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師考前20天終極攻略(二)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7/wKhkGWawGmuALikTAADVAzyW2nA449.jpg)
![名校名師考前20天終極攻略(二)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7/wKhkGWawGmuALikTAADVAzyW2nA4492.jpg)
![名校名師考前20天終極攻略(二)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7/wKhkGWawGmuALikTAADVAzyW2nA4493.jpg)
![名校名師考前20天終極攻略(二)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7/wKhkGWawGmuALikTAADVAzyW2nA4494.jpg)
![名校名師考前20天終極攻略(二)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7/wKhkGWawGmuALikTAADVAzyW2nA44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月5月23日文言文閱讀之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015月5月24日文言文閱讀之信息的篩選與整合………………095月5月25日文言文閱讀之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175月5月26日文言文閱讀之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265月25月27日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與語言賞析………………345月25月28日詩歌鑒賞之評價詩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425月25月29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515月23日日今日心情:5月23日日文言文閱讀之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題號能力要求20112012201320142015分值重點題型4B級(理解)分析實詞分析實詞分析實詞分析實詞斷句3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選擇“常見文言實詞”指文言文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古今詞義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指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袄斫獬R娢难詫嵲~在文中的含義”不只是考查文言實詞知識,還要考查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016年文言文閱讀試題的選文方向自2010年全國新課標試卷首次命題6年來,第二大題的閱讀文本材料全是人物傳記。歷年的高考文言文選文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從課標卷以往的選文看,全是人物傳記,主要是從《二十四史》中的傳記部分選文。2016年文言文閱讀試題的選文方向可能還是人物傳記,從《二十四史》中的傳記部分選文的可能性大。高考雖說回避社會的焦點和熱點問題,但倡導并弘揚真善美是永恒的時代主題,結合當前反腐倡廉和社會輿論看,對忠臣廉吏的價值判斷依然會影響高考文言文的選文的方向。文言斷句。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tǒng)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文言文斷句,最基本的在于通篇領會文章的內(nèi)容。所以,斷句前首先要通讀文章,揣摩一下要斷的句子,本著“句不離篇”的原則,結合語境來斷句。首先,對全文內(nèi)容有整體的感知,對要斷的句子的語境能正確理解,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句子和語境(上下文)的關系,作出相應調(diào)整。切忌一邊看一邊斷,這很可能產(chǎn)生誤讀、曲解。此外,斷句時,還應注意文章體裁、語言風格等。文言實詞??疾樾问接腥N:①提供解釋,辨別正誤。這是絕大部分高考試卷的題型。在設題時,大部分試卷只考單音詞,少數(shù)試卷考兩個單音詞連用,也有的考雙音詞,還有的將單音詞和雙音詞放在一起考查。全國新課標卷一直考單音詞。到目前為止,試題大都要求從四個選項中選出錯誤的一項,也有選出釋義正確的一項,比如2015年北京卷。②直接對實詞加以解釋。上海市前幾年也偶爾出現(xiàn)過此類考題,這種題型比第①種的難度大。③比較實詞古今義的異同,要求找出與現(xiàn)代漢語在意義上相同或不同的選項。上海卷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這種試題。(2015年新課標卷I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節(jié)選自《北史·來護兒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B.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C.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D.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答案】D【解析】這是一種新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種不同的斷句方式,要求考生選擇正確的答案。命題時的具體做法是,先預設要求考生斷句的整段文字中的兩處斷句錯誤,有兩個選項各安排一處錯誤,一個選項安排兩處錯誤,另一選項無錯誤。本題在B、C兩項各有一處錯誤,分別為“所”字屬上以及“護兒”屬上,A項則兼有這兩處錯誤。B項“所”字屬上后,后面“住白土村”的主語是誰就不清楚;C項“護兒”屬上后,“軍旅”和“護兒”并列,做“數(shù)見”的賓語,也說不通,同時下面“常慨然”句又缺損主語,所以也不妥。D項沒有錯誤,是正確選項,全句意思是:正好遇到周國軍隊平定淮南,來護兒所住的白土村,地處邊界,屢次見到軍隊,來護兒常常情緒激昂而有建立功名的志向;等到開皇初年,宇文忻等鎮(zhèn)守廣陵,平定陳國的戰(zhàn)役,來護兒有功勞在其中。用客觀題的方式考查斷句,可以避免主觀題斷句中的混亂以及閱卷場上評分時的困擾,對考生來說也有降低難度的含意。(2016屆貴州貴陽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司馬朗字伯達,河內(nèi)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笨椭x之。十二,試經(jīng)為童子郎,監(jiān)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內(nèi)外,累世長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北O(jiān)試者異之。后關東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險,欲徙居溫。朗謂邵曰:“唇齒之喻,豈唯虞、虢?溫與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國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駭,是搖動民之心而開奸宄之原也,竊為郡內(nèi)憂之?!鄙鄄粡?。邊山之民果亂,內(nèi)徙,或為寇抄。是時董卓遷天子都長安,卓因留洛陽。朗父防為治書御史,當徙西,以四方云擾,乃遣朗將家屬還本縣。或有告朗欲逃亡者,執(zhí)以詣卓,卓謂朗曰:“卿與吾亡兒同歲,幾大相負!”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陽九之會,清除群穢,廣舉賢士,此誠虛心垂慮,將興至治也。威德以隆,功業(yè)以著,而兵難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內(nèi),民不安業(yè),捐棄居產(chǎn),流亡藏竄,雖四關設禁,重加刑戮,猶不絕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崩手勘赝?,恐見留,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xiāng)里。到謂父老曰:“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fā)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戰(zhàn)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東黎陽。黎陽有營兵,趙威孫鄉(xiāng)里舊婚,為監(jiān)營謁者,統(tǒng)兵馬,足以為主。若后有變,徐復觀望未晚也?!备咐蠎倥f,莫有從者,惟同縣趙咨,將家屬俱與朗往焉。后數(shù)月,關東諸州郡起兵,眾數(shù)十萬,皆集熒陽及河內(nèi)。諸將不能相一,縱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關東兵散,太祖與呂布相持于濮陽,朗乃將家還溫。時歲大饑,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yè)。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時年四十七。(節(jié)選自《三國志·司馬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fā)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于此/B.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fā)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于此/C.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fā)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于此/D.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fā)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于此/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童子郎”是漢魏時授予通曉儒經(jīng)的年幼者的稱號。