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滬科版九年級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下列屬于有性生殖的是()A.雜交水稻B.土豆塊莖繁殖C.油菜葉組織培養(yǎng)D.竹發(fā)芽竹筍2、基因傳遞錯誤的是()A.經過生殖細胞傳遞B.精子中基因減半C.精子也是細胞D.精子中帶有子代全部性狀3、哪個是癌細胞的特征?()A.細胞萎縮,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B.無限增殖,失去控制C.仍具有發(fā)育的潛能D.細胞內的色素逐漸積累4、向日葵會隨著太陽而轉動,這種現(xiàn)象說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A.生長B.繁殖C.新陳代謝D.應激性5、甘薯和馬鈴薯中的淀粉是()A.在土壤中甘薯和馬鈴薯制造來的B.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積累而來的C.由葉制造再由莖運輸而來的D.由根吸收制造而來的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6、下列有關動物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A.鯽魚用鰓呼吸,用鰭游泳B.大鯢幼體用肺呼吸C.丹頂鶴前肢變成翼D.家鴿不是恒溫動物7、下列屬于花的重要結構的是和()A.花瓣B.雄蕊C.雌蕊D.萼片8、關于生態(tài)的成分說法不正確的是()A.植物都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B.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要長久的維持下去,只需要生產者和消費者C.細菌和真菌都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D.蘑菇屬于分解者9、下列有關生物膜轉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具膜結構中膜的轉化是不可逆的B.具膜小泡成為具膜結構的一部分要靠膜的融合C.內質網和細胞膜是相互轉化的D.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是膜之間轉化的前提條件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列各項實驗中,選擇器材、試劑合理的是()A.顯微鏡,觀察蚯蚓剛毛B.碘液,檢測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C.生理鹽水,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D.溫度計,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11、某同學想用顯微鏡最清楚地觀察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你應幫他從下列四臺顯微鏡中選擇()顯微鏡編號目鏡物鏡A5×10×B10×10×C10×40×D16×40×A.AB.BC.CD.D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2、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____的多個器官按照____組合在一起就構成系統(tǒng).13、如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鼠與貓頭鷹的關系是____.
(2)該食物網中的所有生物的能量最終來自____.
(3)如果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重金屬汞的污染,則圖中____體內重金屬汞的含量最高.
(4)除了圖中所示的成分外,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應有____和陽光;水等非生物部分.
(5)圖中最高等的動物是____,其體溫恒定,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更強.14、不知你有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下面,就讓我們通過“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節(jié)實驗課上的經歷來感受一下吧.
(1)課一開始,老師要交待實驗要求.聽清老師講話,依賴于你的聽覺.在聽覺形成過程中,具有對聲波敏感的細胞,能夠接受聲波引起的振動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的結構位于內耳的____.
(2)進行實驗之前,需要對照老師板書的材料用具清單清點實驗臺上的物品.你不僅可以看清近處的材料用具,也能看清遠處的板書,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最終形成物像是在眼球的____結構上.
(3)實驗過程中,如果你在點燃酒精燈時,手不小心碰到了火焰,會迅速縮回來,然后才感覺到灼痛.這是因為,完成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在____中,而痛覺、視覺、聽覺的形成都在____的各自功能區(qū).15、“鸚鵡學舌”是同學們熟悉的成語;請結合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行為的發(fā)生和獲得方式上看,“鸚鵡學舌“是一種____行為;從反射類型上分析,“鸚鵡學舌”屬于____反射,這種反射方式與嬰兒的“牙牙學語”的本質區(qū)別是____.
(2)鸚鵡的羽色有黃色和藍色之分,這在遺傳學上被稱為____,用兩只黃色羽毛的鸚鵡為親體,其產生的后代中出現(xiàn)了藍色,這種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由此判斷____為顯性性狀.
(3)若用一只黃色羽毛的鸚鵡和一只藍色羽毛的鸚鵡做親體,推測其后代個體的羽毛顏色及比例.請利用基因圖解法進行推測.____.16、為探究某生物態(tài)因素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小瓶均密閉):
。序號A瓶B瓶C瓶D瓶1各加入等量清水2不加河泥各加入等量河泥3不加水藻各加入等量水藻4各加入兩條相同狀況的小魚5置于相同光照下置于黑暗中小魚生存時間3天12天25天1天分析并回答:
(1)實驗裝置A、B、C所模擬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比較A、B、C的實驗結果可知,小魚的存活時間與哪些實驗條件有關?____.
