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6/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1.gif)
![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6/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2.gif)
![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6/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3.gif)
![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6/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4.gif)
![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6/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59f0f5de-e61f-4ecd-8998-a6bdad10d98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審讀意見第一部分 前 言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的科學發(fā)現、技術突破及重大創(chuàng)新不斷涌現??茖W技術在當代社會和經濟發(fā)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茖W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為人類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認識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動了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繁榮,促進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茖W技術正深刻改變著社會,而社會的發(fā)展又對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茖W不僅作為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驅動力,也代表著一種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一種當代公民必備的素質??茖W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推動人類社會和生產力發(fā)展的同時,給每一位當代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提
2、出了新的要求,也給小學科學課程改革與發(fā)展提出了富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小學科學課程旨在通過探究式學習,保護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學概念,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責任,并為他們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一、課程性質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基礎性課程科學素養(yǎng)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對于增強公民參與社會和經濟
3、發(fā)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對于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茖W教育承擔著培養(yǎng)公民科學素養(yǎng)的重任,兒童早期的科學教育對每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是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任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親自收集證據,形成對問題的看法,再經過討論和辯論,建構和理解主要的科學概念;體會到人們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來獲取正確的知識,并了解科學知識是相對穩(wěn)定并不斷發(fā)展進步的;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運用科學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以及科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有了參與探究活動的親身體驗,也有利于他們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和培養(yǎng),學會尊
4、重事實,尊重和欣賞不同的意見,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并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有基本的認識。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小學科學課程把探究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學生要在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在活動中學習科學,既是課程內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兒童認知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小學科學課程的活動性表現在強調通過兒童親身經歷科學活動學習科學知識,促進科學態(tài)度的發(fā)展??茖W探究是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小學階段科學概念的建構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fā),探究活動盡量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聯系。小學科學課程還包括設計與技術的內
5、容,學生可以在理解科學概念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進行解決實際問題的嘗試。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課程小學科學課程的綜合性首先表現在學科內容的綜合上。小學科學課程中,將自然科學各主要領域的基礎內容,包括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知識,綜合在一門課程中,能夠更好地體現自然科學共同的學科背景、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小學科學課程的綜合性還表現在學習內容與學習經驗的綜合,動手和動腦的結合,以及科學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上。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與其他學科有密切聯系的課程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文化也對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
