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0:古詩詞賞析(一)《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專項復習_第1頁
專題10:古詩詞賞析(一)《觀滄?!贰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專項復習_第2頁
專題10:古詩詞賞析(一)《觀滄?!贰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專項復習_第3頁
專題10:古詩詞賞析(一)《觀滄?!贰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專項復習_第4頁
專題10:古詩詞賞析(一)《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專項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古詩詞賞析(一)原卷一、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這首詩通過寫作者在遠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見的壯觀景象,展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襟。B.詩歌前四聯(lián)寫詩人登上碣石山看見山島聳立,樹木茂盛,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C.第五、六聯(lián)通過豐富的想像,寫出滄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氣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壯的樂曲,在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悲從中來,發(fā)出感慨。2.閱讀劃線詩句,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這幾句在你腦海中呈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3.下列選項中出現(xiàn)本詩作者的著作是(

)A.《紅樓夢》 B.《西游記》 C.《三國演義》 D.《水滸傳》4.本詩中的大海具有_________的特點,作者通過這一景象表達了_______的抱負。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5.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一首四言樂府詩,語言質(zhì)樸剛健,音調(diào)鏗鏘有力。四言古詩在朗讀的時候一般采用2—2的節(jié)奏。B.“水何澹澹”描寫了大海的動態(tài),“山島竦峙”是山島的靜態(tài),它們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C.“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秉c明了節(jié)令是秋天,秋風勁吹萬物蕭肅,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像大海一樣涌動的悲傷。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笔窃娙说南胂?,我們從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闊大氣象中能感受到詩人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6.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詩人登山臨海所見之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遍喿x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7.下列對詩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開篇點題,交代觀海時間與地點,“臨”字統(tǒng)領全篇,引出登臨碣石山所見之景。B.“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四句寫景虛實結合,由遠到近,刻畫了大海的壯闊景象。C.全詩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意境開闊,感情奔放,表現(xiàn)出雄渾蒼勁、質(zhì)樸剛健的風格特點。D.本詩敘述了作者登臨碣石山以觀滄海,抒發(fā)了歷史興衰之感,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懷。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胸襟與抱負?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9.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及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tǒng)領全篇。B.“水何澹?!泵鑼懥舜蠛5慕?,使人感到海邊景色的壯麗多姿。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D.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10.假如穿越時光,曹操在作完這首詩之后將其發(fā)到朋友圈,并且他最希望朋友們給詩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點贊。請簡要分析曹操希望朋友們?yōu)檫@四句詩點贊的原因。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1.該詩的作者是東漢時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臨”在詩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對《觀滄海》全詩內(nèi)容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寫登臨的地點(碣石山)和目的(觀滄海)?!坝^滄海”為全詩的詩眼,“觀”字有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B.“水何澹?!钡健昂椴ㄓ科稹蓖ㄟ^描寫海水和山島相互映襯的形象,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宏偉氣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寫詩人通過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偉景象,來抒發(fā)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D.最后兩句是合樂時加的,是樂曲的終止句,一般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系。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4.統(tǒng)領全詩寫景的一個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寫景時先寫島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再寫海面上的秋風洪波。15.加橫線的句子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志?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6.說說“秋風蕭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達效果。1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閱讀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回答問題。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8.“左遷”一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19.“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叫,詩人擷取這兩種景物加以描寫,既點明了作詩的時間,又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0.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首句用“楊花”和“子規(guī)”兩個景物,點明暮春時令,烘托出凄涼悲惋的氛圍。B.第二句寫詩人得知摯友被貶偏遠之地,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驚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詩人因懷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給詩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詩人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達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達,使詩味更加醇厚。古詩詞鑒賞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1.下列對這首詩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中的“左遷”是降職的意思,詩人聽說好友王昌齡被貶為龍標縣尉,于是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B.“聞道龍標過五溪”表現(xiàn)詩人聽說友人被貶之地荒遠、道路艱難,跨五溪才能到達,從中可見詩人為友人的不幸而悲傷的感情。C.三四句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通過擬人手法,將“愁心”托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shù)千里的天涯淪落人。D.全詩構思精巧,將敘事抒情巧妙的結合起來,充分顯示出詩人的藝術個性,也是本詩具有長久藝術魅力的原因所在。22.詩歌的首句描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3.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詩中的哪兩句詩與試題中的“遙有此寄”照應?(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4.詩的前兩句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樣景物既點明事情發(fā)生的時節(jié),又烘托出一種哀傷愁側的氣氛。25.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中“寄”字的妙處。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6.請從煉字角度賞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中的“盡”字和“啼”字。27.在文學作品中,借明月來抒發(fā)懷人感情是一種常見的手法,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理解。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常用任官之地來稱呼人,如“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龍標”指王昌齡。B.“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一句寫了春末夏初季節(jié)里的“楊花”和“子規(guī)鳥”。C.“子規(guī)啼”寫杜鵑鳥的叫聲哀婉凄切,用哀景襯哀情,使哀情更顯深沉。D.詩人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把明月當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生動形象。29.這首詩的主旨句表達了什么情感?請結合詩句加以理解。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柯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疽摇慷朊忌皆赂枥畎锥朊忌皆掳胼喦?,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30.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詩中,詩人選取暮春時節(jié)漂泊不定的“楊花”和“暗含悲痛之情”的“子規(guī)啼鳴”這兩種景物,渲染了哀傷的氛圍,寓情于景。B.甲詩想象奇特,乙詩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變幻,都體現(xiàn)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C.甲、乙兩詩都提到了友人。甲詩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乙詩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D.乙詩中五個地名連用,造成時間迅速轉(zhuǎn)換之感,讓人感到行船之快,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31.詩人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為什么要將“愁心”托付給“明月”?32.請比較一下,甲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與乙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月”,所寫的景和表達的意有何不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33.小語和佼佼對兩首詩的內(nèi)容進行討論,請你指出不合適的一項(

