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范文模板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15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是時候靜下心
來好好寫寫計劃了。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小學
科學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征:
三年級學生年齡大都在9周歲左右,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
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與渴望,想了解身邊的各種事物,
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探求知欲。
2、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狀況
這一階段的小學生總是瞪大好奇的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使勁
用腦子想但好像總也不明白,所以老是有〃咦,怎么會這樣?怎么會
那樣?〃有時候家長或老師也會被問的難以解釋洞時他們具有了一
定的閱讀和表達能力,這都為〃科學〃這一對他們來說新的學科的學
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也有少數(shù)學生觀察事物不全面、不仔細、不
認真,滿足于一知半解……
3、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情感態(tài)度:
他們喜愛主動參與、善于觀察,為學好本課程打下了基礎。通
過本學期的〃科學〃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都能熱愛科學、學會觀察、
學會提出問題、學會簡單的探究方法。
二、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年我擔任鎮(zhèn)沅直屬小學三年級(11(21(3)我今年36
歲,本科科學歷,從事教學工作16年,小學一級教師,擔任小學科
學學科已9年;能勝任本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教材分析
1、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的地位描述:
本冊教材本冊教材注重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
需要,承擔著科學啟蒙彳壬務,對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是他們
了解科學,培養(yǎng)興趣,對探究科學打好基礎。
2、教材編排體系:
教材的編排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出發(fā)點,而不是從知識體會
出發(fā)。將會對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到難、循序漸進,有機地學會科
學課程的各位目標,本冊教材向小學生提供了開放的、有趣的活動的
思維空間,探索學習內(nèi)容豐富多彩。
3、本冊教材共設計了五個單元第一單元是《我們都是科學家》,
引導學生走進科學殿堂、了解科學。重難點是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
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探究〃,我要成為科學家的
信心。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引領他
們走上科學之路,點燃他們愛科學之火。
第二單元《我們眼里的生命世界》重點是能針對問題,通過觀
察、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jù),經(jīng)行比較分類;了解常見的動、植物的基
本結構,分類方法;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怎樣觀察,怎樣收集證據(jù)、得
出結論。
第三單元《生命之源一水》,認識水在動、植物、人類生活中的
巨大作用;重難點是,從一系列的動手實踐中去探究水的有關性質,
體驗實踐過程的樂趣,從全新廣闊的角度去認識水。
第四單元《它們是什么做的》通過學習與探究活動,使學生認
識到物體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組成的;重難點是掌握材料探究的方法
(收集證據(jù)、探究者之間的合作、交流),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
證據(jù)。
第五單元《提出問題》,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活動的步驟,
學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為能夠研究的問題。
四、本學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本學期應達到的總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學習,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
題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
為習慣與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
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二)1、基本知識目標,認識科學,了解科學,想辦法去尋求
問題的答案,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能針
對問題進行觀察、收集證據(jù),能用清晰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了解
水的有關知識,會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多渠道、多種方法收集
證據(jù)、做出合理的解釋,知道物體是有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2、基本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交流等基礎過程的技能,并
運用語言或畫圖來描述所觀察事物的特征,能利用簡單的工具(放大
鏡)對物體進行較細致的觀察,并會用文字、圖畫來表達,能利用身
邊的簡單器材來做一些小的試驗,能理解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試驗。
3、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參與探究的過程,
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4、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
樹立起我能成為科學家的堅定信念,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
重要性,認識到科學發(fā)展的日新月異。
5、形成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中國的情感。
五、采取措施:
1、認真研究教材、鉆研課程標準、深切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
用好教材。
2、仔細閱讀有關本教材的資料,學習課改新理念,落實好〃三
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做好筆記,多學習促進步。
3、尊重孩子、呵護孩子的好奇心,以身邊發(fā)生的〃小〃事為切
入點,讓孩子真切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4、全方位多角度的給每位孩子進行科學評價,既關切學習成果,
更注重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品質。
5、加強培優(yōu)轉差,獲得總體豐收。
6、鼓勵學生善于觀察、大膽提出問題、勇于探究;培養(yǎng)主動參
與合作的能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趣。
7、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擴大學生視野,緊跟科學
前沿……小學科學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
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
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
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huán)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huán)境》單元從內(nèi)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fā)
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huán)境的關系。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tài)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并通過生態(tài)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
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三部分內(nèi)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
