古:表現受損平面以下完全性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尿便障礙及自主神經功能

障礙等。

脊髓休克:脊髓嚴重性橫貫性損傷急性期呈現脊髓休克。

表現受損平面以下遲緩性癱瘓、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不能引出和尿潴留。

(持續(xù)2-6周,后轉變?yōu)橹袠行园c瘓)

分離性感覺障礙:脊髓后角損害時可產生節(jié)段性分布的痛覺、溫度覺障礙

但深感覺和觸覺存在

中樞性癱瘓:肌張力增加、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和反射性排尿。

脊髓:頸(C)神經8對,胸(T)12對,腰(L)神經5對,舐(S)神經5對,尾神經1

對。

下運動神經元指:脊髓前角細胞、腦神經運動核及其發(fā)出的神經軸突。

脊髓前根神經纖維的功能是:運動性的

脊髓后根是感覺性的。(即前運動:后感覺)

脊髓前角細胞:急性起病:脊髓灰質炎

慢性起?。盒郝楸?/p>

周圍神經:手套-襪子型感覺障礙

徘體外系疾?。号两鹕?,鉛管樣強直;齒輪樣強直。病變在黑質。(怕黑的女人)

舞蹈樣動作:能文能武的女人,病變在紋狀體。

肌張力障礙(落枕):是一組由身體骨骼肌的促動肌和拮抗肌不協(xié)調地、間歇持續(xù)地收縮,

造成的不自主運動和異常扭轉姿勢。

頸部肌張力障礙:痙攣性斜頸。

全身性肌張力障礙:扭轉痙攣

小腦損害:共濟失調(喝醉酒的人)

Romberg征陽性:主動運動時的共濟失調,如站立不穩(wěn)、搖晃欲倒。

當一側小腦半球病變時,表現為同側的肢體共濟失調。

淺、深感覺傳導束比較

淺感覺傳導束深感覺傳導束

感覺類型溫度、痛覺、粗觸覺位置覺、震動覺,運動覺,精細觸覺

傳導束脊髓丘腦束薄楔束,內側丘系

IO脊神經節(jié)脊神經節(jié)

11?后角細胞薄楔束核

交叉灰質前聯(lián)合交叉內側丘系交叉

IIIO丘腦核團丘腦核團

腦神經

腦神經有12對,分別為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

面神經、位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脊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

(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紋狀體:包括的結構有:殼核、尾狀核及蒼白球

紋狀體根據發(fā)生的早晚可分為:新、舊紋狀體。

新紋狀體:豆狀核的殼和尾狀核

舊紋狀體:蒼白球

動眼神經副核乂稱E-W氏核,主司瞳孔括約肌運動,使瞳孔縮小,屬副交感核團

特殊內臟運動核團包括:三叉神經運動核、面神經核、疑核和副神經核。

(一)視神經

視覺傳導通路:視網膜一視神經一視交叉一視束一外側膝狀體一內囊后支f枕葉

的視中樞皮質。

視神經受損:出現該眼全盲;

視交叉受損:兩眼顆側偏盲

視束受損:雙眼對側視野的同向偏盲,偏盲側瞳孔對光反應消失。

視輻射受損:1、視輻射的下部(顆葉)受損引起雙眼對側視野的同向上象限盲

2、視輻射的上部(頂葉)受損引起雙眼對側視野的同向下象限盲

(二)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

動眼神經:上提、下斜、無外直

動眼神經:分布于上瞼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

滑車神經:分布于上斜肌,使瞳孔向外下運動

外展神經:分布于外直肌

動眼神經麻痹:上瞼下垂,外斜視、復視、瞳孔散大

滑車神經麻痹:上斜肌麻痹

外展神經麻痹:內斜視,眼睛不能向外側轉動,有復視

(三)三叉神經

三叉神經損害產生同側面部的感覺障礙和角膜反射消失,咀嚼肌癱瘓,張口時下

頜向病側偏斜。

(四)面神經

1、運動

舌下神經核和面神經核下部是腦內僅接受對側皮質腦干束支配的核團,其余腦神

經運動核團均為雙側支配。(只支配對側的是兩個下)

