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DB41-T 1695-2018_第1頁
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DB41-T 1695-2018_第2頁
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DB41-T 1695-2018_第3頁
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DB41-T 1695-2018_第4頁
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DB41-T 1695-201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1.040.65

B30

DB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1695—2018

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oductionofCottonVarietyBaimian1

2018-09-29發(fā)布2018-12-29實施

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41/T1695—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定義及品種特性....................................................................1

4產(chǎn)地環(huán)境..........................................................................1

5播前準備..........................................................................2

6播種..............................................................................3

7田間管理..........................................................................4

8采收..............................................................................6

9檔案管理..........................................................................6

附錄A(資料性附錄)百棉1號棉花主要病蟲害防治一覽表................................7

附錄B(資料性附錄)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記錄樣式........................................8

表B.2種子記錄樣式................................................................8

表B.3種植方式記錄樣式............................................................8

表B.4灌溉記錄樣式................................................................8

表B.5施肥記錄樣式................................................................8

表B.6整枝打頂記錄樣式............................................................8

表B.7化學調控記錄樣式............................................................9

表B.8病蟲害防治記錄樣式..........................................................9

表B.9中耕除草記錄樣式............................................................9

表B.10乙烯利催熟記錄樣式.........................................................9

表B.11收獲記錄樣式...............................................................9

表B.12貯存記錄樣式...............................................................9

I

DB41/T1695—2018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的有關規(guī)定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農業(yè)廳提出。

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省經(jīng)濟作物推廣站、河南省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新鄉(xiāng)市分校、

新鄉(xiāng)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清連、呂海英、劉孝峰、張金寶、董娜、武志斌、李成奇、職明星、張志勇、

石曉華、王珂、馬娜。

II

DB41/T1695—2018

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春棉品種百棉1號棉花的定義及品種特性、產(chǎn)地環(huán)境、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

與采收。

本標準適用于春棉種植區(qū)域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4407.1經(jīng)濟作物種子纖維類

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3定義及品種特性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百棉1號

百棉1號棉花是通過百農8602×新3313雜交選育而成的春棉品種。2009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

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棉2009003),同年獲得轉基因生物生產(chǎn)應用安全證書(證書號:農基安證字

(2008)第151號)。

3.2

品種特性

生育期124d,幼莖淺綠色,株高98.8cm,第一果枝節(jié)位6.6節(jié),單株結鈴16.3個,鈴卵圓形,吐

絮暢,單鈴重6.2g,衣分40.9%,子指10.4g,霜前花率92.9%??箍菸?,耐黃萎病,抗棉鈴蟲。HVICC

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3mm,斷裂比強度28.4cN/tex,馬克隆值4.9,斷裂伸長率6.4%,反射率76.3%,

黃色深度7.2,整齊度指數(shù)85.2%,紡紗均勻性指數(shù)141。

4產(chǎn)地環(huán)境

4.1生態(tài)條件

無霜期210d~230d;年降雨量500mm~800mm;耕作層25cm~30cm,壤土或沙壤土,0cm~

20cm的耕作層有機質含量≥1%,全氮含量≥0.08%,速效磷≥15mg·kg-1,速效鉀≥90mg·kg-1,PH

6.5~7.5,含鹽量﹤0.2%;棉花生育期間日平均氣溫≥10℃,天數(shù)≥200d,開花結鈴期日平均氣溫

24℃~27℃。

1

DB41/T1695—2018

4.2基本要求

地勢平坦,排灌條件良好,灌溉水質符合GB5084的規(guī)定;提倡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肥料的使

用符合NY/T496規(guī)定;農藥的使用符合GB/T8321規(guī)定。

5播前準備

5.1種植方式

5.1.1直播

在春白地或套種預留行上直接播種。

5.1.2地膜覆蓋

包括先覆膜后播種、播種覆膜同時進行和先播種后覆膜3種方式。

5.1.3育苗移栽

分麥前移栽和麥后移栽。麥前移栽是在棉苗2~3葉時(5月5日~15日)移栽,麥后移栽是在棉

苗3~4葉時(6月5日~10日)移栽。

5.2種子

種子質量符合GB4407.1要求。發(fā)芽率≥80%,凈度≥99%,水分≤12%,純度≥95%;種子須經(jīng)過泡

沫酸脫絨,種衣劑包衣。

5.3底肥

在秋季種麥整地前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結合春季整地每667m2施優(yōu)質餅肥100kg~150kg、尿素

