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中物理一輪復習 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 測試卷(解析版)_第1頁
2025高中物理一輪復習 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 測試卷(解析版)_第2頁
2025高中物理一輪復習 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 測試卷(解析版)_第3頁
2025高中物理一輪復習 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 測試卷(解析版)_第4頁
2025高中物理一輪復習 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 測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

測試卷

(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n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

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I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8題只

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9-12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

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觀察到太陽表面上有顆小黑影緩慢走過,持續(xù)時間達六個

半小時,那便是金星,這種天文現(xiàn)象稱為“金星凌日”,如圖所示。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在金星與太陽之間

B.觀測“金星凌日”時可將太陽看成質(zhì)點

C.以太陽為參考系,金星繞太陽一周位移不為零

D.以太陽為參考系,可以認為金星是運動的

【答案】D

【詳解】A.“金星凌日”現(xiàn)象的成因是光沿直線傳播,當金星轉(zhuǎn)到太陽和地球之間且三者在

一條直線上時,金星擋住了沿直線傳播的太陽光,人們看到太陽上的黑影實際上是金星,由

此可知發(fā)生“金星凌日”現(xiàn)象時,金星在地球和太陽之間,故A錯誤;

B.觀測“金星凌日”時,如果將太陽看成質(zhì)點,無法看到此現(xiàn)象,故B錯誤;

C.以太陽為參考系,金星繞太陽一周起點和終點重合,位移為0,故c錯誤;

D.以太陽為參考系,金星和太陽的位置是變化的,則可以認為金星是運動的,故D正確。

故選D。

2.今年1月10日,首發(fā)“復興號”動車D843次載著旅客,從西昌出發(fā)一路向南駛向攀枝花,

正式開啟了涼山的“動車時代”。假如動車進站時從某時刻起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分別用時

3s、2s、Is連續(xù)通過三段位移后停下,則這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3:2:1B.27:8:1C.5:3:1D.9:4:1

【答案】D

【詳解】將動車的運動反向看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1s內(nèi)的位移為

2s內(nèi)的位移為9=:0x32-工axF=4“;3s內(nèi)的位移為國=-ax62-^-axS2

22222

x————7781

故位移之比占:%:工3=27:8:1平均速度v故平均速度之比為匕:匕:匕=?:?;=9:4:1

故D正確。

故選D。

3.廈門的鼓浪嶼(圖1)是集觀光、度假、旅游、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海島

風景文化旅游區(qū)?!肮睦藥Z:國際歷史社區(qū)”于201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圖2為小閩生

在游玩鼓浪嶼某段時間內(nèi)的XT圖像。隨后小閩沿半徑為R的圓進行取景,在%內(nèi)繞行L5

圈。由圖可知()

圖1圖2

A.在。時間內(nèi),小閩的行走軌跡為一條曲線

B.在。時間內(nèi),小閩的加速度越來越小,行走的平均速度小于

2R

C.取景過程,小閩繞行的平均速率為丁

h

D.取景過程中,為實時監(jiān)測相機的大致位置,可以將小閩與相機視為一個質(zhì)點

【答案】D

【詳解】A.從XT圖像可知,在0~f0時間內(nèi),小閔一直向著規(guī)定的正方向運動,所以其

運動軌跡為一條直線,A錯誤;

B.X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是速度大小,從圖像可得,在。時間內(nèi),小閔運動的

速度越來越小,但無法判斷其加速度的變化情況;這段時間內(nèi),小閔的平均速度三

故B錯誤;

s1.5x2^7?3TTR

C.小閔做圓周運動的平均速率丁=7=---=一,一故C錯誤;

D.取景過程中,小閔做圓周運動,為實時監(jiān)測相機的大致位置,可以將小閩與相機視為一

個質(zhì)點,故D正確。故選D。

4.下表是《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中高三年級男生50m跑評分表(單位:s)。該測試簡

化為先勻加速起跑,達到最大速度后再勻速直線到達終點?,F(xiàn)在有甲和乙兩位同學參加測試,

他們兩人勻加速起跑時間均為2s,最終成績分別為90分和66分,則甲和乙最大速度的比

值為()