)。A.【甲】詩中“楊花”這一意象點名了時令為暮春時節(jié)。B.【甲】詩中的“龍標”“五溪”“夜郎”都僅僅指地名。C.【乙】詩中作者夜晚登城遠望,只見大漠似雪、月華如霜。D.【乙】詩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平緩,寓情于景,以景寫情。34.“唐詩有聲,音韻傳情”。兩詩畫線句都借聲傳情,請結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柯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乙】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35.請賞析甲詩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兩句。36.“落花”在古代詩歌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是極易引發(fā)人們感慨的一種意象。甲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與乙詩“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37.詩歌鑒賞。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答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①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注】①踏歌:唐代廣為流行的民間歌舞形式。這種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歷來為人稱道,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加以賞析。(2)上面兩首詩中都有對聲音的描寫,請你從“子規(guī)啼”和“踏歌聲”中,分析詩人不同的心情。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淮上與友人別鄭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38.兩首都是寫離愁別緒的詩,但詩的表現(xiàn)手法卻不同,李白的詩偏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鄭谷詩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fā)了友人之間的離別之苦。39.下面是對兩首詩的賞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p>

)A.兩首詩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朋友分別之苦,具有極強的感染力。B.兩首詩都極力通過描繪景物,渲染離別的氣氛。C.李白詩情感表現(xiàn)熱烈奔放,而鄭谷詩情感表現(xiàn)則含蓄委婉。D.兩首詩都著力強調(diào)分離的“距離之遠”,突出了友人之間的深厚情感。40.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簡要分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古詩詞賞析【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41.甲詩第一句里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42.乙詩第一、二句除了勾畫出惜別的畫面外,還烘托了南方三月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環(huán)境氣氛,從中可觸摸到詩人內(nèi)心的_________之情。43.甲詩的最后兩句,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對比閱讀(甲)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乙)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丙)伯牙絕弦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44.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面臨) B.山島竦峙(聳立)C.次北固山下(停宿) D.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45.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以觀滄海