6、的影響。比如,語文課程中包含了許多與科學有關的內容以及科學家的故事。科學課程也要求學生運用語言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表達和交流。科學課程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yǎng)他們語言的準確和精煉,提高他們表達和辯論的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再如,科學和數學學科也有著天然的聯系,科學課程特點之一就是定量表達和使用邏輯推理。數學可以在科學探究中作為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學課程又為數學的應用提供了實例。因此,小學科學課程不僅可以為初中理科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對小學階段其他課程的學習也具有促進作用。二、課程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科學課程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
7、性。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科學教育。無論學生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地區(qū)、民族、性別、經濟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或者個體條件的不同,科學課程都應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科學探究是科學家探索和了解自然、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方法。以實證為基礎,運用數據分析和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公開研究結果,接受質疑,不斷更新和深入,正是科學研究的特點。探究式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探究式學習不是一種單一的、刻板的學習過程,而是一組體現學生科學學習中知識建構過程的有效學習方法,不僅在科學教育里能夠運用,而且在其他
8、課程的教學中也能發(fā)揮很好的作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和科學課程有著天然的聯系。探究式學習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學生親自收集和獲取資料和數據,有時也包括運用已經證實的第二手資料;在實證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推理和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和有關的理論,作出判斷和結論;通過交流、討論、辯論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對科學概念的理解,而不僅僅是依靠聽講來接受科學概念。探究式學習需要在教師引導、組織和支持下進行。小學科學課程要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均需要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如講述、示范、觀摩,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
9、學習。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兒童生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強大的學習能力,科學教育需要為他們的發(fā)展提供機遇。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要充分估計學生的學習能力,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探究興趣,尊重他們的經驗差異和學習特點,引導他們主動地探究。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只有在主動學習的情況下,學習過程才能有效地發(fā)生。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調節(jié)自身的學習;能夠獨立和合作學習,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并逐漸意識到自身的思維過程和學習的策略與方法,成為一個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學習者。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以學生為中
10、心組織教學活動,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自發(fā)地和自主地探究,更不意味著降低教師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包括家庭、學校、教師、同伴和社區(qū)文化會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當學生進入學校以后,教師成為他們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提供者。在探究式學習活動中,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組織和支持作用,讓學生主動而有目的地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示范和與學生的互動,以及組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和辯論,將學習引向深入。采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發(fā)展和科學素養(yǎng)形成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為課程目標的實現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評價應有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有利于課程各項目標的實現;既要關
11、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評價內容應該是全面的,包括科學素養(yǎng)的各個方面。評價包括對學習的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并考慮采用多種方式和多個主體的評價方法。三、課程設計思路小學科學的課程設計和標準制定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有關新課程改革的政策,力求體現科學性、先進性、繼承性和實用性。依據小學科學課程性質和理念,本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總目標,并且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分目標,從而構成小學階段科學學習需要達成的基本要求??茖W態(tài)度是課程目標中的重要部分,對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需要緊密結合日常教學,深入到學習過程的方方面面,通過持續(xù)的科學學習逐步養(yǎng)成。因此,小學科學課程目標主要通過課程的