(2)比較A、B的實驗結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____.
(3)D裝置中,小魚存活的時間比A裝置中的存活時間短,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4)比較C、D的實驗結果可說明____.
(5)如果將B瓶和C瓶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請你提出一個與此相關的探究間題:____.
(6)C瓶的魚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17、為了探究不同濃度的酒精對心臟的影響;現(xiàn)選用活水蚤(10秒內心跳次數(shù)在30-36次之間的成年水蚤),用95%的酒糟和蒸餾水分別配制0.1%;0.2%、0.25%、1%和2%、5%、10%、15%和20%等不同濃度的酒精,在15℃左右的室溫中經過大量實驗,其平均值,測得不同酒精濃度梯度下水蚤在10秒內心臟跳動次數(shù)如表所示:
。酒精濃度清水0.1%0.2%0.25%1%2%5%10%15%20%水蚤心跳數(shù)3338433430282421160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水蚤的心跳,需要用到的儀器是____.
(2)實驗中為什么有一組要用清水處理?____.
(3)當酒精的濃度達到20%時,水蚤會因酒精濃度過大而導致____.
(4)通過實驗數(shù)據,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
(5)根據上述實驗,對你生活的啟示是____.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4題,共20分)18、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科學,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tài)的科學.____.(判斷對錯)19、古代爬行類進化為鳥類,鳥類再進化為哺乳類.____(判斷對錯)20、植物不能進行有性生殖動物才可以.____.21、“白色污染”通常主要指冶煉廠的白色灰塵.____.評卷人得分五、實驗探究題(共1題,共5分)22、為了檢測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情況;小明作如下探究:
步驟一:取兩套裝有同一種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密封好,標上1號;2號,并進行高溫消毒后,置于無菌的環(huán)境中.
步驟二:將1號培養(yǎng)皿打開;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再蓋上,封好.
步驟三:將1號;2號培養(yǎng)皿放在一個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每天觀察并做好記錄.
請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并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一高溫消毒的目的是______.
(2)步驟二相當于細菌培養(yǎng)方法中的哪個步驟:______.
(3)本實驗中;實驗組是______,對照組是______.
實驗變量是______.
(4)實驗探究的目的是______.
(5)實驗結果:可觀察到1號培養(yǎng)皿______.
2號培養(yǎng)皿______.
(6)本探究實驗的結論是______.
.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3題,共15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1年5月;一種由EHEC(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導致的急性腸道疾病在德國爆發(fā),使整個歐洲陷入恐慌,截至6月12日,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者人數(shù)達到4000人,死亡病例34例.800多名患者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溶血性尿毒綜合征,疫情甚至蔓延至歐盟所有的國家,世界各地也加大了對來自疫區(qū)國家芽苗菜等蔬果產品的檢疫力度.
(1)“急性腸道疾病”屬于一種傳染病,它具有____等傳染病的特點,世界各地加大對來自疫區(qū)國家芽苗菜等蔬果產品的檢疫力度,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來看,這種做法屬于____.
(2)如圖表示EHEC的顯微圖片,它的結構與人的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相比,最主要的區(qū)別是____.從免疫學角度看,EHEC屬于____.
(3)假如EHEC侵入人體后,引起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第三道防線即____參與反應產生抗體,這種免疫類型屬于____;若口服細菌性痢疾疫苗,能否預防該病,為什么?____.24、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____,以防止____.25、如圖分別是細菌結構示意圖和真菌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與圖乙中的兩種生物相比較,細胞中具有染色體的是圖中的生物;(2)圖甲的生物在環(huán)境條件惡劣時,能形成,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度過不良環(huán)境.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A【分析】【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
(2)無性生殖的關鍵在于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壓條、克隆、組織培養(yǎng)等.【解析】【解答】解:A;種子的胚是由受精卵發(fā)育形成的;因此,“雜交水稻”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
BCD;“土豆塊莖繁殖”、“油菜葉組織培養(yǎng)”、“竹發(fā)芽竹筍”;都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因此都屬于無性生殖.