歌以詠志 B.水何澹澹

鄉(xiāng)書何處達C.日月之行

鐘子期必得之 D.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46.下面對甲文賞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開篇“觀”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詩人從小處落筆,濃墨重彩地描繪大海浩瀚壯闊的景象,著力烘托山島的高峻和草木的豐茂,使人感到海邊景色的壯麗多姿。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從兩個“若”字可看出寫的是虛景,即通過詩人的奇特想象,寫出了滄海之大,描繪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圖景。D.這首詩通過描寫滄海贊頌了祖國壯麗的河山,表現(xiàn)了正處于事業(yè)高峰的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抒發(fā)了他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47.下面對乙文賞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先寫“客路”后寫“行舟”,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B.頷聯(lián)時應用低沉的語調(diào),體現(xiàn)詩句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氣勢。C.尾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讓人感受到一種即將回鄉(xiāng)的喜悅之情。D.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非常工整,這是律詩的一個重要特征。48.對丙文賞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短文講述知音難求的故事,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B.俞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他們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C.由短文得知:伯牙音樂表達的內(nèi)容,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領會。D.伯牙破琴絕弦,再無心思彈琴,主要是因為子期去世,心里悲痛萬分。49.為丙文中的劃線句子斷句(限三處)。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5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答案及解析一、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這首詩通過寫作者在遠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見的壯觀景象,展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襟。B.詩歌前四聯(lián)寫詩人登上碣石山看見山島聳立,樹木茂盛,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C.第五、六聯(lián)通過豐富的想像,寫出滄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氣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壯的樂曲,在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悲從中來,發(fā)出感慨。2.閱讀劃線詩句,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這幾句在你腦海中呈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敬鸢浮緿

2.答案示例:火紅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每天仿佛從寬廣無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傍晚時分又緩緩落入到大海的懷抱;星光燦爛的銀河,橫貫在深藍的夜空中,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海面,也仿佛發(fā)源于大海之中?!窘馕觥?.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D.詩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應是合樂時所加的套語,與詩歌內(nèi)容無關,且全詩表達的是詩歌的雄心壯志,并非“悲從中來,發(fā)出感慨”。故選D。2.本題考查詩歌的畫面描繪。劃線句的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xiàn)出來的。注意抓住詩歌的具體意象,在此基礎上發(fā)揮合理想象,把月亮、太陽的升落以及銀河的燦爛景象描繪出來。語言要簡潔,不能遺漏畫面內(nèi)容。示例:火紅的太陽每天從浩瀚的大海冉冉升起,傍晚時分又垂垂落下,投入到大海的懷抱;皎潔的月亮與它相互交替。星光燦爛的銀河,璀璨爛漫,橫貫在深藍的夜空中,遠遠地與大海相融,也仿佛發(fā)源于大海之中。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3.下列選項中出現(xiàn)本詩作者的著作是(

)A.《紅樓夢》 B.《西游記》 C.《三國演義》 D.《水滸傳》4.本詩中的大海具有_________的特點,作者通過這一景象表達了_______的抱負?!敬鸢浮?.C

4.雄偉壯麗

統(tǒng)一中國或建功立業(yè)【解析】3.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識記?!队^滄海》的作者是東漢末年的曹操。名著《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曹操是這部小說中的一個重要人物。故選C。4.考查對主旨的理解。詩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壯觀景象,賦予了大海雄偉壯麗的特點,借此來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立志統(tǒng)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據(jù)此理解概括填寫作答。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5.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一首四言樂府詩,語言質(zhì)樸剛健,音調(diào)鏗鏘有力。四言古詩在朗讀的時候一般采用2—2的節(jié)奏。B.“水何澹澹”描寫了大海的動態(tài),“山島竦峙”是山島的靜態(tài),它們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C.“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秉c明了節(jié)令是秋天,秋風勁吹萬物蕭肅,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像大海一樣涌動的悲傷。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笔窃娙说南胂?,我們從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闊大氣象中能感受到詩人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6.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詩人登山臨海所見之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答案】C

6.示例:島上的樹木,一叢叢生長著,百草豐茂繁密。大海在蕭瑟秋風中洶涌起伏?!窘馕觥?.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C.錯誤,“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詩句所寫景物充滿生機,由此也可以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涌動的力量,故而“涌動的悲傷”錯誤;故選C。6.本題考查對詩中畫面的理解掌握。描述詩歌畫面,要先把詩歌的語言轉(zhuǎn)換為一般的口語,把古詩換成現(xiàn)代白話文。然后再對其進行潤色和加工,用優(yōu)美的言辭將其敘述出來就可以了。語言一定要生動,不能僅僅是翻譯,要進行合理的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動人的意境。示例:雖然已到秋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秋風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遼闊的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心潮與大海一起涌動,感慨萬千。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7.下列對詩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眱删溟_篇點題,交代觀海時間與地點,“臨”字統(tǒng)領全篇,引出登臨碣石山所見之景。B.“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四句寫景虛實結合,由遠到近,刻畫了大海的壯闊景象。C.全詩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意境開闊,感情奔放,表現(xiàn)出雄渾蒼勁、質(zhì)樸剛健的風格特點。D.本詩敘述了作者登臨碣石山以觀滄海,抒發(fā)了歷史興衰之感,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懷。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胸襟與抱負?【答案】7.C