12、三部分內容實施來達成,包括:科學知識、設計與技術、科學探究??茖W知識是學生學習內容的主要部分,在本標準中以概念的形式系統(tǒng)呈現。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三個主要的自然科學領域中選取了21個主要概念,要求學生認識或理解。由于學生建構這21個主要概念需要經過不同的學習進展過程,標準中進一步把主要概念分解成124個比較小的、和實際生活聯系較緊密的概念,稱之為分解概念。這些分解概念為形成不同的學習進展過程的教學設計提供幫助和依據,但是并不要求每一個分解概念的內容都必須體現在教學內容中,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選擇。本標準對每一個分解概念舉例加以說明,并給出學習目標,以便使用者較
13、容易地把握和實施。學習目標是對科學概念學習程度的說明,是教材編寫、教學和評價的依據。學習目標中的“參見”則表明這條分解概念與其他分解概念之間的聯系,幫助使用者理解各領域內和領域間的知識交叉與綜合。概念的陳述以敘述內容為主,即說明“這是什么”,盡量減少過于抽象的名詞定義。這樣學生可以了解科學并不是空泛的定義,科學來源于生活實際,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服務,以保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設計與技術領域代表了科學實踐的重要方面,體現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將其包括在本標準的學習內容之內,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十分有利的。設計與技術部分包括了3個主要概念,并分解為15個比較小的分解概念,
14、也給出了相應的舉例和學習目標??茖W探究是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不僅包括知識,還包括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在學習內容中列出了科學探究的五個要素,并對這些要素進行分解和舉例說明,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實踐來體驗和了解。課程設定的目標,特別是在科學知識目標方面不夠合理。課程標準中對科學知識有了比較明確的限定,主要選自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這三個領域,而且還把它分成了124個比較小的、和實際生活聯系較緊密的分解概念,這在一定程度雖然使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但這些目標的層次性還不夠明確。小學階段應該說是年齡跨度比較大的階段,一般來說可以分成低中高三個階段,而且三個階段的學生無
15、論是在心理還是在綜合能力等各方面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那么這些結構復雜種類繁多的科學知識如何來分年級分層次來開展教學工作,是按照不同的科學領域來分還是按照不同的年齡層次來分。如果按照不同的科學領域來分,哪個領域適合那個年齡層次?如果按照不同的年齡層次來分,知識內容是否會出現不斷地重復,不但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科學的興趣,也會浪費更多的教學資源。同時,課程標準中也強烈建議恢復一、二年級的科學課程,這又對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并應為他們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能保持和發(fā)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理解與認知水平
16、相適應的科學概念,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關愛生命與自然的科學態(tài)度;發(fā)展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下面分別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一)科學知識1通過對物質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一些基本性質和基本運動形式,認識物體的運動、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轉換。2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體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動和生命周期;認識人體和健康,以及生命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于是我們的建議是:1、進一步弱化科學知識目標。課程當中都提到小學科學是一門活動性和實踐性的課
17、程,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注重科學學習的過程,感知科學探究的過程,至于最后探究的科學知識結果,完全可以進一步弱化,只要不出現方向性的完全錯誤,都可以讓它合理存在,而且讓學生通過不斷學習來不斷否定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正是我們科學課程追求的目標嗎?2、給科學知識目標進行分級。低段學生達到怎樣的目標?中高段學生達到怎樣的目標?整個小學階段達到怎樣的目標?大群體學生達到怎樣的目標?個性化學生進一步可以深化怎樣的目標?如果能把科學知識的目標分成基礎性目標和提高性目標,并且降低基礎性目標的高度,不但可以面向全體學生,還可以促使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3通過對地球與空間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與地球相關的宇
18、宙環(huán)境,知道太陽系的基本概況;了解地球的運動及地球的圈層結構;認識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知道地球是人類應珍惜的家園。(二)科學探究1了解科學探究是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知道它是科學家通過實證、邏輯推理、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交流討論等方式形成共識的過程。2知道通過科學探究形成共識的科學知識在一定階段是正確的,但是隨著新證據的增加,會不斷完善、深入和發(fā)展。3知道科學探究大體包括的要素:提出和聚焦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收集和獲取證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認識到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線性過程,而是循環(huán)往復、相互交叉的過程。4能將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運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動。(三)科學態(tài)度1對自然現象保持
19、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于參加觀察、實驗、制作、調查等科學活動,并能在活動中克服困難,認真完成預定的任務。3、科學知識目標,應該更多考慮到地域差異,考慮到城鄉(xiāng)差異?,F行的科學知識目標更接近于城市化教育,離農村教育相距較遠,雖然課程中已經提到了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但更多的科學知識目標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較遠。應該說科學課的實踐資源農村豐富,課堂教學資料城市豐富,但兩者不能有機結合的時候,我們的課程目標是否可以兩者兼顧,使得課程教學目標更有操作性。2依據實證,勇于發(fā)表和說明自己的見解,樂于傾聽不同的意見和理解別人的觀點,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觀點。3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地參與交流和討論
