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學)中醫(yī)基礎理論重要知識梳理詳解(28頁匯總)
第一單元中醫(yī)學理論體系
細目一中醫(yī)學的學科屬性(了解)
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防治,以及養(yǎng)生和生命本質等內容的一門科學,是世界醫(yī)
學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細目二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1-2題)
1.中醫(yī)學形成的標志一《黃帝內經(jīng)》問世。
2.發(fā)源于先秦,形成在秦漢時期。
3.《傷寒雜病論》一我國第一部臨床醫(yī)學專著。
4.《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一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全書記載了365味中藥
5.《脈經(jīng)》王叔和一第一步脈學專著。
6.《諸病源候論》一中醫(yī)第一步病因病機癥候學專著。
7.《小兒藥證直訣》一開創(chuàng)了臟腑論治的先河。
8.金元四大家:劉完素一寒涼派;張從正一攻下(邪)派;李杲(搞)一補土派;朱震亨(朱丹
溪)一養(yǎng)陰派。有一個叫韓流政協(xié)委員,回老家大興土木去養(yǎng)豬
細目三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兩大特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
整體觀念
整體觀念,是中醫(yī)學關于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及人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的認識。
中醫(y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
辨證論治全過程=病,某一階段=證,癥狀結果=癥
病,即疾病。疾病的這一概念反映了某一種疾病全過程的總體屬性、特征和規(guī)律。
證,即證候,是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的病理概括。
癥:癥狀+體征。癥狀一自我感覺,體征一檢查結果
辨證論治,也叫辨證施治,是中醫(yī)學認識疾病和處理疾病的基本原則。
第二單元精氣學說
1.精的概念首見于老子的《道德經(jīng)》。
2.精的概念源于“水地說”。
3.氣的概念源于“云氣說”。
4.精氣是構成宇宙的本原。
5.精氣是天地萬物的中介。
6.天地精氣化生為人。
第三單元陰陽學說
細目一陰陽的概念
1.陰陽的基本含義——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lián)的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
細目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的關系(必考1-2)
寒者熱之,熱著寒之
對區(qū)制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
☆☆☆
動極者鎮(zhèn)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技巧:“鎮(zhèn)、殺、盛、勝”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互根
陰生陽長,陰殺陽藏
互根互用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互用
病機:陰損及陽,陽損及陰
治療:陰中求陽,陽中求陰
生理:晝不精,夜不冥
交感互藏天地云雨,萬物化生自然界現(xiàn)象
冬天-春天:陰消陽長
夏天-秋天:陽消陰長
消長平衡量變
對立制約一此消彼長(敵人)
互根互用一此長彼長(合作)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轉化是有條件的/質變
相互轉化
熱重必陰,陰重必陽“重、極、甚”等
細目三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確定治療原則——調整陰陽為總則
益火、壯水——治陰治陽/陰藥加陽藥、陽藥加陰藥一求陰求陽
病理治則病機治法
陽盛一實熱熱者寒之
陰陽偏盛實則瀉之,損其有余
陰盛一實寒寒者熱之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一
陽虛一虛寒
陰陽偏衰陰病治陽治啥啥虛
虛則補之,補其不足
☆☆☆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一求啥啥虛
陰虛一虛熱
陽病治陰
陰陽互損陰損及陽(陰虛為主)陰陽兩虛陰陽雙補
陽損及陰(陽虛為主)
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熱因熱用
陰陽格拒反治、從治
陽盛格陰真熱假寒寒因寒用
亡陽四大癥: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共同:汗出
亡陰亡陽
亡陰四大癥:面色潮紅、汗出如油、四肢溫熱、脈疾數(shù)大
(3)分析和歸納藥物性能
陰陽
四氣寒、涼溫、熱
五味酸、苦、咸辛、甘、淡
作用方向沉、降升、浮
陽陰
色澤鮮明晦暗
聲息高亢宏亮低微無力
癥狀熱、燥、動寒、潤、靜
數(shù)、浮、大、洪、滑遲、沉、小、細、澀
脈象
復數(shù)大紅花小溪澀沉到池塘
病變部位表、外、上里、內、下
事物陰陽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上午陽中之陽
白天(陽)
下午陽中之陰
前半夜陰中之陰
夜晚(陰)
后半夜陰中之陽
☆☆☆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臟腑分陰陽
肺肅降陽中之陰少陰
上
心(火)推動陽中之陽太陽
中脾陰中之至陰
肝升發(fā)陰中之陽少陽
下
腎(水)封藏陰中之陰太陰
季節(jié)分陰陽春:少陽夏:太陽秋:少陰冬:太陰
臟腑及生理組織的陰陽劃分
皮一陽
皮肉一陽
肉一陰
形體組織-陽