如李賢對《后漢書·戚洪傳》加注說“漢法,孝廉經(jīng)試者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盉.“刺史”一職開始設置于西晉時期。原為巡察官名,后來成為州郡最高行政長官。C.古代數(shù)學家認為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內(nèi)有災歲九,稱為“陽九”。故“陽九”只會記載那些年或厄運。D.“州郡”是州和郡的統(tǒng)稱,均為古代行政區(qū)。州基本沿襲九州之風,郡則始于戰(zhàn)國,完善于秦漢。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十二歲時,司馬朗通過通經(jīng)考試成為童子郎,后因身材高大健碩而被監(jiān)考的人懷疑他隱瞞了年齡,就詢問他。B.司馬朗擔任御史期間,遭遇天下大亂,不能西行,司馬朗主動請求帶領家人返回本縣避禍,被董卓責問。C.司馬朗回到故鄉(xiāng)后,對鄉(xiāng)親闡述了董卓之亂的不利形勢,希望他們舉家前往黎陽,尋找投奔之所,但除趙咨外,沒有誰跟著他離開。D.司馬朗對宗族子弟要求嚴格,不因為是衰亂時期就放松學業(yè)。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笨椭x之。(2)諸將不能相一,縱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關東兵散,太祖與呂布相持于濮陽,朗乃將家還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杜景儉,冀州武邑人也。少舉明經(jīng),累除殿中侍御史。出為益州錄事參軍。時隆州司馬房嗣業(yè)除益州司馬,除書未到,即欲視事,又鞭笞僚吏,將以示威,景儉謂曰:“公雖受命為此州司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數(shù)日之祿,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視事,不亦急耶?”嗣業(yè)益怒。景儉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zhèn)挝粗?,即欲攬一州之權,誰敢相保?揚州之禍,非此類耶?!蹦诉匙笥腋髁盍T散嗣業(yè)慚赧而止俄有制除嗣業(yè)荊州司馬竟不如志人吏為之語曰錄事意與天通益州司馬折威風景儉由是稍知名入為司賓主簿,轉司刑丞。天授中,與徐有功、來俊臣、侯思止專理制獄,時人稱云:“遇徐、杜者必生,遇來、侯者必死。”累遷洛州司馬。尋轉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則天嘗以季秋內(nèi)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雖周文德及行葦,無以過也?!本皟€獨曰:“謹按《洪范五行傳》:‘陰陽不相奪倫,瀆之即為災。’又《春秋》云:‘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凄風,秋無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黃落,而忽生此花,瀆陰陽也。臣慮陛下布教施令,有虧禮典。又臣等忝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庇谑窃侔葜x罪,則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載初,為鳳閣侍郎周允元奏景儉黨于李昭德,左遷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歷二年,復拜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時契丹入寇,河北諸州多陷賊中。及事定,河內(nèi)王武懿宗將盡論其罪。景儉以為皆是驅逼,非其本心,請悉原之。則天竟從景儉議。歲余,轉秋官尚書。坐漏泄禁中語,左授司刑少卿,出為并州長史。道病卒,贈相州刺史。(節(jié)選自《舊唐書·杜景儉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乃叱左右各令罷散/嗣業(yè)慚赧而止/俄有制除嗣業(yè)荊州司馬/竟不如志/人吏為之語曰/錄事意/與天通/益州司馬折威風/景儉由是稍知名/B.乃叱左右各令罷散/嗣業(yè)慚赧而止俄有/制除嗣業(yè)荊州司馬/竟不如志/人吏為之語曰/錄事意與天通/益州司馬折威風/景儉由是稍知名/C.乃叱左右/各令罷散/嗣業(yè)慚赧而止/俄有制除嗣業(yè)荊州司馬/竟不如志/人吏為之語曰/錄事意/與天通益州司馬/折威風/景儉由是稍知名/D.乃叱左右各令罷散/嗣業(yè)慚赧而止俄有/制除嗣業(yè)荊州司馬/竟不如志/人吏為之語曰/錄事意/與天通/益州司馬折威風/景儉由是稍知名/2.下列對文言文中有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出”是由京城至地方做官,與后文“入為司賓主簿”中的“入”相對。B.C.《春秋》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與《詩》《書》《禮》《樂》合稱為“五經(jīng)”。D.“再拜”是指拜了又拜,這是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用于表達敬意。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房嗣業(yè)最終被任命為荊州司馬,而不是益州司馬,證明了杜景儉勸阻房嗣業(yè)行為的正確,益州的百姓屬吏為這件事還編了個順口溜,稱贊杜景儉。B.“遇徐、杜者必生,遇來、侯者必死”,從當時人們流傳的這句話可以看出,雖然都是處理案件,但杜景儉、徐有功的方式與來俊臣、侯思止的方式不同。C.在回答武則天有關秋天梨樹開花的詢問時,與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儉大膽直言,認為這是武則天篡位陰陽混亂上天發(fā)出的預警。D.調(diào)任秋官尚書期間,因為漏泄了皇帝在皇宮內(nèi)和身邊親近的人說的不公開的話,杜景儉被貶司刑少卿,外調(diào)擔任并州長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雖周文德及行葦,無以過也。②又臣等忝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名校預測1.C(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正確斷句為“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fā)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于此”解答此題,可以先整體閱讀文段,依據(jù)上下文推斷本句的意思:董卓犯上作亂,被天下人仇恨,這正是忠臣義士發(fā)奮有為的時候。我們郡和京城境界相連,洛陽城東面有成皋,北面毗連黃河,天下興起義兵的人們?nèi)绻荒芮斑M,那情勢必然使他們停留在這里。據(jù)此理解斷句,同時還可以根據(jù)文段中虛詞“也”斷句。)2.B(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B項中,“刺史”職位始設于漢武帝時期,此題可從原句朝代時期判斷“西晉”錯。)3.B(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B項中“司馬朗主動請求帶領家人返回本縣避禍”錯,原文第三節(jié)“防為治書御史,當徙西,以四方云擾,乃遣朗將家屬還本縣?;蛴懈胬视油稣摺保梢娝抉R朗并非主動請求。)4.(1)九歲時,有人直接叫他父親的名字,司馬朗說:“輕慢別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边@個客人就向他道歉。(“道”:直呼;“慢”:輕慢;“親”:父母;“者……也”:表判斷;“謝”:道歉。)(2)將領們不能統(tǒng)一行動,放縱士兵搶掠,被殺死的百姓近一半。過了很久,關東的兵散去,太祖和呂布在濮陽一帶相互對峙,司馬朗才帶著家人回到溫地。(“相一”:互相統(tǒng)一;“且”:將近;“久之”:過了一段時間;“相持”:相互對峙;“將”:帶領。)【參考譯文】司馬朗,字伯達,河內(nèi)溫地人。九歲時,有人直接叫他父親的名字,司馬朗說:“輕慢別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這個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歲時,通過通經(jīng)考試成為童子郎,監(jiān)考的人因為司馬朗身體健壯高大,懷疑他隱瞞了年齡,就訊問他。司馬朗說:“我的父族和母族,歷代人都長得個頭高大,我雖然年幼,卻沒有希望高攀的習性,少報年齡來求得早有成就,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北O(jiān)考的人對他的話感到驚訝。后來關東的軍隊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勢險要的地方,他打算遷居到溫地。司馬朗對李邵說:“唇齒相依的比喻難道只是指虞國和虢國嗎?溫地和野王兩地也正是這樣;現(xiàn)在您離開那里而居住到這里,只是躲避早上滅亡的時刻罷了。況且您是郡國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現(xiàn)在敵寇還沒有到來您就先遷走,依傍山地的各縣百姓必定發(fā)生騷亂,這樣就會動搖民心而成為違法亂紀的根源,我私下為郡內(nèi)百姓的安危感到擔憂?!崩钌蹧]有聽從他的勸告。沿山一帶的百姓果然發(fā)生騷亂,他們向內(nèi)遷徙,有的還進行搶劫。這時董卓遷移天子改都長安,董卓仍留在洛陽。司馬朗的父親司馬防擔任治書御史,應當向西遷移,因為天下各地紛亂如云,就派司馬朗帶著家屬返回本縣。有人告發(fā)司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來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對司馬朗說:“你和我死去的兒子同歲,怎么這樣辜負我!”司馬朗于是就說:“您憑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災難的機會,清除眾多的惡人,廣泛推舉賢能的人才,這確實是您的虛心納下,殫精竭慮的結果,(這樣下去)將會出現(xiàn)興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勢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勛和業(yè)績因此顯著,然而戰(zhàn)爭災難一天天興起,各州郡紛亂不安,郊野四境之內(nèi),百姓不能安居樂業(yè),他們拋棄了住房財產(chǎn),到處流浪逃竄,雖然四面的關口設卡制止,對逃亡的人加重刑罰懲治,但仍然不能禁絕止息,這就是我憂愁不安的原因。”