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_第1頁
江蘇省常熟市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_第2頁
江蘇省常熟市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_第3頁
江蘇省常熟市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_第4頁
江蘇省常熟市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江蘇省常熟市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留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卷上。準考證號要填涂清晰。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需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需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運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需保證答題卷的整齊。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在德國聞名哲學家海德格爾看來,技術所到之處,無不構造著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某種新的關系。依據(jù)海德格爾的觀點,一種新技術出現(xiàn),有可能對結構造成影響。然而,當技術作為一種工具為人們所用時,狀況會變得更加困難。人的行動無時不受到“結構”的制約,所謂結構可以簡潔地理解為具有制約性的外部環(huán)境,例如應試教化可能形成一種制約人行動的“結構”。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認為,結構與行動相互建構,結構對行動具有制約性和使動性。這種制約性和使動性表現(xiàn)為結構為行動供應操作空間以及邊界,并通過價值觀念對行動進行引導。人們試圖應用技術變革結構,但結構也可能對行動進行制約和使動,馴服技術并把技術作為結構自身的強化。例如,在應試教化結構下,信息技術的應用未能沖破應試的束縛,反而在某種程度與應試共謀。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革新性新技術,在給教化結構帶來沖擊的同時,也面臨著被結構馴服與同化的可能,成為更精致、更高效的應試技術。在這種前提下,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化領域的發(fā)達,不過是為教化供應了一種更有效、更無孔不入的規(guī)訓技術。而一旦人工智能淪為應試的精致工具或規(guī)訓技術,人工智能變革教化的初衷就要落空。這也是人們寄希望于新技術變革教化的愿景一再落空的一個重要緣由:新技術未能有效地抵制舊結構的誘惑,反而強化了舊結構。(摘編自蒙石榮《人工智能+教化:技術變革教化的可能與限度》)材料二:說“互聯(lián)網(wǎng)+”甚至能夠干脆摧毀傳統(tǒng)守舊的教化生態(tài),并非駭人聽聞,“互聯(lián)網(wǎng)+”對教化的各方面影響是深至骨髓的?!盎ヂ?lián)網(wǎng)+”讓教化從封閉走向開放?!盎ヂ?lián)網(wǎng)+”打破了權威對學問的壟斷,讓教化從封閉走向開放,人人能夠創(chuàng)建學問,人人能夠共享學問,人人也都能夠獲得和運用學問。在開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學問庫正在加速形成,優(yōu)質教化資源正得到極大程度的充溢和豐富,這些資源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連接在一起,使得人們隨時、隨事、隨地都可以獲得他們想要的學習資源。學問獲得的效率大幅提高,獲得成本大幅降低,這也為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傳統(tǒng)的教化生態(tài)中,老師、教材是學問的權威來源,學生是學問的接受者,老師因其擁有學問量的優(yōu)勢而獲得課堂限制權。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下,老師和學生的界限也不再涇渭分明。比如某中學已經(jīng)能夠做到“班班通、人人通”,學生獲得學問已變得特別快捷,明顯師生間學問量的天平并不必定偏向老師。此時,老師必需調(diào)整自身定位,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下,教化組織和非教化組織的界限已經(jīng)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徹底消逝。社會教化機構的敏捷性正對學校發(fā)起強有力的沖擊。育人單位和用人單位也不再分工明確,而是漸漸組成教化共同體,共同促進教化協(xié)同進步。從實質上看,“互聯(lián)網(wǎng)+”對教化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教化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極大地放大了優(yōu)質教化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從傳統(tǒng)的一個優(yōu)秀老師只能服務幾十個學生擴大到能服務幾千個甚至數(shù)萬個學生。