筋一陽
筋骨一陰
骨一陰
心肺—陽
五臟一陰
臟腑-陰肝腎一陰
六腑一陽
肢體經(jīng)絡分陰陽
內側--陰
四肢
外側一陽
肢體
后背一陽
軀干
胸腹一陰
十二正經(jīng)三陰+三陽
陽脈之海一督脈
奇經(jīng)八脈
經(jīng)絡陰脈之海一任脈
體表^11部一陽絡
絡脈
內臟、深層、下部一陰絡
六淫分陰陽
陰寒、濕
陽風、暑、火(熱)
不分陰陽燥(有涼燥、溫燥之分)
第四單元五行學說
細目一五行特性:“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稿”
細目二五行的關系:①生理:相生、相克,②病理: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子病
及母(先判斷有沒有生?。┠净鹦探鹨桓位鸱阜我幌鄠?/p>
1.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補充:《內經(jīng)》稱作“所不勝”和“所勝”的關系,即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
勝。如以火行為例,克我者為水,我克者為金,這樣就稱水為火之所不勝,金為火之所
勝。
3.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勝之行的過度制約和克制。即相克太過。五行相
乘的次序與相克相同。疾病狀態(tài)下的相克
4.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不勝之行的反向制約和克制。又稱"反克"。疾
病狀態(tài)下的反克失眠-心-火,影響了腎臟-水
5.《難經(jīng)》比喻為“母”與“子”的關系,即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如以火行為例,
生我者為木,我生者為土,這樣就稱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
舉例:木生火,木-母,火-子。疾病狀態(tài)下,肝影響了心臟一母病及子
疾病狀態(tài)下,心臟的疾病影響了肝臟--子病及母
事物屬性五行系統(tǒng)歸類表
自然界五人體
五五五五五方季五情五五五五變
五臟五官形體
音味色化氣位節(jié)行腑志液脈華聲動
角酸青生風東春木肝膽目筋怒淚弦爪呼握
小
徵苦赤長暑南夏心舌脈喜汗洪面笑憂
火腸
長
宮甘黃化濕中脾胃□肉思涎緩唇歌啰
夏土
大
商辛白收燥西秋肺鼻皮悲涕浮毛哭咳
金腸
膀
羽咸黑藏寒北冬腎耳骨恐唾沉發(fā)呻栗
水胱
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現(xiàn)弦象,可以診
斷為肝??;面色赤,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
五行學說在治療中的應用
依據(jù)五行相生規(guī)律確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補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
等法。
依據(jù)五行相克規(guī)律確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瀉南補北等
法。
第五單元藏象學說
“藏”,是藏于體內的內臟,包括五臟、六腑和奇恒之腑,實際上是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病
理系統(tǒng)?!跋蟆?,是這五個生理病理系統(tǒng)的外在現(xiàn)象和比象。
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主要體現(xiàn)在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自身的整體性及
五臟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兩個方面。
五臟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并能藏神,因而稱為“五神臟”。
病理上“臟病多虛”,“腑病多實”;治療上“五臟宜補”,“六腑宜瀉”。
臟腑組成名稱結構特點功能特點
化生和貯藏精氣
五臟肝、心、脾、肺、腎實質性器官藏而不泄
滿而不能實(☆☆☆五滿)
受盛和傳化水谷
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空腔性器官泄而不藏
實而不能滿(六實60)
化生和貯藏精氣
奇恒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空腔性器官
滿而不能實
奇恒之腑:☆☆☆膽(雙府),功能=五臟
第六單元五臟
細目一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1.心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
心的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心藏神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
心的生理特性——①心為陽臟而主通明。②心氣下降
生理稱謂:①君主之官②生之本③五臟六腑之大主④陽臟⑤火臟
2.肺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氣、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氣的運行體現(xiàn)在——調節(jié)氣機;肺主一身之氣的生成體現(xiàn)在——生成宗氣。
(2)主行水——依賴肺氣的宣降運動!肺為水之上源!氣推著水走
(3)朝百脈,主治節(jié)
肺朝百脈——依賴肺氣的宣降運動!肺主治節(jié)是對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肺的生理特性——①肺為華蓋:②肺為嬌臟;③肺氣宣降。
生理稱謂:①氣之本②氣之主③水之上源④臟之長⑤肺為華蓋⑥肺為嬌臟
3.脾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脾的生理功能:
(1)主運化——①運化食物;②運化水液。脾為“后天之本”的理論依據(jù)是——脾主運化水谷!