司馬朗知道董卓必定敗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財物給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請求返回故鄉(xiāng)。他回到故鄉(xiāng)后對父老們說:“董卓犯上作亂,被天下人仇恨,這正是忠臣義士發(fā)奮有為的時候。我們郡和京城境界相連,洛陽城東面有成皋,北面毗連黃河,天下興起義兵的人們?nèi)绻荒芮斑M,那情勢必然使他們停留在這里。這里是軍隊四分五裂交戰(zhàn)爭奪的地方,很難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現(xiàn)在道路還可以通行,帶領整個宗室向東遷往黎陽。黎陽有軍營,趙威孫過去同我們鄉(xiāng)里有姻親,擔任監(jiān)營謁者,統(tǒng)領軍隊,足可以做我們的首領。如果以后有變化,再慢慢觀望也不晚?!备咐蟼兞魬俟释?,沒有跟著司馬朗遷走的,只有同縣的趙咨,帶著家眷一起和司馬朗遷往黎陽。幾個月后,關東各州郡起兵,聚眾幾十萬人,都集結在滎陽、河內(nèi)一帶。將領們不能統(tǒng)一行動,放縱士兵搶掠,被殺死的百姓近一半。過了很久,關東的兵散去,太祖和呂布在濮陽一帶相互對峙,司馬朗才帶著家人回到溫地。這一年發(fā)生大饑荒,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現(xiàn)象,司馬朗收留撫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們,不因為是衰亂時期就放松學業(yè)。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當時四十七歲。專家押題1.A(本題考查文言閱讀與斷句的能力。這里可根據(jù)實詞斷句法。即在讀懂全文,了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如果是敘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與誰對話,講的什么話。如是說理性文章,則要弄明白談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同現(xiàn)代漢語語法一樣,古文中的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代詞),謂語多是動詞,主語、謂語與賓語是句子的主干,而謂語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謂語動詞——“罷散”“止”“語”,分析動詞與它前后詞語之間的關系,就能正確斷句。)2.3.C(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項,“認為這是武則天篡位陰陽混亂上天發(fā)出的預警”錯,杜景儉認為上天發(fā)出預警,不是因“武則天篡位”,而是因武則天的布教施令可能“有虧禮典”。)4.①陛下恩德廣布,擴大到了草木,所以能使梨樹第二次開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邊的葦草,也無法超過您。(花,雖,過)②而且我們這些人愧居重臣之列,本應幫助上天理順萬物,可是我們卻不能理順,這是我們做臣子的罪過啊。(忝,理,罪)【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花”“雖”“過”“忝”“理”“罪”。】【參考譯文】杜景儉,冀州武邑人。少年時應試中明經(jīng)舉,任殿中侍御史。出朝任益州錄事參軍。當時,隆州司馬房嗣業(yè)調(diào)任益州司馬,任職令未到,房嗣業(yè)就要視事,又鞭打僚吏,想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威風,杜景儉對他說:“公雖然受命擔任此州司馬,但州司還未接到命令。為什么為了這數(shù)日之祿,連九重之旨也等不得,就慌忙火急地視事,這不太過于心急了嗎?”房嗣業(yè)更加惱怒,杜景儉又說:“公現(xiàn)在憑咫尺之制書,真?zhèn)挝粗?,就想攬一州之權,哪個能擔保你真假呢?揚州之禍,不是這一樣的情況嗎!”說完呵斥左右散去,房嗣業(yè)羞愧而止。不久,又有命令房嗣業(yè)任荊州司馬,竟未如志。益州的僚吏為這件事贊杜景儉說:“錄事的心意與天通,益州司馬折威風?!倍啪皟€由此漸漸知名。后入朝任司賓主簿,轉調(diào)司刑丞。天授年中(691),杜景儉與徐有功、來俊臣、侯思止專門處理案件,當時人們傳揚說:“遇徐、杜必生,遇來、侯必死?!彼诌w任洛州司馬,不久又調(diào)任鳳閣侍郎,行宰相職權。武則天曾因秋季院內(nèi)長出梨花一枝而問宰相:“這是什么吉祥之兆?”諸宰相答道:“陛下的恩德連草木都得到了,所以能夠秋木再花,即使周文王德及行葦,也不能超過。”杜景儉獨說:“按《洪范五行傳》:‘陰陽不能混亂,違反了就會有災?!洞呵铩芬仓v:‘冬無過甚的陽氣,夏無過甚的陰氣,春天無凄風,秋天無苦雨。’今已到了秋天,草木落,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混亂陰陽。臣考慮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虧于禮典;兼之臣等雖列名宰臣,本應依據(jù)天理來理順萬物,卻理而不能順,這是臣的罪過?!币虼硕荻x罪,武則天道:“卿真宰相也!”延載初年(694),杜景儉被鳳閣侍郎周允元檢舉說他是李昭德的黨羽,降職調(diào)秦州刺史。后又任司刑卿。圣歷二年(699),又任內(nèi)閣侍郎,行宰相職權。當時,契丹入侵,河北各州多攻陷。等到事已平定,河內(nèi)王武懿宗將要判罪。杜景儉認為都是形勢逼迫,非出本心,請全部予以寬宥。武則天竟聽從了杜景儉的意見。一年多,杜景儉調(diào)任秋官尚書,因漏泄機密,貶到并州任長史。在途中病逝,追贈相州刺史。5月24日日今日心情:5月24日日文言文閱讀之信息的篩選與整合(含文化常識)題號能力要求20112012201320142015分值重點題型5B級(理解)關于人物性格的篩選信息關于人物性格的篩選信息關于人物性格的篩選信息斷句文學常識3信息篩選選擇題篩選文中的信息。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作出分析,以準確地篩選并提取信息。文言文閱讀要求篩選的信息,一般側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近三年來高考語文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力度加大。教育部提出在大學要設立國學專業(yè),甚至要在師范專業(yè)里培養(yǎng)國學老師,這在高考語文上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古詩文分值的比重加大,具體到文言文閱讀當中體現(xiàn)在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信息篩選題??辞孱}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表現(xiàn)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現(xiàn)題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是誰的什么性格。文化常識。中國歷史悠久,古代文化常識繁多,我們主要是了解與課文相關的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識。重點是知道九個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識:(1)稱謂。(2)歷法。(3)節(jié)氣。(4)官職。(5)地理。(6)科舉。(7)宗法。(8)禮俗。(9)音律。(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饑民,撫安流移??兩踔?。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饑,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nèi)。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于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shù)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jīng)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于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zhèn),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jié),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節(jié)選自《明史·馬文升傳》)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nèi)容的一組是()①新天子當使知稼艱難②即非值守,亦言無不盡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⑥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②是說馬文升根據(jù)進諫;③是說馬文升教太子的方法。根據(jù)排除法可得出答案。人物分析題要注意人物對象是否正確,驗證其行為或者思想性格是否符合題干要求,提倡用排除法解題。(2016屆湖南長沙長郡中學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趙豫,字定素,安肅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諸生督賦守城。永樂五年授泌陽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進員外郎。內(nèi)艱起復。洪熙時進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時衛(wèi)軍恣橫,豫執(zhí)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貼然。一意拊循,與民休息。擇良家子謹厚者為吏,訓以禮法。均徭節(jié)費,減吏員十之五。巡撫周忱有所建置,必與豫議。及清軍御史李立至,專務益軍,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則酷刑榜掠。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鹽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戶,大為民害。豫皆上章極論之,咸獲蘇息。有詔滅蘇、松官田重租,豫所轄華亭、上海二縣,減去十之二三。正統(tǒng)中,九載考績。