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宜州市初中歷史八年級期末上冊深度自測預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1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宜州市初中歷史八年級期末上冊深度自測預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2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宜州市初中歷史八年級期末上冊深度自測預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3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宜州市初中歷史八年級期末上冊深度自測預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4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宜州市初中歷史八年級期末上冊深度自測預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初中歷史八年級期末上冊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guī)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guī)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規(guī)范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一、選擇題

1、“上??h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上海英租界。后又以虹口一帶劃為上海美租界”。中國最早出現租界可能是在(

)A.18世紀30年代B.18世紀40年代C.19世紀40年代D.19世紀60年代

2、“清朝時,某商人從上海運一批貨物到漢口,受到長江沿岸各地官吏的重重勒索。他氣憤地說:‘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受盤查,可為什么我們中國人不行?難道非要中國商船插上外國旗幟才有生路嗎?’”上述情況最早出現在(

)A.《南京條約》簽訂后B.《天津條約》簽訂后C.《黃埔條約》簽訂后D.《北京條約》簽訂后

3、太平天國運動中,體現了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內容的是(

)A.《天朝田畝制度》B.《資政新篇》C.《勸世良言》D.《海國圖志》

4、《馬關條約》的內容中與以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內容最大的不同點是(

)A.割讓領土B.賠款C.開通商口岸D.允許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5、“當歷史開始進入二十世紀的時候,在中國的心臟爆發(fā)了場聲勢浩大的反對西方侵略的群眾運動?!辈牧现械摹叭罕娺\動”指的是(

)A.太平天國運動B.戊戌變法C.義和團運動D.辛亥革命

6、如表是對近代某一時期英國《泰晤士報》新聞題目關鍵詞的檢索。據此可知,當時《泰晤士報》關注的是(

)關鍵詞中國袁世凱孫中山滿清武漢三鎮(zhèn)北京南京新聞報道篇數149311122252514A.洋務運動B.義和團運動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

7、如表是某同學整理的一位歷史人物的部分經歷。據此可知,這位歷史人物是(

)1894年1905年1912年1913年創(chuàng)辦興中會建立同盟會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發(fā)動二次革命

A.孫中山B.黃興C.陸?zhàn)〇|D.宋教仁

8、論從史出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史實與結論邏輯正確的是(

)選項史實結論A袁世凱死后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時期B洪仁玕推行《資政新篇》太平天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C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D鄒容發(fā)表《革命軍》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A.AB.BC.CD.D

9、近代化救國道路中有一個共同點是(

)A.向西方學習B.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C.創(chuàng)為新式學校D.創(chuàng)辦海軍

10、做比較題的關鍵是比較項的選擇,這樣有利于論從史出。以下對五四運動與辛亥革命相同的比較,最準確的是(

)A.革命的所屬階段B.革命的領導階段C.革命的斗爭方式D.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11、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歌曲,其中的歌詞“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齊奮斗!”。歌詞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A.北伐戰(zhàn)爭B.護國戰(zhàn)爭C.二次革命D.東北易幟

12、以下一組歷史圖反映的主題是(

①國民革命軍北伐誓師大會

②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屠殺革命志士

③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B.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D.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13、下圖是一位同學所做的歷史課堂筆記,由此判斷他學習的是(

A.中共一大B.八七會議C.遵義會議D.中共七大

14、某校學生在表演歷史劇時,一位飾演愛國將領的同學高呼:“國難當頭,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停止內戰(zhàn),聯共抗日才是民族出路!”下列選項中,符合該歷史劇場景的歷史事件是(

)A.太平天國運動B.西安事變C.血戰(zhàn)臺兒莊D.重慶談判

15、《拉貝日記》(1937年12月14日)中記錄到:“開車經過市區(qū),我們才曉得破壞的巨大程度。車子每經一二百米就會壓過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檢查過,子彈是從背后射進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時從后面被打死的?!边@記錄的是A.割占香港島B.南京大屠殺C.旅順大屠殺D.皖南事變

16、“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上戰(zhàn)場?!币韵聭?zhàn)役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百團大戰(zhàn)

②平型關大捷

③武漢會戰(zhàn)

④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17、毛澤東曾提到說:沒有正面主力軍的英勇抗戰(zhàn),便無從順利地開展敵人后方的游擊戰(zhàn)爭;沒有同處于敵后的友軍之配合,也不能得到這樣大的成績。這段話主要說明抗日戰(zhàn)爭中()A.正面戰(zhàn)場抗擊了絕大多數日本軍隊B.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C.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的相互配合D.國共雙方是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主體

18、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直接影響著中國歷史的走向和革命的前途。歷史上國共兩黨共謀福祉的事件有(