(2)主統(tǒng)血——控制血液在脈內的運行(防止出血)
脾的生理特性:①脾主升清(升輸清氣、升提臟器);②脾喜燥而惡濕;③脾為孤臟
生理稱謂:①脾為孤臟、②中央之士以灌四傍、③后天之本、④氣血生化之源
4.肝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①促進血液運行和津液代謝;②促進脾胃運化和膽汁分泌排泄:
③調暢情志活動;④通調排精與排卵;
(2)主藏血: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的生理特性:①肝為剛臟;②肝主升發(fā):指肝具有升騰一身陽氣,條暢氣機的作用。
生理稱謂:①將軍之官、②肝為剛臟(芍藥一柔肝)
5.腎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腎的生理功能:
(1)腎藏精、主生長發(fā)育生殖與臟腑氣化(化生“天癸”的主要物質是——腎中精氣)
(2)腎主水(肺主行水)
(3)腎主納氣——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深度
腎的生理特性:
①主蟄守。指腎具有潛藏、封藏、閉藏的生理特性,亦是其藏精功能的概括。其納氣、主生殖、
主二便等功能均是封藏之本的體現(xiàn)。
②腎氣上升。腎陽鼓動腎陰,合化為腎氣上升以濟心一水火既濟
生理稱謂:①先天之本、②水火之宅③封藏之本
氣水:肺、脾、腎
生理特性:1、別稱2、氣機升降(特殊:腎-蟄守,脾-喜燥惡濕)
備注:各臟腑的稱謂:
1、君主之官-心,相傅之官-肺,倉原之官-脾,將軍之官-肝,作強之官-腎
2、嬌臟-肺,剛臟-肝,陽藏(火臟)-心
3、生痰之源-脾,儲痰之器-肺
4、氣之主-肺,氣之本-肺,氣之根-腎,生氣之源-脾
5、胃之(開)關-腎,孤臟-脾,孤腑-三焦
6、生之本-心,氣之本-肺,倉縻之本-脾胃,罷極之本-肝,封藏之本-肝,先天之本
—腎,后天之本-脾
《素問-凌蘭秘典論篇》
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
肝―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膻中-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膽-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脾胃-倉原之官,五味出焉
大腸-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小腸-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腎-作強之官,技巧出焉
三焦-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出焉
細目二五臟之間的關系
心與肺的關系氣血關系(心血運行+呼吸吐納)
心與脾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為用及血液運行方面的相互協(xié)同。
心與肝的關系血液的運行、精神、思維意識
心與腎的關系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君相安位
肺與脾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氣的生成和水液代謝方面
肺與肝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人體氣機的升降調節(jié)方面
肺與腎的關系水液代謝、呼吸運動、陰陽互資
肝與脾的關系肝的疏泄和脾的運化--血的生成、貯藏及運行
脾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先天與后天的互促互助關系,以及水液代謝的互用方面。
肝與腎的關系肝腎同源、精血同源、藏泄互用
細目三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神、五液和季節(jié)之間的關系
五五五
五官五志五神五液五華五時
行臟體
木肝筋目怒魂淚爪春
火心月永舌喜神汗面夏
土脾肉口思意涎唇長夏
金肺皮鼻悲魄涕毛秋
水腎骨耳及二陰恐志唾發(fā)冬
第七單元六腑
細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多為中空有腔的臟器。
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傳化水谷?!盀a而不藏”、“實而不能滿”60
1.膽的生理功能
(1)貯存與排泄膽汁
(2)膽主決斷,調節(jié)情志
膽:又稱“中精之府、中正之官、中清之官”(唯一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
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①胃主受納。是指胃有接受和容納飲食物。故胃又被稱為“太倉”、“水谷之?!?。
②腐熟。即初步消化的意思。水谷在胃不斷蠕動和胃陽氣蒸化作用下變成食糜。胃被稱為“水谷
氣血之?!?。
③胃的生理特性——主通降;喜潤惡燥(與脾相反)。
胃:又稱“太倉、水谷之海、水谷氣血之海、五臟之本、五臟六腑之海”、喜潤惡燥(胃、肺、大腸)
3.小腸的生理功能
(1)受盛化物
(2)泌別清濁
(3)小腸主液
利小便以實大便??谏嗌?小便赤痛是心與小腸的問題。只有小便是膀胱的問題
4.大腸的生理功能
(1)大腸傳化糟粕
(2)大腸主津(大小腸,主津液)
津清稀,無營養(yǎng),分布于皮膚、肌肉、孔竅,流動性大
5.膀胱的生理功能
(1)匯聚水液一津液之府
(2)貯尿和排尿
“州都之官,津液出焉”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孤府一三焦”“孤臟一牌”。
生理功能:
①通行諸氣——元氣根于腎,通過三焦而運行于全身?!叭拐?,原氣之別使也?!?《難經(jīng)》)
②運行津液——津液運行以三焦為通道。三焦對津液代謝的協(xié)調作用,稱為“三焦氣化”。
中醫(yī)學認為人體水液運行的通道是——三焦!
