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案:高一化學《鈉的化合物》教案模板_第1頁
高中化學教案:高一化學《鈉的化合物》教案模板_第2頁
高中化學教案:高一化學《鈉的化合物》教案模板_第3頁
高中化學教案:高一化學《鈉的化合物》教案模板_第4頁
高中化學教案:高一化學《鈉的化合物》教案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化學教案:高一化學《鈉的化合物》教案模板時間:2013-1-2417:02:34點擊:3233【大中小】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及性質的不同點。能力目標運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情感目標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jié)的難點。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本節(jié)教材與第一節(jié)教材相類似,本節(jié)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能力。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教法建議1.加強實驗教學??蓪⒁恍┭菔緦嶒炞鲞m當?shù)母倪M,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裳a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Na2O2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3.緊密聯(lián)系實際。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jù)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學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yè)發(fā)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教學設計示例課題:鈉的化合物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教學過程[提問]鈉與非金屬反應,如Cl2、S、O2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而引入新課1.鈉的氧化物(1)展示Na2O、Na2O2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演示[實驗2-6]用棉花包住約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wǎng)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①Na2O、Na2O2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放出氧氣)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氣)②Na2O2、Na2O與CO2作用2Na2O2+2CO2=2Na2CO3+O2↑(放出氧氣)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氣)[討論]①Na2O2是否是堿性氧化物②Na2O2是否是強氧化劑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Na2O2與水作用除生成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作用產(chǎn)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補充實驗]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織物的漂白實驗,有色織物褪色。②將酚酞試液滴入該溶液,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Na2O2的用途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①展示Na2CO3、NaHCO3樣品,做溶解性實驗。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a.Na2CO3、NaHCO3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b.Na2CO3、NaHCO3、CO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將二者的性質總結列表。②讓學生回憶將過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xiàn)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CO2+CaCO3+H2O=Ca(HCO3)2[提問]: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質:Na2CO3+CO2+H2O=2NaHCO3碳酸氫鈉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質:③“侯氏制堿法”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得出??偨Y、擴展:(1)總結通過列表對比學習:鈉的氧化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連線法表示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可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2)擴展根據(jù)Na2O2的性質可知Na2O2與CO2、H2O反應,則可增加可燃燒氣體(如CH4、H2、CO……)與Na2O2共存于密閉容器,電火花點燃時反應以及酸式碳酸鹽與Na2O2共熱時的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根據(jù)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轉化,不僅可掌握碳酸鹽、碳酸氫鹽相互轉化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態(tài)時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檢驗方法,在固態(tài)時,可用加熱法,在溶液中則需選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決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布置作業(yè):1.補充作業(yè)(1)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過量的CO2的現(xiàn)象及原因是什么?(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鈉塊(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與水完全反應,生成氣體1.12L(標準狀況),將這些氣體引燃后冷卻到標準狀況,剩余氣體為0.0336L,求鈉塊中單質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各多少克?(3)由Na2CO3·nH2O與NaHCO3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堝中充分加熱至質量不變時,將殘留固體用足量的鹽酸溶解可產(chǎn)生標準狀況的氣體3.36L;若將28.2g原混合物與鹽酸反應則放出標準狀況下氣體4.48L,由此計算:①殘留固體質量,②n值,③NaHCO3質量(4)今向100g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鹽的質量為13.7g時,通入多少克CO2?(5)200℃時,11.6gCO2和H2O的混合氣體與足量Na2O2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3.6g2.教材有關習題參考答案:(1)現(xiàn)象:產(chǎn)生白色沉淀原因:①溶解度:Na2CO3>NaHCO3②溶質的質量:2NaHCO3>Na2CO3(168>106)

Na2CO3+CO2+H2O=2NaHCO3

③溶劑:反應消耗水,使溶劑減少板書設計:第二節(jié)鈉的化合物

(一)鈉的氧化物

(三)[小結]:Na及其化合物的相互關系高中化學教案:高一化學《鈉》教案模板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了解鈉的物理性質;

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了解鈉的存在和用途。能力目標

透過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分析其產(chǎn)生的內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其科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好文化知識,報效祖國的神圣的責任感。教學建議教材分析本節(jié)教材包括三部分,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鈉的存在和主要用途。其中鈉的化學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在鈉的化學性質中重點討論了鈉與氧氣及鈉與水的反應。難點就是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在鈉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紹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兩種形態(tài),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然后結合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引導學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鈉只能以化合態(tài)存在。教材對鈉的用途只作簡單介紹。教法建議1.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具體建議如下:(1)盡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2)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3)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結論。(4)鈉和氧氣的反應可由[實驗2-2]鈉的表面在空氣中的變化而引入。2.深入挖掘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新知識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優(yōu)化的知識結構。(l)雖然堿金屬單質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但它們的某些化合物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讓學生標出Na與H2O反應的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3)應將Na

