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積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匯編3篇_第1頁
肝積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匯編3篇_第2頁
肝積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匯編3篇_第3頁
肝積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匯編3篇_第4頁
肝積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匯編3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肝積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匯編3篇

篇一: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

面癱病(面神經(jīng)炎)診療方案

一、概述面癱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

特征的一種常見病,一般

癥狀是口眼歪斜。

中醫(yī)診斷:第一診斷為面癱(TCD編碼:BNV120)o

西醫(yī)診斷:第一診斷為面神經(jīng)炎(ICD-10編碼:G51.802)o

中醫(yī)觀點:面神經(jīng)麻痹俗稱面癱,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癱

瘓,多由風邪入中面部,痰濁阻滯經(jīng)絡所致,是一種常見病,

多發(fā)病。

西醫(yī)觀點:面癱由感染、特發(fā)性(常稱Bell麻痹)、

腫瘤性、神經(jīng)源性等多種原因形成面部神經(jīng)痙攣麻痹,導致

面部肌肉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

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等癥。

二、診斷:

(一)中醫(yī)診斷:

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

規(guī)劃教材《針灸學》(石學敏主編,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

年)。

(1)起病突然,春秋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側面頰、

耳內、耳后完骨處的疼痛或發(fā)熱。

(2)一側面部板滯,麻木,流淚,額紋消失,鼻唇溝

變淺,眼不能閉合,口角向健側牽拉。

(3)一側不能作閉眼,鼓腮、,露齒等動作。

(4)肌電圖可表現(xiàn)為異常。

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

規(guī)劃教材《神經(jīng)病學》第五版(王維治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

社,2004年)o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涼吹風史,或有病毒感染

史。

(2)表現(xiàn):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病側額紋消失,

眼裂不能閉合,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時

漏氣,食物易滯留于病側齒頰間,可伴病側舌前2/3味覺喪

失,聽覺過敏,多淚等。

(3)腦CT、MRI檢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發(fā)病15天以內。

2.恢復期:發(fā)病16天至6個月(發(fā)病半月-一面肌連

帶運動出現(xiàn))。

3.聯(lián)動期和痙攣期:發(fā)病6個月以上(面肌連帶運動

出現(xiàn)以后)。

(三)證候診斷

1.風寒襲絡證: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兼見

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脈浮緊。

2.風熱襲絡證: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繼發(fā)

于感冒發(fā)熱,或咽部感染史,舌紅苔黃膩,脈浮數(shù)。

3.風痰阻絡證: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或面

部抽搐,顏面麻木作脹,伴頭重如蒙、胸悶或嘔吐痰涎,舌

胖大,苔白膩,脈弦滑。

4.氣虛血瘀證: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日久不愈,

面肌時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

三、鑒別診斷:

(一)中醫(yī)鑒別診斷

1.中風?。嚎捎锌谏嗤嵝?,同時伴突然告仆,半身不

遂,言語蹇澀,偏身麻木。

2.口僻:可有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

(二)西醫(yī)鑒別診斷

1.周圍性與中樞性面癱的鑒別:周圍性與中樞性面癱

的鑒別癱瘓明顯者一目了然,極輕者鑒別困難??梢砸揽恳?/p>

下幾方面進行鑒別:一靠表情運動,周圍性者癱瘓更加明顯,

而中樞性者哭笑時并不表現(xiàn)癱瘓。二靠掌須反射,周圍性面

癱時無或減弱,中樞性面癱時有或亢進,但此法不太可靠。

三靠將其它體征聯(lián)系起來判定,則最為可靠。

2.2、RamsayHunt綜合征: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

引起的多發(fā)性神經(jīng)病變,表現(xiàn)為突發(fā)性周圍性面癱;患耳疼

痛,鼓膜、外耳道、耳廓皰疹;可能有聽力下降、聽覺過敏、

耳鳴、眩暈等。其他全身表現(xiàn)有發(fā)熱、口唇皰疹、淋巴結腫

大、Horner綜合征、頸部皮膚感覺遲鈍等。其中“面癱、耳

痛、皰疹”被視為RamsayHunt綜合征的三聯(lián)征。與貝爾面

癱比較,RamsayHunt綜合征面癱嚴重、預后較差。值得注

意的是,當RamsayHunt綜合征皰疹出現(xiàn)較面癱晚時容易與

貝爾面癱混淆。

四、治療方案

(一)針灸治療:采用循經(jīng)與面部局部三線法取穴。

1.體針

(1)急性期

治法:驅風祛邪,通經(jīng)活絡。

第一周:循經(jīng)取穴,取四肢和頭部外周的百會、風府、

風池、太沖、合谷等穴位。針刺0.8?1寸,百會平補平瀉,

風府、風池、合谷瀉法,太沖補法,留針30分鐘。

第二周:循經(jīng)取穴,取頭部及面部外周的百會、風府、

風池、太沖、合谷(健側或雙側)等,刺法同前。取神庭、

太陽、下關、翳風、巨修等,針刺0.8?1寸,平補平瀉手

法,留針30分鐘。

隨癥配穴:舌前2/3味覺喪失加廉泉;聽覺過敏加聽宮。

亦可采用陽明經(jīng)筋排刺,即按照陽明經(jīng)筋循行路線,每

隔0.5寸1針,排列成兩排(約針8-10針),留針30分鐘。

(2)恢復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補脾胃、榮肌養(yǎng)筋。

循經(jīng)取穴、頭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線法取穴。

采用循經(jīng)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會、風府、風

池、太沖、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陽、下關、翳風、足

三里、內庭,針刺0.8?1寸。神庭、太陽、下關、翳風采

用平補平瀉手法,足三里、內庭采用補法,留針30分鐘。

面部局部三線法取穴:從神庭、印堂、水溝至承漿,這

些穴位在人體面部正中線上稱為中線;陽白、魚腰、承泣、

四白、巨修、地倉在面前旁正中一條線上,稱為旁線;太陽、

下關、頰車在面部側面的一條線上,稱為側線。始終以三條

基本線上的穴位為主穴。隨癥配穴:眼瞼閉合不全取攢竹、

魚尾穴,鼻翼運動障礙取迎香穴,頸肌運動障礙取夾承漿穴。

針刺0.5?1.5寸,采用平補平瀉、間斷快速小幅度捻轉手

法,200轉/分,捻針2分鐘,間隔留針8分鐘,重復3次,

留針30分鐘。

亦可采用陽明經(jīng)筋排刺,即按照陽明經(jīng)筋循行路線,每

隔05寸1針,排列成兩排(約針8T0針),留針30分鐘。

(3)聯(lián)動期和痙攣期

治法:培補肝腎、活血化瘀、舒筋養(yǎng)肌、息風止痙。

采用循經(jīng)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線法取穴針灸治療:百會、

風府、風池、太沖、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陽、下關、

翳風、足三里、內庭,針刺0.8?1寸。神庭、太陽、下關、

翳風采用平補平瀉手法,足三里、內庭采用補法。若面肌跳

動選行間、陽陵泉,采用瀉法;若面肌萎縮則選用脾俞、三

陰交穴針灸治療,采用補法,留針30分鐘。若出現(xiàn)倒錯或

聯(lián)動,可以采用繆刺法(即在針刺患側的同時配合刺健側),

根據(jù)倒錯或聯(lián)動部位選用太陽、下關、陽白、魚腰、承泣、

四白、巨髏、地倉、頰車等穴,還可配合艾灸或溫針灸或者

熱敏灸治療。

隨證配穴:風寒襲絡證加風池、列缺;風熱襲絡證加大

椎、曲池;風痰阻絡證加足三里、豐?。粴馓撗鲎C足三里、

膈俞。

2.電針

適應于面肌萎軟癱瘓者。一般選取陽白一太陽、下關一

巨蜉、頰車一地倉三對穴位。陰極在外周,陽極在中心部。

波形為連續(xù)波,頻率l-2Hz,輸出強度以面部肌肉輕微收縮為