5kg~10kg、過磷酸鈣50kg或二銨15kg、硫酸鉀15kg~20kg、硼砂0.5kg~1.0kg、硫酸鋅0.5kg~

1.0kg。

5.4整地

5.4.1棉田

精細整地,春耕深度10cm~15cm,秋耕深度18cm~30cm。麥后移栽的要及時滅茬,做到土地平

整,土壤細碎,上虛下實,底墑足,口墑好,田間相對持水量≤70%。

5.4.2苗床(用于麥前移栽)

5.4.2.1選址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排水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

5.4.2.2面積

每667㎡大田建苗床6㎡~7㎡,每㎡育500~600株棉苗。

5.4.2.3規(guī)格

2

DB41/T1695—2018

寬度100cm~120cm,深度10cm~12cm,長度≤10m。苗床高于地面3cm~5cm,床底鏟平

夯實,鋪墊塑料布或牛皮紙。四周用磚砌,磚外走道寬40cm~50cm。

5.4.2.4材料

每㎡苗床準備育苗基質8.5kg、干凈河沙85kg和促進根、葉生長的營養(yǎng)液。

5.4.2.5鋪裝

苗床床底鋪塑料膜?;|與河沙按體積比1︰1.2,或按重量比1︰10混合之后,在塑料膜上均

勻攤鋪10cm。

5.4.2.6育苗密度

行距10cm,株距2cm~3cm,開溝深度3cm。

5.4.3穴盤育苗(麥后移栽)

采用工廠化育苗方式。

6播種

6.1播種時間

6.1.1直播

4月20日~25日。

6.1.2地膜覆蓋

4月10日~20日。

6.1.3育苗移栽

麥前移栽的,宜在3月25日~4月10日育苗;麥后移栽的,宜在4月20日~5月5日育苗。

6.2播種量

6.2.1直播和地膜覆蓋

每667m2用棉種0.75kg~1.0kg,每穴3~5粒。

6.2.2苗床育苗

每667m2用棉種0.3kg~0.5kg,每穴1~2粒。

6.3苗床覆膜

苗床播種后及時蓋膜,先覆蓋一層薄膜,后搭建拱棚。

6.4行距

若采用寬窄行種植,窄行行距≥45cm;若采用等行種植:行距≥90cm。

6.5種植密度

3

DB41/T1695—2018

直播和地膜覆蓋棉田,每667㎡種植2800~3500株;育苗移栽棉田,每667㎡移栽2000~2500株。

6.6除草

6.6.1化學除草

地膜覆蓋棉田,播種后結合蓋膜噴施除草劑;直播棉田,播種后直接噴施除草劑封閉。

6.6.2中耕除草

直播和地膜覆蓋棉田,行間露地及時中耕滅草;地膜覆蓋棉田膜下生草時要用土壓嚴漏氣口。

6.7苗床揭膜與通風

6.7.1揭膜

見苗期(出苗10%),及時揭去覆蓋的地膜,然后及時噴水,防止棉苗帶殼出土。

6.7.2通風

根據(jù)氣溫,及時通風散熱降溫,防止溫度過高而燒苗。

7田間管理

7.1苗期管理

7.1.1放苗

先播種后覆膜的棉田,在棉苗出土后,人工打孔放苗,并用土蓋嚴苗孔。

7.1.2查苗、補苗

直播和地膜覆蓋棉田在棉花子葉期查苗、補苗,發(fā)現(xiàn)缺苗采用芽苗移栽補苗或催芽補種;長出真葉

后采用棉苗帶土移栽,栽后澆水。

7.1.3間苗、定苗

直播和地膜覆蓋棉田在齊苗后,及時疏苗、間苗,3~4片真葉時定苗;苗床齊苗后,剪出部分雙

株苗(從子葉節(jié)下剪除),雙株苗率30%~50%。

7.1.4追肥

直播和地膜覆蓋棉田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苗期不追速效肥,苗弱的棉田每667m2追尿素5kg;