8.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出詩人寬廣的胸襟、豪邁的氣概以及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窘馕觥?.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A.“‘臨’字統(tǒng)領全篇”有誤,“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詩,沒有交代時間,只是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觀”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B.“此四句寫景虛實結合”有誤,“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四句都是實寫;D.“抒發(fā)了歷史興衰之感,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懷”有誤,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表達出立志統(tǒng)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故選C。8.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第一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虛寫,作者運用想象,寫出了自己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據(jù)此可知這一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宏闊(或壯麗)景象;第二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xiàn)出來的”,運用作者的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lián)想中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現(xiàn)出作者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9.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及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tǒng)領全篇。B.“水何澹?!泵鑼懥舜蠛5慕埃谷烁械胶_吘吧膲邀惗嘧?。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D.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10.假如穿越時光,曹操在作完這首詩之后將其發(fā)到朋友圈,并且他最希望朋友們給詩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點贊。請簡要分析曹操希望朋友們?yōu)檫@四句詩點贊的原因。【答案】B

10.示例一:因為這四句詩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宏大的抱負,所以曹操希望朋友們?yōu)檫@四句詩點贊。示例二:因為曹操覺得自己運用虛實結合和寓情于景的寫法,借大海吞吐日月抒發(fā)了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他很得意,所以希望朋友們?yōu)檫@四句詩點贊?!窘馕觥?.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不是近景;故選B。10.本題考查對重點詩句的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陽和月亮晝夜不停運轉(zhuǎn),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xiàn)出來的。①這是作者的想象,運用夸張的修辭,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lián)想中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所以曹操希望朋友們?yōu)檫@四句詩點贊;②兩個“若”字可以看出虛實結合,借景抒情。借描繪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成就大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所以曹操希望朋友們?yōu)檫@四句詩點贊。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1.該詩的作者是東漢時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臨”在詩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對《觀滄?!啡妰?nèi)容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寫登臨的地點(碣石山)和目的(觀滄海)。“觀滄?!睘槿姷脑娧?,“觀”字有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B.“水何澹?!钡健昂椴ㄓ科稹蓖ㄟ^描寫海水和山島相互映襯的形象,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宏偉氣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寫詩人通過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偉景象,來抒發(fā)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D.最后兩句是合樂時加的,是樂曲的終止句,一般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系?!敬鸢浮?1.曹操

12.到達,登上。

13.C【解析】11.考查文學常識內(nèi)容的識記。文學常識的識記可以按人物、國籍、時代、作品、稱謂等來記就可以,也就是所說的“名、時、地、評、作”幾個方面來識記。這首詩是東漢時期的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抱負。12.考查對詞語的理解。詩句“東臨碣石,以觀滄?!钡囊馑际牵簴|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臨:到達,登上。13.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作者想象的圖景,不是“眼前”的圖景。故選C。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4.統(tǒng)領全詩寫景的一個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寫景時先寫島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再寫海面上的秋風洪波。15.加橫線的句子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志?【答案】觀

樹木百草

15.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容納星漢的壯闊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包容萬物的闊達胸襟和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窘馕觥?4.此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時,在熟讀全詩的基礎上,把握詩詞主要內(nèi)容概括即可。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通過描寫滄海波瀾壯闊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宏偉的抱負、寬廣的胸襟,以及詩人豪邁自信的情感。詩中寫景的句子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fā)的。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梢钥闯?,作者在寫景時,先實寫島上的樹木和百草,次寫海面上的巨大波濤,最后虛寫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綜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5.此題考查關鍵句的賞析和主旨的把握?!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句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蘊萬象的壯麗景象。運用想象(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中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偉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即借大海吞吐日月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渴望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6.說說“秋風蕭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達效果。1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16.“洪波涌起”僅四個字就逼真地展現(xiàn)了滄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寫出了大海波濤洶涌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勢。