民五千余人列狀乞留,巡按御史以聞,命增二秩還任。及十年春,大計群吏,始舉卓異之典。豫與寧國知府袁旭皆預焉,賜宴及襲衣遣還。在職十五年,清靜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轅,留一履以識遺愛,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訟。訟者至,輒好言諭之曰:“明日來。”眾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及訟者逾宿忿漸平,或被勸阻,多止不訟。豫皦皦著名績,尤以愷悌稱。是時,列郡長吏以惠政著聞者:湖州知府祥符趙登,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統(tǒng),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繼之,亦有善政,民稱為趙、岳。淮安知府南昌彭遠被誣當罷,民擁中官舟,乞為奏請,宣帝命復留之。正統(tǒng)六年超擢廣東布政司。荊州知府大庾劉永遭父喪,軍民萬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奪情視事。鞏昌知府鄞縣戴浩擅發(fā)邊儲三百七十石振饑,被劾請罪,景帝原之?;罩葜畬O遇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英宗令進秩視事。先后在官十八年,遷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寧國為督學御史程富所誣劾,逮死獄中。而寧國人惜之,立祠祀焉。(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九》)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簡:選拔B.一意拊循拊循:撫慰安撫C.人情大擾擾:擾亂D.咸獲蘇息蘇息:死而復生2.對文中加點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內(nèi)艱”,古代指遭逢父母喪事。趙豫在擔任兵部員外郎時,母親去世。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喪,趙豫服喪期滿后復出做官。B.“奪情”指奪去官員孝親之情,官員不必離職居家守喪。荊州知府劉永遭父親去世,他本應棄官歸家為父親守喪,但因深受軍民愛戴,英宗命他留任。C.“乞留”指百姓請求挽留官員。明朝重視當?shù)匕傩諏Φ胤焦偃纹趯脻M后去留的意見。趙豫、趙登、孫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級留任原職。D.“大計”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據(jù)官員德業(yè)表現(xiàn)的等第來定賞罰。在正統(tǒng)十年春的“大計”中,趙豫成績出眾,從而得到皇帝的賞賜。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趙豫擇吏的標準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質(zhì)。他擔任松江知府期間,從“良家”中挑選謹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禮法教育他們。B.趙豫關心百姓疾苦,維護百姓利益。他均徭節(jié)費,裁減吏員,減輕田租,上奏皇帝極力抨擊危害百姓的行為,百姓因此受益。C.趙豫為政和樂平易,移風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訴訟,凡來訴訟者,他以好言開導,告訴他“明日來”,留下了移風易俗的佳話。D.趙豫深受百姓愛戴,在官吏中影響很大。他任期屆滿百姓“乞留”,在他的影響下各郡出現(xiàn)了許多深受百姓愛戴的知府。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時衛(wèi)軍恣橫,豫執(zhí)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貼然。(2)去郡,老稚攀轅,留一履以識遺愛,后配享周忱祠。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也。少貧賤,以鬻畚為業(yè)。猛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干其慮,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少游于鄴都,時人罕能識也。惟徐統(tǒng)見而奇之,召為功曹,遁而不應。遂隱于華陰山。懷佐世之志,斂翼待時,候風云而后動。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溫察而異之,問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杖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遠數(shù)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睖啬粺o以酬之。溫之將還,賜猛車馬,拜高官督護,請與俱南。猛還山咨師,師曰:“卿與桓溫豈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貴,何為遠乎?”猛乃止。苻堅將有大志聞猛名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堅僭位,以猛為中書侍郎。時始平豪右縱橫,劫盜充斥,乃轉猛為始平令。猛下車,明法峻刑,澄察善惡,禁勒強豪。鞭殺一吏,百姓上書訟之,有司劾奏,檻車征下廷尉詔獄。堅親問之,曰:“為政之體,德化為先,在任未幾而殺戮無數(shù),何其酷也!”猛曰:“臣聞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劇邑,謹為明君翦除兇猾。始殺一奸,余尚萬數(shù),若以臣不能窮殘盡暴,肅清軌法者,敢不甘心鼎鑊,以謝孤負??嵴蹋紝嵨锤沂苤?。”堅謂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產(chǎn)之儔也?!庇谑巧庵C玩?zhèn)冀州,堅遣猛于六州之內(nèi)聽以便宜從事,簡召英俊,以補關東守宰,授訖,言臺除正。俄入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兵革,內(nèi)崇儒學,勸課農(nóng)桑,教以廉恥,無罪而不刑,猛性剛明清肅,于善惡尤分。微時一餐之惠,睚眥之忿,靡不報焉,時論頗以此少之。(節(jié)選自《晉書·王猛傳》)1.下面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苻堅將有大志/聞猛名/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B.苻堅將有大志/聞猛名/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C.苻堅將有大志/聞猛名/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D.苻堅將有大志/聞猛名/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百晕弧笔侵冈椒指`據(jù)上位。文中“及堅僭位”意思是說苻堅登上皇位并不是合法的。B.《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焙蠓Q初即位或到任為“下車”。“猛下車,明法峻刑”中“下車”指王猛剛到任。C.“便宜從事”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guī)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皥郧裁陀诹葜畠?nèi)聽以便宜從事”一句可見苻堅對王猛的信任。D.“言臺除正”一句中的“臺”指“尚書臺”,有官吏任免的權利?!笆谟櫍耘_除正”是說王猛對官吏有罷免權力,某官任職后,王猛只要上報尚書臺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猛對事情有個人見解。如他與桓溫交談時,指出桓溫沒有得到關中地區(qū)豪杰的原因,是桓溫沒有渡過灞水到長安,老百姓沒有看到桓溫的心思。B.王猛是既有判斷力又能接受建議的人。如徐統(tǒng)征召他,他逃走不應召;他本打算輔佐桓溫,但在老師的建議下沒去,最終選擇了苻堅。C.王猛深得苻堅賞識。王猛曾因殺一小吏而受到苻堅親自審問,但他認為殺人確有酷政之嫌,但這也是為政的需要,最終苻堅稱贊他是管仲、子產(chǎn)那樣的人。你都做對了嗎?D.王猛也有缺點。他對善與惡也尤其分明,即使受人一餐飯這樣的小恩惠也要報答,但小小的怨恨他也要報復,這一點為人輕視。你都做對了嗎?名校預測1.C(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C項“擾”:形容詞,亂,煩亂。題中“擾亂”是動詞,錯誤。實詞的意思要結合句意來理解。這句話出自文中“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翻譯為“一時人心大亂,申訴冤枉者多達一千一百余人?!本渲小叭饲椤笔恰叭诵摹钡囊馑迹蛇@個字可以推斷“擾”為形容詞,“煩亂”。選項中解釋為“擾亂”是錯誤的。)2.A(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這類題需要平時的識記與積累。A項中“‘內(nèi)艱’,古代指遭逢父母喪事。”表述錯誤,“內(nèi)艱”指遭逢母親喪事。)3.D(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D項,“在他的影響下”錯。原文倒數(shù)第二節(jié)“是時,列郡長吏以惠政著聞者”推測不出是“在他的影響下”。)4.(1)當時松江衛(wèi)軍恣意橫行,趙豫逮捕了其中最惡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邊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2)趙豫離開松江時,老幼挽住車子,要求留下一只鞋來記住他留下的恩惠,后來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內(nèi),共享祭祀。【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恣橫”,恣意橫行;“執(zhí)”,逮捕;“尤”,最突出,最惡劣;“杖”,施以杖刑;“貼然”,服服帖帖;(2)去:離開;攀:挽??;識:記??;配享:共享祭祀。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jù)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俊緟⒖甲g文】趙豫,字定素,安肅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員身分而受命催督賦稅,守衛(wèi)城池。