棉花苗床不施肥,對十分弱的苗床噴施濃度2‰的尿素溶液。

7.1.5澆水

直播和地膜覆蓋棉田苗期干旱時小水慢澆。苗床堅持不旱不澆,需要澆時,采用噴霧方式進行。

7.1.6化學調控

直播和地膜覆蓋的棉田3~4葉時,視植株長勢,進行化學調控,調節(jié)植株生長。苗床育苗子葉平

展到1葉1心時,用促進根部生長的藥劑均勻灌根,不能噴施到葉面。

4

DB41/T1695—2018

7.1.7病蟲害防治

見附錄A。

7.1.8苗床煉苗

苗床出齊苗后,根據(jù)天氣(晴好),每天都要通風煉苗,開始在兩頭開小口通風,通風口逐漸增大,

通風時間由短到長,由白天通風晚上蓋膜到全天通風,遇惡劣天氣再蓋膜。

7.1.9移栽

7.1.9.1苗床水分

移栽前5d左右,停止噴水,保證基質濕潤、疏松。

7.1.9.2起苗

移栽前1d或當天噴施促進葉片生長的藥劑。移栽當天或前1d傍晚起苗,起苗時用平口小鏟緊貼苗

床基質底部的塑料布或牛皮紙將棉苗端起,將根系上沾附的基質輕輕抖落干凈,然后迅速放入含有促進

根、葉生長的藥劑中。

7.1.9.3澆水

移栽后及時澆水。

7.2蕾期管理

7.2.1追肥

蕾期每667m2施20kg~25kg餅肥和5kg尿素。

7.2.2清除地膜

地膜覆蓋棉田6月中旬進入盛蕾期時揭去地膜。揭膜在早晨或陰天進行,揭膜后要及時清除殘膜,

并將殘膜運出田間。

7.2.3整枝

現(xiàn)蕾后,及時摘除下部營養(yǎng)枝,缺苗斷壟的兩頭棉株保留1~2個強壯的營養(yǎng)枝。

7.2.4澆水

麥收后,結合追肥,澆透水。

7.2.5病蟲害防治

見附錄A。

7.2.6化學調控

視植株長勢,進行化學調控,調節(jié)植株生長。

7.2.7防災抗災

結合中耕,整修棉田內溝外渠,培高棉行,做到旱能澆,澇能排,防風抗倒,提高棉田抗災能力。

5

DB41/T1695—2018

7.3花鈴期管理

7.3.1打頂

7月15日~20日打頂。

7.3.2化學調控

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視植株長勢,進行化學調控,調節(jié)植株生長。

7.3.3追肥

7月上旬,每667m2追施尿素10kg~15kg。

7.3.4澆水

根據(jù)土壤墑情澆水1~2次。

7.3.5病蟲害防治

見附錄A。

7.4吐絮期管理

7.4.1整枝

打邊心分次進行,第1次打下部果枝邊心,第2次打中部果枝邊心,第3次打上部果枝邊心,同時摘

除贅芽。

7.4.2葉面噴肥

8月上、中旬開始,每667m2用0.5kg的尿素加0.2kg磷酸二氫鉀兌水25kg噴施。每10d噴1次,

連續(xù)噴施2~3次。

7.4.3化學調控

8月下旬~9月上旬,分兩次噴施縮節(jié)胺,每667m2用3.5g~4.5g,兌水50kg~100kg噴灑。

8采收

8.1及時采收

棉鈴正常吐絮后要及時采摘;不摘“笑口棉”和老熟桃。霜前好花與僵瓣花、霜后花、剝桃花要分

收、分曬、分貯、分售。

8.2防三絲

采摘時要戴純白色的棉布帽,用純白色的棉布包、袋采收裝運,防止“三絲”(毛發(fā)、麻類、化纖

等異性纖維)混入。

9檔案管理

詳細記錄生產(chǎn)過程(記錄樣式見附錄B),記錄內容應真實、準確、規(guī)范、有追溯性。

6

DB41/T1695—2018

AA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百棉1號棉花主要病蟲害防治一覽表

百棉1號棉花主要病蟲害防治一覽表見表A.1

表A.1百棉1號棉花主要病蟲害防治一覽表

病蟲害類型防治指標

防治方式

苗期蕾期花鈴期

定苗前被害株率5%或定苗采取噴霧防治或毒

地老虎

后被害株率2.5%餌誘殺

棉薊馬百株有蟲2.5~5頭百株有蟲5~10頭采取噴霧防治

百株1000頭棉蚜百株達到2000頭伏蚜百株百葉(上部若只有點片發(fā)生,采

或卷葉株率達到15%倒數(shù)第3片葉)蚜蟲用滴心防治或采取

棉蚜

達到1500頭或卷葉噴霧防治

株率5%以上

蟲盲蝽象百株成蟲3~5頭百株成蟲10頭~15頭采取噴霧防治

害百株二齡以上幼蟲超百株二齡以上幼蟲超6月上中旬,用楊柳

過5頭過5頭枝把或高壓汞燈誘

棉鈴蟲

殺成蟲或采取噴霧

防治

煙飛虱蟲株率達到25%采取噴霧防治

紅葉株率達到10%~一旦發(fā)現(xiàn)就要采用

紅蜘蛛15%點片噴藥防治或全

田采取噴霧防治

立枯病播種前或始現(xiàn)病害拌種或包衣防治

猝倒病播種前或始現(xiàn)病害拌種或包衣防治

炭疽病播種前或始現(xiàn)病害拌種或包衣防治

始現(xiàn)病害農業(yè)防治,化控、均

病紅葉莖枯病

衡,施肥培養(yǎng)健株

始現(xiàn)病害始現(xiàn)病害種子和土壤處理,灌

黃萎病

根或噴霧防治

始現(xiàn)病害始現(xiàn)病害種子和土壤處理,灌

枯萎病

根或噴霧防治

7

DB41/T1695—2018