17.采用了托物言志(間接抒情)的抒情方式,寫出了大海氣吞日月星辰的氣概,好像銀河和日月都出自其中。烘托出一種雄偉壯闊的氛圍,表達出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詩人想要平定中原、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解析】16.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坝俊钡囊馑际菦坝恐?,表達了滄海的波瀾壯闊,波濤洶涌?!皹淠緟采俨葚S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海浪)”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營造了壯闊的意境。17.本題考查詩句賞析?!队^滄?!愤@首詩全篇寫景,其中并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xiàn)出來的。這是虛寫,作者運用想象,間接抒情,也可以理解為托物言志。大??梢酝掏氯赵滦浅?,自己也可以像大海一樣,既有著廣闊的胸襟,也有著平定中原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閱讀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回答問題。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8.“左遷”一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19.“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叫,詩人擷取這兩種景物加以描寫,既點明了作詩的時間,又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0.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首句用“楊花”和“子規(guī)”兩個景物,點明暮春時令,烘托出凄涼悲惋的氛圍。B.第二句寫詩人得知摯友被貶偏遠之地,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驚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詩人因懷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給詩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詩人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達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達,使詩味更加醇厚。【答案】18.降職、被貶、貶謫

對朋友的關切和同情

20.C【解析】18.此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古代文化常識是指古代稱謂習慣、歷法、節(jié)氣、職官定位、地理、禮儀、古代音律、科舉制度、宗法等文化內(nèi)容的統(tǒng)稱。這些知識要隨學隨記,做題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古代尊右卑左,故稱官吏被貶降職為“左遷”。19.此題考查詩歌情感?!皸罨浔M子規(guī)啼”,楊花:柳絮;子規(guī):杜鵑鳥,啼聲哀婉凄切?!皸罨浔M”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杜鵑泣血悲鳴,進一步渲染環(huán)境氣氛的黯淡,凄楚。詩人因感慨而借用楊花之落盡再加上子規(guī)悲啼的表象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一種悲涼之意。詩人對“楊花”“子規(guī)”這兩種景物加以描寫,既點明了作詩的時間是暮春,又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了自己對友人不幸遭貶的關切和同情,以及傷感惆悵之情。20.此題考查詩歌賞析。C.第三、四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由題目《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背景可知,這首詩是李白得知摯友王昌齡被貶偏遠之地而作,以抒發(fā)感憤,寄托慰藉,“愁心”里藏著對友人的惋惜、同情、關切與思念,沒有提到自己。本項“詩人因懷才不遇而生的‘愁心’”分析有誤;故選C。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1.下列對這首詩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中的“左遷”是降職的意思,詩人聽說好友王昌齡被貶為龍標縣尉,于是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B.“聞道龍標過五溪”表現(xiàn)詩人聽說友人被貶之地荒遠、道路艱難,跨五溪才能到達,從中可見詩人為友人的不幸而悲傷的感情。C.三四句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通過擬人手法,將“愁心”托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shù)千里的天涯淪落人。D.全詩構思精巧,將敘事抒情巧妙的結合起來,充分顯示出詩人的藝術個性,也是本詩具有長久藝術魅力的原因所在。22.詩歌的首句描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答案】21.C

22.楊花和子規(guī)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烘托了凄涼悲惋的氛圍,寄寓了詩人嘆飄零、感離恨的心境)【解析】21.考查詩歌賞析。C.“三四句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有誤,三四句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這是作者的心理描寫,希望把自己的牽掛之心托付給明月,隨好友一直到夜郎的西部。故選C。22.本題考查分析詩歌意象及其作用。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基礎上,來找出詩歌中描寫的意象,一般用詩中的原詞回答即可。詩歌首句“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的意思是:在楊花落完、子規(guī)啼鳴的時候。從中可知,描寫的意象有“楊花”和“子規(guī)”。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凄涼哀愁的氣氛。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達到融情入景的效果。23.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1)詩中的哪兩句詩與試題中的“遙有此寄”照應?(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明月擬人化,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窘馕觥浚?)本題考查詩文內(nèi)容理解。詩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思是:我(李白)聽聞你(王昌齡)被貶到地處偏遠的龍標,因而寫詩遙寄給你?!斑b有此寄”是作者聽聞好友被貶后的舉動,體現(xiàn)了對友人的關切,與之對應的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其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你一直到夜郎以西。作者將對友人被貶的同情,遠赴貶謫之地的擔憂、牽掛、懷念寄托給明月,“遙寄”給友人。(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詩人與友人即將分隔兩地,月卻處處可以見到,所以詩人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將“月”賦予人的情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想象新奇,風格浪漫;友人被貶地處偏遠的的龍標,詩人的“愁”既有對友人被貶的同情,又有對友人遠赴貶謫之地的擔憂、牽掛、懷念,更有一層憂愁與無奈。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4.詩的前兩句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樣景物既點明事情發(fā)生的時節(jié),又烘托出一種哀傷愁側的氣氛。25.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中“寄”字的妙處。【答案】楊花