支配而上部肌肉的神經元接受雙側皮質腦干束的控制

支配面下部肌肉的神經元只接受對側皮質腦干束的控制

2、感覺:

舌前是面神經支配;舌后是舌咽神經支配。

面神經:司舌前2/3的味覺;舌后1/3味覺由舌咽神經傳導

(五)舌咽神經、迷走神經

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受損引起聲音嘶啞或說話鼻音、吞咽困難、喝水嗆咳

因該兩種神經核受雙側支配,?側皮質腦干束損害不引起臨床癥狀;雙側損害才

引起類似球麻痹的癥狀,稱假性球麻痹

各腦神經核腦內分布位置

3、4中;5-8橋(5、6、7、8)

9、10、12延腦

中腦:山、IV(動眼神經、滑車神經)

腦橋:V、VI、VD、VDI(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

延腦:IX、X、刈

神經系統(tǒng)淺反射檢查方法

反射節(jié)段檢查法反應神經

角膜反射輕觸角膜閉眼瞼三叉、面N腦橋

咽反射輕觸咽后壁嘔吐反應舌咽、迷走N延髓

上腹壁反射劃腹上部皮膚上腹壁收縮肋間神經胸7-8

中腹壁反射劃腹中部皮膚中腹壁收縮肋間神經胸9-10

下腹壁反射劃腹下部皮膚下腹壁反射肋間神經胸11-12

提睪反射劃大腿上內側皮膚睪丸上提生殖股神經腰1-2

(肋間7,8,9,10,11,12)

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均可引起淺反射減弱或消失?;杳?、麻痹、

1歲內嬰兒也可消失。

神經系統(tǒng)深反身、1■檢查方法

反射節(jié)段檢查法反應神經

肱二頭肌反射叩擊肱二頭肌肘關節(jié)屈居肌皮神經頸5-6

上檢查者手指

肱三頭肌反射叩擊鷹嘴上方肘關節(jié)伸直梯神經頸6-7

的三頭肌腱

梳骨膜反射叩擊梯骨莖突肘關節(jié)屈曲、旋前正中神經、頸5-6

和手指屈曲槎神經和

肌皮神經

膝反射叩擊四頭肌腱膝關節(jié)伸直股神經腰2-4

(肱二、槎骨頸5-6;肱三、六膝腰2-4)

深反射增強為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的重要體征。

腰椎穿刺術

目的:用于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適應癥:1、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腦血管疾病

2、脊髓病變經腰穿作腦脊液動力學檢查

3、神經系統(tǒng)的特殊造影,如椎管造影

4、于椎管內注射治療性藥物和引流治療

禁忌癥:1、明顯的顱高壓,特別是有早期腦疝癥狀者

2、明確的后顱凹占位性病變

3、高頸位脊髓壓迫性病變

4、病情危重處于休克狀態(tài)

5、穿刺的局部皮膚、皮下組織及脊柱有感染性疾病者

6、開放性顱腦損傷或有腦脊液漏者

糖的正常值:2.5-4.4mmol/L;氯化物的正常值120-130mmol/L

周圍神經病

一: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

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發(fā)作的單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又稱面

神經炎,或貝爾麻痹。

臨床表現:一側面部的表情肌癱瘓、不能皺額蹙眉,眼裂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

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歪向檢測,鼓氣或吹口哨時漏氣。

試閉眼時,癱瘓側眼球轉向上外方,露出白色鞏膜,稱貝爾現象。

和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V稱吉蘭-巴雷Guillain-Barre綜合癥)格

林-巴利綜合癥

鑒別

表現為雙側性、腦脊液蛋白分離現象

治療:1、糖皮質激素(減輕神經水腫,改善循環(huán));

2、抗病毒藥物(無環(huán)鳥背)