“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細目二六腑與五臟之間的關系
脾與胃
體現(xiàn)為燥濕相濟的臟腑關系是——脾胃!
被稱為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的是脾胃!
第八單元奇恒之腑
細目一腦又稱“髓之?!?,明代李時珍稱“腦為元神之府”。
功能1、主宰生命活動:髓海、元神之府2、主管感覺運動3、主管精神意識
神又分為“魂、神、魄、意、志”,分別由肝、心、肺、脾、腎五臟主司,即所謂“五神臟”。
細目二女子胞又稱“胞臟、子宮、子臟、胞宮、不叫子胞”。——沖任肝腎
功能:1、生理功能(主持月經(jīng)+孕育胎兒)2、與天癸的關系(腎精+腎氣=充盈化生
天癸)
3、與經(jīng)脈的關系(左為血海+任主胞胎)4、與心、肝、脾、腎的關系密切(沒有
肺)。
第九單元精、氣、血、津液、神
細目一精
人體之精:(先天-腎)父母的生命物質+(后天—脾胃)水谷精微
“先天生后天,后天養(yǎng)先天”。
精的功能☆☆:繁衍生命、濡養(yǎng)、化氣、化血、化神☆
分類:構成: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功能:臟腑之精+生殖之精,精轉化為氣。
細目二氣(不斷運動的)
人體之氣來源:稟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后天水谷精微+自然界清氣
人體之氣有關臟腑:腎為生氣之根、脾胃為生氣之源、肺為生氣之主。
問:與人體氣機最為密切的三個臟腑是:肺、腎、脾
氣的功能☆☆☆:
①推動與調控作用(小兒發(fā)育不良、不孕不育、早衰、老年癡呆)
②溫煦與涼潤作用(寒熱、體溫、怕冷、手腳冰涼)
③防御作用(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④固攝作用(血液-氣不攝血、精液無故外流、出汗)
⑤中介作用(得氣、感應、傳導)
氣機的運動:正常:升降出入,不正常就是相反
升-從下而上(氣機失調時:氣陷)
降-從上而下(氣機失調時:氣逆)
出一自內向外(氣機失調時:氣閉)
入-自外由內(氣機失調時:氣脫)
運動、氣機調暢(氣機失調時:氣滯)
元氣
含義:原動力、最根本、最重要的氣
分布:發(fā)于腎(腎精+腎推動功能),脾后天生成,三焦為通路
功能:推動和調節(jié)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和生殖機能
宗
含義:脾胃谷氣+自然界清氣-一聚于胸中“氣?!?,即膻中穴
分布: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貫心脈,沿三焦下行
功能:1、走息道以司呼吸2、貫心脈以行氣血3、主司視、聽、言、動
營氣(生成來源于脾胃)
含義:行于脈中,又稱“營血、營陰”
分布:脈中到全身,內入臟腑,外達肢節(jié)
功能:化生血液、營養(yǎng)全身
衛(wèi)氣(生成來源于脾胃)
含義:行于脈外,又稱“衛(wèi)陽、水谷之悍氣”
分布: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與肓膜,散于胸腹
功能:防御外邪、溫養(yǎng)全身、調控媵理(汗孔開合)
營氣在內,主營養(yǎng)全身,衛(wèi)氣在外,主防御保衛(wèi)
細目三血脈為血之府
血的功能:濡養(yǎng)作用+化神作用(血液是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
☆☆☆與血的生成最密切的一脾,沒有關系的是肝
☆☆☆與血的運行最密切的一心,沒有關系的是腎
細目四津液
津:清稀、流動性較大,布散于皮膚、肌肉和孔竅之中,起著滋潤作用的