子規(guī)

25.“寄”將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為傳遞友情的使者,寄托了詩人對朋友遠離的關心、思念和同情。【解析】24.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意思是:在楊花落盡、子規(guī)悲啼的暮春時節(jié),我聽說你被貶到龍標,一路上要經(jīng)過五條溪水。從“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中可知“楊花”“子規(guī)”兩樣景物點明事情發(fā)生的時節(jié)。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25.考查詩歌煉字的賞析?!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通過一個“寄”字把明月人格化,以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人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表達出詩人對朋友遠離的關心、思念之情。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6.請從煉字角度賞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中的“盡”字和“啼”字。27.在文學作品中,借明月來抒發(fā)懷人感情是一種常見的手法,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俊氨M”是完的意思,點明了時令是暮春,含飄零之感,營造了凄清哀傷的氛圍?!疤洹睆穆犛X上進行描寫,渲染出悲涼之意。

27.后二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將月亮人格化,把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使者,借明月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牽掛之情?!窘馕觥?6.本題考查詩歌煉字的分析。首句描繪“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的景象,大意是: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這是一句自然環(huán)境描寫。楊花即柳絮,楊花落“盡”點明季節(jié)是暮春。子規(guī)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楊花落“盡”和子規(guī)“啼”,表明離別時間季節(jié)是暮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從視覺和聽覺上渲染了凄涼、冷落的氣氛,烘托了離別時哀傷愁惻的氣氛。27.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詩人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明月),使之同樣具有人的感情,這是擬人的修辭手法。這兩句借明月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運用了寄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寫詩人與友人即將分隔兩地,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隨友人到夜郎,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之情。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常用任官之地來稱呼人,如“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龍標”指王昌齡。B.“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一句寫了春末夏初季節(jié)里的“楊花”和“子規(guī)鳥”。C.“子規(guī)啼”寫杜鵑鳥的叫聲哀婉凄切,用哀景襯哀情,使哀情更顯深沉。D.詩人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把明月當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生動形象。29.這首詩的主旨句表達了什么情感?請結合詩句加以理解。【答案】28.D

2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運用豐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給了“明月”,讓“明月”跟隨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也帶到那里,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誼?!窘馕觥?8.D.“比喻修辭手法”錯誤。比喻,是本質(zhì)不同的兩個事物有相似點,擬人是把物當人來寫?!拔壹某钚呐c明月”是把明月當人來寫,將月亮人格化,是擬人的修辭。故選D。29.本題考查詩歌情感賞析。這首詩的主旨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詩人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在詩人筆下,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被貶的同情、關切和思念。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柯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乙】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30.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詩中,詩人選取暮春時節(jié)漂泊不定的“楊花”和“暗含悲痛之情”的“子規(guī)啼鳴”這兩種景物,渲染了哀傷的氛圍,寓情于景。B.甲詩想象奇特,乙詩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變幻,都體現(xiàn)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C.甲、乙兩詩都提到了友人。甲詩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乙詩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D.乙詩中五個地名連用,造成時間迅速轉(zhuǎn)換之感,讓人感到行船之快,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31.詩人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為什么要將“愁心”托付給“明月”?32.請比較一下,甲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與乙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月”,所寫的景和表達的意有何不同?!敬鸢浮緿

因思念之情往往在夜間最為濃郁,由月的陰晴圓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歡離合。同時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3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擬人化,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表達對友人的懷念與同情?!岸朊忌皆掳胼喦?,影入平羌江水流”,詩人是乘船從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間吐出的半輪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總是隨江流,詩人借月抒情,表達對友人的思念?!窘馕觥?0.本題考查詞句賞析。D.乙詩中五個地名連用,造成空間迅速轉(zhuǎn)換之感,讓人感到行船之快,既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又抒發(fā)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選項中“造成時間迅速轉(zhuǎn)換之感”的表述不正確。故選D。3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從內(nèi)容講,這是一首送別詩,所以,這里的“愁心”指對友人的思念、擔憂、同情和安慰。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月亮,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讓月亮富有同情心,作為自己的替身陪伴在友人身邊。而月的陰晴變化猶如人的悲歡離合,更容易引出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內(nèi)心的悲愁,無人理解,無法排遣。人隔兩地,難以相從,但無論身在和處都可欣賞同一輪明月,所以只好把滿腔的悲愁托付給“明月”,讓“明月”帶給遠隔千里的知音人。32.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詩人將明月人格化,友人雖然距離自己十分遙遠,但是無論友人走到哪里,明月依然可以照見友人,就可以替自己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岸朊忌皆掳胼喦?,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思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明亮月影。詩人用“入”和“流”兩個動詞寫出月影映入江水、與人萬里相隨的景象,此時照在家鄉(xiāng)的明月尚可望見,而還在家鄉(xiāng)的友人卻離自己越來越遠,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家鄉(xiāng)的無限情思。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疽摇恳股鲜芙党锹劦牙钜婊貥贩榍吧乘蒲?,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33.小語和佼佼對兩首詩的內(nèi)容進行討論,請你指出不合適的一項(