所以;屬于有性生殖的是“雜交水稻”
故選:A.2、D【分析】【分析】(1)性狀是指生物體所有特征的總和.任何生物都有許許多多性狀.有的是形態(tài)結構特征;如豌豆種子的顏色;形狀;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為方式,如狗的攻擊性、服從性等等.
(2)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把控制性狀的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與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如圖:【解析】【解答】解:A;精子與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因此基因經過生殖細胞傳遞,A正確;
B;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基因數(shù)是體細胞中的一半;成單存在,因此精子中基因減半,B正確;
C;精子是生殖細胞;因此精子也是細胞,C正確;
D;精子中帶有子代控制性狀的一半基因;而不是帶有全部性狀,D錯誤.
故選:D.3、B【分析】【分析】正常細胞癌變后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斷地分裂,形成腫瘤;二是癌細胞還可以侵入臨近的正常組織,并通過血液、淋巴等進入遠處的其它組織和器官,這就是癌的轉移.【解析】【解答】解:惡性腫瘤;細胞不僅異??焖僭鲋常铱砂l(fā)生擴散轉移的腫瘤.是癌細胞不斷分裂形成的.癌細胞不會發(fā)生分化,分裂后形成的還是癌細胞.癌細胞由“叛變”的正常細胞衍生而來,經過很多年才長成腫瘤.在細胞分化過程中“叛變”細胞脫離正軌,自行設定增殖速度,累積到10億個以上我們才會察覺.癌細胞是一種變異的細胞,是產生癌癥的病源,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不同,有無限生長;轉化和轉移三大特點,也因此難以消滅.正常細胞癌變后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斷分裂,形成惡性腫瘤.二是癌細胞還可以侵入臨近的正常組織,并通過血液、淋巴等進入遠處的其他組織和器官,這就是癌的轉移.選項A、D均為細胞衰老的特征.原癌基因被激活,癌細胞無限增殖無法控制,高度分化,不具備發(fā)育的潛能,故選項B說法正確.
故選:B4、D【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解析】【解答】解: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叫做應激性.應激性能夠使生物“趨利避害”.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向日葵的花盤總是向著太陽,這說明生物具應激性.
故選:D5、C【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篩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識.本知識結合莖的結構圖及各部分功能進行記憶.【解析】【解答】解:我們知道植物的根只能吸收水和無機鹽不能吸收有機物.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yǎng)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根;莖、葉都有篩管,并且是相通的.將植物的葉制造的有機物從上而下運輸給身體的各部分.所以甘薯和馬鈴薯中的淀粉是由葉制造再由莖運輸而來的
故選C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6、BD【分析】【分析】(1)魚類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鯽魚游泳的動力主要來自尾鰭和軀干部的擺動.
(2)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變態(tài)發(fā)育成成體后,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代表動物:青蛙;娃娃魚、大鯢、蠑螈等.
(3)鳥類會飛行,其結構特征總是與其生活相適應的.如前肢變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適于飛行;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阻力;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完成雙重呼吸,可以供給充足的氧氣;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腸很短,能減輕體重;胸肌發(fā)達,利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解析】【解答】解:A;鯽魚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A正確;
B;大鯢屬于兩棲動物;生活在水中,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B錯誤。
C;丹頂鶴屬于鳥類;前肢變成翼,靠翼飛行,C正確;
D;家鴿體溫恒定.屬于恒溫動物;D錯誤.
故選:B、D7、BC【分析】【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解析】【解答】解:在花綻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對花蕊起保護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頂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花藥里有許多花粉.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子房內有許多胚珠.雌蕊和雄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它們是花的主要結構.
故選:BC8、BC【分析】【分析】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分解者和消費者.【解析】【解答】解:A;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將光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故不符合題意.
B;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如果沒有分解者;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遺體及排泄物就會堆積如山,使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間,由此可見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要長久的維持下去沒有分解者是不行的;故符合題意.
C;腐生細菌和直接能夠將動植物的遺體、糞便以及枯枝落葉等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腐生細菌和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但是營寄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不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分解者.故符合題意.