3、維生素B族藥物(促進面神經髓鞘的恢復: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

肌注)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內短暫的、反復發(fā)作的劇痛,又稱

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

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有面部感覺減退、角膜反射遲鈍,常合并其他腦神經麻痹。

三叉神經感覺運動障礙+其它腦神經麻痹: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感覺運動障礙:角膜反射遲鈍(消失);

其它腦神經麻痹:患側咀嚼肌癱瘓;咬合無力,張口向下頜的患者偏斜。

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表現:

40歲以上發(fā)病,女性多于男性

疼痛以面頰、上下頜或舌最明顯;口角、鼻翼、頰部最為敏感

輕觸可誘發(fā),故有觸發(fā)點或扳機」。

口角牽向患側,并有面紅、流淚和流延,稱腦性抽指。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卡馬西平(首選);副反應:過敏性皮炎,血白細胞減少,

肝功能損害。

射頻熱凝術:選擇性破壞三義神經的痛覺纖維,而不損害觸覺纖維。、

用于老年患者不宜接受手術者尤其適用。

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ㄓ址Q吉蘭-巴雷Guillain-Barre綜合癥)格林

-巴利綜合癥

主要病變:周圍神經廣泛的炎癥性節(jié)段性脫髓鞘,部分病例伴有遠段軸索變性。

神經末梢、神經元、腦神經

臨床表現:1、運動障礙:四肢對稱性無力,癱瘓為遲緩性癱瘓。

2、感覺障礙:肢體遠端感覺異常和手套、襪筒型感覺減退。

3、腦神經損害:以雙側面神經麻痹常見,可有腓腸肌壓痛。

4、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出汗增多、皮膚潮紅

5、腦脊液檢查: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蛋白-細胞分離現象: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細胞數正常。

鑒別診斷:1、急性脊髓灰質炎:為遲緩性癱瘓,起病多有發(fā)熱,肌肉癱瘓為節(jié)

段性,無感覺障礙,腦脊液蛋白及細胞均增多,肌電圖可有失神經支配現象

2、重癥肌無力:四肢無力,有病態(tài)疲勞性及新斯的明試驗陽性

3、周期性麻痹:遲緩性癱瘓,無感覺障礙與腦神經損害,

發(fā)作時多有血鉀低和低鉀心電圖表現

治療,血漿置換,大劑量免疫球蛋白。

呼吸機麻痹的處理:保持呼吸道通暢,若有缺氧的癥狀應氣管切開、上呼吸機

脊髓病變

一:脊髓壓迫癥

脊髓壓迫癥:是由于椎管內的占位性病變而產生脊髓受壓的一組病癥。

常見病因:1、脊柱病變:外傷和結核病,遠不如轉移瘤多見

2、硬脊膜病:硬脊膜瘤、硬脊膜血管畸形、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

3、脊髓和神經根病變:最常見的是腫瘤

脊髓壓迫癥的臨床表現:為脊髓橫貫性損害

1、刺激期:神經根痛

2、脊髓部分受壓期:典型癥狀為脊髓半切綜合癥

3、脊髓癱瘓期:病變平面以下深淺感覺喪失,肢體完

全癱瘓

脊髓壓迫癥橫向定位鑒別要點

髓外髓內

肌肉、感覺障礙順序遠端向心發(fā)展,伴脊髓半壓迫水平向遠端發(fā)展,可

橫斷表現有感覺分離現象

阻塞面呈杯口狀,脊髓明脊髓梭形膨大、阻塞不完

脊髓碘劑造影

顯移位全

髓外腫塊,脊髓移位脊髓呈梭形膨大

MRI

明顯

腦脊液蛋白質增高較輕

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的急性非特異性感染和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引起

害,導致雙下肢或四肢運動、感覺和H七神經功能除得。

急性脊髓炎的病因: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性脊髓炎的臨床表現:1、運動障礙:①脊髓損傷以胸上端(胸3-5)多見,