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通一切的特性讓跨區(qū)域、跨行業(yè)、跨時間的合作探討成為可能,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了低水平的重復,加速了探討水平的提升。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下,傳統(tǒng)的因地域、時間和師資力氣導致的教化鴻溝將逐步被縮小甚至被填平?!盎ヂ?lián)網(wǎng)+”加速教化的自我進化實力?!傲魉桓?,戶樞不蠹”,這句話告知我們一個系統(tǒng)的自我進化實力是其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傳統(tǒng)教化滯后于社會發(fā)展,教學內(nèi)容陳舊、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效率低下,培育出來的人才不能滿意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這種自我進化實力低下的緣由在于教化系統(tǒng)自身的封閉性。“互聯(lián)網(wǎng)+”敲開了教化原本封閉的大門,也就加速了教化的自我進化。人人都是教化的生產(chǎn)者,人又都是教化的消費者,這種新型的教化生態(tài)必定會更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摘編自趙國慶《“互聯(lián)網(wǎng)+教化”:機遇、挑戰(zhàn)與應對》)材料三: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扮演的不僅僅是學問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的督促者和引導者?!盎ヂ?lián)網(wǎng)+教化”干脆打破了傳統(tǒng)教化的時空限制,沒有了以往的約束和限制,各要素無須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空間內(nèi),教化儼然變成了另一種樣子。學問可以分為顯性學問和隱性學問,顯性學問可以通過傳授習得,而隱性學問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如學習過程中須要塑造和培育學生的意志、品行,包括誠信、責任心、與人合作溝通的實力等?!盎ヂ?lián)網(wǎng)+教化”形態(tài)中一些隱性學問也有所體現(xiàn),但其真實性仍有待考量。傳統(tǒng)教化中,老師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均會影響學生的一言一行,老師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榜樣。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化”中,進行情感教化和人文教化則比較困難。在線學習往往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完全自學的極端情境,對學生的主動性要求很高,學習過程完全由學生把控。這種情境下老師丟失了基本的指引功能,只是單純地成為一個解疑的輸出者,成為人工智能時代數(shù)字設備的一分子,這不僅扭曲了老師教書育人的本質,更是與國家的教化目的南轅北轍。由此可見,網(wǎng)絡世界始終有別于現(xiàn)實生活,學生要成為一個真實的社會人,仍須要多方面合力共同完成。(摘編自張惠惠《將來已來:人工智能對教化育人的挑戰(zhàn)與應對》)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材料一作者看來,當一種新技術作為工具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這項技術有可能和結構產(chǎn)生雙向的影響。B.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革新性新技術,在給教化結構帶來沖擊的同時,也肯定會被結構馴服與同化,所以新技術變革教化的愿景一再落空。C.“互聯(lián)網(wǎng)+”能夠干脆摧毀傳統(tǒng)守舊的教化生態(tài),老師、教材不再是學問的權威來源,學校的地位也被弱化。D.材料三認為老師的職能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化”的模式下被簡化,老師不再具有對學生的指引功能和傳授隱性學問的權力。2.依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互聯(lián)網(wǎng)+”下,學生獲得學問變得特別快捷,他們的學問量有高于老師的可能性,所以老師的定位也將從主導者變?yōu)橐龑д?。B.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通一切的特性打破了師生的界限,消退了教化的區(qū)域化差異,讓教化實現(xiàn)了真正的公允。C.“互聯(lián)網(wǎng)+”對傳統(tǒng)教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教化須要自我進化,這樣才能培育出更滿意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人才。D.老師的本質是教書育人,所以哪怕互聯(lián)網(wǎng)給學生供應了足夠多的學問資源,老師對學生的人文教化、情感教化仍是必要的。3.