20、。對別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4熱愛自然,珍愛生命,具有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四)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1將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工具、器具、設備相聯系,識別科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了解人們如何運用設計與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以改善人們的生活,并使社會的生產和文化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2了解人類活動對所在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生活條件以及社會變遷的影響;了解社會需求是推動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科學技術在當代社會和經濟發(fā)展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力量。3利用所掌握的科學知識開始考慮有關正確運用科學技術的倫理問題,知道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和對科學技術的運用,都必須考慮倫理和道德的取向,認識到自己在保護
21、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上的責任。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一、科學知識內容標準中的科學知識選自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三個領域,這三個領域是自然科學中的主要領域。從這三個領域中選擇一些適合于兒童學習的主要概念,可以為兒童的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便于使用者了解本標準中所選主要概念的依據,以及和初中科學學習內容的銜接,在表一中列出了三個科學知識領域的主題和核心概念,但它們并不是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理解的概念層次。表一 科學知識領域的主題和核心概念領域主題核心概念物質科學物質物質具有不同的特性、結構和功能,物質的特性取決于它的結構和成分 可以按不同特性對物質進行分類和分離 物質可以以不同形態(tài)存在
22、,但是物質不會消失 能量能量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能量之間可以轉換并保持總量的不變 能量可以通過物質以不同的形式傳遞 能量是維持我們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我們需要盡可能地避免浪費能源,并把能量保持在人類可用的形式上 力的作用和運動物體總以不同形式在運動運動表現為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變化力作用于物體會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產生力的作用需要能量生命科學生命的主要特征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生物不斷地與周圍的環(huán)境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適應環(huán)境以維持生存生物有生命周期,有生有死,通過遺傳延續(xù)后代生物的分類和生物多樣性動物需要依靠其他生物供給養(yǎng)分植物能自養(yǎng),還能提供人和動物生存需要的氧氣和養(yǎng)分微
23、生物一般不能用肉眼觀察到生物進化過程形成了生物多樣性人類人類是進化的產物人與其他動物的主要區(qū)別在于人有一個具有高級功能的腦,有語言、思想、復雜情感和意志地球與空間科學地球與太陽系太陽系只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部分,太陽系中的星球按一定的規(guī)律運動,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地球自轉并圍繞太陽運動,因此形成了晝夜和季節(jié)自然環(huán)境保護地球以及圍繞地球形成的獨特圈層構造,包括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和巖石圈,提供了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人類活動必須注意保護自然環(huán)境在表二中,列出了要求學生學習的科學知識的內容標準,包括的主要概念共21個,每個序號后的說明是主要概念的表述,要求學生認識或理解。其中,物質科學
24、領域的主要概念有10個,生命科學領域有7個,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有4個。學生認識或理解這些主要概念,需要從他們周圍熟悉的事實、現象和已有的經驗開始,先建構一些較為具體的概念。為此本標準中對每個主要概念進行分解,共分解為124個比較小的、和實際生活聯系較緊密的分解概念,在這些表格中的第一列是對這124個分解概念的表述;第二列是舉例說明與該概念有關的事實和現象;第三列是學習目標,給出對該概念學習程度的簡要說明,供教材編寫、教學和評價時使用。這些分解概念并不要求安排學生都進行學習,可以根據建構主要概念的不同學習進展的需要和具體條件進行選擇。表二 科學知識內容標準(一)物質科學領域1物質(材料)具有不同
25、的特征和特性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1不同的物體具有不同的特征輕重、厚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氣味、軟硬識別物體可觀察到的特征,并對它們進行分類;說明分類的依據1.2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硬度、強度、可滲透性、漂浮的能力(密度)、柔軟程度、透明程度、導電性、磁性了解常用材料具有的特性和它們的用途1.3物質一般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冰、鋼材液態(tài)水、酒精水蒸氣、空氣知道固體、液體、氣體的特征和特性;固體有確定的形狀、體積和質量;液體有確定的體積和質量,液態(tài)的表面在靜止時一般會保持水平;氣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和體積,只有確定的質量。識別和說明周圍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1.4利用物質的一些特性,可以把
26、混合在一起的物質分離沙和糖、鐵屑和木屑探索將混合在一起的兩種物質相互分離的方法1.5有些材料的形狀或大小改變以后,它的特性可以不變泡沫塑料切成小塊、木頭鋸成木板、紙撕成小片列舉實例,證實有些材料形狀或大小改變以后,特性沒有變化,因此物質的名稱也不用改變1.6有些物質改變以后,特性也改變了;它們變成了另外的物質,但是沒有消失燒掉的紙、生銹的鐵列舉實例,證實有些物質改變以后,特性變化了,變成了另外的物質,它們有了另外的分類和名稱1.7有些物質在某些環(huán)境中容易腐爛,而有些物質不容易腐爛不再存活的動植物巖石觀察生活中物質的腐爛過程,列舉影響腐爛過程的因素,如溫度、濕度、空氣等2水是一種特殊而重要的物質