的結構、性質、保存、存在、用途緊密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主線。充分體現(xiàn)結構決定性質、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決于性質這一思想。(4)學習了鈉與水的反應后,緊接著可讓學生討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生成什么物質?”再做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來驗證。使學生對初中學習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有一個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學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任何規(guī)律都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使學生樹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學思想。

教學設計示例課題:鈉重點: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征認識鈉的化學性質難點: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這是元素化合物的第1個主族元素的學習,應采取從結構到性質至用途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為后面的主族元素的學習開好頭。

(2)介紹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程序。

(3)介紹第一節(jié)鈉在全章內容中的重要性。

2.練寫堿金屬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1)教師指導學生在書后的周期表中查出堿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指導學生掌握堿金屬的核電荷數(shù)遞變的規(guī)律。

(2)熟練的寫出堿金屬的名稱、符號及核電荷數(shù)。

3.教師強調

重視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以結構為基礎,以性質為重點,以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鈉的物理性質

演示課本第28頁[實驗2-1],請一位學生切割鈉(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動手操作能力)。并指導學生閱讀鈉的物理性質的課文(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5.鈉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的反應

[提問]在空氣中,新切的鈉面上有什么變化?

演示:課文第29頁[實驗2一2]并補充鈉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

[總結]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課文有關鈉與氧氣反應的內容,理解常溫下“發(fā)暗”,“燃燒黃色火焰”,“淡黃色”固體等關鍵的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以理解促進記憶,并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2)與硫等非金屬反應

[提問]根據(jù)鈉與氧氣反應的現(xiàn)象和鈉的最外層電子結構,推知鈉與氯氣、硫等反應,指出鈉與硫粉研磨,會發(fā)生爆炸,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3)與水的反應

演示課本第29頁[實驗2-3]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鈉在水中變化的情況。

演示[實驗2-3],可利用多媒體投影,在一U形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滴加1滴酚酞再加入一米粒大小的金屬鈉,投影于屏幕上,可使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浮”(鈉浮在水面上),“熔”(熔為小球),“游”(迅速游動),“紅”(酚酞水溶液變紅)

[演示2-4],重點檢驗收集到的氣體。引導學生觀察產(chǎn)生有關現(xiàn)象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

[討論]

①鈉的原子結構特點和水的組成,得到的結論是鈉置換出水中的氫,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鈉。

②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解釋鈉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鈉的密度比水?。忉屸c與水反應時,為什么熔成小球(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解釋鈉熔成小球后為什么在水面上向各個方向迅速游動(反應生成的氫氣對其產(chǎn)生了推動作用)。解釋滴有酚酞的水為什么變紅(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使酚酞變紅)

③由此得出保存鈉的方法:隔水、隔空氣,而保存在煤油中(比煤油的密度大,且不溶于煤油)。

6.通過掌握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說明鈉的主要用途,以幫助學生改進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結構→性質→用途相互滲透。

(四)總結、擴展

1.總結鈉是主要的活潑金屬元素,它亦為堿金屬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通過學習鈉的結構和性質,使學生進一步建立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通過有關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2.擴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鈉可作為主要的工業(yè)原料,除課本介紹的用鈉制高壓鈉燈、與金屬鉀制成金屬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制貴重金屬外可補充制成鈉的氫化物—氫化鈉,并介紹它的結構特點及在現(xiàn)代工業(yè)和科技方面的用途。八.布置作業(yè)1.思考題

(1)鈉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嗎?

(2)鈉與水反應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如欲滿足鈉離子與水的個數(shù)之比為1:100,則生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2.書面作業(yè)