永樂五年,趙豫被授予泌陽縣主簿,未上任又提升為兵部主事,再升為員外郎。母死守喪,期滿復職,洪熙年間晉升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選拔五個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趙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詔令上任。當時松江衛(wèi)軍恣意橫行,趙豫逮捕了其中最惡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邊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趙豫為政注重安撫,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挑選謹慎厚道的良家子弟為吏,用禮法教育他們。他還均平徭役,節(jié)省費用,裁減吏員十分之五。巡撫周忱有什么舉措,都一定先跟趙豫商議。等到清軍御史李立到松江,專心致力于擴充軍隊,牽連到被征發(fā)者的親戚、同姓,稍有異議,就酷刑拷打。一時人心大亂,申訴冤枉者多達一千一百余人。鹽司稽查鹽丁,也連累到其他民戶,成為百姓的大害。趙豫上書極力抨擊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獲救。朝廷還下令減輕蘇州、松江兩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稅,趙豫所管轄的華亭、上海兩縣減去十分之二、三。正統(tǒng)年間,趙豫九年任滿,考核政績。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書請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給趙豫增加兩級官俸,命令回松江擔任知府。到正統(tǒng)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國各地官吏,將政績卓著者列為典范,趙豫和寧國知府袁旭都入選?;实墼O宴款待并賜予他們成套衣服,讓他們回去任職。趙豫在松江任職十五年,松江府始終安定太平。離開松江時,老幼挽住車子,要求留下一只鞋來記住他留下的恩惠,后來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內(nèi),共享祭祀。當趙豫剛到松江府的時候,憂慮那里喜好訴訟的民俗。凡來訴訟者,他總是以好言開導,告訴他“明日來”,眾人對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來”的歌謠。過了一夜,起訴者忿怒漸平,或被勸阻,不再來起訴了。趙豫除政績斐然外,還以和樂平易著稱。這時候,各郡的長官因為仁政著名的:湖州知府祥符人趙登,任期屆滿應當升遷。百姓到朝廷請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級第二次湖州知府,從宣德至正統(tǒng)年間,先后在湖州任職十七年。趙登的同鄉(xiāng)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職,也有良好的政績,百姓稱他們?yōu)橼w、岳?;窗仓喜伺磉h遭受誣陷應當罷免,民圍住中官的船,請求替他們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讓他留任。正統(tǒng)六年被破格提拔為廣東布政司。荊州知府大庾人劉永父親去世,本該去職居喪,軍民一萬八千多人向朝廷請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鞏昌知府鄞縣人戴浩擅自發(fā)放邊防儲備三百七十石賑濟饑民,遭到彈劾而去請罪,景帝原諒了他?;罩葜畬O遇任期屆滿應當升遷,百姓到朝廷請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級留任原職。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寧國被督學御史程富誣陷彈劾,被逮捕死在獄中。但寧國人愛惜他,設立祠廟祭祀他。專家押題1.B(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回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苻堅將有大志/聞猛名/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這句話的大意是:苻堅有統(tǒng)一天下的大志,聽說王猛的名望后,召見他,一見面就如平素知己,談論歷代興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卻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樣,所見相同,就如劉備遇到了諸葛亮。然后再根據(jù)句中的一些斷句標志進行斷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詞及動詞進行斷句,比如“苻堅”“大志”“猛”“名”“平生”“廢興大事”“玄德”“孔明”,動詞“有”“聞”“招”“見”“語”“若”“遇”等。斷完之后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2.D(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要求選出“不正確”的。這類題需要平時的識記與積累。D項,“授訖,言臺除正”中的“授”是授予官職的意思。整個句子意思是說王猛可以先授予某人官職,然后只要上報臺閣正式行文任命即可。選項中“王猛只要上報尚書臺就可以除去官吏的正式任命”的說法錯誤。)3.C(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C項“他認為殺人確有酷政之嫌”這一說法曲解文意。在原文中為“臣聞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劇邑,謹為明君翦除兇猾。始殺一奸,余尚萬數(shù),若以臣不能窮殘盡暴,肅清軌法者,敢不甘心鼎鑊,以謝孤負??嵴?,臣實未敢受之?!狈g為“我聽說主管一個安寧的國家當用禮治,而治理一個動亂的國家當用法治。陛下不認為我無能,把政務繁難的縣交給我治理,我當為賢明的君主除去兇惡和奸猾之徒。剛殺了一個奸賊,其余的尚有上萬,如果陛下認為我不能除盡兇暴之徒,維護法律制度,我豈敢不甘心受刑,為我辜負了陛下而謝罪。但因殘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罰,我實在不敢承受。”由此可知王猛不認為是殘暴施政。)【參考譯文】王猛字景略,北??】h(今山東省壽光縣)人。年幼時家境貧寒,以賣畚箕為生。(王猛)學識廣博,好讀兵書,謹慎穩(wěn)重嚴肅堅毅,氣概雄強高遠,不為瑣事縈懷,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與交往,因此浮華之士都輕視與嘲笑他。但王猛悠然自得,不把這些放在心上。王猛年輕的時候到鄴都游歷,當時很少有人能賞識他。只有徐統(tǒng)見到他認為他很奇特,召他做功曹。他逃避沒有應召,于是隱居在華陰山。王猛胸懷輔佐帝王創(chuàng)業(yè)的大志,收斂了羽翼等待時機,觀察形勢然后行動?;笢厝腙P的時候,王猛穿著粗布衣服去拜見他,談論天下的大事,邊捉虱子邊談,好像旁邊沒有人似的。桓溫看著他,覺得他是個奇才,問道:“我奉皇上的命令,率領精銳的軍隊十萬人,主持正義討伐叛逆,為百姓鏟除兇暴的奸人,可是三秦大地的英雄豪杰沒有人前來歸附,這是為什么呢?”王猛說:“您不怕千里路遠,深入奸人橫行的地方,離長安只有咫尺之遙,卻不渡過灞水,老百姓不知道您的心思的緣故啊?!被笢伧鋈徊徽Z,沒有應對的話?;笢丶磳⒊奋姷臅r候,賞賜給王猛車馬,授予他高官督護的官職,請他和自己一起到南方去。王猛回到山里向老師請教這件事,老師說:“你和桓溫難道能同時建功立業(yè)?在這里就可以得到富貴,為什么要遠行呢?”王猛于是沒有去。苻堅有統(tǒng)一天下的大志,聽說王猛的名望后,召見他,一見面就如平素知己,談論歷代興亡大事,好像不同的符牌卻刻有相同的符文一樣,所見相同,就如劉備遇到了諸葛亮。到了苻堅登上皇位,任命王猛做中書侍郎。當時始平縣地方豪強不守法度,任意胡為,搶劫與偷盜紛行,于是就調(diào)任王猛為始平縣令。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嚴刑治理,明察善惡行為,嚴厲約束地方豪強。因以鞭刑處死一個官吏,百姓上訴控告他,有關官員也上奏彈劫,詔令用刑車將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符堅親自審問他,說:“當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為首選,你到任不久卻殺人無數(shù),這是多么的殘暴?。 蓖趺驼f:“我聽說主管一個安寧的國家當用禮治,而治理一個動亂的國家當用法治。陛下不認為我無能,把政務繁難的縣交給我治理,我當為賢明的君主除去兇惡和奸猾之徒。剛殺了一個奸賊,其余的尚有上萬,如果陛下認為我不能除盡兇暴之徒,維護法律制度,我豈敢不甘心受刑,為我辜負了陛下而謝罪。但因殘暴施政的罪名所受的刑罰,我實在不敢承受?!避迗詫Ρ姶蟪颊f:“王景略確實是管仲、子產(chǎn)那樣的人??!”于是赦免了他。王猛鎮(zhèn)守冀州,苻堅任憑王猛在六個州之內(nèi)斟酌事勢所宜,可自行處理而不必上奏,選拔任用才能杰出者,用來補充關東地區(qū)的郡守和縣令的缺員,授職之后,只要上報臺閣正式行文任命即可。不久,入朝擔任宰相,王猛主管政事公平,流徙放逐了不盡職的官員,選拔隱居和不得志的人才,重用賢能的人才,對外加強軍備,對內(nèi)崇尚儒學,鼓勵督促百姓從事耕織,進行正直和知恥的教育,沒有人有罪卻不被刑懲的,沒有人有才卻不被任用的。苻堅曾經(jīng)悠然地對王猛說:”你日夜勤勞,毫不怠惰,為日常紛繁的政務擔憂、辛勞,有了你,我就如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樣,將可以終年悠閑自得了?!蓖趺途褪侨绱说乇豢粗?。王猛性情剛毅明察清正嚴肅,對于善與惡尤其分明。地位低下時,受人一餐飯這樣的小小的恩惠,沒有不報答的;怒目相視這樣的小小的怨恨,沒有不報復的。當時的輿論因此相當?shù)剌p視他。錯題與反思5月25日日今日心情:5月25日日文言文閱讀之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題號能力要求20112012201320142015分值重點題型6B級(理解)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理解分析推斷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理解分析推斷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理解分析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理解分析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理解分析3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選擇1.