27、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2.1水在自然狀態(tài)下有三種存在的狀態(tài)液態(tài)水固態(tài)水(冰)氣態(tài)水(水蒸氣)觀察和描述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到100,和冷卻到0時,水發(fā)生的特征和特性的變化;認識到雖然狀態(tài)變化了,但仍然是同一物質水參見1.32.2水在任意溫度和壓力下都會蒸發(fā)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水曬衣服、霧、玻璃窗上的水珠列舉日常生活中水的蒸發(fā)和水蒸氣凝結成水的實例,探索影響這些過程的某些因素2.3水凝固成冰的溫度是0;溫度高于0時,冰融化成水水結冰、冰雪融化、冰箱里含水食品的變化觀察水結冰和冰融化的過程,探索什么因素會影響冰融化的過程;知道水的結冰溫度是0參見2.12.4有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里,形成不同的
28、溶液;有些物質在水里不會溶解鹽、糖、氣體沙證實一定量的有些物質可以溶解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于水;說明分辨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依據2.5有些物質遇到水會發(fā)生作用而生成其他的物質生石灰、水泥證實有些物質遇到水發(fā)生變化,生成了其他的物質參見1.62.6所有的生命體中都存在水,水是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人體約70%白菜90%以上了解人體內水分的大約含量,知道水是維持所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質2.7液態(tài)水覆蓋了地球表面約四分之三的面積江、河、湖、海、洋了解地球表面水體的分布,知道液態(tài)水大約覆蓋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2.8水在地球表面和大氣中的循環(huán),形成了影響天氣和氣候的各種重要因素雨、雪、冰雹知道江、河、湖、海
29、等的水蒸發(fā)到空氣中,遇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雨、雪、冰雹;了解水循環(huán)的過程,說明其對天氣變化的影響參見2.2,2.33空氣是一種由不同氣體混合成的重要物質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3.1氮氣、氧氣是組成空氣的主要成分,空氣中還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氣體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3.2空氣有質量,會產生壓力;它能被壓縮,產生推動物體的力氣球、輪胎、皮球證實空氣有質量,被壓縮以后會產生可以推動物體的力3.3空氣和水一樣,形狀隨容器而變,但沒有固定的體積空氣會充滿或被壓入不同形狀的容器或空間氣球、空盒子證實不管容器或空間的大小與形狀如何,空氣總是會充滿各處3.4空氣流動形成風扇扇子、
30、臺風知道風是由于空氣流動而形成的,熱空氣上升,導致空氣流動是形成自然風的主要原因3.5風能夠產生力的作用,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風具有能量帆船、風力發(fā)電風車提水、走馬燈調查風用來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的實例,知道因為風具有使物體運動的能力,因此可以作為一種能量的來源3.6一些微小的顆??梢栽诳諝猓L)中飄浮沙塵、花粉、炊煙觀察沙塵、炊煙中微小顆粒的飄浮現象,并描述它們與流動空氣的關系3.7流動的空氣可以產生上升的力風箏、滑翔機觀察并描述風如何影響風箏等物體的上升運動4自然界的物體總在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表示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4.1國際上共同用一些基本的量和單位來描述我們周圍的
31、物質世界時間(秒)、長度(米)、質量(千克)知道國際上建立的共同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基本單位,以及建立這些基本量的重要性4.2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上下、左右、前后、方向、距離測量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和方向4.3物體經過相同距離所用時間的長短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常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飛機、火車、汽車、人相對于地面有不同的移動速度知道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測量物體或學生自己運動的速度大??;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圍4.4物體運動有不同的形式地上直行的汽車(平動)電風扇扇葉的運動(轉動)撥動的琴弦(振動)列舉生活中常見物體的不同運動形式5力
32、作用于物體會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體上摩擦力、拉力、推力列舉日常生活中直接施加在物體的力,知道有的力需要直接接觸物體才能產生作用5.2有的力可以通過看不見的物質施加在物體上重力、磁力證實磁力可以間隔一段距離對物體產生作用5.3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多少和施加在該物體上的力有關球沿著不同斜面的運動、蕩秋千探索施加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關系,證實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與施加在物體上力的大小和方向有關6聲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6.1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向各個方向傳播鈴聲、口哨聲證實聲音可以沿各個方向傳播,也可以繞過障礙物轉彎傳播6.2聲音可以在氣體、液
33、體和固體中傳播空氣、水、金屬、木頭醫(yī)生用的聽診器、耳的鼓膜證實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傳播6.3聲音通過物質會發(fā)生變化泡沫塑料、棉花證實聲音通過物質后會發(fā)生變化,列舉常用的隔聲材料6.4聲音傳播到某些物體的界面處,會反射回來山洞、回音壁描述可以聽到回聲的情景和條件,了解有時候聲音有反射而我們無法察覺6.5聲音因物體振動而產生擊鼓、吹哨、彈弦、聲帶振動證實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6.6聲音音調的高低取決于在一定時間里振動的次數。振動的次數越多,音調越高;振動的次數越少,音調越低不同長度尺的振動、琴弦的振動探索聲音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的關系,知道振動越快,發(fā)出的音調越高;振動越慢,發(fā)出的音調越低6.7
34、聲音的強弱取決于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擊鼓、撥動琴弦探索聲音強弱與物體振動幅度的關系,知道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6.8聲音攜帶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轉換成聲能話筒(麥克風)、揚聲器(喇叭)、聲控開關調查和說明生活中哪些器件和設備中存在聲能與其他能量之間的轉換6.9聲音傳至我們內耳,使我們聽見了聲音鈴聲、音樂聲了解人耳的結構,知道我們能聽見振動快慢在一定范圍內、振動幅度超過一定大小的聲音6.10過強的聲音會損壞我們耳朵的鼓膜爆炸聲、耳機聲、過強的音響調查生活中可能損害我們耳朵鼓膜的因素,提出保護我們