等級優(yōu)秀良好合格

單項

1009590858078767472706866646260

得分

成績6.86.97.07.17.27.47.67.88.08.28.48.68.89.09.2

A.37:30B.19:15C.13:10D.6:5

【答案】B

【詳解】由題意結(jié)合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甲跑完50m所用時間為7.0s,乙跑完50m所用時間為&6s,

設甲和乙最大速度分別為耍、v乙,則有半x2s+9(7.0s-2s)=50m,

-y-x2s+vz>(8.6s-2s)=50m

解得唯=^m/s,v乙=當111/$則甲和乙最大速度的比值為里=竽=3故選B。

67.6彩,615

5.汽車緊急剎車,會在路面上留下剎車痕跡,某次汽車緊急剎車后測得的剎車痕跡長為36m,

假設制動后汽車做加速度大小恒為8m/s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停止o則關(guān)于該汽車的運動,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剛剎車時,汽車的初速度大小為26m/s

B.剎車后第1s末的速度大小為15m/s

C.剎車后第1s末的速度大小為16m/s

D.剎車后4s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32m

【答案】C

【詳解】A.逆向思維,剛剎車時,汽車的初速度大小為說=2°X解得%=24m/s,A錯誤;

BC.剎車后第Is末的速度大小為v=%-皿=16m/s,B錯誤,C正確;

D.速度減小到零的時間為f0=%=3s第3s末汽車的速度減小到零,剎車后4s內(nèi)的位移大

a

小為36m,D錯誤。故選C。

6.足球比賽中,某隊甲、乙隊員表演了一次精彩的直塞球傳遞:在甲、乙相距L時,甲將

足球以15m/s的初速度沿水平地面?zhèn)鞒?,速度方向沿甲、乙連線,在球傳出的同時,乙由靜

止開始沿二者連線向遠離甲的方向運動,其運動過程的v—f圖像如圖所示,當r=3s時乙與

球到達同一位置,重力加速度為10m/s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0~3s內(nèi)球一直在靠近乙B.球所受阻力大小是其重力的!

4

C.相遇時球的位移為33.75mD.甲乙相距L為12.5m

【答案】D

【詳解】A.根據(jù)題意可知,球踢出后,0~3s內(nèi)乙在前球在后,且球的速度比乙大,因而

球一直在靠近乙,A正確;

B.根據(jù)一,圖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一管=罟一2.5向小則解得上"G】G'B

正確;

C.根據(jù)v—r圖像面積表示位移可知相遇時球的位移為元="匕?/=33.75m,C正確;

D.相遇時乙的位移為x乙=;貼+v,t2=16.875m故甲乙相距L為

L=x-x乙=33.75m-16.875m=16.875m

D錯誤。題目要求選擇不正確的,故選D。

7.圖示描述的是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落體實驗的故事.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從塔上自由

下落,由靜止開始經(jīng)過第一段速度的增加量為A/,經(jīng)過第三段無速度的增加量為Ah,

則△匕與的比值滿足()

A.1(獸<2B.2(獸<3c.3<獸<4D.4(獸<5

AV2AV2AV2AV2

【答案】c

【詳解】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兩端相同距離/Z的時間之比為%4=1:(6-0)由△vug,

則4^-=4=6+3即3V-<4故選Co

AV2t2AV2

8.從地面上以初速度2業(yè)豎直上拋物體A,相隔時間以后再以初速度vo從同一地點豎直

上拋物體B,不計空氣阻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A、B可能在物體A上升過程中相遇

B.要使物體A、B相遇需要滿足條件強〈加〈國公

gg

C.要使物體A、B相遇需要滿足條件加<31

g

D.要使物體A、B相遇需要滿足條件加>也

g

【答案】B

【詳解】A.A物體上升時,A的初速度大于2的初速度,且A先拋出,所以A的位移大于

8的位移,不可能在A上升的過程中相遇,故A錯誤;

BCD.A在空中的總時間為:%=2x2%=&2在空中的總時間為:/2=強要使4、B

ggg

能在空中相遇:

可得:一-<A/<—1故B正確,CD錯誤。故選B。

gg

9.近年來,一些高級轎車的設計師在關(guān)注轎車的加速性能的同時,提出了“加速度的變化率

的概念,用這一新的概念來描述轎車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快慢,轎車的“加速度的變化率”

