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復習人教A(新高考)-第4節(jié)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_第1頁
《數(shù)學》復習人教A(新高考)-第4節(jié)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_第2頁
《數(shù)學》復習人教A(新高考)-第4節(jié)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_第3頁
《數(shù)學》復習人教A(新高考)-第4節(jié)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_第4頁
《數(shù)學》復習人教A(新高考)-第4節(jié)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七章

第4節(jié)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知識分類落實考點分層突破課后鞏固作業(yè)內(nèi)容索引///////123//////////////知識分類落實夯實基礎(chǔ)回扣知識1知識梳理///////1.直線與平面垂直(1)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l與平面α內(nèi)的

直線都垂直,就說直線l與平面α互相垂直.任意(2)判定定理與性質(zhì)定理文字語言圖形表示符號表示判定定理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nèi)的

都垂直,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垂直兩條相交直線l⊥al⊥ba?α

b?α

性質(zhì)定理兩直線垂直于同一個平面,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a⊥α

b⊥α

(1)定義: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上的

所成的

叫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一條直線垂直于平面,則它們所成的角是

;一條直線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內(nèi),則它們所成的角是0°的角.(2)范圍:

.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射影銳角直角(1)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fā)的

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點,以該點為垂足,在兩個半平面內(nèi)分別作

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構(gòu)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范圍:[0,π].3.二面角兩個半平面垂直于棱(1)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兩個平面相交,如果它們所成的二面角是

,就說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與性質(zhì)定理4.平面與平面垂直直二面角l⊥α垂線

l?β

交線

α∩β=aα⊥βl⊥a

l?β

1.三個重要結(jié)論(1)若兩平行線中的一條垂直于一個平面,則另一條也垂直于這個平面.(2)若一條直線垂直于一個平面,則它垂直于這個平面內(nèi)的任何一條直線(證明線線垂直的一個重要方法).(3)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2.使用線面垂直的定義和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誤解為“如果一條直線垂直于平面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就垂直于這個平面”.3.三種垂直關(guān)系的轉(zhuǎn)化1.判斷下列結(jié)論正誤(在括號內(nèi)打“√”或“×”) (1)直線l與平面α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都垂直,則l⊥α. (

) (2)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平面平行. (

) (3)若兩平面垂直,則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任意一條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 (4)若平面α內(nèi)的一條直線垂直于平面β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則α⊥β.(

)

解析(1)直線l與平面α內(nèi)的無數(shù)條直線都垂直,則有l(wèi)⊥α或l與α斜交或l?α或l∥α,故(1)錯誤. (2)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個平面平行或相交,故(2)錯誤. (3)若兩個平面垂直,則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直線可能垂直于另一平面,也可能與另一平面平行,也可能與另一平面相交,也可能在另一平面內(nèi),故(3)錯誤. (4)若平面α內(nèi)的一條直線垂直于平面β內(nèi)的所有直線,則α⊥β,故(4)錯誤.××××2.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線l.若直線m,n滿足m∥α,n⊥β,則(

) A.m∥l B.m∥n C.n⊥l D.m⊥n

解析由題意知,α∩β=l, 所以l?β, 因為n⊥β, 所以n⊥l.C3.在三棱錐P-ABC中,點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為點O. (1)若PA=PB=PC,則點O是△ABC的________心.

解析

如圖1,連接OA,OB,OC,OP,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A=PB=PC,所以O(shè)A=OB=OC,即O為△ABC的外心.外圖13.在三棱錐P-ABC中,點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為點O. (2)若PA⊥PB,PB⊥PC,PC⊥PA,則點O是△ABC的________心.

解析

如圖2,延長AO,BO,CO分別交BC,AC,AB于H,D,G.

因為PC⊥PA,PB⊥PC,PA∩PB=P, 所以PC⊥平面PAB, 又AB?平面PAB,所以PC⊥AB, 因為PO⊥AB,PO∩PC=P, 所以AB⊥平面PGC,又CG?平面PGC, 所以AB⊥CG,即CG為△ABC邊AB上的高.

同理可證BD,AH分別為△ABC邊AC,BC上的高,即O為△ABC的垂心.垂圖24.(2020·日照檢測)已知α,β表示兩個不同的平面,m為平面α內(nèi)的一條直線,則“α⊥β”是“m⊥β”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解析

m?α,m⊥β?α⊥β,反過來,若m?α,α⊥βD?m⊥β(m∥β或m與β斜交), 所以“α⊥β”是“m⊥β”的必要不充分條件.B5.(多選題)(2021·重慶質(zhì)檢)如圖所示,AB是半圓O的直徑,VA

垂直于半圓O所在的平面,點C是圓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 一點,M,N分別為VA,VC的中點,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MN∥平面ABC B.平面VAC⊥平面VBC C.MN與BC所成的角為45° D.OC⊥平面VAC

解析

易知MN∥AC,又AC?平面ABC,MN?平面ABC,

∴MN∥平面ABC,又由題意得BC⊥AC, 因為VA⊥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VA⊥BC.