下列說法中,不能夠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248所貧困地區(qū)的中學通過直播,與西南地區(qū)最好的中學之一成都七中同步上課,讓當?shù)氐幕A教化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B.老師在網(wǎng)上閱卷,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呈現(xiàn)學生考試狀況,有利于老師針對性教學,提高上課效率。C.慕課,即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形成了一種變更學生上課時間、地點及方式的課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D.北京某小學在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得更多關于蘇軾的學問并對其進行大數(shù)據(jù)分析,啟發(fā)學生探討蘇軾生平蹤跡。4.材料二是從哪些方面談互聯(lián)網(wǎng)+對教化的深刻影響的,請簡要概括。(4分)5.某中學想要引進一套遠程同步教學系統(tǒng),使學生可以和省內(nèi)名校學生共同上課,參加省重點中學的名師課堂。請結合材料,對該中學這套教學系統(tǒng)的運用提出合理建議。(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糧食要到肚子里陳軍兒時在農(nóng)村,家鄉(xiāng)人一般不說奢侈糧食,而是說糟蹋糧食。在鄉(xiāng)親眼里,人要活命,得靠糧食,糧食與人有著過命的交情,而珍惜糧食、敬畏糧食最樸實的觀念就是“糧食要到肚子里”。農(nóng)村人最知種糧苦,都跟糧食親。記得那時收麥子,芒種前后是農(nóng)家人忙斷腰的一季。布谷鳥的叫聲催著整個村子,“黃了麥子”是一年中最大的擔憂,必須要在那幾天把地里的麥子搶收完。印象中,那時天還黑著,爹娘便拎著鐮刀,踏著月光下地了。娘割麥子快,手持鐮刀彎腰攬麥,只聽到麥稈遇刃的“嚓嚓”聲,一行割完才直起身來擦把汗。娘說這樣割麥,一來少起身,腰就少疼點兒;二來可以少擦汗,不直起身汗就干脆順著眉毛滴到地里了。那時,學校都放麥假,讓我們這些孩子也幫著家里麥收。割一天的麥子,太陽烤,麥芒刺,晚上躺在床上,臉又紅又痛,腰都不是自己的了。收一季麥下來,爹娘都會瘦一圈。一粒麥就是一滴汗珠,一倉黃燦燦的麥子,就是一缸滾燙燙的汗珠。割完麥子,我和妹妹的任務就是拾麥穗。看著兩簍排列整齊的麥穗,爹會表揚我們:“你倆拾的這些麥子,夠咱一家人吃上好幾天了?!笔巴犒溗牒?,地不急著耕,還要空上一個星期左右,娘說:“地里應當還有一些沒有拾回來的麥穗,讓鳥雀子叼干凈了再犁?!笔整満蟮牡谝活D饃,是我們最期盼的。蒸饃前,爹挑水,劈上好的筋骨柴。娘揉面,做饃,上蒸籠。我和妹妹燒火,打下手。蒸籠起先變得潮濕,不斷冒出麥香味兒時,兩個小肚子起先“咕咕”叫,我和妹妹一步不離地守在旁邊,等著開籠。娘心中有數(shù),她說蒸饃的火候要剛剛好,不夠火或者蒸過了,都不好吃。她一聲“起籠”,籠蓋一掀,那叫一個香啊!可娘說,新麥下來的第一口饃是不能急著吃的。中午,太陽當頭照,萬物明朗。爹把一條凳子往太陽底下一放,把一屜熱騰騰的饃放在凳子上。饃的熱氣裊裊升起,娘雙手合十,嘴里禱告著。她雙手從胸前一放下來,我和妹妹就跑上前,一人捧一個饃,因為燙,吹一口氣,咬一口,嘴咧來咧去,手掂來掂去,不一會兒,一個缽大的饃就下了肚。在那明晃晃的陽光下,在那與糧食相依的歲月里,在爹娘的衣襟邊,饃香仿佛能在胃里留存好多年,將來某個特定時刻就會熱乎乎地翻騰起。農(nóng)村人對糧食的看法是三尺黃土般的心思,種糧時那些艱辛的歷程,仿佛是在天地之間進行著某種莊重的儀式。冬去春來,風調(diào)雨順,農(nóng)人收獲著大地的禮物。這飽含天地日月之精華的糧食,喂養(yǎng)著人類,一代又一代。而對于一粒糧食來說,從土里到達肚里,才是它的歸宿。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自然不敢奢侈。像我這樣的農(nóng)家孩子,不少規(guī)則都是從吃飯而來,比如,吃多少盛多少,碗里不能剩飯;掉到地上的食物要撿起來,到不了人肚子里,也要到牲畜的肚子里;上學帶的餅,吃不完肯定要帶回來。在梅雨季節(jié),被褥、家具都會發(fā)霉,但糧食一般不會發(fā)霉,都保存得好好的。糧食,是一家人最牢靠的家底。老家鄂西都是旱田,一年兩季主糧,五月收麥,十月收苞谷。白花花的麥面是細糧,黃燦燦的苞谷是粗糧。家里來了客,娘都是搟面、蒸饃。苞谷是粗糧,一般不用來款待客人,除了自家人吃,還留一些給牲畜吃。每一粒糧食都到了肚子里,就連糧食那一層外衣也是牲口的好糧,比如麥麩、玉米包殼。那個年頭,糧食不富有。有時接濟不上了,或者家里來了客,麥子還沒磨,都要去鄰居家借面。我家靠面缸的那面墻上,像一面選舉墻,借了誰家的面,就登記“正”字,欠幾瓢就劃幾筆。家里磨了麥面,頭等事就是還面。娘舀起滿滿一瓢面,再用一個小碗向上加,邊加邊輕輕拍實,直到堆出一道尖兒。我說:“借的時候是平平的一瓢?!蹦锏晌乙谎郏骸澳愣?”還囑咐我路上不要跑,別把面灑了。我自然知道糧食的金貴,還面的路上,我弓著腰護著瓢,當心翼翼,生怕有風來。但間或也有尖塌了、風吹飛的時候,弄得我一身白。我家的面倒入別家的面缸時,“噗”的一聲,會升起一小團塵霧,真是歡騰。還三嬸的面時,她說:“你娘這個人呀,就是講究!”在糧食緊缺的那些年,還面時的這道尖兒,讓娘在村里有了個好名聲。如今,生活富有了,人們不再借面,糧食逐年增產(chǎn),種糧收糧也機械化了,但兒時與糧食的交情,讓我學會了珍惜。后來我到了城里,雖然不再種糧了,但看到糧食總是特別親。對糧食的這份情義和吃飯的那些規(guī)則,我也一點一點地講給我的孩子。