)A.北伐勝利進軍、抗戰(zhàn)勝利B.五四運動、抗戰(zhàn)勝利C.北伐勝利進軍、辛亥革命D.黃埔軍校、五四運動

19、蔣介石曾在一封電報中說:“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毛澤東)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贝舜巍懊嫔獭钡慕Y果是(

)A.發(fā)動了全面內戰(zhàn)B.簽署了“雙十協定”C.商討了第二次國共合作D.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0、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十年內戰(zhàn)時期曾實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抗日戰(zhàn)爭時期承認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實行“沒收地主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政策。以上土地政策的調整是基于(

)A.社會性質的變化B.農民對中共的擁護程度C.革命性質的變化D.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21、提出“實業(yè)救國”,并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的狀元實業(yè)家是(

)A.張謇B.侯德榜C.盧作孚D.榮氏兄弟

22、辛亥革命后,長辮、纏足、跪拜等封建陋習被逐漸廢除,其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長辮、纏足不方便生活C.長辮、纏足不衛(wèi)生D.辛亥革命沖擊舊制度,改變社會習俗二、綜合題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9年五四運動大事記時間大事五月五、六日北京總商會為學生被捕事件召開緊急會議,決以實力贊助學生五月七日上海舉行國民大會。天津、南京等城市群眾也先后集會聲援北京學生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漢等地商界議決抵制日貨辦法六月五日上海工人開始罷工,要求釋放學生,罷免曹、章、陸。各地工人紛紛響應——彭明《五四運動史》材料二

1924年國民黨的改組對孫中山重振聲威大有幫助,可以統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孫中山的領導之下。國民黨重視并開展民眾運動,也是在改組之后出現的新現象。這一時期,中國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時趨高漲,各界民眾反帝愛國的積極行動越來越踴躍。民眾運動的開展,為北伐的醞釀與進行創(chuàng)造了十分有利的環(huán)境。——朱英《北伐之前的國民黨與民眾運動》材料三

1924~1927年國共合作實際上是以“國民革命”為號召的民族革命。這場革命的直接斗爭目標就是所謂“打倒列強,除軍閥”,北伐戰(zhàn)爭即為這場革命最具體的實現手段。北伐戰(zhàn)爭這一軍事統一運動,從一個側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國社會民族主義觀念廣泛發(fā)酵,多數社會大眾對國家統一運動明顯抱以期待和歡迎的態(tài)度?!踅ɡ?、黃克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

(1)據材料一,五四運動的進程具有哪些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愛國民眾積極參與五四運動的直接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政策舉措。據材料二,歸納國民黨改組帶來的積極作用。

(3)據材料三,“這場革命”的實質任務是什么?綜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推動近代中國走向民族復興的主要因素。

2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內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豐帝全不得不發(fā)布了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的第一個“上諭”……19世紀60年代,以軍事工業(yè)為主的近代工業(yè)出現了。新式海陸軍開始籌建,新式學堂一一舉辦,留學生陸續(xù)外派,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紀錄片《復興之路》材料二

在洋務運動的整個過程中,洋務派先后創(chuàng)辦了30多所洋務學堂,這些學堂大致分為“方言”教育、“武備”教育和“科技”教育三大類,方言(外國語)學堂”,如1862年創(chuàng)辦的京師同文館、1863年創(chuàng)辦的上海廣方言館等;“武備學堂”,如福州船政學堂、天津水師學堂等,“科學技術學堂”,如天津電報學堂、南京鐵路學堂等,所有這些學堂雖門類各異,但均是為迅速培養(yǎng)洋務人才而設立,且以適應當時的外交和軍事需要為己任。材料三

令人不可思漢的是,政府認為這些學生,他們花的是政府的錢,就應該只學習工程、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對他們周圍的政治和社會影響要無動于衷。——1881年《紐約時報》對清政府召回留美學生發(fā)表社論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的“上諭”開啟了哪一運動?這一運動產生的國內、國際背景分別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與傳統教育相比,洋務運動開展新式教育的目的以及特點有哪些?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25、舊中國飽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國無外交。請結合材料,思考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三個不能忘卻的時間

材料二

一個悲壯的故事。2015年,經過近兩個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員在黃海北部海底發(fā)現了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的懸窗、炮彈等一些重要文物陸續(xù)出水重見天日,再現了百年前致遠艦的英勇悲壯。材料三

一個時代責任。一位中學生在作文中寫道:舊中國飽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國無外交。中國政府和人民任何人都珍惜來之不易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即使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也是錚錚鐵骨。在主權和領土問題上,中國政府和人民絕不會退讓半步。

(1)解讀材料一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