D;蘑菇是營腐生生活的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分解者.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C9、BC【分析】解:A;在細胞內的具膜結構中;膜的轉化有些是可逆的,如胞吐、胞吞過程中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轉化,A錯誤;
B;囊泡是具膜的小泡;依靠膜的融合與具膜結構結合,B正確;
C;細胞膜和內質網膜可以直接相連;相互轉化,C正確;
D;膜的結構特點流動性是膜之間轉化的前提條件;D錯誤.
故選:BC
各種膜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連續(xù):
①各生物膜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即存在直接(實線)或間接(虛線)的聯(lián)系.
②結構上直接相連的膜之間可直接轉變;結構上間接相連的膜之間是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而發(fā)生膜的轉移。
本題考查生物膜的轉化,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和理解能力,難度不大.【解析】【答案】BC10、BC【分析】【分析】對于生物實驗中的常見儀器,以及常見實驗所用儀器,要熟記于心,方可做好此類題目.【解析】【解答】解:A;蚯蚓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觀察因此可以用放大鏡觀察蚯蚓;而顯微鏡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顯微鏡觀察蚯蚓剛毛,A錯誤;
B;淀粉遇碘液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可以選用碘液來檢驗淀粉的存在,B正確;
C;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應先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若滴一滴清水,植物細胞會吸水影響觀察,C正確;
D;空氣中實際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溫度下飽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氣的“相對濕度”.一般來說夏季室溫為25℃時,相對濕度控制在40%-50%比較舒適;冬季室溫為18℃時,相對濕度在30%-40%,所以測量空氣的濕度一般用干濕計,D錯誤.
故選:BC.11、AD【分析】【分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物鏡放大倍數(shù)和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shù)目越少,視野越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小,但數(shù)目越多.視野越亮.【解析】【解答】解: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放大倍數(shù)×目鏡放大倍數(shù)═5×10═50(倍).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放大倍數(shù)×目鏡放大倍數(shù)═10×10═100(倍).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放大倍數(shù)×目鏡放大倍數(shù)═10×40═400(倍).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放大倍數(shù)×目鏡放大倍數(shù)═16×40═640(倍).
因為草履蟲體長一般在180微米左右;存活有大量草履蟲的水滴中甚至肉眼也能觀察到由其反射產生的白點,所以,用低倍數(shù)顯微鏡就可以很容易的觀察到草履蟲,因為在低倍鏡下有較大的視野范圍,也就是能看到較大的水滴內的場景,如果用高倍鏡,視野較小,甚至一只草履蟲就占據了整個視野,當草履蟲一動,它就可以從視場內消失,導致要重新找尋;即使是觀察不動的標本,使用顯微鏡也是應該先用低倍鏡找尋;定位,再用適當調高倍數(shù)進行更細致的觀察.可見A符合題意.
故選:A.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2、生理功能一定的次序【分析】【分析】人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據此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細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最小單位.組織是細胞分化的結果,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組織.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系統(tǒng)是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
故答案為:生理功能;一定的次序.13、捕食太陽能貓頭鷹分解者鼠【分析】【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xiàn)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3)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yǎng)級.
(4)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yǎng)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xiàn)象叫生物富集.【解析】【解答】解:(1)圖中貓頭鷹捕食鼠是為了獲取食物;因此鼠與貓頭鷹的關系是捕食.
(2)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因此該食物網中的所有生物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
(3)有毒物質沿食物鏈流動逐級積累;營養(yǎng)級越低有毒物質積累越少,營養(yǎng)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越多.圖中營養(yǎng)級最高的是貓頭鷹.因此“如果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重金屬汞的污染”,則圖中貓頭鷹體內重金屬汞的含量最高.
(4)草屬于生產者;動物屬于消費者,因此“除了圖中所示的成分外”,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應有分解者和陽光;水等非生物部分.
(5)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因此圖中最高等的動物是鼠,“其體溫恒定,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更強”.
故答案為:(1)捕食。
(2)太陽能(或光能)
(3)貓頭鷹。
(4)分解者。
(5)鼠14、略
【分析】【分析】(1)聽覺形成的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2)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
(3)簡單反射一般是由脊髓控制的,高級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解析】【解答】解:(1)在聽覺形成過程中;能夠直接接受外界聲波沖擊產生振動的結構是鼓膜;具有對聲波敏感的細胞,能夠接受振動刺激形成神經沖動的結構是耳蝸.