常出現雙下肢癱瘓

②少數病變累及頸髓,則出現四肢癱瘓

急性期急性脊髓休克患者出現:脊髓休克(癱瘓肢體肌張力下降低,腱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一般休克期為2-4周,3-4周后進入恢復期,脊髓休

克現象慢慢消失,但出現肢體痙攣樣癱瘓。

輔助檢查:腦脊液糖和氯化物正常,白細胞增高,以淋巴細胞為主

確診本病最有價值的輔助檢查:腦脊液常規(guī)、生化。

治療:糖皮質激素。

顱腦損傷

皮下血腫:腦袋起大包,一般不需處理。

帽狀腱膜下血腫:有波動感。處理:分次穿刺抽吸并加壓包扎,口服抗生素

骨膜下血腫:早期冷敷,忌強力加壓包扎

頭皮裂傷:頭皮血供豐富,清創(chuàng)時限放寬至24小時

顱骨骨折

顱骨骨折:顱蓋骨折:主要靠顱骨X線攝片確診

顱底骨折:確診通過臨床表現

凹陷性骨折及手術指征:1.傷到血管、神經要手術

2.有功能障礙的要手術

3.開放性損傷的要手術

篩板:視神經通過;

垂體窩:視交叉通過;

棘孔:腦膜中動脈穿過

顱前窩骨折:熊貓眼+鼻漏

顱中窩骨折:耳漏

顱后窩骨折:Battle征;枕下部腫脹及皮下瘀斑;后組腦神經損傷

腦神經腦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

顱前窩骨折I嗅嗅覺障礙

II視視力障礙

顱中窩骨折III動眼眼瞼下垂、眼外斜視

調節(jié)反射、瞳孔對光反射

消失、瞳孔散大

IV滑不能向外下斜視

V三叉相應部分感覺障礙

咀嚼肌癱瘓

VI外展眼內斜視

vn面神經顱中窩骨折最易損傷的N面

癱、角膜反射消失、淚腺、舌

下腺、下頜下腺分泌障礙

VIII聽眩暈、眼球震顫;

聽覺障礙

顱后窩骨折IX舌咽舌后L/3味覺障礙;咽部感覺障礙

X迷走發(fā)音困難、吞咽隙礙,心動過速

XI副轉頭、仰頭、抬肩障礙

刈舌下舌肌癱瘓

顱底骨折合并腦脊液漏時屬開放性損傷。

止血、清創(chuàng)為開放性顱腦損傷最重要的原則

顱底骨折

1.頭部高位,臥床休息

2、避免用力,避免便秘

3、預防顱內感染,全身應用抗生素

4、避免賭塞及沖洗耳道、鼻腔

5、腦脊液漏停止前不作腰穿

6、經1.個月治療,腦脊液漏不停止,可手術治療。

腦損傷:閉合性腦損傷

開放性腦損傷

有腦脊液漏的為開放性腦損傷;無腦脊液漏的為閉合性腦損傷。

閉合性腦損傷:

顱腦對沖傷最常見的部位:額顆葉

枕部著地:對沖傷。

閉合性顱腦損傷均易在額極、撅級及其底面發(fā)生慣性力的腦損傷。

腦震蕩的臨床表現

①傷后短暫意識障礙,不超過半小時

②逆行性遺忘;醒后不能回憶受傷當時乃至傷前一段時間內的情況

③有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三無:①神經系統(tǒng)檢查無陽性體征

②腦脊液檢查無紅細胞

③CT檢查顱內無異常發(fā)現

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臨床特點

①傷后立即出現的昏迷時間較長

②若累及腦干,患者可有一側或雙側瞳孔散大

③CT可有多個點狀或小片狀出血灶

腦挫裂傷的臨床表現:①受傷當時出現意識障礙,多持續(xù)半小時以上

②局灶癥狀和體征:肢體抽搐或偏癱、語言中樞受損出現

失語。

③頭痛、惡心、嘔吐

④顱內壓增高和腦疝

對顱內壓增高病人行腰穿放液易誘發(fā)腦疝;