因為AC∩VA=A, 所以BC⊥平面VAC.因為BC?平面VBC, 所以平面VAC⊥平面VBC.故選AB.AB解析連接BC1,因為AB⊥平面BB1C1C,所以∠AC1B=30°,AB⊥BC1,所以△ABC1為直角三角形.C考點分層突破題型剖析考點聚焦2【例1】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 正方形,點E在棱AA1上,BE⊥EC1. (1)證明:BE⊥平面EB1C1; 證明由已知得B1C1⊥平面ABB1A1,BE?平面ABB1A1, 故B1C1⊥BE.又BE⊥EC1,B1C1∩EC1=C1,B1C1,EC1?平面EB1C1, 所以BE⊥平面EB1C1.考點一線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師生共研解由(1)知∠BEB1=90°.由題設(shè)知Rt△ABE≌Rt△A1B1E,所以∠AEB=∠A1EB1=45°,故AE=AB=3,AA1=2AE=6.如圖,作EF⊥BB1,垂足為F,則EF⊥平面BB1C1C,且EF=AB=3.【例1】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 正方形,點E在棱AA1上,BE⊥EC1. (2)若AE=A1E,AB=3,求四棱錐E-BB1C1C的體積.1.證明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傳遞性(a∥b,a⊥α?b⊥α);(3)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a⊥α,α∥β?a⊥β);(4)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α⊥β,α∩β=a,l⊥a,l?β?l⊥α).2.證明線面垂直的核心是證線線垂直,而證明線線垂直則需借助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因此,判定定理與性質(zhì)定理的合理轉(zhuǎn)化是證明線面垂直的基本思路.感悟升華【訓練1】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

AB⊥AD,AC⊥CD,∠ABC=60°,PA=AB=BC,

E是PC的中點.證明:

(1)CD⊥AE; 證明

在四棱錐P-ABCD中, ∵PA⊥底面ABCD,CD?平面ABCD, ∴PA⊥CD, 又∵AC⊥CD,且PA∩AC=A, ∴CD⊥平面PAC.

又AE?平面PAC,∴CD⊥AE.證明

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點,∴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又PD?平面PCD,∴AE⊥PD.∵PA⊥底面ABCD,AB?平面ABCD,∴PA⊥AB.又∵AB⊥AD,且PA∩AD=A,∴AB⊥平面PAD,又PD?平面P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訓練1】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

AB⊥AD,AC⊥CD,∠ABC=60°,PA=AB=BC,

E是PC的中點.證明:

(2)PD⊥平面ABE.【例2】(2020·全國Ⅰ卷)如圖,D為圓錐的頂點,O是圓錐底面的 圓心,△ABC是底面的內(nèi)接正三角形,P為DO上一點,

∠APC=90°. (1)證明:平面PAB⊥平面PAC; 證明由題設(shè)可知,PA=PB=PC.

由△ABC是正三角形, 可得△PAC≌△PAB,△PAC≌△PBC.

又∠APC=90°,故∠APB=90°,∠BPC=90°.

從而PB⊥PA,PB⊥PC,又PA,PC?平面PAC,PA∩PC=P, 故PB⊥平面PAC,又PB?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AC.考點二面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師生共研解設(shè)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母線長為l,所以三棱錐P-ABC的體積為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是:(1)面面垂直的定義;(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2.已知平面垂直時,解題一般要用性質(zhì)定理進行轉(zhuǎn)化.在一個平面內(nèi)作交線的垂線,將問題轉(zhuǎn)化為線面垂直,然后進一步轉(zhuǎn)化為線線垂直.感悟升華證明

∵△ADE是等邊三角形,M是DE的中點,∴AM⊥DE.又平面ADE⊥平面BCDE,平面ADE∩平面BCDE=DE,∴AM⊥平面BCDE,∵BD?平面BCDE,∴AM⊥BD,∴MD綊CN,∴四邊形MNCD是平行四邊形,∴MN∥CD.∴BD⊥CD,∴BD⊥MN.又AM∩MN=M,∴BD⊥平面AMN.解由(1)知AM⊥平面BCDE,∴AM為三棱錐A-BGN的高.∵△ADE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角度1平行與垂直關(guān)系的證明【例3】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矩形, 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xiàn)分別 為AD,PB的中點.求證:

(1)PE⊥BC; 證明

因為PA=PD,E為AD的中點, 所以PE⊥AD.