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弓|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
特點及其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fā)光
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
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通過
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nèi)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
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
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fā)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是太
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胡口重塑了地球的外
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nèi)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
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
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
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
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
動手實踐,設計和制作一個小車。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并善于設法自主去
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jīng)驗: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
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shù)教學,
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
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
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科學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
課程內(nèi)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
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
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jīng)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jù)。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fā)生的原因、變化及規(guī)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
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xiàn)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shù)據(jù),并認識到重
復實驗的意義。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
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
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
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
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
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
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
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
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nèi),要將
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
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七、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xiàn)場考察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
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yǎng)
科學游戲參觀訪問競賽
科學欣賞社區(qū)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信息發(fā)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九、教學進度:(參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期內(nèi)容
18、31--9、4始業(yè)教育
分組
29、7——9、11種子發(fā)芽實驗(一)
種子發(fā)芽試驗(二)
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39、14---9、18蚯蚓的選擇
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做一個生態(tài)瓶
49、21——9、25改變生態(tài)瓶
維護生態(tài)瓶
59、28——10、2光和影
610、5——10、9陽光下的影子
710、12——10、16光是怎樣傳播的
光的反射
810、19——10、23光和熱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910、26——10、30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地球表面的地形
1011、2——11、6期中復習,考試
1111、9——11、13地球內(nèi)部運動弓I起的地形變化
巖石會改變摸樣嗎
土壤中有什么
1211、16——11、20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1311、23——11、27減少對土地的侵蝕
我們的小纜車
用橡皮筋做動力
1411、30——12、4像火箭那樣驅動火車
測量力的大小
運動與摩擦力
1512、7——12、11滑動與滾動
運動與設計
設計制作小賽車
1612、14——12、18期末復習
1712、21——12、25期末考試
1812、28——1、1備課(下個學期)
191、4-----1、8備課(下個學期)
201、11——1、15備課(下個學期)
211、18——1、22備課(下個學期)小學科學教
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
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
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
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我任教五年級L2、3班,班級共有200多名學生,這些學生
對科學課充滿興趣,動手積極,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一些調皮的
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學良好的動手習慣是重點,如何讓學生動手
又動腦是難點。
三、教材分析
從本學期開始,學生們將進入小學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學習,
科學教科書也將展現(xiàn)一系列新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們開展更為豐富多彩
的過程與方法活動。
〃生物與環(huán)境〃單元從內(nèi)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fā)
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huán)境的關系。第
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tài)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并
通過對生態(tài)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態(tài)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
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三部分內(nèi)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
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
特點及其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fā)光
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
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通過