度。電針時間約30分鐘。

3.灸法

適應于風寒襲絡證者,選取太陽、下關、翳風、承漿、

陽白、魚腰、承泣、四白、地倉、頰車、印堂、巨作、夾承

漿等面部穴位,采用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溫針灸或者

熱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約20分鐘。

4.拔罐

適應于風寒襲絡證各期患者。選取患側的陽白、下關、

巨踢、地倉、頰車等穴位。采用閃火法,于每穴位區(qū)域將火

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約1秒鐘,不斷反復,持續(xù)5分鐘左右,

以患側面部穴位處皮膚潮紅為度。每日閃罐1次,每周治療

3-5次,療程以病情而定。

5.刺絡療法

適用于面癱后期,口角歪斜仍明顯者。取穴:內地倉(口

腔內頰部內側相對地倉之小靜脈)。

6.梅花針叩刺

適用于病人患側腫脹明顯,疼連肩背部取穴:太陽、地

倉、下關、合谷、列缺等根據(jù)病情,亦可辨證選取面部以

外的穴位,配合刺絡拔罐治療。

注:面癱側腫脹明顯,疼連肩背部,根據(jù)督脈循脊里,

上達項后風府,沿前額下行鼻柱等中醫(yī)理論,予后背督脈梅

花針重扣拔火罐,大椎穴,肩井穴三棱針點刺出血加拔火罐

(二)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

1.風寒襲絡證

治法:祛風散寒,溫經(jīng)通絡

推薦方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炙麻黃、熟附子、細

辛、荊芥、防風、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2.風熱襲絡證

治法:疏風清熱,活血通絡。

推薦方藥:大秦蘢湯加減。秦蕪、當歸、蟬蛻、赤白芍、

金銀花、連翹各、防風,板藍根、地龍、生地、石膏等。

3.風痰阻絡證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止痙。

推薦方藥:牽正散加減。白附子、白芥子、僵蠶、全蝎、

防風、白芷、天麻、膽南星、陳皮等。

4.氣虛血瘀證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止痙。

推薦方藥:補陽運五湯加減。黃黃、黨參、雞血藤、當

歸、川苜、赤芍、桃

篇二: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

中醫(yī)科診療規(guī)范

面癱中醫(yī)診療方案

面癱(idiopathicfacialpalsy)或稱Bell麻痹(Bell

palsy)是頸乳突孔內面神經(jīng)非特異性炎癥導致的周圍性面

癱,相當于中醫(yī)的中風病范疇。

一、診斷:

參照2004年國家衛(wèi)生部臨床醫(yī)學委員會制定的《神經(jīng)

病學》進行診斷。

二、中醫(yī)治療

1、辨證治療

風痰阻絡證:

癥狀:患側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變大,不能

閉合或者閉合不全,閉眼時眼球向外上方轉動,顯露白色鞏

膜,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示齒時口角偏向健側,鼓腮吹

哨漏氣;食物滯留于病側齒頰間,病初可伴有癱瘓側乳突疼

痛,耳內或者下頜角疼痛。舌質暗淡,苔白膩或者黃膩,脈

弦滑或者弦緊。治法:化痰通絡,祛風散寒。

方藥:牽正散加減。白附子、僵蠶、全蝎各9克,等分

為未分兩次服。加用防風引藥上行,川苜去頭面之風。

療效評估:該病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季節(jié)都可發(fā)病以春

節(jié)多見療效評判標準分為四類:痊愈:患部完全恢復正常;

顯效:患部基本恢復正常,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者

皺眉時額紋比健側淺;有效:患部明顯恢復,患側眼瞼閉合

不嚴,口角輕度歪斜;無效:治療后無好轉或者略有改善。

證實以辨證為核心的治療方案療效明顯。

2、針灸治療:取手足陽明經(jīng)為主,足太陽經(jīng)穴為輔,

面癱早期針數(shù)宜少,宜淺,宜精,后期諸穴位酌予斜刺或者

透刺,初期宜補后期宜瀉加用懸灸。

處方:地倉、頰車、合谷、陽白、四百

方義:本方重在麻痹部位取穴,配合遠部取穴,目的在

于疏通陽明太陽經(jīng)脈,祛風散寒,疏通氣血,使肌肉筋脈得

以濡潤溫養(yǎng),面癱可愈。加減:抬眉差加攢竹,鼻唇溝平坦

加用迎香人中歪斜加水溝,舌麻味覺減退加廉泉。

療效評估:根據(jù)臨床實踐觀察,針灸具有良性調整作用,

可以提高神經(jīng)興奮性,加速面癱的恢復。針灸已經(jīng)被世界衛(wèi)