因為底面ABCD為矩形,所以BC∥AD.

所以PE⊥BC.考點三平行與垂直的綜合問題///////多維探究【例3】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矩形, 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xiàn)分別 為AD,PB的中點.求證:

(2)平面PAB⊥平面PCD; 證明

因為底面ABCD為矩形,所以AB⊥AD.

又因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AB?平面ABCD, 所 以AB⊥平面PAD.

又PD?平面PAD,所以AB⊥PD.

又因為PA⊥PD,且PA∩AB=A, 所以PD⊥平面PAB.又PD?平面PCD, 所以平面PAB⊥平面PCD.【例3】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矩形, 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xiàn)分別 為AD,PB的中點.求證:

(3)EF∥平面PCD.

證明

如圖,取PC中點G,連接FG,DG.

因為F,G分別為PB,PC的中點, 因為ABCD為矩形,且E為AD的中點, 所以DE∥FG,DE=FG.

所以四邊形DEFG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EF∥DG.

又因為EF?平面PCD,DG?平面PCD, 所以EF∥平面PCD.1.三種垂直的綜合問題,一般通過作輔助線進行線線、線面、面面垂直間的轉(zhuǎn)化.2.垂直與平行的結(jié)合問題,求解時應(yīng)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質(zhì)及判定的綜合應(yīng)用.如果有平面垂直時,一般要用性質(zhì)定理,在一個平面內(nèi)作交線的垂線,使之轉(zhuǎn)化為線面垂直,然后進一步轉(zhuǎn)化為線線垂直.感悟升華角度2平行垂直關(guān)系與幾何體的度量【例4】(2019·天津卷)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

為平行四邊形,△PCD為等邊三角形,平面PAC⊥平面PCD,

PA⊥CD,CD=2,AD=3. (1)設(shè)G,H分別為PB,AC的中點,求證:GH∥平面PAD; 證明

連接BD,易知AC∩BD=H,BH=DH.

又由BG=PG,故GH為△PBD的中位線, 所以GH∥PD.

又因為GH?平面PAD,PD?平面PAD, 所以GH∥平面PAD.【例4】(2019·天津卷)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

為平行四邊形,△PCD為等邊三角形,平面PAC⊥平面PCD,

PA⊥CD,CD=2,AD=3. (2)求證:PA⊥平面PCD; 證明取棱PC的中點N,連接DN.依題意,得DN⊥PC.

又因為平面PAC⊥平面PCD,平面PAC∩平面PCD=PC,DN?平面PCD, 所以DN⊥平面PAC.

又PA?平面PAC, 所以DN⊥PA.

又已知PA⊥CD,CD∩DN=D, 所以PA⊥平面PCD.【例4】(2019·天津卷)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

為平行四邊形,△PCD為等邊三角形,平面PAC⊥平面PCD,

PA⊥CD,CD=2,AD=3. (3)求直線AD與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連接AN,由(2)中DN⊥平面PAC,可知∠DAN為直線AD與平面PAC所成的角.

因為△PCD為等邊三角形,CD=2且N為PC的中點,1.平行垂直關(guān)系應(yīng)用廣泛,不僅可以證明判斷空間線面、面面位置關(guān)系,而且常用以求空間角和空間距離、體積.2.綜合法求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主要是找出斜線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其關(guān)鍵是作垂線,找垂足,把線面角轉(zhuǎn)化到一個三角形中求解.感悟升華【訓練3】如圖,AB是⊙O的直徑,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

C是圓周上不同于A,B的一動點. (1)證明:△PBC是直角三角形; 證明∵AB是⊙O的直徑,C是圓周上不同于A,B的一動點. ∴BC⊥AC, ∵PA⊥平面ABC, ∴PA⊥BC, 又PA∩AC=A,PA,AC?平面PAC, ∴BC⊥平面PAC, ∴BC⊥PC, ∴△BPC是直角三角形.解如圖,過A作AH⊥PC于H,∵BC⊥平面PAC,∴BC⊥AH,又PC∩BC=C,PC,BC?平面PBC,∴AH⊥平面PBC,∴∠ABH是直線AB與平面PBC所成的角,∵PA⊥平面ABC,∴∠PCA是直線PC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立體幾何中的探索性問題是近年高考的熱點,題目主要涉及線面平行、垂直位置關(guān)系的探究,條件或結(jié)論不完備的開放性問題的探究,重點考查邏輯推理,直觀想象與數(shù)學運算核心素養(yǎng).與垂直平行相關(guān)的探索性問題【典例】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直 角梯形,∠ABC=∠BAD=90°,△PDC和△BDC均為等邊 三角形,且平面PDC⊥平面BDC. (1)在棱PB上是否存在點E,使得AE∥平面PDC?若存在,試確定點E的位置;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

解存在點E,當點E為棱PB的中點時,使得AE∥面PDC,理由如下: 如圖所示,取PB的中點E,連接AE,取PC的中點F,連接EF,DF,取BC的中點G,連接DG.