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對文言文中重要的信息進行歸納和概括。歸納和概括時,要求能夠把握關鍵詞語、句子和段落,注意文章體裁,利用材料中的相關信息(如題目、注釋、出處等)作出綜合分析和準確判斷。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把握隱含在文中的作者觀點、態(tài)度和思想傾向??疾闀r,一般與“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結合在一起進行。2016年文言文閱讀的題型有無變化2013年以前新課標卷文言文閱讀的題型一直沒有變化。直到2014年將考查文言虛詞的小題改為考查文言文斷句,2015年又將考查文言實詞的小題改為考查古代文化常識的內(nèi)涵。這兩年都有不大不小的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試題都在考綱范圍內(nèi)。盡管這樣,不少考生還是缺乏準備,沒有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結果考得不太理想。其實文言文斷句題,廣東、北京、江蘇等省市都考過,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有一定的難度。當然,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涉及到課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識應該會講解的,可是,好多年沒有考查這方面內(nèi)容,大家可能沒有足夠重視,從去年的考試情況看,不少考生失了分。那么,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的題型有沒有變化呢?變化應該有一點。根據(jù)前兩年命題情況推測,2016年高考課標卷文言文題型可能有一些小變化,有三種可能:(1)或用一種新的題型繼續(xù)考查文言實詞和虛詞。(2)或用一種新的題型考查詞類活用及文言句式。(3)或用主觀問答題考查對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高考大綱沒有變化,題型變化也不會太大,而是漸進式的,在考生可以接受的小范圍內(nèi)。大家只有不斷培養(yǎng)和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才能胸有成竹,從容應對。1.內(nèi)容歸納題。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逐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2.理解感悟題。這種題型主要是以問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江蘇卷等有這種題型,新課標卷今后可能也有這種題型。解答這種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領會文章的主題。(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孫傅,字伯野,海州人。登進士第,為禮部員外郎。時蔡翛為尚書,傅為言天下事,勸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翛不能用。遷至中書舍人。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diào)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給事中許翰以為傅論議雖偶與軾合,意亦亡他,以職論事而責之過矣,翰亦罷去。靖康元年,召為給事中,進兵部尚書。上章乞復祖宗法度,欽宗問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豐法惠國,崇、觀法惠奸。”時謂名言。十一月,拜尚書右丞,俄改同知樞密院。金人圍都城,傅日夜親當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墮于護龍河,填尸皆滿,城門急閉。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欽宗詣金帥營,以傅輔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屢貽書請之。及廢立檄至,傅大慟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苯鹑藖硭魈?、帝后、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謀匿之民間,別求狀類宦者二人殺之,并斬十數(shù)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竊太子出,都人爭斗殺之,誤傷太子。因帥兵討定,斬其為亂者以獻。茍不已,則以死繼之?!痹轿迦眨瑹o肯承其事者。傅曰:“吾為太子傅,當同生死。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彼鞆奶映?。金守門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預?”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當死從。”是夕,宿門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紹興中,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定。(節(jié)選自《宋史·孫傅傳》)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傅入仕以后,積極向上建言。他擔任禮部員外郎,對尚書蔡翛縱論天下大事,勸蔡迅速有所變更,否則必將失敗,可惜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B.孫傅上奏,請求恢復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書后,從效用角度高度評價祖宗法度和熙、豐年間的法度,批評崇、觀年間的法度,受到時人贊許。C.孫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擄走欽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謀藏匿太子,殺二宦者將首級送至金營,欺騙金人說,這就是誤傷太子之人。D.孫傅舍身取義,死后謚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營,孫傅隨往,卻受到守門者勸阻,他表示身為太子傅,應誓死跟從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敬鸢浮緾【解析】】本題在擬制時,首先將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分為若干個方面,然后選擇較為重要并能貫穿全文的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用四個選項的表述來對原文進行概括和分析。A項的概括分析是說孫傅任職以后,積極提出建議,他對時任尚書的蔡翛談論天下大事,勸蔡迅速有所變更,否則必將失敗,只是他的建議并未得到蔡翛的采納。B項的概括分析是說孫傅向皇上上奏,請求恢復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書后,高度評價了祖宗的法度和熙、豐年間的法度,同時批評了崇、觀年間的法度,這些評價被時人贊許為名言。D項的概括分析是,孫傅舍身取義,根據(jù)他的生平事跡,死后謚為忠定。當時孫傅隨太子前往金營,受到守門者的勸阻,他表示自己身為太子傅,應誓死跟從太子,最終被金人召去,死在北方金廷。這三個選項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沒有失當之處。C項的概括分析是,孫傅不懼金人,竭力設法保全太子。具體說到金人擄走欽宗后又索求太子,孫傅密謀藏匿太子,殺二宦者將首級送至金營,并欺騙金人說,這就是誤傷太子之人。這一選項有兩處不妥:一是“宦者”原文是“狀類宦者”,即樣子像是宦者的人,二者有距離;二是據(jù)原文,“誤傷太子之人”并非宦者而是“爭斗”中殺死宦者的“都人”。這兩處說法,顯然不符合原文意思。所以C項所述有誤,應該是正確選項。(2016屆安徽馬鞍山二中等四校高三第三次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目。何師儉,字桐叔,浙江山陰人。以納貲,于康熙六十年選授兵部員外郎。奉職勤懇,常數(shù)月不出署。雍正元年,遷廣西右江道僉事,部請留任一年,世宗命以升銜留任,賜人葠、貂皮。師儉以執(zhí)法卻重賄,忤要人,因誣以避瘴故留部。侍郎李紱昌言曰:“今部曹不名一錢,才者尤勞瘁,茍得郡,爭趨之,況監(jiān)司耶?”期滿,復請留,加按察司副使銜。司疏奏皆出其手,他司事難治者亦時委之。三年,出為江南驛鹽道副使,上召對,勉以操守,復賜人葠、貂皮,許上疏言事。四年,調(diào)廣東糧驛道副使。歲大祲,師儉以存留米五萬石給餉,飭所屬緩征?;蛞蓪I毛@咎,師儉曰:“請而后行,民已苦箠楚矣!”總督孔毓珣與巡撫楊文乾不相能,以師儉署鹽法道,欲引以為助。文乾疑為毓珣黨,令買銅,將以賠累困之。明年,文乾入覲,上示以毓珣彈事,亦及師儉,乃知師儉非阿毓珣者。令署按察使,毓珣又疑師儉暱文乾。及文乾卒,劾師儉違禁開礦,侵蝕銅價。逾年,署巡撫傅泰會鞫,事始白。上知其無罪,命往陜西佐治軍需。師儉在兵部,諳悉諸邊形勢扼塞、戰(zhàn)守機宜、芻餉緩急。至涼州,每集議,指畫如素習,總督查郎阿深重之。署涼莊道參政。師過涼州,檄至肅州支餉。兩路遙遠,師儉即以涼州所蓄給之,師行無乏。一日羽書數(shù)過,師儉策必調(diào)取生兵,峙餦以待。已而果然。肅州師將行,飛檄令截取公私騾馬,官民皇皇。師儉曰:“在道官商皆赴肅者,若官頓于途,貨棄于地,非軍前所宜。進剿未有定期何如聽其至肅釋所載而后供役軍前得人與貨亦省芻茭解送之煩是獲兩利也檄雖嚴,吾自當之。”于是官商皆安,軍事亦無誤。尋調(diào)補西安鹽驛道副使。關中旱,詔以湖廣米十萬石自商州龍駒寨運陜西。師儉董其役,未半,大雨谿漲,騾馬少,不足供轉輸。商於山中無頓積所,水次隘,運艘不齊。師儉以秋穀將登,請止運,民亦不饑。軍中馬缺,檄取驛馬。師儉謂:“置郵傳命,如人身血脈,不能一日廢。”拒不可,事竟寢。擢按察使,數(shù)平疑獄。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雖貴勢賢親不徇縱。十三年,以目疾乞休。高宗即位,赦詔至,時目已失明,令吏誦案牘,諦聽,得邀赦典者,立出之而后上陳。留兩月,畢其事始歸。后卒于家,陜西祀名宦。(《清史稿·列傳八十七·何師儉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茭茭茭茭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納貲,封建社會的選官辦法,即交納一定的錢財就可以取得入選作官的資格,實質(zhì)上是公開的買官賣官。