35、耳朵的建議7光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7.1有的光直接來自發(fā)光的物體;有的光來自反射光的物體太陽光、燈光月光、我們看見樓房、樹木、汽車等物體識別來自光源的光或反射光,證實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都能使我們看到該物體7.2光在空氣中沿著直線傳播陽光的照射、手電筒的光照、探照燈光、小孔成像觀察和認識到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7.3當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遮陽板、陽傘、皮影戲、手影觀察并證實當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7.4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會產生反射,或被吸收鏡子、太陽鏡、玻璃窗觀察和描述光在傳播中遇到物體時所發(fā)生的現象,知道行進中的
36、光遇到物體時,會產生反射,或被吸收7.5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或水時,光的傳播方向會改變眼鏡、放大鏡、望遠鏡觀察和描述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或水時傳播方向發(fā)生的改變7.6太陽光包含有不同顏色的光雨后彩虹、濾色片、三棱鏡觀察和描述太陽光分解后形成的光帶,我們通常稱它為七色光;知道太陽光包含了不同顏色的光7.7光能可以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轉換為光能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熱水器、綠色植物電燈泡、燃燒、螢火蟲調查和說明生活中哪些器件和設備中存在光能與其他能量之間的轉換8熱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8.1用溫度來表示物體冷熱的程度,攝氏度是溫度的一種單位一天中溫度的變化一般情況下,水在0
37、結冰,100沸騰測量物體或空氣的溫度,知道國際上用攝氏度作為溫度的標準單位來表示冷熱的程度參見2.38.2熱以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進行傳遞,通常熱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熱水袋、暖氣片、火爐探索熱量傳遞的三種方式以及影響傳遞的主要因素,知道通常熱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8.3可以用某些物質減緩熱的傳導、對流和輻射消防服、雙層玻璃窗、屋頂的隔層、手套、熱水瓶證實可以用某些物質減緩熱的傳導、對流和輻射,了解常用的保溫隔熱材料8.4加熱可以改變某些物質的狀態(tài)使冰融化、使水沸騰、使鐵熔化描述周圍常見物質在加熱過程中發(fā)生的可以觀察到的變化參見1.3,2.1,2.2,2.38.5冷卻可
38、以改變某些物質的狀態(tài)霧、露水、霜、雪、冰雹、結冰描述周圍常見物質在冷卻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參見1.3,2.1,2.2,2.38.6加熱或冷卻時物體的體積會變化結冰、熱氣球、修復乒乓球觀察不同物體在被加熱和冷卻時體積的變化,了解到一般物體是熱的時候膨脹,冷的時候收縮,但水結冰時體積會膨脹8.7熱能可以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轉換成熱能蒸汽機摩擦生熱、電熱毯調查和說明生活中哪些器件和設備中存在熱能與其他能量之間的轉換8.8太陽是地球熱能的主要供給來源煤、石油、太陽能利用、綠色植物了解太陽和我們生活的關系,以及生活中利用太陽能的方式9電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9.1流動的電
39、荷被稱為電流,形成恒定電流要有包括電源在內的閉合回路,電路中接入電器會改變電流的大小電門鈴、電鐘、手電筒了解電流形成的條件,以及構成電路的要點,知道電器接入電路中有并聯和串聯兩種形式,并聯和串聯時電路中電流改變的情況不同9.2電流流過不同物質的情況是不同的金屬木材、塑料、橡膠測量電流流過不同物質時的不同情況,知道電流容易通過的物體是導體,電流不易通過的物體是絕緣體9.3電流方向不變的是直流電電池調查和識別生活中使用直流電的器件和設備9.4電流方向改變的是交流電家用電調查和識別生活中使用交流電的器件和設備9.5電路的通斷可以被控制開關、電閘、保險絲調查生活中使用的切斷電路方法、器件和設備,用電流
40、形成的條件來說明它們切斷電路的原因9.6電流攜帶的能量大時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雷電、家用電、高壓電知道電流攜帶的能量大時,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了解安全用電常識9.7電能可以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轉換為電能燈泡、電爐、耳機、電動機、電池、沼氣發(fā)電調查和識別生活中利用電能的不同方式及其設備,知道電能和其他能量之間可以互相轉換10磁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0.1某些材料具有磁性磁條、指南針知道一些常用的磁性材料,知道判斷物體磁性的簡單方法10.2磁體總同時存在著兩個磁極,相同的磁極相斥,不同的磁極相吸地球的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磁鐵的南極和北極證實磁體同時存在著兩個磁極,相
41、同的磁極相斥,不同的磁極相吸10.3具有磁性的物體可以對物體產生作用磁鐵可以吸鐵屑、指南針的轉動證實有磁性的物體可以對鐵、鎳等材料產生作用10.4電能可以轉換成磁能電磁鐵了解電磁鐵是使電能轉換成磁能的器件(二)生命科學領域11為了維持生存,生物體需要不斷和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1.1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洋蔥表皮細胞、人類的口腔粘膜細胞觀察到細胞的存在,知道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11.2水是生物體的重要成分,生命活動離不開水人體中的水、動物和植物中的水探索生物體內存在的水,知道人體內有超過70%的部分是水。水是維持所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質參見2.611.3絕大部
42、分植物的生存需要陽光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合成養(yǎng)分而生長觀察和列舉陽光對綠色植物生長產生的影響11.4大部分生物的生存需要空氣人需要空氣中的氧氣;綠色植物需要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了解空氣中的氧氣、有害氣體和微塵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知道吸收二氧化碳的綠色植物是氧氣的供給者11.5動物有呼吸空氣、攝入養(yǎng)分和排泄廢物的器官鼻、肺牙、肝、胃、腸皮膚、肛門觀察某些動物的呼吸、吃食和排泄等現象,了解器官的功能作用;了解人體呼吸和消化系統(tǒng)中主要器官的名稱和作用,知道怎樣保護這些器官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11.6生物會對環(huán)境中的各種刺激產生反應感覺器官會對光、聲、熱、化學物質、力的作用等產生反應認識人體的感覺器官
43、(眼、耳、鼻、舌、皮膚),了解人體感官對各種環(huán)境刺激的反應方式和作用,了解其他生物也有類似的功能11.7生物有生有死;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發(fā)展階段蠶的一生、青蛙的一生、人的一生水稻的一生、大豆的一生描述某種生物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過程,了解人不同發(fā)展階段某些可觀察到的特點11.8生物用不同的方式繁殖后代枝條、根、種子、塊莖卵生、胎生了解不同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知道繁殖后代是生物的特征之一11.9生物在不斷的進化水生陸生,簡單復雜,低等高等了解人類的進化過程,知道人類也是進化的產物,人類的近親是大猩猩12植物能適應環(huán)境,制造和獲取養(yǎng)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并為動物和人類提供生存需要的氧氣和養(yǎng)分分