(1)課本第31頁的有關練習。

(2)補充高中化學教案:高一化學《鈉的化合物》教案模板時間:2013-1-2417:02:34點擊:3235【大中小】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及性質的不同點。能力目標運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情感目標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jié)的難點。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本節(jié)教材與第一節(jié)教材相類似,本節(jié)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能力。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教法建議1.加強實驗教學??蓪⒁恍┭菔緦嶒炞鲞m當?shù)母倪M,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可補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Na2O2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3.緊密聯(lián)系實際。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jù)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學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yè)發(fā)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教學設計示例課題:鈉的化合物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教學過程[提問]鈉與非金屬反應,如Cl2、S、O2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而引入新課1.鈉的氧化物(1)展示Na2O、Na2O2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演示[實驗2-6]用棉花包住約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wǎng)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①Na2O、Na2O2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放出氧氣)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氣)②Na2O2、Na2O與CO2作用2Na2O2+2CO2=2Na2CO3+O2↑(放出氧氣)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氣)[討論]①Na2O2是否是堿性氧化物②Na2O2是否是強氧化劑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Na2O2與水作用除生成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作用產(chǎn)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補充實驗]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織物的漂白實驗,有色織物褪色。②將酚酞試液滴入該溶液,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Na2O2的用途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①展示Na2CO3、NaHCO3樣品,做溶解性實驗。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a.Na2CO3、NaHCO3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b.Na2CO3、NaHCO3、CO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將二者的性質總結列表。②讓學生回憶將過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xiàn)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CO2+CaCO3+H2O=Ca(HCO3)2[提問]: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質:Na2CO3+CO2+H2O=2NaHCO3碳酸氫鈉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質:③“侯氏制堿法”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得出??偨Y、擴展:(1)總結通過列表對比學習:鈉的氧化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連線法表示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可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2)擴展根據(jù)Na2O2的性質可知Na2O2與CO2、H2O反應,則可增加可燃燒氣體(如CH4、H2、CO……)與Na2O2共存于密閉容器,電火花點燃時反應以及酸式碳酸鹽與Na2O2共熱時的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根據(jù)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轉化,不僅可掌握碳酸鹽、碳酸氫鹽相互轉化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態(tài)時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檢驗方法,在固態(tài)時,可用加熱法,在溶液中則需選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決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布置作業(yè):1.補充作業(yè)(1)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過量的CO2的現(xiàn)象及原因是什么?(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鈉塊(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與水完全反應,生成氣體1.12L(標準狀況),將這些氣體引燃后冷卻到標準狀況,剩余氣體為0.0336L,求鈉塊中單質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各多少克?(3)由Na2CO3·nH2O與NaHCO3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堝中充分加熱至質量不變時,將殘留固體用足量的鹽酸溶解可產(chǎn)生標準狀況的氣體3.36L;若將28.2g原混合物與鹽酸反應則放出標準狀況下氣體4.48L,由此計算:①殘留固體質量,②n值,③NaHCO3質量(4)今向100g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鹽的質量為13.7g時,通入多少克CO2?(5)200℃時,11.6gCO2和H2O的混合氣體與足量Na2O2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3.6g2.教材有關習題參考答案:(1)現(xiàn)象:產(chǎn)生白色沉淀原因:①溶解度:Na2CO3>NaHCO3②溶質的質量:2NaHCO3>Na2CO3(168>106)

Na2CO3+CO2+H2O=2NaHCO3

③溶劑:反應消耗水,使溶劑減少板書設計:第二節(jié)鈉的化合物

(一)鈉的氧化物

(三)[小結]:Na及其化合物的相互關系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了解鈉的物理性質;

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了解鈉的存在和用途。能力目標

透過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分析其產(chǎn)生的內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其科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好文化知識,報效祖國的神圣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本節(jié)教材包括三部分,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鈉的存在和主要用途。其中鈉的化學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在鈉的化學性質中重點討論了鈉與氧氣及鈉與水的反應。難點就是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在鈉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紹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兩種形態(tài),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然后結合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引導學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鈉只能以化合態(tài)存在。教材對鈉的用途只作簡單介紹。教法建議1.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具體建議如下:(1)盡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2)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3)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結論。(4)鈉和氧氣的反應可由[實驗2-2]鈉的表面在空氣中的變化而引入。2.深入挖掘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新知識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優(yōu)化的知識結構。(l)雖然堿金屬單質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但它們的某些化合物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讓學生標出與反應的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3)應將的結構、性質、保存、存在、用途緊密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主線。充分體現(xiàn)結構決定性質、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決于性質這一思想。(4)學習了鈉與水的反應后,緊接著可讓學生討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生成什么物質?”再做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來驗證。使學生對初中學習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有一個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學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任何規(guī)律都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使學生樹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學思想。教學設計示例課題:鈉重點: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征認識鈉的化學性質難點: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這是元素化合物的第1個主族元素的學習,應采取從結構到性質至用途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為后面的主族元素的學習開好頭。

(2)介紹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程序。

(3)介紹第一節(jié)鈉在全章內容中的重要性。

2.練寫堿金屬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1)教師指導學生在書后的周期表中查出堿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指導學生掌握堿金屬的核電荷數(shù)遞變的規(guī)律。

(2)熟練的寫出堿金屬的名稱、符號及核電荷數(shù)。

3.教師強調

重視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以結構為基礎,以性質為重點,以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鈉的物理性質

演示課本第28頁[實驗2-1],請一位學生切割鈉(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動手操作能力)。并指導學生閱讀鈉的物理性質的課文(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5.鈉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的反應

[提問]在空氣中,新切的鈉面上有什么變化?

演示:課文第29頁[實驗2一2]并補充鈉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

[總結]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課文有關鈉與氧氣反應的內容,理解常溫下“發(fā)暗”,“燃燒黃色火焰”,“淡黃色”固體等關鍵的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以理解促進記憶,并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黃色火焰)

(2)與硫等非金屬反應

[提問]根據(jù)鈉與氧氣反應的現(xiàn)象和鈉的最外層電子結構,推知鈉與氯氣、硫等反應,指出鈉與硫粉研磨,會發(fā)生爆炸,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研磨易爆炸)

(劇烈燃燒)

(3)與水的反應

演示課本第29頁[實驗2-3]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鈉在水中變化的情況。

演示[實驗2-3],可利用多媒體投影,在一U形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滴加1滴酚酞再加入一米粒大小的金屬鈉,投影于屏幕上,可使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浮”(鈉浮在水面上),“熔”(熔為小球),“游”(迅速游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