(2)物像是成在視網膜上;視覺是在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的.
(3)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话ǜ惺芷?;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反射途徑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效應器做出反應,手會迅速縮回來,然后才感覺到灼痛,說明脊髓把沖動傳到了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產生了痛覺.
故答案為:(1)耳蝸。
(2)視網膜。
(3)脊髓;大腦皮層15、學習條件是否有大腦皮層的參與相對性狀變異黃色
其后代個體的羽毛顏色為黃色和藍色,二者的比例1:1【分析】【分析】(1)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把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反射是動物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和內部的各種刺激所作出的有規(guī)律的反應.反射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2)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時,顯示顯性性狀;當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顯示顯性基因控制的顯性性狀;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隱性基因,顯示隱性性狀.【解析】【解答】解:(1)鸚鵡學舌是鸚鵡通過學習和經驗形成的后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反射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人生來就有的簡單反射是非條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條件反射.鸚鵡學舌是鸚鵡出生后在生活過程中建立的,是條件反射.嬰兒的“牙牙學語”屬于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出生后產生的,由大腦皮層的參與;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參與.二者的區(qū)別是否有大腦皮層的參與.
(2)生物學上把后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后代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的現(xiàn)象叫做變異.由于親代鸚鵡的羽色都是黃色;而后代鸚鵡的羽色出現(xiàn)了藍色,這說明親代與后代之間出現(xiàn)了差異,這種現(xiàn)行叫做變異.鸚鵡羽毛的黃色和藍色是一對相對性狀.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出現(xiàn)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親代個體表現(xiàn)的性狀是顯性性狀,子代新出現(xiàn)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所以黃色為隱性性狀,藍色為顯性性狀.
(3)
所以用一只黃色羽毛的鸚鵡和一只藍色羽毛的鸚鵡做親體;其后代個體的羽毛顏色為黃色和藍色,二者的比例1:1.
故答案為:(1)學習;條件;是否有大腦皮層的參與。
(2)相對性狀;變異;黃色。
(3)
其后代個體的羽毛顏色為黃色和藍色,二者的比例1:116、略
【分析】【分析】生態(tài)因素是指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為非生物因素--光、空氣、水、溫度和土壤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即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解答時從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對小魚生存時間的影響,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相互作用以及確定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等方面切入.【解析】【解答】解:(1)在這個探究實驗中裝置A;B、C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陽光、水、溫度、空氣等;與小魚存活時間有關的是水藻和河泥.裝置A與B比較,實驗變量是水藻;裝置B與C比較,實驗變量是河泥.比較A、B、C的實驗結果可知,小魚的存活時間與植物和河泥有關.
(2)比較A;B結果可知;B瓶中水藻的作用是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為小魚提供氧氣.瓶中小魚生存時間比A瓶中小魚生存時間長.
(3)A裝置與D裝置的不同之處有:A裝置沒有河泥和水藻;D裝置有;A裝置處于光下,D裝置處于黑暗中.河泥中存在微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分解者,可以分解小魚糞便中的有機物;水藻屬于植物,在有光的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在無光的條件下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4)裝置C與D比較;實驗變量是光照,說明水藻在有光的環(huán)境下才能釋放氧氣.
(5)B和C裝置的不同之處在于B裝置中沒有河泥;D裝置中有河泥.因此,提出的探究問題是:沙泥對小魚生存時間有影響嗎?
(6)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調節(jié)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它自身結構特點;一般來說,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就越大,反之,調節(jié)能力就?。畬嶒炛械纳鷳B(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結構簡單,自我調節(jié)能力小,所以C瓶的魚最后也死亡.
故答案為:(1)陽光;空氣、水;水藻、沙泥;小魚的存活時間與植物和河泥有關。
(2)為小魚提供氧氣;
(3)水藻呼吸消耗了氧;
(4)水藻在有光條件下才能釋放氧氣;
(5)沙泥對小魚生存時間有影響嗎?