因為△BCD是等邊三角形,所以∠DGB=90°.

因為∠ABC=∠BAD=90°,所以四邊形ABGD為矩形,因為EF為△BCP的中位線,所以四邊形ADFE是平行四邊形,從而AE∥DF,又AE?平面PDC,DF?平面PDC,所以AE∥平面PDC.解取CD的中點M,連接PM,過點P作PN⊥BC交BC于點N,連接MN,如圖所示.因為△PDC為等邊三角形,所以PM⊥DC.因為PM⊥DC,平面PDC⊥平面BDC,平面PDC∩平面BDC=DC.所以PM⊥平面BCD,故PM為四棱錐P-ABCD的高.又BC?平面BCD,所以PM⊥BC.因為PN⊥BC,PN∩PM=P,PN?平面PMN,PM?平面PMN,所以BC⊥平面PMN.因為MN?平面PMN,所以BC⊥MN.1.求條件探索性問題的主要途徑:(1)先猜后證,即先觀察與嘗試給出條件再證明;(2)先通過命題成立的必要條件探索出命題成立的條件,再證明充分性.2.涉及點的位置探索性問題一般是先根據(jù)條件猜測點的位置再給出證明,探索點的存在問題,點多為中點或三等分點中某一個,也可以根據(jù)相似知識建點.平行或垂直關(guān)系入手,把所探究的結(jié)論轉(zhuǎn)化為平面圖形中線線關(guān)系,從而確定探究的結(jié)果.感悟升華【訓練】如圖,三棱錐P-ABC中,PA⊥平面ABC,

PA=1,AB=1,AC=2,∠BAC=60°. (1)求三棱錐P-ABC的體積; 解

由題知AB=1,AC=2,∠BAC=60°, 由PA⊥平面ABC,可知PA是三棱錐P-ABC的高.解

在平面ABC內(nèi),過點B作BN⊥AC,垂足為N.在平面PAC內(nèi),過點N作MN∥PA交PC于點M,連接BM.由PA⊥平面ABC知PA⊥AC,所以MN⊥AC.由于BN∩MN=N,故AC⊥平面MBN.又BM?平面MBN,所以AC⊥BM.課后鞏固作業(yè)提升能力分層訓練3一、選擇題1.(2020·淮北質(zhì)檢)已知平面α,直線m,n,若n?α,則“m⊥n”是“m⊥α”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充分必要條件

C.必要不充分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解析

由n?α,m⊥n,不一定得到m⊥α;反之,由n?α,m⊥α,可得m⊥n. ∴若n?α,則“m⊥n”是“m⊥α”的必要不充分條件.C2.(多選題)(2020·濰坊調(diào)研)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為CD的中點,則(

) A.A1E⊥AD1 B.A1E⊥BD C.A1E⊥BC1 D.A1E⊥AC

解析如圖,由題設(shè)知,A1B1⊥平面BCC1B1, 且BC1?平面BCC1B1,從而A1B1⊥BC1.

又B1C⊥BC1,且A1B1∩B1C=B1, 所以BC1⊥平面A1B1CD, 又A1E?平面A1B1CD, 所以A1E⊥BC1.又易知AD1∥BC1, 所以A1E⊥AD1.AC3.(2021·鄭州調(diào)研)已知m,l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則下列可以推出α⊥β的是 (

) A.m⊥l,m?β,l⊥α B.m⊥l,α∩β=l,m?α C.m∥l,m⊥α,l⊥β D.l⊥α,m∥l,m∥β

解析在A中,m⊥l,m?β,l⊥α,則α與β相交或平行,故A錯誤; 在B中,m⊥l,α∩β=l,m?α,則α與β有可能相交但不垂直,故B錯誤; 在C中,m∥l,m⊥α,l⊥β,則α∥β,故C錯誤; 在D中,l⊥α,m∥l,則m⊥α,又m∥β,則α⊥β,故D正確.D解析

