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學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學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學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學案設計學習目標1.通過讀教材地圖,如《遼、北宋、西夏形勢圖(1111年)》《金、南宋、西夏形勢圖(1142年)》《金、元、明北京城址變遷圖》《元朝形勢圖(1130年)》,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時間軸、大事年表,在詳細的時空框架下理解遼、西夏、金、元的統(tǒng)治。2.了解遼、西夏、金、元等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的興衰過程,相識各個政權的制度特色,相識到遼、西夏、金、元等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對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自主預習一、遼和西夏1.遼(1)建立:。

(2)制度:。

(3)滅亡:。

2.西夏(1)建立:。

(2)制度:。

(3)滅亡:。

二、金入主中原1.建立:。

2.發(fā)展:。

3.制度:。

4.滅亡:。

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tǒng)一1.蒙古汗國。

2.元朝建立。

3.元朝統(tǒng)一。

4.元朝統(tǒng)治(1)內容:。

(2)影響:。

四、元朝的民族關系1.新民族的形成:。

2.“四等人制”:。

核心素養(yǎng)專練一、選擇題1.《遼史》記載:“至于(遼)太宗,兼制中國,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辈牧现械摹爸袊笨赡苁侵?)A.遼河上游一帶B.黃河中下游地區(qū)C.淮水、大散關以北地區(qū)D.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北部一帶2.12世紀中期,我國境內并立的政權,除吐蕃諸部和大理以外,還有()A.南宋、西夏 B.遼、北宋、西夏C.南宋、金、西夏 D.遼、北宋、西夏、金3.金朝制度基本沿襲唐宋,但卻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tǒng)。金朝猛安謀克制度的性質是()A.民族部落組織 B.兵民合一制度C.地方行政組織 D.軍事組織4.藏文史籍《薩加世系史》載:“元帝轄十一省,西藏之地面雖不足一省,但因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為一省委付與八思巴。”管理這一省的中心機構是()A.中書省 B.西藏行省C.巡檢司 D.宣政院5.史學家把元朝的行省稱為“流淌的中心政府”。下列對這句話的理解最精確的是()A.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機構B.行省制有利于中心對地方的限制C.行省的長官由選舉產生D.行省制導致地方割據(jù)勢力的膨脹6.元朝時期,民族交融最突出的成就是()A.各族人民雜居相處B.黃河流域各族融合為漢人C.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D.西藏正式成為我國的行政區(qū)7.中國古代史上,中心政權管轄今臺灣地區(qū)的最早統(tǒng)治機構是()A.臺灣辦事大臣 B.臺灣府C.澎湖巡檢司 D.臺灣省8.為保障蒙古貴族的統(tǒng)治利益,據(jù)后人概括,元朝實行“四等人制”。其中“南人”指()A.西北、西域各族人 B.入居中原的契丹人C.原南宋統(tǒng)治區(qū)居民 D.入居中原的女真人二、非選擇題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為了對生產、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多民族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遼朝經過長時期探究確立起來了南北面官的官制。中心行政機構分別隸屬南北二樞密院,稱為“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沿用唐制,有三省、六部之設,宰相有大丞相、同平章事、參知政事等職名;北面官采納契丹傳統(tǒng)的部族官制度,有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敵烈麻都司等機構。“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遼朝中心官之所以分別歸入北面和南面,是因為契丹人拜日,東向而尚左。在捺缽(遼帝的行營)朝廷中,皇帝的殿帳東向,上朝時文武百官在殿帳前面左右分列,左側即是北面官,右側就是南面官。正因為出現(xiàn)了特地管理農耕民族事務的“南面官”,才得以加強對漢人以及渤海人聚居地區(qū)的干脆統(tǒng)治;而北面官系統(tǒng)的形成也使得各部族首領成了朝廷的地方官,不再是可以自行其是的“君長”了?!幾詮堌M之主編《中國歷史》(1)依據(jù)材料,概括遼朝中心南北面官體制的特征。(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遼朝中心實行南北面官體制的影響。參考答案1.D2.C3.B4.D5.B6.C7.C8.C9.(1)依據(jù)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實行南北分治;借鑒漢族政治制度;保持了契丹族特色;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