越小,乘坐轎車的人感覺越舒適。圖示是一輛汽車在水平公路上行駛時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

關(guān)系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運動學角度的定義,“加速度的變化率”的單位應是m/s3

B.加速度的變化率保持為。的直線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C.若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如圖所示的年,圖像,表示的是物體的速度在減小

D.若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如圖所示的a-f圖像,已知物體在仁0時速度為5m/s,則2s末

的速度大小為8m/s

【答案】AD

【詳解】A.“加速度的變化率”是指加速度的變化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即空,。的單位是

Ar

m/s2,f的單位是s,則包的單位為m/s3,A正確;

AZ

B.加速度的變化率為0是指加速度保持不變,如果加速度為0,則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如果加速度不為0,則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B錯誤;

C.若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則物體做加速運動,如題圖所示,加速度減小,則物體速度增

加得慢了,但仍在加速,c錯誤;

D.在a—f圖像中圖像與時間軸所圍圖形的面積表示物體速度的變化量,則得

Av=;x2x3m/s=3m/s由于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故物體做變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初速度為

5m/s,則物體在2s末的速度為8m/s,D正確。

故選AD?

10.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15屆機器人世界杯賽上,中國科大“藍鷹”隊獲得仿真2D

組冠軍和服務機器人組亞軍,改寫了我國服務機器人從未進入世界前5的紀錄.標志著我國

在該領(lǐng)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圖中是科大著名服務機器人“可佳”.如圖所示,現(xiàn)要執(zhí)行

一項任務,給它設定了如下動作程序:機器人在平面內(nèi)由點(0,0)出發(fā),沿直線運動到點(3,1),

然后又由點(3,1)沿直線運動到點(1,4),然后又由點(1,4)沿直線運動到點(5,5),然后又由點(5,5)

沿直線運動到點(2,2),整個過程中機器人所用時間是20s,則()

A.機器人的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

B.機器人有兩次通過同一點

C.整個過程中機器人的位移大小為2返m

D.整個過程中機器人的平均速率為1m/s

【答案】BC

【詳解】A.根據(jù)題目給定的坐標位置變化可知機器人的運動軌跡為折線,故A錯誤;

B.由點(5,5)沿直線運動到點(2,2)時會與由點(3,1)沿直線運動到點(1,4)

有交點,即會經(jīng)過同一位置,故B正確;

C.機器人初位置坐標為(0,0),末位置坐標為(2.2),所以位移為:x=^+21m=1r42m

故C正確;

D.平均速率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由題目給定的坐標變化可知路程

s=y/32+l2+A/22+32+>/42+12+V32+32m>2缶1該個過程中機器人所用時間是2,所

以機器人的平均速率大于lm/s,故D錯誤.故選BC.

11.如圖甲所示,運動員在進行蹦床比賽,取向上為正方向,運動員離開蹦床后的v2-x圖

像如圖乙所示,運動員可視為質(zhì)點,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員離開蹦床后加速度大小為10m/『

B.運動員在1.5s時的速度大小為1.5m/s

C.運動員離開蹦床前的過程中,速度最大值是15m/s

D.運動員在最高點的速度為零,只受重力的作用

【答案】BD

【詳解】A.運動員離開彈簧后豎直向上運動,設其加速度大小為“,則/-$=-2如由圖

可知圖像的表達式為聲=一含X+225解得%=15m/S;“=9m/s?選項A錯誤;

B.運動員在1.5s時的速度為v=%-〃=1.5m/s選項B正確;

C.運動員離開蹦床前先加速后減速,所以運動員離開蹦床前的過程中速度的最大值大于

15m/s,選項C錯誤;

D.運動員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只受到重力作用,選項D正確。故選BD。

12.如圖(a)所示,某同學用智能手機拍攝物塊從臺階旁的斜坡上自由滑下的過程,物塊

運動過程中的五個位置A、B、C、O、E及對應的時刻如圖(b)所示。已知斜坡是由長為d=0.6m

的地磚拼接而成,且A、C、E三個位置物塊的下邊緣剛好與磚縫平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在由A運動至E的時間為0.6s