因為D,E分別是BC和PC的中點,所以DE∥PB,又∠CAB=90°,B所以AE2+CE2=AC2,即AE⊥PC,又DE∩AE=E,所以PC⊥平面ADE,如圖,延長ED至F,使得EF=PB,連接BF,所以BF⊥平面AED,連接AF,所以∠BAF為AB與平面ADE所成的角,5.(多選題)(2021·武漢調(diào)研)如圖,AC=2R為圓O的直徑,

∠PCA=45°,PA垂直于圓O所在的平面,B為圓周 上不與點A、C重合的點,AS⊥PC于S,AN⊥PB于N, 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 A.平面ANS⊥平面PBC B.平面ANS⊥平面PAB C.平面PAB⊥平面PBC D.平面ABC⊥平面PAC

解析

∵PA⊥平面ABC,BC?平面ABC,∴PA⊥BC, 又AC為圓O直徑,所以AB⊥BC, 又PA∩AB=A,∴BC⊥平面PAB, 又AN?平面ABP,∴BC⊥AN, 又AN⊥PB,BC∩PB=B,∴AN⊥平面PBC, ∵AN?平面ANS,∴平面ANS⊥平面PBC, ∴A正確,C,D顯然正確.ACD6.(多選題)(2021·濟南模擬)如圖,點P在正方體ABCD-A1B1C1D1

的面對角線BC1上運動,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三棱錐A-D1PC的體積不變

B.A1P∥平面ACD1 C.DP⊥BC1 D.平面PDB1⊥平面ACD1

解析對于A,由題意知AD1∥BC1,從而BC1∥平面AD1C, 故BC1上任意一點到平面AD1C的距離均相等, 所以以P為頂點,平面AD1C為底面, 則三棱錐A-D1PC的體積不變,故A正確; 對于B,連接A1B,A1C1,A1C1綊AC,由A知:AD1∥BC1, 所以面BA1C1∥面ACD1,從而由線面平行的定義可得,故B正確;ABD對于C,由于DC⊥平面BCC1B1,所以DC⊥BC1,若DP⊥BC1,則BC1⊥平面DCP,所以BC1⊥PC,則P為中點,與P為動點矛盾,故C錯誤;對于D,連接DB1,由DB1⊥AC且DB1⊥AD1,可得DB1⊥面ACD1,從而由面面垂直的判定知,故D正確.二、填空題7.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兩條不同直線.給出下列三個論斷: ①l⊥m;②m∥α;③l⊥α.

以其中的兩個論斷作為條件,余下的一個論斷作為結(jié)論,寫出一個正確的命題:________.

答案

若m∥α,l⊥α,則l⊥m(或若l⊥m,l⊥α,則m∥α,答案不唯一)

解析

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兩條不同直線, 由①l⊥m與②m∥α,不能推出③l⊥α, 因為l可以與α平行,也可以相交不垂直; 由①l⊥m與③l⊥α能推出②m∥α; 由②m∥α與③l⊥α可以推出①l⊥m.故正確的命題是②③?①或①③?②.8.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 且底面各邊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動點,當點M滿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 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寫一個你認為是正確的條件即可).

解析

連接AC,BD,則AC⊥BD, 因為PA⊥底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PA⊥BD.

又PA∩AC=A,所以BD⊥平面PAC,PC?平面PAC,所以BD⊥PC.

所以當DM⊥PC(或BM⊥PC)時, 有PC⊥平面MBD. PC?平面PCD,所以平面MBD⊥平面PCD.DM⊥PC(或BM⊥PC)

9.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側(cè)棱長為2,AC=BC=1,

∠ACB=90°,D是A1B1的中點,F(xiàn)是BB1上的動點,AB1,DF

交于點E,要使AB1⊥平面C1DF,則線段B1F的長為________.

解析

設(shè)B1F=x, 因為AB1⊥平面C1DF,DF?平面C1DF, 所以AB1⊥DF,證明

因為AP=CP=AC=4,O為AC的中點,連接OB,因為AB=BC,AB2+BC2=AC2,由OP2+OB2=PB2知,OP⊥OB.由OP⊥OB,OP⊥AC且OB∩AC=O,知PO⊥平面ABC.解

作CH⊥OM,垂足為H.又由(1)可得OP⊥CH,所以CH⊥平面POM.故CH的長為點C到平面POM的距離.11.(2021·重慶診斷)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 底面ABCD是菱形,∠BAD=60°,△PAD是正 三角形,E為線段AD的中點. (1)求證:平面PBC⊥平面PBE; 證明因為△PAD是正三角形,E為線段AD的中點, 所以PE⊥AD.

因為底面ABCD是菱形,所以AD=AB, 又∠BAD=60°, 所以△ABD是正三角形, 所以BE⊥AD.

又BE∩PE=E,所以AD⊥平面PB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