生組織列為面癱的首要方法。

3、隔姜灸:姜片厚約2-3mni,刺數(shù)眼,上置艾柱,三到

五壯,以皮膚微紅為度。

療效評估:此療法屬于中醫(yī)特色療法,取艾柱溫熱散寒,

借生姜解表散寒之力共同作用于穴位,施治過程中患者常感

覺蟲爬蟻道的舒適感,利于面癱的早期恢復。

1

4.護理:1、避風,必要時可以戴口罩,眼罩防護。2、

因眼瞼閉合不全灰塵容易侵入,每天點眼藥水2——3次。3、

嚴格忌口,禁食酸辣涼食物,避免涼水洗臉。

5、康復:時間從發(fā)病10天到20天。方法:對鏡做皺

額,蹙眉,閉眼,吹口哨,示齒等運動,訓練時要按體操節(jié)

奏進行,每日2——3次。2、自我按摩,因面肌薄,用力宜

輕柔、適度、持續(xù)、穩(wěn)重。早晚各一次。

三、中疑難點分析:

1、面癱患者的急性期為三到七天,急性期時病情緩解

不明顯或者逐漸加重,患者對此非常困擾,以至于質疑中醫(yī)

治療方案,其中有一部分會自動終止治療。如何建立患者對

于中醫(yī)治療的信心和信任感難度很大。

2、病人病情復雜多樣,細微變化之處,中醫(yī)解釋的理

論系統(tǒng)患者很難接受,如何讓患者信服是一個艱巨的問題。

3、老年患者發(fā)病時伴有乳突疼痛合并糖尿病、高血壓、

動脈硬化、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者單純中醫(yī)治療效果較差,

難度大。

為了進一步發(fā)揮中醫(yī)藥在治療面癱中的作用,并使其療

效得到認可,本??茢M題出如下解決措施和思路:1:加強患

者的心理疏導,使其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疾病的發(fā)展過程。

2、面癱的癥狀千差萬別,需要更為完善的中醫(yī)診療方

診療方案優(yōu)化說明:我科通過多年來對診療方案的應用,

針對不同病癥,采用2009年5月修訂的診療方案辯證論治

本病,中醫(yī)治療率及患者量與上一年比均有一定的提高,但

是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本方案。

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與拔牙后,咽炎后,重感冒后并發(fā)面

癱用從風熱外感的角度調整診療方案,因此加入了風熱型,

主方為銀翹散加減,重用雙花連翹黃連等,這些藥物有清熱

解毒的作用,臨床效果較好,因此在我們優(yōu)化診療方案時,

加入了風熱證。另外部分病人面癱側腫脹明顯,疼連肩背部,

根據(jù)督脈循脊里,上達項后風府,沿前額下行鼻柱等中醫(yī)理

論,予后背督脈梅花針重扣拔火罐,大椎穴,肩井穴三棱針

點刺出血加拔火罐,療效較好。

高血壓病中醫(yī)診療方案

高血壓病又稱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以動脈壓升高尤其是舒

張壓持續(xù)升高為特點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病因尚

不十分清楚,長期精神緊張、有高血壓家族史、肥胖、飲食

中含鹽量高和大量吸煙者發(fā)病率高。臨床上以頭暈頭痛、耳

鳴健忘、失眠多夢、血壓升高等為基本特征。晚期病人常伴

有心腦腎等器質性損害。結合本病臨床表現(xiàn),一般屬中醫(yī)

“眩暈”、“頭痛”病范疇;主要由情志內傷、肝腎陰虧陽

亢或飲食不節(jié),痰濁壅滯所致;治此常以滋陰平肝潛陽或除

痰祛濕等為大法。

2

如何預防高血壓病的發(fā)生或控制高血壓病的發(fā)展?長

期以來人們只注重用中西藥降壓治療,忽略了從發(fā)病原因方

面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盡管把血壓降了下去,而一旦停藥

血壓又會恢復到原來水平,甚至不斷升高。因此,對于本病

應做到“未病先防”與“既病防變”相結合。實踐證明,對

已病者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大都可以截斷扭轉病勢。

(一)基本措施:

1.無高血壓病者,應做到未病先防,如平素應積極開

展養(yǎng)生防??;偶爾發(fā)現(xiàn)一二次血壓升高,即應引起重視,如

定期復查、及時開展防與治。

2.一旦患有本病,原則上一期高血壓病應重在防而兼

顧治,以防發(fā)展;二期、三期合并有心、腦、腎器質性損害

者則在中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注重于防,以阻止病情惡化。

3.患病后應加強攝生調養(yǎng),尤其要保持心情舒暢,不

必恐懼、焦慮和緊張。只要情志暢達,氣血陰陽協(xié)調,自有

益于本病的康復。

4.注意勞逸結合,慎防勞心、勞力和房事太過。緊張

的腦力勞動者尤需注意休息、娛樂;否則,長期精神緊張會

使交感神經(jīng)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小動脈收縮,從而使

血壓增高。房事太過亦是如此。

5.經(jīng)常散步或戶外活動,以及郊游覽勝,可促使氣血

陰陽平和,降低并穩(wěn)定血壓。

(二)飲食調護:

1.控制食鹽量正常成人每日攝入6克食鹽為宜;患高

血壓病尤其是合并有心、腎功能不全者則應減量,一般每日

3?4克。

2.限制飲食,防止過胖飲食要有節(jié)度。長期食量過大,

易使痰濕內盛而肥胖,肥胖者又易發(fā)高血壓病。所以高血壓

病(尤其是體胖者)要適當限制飲食,或少食精白米飯,多

食糙米及雜糧;并可運用“攢針刺耳穴法”減肥。

3.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對飲食的基本要求是以清淡素

食為主,少食肥甘油膩,飲食合理搭配。此外,還需了解三

點:①宜以豆類及谷類為主食,如黃豆、大麥、小米、玉米、

小麥、高梁等,以白萊、芹菜、西紅柿、豆芽、菠菜、蘿卜、

海帶等為主要蔬菜;多食新鮮水果如柑橘、山楂、蘋果等。

②少食或不食動物脂肪,而以植物油如豆油、棉油、糠油等

為主;少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螃蟹、帶

魚、魚子等。③少食發(fā)物如雄雞、豬頭肉、狗肉、鹿茸等,

因這一類發(fā)物均易耗損肝陰,使肝陽易亢,病情復發(fā)或加重。

4.戒煙忌酒,少食辛辣煙酒及辛辣之品對人體的危害

對高血壓病的危害尤為明顯。如煙草中的尼古丁易使人體去

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痙攣,血壓升高;長期大量

飲酒,對本病不僅易誘發(fā)中風,還會促使內源性(肝)膽固

醇合成,血脂升高,引起動脈硬化和加重高血壓病。

5.因時因地,堅持食療即結合具體情況,經(jīng)常選用下

述食療方服之,亦有防治效果。

(1)葛根粥:粟米100克,水浸一夜濾干,與葛根粉

60克同煮粥食,每日1次,常食。

3

(2)山楂晶:亦可用山楂沖劑當飲料經(jīng)常沖服,具有

降脂、防高血壓之效。

(3)淀粉粥:鮮葛根150克,沙參、白芍各30克,共

經(jīng)水磨后澄取淀粉,曬干備用。每次用淀粉30克,粳米60

克,煮粥食,每日1次。

(4)玉米粥:玉米煮粥,經(jīng)常食之。

(5)鮮牛奶:每日早上喝1瓶,無病可防發(fā)生,有高

血壓病者可防發(fā)展?!侗静菔觥分^其能“滋陰養(yǎng)血,制其陽

亢”o現(xiàn)今研究,如日本《我的健康》雜志1984年第一期

報導,牛奶中富含鈣和蛋白質,其預防高血壓病效果明顯。

防止高血壓病并可降壓的食物還有洋蔥、芹菜、海螯皮、

大蒜、海參、綠豆等。日本人喜用大洋蔥10個,切細放入

茶壺內加水煮,煮沸后用小火煨,煎到水的顏色如茶樣,每

天代茶喝1?3杯,兩頓飯之間喝最有效。連喝十來天即可

使血壓降至正常。

(三)方藥內服:結合本病多表現(xiàn)為肝腎陰虛、痰濕瘀

血滯留的病理特點,近年來國內有人于本病的早中期采用滋