皮下血腫在急性期不主張穿刺抽吸,易導致出血增加

腦干損傷的臨床表現:①意識障礙:傷后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昏迷原因與腦

干網絡結構受損、上行激活系統(tǒng)功能障礙有關。

②瞳孔改變:瞳孔不等、大小多變或雙側極度縮小

③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視:出現病理反射、肌張力增高、

中樞性癱瘓

④去大腦強直:四肢強直,頭頸后仰,呈角弓反張狀

⑤生命征紊亂:呼吸深快、淺慢

⑥椎體束損害:肌張力增高、病理征陽性,中樞性癱瘓

顱內血腫

⑴急性血腫:傷后3天內出現的癥狀

⑵亞急性血腫:傷后3天-3周內出現的癥狀

⑶慢性血腫:傷后3周內出現的癥狀。

按血腫部位分:

i硬膜外血腫:血腫位于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

ii硬膜下血腫:血腫位于硬腦膜和蛛網膜之間

iii腦內血腫:血腫位于腦實質內

iv腦室內血腫:出血位于腦室系統(tǒng)內

v遲發(fā)性外傷性顱內血腫:傷后首次檢查CT時無血腫;而在以后

的CT檢查中發(fā)現了血腫

硬膜外血腫(五個考點)-清醒--昏迷,中間清醒期

i:一般成人幕上20ml,幕下10ml,即有可能形成腦疝。需手術治療

ii:出血來源:腦膜中動脈損傷最常見

iii: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中間清醒期。傷后有--過性的意識障礙后清醒,經過一?段時

間后再度進入昏迷。首次昏迷是因為腦震蕩;再次昏迷是因為顱內血腫進行性壓迫

小腦幕切跡疝

iv:瞳孔改變:初期瞳孔先變小后變大;晚期瞳孔散大

v:CT:雙凸鏡形高密度影或弓形、梭形

引起顱內壓增高與腦疝的出血量,可以出血速度,代償功能、原發(fā)性腦損傷的輕重

而異。

硬腦膜下血腫臨床表現

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的出血來源:皮鼠動脈或邪脈破裂

CT示: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

(沒有中間清醒期,排除硬腦膜外血腫;瞳孔哪側大,病變在哪側。)

急性硬膜下血腫慢性硬膜下血腫

出血來源皮層動脈或靜脈破裂腦表面小靜脈

慢性硬膜下血腫

出血來源:腦表面小靜脈

CT檢查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影像

特點硬膜外血腫硬膜下及腦內血腫

意識改變多有中間清醒期多為進行性意識障礙

腦血管造影凸透鏡樣無血管區(qū)月牙形無血管區(qū)

顱內CT梭形或弓形高密度影新月形或半月形影

腦血管疾病

最常見的原因:動脈粥樣硬化。其次是:高血壓伴發(fā)的動脈病變

急性腦血管疾?。篢IA、腦血栓形成、腦出血、蛛網膜下出血

慢性腦血管疾病:血管性癡呆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指反復發(fā)作的短暫性腦缺局部血液供應障礙,

導致頸動脈系統(tǒng)或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的-過性局限性腦功能缺損表現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不遺留后遺癥;不超過24小時即完全恢復

①頸動脈系統(tǒng)TIA:運動癱、感覺癱

運動癱:運動性失語、單側肢體麻木;

感覺癱:一過性黑蒙、偏盲

②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TIA:眩暈、

Meniere?。喊槎Q,反復發(fā)作后可出現聽力減退

腦血栓形成

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病因:動脈粥樣硬化,伴有高血壓

形成腦血栓最危險的因素: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腦血栓的臨床表現

①大腦中動脈閉塞:⑴主干閉塞出現三偏

⑵深穿支閉塞:只出現對側偏癱,一般無感

覺障礙及偏盲

②大腦后動脈閉塞:丘腦穿通動脈產生紅核丘腦綜合癥,病側小

腦性共濟失調、意向性震顫

③椎-基底動脈閉塞綜合癥:i:基底動脈或雙側椎動脈閉塞:

出現眩暈、嘔吐、四肢癱、共濟失調(像中毒的病人)

ii:小腦病變:共濟失調

iii:腦橋基底部梗死:出現閉鎖綜

合癥,意識清楚,四肢癱瘓,雙側面癱,不能言語,不能進食,不

能做各種動作,只能以眼球上下運動來表達自己的意愿。(綁架某

個人,手腳都綁著,只能眼動)

腦血栓的溶栓適應癥:i:急性缺血性卒中

ii:發(fā)病3小時以內,在MRI中無肯定缺血灶,可延長至6

小時

iii:年齡218歲;V75歲

iv:CT未顯示低密度灶,已排除顱內出血

v:患者或家屬同意

分水嶺梗死首選治療方法:血液稀釋法。用低分子右旋糖酎500ml靜滴,共7-10天

腦栓塞

腦栓塞: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使血管腔急性閉塞,引起相應供血區(qū)腦組織

缺血壞死及腦功能障礙

病因:i:心源性栓塞(左心房,左心1「),最常見,常見病因為慢性心房纖顫

ii:非心源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

iii:來源不明

腦血栓:病人安靜時候發(fā)病

腦栓塞:有活動時

腦栓塞常見頸內動脈系統(tǒng),大腦中動脈尤為多見。

腦栓塞的臨床表現:i:急驟起病,數秒之數分鐘達高峰

ii:意識清楚或有短暫性意識障礙

iii:有4/5的腦栓塞發(fā)生在前循環(huán),腦膜刺激征少見

iv:腰穿腦脊液一般不含血

心源性腦栓塞3小時內最宜選用的藥物治療是尿激酶

腦出血

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高血壓合并動脈硬化

腦栓塞:動脈硬化合并高血壓

2個考點

i:高血壓性腦出血發(fā)生在:基底節(jié)的殼核及內囊區(qū)。

ii:高血壓性腦出血血管受累是:大腦中動脈深穿支豆紋動脈

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表現

i: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為腦出血最常見的類型,其中殼核

出血最常見)

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出現三偏征

ii:腦橋出血:交叉癱+共濟失調、雙瞳孔針尖樣縮小

iii:小腦出血:共濟失調;

iv:腦室出血:四肢遲緩性癱瘓、去大腦強直發(fā)作。

高血壓性腦出血主張不使用降壓藥物治療:利血平等強力降壓藥

可用作用較溫和的降壓藥:吠塞米和硫酸鎂

對于外側型及小腦出血經短時間非手術治療及密切觀察,病情繼續(xù)加重時手術治療

蛛網膜下腔出血

最常見的病因:顱內動脈瘤;其次是腦血管畸形

動脈瘤好發(fā)于腦底Willis動脈環(huán)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表現:i:發(fā)病前多有情緒激動、劇烈頭痛、惡心、嘔吐、

腦膜刺激征明顯

ii:--側動眼神經麻痹常見

iii:在出血前后出現偏癱和輕偏癱

iv:眼底檢查見玻璃體膜下片塊狀出血

頭顱CT:腦溝、腦池密度增高

腦血管造影是金標準

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明確動脈瘤的位置

治療:絕對臥床休息;盡早病因治療。

顱內感染

單純皰疹性腦炎:由病毒感染引起,首發(fā)癥狀是癲癇

腦脊液中單純皰疹病毒IGM抗體每2周以上測定一次。2次以上其抗體滴度增高4

倍以上者有診斷意義。

顱內腫瘤

顱內腫瘤:⑴顱內高壓;⑵定位體征

腫瘤。。。壓迫。。。顱內壓增高。。。某一區(qū)域定位指征

神經上皮性腫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

神經膠質細胞瘤:占顱內腫瘤的40%-50%

顱內腫瘤的局部癥狀和體征

i:精神癥狀:人格改變和記憶力減退,最常見是額葉腫瘤

ii:癲癇發(fā)作:額、頂、顆葉的腫瘤

iii:錐體束損害

iv:進行性感覺障礙

v:失語

vi:視野改變

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力正常值:70-200mmH20;兒童50-100mmH20