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當于今日的國防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篇、軍械、軍令等。其長官為兵部尚書。C.羽書,插有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稘h書》注:“以木簡為書,長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盌.芻茭,割草打柴的人,指代鄉(xiāng)野間見聞不多無知淺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芻蕘之見”來批評別人見識短淺。3.下列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雍正元年,何師儉被提拔到廣西擔任右江道僉事。因為他執(zhí)法公正、拒絕受賄,被他得罪的權貴就誣告他想逃避瘴氣,于是他又被滯留在兵部擔任員外郎。B.何師儉調(diào)任廣東的那年,莊稼歉收,何師儉擔心老百姓遭受疾苦,就自作主張把存留的五萬石糧拿出來作為應急糧餉,并告誡下屬官吏暫緩征收賦稅。C.何師儉在兵部時,就對各個地方的地勢要塞、攻打守備的時機和軍糧供應的情況很熟悉。到?jīng)鲋莺?,他對每次集會討論的事情都了如指掌,受到總督的賞識。D.何師儉晚年時已雙目失明,但是仍然勤于政事,有時還讓隨從官吏把文書的內(nèi)容讀給自己聽。在家中去世后,陜西曾修建祠堂來紀念這位名臣。4.把中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明年,文乾入覲,上示以毓珣彈事,亦及師儉,乃知師儉非阿毓珣者。(2)擢按察使,數(shù)平疑獄。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雖貴勢賢親不徇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題。張問達,字德允,涇陽人。萬歷十一年進士。歷知高平、濰二縣,有惠政。征授刑科給事中。寧夏用兵,請盡蠲全陜逋賦,從之。父喪除,起故官,歷工科左給事中。帝方營建兩宮,中官利乾沒,復興他役,問達力請停止,不納。俄陳礦稅之害,言:“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典試山東,疏陳道中饑饉流離狀,請亟罷天下礦稅,皆不報。已,巡視廠庫。故事,令商人辦內(nèi)府器物,僉名以進,謂之“僉商”。而諸高貲者率賄近幸求免,帝輒許之。問達兩疏爭執(zhí),又極論守訓罪,并寢不行。進禮科都給事中。三十年十月,星變,復請盡罷礦稅。時比年日食皆在四月,問達以純陽之月其變尤大,先后疏請修省,語極危切,帝終不納。尋遷太常少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所部水災,數(shù)請蠲貸。帝方營三殿,采木楚中,計費四百二十萬有奇,問達多方拮據(jù),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天啟元年冬,代周嘉謨?yōu)槔舨可袝_B掌內(nèi)外大計,悉持公論。當是時,萬歷中建言詿誤獲譴諸臣棄林下久,死者已過半。問達等定議:以廷杖、系獄、遣戍者為一等,贈官蔭子;貶竄、削籍者為一等,但贈官。獲恤者七十五人。問達歷更大任,持議平允,不激不隨。先以秩滿,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詔加少保,乘傳歸。五年,魏忠賢擅國。御史周維持劾問達力引王之寀植黨亂政,遂削奪,命捐貲十萬助軍興。頃之,問達卒。以巡撫張維樞言,免其半,問達家遂破。崇禎初,贈太保,予一子官。(節(jié)選自《明史·張問達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B.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C.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D.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濰二縣”就是先后任高平縣、濰縣的縣令。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員役使的官員,又稱“閹人”。C.典試:科舉考試最高等第,皇帝出題,官員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張問達主持山東的科舉考試。D.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問達心系蒼生,關心百姓疾苦。寧夏打仗,他請求免去陜西全省拖欠的賦稅;后來到山東,又請求廢除礦稅,皇帝全都答應。B.張問達正直敢言,不怕觸犯權貴?;鹿賯儚臓I造宮殿的款項中獲益,他力請停工;他發(fā)現(xiàn)宦官與商人勾結,又上疏爭執(zhí)請求查辦。C.張問達忠誠機智,善抓機會進諫。他看到星象發(fā)生變化,認為這種情況常常預示異常的災害,就借機請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沒有接受。D.張問達執(zhí)政公允,勇于承擔重任。對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經(jīng)死去的大臣,他按照處罰程度輕重不同,分別加以撫慰、保護。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諸高貲者率賄近幸求免,帝輒許之。(2)先以秩滿,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名校押題1.B(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正確斷句為“進剿未有定期,何如聽其至肅,釋所載而后供役,軍前得人與貨,亦省芻茭解送之煩,是獲兩利也”。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一般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的充當?shù)某煞?,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如此題中的“進剿未有定期(“不如”表轉折斷開)何如聽其至肅(并列成分)釋所載而后供役(主語變化)軍前得人與貨(并列)亦省芻茭解送之煩(主語轉換)是獲兩利也。)2.D(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D項中“常用‘芻茭之見’來批評別人見識短淺”表述錯誤,芻茭:割草打柴的人。認為自己的意見很淺陋的謙虛說法。)3.A(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A項根據(jù)原文第一節(jié)“雍正元年,遷廣西右江道僉事,部請留任一年,世宗命以升銜留任,賜人葠、貂皮。師儉以執(zhí)法卻重賄,忤要人,因誣以避瘴故留部。”可以推斷A項中“于是他又被滯留在兵部擔任員外郎”系曲解文意。)4.(1)第二年,楊文乾入朝拜見皇帝時,皇帝讓他看孔毓珣彈劾他的奏章,彈劾中也涉及了何師儉,才知道何師儉不是阿諛孔毓珣的。(2)升任按察使之后,多次查清疑難案件。有故意陷害別人的官吏,也必定按法律懲辦他們,即使顯要權貴親近之人也不徇私放縱。(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nèi)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明年”“示”“擢”“數(shù)”“徇”等實詞和定語后置句和判斷句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參考譯文】何師儉,字桐叔,浙江山陰人。通過捐財物在康熙六十年被選任為兵部員外郎。他工作勤懇,經(jīng)常幾個月都不出官府。雍正元年,升職為廣西右江道僉事,兵部又奏請讓他留任了一年,世宗皇帝使命他升官銜留在兵部做事,并賜給他人參、貂皮。何師儉因為嚴格執(zhí)行拒收賄賂,得罪了顯要人物,被誣告是因為想逃避廣西的瘴氣故意留在兵部不走。侍郎李紱說:“如何部里各司官員都不值錢,有才干的人尤其勞累不堪,如果能外任為官,大家都爭著去,更何況部里監(jiān)司呢?”一年期滿后,又請求留任,又被加授按察司副使官銜。司里的疏書奏章都出自他手,別的部門有難以處理的事有時也交給他辦。雍正三年,外任為江南驛鹽道副使,皇帝召他面見對談,勉勵他保持操行,又賜他人參、貂皮,準他直接上書談事。雍正四年,調(diào)任為廣東糧驛道副使。那年廣東遭受大災,何師儉用存留的五萬石米糧供作應急糧餉,約束所屬官吏暫緩征服稅賦。有人擔心擅作主張會犯錯獲罪,何師儉說:“先請示下來再施行,老百姓就要困苦不堪了?!笨偠娇棕公懪c巡撫楊文乾相敵視,因為何師儉任鹽法道,都想拉攏何師儉作為自己的助力。楊文乾懷疑何師儉是孔毓珣的同黨,就令何師儉買銅,打算讓他陷入賠錢的困境。第二年,楊文乾入朝拜見皇帝時,皇帝讓他看孔毓珣彈劾他的奏章,彈劾中也涉及了何師儉,才知道何師儉不是阿諛孔毓珣的。(他就推薦)讓何師儉擔任按察使,孔毓珣又懷疑何師儉親近楊文乾。等到楊文乾去世,孔毓珣便彈劾何師儉違反禁令開礦,侵擾銅價。第二年,代理巡撫的傅泰會審之后,事情才真情大白?;噬现篮螏焹€無罪,便命他前往陜西輔佐,管理軍需。何師儉在兵部,熟悉了各邊境地區(qū)的形勢和重點、戰(zhàn)與守的分寸、糧餉供應的緩急。到?jīng)鲋葜螅看伍_會議事,指點事務就像做習慣了的一樣,總督查郎阿很看重他。讓他代理涼莊道參政。軍隊經(jīng)過涼州,傳達下來的公文讓他們到肅州領取餉銀。兩邊路途遙遠,何師儉就用涼州所存的銀兩先支付軍需,使軍隊行動不缺糧餉。有一天行軍公文過往好幾遍,何師儉想到肯定有新軍隊調(diào)動過來,就(提前)支好帳篷等著。不久果然是這樣。肅州軍隊將要行經(jīng)此地,送來急信要求截住、征用沿途公家和私人的騾馬牲畜,地方官和百姓都人心惶惶。何師儉說:“這路上的官員商人都是趕往肅州的,如果官員困在路上,貨物丟在途中,都對軍隊行動不利。進軍剿匪還沒有定期,不如讓他們都先到肅州,放下人員、貨物之后再供軍隊役使?軍方得到了人員和貨物,也省去了交接押運的麻煩,兩方面各得便利。文書說得雖嚴,我來承擔這個責任?!本瓦@樣官員商旅都安心了,軍事也沒有耽誤。不久何師儉補缺調(diào)任西安鹽驛道副使。關中發(fā)生旱災,進行下令把湖廣地區(qū)的十萬石米糧從商州龍駒寨送往陜西。何師儉主持這次運輸,沒運過一半,天降大雨,河溪水漲,騾馬又少,不足以供應運輸所需。商於山里沒有積存糧食的地方,水路也不通暢,運輸?shù)拇膊积R備。何師儉以秋糧收獲在即為由,請求停止送糧,百姓也不會挨餓。當時軍中缺乏馬匹,發(fā)文要征用驛站用的馬匹。何師儉說:“設置郵政驛站,如同人身體的血脈,一天也不能廢掉。”拒絕了征用文書,這事最終就沒有實行。升任按察使之后,多次查清疑難案件。官吏有故意陷害別人的,也必定按法律懲辦他們,即使顯要權貴親近之人也不徇私放縱。雍正十三年,何師儉以眼病為由請求退休。高宗登上帝位之后,大赦的詔命下達,當時何師儉已經(jīng)雙目失明,就讓吏員將文書讀給自己聽,遇到赦免名單上有名字的人,立刻就釋放了,然后再上報。