陰潛陽、法痰活血之法,以“截斷扭轉病勢”。實踐證明,

下述方藥并不直接產(chǎn)生降壓作用,但卻具有軟化血管、穩(wěn)定

血壓、阻止病情發(fā)展的作用。

1.滋陰通脈丸葛根、昆布、山楂、丹參、首烏各2份,

懷牛膝、澤瀉、蒲黃、赤芍、草決明、半夏、麥芽各L5

份,天冬、龜膠、枸杞各1份。按比例,共碾未,煉蜜為丸。

每丸重6克。每次1丸,每日3次。1個月為1療程,停藥

一周后再服??蛇B服3?4個療程。本方適用于以陰虛為主,

其血壓偏高而無須用降壓藥,或癥狀不顯者,亦可作為輔助

治療藥,配合降壓的中西藥使用。

2.半夏化痰丸半夏、白術、鉤藤、澤瀉、生大黃、山

楂各2份,天麻、菖蒲、茯苓、郁金、昆布、天南星、首烏

各1.5份,丹參、桃仁、天竺黃各1份。制法、用量、服

法均同上方。本方適用于體形肥胖、痰濕較盛者。

(四)其他措施:

1.針灸取穴足三里、合谷;內關、太沖;三陰交、曲

池、陽陵泉。用瀉法,不留針,每天取一組穴。交替使用。

2.藥枕杭菊花、桑葉、野菊花、辛夷各500克,薄荷、

紅花各150克?;旌戏鬯楹罅戆枞氡?0克,裝入布袋作

枕頭使用。每劑藥可用3?6個月,為防潮,可常取出太陽

曬。凡高血壓病、正偏頭痛,既可以此緩解癥狀,又可預防

早期病人復發(fā)。此外,還有用菊花1000克,丹皮、白芷、

川穹各250克,制成藥枕防治之。

3.氣功一般以靜功效果較好,血壓過高者宜打太極拳。

氣功和太極拳動作柔和,姿勢松緩,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

松,使血壓下降;心境寧靜,有助于消除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同時還可改善機體內的平衡與協(xié)調。

4

4.按摩自我按摩可調節(jié)大腦皮質功能,改善腦內血液

循環(huán),使血管微擴張,血流增加,對降低血壓、防治動脈硬

化有一定效果??刹捎冒茨∧X功。

針灸推拿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中醫(yī)(針灸推拿)診療方案

一:頸椎病頸椎?。菏侵割i椎間盤退行性變及頸椎骨質

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脊髓、神經(jīng)根、血管及交感神經(jīng),

并由此產(chǎn)生頸、肩、上肢一系列表現(xiàn)的疾病,簡稱頸椎病。

頸椎病分為五型,即頸型、神經(jīng)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

交感型。中醫(yī)理論認為,感受外邪、跌撲損傷、動作失度、

可使項部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故頸部疼痛、僵硬、酸脹;肝

腎不足,氣血虧損,督脈空虛,筋骨失養(yǎng),氣血不呢益腦

竅,而出現(xiàn)頭痛、頭暈、耳鳴、耳聾;經(jīng)絡受詛,氣血運行

不暢,導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癥狀。針刺治療:穴取雙側:風

池,頸夾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夾脊。椎動脈型加

腦空,太陽,角孫,腦戶,百會,后頂,強間等;神經(jīng)根型

加肩鶻,肩髏,肩貞,曲池,合谷等。每日交替取一定數(shù)量

以上臉穴上電,平補平瀉,留針30minqdTDP照射:偈部30min

qd莪罐:適量,5minqd中頻脈沖電治療:頸部及患部適

當部位,30minqd頸椎病推拿:30minqd①準備手法:先

用滾法放松患者頸、肩背部的肌肉;接著,用拇指與食中三

指拿捏頸項兩旁的軟組織由上而下操作。②治療手法:用拇

指指腹點揉風池、太陽、百會、風府、天宗、曲池、合谷等

穴;彈撥缺盆、極泉、小海等穴;牽引頸部。③結束手法:

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牽抖上肢?!景凑Z】針

對椎動脈型頸椎病,結合2nli當歸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

C5-C6頸夾脊穴穴位注射。qd,左右交替用,10日為一療

程,療效轎好。針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務必配合頸部牽引3-5

分鐘,qd,療效轎滿意。針灸推拿結合治療頸椎病可明顯

改善癥狀,尢其對頸型、椎動脈型、神經(jīng)根型有轎好的效果。

二:肩周炎是以肩部長期固定疼痛,活動受限為主癥的疾病。

中醫(yī)認為風寒是本病的重要誘因,故中醫(yī)常稱為“漏肩風”、

“肩凝癥”、“凍結肩”等。針刺治療:穴取:肩井,肩中

俞,肩外俞,肩鶻,肩髏,肩貞,曲池,合谷及痛點明顯阿

是穴等。每日交替取一定數(shù)量腌穴上電,平補平瀉,留針

30minqdTDP照射:患部,30minqd獲罐:適量,5minqd

中頻脈沖電治療:肩部及患部適當部位,30minqd肩重推

拿:30minqd①準備手法:用滾法或拿揉法施術,重點在肩

前部、三角肌部及肩后部,配合患肢的被動外展、旋外和旋

內活動,以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粘連松解。②治療手法:點

壓肩井、秉風、天宗、肩內陵、肩貞、肩弱等穴,并于粘連

部位施彈撥手法,剝離粘連。作環(huán)轉搖動,拿捏法于肩周,

然后上舉搬法和后背搬法。③結束手法:用搓法從肩部到前

臂,反復上下搓動結束治療?!景凑Z】治療中推拿搬法轎為

關鍵,是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主要手段,針對患者怕痛特點,可

結合患者自行吊單杠鍛煉和后背拉手鍛煉等。本病預后良好,

一般功能均能恢復,且痊愈后很少復發(fā),但有糖尿病史或結

核病史的患者,治療效果轎差。

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隕于腰椎間盤

的退變與損傷,導致脊柱內外力學平衡失調,使椎間盤的髓

核自破裂口突出,壓迫腰髓脊神經(jīng)根或馬尾神經(jīng)而引起腰腿

痛的一種病癥。此病為中醫(yī)學中痹癥之“腰痹”范疇。病因

由內因(解剖結構和發(fā)育上的缺陷)和外因(損傷和勞損,

寒冷刺激)引起。針刺5

篇三:肝積中醫(yī)護理方案

肝積(原發(fā)性肝癌)中醫(yī)護理方案

肝積因正氣虛弱、情志久郁、脾虛濕聚、濕熱結毒、肝

陰虧虛等所致。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的特異性癥狀。病位在肝,

涉及膽、脾、胃。

臨床表現(xiàn)肝癌的早期或缺乏癥狀或有肝區(qū)疼痛,上腹部

可捫及腫塊,惡心、嘔吐或腹瀉,胃納減退,消瘦乏力,發(fā)

熱等。晚期可出現(xiàn)黃疸,腹水,黑便,兩下肢腫等及腫瘤轉

移部位所出現(xiàn)的相應癥狀。

一、護理評估

1、注意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

2、根據(jù)患者生命體征、輔助檢查及臨床表現(xiàn),評價患

者病情輕重程度。

3、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心理社會狀況。

4、辯證:肝郁脾虛證;氣滯血瘀證;脾虛濕困證;濕

熱蘊結證;肝陰虧虛證。

二、護理要點

1、一般護理

1.1按中醫(yī)內科護理常規(guī)進行。

L2重者臥床休息,輕者適當活動。

1.3定時測量各項生命體征,腹水病人定期測體重,量

腹圍。

2、病情觀察

2.1肝區(qū)疼痛為常見癥狀之一,患者不能耐受時,應及

時發(fā)現(xiàn),對癥止痛治療。

2.2警惕肝性腦病的發(fā)生,若患者出現(xiàn)嗜睡、行為異常

或輕度性格改變等肝性腦病的前驅病癥,應及時報告醫(yī)師處

理。

2.5骨轉移者加強肢體保護。

2.6腹部轉移常發(fā)生腸梗阻,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腹脹、

腹痛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