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nèi)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
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
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fā)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
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
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nèi)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
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
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
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
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
動手實踐,設計和制作一個小車。
四、教學目標
(-)生物與環(huán)境
1、科學概念目標
植物對環(huán)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陽光、養(yǎng)分、空間等。
動物對環(huán)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植物和動物
都會對它們需要的環(huán)境進行選擇。不同的生物對環(huán)境有著自己特有的
需要。所有的生物都會引起它們所生存的環(huán)境的變化。植物與動物、
動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非常復雜的關系。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生物必須和諧共處,生態(tài)平
衡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進行種子發(fā)芽的對比實驗,并收集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芽種子
的數(shù)據(jù)。觀察綠豆芽的生長,并記錄下它們的生長情況。進行蚯蚓選
擇環(huán)境條件的實驗,并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用文字、數(shù)據(jù)、圖表等對所觀
察到的內(nèi)容進行記錄、整理與分析。通過文字、圖畫和討論表達自己
的看法,并與同學進行交流。運用所了解的生物與環(huán)境的知識來理解
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通過閱讀資料來增加對生物與環(huán)
境關系的理解。在人工環(huán)境中培育和養(yǎng)殖動、植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養(yǎng)成對植物和動物對環(huán)境需要進行研究的興趣。能夠敏感地意
識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需求。獲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環(huán)境條件的認識。形
成積極的對待生物的態(tài)度。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二)光
L科學概念
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是光源、擋光物體和屏。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
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在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大小和
光源的位置、方向、距離有關。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
的形狀有關。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會隨著太陽位置的高低和方
向的改變而改變。光是直線傳播的。擋光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
直線傳播造成的。光在傳播過程中碰到物體,會發(fā)生反射,反射光也
是直線傳播的。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chǎn)生活中廣泛應用。汽車反光鏡、
潛望鏡等都是人們對光反射原理的運用。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
發(fā)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會聚光線
的特性,可以得到強光和高溫。這在實際生活中已得到廣泛運用。物
體吸熱的本領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陽光的照射角度有關。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jié)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fā)和使用太
陽能。
2、過程與方法
探究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觀察影子、光源、物體之間的關系。用
日影觀測儀觀察記錄一天中物體影子的變化,尋找變化規(guī)律。通過對
比實驗探究陽光的強弱、材料的屬性、物體受陽光照射的角度和物體
升溫快慢的關系。較準確地記錄實驗、觀察中的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這些數(shù)
據(jù)繪制出柱狀圖。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
解釋。制作簡易潛望鏡,設計、制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形成對光的研究的興趣。認識到認真觀察、實驗、實事求是地
記錄觀察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認識到自然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lián)系有規(guī)律
的。
(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1、科學概念目標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
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和外力作用的影響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種地形
的原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的。有的變化是在
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有的卻是一個比較迅猛的過程。風化作用和生
物的作用會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
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土壤和人類的
生產(chǎn)、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流水、風力、
海浪、冰川等都會對地表產(chǎn)生侵蝕和沉積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
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
蝕的程度。人類活動也會改變地表形態(tài),這種改變有時會加劇自然災
害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資料,了解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如何引起地形變化,火山
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風力、海浪、冰川等對地表的侵蝕和沉積作用。
按要求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實驗觀察探究雨水對土地的侵蝕,河流對
土地的影響,以及土壤的成分。對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有較好的把握,
能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
蓋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用文字、圖畫、符號記錄實驗結果,
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描述實驗中的現(xiàn)象。對自然現(xiàn)象和實驗結果做出自
己的解釋,在小組內(nèi)交流結果和想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重要意義,認識到保護
耕地不被破壞的重要性。認同人類活動也會影響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會
加劇或減輕各種自然力帶來的自然災害的觀點。
(四)運動和力
L科學概念目標
物體運動有不同形式,如滑動、滾動和反沖運動。運動的快慢
是可以測量和比較的。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力
的單位是〃?!ā3R姷牧τ校褐亓?、彈力、反沖力和摩擦力。摩擦
力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運動物體的重量、運動方式(滾動還是