)。A.【甲】詩中“楊花”這一意象點名了時令為暮春時節(jié)。B.【甲】詩中的“龍標”“五溪”“夜郎”都僅僅指地名。C.【乙】詩中作者夜晚登城遠望,只見大漠似雪、月華如霜。D.【乙】詩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平緩,寓情于景,以景寫情。34.“唐詩有聲,音韻傳情”。兩詩畫線句都借聲傳情,請結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敬鸢浮?3.B

34.示例:【甲】詩中子規(guī)的(哀切)啼聲,寄寓著詩人對友人被貶的悲痛之情;【乙】詩中(凄涼幽怨)的蘆笛聲,陡然喚醒了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窘馕觥?3.B.“龍標”不僅指地名,題目中的“龍標”是地名,是王昌齡被貶的地方。詩中的“龍標”指的是王昌齡,因為被貶為龍標尉,故稱之。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故選B。34.考查詩句賞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在柳絮落完,子規(guī)啼鳴之時。首句點明時令,在楊花落盡,子規(guī)哀鳴的時節(jié),我的友人被貶到了偏遠的龍標,詩人內(nèi)心凄切悲傷。又聞子規(guī)即杜鵑“不如歸去”的哀鳴,心中的愁苦不覺又濃了幾分。不知何處吹蘆管: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在萬籟俱寂中,夜風送來嗚嗚咽咽的蘆笛聲。這笛聲使詩人想到:是哪座烽火臺上的戍卒在借蘆笛聲傾訴那無盡的邊愁?那幽怨的笛聲又觸動了多少征人的思鄉(xiāng)愁?這句詩以聲傳情,將守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融入嗚咽的蘆笛聲中。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疽摇拷戏昀铨斈甓鸥︶跽飳こR?,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35.請賞析甲詩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兩句。36.“落花”在古代詩歌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是極易引發(fā)人們感慨的一種意象。甲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與乙詩“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請結合全詩具體分析?!敬鸢浮吭娙送形锛那椋瑢⒊钚耐懈督o天上的明月,讓它伴隨朋友直到夜郎西,想象奇特;同時用擬人的手法,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當成使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使詩歌更有韻味。