液:稠厚,流動性較小,灌注于骨節(jié)、臟腑、腦髓之中,起著濡養(yǎng)作用的
津液的形成:脾、胃、小腸、大腸
津液的輸布:肺—宣降脾—散精腎—蒸騰氣化三焦—通路疏泄—肝
☆☆☆與水液代謝密切的關系:腎+脾+肺+三焦最密切一腎
津液的生理功能:①滋潤和濡養(yǎng)作用;②化生血液,調節(jié)血液濃度;③運輸廢物。
細目五神
人體之神,指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及其外在總體表現(xiàn)的統(tǒng)稱;分為廣義和狹義之神。
五神歸屬五臟,肝心脾肺腎——魂神意魄志
五志歸屬五臟,肝心脾肺腎——怒喜思悲恐
考試:怒勝誰?怒一肝一木一木克土,肝勝脾,怒勝思
細目六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1.氣與血的關系通常概括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氣為血之帥:①氣能生血;②氣能行血;③氣能攝血;
血為氣之母:①血能載氣;②血能養(yǎng)氣
2.氣與津液的關系
氣對津液:①氣能生津;②氣能行津;③氣能攝津
津液對氣:④津能生氣;⑤津能載氣(吐下之余,定無完氣)
3.精、血與津液之間的關系
精血同源:
津血同源:(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4.精、氣、神之間的關系——稱為人身“三寶”。
氣能化精、氣能攝精
精能化氣、
精氣能化神
神馭精氣
師承、老專長-助理醫(yī)師-執(zhí)業(yè)醫(yī)師(唯一認可)
第十單元經(jīng)絡(詳見針灸學)
第十二單元病因(內因+外因)
細目一六淫(六邪:風寒暑濕燥火)
1.風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①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上面);②風性善行而數(shù)變;③風性主動;④風為百病之長。
2.寒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①寒為陰邪,易傷陽氣;②寒性凝滯;③寒性收引。
3.暑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暑假、中暑一熱狗皮不通,不出汗,熱擾神明
①暑為陽邪,其性炎熱;②暑多升散,耗氣傷津擾神;③暑多挾濕。
4,濕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①濕性黏滯重濁;②濕性趨下,易襲陰位(下面)。③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
5.燥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①燥性干澀,易傷津液;②燥易傷肺。
6.火(熱)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①火為陽邪,其性炎上;②火易耗氣傷津;③火易生風動血;④火易致腫瘍。
暑、火、燥-一耗氣傷津
細目二疣氣(瘟疫、傳染?。?分
瘍氣的致病特點:發(fā)病急驟,病情危篤;傳染性強,易于流行;一氣一病,癥狀相似。
細目三七情內傷(情緒致病)
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
(1)直接傷及內臟
1)七情損傷相應之臟——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2)七情首先影響心神(問:七情內傷致病,首先損傷的臟是?一-,心)
3)數(shù)情交織,多傷心肝脾(七情致病最易損傷的內臟是?)