我給孩子們立了一條規(guī)則,也是長輩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一一糧食要到肚子里。(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兒時家鄉(xiāng)人說“糟?!奔Z食,不說“奢侈”糧食,體現(xiàn)了他們對糧食的珍惜和敬畏,因為當時人們生存須要靠糧食,他們也為生產(chǎn)糧食付出了辛苦。B.兒時學校放麥假,孩子們也幫著家里麥收,割麥造成的身體苦痛作者有親身感知,這也是他認為“糧食要到肚子里”的一個重要緣由。C.拾完麥子后,地不急著耕,還要空上一個星期左右,母親想讓鳥雀子叼完沒有撿完的麥穗,體現(xiàn)了母親的和善,對生命的敬重。D.父母隆重地蒸饃,但娘不讓我們急著吃新麥下來的第一口饃,體現(xiàn)了父母對天地的感恩之心,有一種儀式感。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布谷鳥的叫聲催著整個村子,“催”字用了擬人的修辭,借布谷鳥之口寫出了麥黃季節(jié)人們割麥的匆忙、著急。B.文中“吹一口氣,咬一口”“弓著腰護著瓢”等細微環(huán)節(jié)描寫,生動地再現(xiàn)了兒時與糧食有關的往事,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C.我家割麥子的場面與白居易詩歌《觀刈麥》“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高度相像,兩者都通過動作、細微環(huán)節(jié)等描寫,正面體現(xiàn)農(nóng)夫割麥的艱辛。D.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以敘述為主,兼有爭論、抒情,沉靜質樸的文字之中蘊含著作者對糧食深厚厚重的情感。8.文中畫線句子寫了一些因吃飯而形成的規(guī)則,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4分)9.某雜志“糧史故事”欄目廣受讀者歡迎,你認為本文是否適合舉薦到該欄目?請寫出理由。(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jiān),監(jiān)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嘗深化匈奴二千余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wèi)胡。數(shù)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余亡散得歸漢者四百余人。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節(jié)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于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節(jié)選自《漢書?蘇武傳》)后聞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遷盛言:“陵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提步卒不滿五千,抑數(shù)萬之師,轉斗千里,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鄙弦赃w誣罔,下遷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節(jié)選自《漢書?李陵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B.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C.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D.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貳師將軍,指中國古代的一種武職官銜。漢武帝命李廣利到大宛國貳師城取良馬,所以委任李廣利為貳師將軍。B.曹柯之盟,指建立功勛。典出春秋時齊魯作戰(zhàn),魯國失敗后與齊會面于柯,盟誓時,曹沫持匕首脅迫齊桓公歸還了失地。C.轉斗千里,成語,指時間消逝、歲月變遷,走過遙遠的路程。D.得當以報,成語,指得到一個相宜的機會來作出自己的報答。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陵擅長射箭,愛惜士卒,有著很好的名聲,再加上漢武帝認為李家世代為將,出于信任,讓他帶兵,李陵深化匈奴探查地形,并順當返回。B.李陵率領五千步卒射手出征,準備分散敵人的兵力,以迫使敵人不能全力應付李廣利,但是,軍隊陷入了單于主力的包圍中,最終寡不敵眾。C.李陵向蘇武袒露心曲,艷羨他功名顯揚,稱自己當時倒戈原來另有準備,但是漢廷絕情地殺戮他的親友,這種仇恨讓他徹底決絕,再無顧念。D.李陵長途行軍,以寡敵眾,雖然失敗,但其間奮不顧身殺傷敵軍,堪稱英勇,他倒戈匈奴有他的苦衷,他的茍活應當是在等待機會再作選擇。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2)無內(nèi)諸侯軍,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之。(《史記?高祖本紀》)14.有人說,史傳忠于事實,但作品中往往也包含作者劇烈的主觀感受。你是否同意?請結合材料說說你的思索。(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金陵懷古許渾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凹凸六代宮。