36.【甲】“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中“楊花落盡”一語雙關,既交代了季節(jié)點明時令,又抓住“楊花”飄忽不定、行游無蹤的特點取其象征意義,暗示友人前途命運未卜;這句融情入景,烘托了詩人悲傷的心緒,暗含詩人對朋友被貶的同情、擔憂和牽掛?!疽摇吭姟奥浠〞r節(jié)”一語雙關,既交代了暮春花凋零的季節(jié)暗時令,又暗喻個人的身世之悲和一個繁華時代落幕的感慨,流露出身世飄零的感傷和國運衰微的悲嘆?!窘馕觥?5.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詩人與友人即將分隔兩地,月卻處處可以見到,所以詩人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托物寄情。將“月”賦予人的情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想象新奇,風格浪漫;友人被貶地處偏遠的的龍標,以月寄“愁”,其中既有對友人被貶的同情,又有對友人遠赴貶謫之地的擔憂、牽掛、懷念,更有一層憂愁與無奈。36.本題考查意象?!炯住吭姟皸罨浔M子規(guī)啼”中“楊花”春天獨特的景物,故首句寫“楊花落盡”既是寫景又點明時令——暮春?!皸罨浔M”,寫此時的楊花已不在樹枝而是四處漂泊(行游無蹤),隨風飄揚;暗示友人王昌齡被貶地處偏遠的龍標,友人命途坎坷,前途未卜;作者寓情于景,表現(xiàn)了詩人對被貶友人的同情、擔憂和牽掛?!疽摇吭姟搬跽飳こR?,崔九堂前幾度聞”,先寫杜甫與李龜年在盛世年間相識;如今再相見已是“落花時節(jié)”,這里的“落花”既點明時令——暮春花凋零的季節(jié),又寫世事變遷,國事衰微,自身處在這樣的時代,也想“落花”一樣漂泊無依,體現(xiàn)了詩人對自身命途坎坷的慨嘆,國家衰亡的悲嘆。37.詩歌鑒賞。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答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①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咀ⅰ竣偬じ瑁禾拼鷱V為流行的民間歌舞形式。這種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歷來為人稱道,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加以賞析。(2)上面兩首詩中都有對聲音的描寫,請你從“子規(guī)啼”和“踏歌聲”中,分析詩人不同的心情。【答案】(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明月人格化,讓他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與同情。(2)示例:“子規(guī)啼”寫杜鵑鳥的叫聲哀婉凄切,反映了詩人沉重憂傷的心情;“踏歌聲”寫用歌聲送別,悠揚輕快,反映出詩人輕松的心情?!窘馕觥?1)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手法,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想象著她能夠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心之情。(2)本題考查對詩人情感的理解能力?!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的意思是:在楊花落完子規(guī)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jīng)過五溪。其中“子規(guī)啼”,子規(guī),就是杜鵑鳥,一個“啼”字,寫出了杜鵑鳥叫聲的哀婉凄切,襯托出詩人送別貶謫友人時的沉重憂傷心情;而《贈汪倫》中“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的意思是: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汪倫用歌舞的形式為李白送別,詩人聽到節(jié)奏整齊、音調(diào)悠揚歡快的“踏歌聲”,內(nèi)心自然是輕松愉悅的。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淮上與友人別鄭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38.兩首都是寫離愁別緒的詩,但詩的表現(xiàn)手法卻不同,李白的詩偏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鄭谷詩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fā)了友人之間的離別之苦。39.下面是對兩首詩的賞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p>

)A.兩首詩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朋友分別之苦,具有極強的感染力。B.兩首詩都極力通過描繪景物,渲染離別的氣氛。C.李白詩情感表現(xiàn)熱烈奔放,而鄭谷詩情感表現(xiàn)則含蓄委婉。D.兩首詩都著力強調(diào)分離的“距離之遠”,突出了友人之間的深厚情感。40.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簡要分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敬鸢浮?8.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39.B

40.修辭上:運用了擬人的寫法,將愁寄語明月。個人情感:托物言志,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不舍與擔心之請?!窘馕觥?8.本題考查對詩歌寫作手法的理解。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惜別之情。唐代詩人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的詩歌意思是:揚子江邊楊柳青青春意正濃,漫天飛揚的楊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煩。微風輕拂,笛聲幽咽,離亭漸漸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瀟湘我卻奔向西秦。這首詩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復渲染(借景抒情),使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得到充分地表達。抒發(fā)了作者對友人的不舍與無奈。據(jù)此填空即可。39.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鄭谷的詩是借景抒情,通過描繪景物,渲染離別的氣氛;李白的詩偏重于“直抒胸臆”。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遠謫的關切與同情;故選B。40.本題考查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角度賞析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這兩句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月亮人格化,賦予明月以人的情感,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的憂愁與無奈,抒發(fā)了對友人因被貶而遠行的憂慮、關切之情。古詩詞賞析【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疽摇奎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41.甲詩第一句里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42.乙詩第一、二句除了勾畫出惜別的畫面外,還烘托了南方三月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環(huán)境氣氛,從中可觸摸到詩人內(nèi)心的_________之情。43.甲詩的最后兩句,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敬鸢浮織罨ê妥右?guī)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

激動

43.示例一: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分析】41.本題考查詩文理解。【甲】詩首句“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規(guī)啼鳴之時。描繪了“楊花(柳絮)”與“子規(guī)(杜鵑鳥)”兩種事物;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既含有飄零之感,又有離別之恨在內(nèi),渲染凄涼哀愁(感傷)的氣氛。42.本題考查詩文理解?!疽摇恳?、二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意思是: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肮嗜宋鬓o黃鶴樓”寫詩人與友人在天下名勝黃鶴樓分別,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展現(xiàn)出看不盡、看不透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