4)易損傷潛病之臟腑
(2)影響臟腑氣機
怒則氣上:過怒使肝氣上逆
喜則氣緩:過喜則心氣渙散。
思則氣結:思慮過度,使脾氣郁結。
悲則氣消:過悲導致肺氣消耗。
恐則氣下:恐懼過度,使腎氣不固而陷于下。
驚則氣亂:突然受驚,使心氣紊亂。
(3)多發(fā)為情志病
(4)影響病情變化
細目四飲食失宜
“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
則肉脆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推理:多食,吃的太多,傷其所克。)
咸-腎(水克火)--火--心臟--心主血脈
苦-心(火克金)-金-肺臟-肺主皮毛
辛-肺(金克木)-木-肝臟-筋,爪
細目五勞逸失度
1.過度勞累
勞力過度(體勞)——傷肺脾;勞神過度(神勞)——傷心脾;房勞過度(房勞)一傷腎精和腎氣。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2.過度安逸
細目六痰飲☆☆☆清晰--津粘稠--液
痰飲:稠厚為痰、清晰為飲。多與肺、脾、腎、肝及三焦關系較大。
痰飲一津液停留脾胃(腸道)生痰之源一脾
懸飲一津液停留脅肋部(肝臟、肺臟)懸掛在脅肋部
支飲一津液停留肺臟支氣管肺炎分支一肺為儲痰之器
溢飲一津液停留四肢溢出來到四肢
痰飲的致病特點
(1)阻滯氣血運行;(2)影響水液代謝:(3)易于蒙蔽心神;(4)致病廣泛,變幻多端
細目七瘀血☆☆☆
瘀血病證的共同特點:
一是疼痛,多為刺痛,痛處固定不移,拒按,或夜間痛甚;
二是腫塊,外傷于肌膚局部可見青紫腫痛;
瘀積于體內,久聚不散,則成瘤1積,按之痞塊,固定不移;
三是出血,血色多呈紫暗,并伴有血塊;
四是色紫暗,久瘀可見面色薰黑,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舌下
脈絡曲張等癥;
五是肌膚甲錯,或脈象多見細澀、沉弦或結代等。血不養(yǎng)膚
痰飲、瘀血的致病特點對比
度飲致病特點瘀血致病特點
阻滯氣血運行易于阻滯氣機
影響水液代謝影響血脈運行
易于薪蔽心神影響新血生成
致病廣泛,變幻多端病位固定,病證繁多
第十三單元發(fā)病
細目一發(fā)病的基本原理
正氣不足是疾病發(fā)生的內在因素,正氣在發(fā)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邪氣是發(fā)病的重要條件。
細目二影響發(fā)病的主要因素
影響發(fā)病的主要因素:①環(huán)境;②體質;③精神狀態(tài)。
細目三發(fā)病類型☆☆☆
1.感邪即發(fā)一又稱卒發(fā)、頓發(fā),指感邪后立即發(fā)病。
2.徐發(fā)一緩發(fā)(感邪后緩慢發(fā)?。?/p>
3.伏而后發(fā)一感邪后,病邪在體內潛伏一段時間(或在誘因作用下,過時而發(fā))
外感病一“伏氣溫病”(“冬傷于寒,春必病溫”的發(fā)病形式屬于一伏而后發(fā))
外傷病—破傷風、狂犬病
4.合病一首見于《傷寒論》。指外感病初起時兩經(jīng)同時受邪而發(fā)病。兩個病一起出現(xiàn)
5.繼發(fā)--原發(fā)疾病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出現(xiàn)了一個有關聯(lián)得疾病
6.并病一指一經(jīng)病證未罷又出現(xiàn)另一經(jīng)病證的發(fā)病特點,也可指具體疾病的病后增病,即可視為
并發(fā)病證。大病未愈,又得了一個疾病
7.復發(fā)一-好了以后又再次得同一個病
第十四單元病機
細目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與虛實變化
①真實假虛:又稱為“大實有嬴狀”。指病機本質為“實”,卻見某些假“虛”之象的病理變化。
如因瘀血內阻而出現(xiàn)的婦女崩漏下血等。表面上看著虛弱,但是為實證
②真虛假實:又稱為“至虛有盛候”。指病機本質為“虛”,卻見某些假“實”之象的病理變化。
如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指食少脫腹脹滿;氣血虧損,血??仗撝咏?jīng)閉等。
2.邪盛正衰與疾病轉歸的關系
①邪正相持指在疾病過程中,邪正勢均力敵,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勢處于遷延狀態(tài)的病理
過程。又稱為“邪留”或“邪結”。
②正虛邪戀正氣已虛,余邪未盡,但正氣難復,病處纏綿難愈的病理過程。為邪正相持的特殊
病機。久病正q虛
3.實的病機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致病邪氣的毒力和機體抗病能力都比較強盛,或邪氣雖盛而機體正
氣未衰,尚能積極與邪抗爭,正邪相搏,斗爭劇烈,反應明顯,可出現(xiàn)一系列病理性反應比較劇烈而
有余的證候表現(xiàn)。
4.虛的病機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機體精、氣、血、津液等的虧少和功能衰弱,臟腑經(jīng)絡生理功能減
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正邪斗爭難以出現(xiàn)較為劇烈的反應,可出現(xiàn)一系列虛弱、衰退和不足證候表
現(xiàn)。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細目二陰陽失調☆☆☆5分
1.陰陽偏盛
(1)陽偏勝——實熱證!(2)陰偏勝——實寒證!