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②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③。[注]①石燕:《浙中記》載:“零陵有石燕,得風雨則翱翔,風雨止還為石?!雹诮?,《南越志》:“江豚如豬,居水中,每于浪間跳動,風輒起?!雹勐逯校杭绰尻?。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殘”和“空”兩個字,從文化生活和軍事設施兩方面反映陳朝的腐敗,一文一武,點出陳亡之前金陵城的沒落不堪。B.頷聯(lián)寫六朝以來的英雄已成荒冢,從前豪華的宮殿也已是禾黍遍野,面對如此景象,作者吊今懷古,觸目傷情。C.頸聯(lián)“拂云”寫石燕掠雨穿云的狀態(tài),“吹浪”表現(xiàn)江豚行風鼓浪的氣概,石燕、江豚象征歷史上叱咤風雨的人物,寄寓了作者面對歷史滄桑變更的感慨。D.尾聯(lián)“惟有青山似洛中”與辛棄疾的“青山遮不住,終歸東流去”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蘊含朝代由盛轉衰是歷史必定之意。16.本詩尾聯(lián)與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尾聯(lián)“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皆是寫景,請簡要分析兩者景物作用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揚州慢》中虛寫揚州十里長街繁華景況,實寫現(xiàn)在揚州的凄涼情形的詩句是“,”。(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說:“海內(nèi)存知己,天際若比鄰”,秦觀《鵲橋仙》中與此意境相像的兩句是“,”。(3)《李憑箜篌引》中“,”兩句用浪漫夸張的手法寫音響效果:長安城門前的冷氣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聲所消融。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8-20題。有著黑漆大門的公館清寂地并排立在寒風里。兩個恒久緘默的石獅子蹲在門口。門開著,似乎一只怪獸的大口。里面是一個黑洞,這里面有什么東西,誰也望不見。每個公館都經(jīng)過了相當長的年頭,或是更換了幾個姓。每一個公館都有它自己的隱私。大門上的黑漆脫落了,又涂上新的,()走到了這條街的中段,在一所更大的公館的門前,弟兄兩個站住了。他們把皮鞋在石階上擦了幾下,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著傘大步走了進去。他們的腳步聲很快地消逝在黑洞里面。這所公館和別的公館一樣,門口也有一對石獅子,屋檐下也掛著一對大的紅紙燈籠,只是門前臺階下多一對長方形大石缸,門墻上掛著一副木對聯(lián),紅漆底子上現(xiàn)出八個隸書黑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眱缮却箝T開在里面,門上各站了一位手執(zhí)大刀的頂天立地的彩色門神。18.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A.即使經(jīng)過了這些變更,它們的隱私也照舊不讓外面的人知道。B.即使經(jīng)過了這些變更,外面的人也照舊不知道它們的隱私。C.雖然經(jīng)過了這些變更,可是它們的隱私照舊不讓外面的人知道。D.雖然經(jīng)過了這些變更,可是外面的人照舊不知道它們的隱私。19.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B.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C.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D.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20.依據(jù)上下文,請簡析加點詞語“怪獸的大口”與“黑洞”的表達效果。(5分)21.下面文段有四處語言表達的問題,請指出有問題句子的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精確流暢。(4分)①截止2024年8月底,②已有136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195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③六年多來,“一帶一路”從倡議走向實踐、從愿景付諸行動,④使中國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⑤影響力和號召力日益增加。⑥“一帶一路”正在完善全球經(jīng)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fā)展旺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⑦它開拓了中國引領全球開放合作的新篇章,⑧在世界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22.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5個字。(5分)2024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簡稱《民法典》)。