(6)營養(yǎng)結構簡單,自我調節(jié)能力小17、略
【分析】【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酒精對水蚤心跳的影響.解答時可以從不同濃度的酒精對水蚤心跳的影響方面來切入.【解析】【解答】解:(1)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放在載玻片上的清水中;輕輕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水蚤心臟跳動并記錄心跳次數(shù).
(2)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設計原則: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tài),這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
(3)當酒精的體積分數(shù)達到20%時;水蚤會因為酒精濃度過大,神經系統(tǒng)被完全麻醉而導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
(4)由圖中可知當酒精的體積分數(shù)分別是(清水)0;1%、3%、5%、8%、10%、15%、20%;對應的水蚤心率分別是33、30、28、24、22、21、18、0(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濃度影響,即水蚤心率會隨著酒精濃度的增加而減少.酒精具有麻醉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因此可得出結論低濃度的酒精對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心率有抑制作用.
(5)喝酒會嚴重損害人的神經系統(tǒng);過量飲酒酒精會使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中毒,導致說話不清現(xiàn)象出現(xiàn).過量飲酒酒精還會使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中樞中毒,出現(xiàn)幻覺現(xiàn)象;嚴重時酒精會使整個神經中樞中毒,導致思維混亂;失去知覺,昏睡等;但是少量飲酒可以促進中樞神經興奮,在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下心跳加快,促進血液循環(huán),還能舒筋活血、御寒壯骨,因此可以少量飲酒.
故答案為:
(1)顯微鏡;
(2)設置對照
(3)死亡
(4)低濃度的酒精對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心率有抑制作用
(5)少量飲酒對身體有益,大量飲酒,甚至酗酒有害身體四、判斷題(共4題,共20分)18、√【分析】【分析】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解析】【解答】解: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即研究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分類、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tài)的科學.研究對象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
故答案為:√19、×【分析】【分析】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可結合生物的進化樹來解答.【解析】【解答】解:如圖生物進化樹:
可見;動物進化的歷程是由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的.而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魚類→原始兩棲類→原始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因此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古代爬行類進化而來的,而不是鳥類再進化為哺乳類.
故答案為:×.20、×【分析】【分析】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無性生殖指的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據此作答.【解析】【解答】解:有性生殖是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是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從本質上講,是由體細胞進行的繁殖就是無性生殖.主要種類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營養(yǎng)生殖(嫁接、壓條、扦插等)、組織培養(yǎng)和克隆等.被子植物開花后,結出了果實和種子的過程是一個有性生殖的過程,是因為存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了受精卵.所以種子植物能進行有性生殖.
故答案為:×21、×【分析】【分析】白色污染是人們對難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環(huán)境現(xiàn)象的一種形象稱謂.【解析】【解答】解: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于隨意亂丟亂扔,難于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huán)境嚴重污染的現(xiàn)象,長期堆積會破壞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等.白色污染與白水泥、石灰、粉筆灰無關.
故答案為:×五、實驗探究題(共1題,共5分)22、殺死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皿中原有的細菌和真菌,避免影響實驗接種1號培養(yǎng)皿2號培養(yǎng)皿有無細菌和真菌空氣里是否有多種細菌和真菌有菌落出現(xiàn)無菌落空氣里有多種細菌和真菌【分析】解:(1)配制培養(yǎng)基一般在常溫下進行;培養(yǎng)皿的表面;培養(yǎng)基中可能混有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如不把它們除去,就不能確定長出的菌落是不是接種的微生物繁殖形成的;因此,在接種前,必須把培養(yǎng)皿、培養(yǎng)基中的微生物全部殺死.高溫滅菌的目的就是殺死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皿中原有的細菌和真菌,避免影響實驗.
(2)將1號培養(yǎng)皿打開;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再蓋上,封好.這一過程就是接種.接種后,要將培養(yǎng)皿放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以利于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3);(4)一組對照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1號培養(yǎng)皿打開,進行接種,2號培養(yǎng)皿沒有變化,其他條件相同,因此1號培養(yǎng)皿是實驗組,2號培養(yǎng)皿是對照組,其中變量是有無細菌和真菌,實驗探究的目的是空氣里是否有多種細菌和真菌.
(5)根據生活常識可預測實驗結果:可觀察到1號培養(yǎng)皿中有菌落出現(xiàn);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