B.位置A與位置£)間的距離為1.30m

C.物塊在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為2.25m/s

D.物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L875m/s2

【答案】CD

【詳解】A.由圖(b)中各個位置對應時刻可知,相鄰位置的時間間隔T=0.40s,故AE

的時間間隔為1.6s,選項A錯誤;

2

D.而AC段與CE■段的時間間隔為2T=0.80s;xCE-xAC=3d-d=2d又-X公=(?(27)W

得a=1.875m/s2

選項D正確;

C.物塊在位置。時速度v。=^=2.25m/s選項C正確;

B.由=辦+a(3T)得物塊在4位置速度vA=0,則位置AS間距離為加=或二匕=1.35m

選項B錯誤。

故選CDo

第H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實驗題(滿分14分)

13.如圖甲所示是用光電門測定小車瞬時速度的情境,軌道上a、c間距離恰等于小車長度,

。是收的中點某同學采用不同的擋光片重復做同一實驗,并對測量精確度加以比較。

(1)如圖乙所示,用螺旋測微器測量某擋光片的寬度,讀數(shù)為mm;

⑵若擋光片安裝在小車中點處,光電門安裝在c點處,它測量的是小車前端尸抵達(填

%"、*”或“c”)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

(3)若每次小車從相同位置釋放,更換不同寬度的擋光片重復實驗,記錄三次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那么測得瞬時速度較精確的值為m/s?

次數(shù)擋光片擋光時間(S)速度(m/s)

18.000x10-30.00362.22

24.000x10-30.00202.00

32.000X10-30.00111.82

【答案】1.200b1.82

【詳解】⑴口]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為1.000mm,可動刻度讀數(shù)為20.0x0.01mm=0.200mm,

所以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為l.OOOmm+0.200mm=1.200mm;

⑵⑵擋光片安裝在小車中點處,光電門安裝在c點,當擋光片到達光電門處時,小球前端P

剛好抵達b點,故它測量的是小車前端P抵達b點時的瞬時速度;

(3)[3]光電門測速的原理,是用擋光片的寬度除以擋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即擋光片通過

光電門的平均速度近似的表示小車運動的瞬時速度,所以擋光片寬度越小,通過光電門的時

間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時速度,從數(shù)據(jù)可知那么測得瞬時速度較精確的值的是第3次實

驗,故較為精確的瞬時速度為L82m/s。

14.某同學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時,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

50Hz,在實驗中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他把某一點記作O,再依次選6個點作為計數(shù)

點,分別標以4B、C、D、£和尸,如圖甲所示。

(1)如果測得C,。兩點間的距離為2.70cm,D、E上兩點間的距離2.90cm,則在打。點

時小車的速度為m/s-

(2)為了計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填正確答案標號)。

A.根據(jù)任意兩計數(shù)點的速度,用公式。=電算出加速度

Ar

B.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vT圖像,量出其傾角a,由公式a=tan(z求出加速度

C.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VT圖像,由圖線上相距較遠的兩點所對應的速度、時間用公式。=包

Ar

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過連續(xù)兩計數(shù)點間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為小車的加速度

(3)該同學分別算出了打各點時小車的速度,然后根據(jù)數(shù)據(jù)在V—坐標系中已描好點,請

在圖乙中畫出小車的vT圖像,并求出小車的加速度。=m/s23o

【答案】1.4C5

【詳解】(1)⑴由打點計時器頻率50Hz可知,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為0.02s,根據(jù)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打。點的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即

0.027+0.029

VD=m/s=1.4m/s

2x0.02

(2)[2]在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時,如果只使用其中兩個數(shù)據(jù),由于偶然誤差的存在可能會造成

最后誤差較大;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V—圖像,考慮到誤差,不可能是所有點都

整齊的排成一條直線,連線時應該盡量使那些不能畫在線上的點均勻地分布在線的兩側(cè),這

樣圖線上會舍棄誤差較大的點,由圖線上任意兩點所對應的速度及時間,用公式。一算

出加速度,所以誤差小,故C正確故選C。

(3)[3]根據(jù)描點做一條直線使記數(shù)點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cè),如圖

三、計算題(滿分38分)

15.無人機因具有機動性能好,生存能力強,無人員傷亡風險,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在生產(chǎn)生活