《民法典》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很多人很懷疑,為啥《民法典》要叫“法典”?因為它很牛,只有高度集中化、系統(tǒng)化,組合搭配成體系的法律,才配叫“典”。從前維權打官司,靠的都是一部部“散裝”的民法,而《民法典》自1954年起先起草,到2024年通過,花了整整66年的時間,把我們之前一部部“散裝”民法強勢整合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民法典》幾乎可以說指導了我們?nèi)松拿恳徊?,從胎兒誕生,到物業(yè)費收繳、遺體捐贈、離婚糾紛,再到簽合同、開公司、借貸負債等等,每個行為都能在里面找到相應措施,3600無死角罩著百姓的生活。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依據(jù)要求寫作。(60分)在東莞打工17年的湖北農(nóng)夫工吳桂春,每逄節(jié)假日或者工廠輪休日,都會去東莞圖書館看書。失業(yè)回鄉(xiāng)前,他給圖書館留言:“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北t網(wǎng)絡后,他重新獲得了一份工作,留在了東莞。半年后,因為目前工資較低,吳桂春最終選擇離開東莞。有網(wǎng)友留言:志向終究敵不過現(xiàn)實。一個暖心的故事留下一個殘缺的結尾,大家的心里都有些缺憾。這個故事引發(fā)了很多聯(lián)想和思索。請你在中學學生、圖書館長和吳桂春中選擇一種身份,就此事給網(wǎng)友寫一篇文章,回應大家的關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學年其次學期期中試卷高二語文參考答案1.A(B項,太過肯定。C項,“老師、教材”仍是學問的權威來源,只是互聯(lián)網(wǎng)+下,獲得學問的途徑更多。“地位弱化”無中生有。D項,“老師不再具有對學生的指引功能和傳授隱性學問的權力”說法錯誤,老師并非沒有傳授隱性學問的權力,只是“進行情感教化和人文教化則比較困難”)2.B(“消退了教化的區(qū)域化差異”說法變未然為已然,原文中說的是“將逐步被縮小甚至被填平”)3.B(網(wǎng)上閱卷把握學生學習狀況進而提高老師課堂效率,內(nèi)容雖然也是關乎互聯(lián)網(wǎng)和教化的結合,但與材料二的觀點“‘互聯(lián)網(wǎng)+’打破權威對學問的壟斷,讓教化朋封閉走向開放”并無關聯(lián),無法作為其論據(jù))4.學問獲得、師生關系、教化組織、教化資源安排。(每點1分)5.①多吸取名校先進的教學閱歷,但是要從學校實際狀況動身,不行生搬硬套;②老師要變更心態(tài),協(xié)作這套教學系統(tǒng)調(diào)整教學思路,變課堂主導者為課堂引導者;③老師在學生在線學習時要留意激發(fā)其學習主動性,線下做好人文教化、情感教化。(每點2分)6.C(表達母親對糧食的珍愛,一點都不行奢侈,并不是對生命敬重)7.C(正面描寫錯誤,《觀刈麥》是側面烘托男人割麥的艱辛)8.①在主題方面:“規(guī)則”寫出糧食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從側面表現(xiàn)了人們對糧食珍重的看法。②在行文方面:使文章由側重敘寫糧食的物質生產(chǎn)過渡到敘寫糧食對人精神的影響,并為后文給孩子立規(guī)則作鋪墊。(每點2分)9.適合。理由:①文章圍繞“糧食要到肚子里”,敘寫了割麥拾麥、蒸饃吃饃、借面還面等事務,真實感人,可讀性強,符合欄目選文要求。②文章敘寫與糧食有關的往事,表達了珍惜糧食、敬畏糧食的樸實理念,具有提倡“光盤行動”的現(xiàn)實意義。③文章從個體小視角展示了糧食生產(chǎn)由手工到機械化的歷史,呈現(xiàn)了人民生活由貧困到富有的歷程,具有傳播“糧食平安”思想的時代價值。(每點2分)(如寫不適合,言之成理亦可)10.A11.C(指長途轉輾作戰(zhàn))12.C(文中沒有說到殺戮“友”,也沒有強調(diào)是仇恨讓他決絕)13.(1)單于得到李陵以后,因平素就聽說過李陵家的名聲,打仗時又很英勇,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陵,使他顯貴。(4分)(2)不要讓諸侯軍進來(接納諸侯的軍隊),再逐步征集關中的兵來增加自己的實力,以便反抗他們。(4分)14.同意?!妒酚洝泛汀稘h書》都照實地記錄了李陵倒戈的事實。但是,記錄中都對李陵的遭受流露著憐憫和理解,比如寫他寡不敵眾的情勢所迫,寫他“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的苦衷,寫他被漢廷殺害家人后的情非得已等。(3分)15.D(“青山遮不住,終歸東流去”沒有蘊含朝代由盛轉衰是歷史必定之意)16.①本詩青山象征永恒的自然,金陵繁華已去,只有山川地勢與六朝時照舊相像,表達了江山不改,世事滄桑(王朝興衰)的感慨。②劉詩借景抒情,借蕭蕭蘆獲營造出凄涼的意境,借古諷今,表達了對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短暫統(tǒng)一的唐朝的擔憂與傷感。(6分)17.(1)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2)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3)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18.C19.B20.比方(1分)把開著門的公館比方成怪獸的大口(1分),寫出了它對人的吞噬性(1分)。里面比方黑洞,寫出了內(nèi)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