滑動)有關。摩擦力有時有利,有時有害,我們可以按需要增大或減
小它。改變物體的靜止或運動狀態(tài),必須有力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用橡皮筋彈力驅動的小車和氣球反沖
力推動的小車。用簡單材料制作橡皮筋測力計,模擬滾珠軸承。在教
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性制作小賽車。使用
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用簡單器材做拉力大小與小車快慢關系的
實驗、橡皮筋繞的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關系的實驗。在教師指導下做
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簡單對比實驗。經(jīng)歷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推測的
過程,并作實驗記錄。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摩擦力有益還是有害
作判斷,對自行車上增加和減少摩擦力的設計作解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合作和不怕困難,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發(fā)展對技
術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體驗認真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
進行解釋的科學過程,樹立根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科學態(tài)度。勤于思考、
大膽解釋,樂意用科學知識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
系。
五、教學重點
1.能針對問皎,通過觀察,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jù)。
2.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jù)做好紀錄。
3.愿意合作交流。
六、教學難點
1.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對證據(jù)與解釋之間的邏輯關系,提出
自己的想法、評論,并與他人交流。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jù)。
七、教改措施
1.以課堂為主陣地,向40分鐘要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
2.在探究活動中既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也培養(yǎng)學生動腦意識,
做到既動腦又動手。
八、后進生轉化
積極利用課余時間輔導學困生,不歧視、不放棄。
九、教學進度
第一周:開學工作
第二周: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1、種子發(fā)芽實驗(一);2、種
子發(fā)芽實驗(二)
第三周: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4、蚯蚓的選擇;5、食物鏈
和食物網(wǎng)
第四周:6、做一個生態(tài)瓶;7、改變生態(tài)瓶
第五周:8、維護生態(tài)平衡
第七周:第二單元光L浴口影;2、陽光下的影子
第八周:3、光是怎樣傳播的;4、光的反射;5、光與熱
第九周: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第十周: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第十一周: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
地球內(nèi)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第十二周:3、堅硬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4、土壤中有什么5、
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第十三周:6、什么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7、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第十四周:8、減少對土地的侵蝕
第十五周:第四單元運動和力1、我們的小纜車;2、用橡皮筋
作動力
第十六周:3、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4、測量力的大小
第十七周:5、運動與摩擦力;6、滑動與滾動
第十八周:7、運動與設計;8、設計制作小賽車
第十九---二十周:復習迎接期末檢小學科學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
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
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
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四個單元〃天氣〃、〃溶解〃、〃聲音〃、〃我們
的身體〃。與原教材相比縮減了一個單元,減少了〃磁鐵〃、〃有生
命的物體〃兩個單元,增加了〃我們的身體〃單元。覆蓋了生命科學、
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具體為:生命科學(生命體的
結構與功能)《我們的身體》;物質科學(物體與材料的特性)《溶解》;
物質科學(光、熱、電、磁)《聲音》;地球與空間(地球和天空的變
化)《天氣》。調整后的新教材,內(nèi)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每個單元
都有七個教學內(nèi)容,一般每個教學內(nèi)容為一個課時。根據(jù)教學建議,
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
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
《天氣》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課)認識
人們通常從哪幾方面來描述天氣,開始收集并記錄天氣信息,在觀察
和記錄中真實感受天氣在不斷地變化,激發(fā)研究天氣的興趣。第二部
分(3—6)分別觀察、討論、測量和記錄四種天氣特征(云量、降
水量、風和溫度)的數(shù)據(jù)。第三部分(第7課)對近一個月收集的大
量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總結,對該月當?shù)靥鞖獾母爬ㄐ缘恼J識。
《溶解》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第TB分(1-4課)
以水為溶劑,觀察一些固體、液體、氣體在水中的變化,比較溶解和
不溶解的主要區(qū)別特征,形成關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第二部分
(5-6課)圍繞學生可能提出的兩個有價值的問題一是什么因素
影響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開展自主研究活動。第三
部分(第7課雇知食鹽溶解與水變化是一種可逆過程(溶解和結晶)
《聲音》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1-4課)
從感受聲音到探索聲音,集中在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加強了對振動本
質的認識和理解一振動的頻率、振幅與音高、音量的關系與規(guī)律的
認識。第二部分(5—7課)聲音的傳播,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關
注聽力安全,控制聲音。
《我們的身體》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分七部分,第一部分(第1課)
〃身體的結構〃是整個單元的總起,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人體的結構。
并嘗試著以功能的不同劃分身體的結構,引出深入的思考。第二部分
(第2課)〃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通過觀察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上
肢運動過程中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功能、結構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活
動之后身體的各種變化及需求為線索,幫助學生建立人體各個部位協(xié)
調工作的認識。第三部分(第3、4課)〃運動起來會怎樣(一)〃
和〃運動起來會怎樣(二)〃,從學生活動后,每分鐘心跳與呼吸的
次數(shù)增多這一現(xiàn)象入手通過采集數(shù)據(jù),討論〃運動起來后呼吸為什么
會加快〃和〃運動后心跳為什么會加快〃兩個問題,了解呼吸系統(tǒng)的
功能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并建立保護心臟、保護肺的意識。第四
部分(第5課)〃食物在體內(nèi)的旅行〃,主要讓學生在對消化的原有
理解之上,通過比對消化器官圖,猜想食物在體內(nèi)的〃旅行〃過程和
進行模擬實驗,初步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并建立起食物的消化需
要多個器官共同參與完成的認識。第六部分(第6課)〃口腔里的變
化〃聘在食物消化過程中最容易觀察的部位——口腔作為研究重點,
認識食物在口腔里面的變化與牙、舌頭、唾液的關系,再一次感受身
體內(nèi)多器官協(xié)同工作的特點。第七部今第7課)〃呵護我們的身體〃,
作為本單元的最后一課,發(fā)揮著總結和提升的作用。