BB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記錄樣式

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記錄樣式分別見表B.1、表B.2、表B.3、表B.4、表B.5、表B.6、表B.7、表B.8、

表B.9、表B.10、表B.11和表B.12。

表B.1種植記錄樣式

作物名稱品種名稱土地位置播種日期播種面積(m2)種植方式是否臺田

播種量

行、株距(cm)密度(株/667m2)地膜寬度(cm)覆蓋日期簽字備注

(kg/667m2)

表B.2種子記錄樣式

產(chǎn)品數(shù)量

種子名稱供應商產(chǎn)品批號處理方式種子用量簽字備注

(kg)

表B.3種植方式記錄樣式

育苗移栽直播棉田

行距株距行距株距行距株距簽字備注

日期方式日期方式日期方式

(cm)(cm)(cm)(cm)(cm)(cm)

表B.4灌溉記錄樣式

灌溉日期灌溉水來源灌溉方法灌溉量(m3)簽字備注

表B.5施肥記錄樣式

施肥日期肥料名稱有效成分施肥方法施肥用量(kg)簽字備注

表B.6整枝打頂記錄樣式

間苗時間定苗時間去營養(yǎng)枝時間打群尖時間打頂時間使用人員備注

8

DB41/T1695—2018

表B.7化學調控記錄樣式

使用日期品種名稱有效成分施藥用量使用濃度使用方法使用人員備注

表B.8病蟲害防治記錄樣式

使用日期農藥名稱有效成分防治對象使用方法施藥用量使用濃度使用人員備注

表B.9中耕除草記錄樣式

除草方法除草日期品種名稱使用量使用濃度簽字備注

表B.10乙烯利催熟記錄樣式

使用日期品種名稱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濃度簽字備注

表B.11收獲記錄樣式

收獲日期收獲方式收獲量包裝材料拔柴日期簽字備注

表B.12貯存記錄樣式

貯存地點貯存方式貯存條件藥劑處理情況簽字備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DB41/T1695—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定義及品種特性....................................................................1

4產(chǎn)地環(huán)境..........................................................................1

5播前準備..........................................................................2

6播種..............................................................................3

7田間管理..........................................................................4

8采收..............................................................................6

9檔案管理..........................................................................6

附錄A(資料性附錄)百棉1號棉花主要病蟲害防治一覽表................................7

附錄B(資料性附錄)百棉1號棉花生產(chǎn)記錄樣式........................................8

表B.2種子記錄樣式................................................................8

表B.3種植方式記錄樣式............................................................8

表B.4灌溉記錄樣式................................................................8

表B.5施肥記錄樣式................................................................8

表B.6整枝打頂記錄樣式............................................................8

表B.7化學調控記錄樣式............................................................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