44、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2.1植物具有制造和獲取養(yǎng)分的結構根吸收養(yǎng)分莖輸運養(yǎng)分葉利用陽光制造養(yǎng)分,釋放氧氣果實儲存養(yǎng)分了解和描述植物制造和獲取養(yǎng)分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特征與功能12.2植物的形態(tài)可以隨季節(jié)變化種子處于休眠狀態(tài)或發(fā)芽狀態(tài)、葉片變化、開花、結果觀察并描述植物隨季節(jié)而發(fā)生的形態(tài)變化12.3不同的植物能夠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沙漠中的植物、鹽堿地上的植物、海底的植物列舉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植物的特點;說明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12.4植物可以對環(huán)境的刺激產生反應向日葵、含羞草、豬籠草列舉不同植物對環(huán)境刺激產生反應的例子參見11.613動物能適應環(huán)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yǎng)分來維持生存分解
45、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3.1動物通過不同的器官與環(huán)境接觸眼光線觀察世界耳聲波收集聲音鼻、鰓空氣進行呼吸皮膚溫度保護軀體翼、后肢、鰭機械力運動、支撐身體爪、前肢機械力取物列舉動物通過不同的器官與環(huán)境接觸的例子,知道這是動物為了生存而適應環(huán)境的需要參見11.5,11.613.2動物具有不同功能的系統(tǒng),以維持生命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了解某種動物和人的運動系統(tǒng)、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和主要構成部分參見11.513.3動物能夠適應季節(jié)的變化遷徙、冬眠、換毛了解動物適應季節(jié)變化的方式;說明這些變化對維持動物生存的作用13.4動物的行為能夠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改變顏色和毛皮、改變
46、生活規(guī)律、儲存食物了解動物適應天氣、食物、空氣和水源等環(huán)境變化而產生的行為14人類有一個具有高級功能的腦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4.1人是進化的產物在350萬年前,古猿的腦的體積約為400毫升,和現在的黑猩猩相差不大;距今約180萬年30萬年,直立人的腦的體積約為1200毫升;約12萬年前,現代人的腦的體積約為10002000毫升知道腦是進化的產物,了解腦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體積、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參見11.914.2人腦能夠指揮人的行動,產生思想、認知、情感和決策運動、學習和記憶、快樂和悲傷、意志和決策知道腦是我們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的生物基礎14.3腦和其他器官一樣需要保護人需要充足的睡眠,避免
47、長期的精神壓力,保持愉快、積極的情緒了解為保護腦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15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各自的物種得以延續(xù)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5.1植物能夠產生足夠的種子,從而延續(xù)它們的物種西瓜籽、稻谷了解種子的結構,以及它對延續(xù)和改良物種的作用;了解中國科學家在改良農作物品種中的成就15.2種子植物從種子開始經過一系列的生長發(fā)育過程,重新產生種子,完成一個生命周期桃樹、蠶豆、鳳仙花觀察和了解種子植物在一個生命周期中的生長過程參見11.715.3有的植物可以利用它自身的一部分來繁殖后代根、莖、葉觀察和了解植物利用自身的一部分繁殖后代的方式參見11.815.4動物有多種繁殖方式,產生足夠多的后代
48、,以延續(xù)自身的物種胎生:豬、牛卵生:雞、蠶、魚、蛙觀察和比較胎生和卵生動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參見11.815.5動物從幼體開始經過一系列變化,到新的幼體生成,完成一個生命周期蠶、鳥、魚、蛙描述某種動物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過程,了解人不同發(fā)展階段某些可觀察到的特點參見11.715.6植物的后代與原來的植物可以十分相像,也可以有一些細微的不同花的顏色、葉子的顏色、大小和形狀比較和描述植物后代與原來植物的異同15.7動物的后代與動物可以十分相像,也可以有一些細微的不同毛皮的顏色、軀體的大小、外形和外貌比較和描述動物后代與原來動物的異同16動植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6.1動物的
49、生存依賴于植物食用植物、建筑材料、衣服原料、氧氣、藥用植物調查和列舉人類和動物依賴植物來生存的實例16.2動物會給植物的生存帶來好處或壞處傳播種子、來自動物的肥料、病蟲害調查和列舉動物對植物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16.3有的動物需要依靠其他的動物來生存,有的會被其他的生物所傷害食物、家畜、細菌、病毒、寄生蟲列舉動物相互依存和制約的實例,知道這種相互依存和制約對動物生存造成的影響16.4植物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維持生存所需的物質,動物利用植物生產的養(yǎng)分而生存食物鏈、生態(tài)系統(tǒng)參見12.1,16.117地球上存在著不同的植物和動物生物的多樣性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7.1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動物,不同的
50、動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種動物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動物:哺乳類、兩棲類、鳥類、昆蟲類不同的特征:毛皮、四肢、運動方式、食物、體溫調查所在地區(qū)動物的種類和變化情況,了解某些地區(qū)珍稀動物的保護情況和有關條例,提出一些保護建議1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種植物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植物:草本、木本不同的特征:果實、葉子隨四季的變化、對生長環(huán)境的適應調查所在地區(qū)的植物種類和生長情況,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的植物分布,認識保護植物多樣性的重要性17.3地球上動植物的種類會受到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氣候、水源、土壤、陽光、空氣調查所在地區(qū)某些動物或植物的種類構成變化,了解造成這些