三、學生情況分析
班級學生學習狀況:我?guī)н^他們?nèi)昙壙茖W經(jīng)過兩個學期的接
觸,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非常愛科學這門課的,對科學充滿了興趣
與好奇心。但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太好,上課舉手發(fā)言不夠積極,少數(shù)
學生未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科學作業(yè)。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比較貪玩,
上課言行比較隨便,自控力差,所以影響了上課的效率。還有一部分
學生思維不怎么靈活,對于一些基礎知識不善于理解,經(jīng)常是死記硬
背,學得較累。再說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shù)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
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
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
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從小學設立科學這門課來看,應該說是非常符
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小學生對于周圍這個世界極感興趣,很樂意通過
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去探究世界,獲取知識,從而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所以,我相信,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所教的大部分學生在三年級
原有的科學基礎上都能會有所進步和提高。
四、教學研究重點
《新課標》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
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jīng)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
分依賴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注重
〃生態(tài)體驗〃的課堂讓他們更善于關注生活,更善于細心地觀察生活,
科學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對科學探究的興
趣得到了很好的呵護。在實踐中,要積極〃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即
逐漸地轉變以前在一些課堂中存在的單一、他主與被動的學習方式,
提倡和發(fā)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開始有意識地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體驗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
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不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
師也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這學期的研究
重點為〃如何真正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探究習
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而四
年級科學課程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致地觀察物
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并選擇適當?shù)脑~匯、
數(shù)據(jù)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xiàn)象。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
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這也是
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
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
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
我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幾點: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
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jù)進行
驗證,經(jīng)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
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
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
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
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
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一、鉆研教材、抓課堂效率方面:
1、應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3、發(fā)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
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采用形成性
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
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逐步形成
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lián)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
技術設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yǎng)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
力和習慣。
7、開展環(huán)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yǎng)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huán)
境間的關系。
二、學困生輔導方面:
L學生作業(yè)及時批改,對于較難掌握的知識要多輔導,了解學
困生的心理特點。
2、平時多利用課余時間關注學習困難生的輔導,輔導時做到耐
心,不急躁,特別困難的學生要適當降低要求。
3、在班中建立互幫小組,讓優(yōu)秀學生去幫助學困生,鼓勵他們
一起進步。
4、對于教材中的一些基本和重點概念知識平時利用中午時間讓
學困生背誦出來。
三、教師個人進修方面:
1、平時多閱讀有關科學學科方面的書籍,積極撰寫論文和教學
心得。
2、多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他們的長處,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有長
足的進步。
3、積極參加各類科學培訓和教研活動,外出聽課要及時寫好聽
課反饋。小學科學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由《我們都是科學家》、《我眼里的生命世
界》、《生命之源——水》、《它們是什么做的》、和《提出問題》五個
單元組成。
本冊教材以觀察活動為基本結構和呈現(xiàn)方式,重視構建良好的
活動結構,而且貼近兒童生活,適應學習主體的發(fā)展需求。
在科學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覆蓋了三大領域:《我眼里的生命世
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與宇宙、《它們是
什么做的》——物質世界。
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水平,
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于科學探究始于提
出問題、細致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fā)展學生的提問能力、
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
為主線展開的,盡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
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fā)展。教材綜合性地
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
教材還充分體現(xiàn)了對觀察記錄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
生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
教材在活動設計中,力圖從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學