停留任上兩個月,做完了自己的事務才回家。后來何師儉在家中逝世,陜西為他修建祠堂來紀念這位名臣。專家押題1.A(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回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通讀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住名詞“閹尹、郡守、重臣、孫朝、程守訓、陳保、室廬、墳墓”斷句。斷完之后再回歸原文,判斷是否正確。)2.C(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C項弄混了“殿試”與“典試”,典試,主持考試。)3.A(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A項原文是“請盡蠲全陜逋賦,從之”“請亟罷天下礦稅,皆不報”,前者皇帝同意免除,但后者并沒有上報給皇帝。)4.(1)可是各有錢的富商大多賄賂皇帝身旁的人請求將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總是予以同意。(2)起先因任期屆滿,加封太子太保,到這時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镜谝痪渲校攸c的實詞虛詞:“貲”(錢財、財貨)、“率”(大都、大多)、“近幸”(皇帝身旁的人)“輒”(總是,表強調(diào))。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秩滿”(官吏任期屆滿)、“至是”(到這時)“乞休”(乞求退休)、“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俊緟⒖甲g文】張問達,字德允,陜西涇陽人。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歷任高平縣、濰縣知縣,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給事中。寧夏打仗時,請求全部免去整個陜西省拖欠的賦稅,皇帝答應了。服完父親的喪禮后復官,擔任工科左給事中?;实壅跔I造宮殿,朝內(nèi)太監(jiān)侵吞公款從中獲益,又興建其他項目。張問達極力請求停工,皇帝不采納。不久陳述收取礦稅的弊病,說:“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檢舉彈劾地方長官的過失,甚而至于督撫、按察使等重臣。而孫朝與程守訓、陳保一幫人相勾結,竟達到將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毀壞房屋,挖掘墳墓的地步?;实廴绻辉敿氉凡?,將怎樣安撫全國各地的不滿情緒??!”主持山東的科舉考試,上疏陳述沿途饑餓的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情形,請求趕快廢除全國的礦稅,都沒有上報給皇帝。不久,巡視廠庫。過去的慣例,讓商人承辦內(nèi)府的器物,都要簽名然后送進去,叫作僉商??墒歉饔绣X的富商大多賄賂皇帝身旁的人請求將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總是予以同意。張問達兩次上疏爭執(zhí),又極力論證程守訓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沒有消息。提升禮科都給事中。萬歷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發(fā)生變化,張問達又請求全部廢除礦稅。當時連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張問達認為純陽之月出現(xiàn)這一情況預示災變尤其大,先后請求皇帝修身反省,語詞極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終沒有接受。不久調(diào)任太常寺少卿,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湖廣。湖廣境內(nèi)發(fā)水災,多次請求免除借債。皇帝正在營造三座宮殿,在湖廣采集木材,共耗資四百二十多萬兩銀子。張問達多方辛勞,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一段時間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辦公外,還兼理都察院的事情。天啟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謨成為吏部尚書。掌管朝內(nèi)朝外的大事,處理公眾的議論都很融洽。這時,萬歷年間上書提意見而受牽連遭到譴責的各大臣蒙冤已經(jīng)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張問達等人規(guī)定:受廷杖刑、關進監(jiān)獄、流放充邊的人定為一等,追贈官職,封蔭他們的后代;貶職流放、削官職為平民的人定為一等,只追贈他們的官職。(因此)受到保護的有七十五人。張問達屢擔重任,持論公正,不偏激,也不隨波逐流。起先因任期屆滿,加封太子太保,到此乞求退休,上十三道疏。皇帝下詔加封少保,乘著驛車回了家。天啟五年(1625),魏忠賢當政。御史周維持彈劾張問達極力引薦王之寀樹立派系,搞亂朝政,于是剝奪張問達的官職。皇帝命令張問達捐錢十萬兩銀子資助軍事建設。不久,張問達去世。因巡撫張維樞的請求,減免捐款的一半。張問達家由此破產(chǎn)。崇禎初年,贈太保,蔭封他的一個兒子做官。5月26日日今日心情:5月26日日文言文閱讀之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題號能力要求20112012201320142015分值重點題型7B級(理解)翻譯翻譯翻譯翻譯翻譯10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主觀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側重于考查對句意的理解與表述,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文言文句子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文言文翻譯題高考設題大都是要求直譯,做到逐字落實,意譯容易失分。通常有十種簡易的方法:(1)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地名、人名、物名、職稱、器皿等,可照錄不翻譯。(2)刪:刪去不需要翻譯的不表意的虛詞。(3)補:翻譯時應補出省略的成分。(4)換:翻譯時應把古代詞語換成現(xiàn)代詞。(5)調(diào):翻譯時,有些句子(謂語前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介賓結構后置等)的詞序需要調(diào)整。(6)選:選用恰當?shù)脑~義翻譯。(7)譯:一字不漏地譯出實詞(含活用的詞、通假字)和有表意的虛詞。(8)意: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內(nèi)容,無法直譯的就要意譯。(9)縮: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以將其凝縮。(10)擴: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擴為同義的雙音詞或多音詞,二是對一些言簡意豐的句子,翻譯時,要擴展其內(nèi)容,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孫傅,字伯野,海州人。登進士第,為禮部員外郎。時蔡翛為尚書,傅為言天下事,勸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翛不能用。遷至中書舍人。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diào)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給事中許翰以為傅論議雖偶與軾合,意亦亡他,以職論事而責之過矣,翰亦罷去。靖康元年,召為給事中,進兵部尚書。上章乞復祖宗法度,欽宗問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豐法惠國,崇、觀法惠奸?!睍r謂名言。十一月,拜尚書右丞,俄改同知樞密院。金人圍都城,傅日夜親當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墮于護龍河,填尸皆滿,城門急閉。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欽宗詣金帥營,以傅輔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屢貽書請之。及廢立檄至,傅大慟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苯鹑藖硭魈?、帝后、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謀匿之民間,別求狀類宦者二人殺之,并斬十數(shù)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竊太子出,都人爭斗殺之,誤傷太子。因帥兵討定,斬其為亂者以獻。茍不已,則以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承包合同范本
- 風濕病的藥物治療如何正確的使用藥物
- 農(nóng)戶借款合同范本
- 承包合同生效日期
- 問領導合同最簡單三個步驟
- 養(yǎng)老機構安全保障義務的泛化及重塑
- 2025年瀘州道路運輸從業(yè)資格考試下載
- 財務顧問協(xié)議三篇
- 數(shù)據(jù)中心冷卻通道導流裝置特性的模擬研究
- 2025年粵教版選修一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耳穴壓豆課件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化學真題(原卷版)
- 2023年湖北省襄陽市中考數(shù)學真題(原卷版)
- (2024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考試命題趨勢分析
- 變電站現(xiàn)場運行通用規(guī)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中醫(yī)護理查房制度
- 母嬰護理員題庫
- 老年人預防及控制養(yǎng)老機構院內(nèi)感染院內(nèi)感染基本知識
- SWITCH暗黑破壞神3超級金手指修改 版本號:2.7.6.90885
- 2023高考語文全國甲卷詩歌閱讀題晁補之《臨江仙 身外閑愁空滿眼》講評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