51、變化的主要原因17.4不同種類的動植物的數量會受到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捕食、環(huán)境污染、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調查所在地區(qū)某些動物或植物的數量的變化,了解造成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三)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18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一定的規(guī)律運動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8.1以一定的時間間隔,自然界中一些事件規(guī)律性地出現天體運動:地球的自轉、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自然現象:太陽的升起和落下、晝夜長短改變、四季的更替知道太陽、地球、月球和其他太陽系行星運行的軌跡,并和我們觀察到的規(guī)律性的事件相聯系,如太陽升降、月相變化、四季更替等18.2在一年中,每天太陽光照射形成的物體陰影的位置和形
52、狀在有規(guī)律地改變竹竿的影子、樹影、建筑物的陰影、日晷、圭表觀察一日內太陽光照射形成的物體陰影的位置和形狀在有規(guī)律地改變;觀察并比較一段時間內每天中午太陽光照射形成的物體陰影的位置和形狀在有規(guī)律地改變18.3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白天、黑夜、世界時區(qū)知道地球自轉,了解晝夜交替的原因18.4由于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運動以及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而形成了四季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日照時間不同、氣溫不同、觀察到的星座不同知道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了解四季的成因18.5太陽系只是我們已經探測到的宇宙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太陽系是擁有兩千多億顆恒星的銀河系中一個不大的天體系統(tǒng),而銀河系又是數以百億計星系中的一個星系知道太
53、陽系是由圍繞太陽運行的八顆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組成,了解太陽系只是我們已經探測到的宇宙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18.6宇宙中有的星球能夠自己發(fā)光,有的不能夠自己發(fā)光,而是靠反射其他星球的光而發(fā)光太陽自己發(fā)光、地球和月球反射太陽發(fā)出的光而發(fā)光知道太陽能自己發(fā)光,地球和月球只是反射了太陽光,了解這樣的情況在宇宙中的其他星系中是普遍存在的19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很有特色的行星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19.1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太陽系有八顆行星,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知道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參見18.1,18.519.2地球由一層適宜生物生存的大氣圈包圍著包圍著地球的大氣圈包含著氮氣、氧氣、二氧化
54、碳、水蒸氣和微粒等知道包圍著地球的大氣圈是地球具有生命的必要條件,這也是我們判斷其他星球上有否或曾經存在過生物的依據參見3.1,11.319.3地球上約70的表面被液態(tài)水覆蓋,水的循環(huán)影響地球上的天氣變化江、河、湖、海、洋描述水循環(huán)的主要過程,說明水循環(huán)對天氣變化的影響參見2.7,2.819.4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的外殼是一層固體的硬殼,稱為地殼。地殼至今還在緩慢地運動;在緩慢運動的地殼中,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發(fā)生地震、火山爆發(fā)地球和火星的外殼是固體,而木星的外層是氣體喜馬拉雅山在緩慢升高、紅海在緩慢擴張知道地球外殼是一層固體硬殼,知道地殼的運動是地震、火山爆發(fā)的成因;了解我國地震帶的分布
55、,了解抗震防災的基本常識19.5地殼主要由三大類巖石構成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知道地殼主要是由三大類巖石構成的19.6地殼中不同類型巖石的形成經歷了不同的過程加熱、冷卻沉積變質了解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和形成過程是不同的19.7不同的巖石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顏色、紋理、礦物的硬度、成分、磁性認識常見的巖石,比較不同巖石的主要特征和特性參見19.519.8巖石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破碎物理風化、水溶解、化學侵蝕、機械、爆炸了解巖石可以通過自然和人為的方法破碎參見19.619.9巖石破碎以后形成了碎石和土壤砂、小鵝卵石、土壤知道巖石破碎后可以形成碎石,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參見19.819.10不同土質的土壤含有不同比例的黏土、沙和腐殖質砂質土、壤土、黏質土比較黏土、沙和腐殖質的特征;調查本地區(qū)土壤的成分,了解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20人類生存需要不同形式的能源分解概念舉例學習目標20.1人們用燃料或用電煮熟食物、取暖和運輸煤炭、石油、木材、天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個人房屋借款合同格式版(2篇)
- 2025年二手辦公家具轉讓協(xié)議(2篇)
- 2025年個人平房租賃合同標準版本(三篇)
- 2025年產品購銷合同范例(2篇)
- 2025年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模版(三篇)
- 2025年鄉(xiāng)村所有制企業(yè)職工勞動合同(2篇)
- 2025年主債權轉讓協(xié)議范文(2篇)
- 早教中心裝修合同模板-@-1
- 工業(yè)園區(qū)裝修分包合同樣本
- 汽車維修配件物流合同模板
- 中醫(yī)外治法課件
- 2025屆山東省濱州市三校聯考語文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jiān)視試題含解析
- 第15屆-17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預賽試卷含答案
- 道路運輸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考核題(公共部分題+專業(yè)部分題)及答案
- 外研版小學英語(三起點)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題及答案(共3套)
- 月結合同模板
- 上海市黃浦區(qū)2024年數學六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
- 2023電化學儲能電站消防安全標準鉛炭電池(鉛酸電池)
- 青島版五四制四年級數學上冊豎式計算100道
- DB11T 1322.94-2024安全生產等級評定技術規(guī)范 第94部分:救助管理機構
- 新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二冊全冊教學課件(按單元排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