習、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等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
值觀的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L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
問題,并能選擇自己探究的問題。
2、能以親身經(jīng)歷來理解科學,并與科學家的經(jīng)歷做對比,找出
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進一步明確科學是什么,體會做科學的滿足感。
3、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的有
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使學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
兩類,知道生物有能夠繁殖、長大、呼吸、吃東西、運動等幾個基本
特征。
4、過對植物的觀察、分類,引導學生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
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樣性,知道植物作為有生命物體所具有的基本特
征;通過對兩個不同類動物的觀察以及對它們之間的比較,認識動物
的一般特征。
5、通過對人的觀察,與植物、動物進行比較,找出不同和相同
之處,從而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現(xiàn)階段對〃生物〃這一大概
念的認識。并以活動經(jīng)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動植物、珍爰生命、
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6、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
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
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xiàn)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從多角度認識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
義;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
8、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
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并能在已有
的知識、經(jīng)驗和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fā)
現(xiàn)和提出關于水的相關問題,并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
用過觀察所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
9、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
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
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fā)展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
欲望。
10、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知道材
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發(fā)現(xiàn)和提出關于
紙的相關研究問題。經(jīng)歷對一張紙的外部特征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
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
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xiàn)代
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
節(jié)約紙張。
1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shù)墓ぞ?,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材
料,并能夠根據(jù)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
分類,知道它們的區(qū)別、特點和用途。
13、了解常見金屬的,根據(jù)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
準對金屬進行分類。
14、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塑料進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
多優(yōu)點,但也有缺點。
15、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樂于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
產(chǎn)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正確使用材料,注意安全與健康,
養(yǎng)成節(jié)約材料的好習慣。
16、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設計情景,提出問題;知道問題可
以有多種來源,愛提問題是一種好品質。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
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并能根據(jù)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
準提升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
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
《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
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
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
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
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
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
《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
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
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
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
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
創(chuàng)設科學探究的情景,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課程和校本資源,要將
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
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
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6、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
統(tǒng)計與做統(tǒng)計圖表等方法。
7、充分運用教具、現(xiàn)代媒體、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好
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jīng)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8、發(fā)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lián)系的特點。引
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
從而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小學科學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
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
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
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鉆研對象的了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
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xiàn)有2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
較認真,但缺乏靈便性實驗能力不是很好,獨立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他們普遍習慣老師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