中有廣泛應用。我國林業(yè)部門將無人機運用于森林防火工作中,如圖所示,某架無人機執(zhí)行

火情察看任務,懸停在目標正上方且距目標高度為印=205m處,/=0時刻,它以加速度

a/=6m/s2豎直向下勻加速運動距離歷=75m后,立即向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速度為零,

重新懸停在距目標高度為秘=70m的空中,然后進行拍照。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求:

(1)無人機從t=0時刻到重新懸停在距目標高度為H2=70m處的總時間t;

(2)若無人機在距目標高度為H2=70m處懸停時動力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自由下落2s后恢復動

力,要使其不落地,恢復升力時的最小加速度大小。2。

【答案】(1)9s;(2)4m/s2

【詳解】(1)設無人機下降過程最大速度為v,向下加速時間為力,減速時間為0則由勻

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有力=;。片;丫=貼;必-也一々=12聯(lián)立解得r=4+,2=9s

(2)無人機自由下落2s末的速度為%=g,=20m/s,2s內(nèi)向下運動的位移為

菁=ggt'2=20m

設其向下減速的加速度大小為。2時,恰好到達地面前瞬間速度為零,則區(qū)-玉=J

代入數(shù)據(jù)可解得。2=4m/s2

16.如圖所示,A3為空心圓管、C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球,A8長度為乙=lm,AB與C在同

一豎直線上,AC之間距離為/?=20m。零時刻,AB做自由落體運動,C從地面以初速度%

2

開始做豎直上拋運動,g=10m/so

(1)要使C在AB落地前穿過A3,%應大于多少;

(2)若%=20m/s,求C從A端穿過AB所用的時間。

B

A0

篇。

【答案】(1)10.5m/s;(2)0.05s

【詳解】(1)C在A3落地前穿過AB的條件是,圓管落地的瞬間小球與8點相遇,此過程

小球的速度為最小值。圓管的落地時間為/?=;g〃解得/=2s此時C恰好與8相遇,則有

12,

^--gt=L

解得=10-5m/s即%應大于10.5m/s

(2)由上述可知,小球一定在空中穿過圓管,設C遇到A點的時間為%,則有

[“1-gg彳J+;gM=h

設C遇到3點的時間為A,則有,必-gggj+ggr;=〃+L,c從4端穿過AB所用的時間

為加=芍-4

解得Nt=0.05s

17.甲車在一條限速72km/h的平直公路上行駛時,發(fā)現(xiàn)前方路邊有一輛乙車在停車休息,

于是甲車開始減速,當甲車剛通過乙車位置時,甲車又開始加速,恢復到原來行駛速度后繼

續(xù)向前勻速行駛,以甲車減速開始計時,甲的v-f圖像如圖1所示。在甲車剛通過乙車位置

時,乙車司機發(fā)現(xiàn)甲車車身有異物影響行車安全,立即啟動乙車前去追趕甲車,啟動時間和

司機反應時間不計,乙車加速階段的XI圖像是一條頂點在原點的拋物線(以乙車啟動開始

計時),如圖2所示,乙車加速到公路限速值后以限速值勻速運動。求:

(1)甲車開始減速時距乙車的距離后和乙車加速過程的加速度大小。Z;

(2)從乙車啟動到追上甲車,兩車的最大距離Ax;

(3)從乙車啟動到追上甲車需要的時間(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詳解】(1)根據(jù)圖1,甲車開始減速時距乙車的距離X/:x,=(10+15)x2x1m=25m

根據(jù)圖2,乙車加速過程的加速度大小az:壇解得和=3m/s2

(2)從乙車啟動到追上甲車,兩車速度均等于15m/s時距離最大,設乙車速度達到15m/s

所用時間為d

V1

%二—=5s,5s內(nèi)甲車的位移為q=(10+15)x(4—2)x—+M4—2)=70m,5s內(nèi)乙車的位移

。乙2

x乙=ga乙%2=gx3x52m=37.5m最大星巨離Ax為8=元甲一無乙=32.5m

(3)乙車達到最大限速的時間t3h=—=^,/3時間內(nèi)乙車的位移為尤乙3"66.7m

a乙32

打時間內(nèi)甲車的位移為晞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