顱內壓增高的臨床表現

i:頭痛

ii:嘔吐

iii:視乳頭水腫(顱內壓增高的客觀體征)

腰穿的禁忌癥:i:感染

ii:腦疝

iii:出血

iv:視盤水腫

降低顱內壓的治療:20%甘露醇,療程7-10天

冬眠低溫療法:降溫治療時,復溫時應先撤除冰袋,

待體溫恢復后1-2日后再停降溫輔助藥

腦脊液分流術:腦室-腹腔分流目前最為常用

引流瓶高于穿刺針15cm

一般保留10天至2周

腦疝

腦疝的本質就是高壓向低壓的地方擠

腦疝的分類

i:小腦幕切跡疝,又稱顆葉鉤同疝,又稱海馬鉤回疝

ii:枕骨大孔疝:又稱小腦扁桃體疝

iii:大腦鐮下疝:又稱扣帶回疝

小腦幕切跡疝的臨床表現:i:顱內壓增高

ii:意識障礙

iii:瞳孔改變:瞳孔兩側不等大。先是對光反應遲鈍,

-過性縮小,隨即表現對光反應消失,瞳孔散大

iv:肢體運動障礙

v:生命征紊亂

腦疝的定位仍然以瞳孔散大側為準即患側靦孔慨大

枕骨大孔疝的臨床表現

劇烈頭痛、頻繁嘔吐、頸項強直

生命體征紊亂出現較早,意識障礙出現較晚

瞳孔忽大忽小

早期可突發(fā)呼吸驟停而死亡

腦疝的處理:降顱壓的同時,耍手術來挽救腦疝

腦疝治療首選:穿刺引流

腦疝最常用:20%甘露醇

枕部著地,對沖傷,病變在對側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黑質紋狀體為主的中樞變性疾病,以運動減少、肌張力強直、震

顫和體位不穩(wěn)為主要體征

三大主征: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

帕金森?。簾o特效病因治療,目前均為改善癥狀

病情嚴重、進展快、年齡大于65歲時候,可應用左旋多巴制劑

晚期可用左旋多巴制劑和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合用

抗膽堿藥:苯海索。副作用:口干、便秘、尿潴留。

閉角型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左旋多巴和復方左旋多巴;復方左旋多巴有兩種;怕金寧和美多巴

偏頭痛

偏頭痛:為發(fā)作性神經-血管功能障礙,以反復發(fā)生的偏側或雙側頭痛為特征

典型偏頭痛:i:前驅癥狀:感到頭部不適,嗜睡

ii:先兆:視覺先兆,出現暗點、亮光

iii:頭痛:先兆癥狀的對側開始,擴展至半側頭部,頭痛常為搏動性、

伴惡心、嘔吐

普通偏頭痛:最常見類型,前驅癥狀可有,可無。

頭痛時程長,可持續(xù)1-3個月

治療:不很強烈的頭痛,用口引躲美辛

不常發(fā)作但很強烈的頭痛可用咖啡因麥角胺,含麥角胺Img,咖啡因lOOmg

麥角胺無效的偏頭痛:舒馬普坦(英明格)治療。

癲癇

癲癇是一種由于神經元突然異常放電所引起的反復發(fā)作的短暫的大腦功能失調的慢

性疾病

癲癇的分類:i:癥狀性癲癇:由各種明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機構損傷或功能異常所

ii:特發(fā)性癲癇:病因不明

iii:隱源性癲癇

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持續(xù)30分鐘以上

全面性發(fā)作:i:強直-陣攣發(fā)作:⑴咬破舌尖

⑵角弓反張

⑶口鼻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