靈便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
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jīng)驗:學生雖經(jīng)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
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shù)英教學,使學生沒有
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
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臉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
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四面世界有著強烈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
課程內(nèi)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
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愛好。
四、教材分析:
1、本冊內(nèi)容情況: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天氣〃〃溶解〃〃聲音〃和〃我們的
身體〃四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xù)引
領學生經(jīng)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
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2、本冊的主要活動:
L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云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
天氣的四個要素分別進行觀測。
2.對身體結構的鉆研,了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結構,以及運
動情況,并建立保護心臟,保護肺的意識。同時了解食物在口腔內(nèi)的
變化及與牙舌頭唾液的關系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
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
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殊是實驗中操縱變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
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
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查找證據(jù)進行
驗證,經(jīng)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熟悉用于解決問題
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爰好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
促學。小學科學教學計劃7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接任六年級科學教學,同學們通過三年的科學學習,科
學探究已經(jīng)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
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學生學會了收集資料、整理分析和進
行實險記錄的科學探究方法,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礎。
據(jù)上學期科學老師介紹:學生非常喜歡科學實驗,四個班級由
于課堂常規(guī)的不平衡,導致綜合能力差異較大,具體表現(xiàn)在,觀察不
仔細,操作欠規(guī)范。
二、教材簡析: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從使用工具開始,提出研究問題,然后研究最簡單的機械一杠
桿,由此開始認識杠桿類機械,再研究非杠桿類機械,最后以自行車
為載體,以齒輪研究為主要內(nèi)容對本單元的研究作一次總結與提升,
讓學生對機械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
面等都是機械。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
用。
2、有的機械可以省力,有的機械不能省力但能發(fā)揮其他作用。
3、能根據(jù)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機械。
過程與方法:
4、通過實驗和收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問題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釋。
5、對于自己的預測,用實驗來證實。
對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樂意與同學進行交
流。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引導學生們對紙的抗彎曲能力進行研究。并運用學到的形狀和
結構的知識,做框架、建高塔、造橋的活動中,知道結構具有不同的
特點能滿足不同的需要;發(fā)現(xiàn)改變物體的形狀結構可以改變其承受力
的大??;體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巨大影響,提高探究興趣,發(fā)展
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課)是探究形狀結構的科學道理。1——6
課分別研究條形、拱形、框架等結構。7課是認識橋梁的結構。
第二部分(第8課)〃用紙造一座橋〃是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
結構。
教學目標: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
變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點是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
了解圓頂形、球形等有與拱形相似的特點。
3、三角形框架具有穩(wěn)定性,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wěn)定性
強。
4、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5、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把探究的結果與最
初的假設相比較,得出合理的結論。
6、在探究中能既大膽假設又能小心求證。
7、發(fā)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于發(fā)表自己意見的品質。發(fā)展
樂于動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體臉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三單元:能量
從學生最熟悉的電出發(fā),探究電生磁,制作電磁鐵,觀察玩具
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把電能變成機械能。然后以電能與其他能量
的相互轉化為中心,認識各種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轉化,再擴展到
認識太陽能,了解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絕大部分能量都來自太陽能的轉化
與儲存?;顒臃譃槿糠?。
第一部分(1一5課),探究電流怎樣產(chǎn)生磁性,制作電磁鐵并
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感
受電能轉化成動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課),通過尋找電的用途,研究電的來源,認
識電能和其它能量間的轉化。
第三部分(第8課)探究煤、石油、天然氣能源礦產(chǎn)與太陽能
之間的關系,認識我們使用的能量幾乎都源于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
教學目標:
L電流可以產(chǎn)生磁性。
2、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chǎn)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性質。
改變電磁鐵的正負極接法、改變線圈的繞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shù)、電池的數(shù)量等因素有關。
3、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較深入的探究過程,研究電產(chǎn)生磁、電磁鐵
磁力大小、小電動機轉動原理,體會到探究中證據(jù)、邏輯推理及運用
想象的重要性,將自己的分析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4、認識能量有多種形式,能相互轉化并儲存在一些物質中。意
識到重數(shù)據(jù)分析,用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得出結論,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