2.陰陽偏衰
(1)陽偏衰——虛寒證!(2)陰偏衰——虛熱證!
3.陰陽互損——陰陽兩虛!
4.陰陽格拒是指陰盛格陽,陽盛格陰。為在陰陽偏勝基礎上由陰陽雙方相互排斥而出現(xiàn)寒熱真
假病變的一類病機。
(1)陰盛格陽是指陰寒偏勝至極,壅閉于內,迫陽浮越于外,相互格拒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陰寒
內盛是疾病本質。因格陽于外,現(xiàn)真寒假熱證??稍谠忻嫔n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臥、
脈微欲絕等寒盛于內表現(xiàn)的基礎上,又出現(xiàn)面紅、煩熱、口渴、脈大無根等假熱之象。
(2)陽盛格陰指邪熱極盛,深伏于里,陽氣被遏、郁閉于內,不得外達四肢而格陰于外的病理
狀態(tài)。陽盛于內,邪熱熾盛為疾病的本質。由于陽氣壅遏深伏于內,格陰于外,故現(xiàn)真熱假寒證???/p>
在原有壯熱、面紅、氣粗、煩躁、舌紅、脈數(shù)大有力等熱盛于內表現(xiàn)的基礎上,又現(xiàn)四肢厥冷、脈象
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稱為真熱假寒。
5.陰陽亡失
(1)亡陽臨床多見面色蒼白、四肢逆冷、精神衰憊、大汗淋漓、脈微欲絕等危重征象。
(2)亡陰臨證多見煩躁不安、氣喘口渴、手足雖溫,但大汗欲脫等嚴重的外脫不守征象。
由于機體的陰和陽存在著互根互用的關系,陰亡則陽無所依附而散越,陽亡則陰無以化生而耗竭,
故亡陰可以迅速導致亡陽,亡陽也可繼而出現(xiàn)亡陰,最終導致“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生命活動終
止而死亡。
6.陰陽轉化陰陽的轉化是以一定的條件為前提。
細目三精、氣、血失常
1.精的失常
2.氣的失常
(1)氣虛
(2)氣機失調——形成氣滯、氣逆、氣陷、氣閉或氣脫的病理變化。
1)氣滯
肺氣壅滯——胸悶、咳喘;肝氣郁滯——胸脅少腹脹痛;脾胃氣滯——腹脹而痛,時作時止,得
矢氣曖氣則舒。
2)氣逆
肺氣上逆——咳逆上氣;胃氣上逆——惡心、嘔吐、呃逆、噴氣;肝氣逆上——頭脹痛、面紅、
目赤、易怒。
3)氣陷氣陷是在氣虛的基礎上表現(xiàn)以氣的升舉無力為主要特征的病理狀態(tài),也屬于氣
的升降失常。與脾氣虛關系最密切。
上氣不足——則頭目失養(yǎng)致頭暈、眼花、耳鳴。
中氣下陷——胃、腎、子宮、肛門位置相對下移,少腹脹墜,便意頻頻、疲乏無力、氣短聲低、
面色不華等。
4)氣閉
5)氣脫
3.血的失常
(1)血虛
(2)血運失?!?)血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習慣領域與決策》課件
- 游戲版權保護機制概述-洞察分析
- 油氣加工節(jié)能減排-洞察分析
- 推廣服務品牌建設-洞察分析
- 壓延設備智能化節(jié)能控制-洞察分析
- 虛擬化技術在物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探索-洞察分析
- 醫(yī)院科室調整申請書(6篇)
- 《有效解答顧客疑慮》課件
- 從細節(jié)出發(fā)如何通過標準化的操作提升實驗效率
- 冰雪運動中的自我認知與挑戰(zhàn)
- 浦東機場航班地面保障服務分析
- 工程造價咨詢服務公司企業(yè)管理體系
- 會計工作年限證明個人承諾書
- 廣東工業(yè)大學年《工程制圖》期末試題A卷
- 大學實驗室安全信息牌
- 返校復課證明
- 醫(yī)院室內裝修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 基于AT89C51的路燈控制系統(tǒng)設計
- 第二章國際石油合作合同
- 設計后續(xù)服務承諾書
- 機械加工設備清單及參考價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