留意觀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本單元所關注的是物種的多樣性。引領學生認識生物種類的多種多樣,
認識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認識生物個體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與
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多種多樣生物存在的意義。
1-2課記錄統(tǒng)計校園中的動植物種類,用生物分布圖描述,感
受校園生物的多種多樣,建立認識。
3-4課從校園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樣性認識。通過分類活
動,領悟分類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建立生物多樣性
的認識。
5課研究人類自己,認識生物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
6-7課引領學生認識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體結構,
生物形態(tài)結構,體會生物多樣性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8課運用資料分析,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
也是大自然賦予生物生存的權利。
教學目標:
L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
同
2、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
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
性就要保護它們賴以生活的環(huán)境。
3、能觀察到生物之間可辨識的不同特征。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
的基本方法。能用實驗、調查、查閱資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
的答案。能傾聽他人的報告,并能用適宜的方式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4、能夠關注周圍生物所生活的環(huán)境,具有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能
夠認同人類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員,愿意與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員和諧相
處。
5、能夠體會到仔細觀察常會有許多新發(fā)現(xiàn),發(fā)展研究生物的興
趣。
三、教學措施:
1、用豐富多彩的親歷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記錄、
收集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能力。
2、用激勵的評價語言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用展示成果的活動彰顯
他們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組:組長、實驗員、記錄員采取輪換制)
3、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指導他們規(guī)范操作實驗(控制變量的對比
實驗I
4、提供成果展示平臺,評選制作作品(建高塔、美麗的橋、生
物多樣性小報……)迎接學校主題開放活動。
5、建立經(jīng)常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考核制。課堂常規(guī)30%(發(fā)
言、傾聽、不同意見、獨特觀點)+實驗探究30%(記錄表、實驗報
告、成果資料)+卷面測試30%+小組合作自評10%。
操作:常規(guī)記錄1人(制表格),科學課代表1人收集活動記
錄、實險報告、成果資料。小組自評表。
四、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nèi)容
課時與地點
1
1、使用工具2、杠桿的科學(一1(二)
3實驗室
2
3、杠桿類工具的研究(一1(二)4、輪軸的秘密
3實驗室
3、
5、定滑輪和動滑輪6、滑輪組(一1(二)
3實驗室
4、
7、斜面的作用8、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一)(二)
3實驗室
5
國慶黃金周
6、
1、抵抗彎曲2、形狀與抗彎曲能力(一)(二)
3實驗室
7
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一)
3實驗室
8
5、做框架(二)6、建高塔(一1(二)
3實驗室
9、
7、橋的形狀和結構8、用紙造一座橋(一I(二)
3實驗室
10
1、電和磁2、電磁鐵3、電磁鐵的磁力(一)
3實驗室
11、
4、電磁鐵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電動機
3實驗室
12
6、電能和能量7、電能從哪里來8、能量與太陽
3實驗室
13、
1、校園生物大搜索2、校園生物分布圖
3生態(tài)園
14、
3、多種多樣的植物4、種類繁多的動物
3標本館
15
5相貌各異的我們6、原來是相互關聯(lián)的
3生態(tài)園
16
7、誰選擇了它們8、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3生態(tài)園
17
整理評價資料、學生自評、小組考評
5實驗室
18
卷面考查
1實驗室
19
教學總結
1實驗室小學科學教學計劃8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nèi)容的選編上貼近兒
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
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
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
做到了〃生活經(jīng)驗〃引領下的內(nèi)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
下發(fā)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xiàn)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140人,三個班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
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fā)展學生們的爰科學,學
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
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
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
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
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
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和結構
本冊書19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L科學在我們身邊:(1-2)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jīng)
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物品,教材中設計了
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
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么知道:(3-6)課,以〃學生對周圍聲音的觀
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探
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
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光與我們的生活:(7——10)謖,以〃學生對光的認識和
體驗〃為線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光甘草定行業(yè)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支氣管舒張劑行業(yè)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港口運輸行業(yè)發(fā)展?jié)摿︻A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旅游箱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海爾冰箱把手生產(chǎn)工藝流程SOP噴砂拉絲陽極x
- 入股消費合同范本
- 花卉出租合同范本
- 肢體殘障者職業(yè)康復的小組工作介入研究
- 2025年行李自動分檢系統(tǒng)項目合作計劃書
- 臥式數(shù)控滾彎機床的設計與研究
- 光伏電站運維資料目錄清單
- 5數(shù)據(jù)中臺解決方案
- 電廠零星保溫腳手架施工方案
- Q∕SY 17088-2016 鉆井液用液體潤滑劑技術規(guī)范
- 數(shù)理統(tǒng)計考試試卷及答案解析
- 排水溝施工合同電子版(精選5篇)
- 2022年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 《酒店品牌建設與管理》課程教學大綱
- TSG11-2020 鍋爐安全技術規(guī)程
- 大氣商務企業(yè)培訓之團隊合作的重要性PPT模板
- Opera、綠云、西軟、中軟酒店管理系統(tǒng)對比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