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魚我所欲也,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孟子生于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最激烈的時期,他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貴君輕”、反對掠奪性戰(zhàn)爭等主張。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反對“霸道”,提倡以“仁”“義”為中心的“仁政”、“王道”。,作者簡介,.,3,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貴君輕人性本善,.,4,“性善論”的要點:(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由此產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
2、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5,孟子的名言,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6,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7,課文朗讀,要求:,1、對照朗讀和注釋掃除語音障礙。2、有不懂的字、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疑;有特
3、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3、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聽,.,8,正音不為茍得也(wi,動詞,做,干)所惡(W,動詞,厭惡)簞(dn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羹(gng湯)蹴(c踐踏食物的樣子)為宮室之美(wi,介詞,為了),.,9,正句所欲有甚于生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是/亦不可以已乎,.,10,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欲想要得到的。得兼動詞,同時得到,“兼”是副詞狀語置后.,譯文:魚
4、,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要)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大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者不能同時都得到,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1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比喻論證,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探究,.,12,所欲,魚、熊掌,生、義,提出論點,舍魚取熊掌,舍生取義,由淺入深,自然明曉,設喻引
5、出,.,1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為讀wi,動詞,做,干。茍得茍且。惡讀W,動詞,厭惡。與“欲”相反?;济~,禍患,災難。避躲避。,.,14,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譯文: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東西,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的更厲害的,所以有禍患我也不躲避。,.,15,所欲,甚于生(義),故不茍得,所惡,甚于死(不義),故不避患,辨證分析,(正面),舍生取義,.,16,“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
6、”可以指哪些事情?,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大眾作有利之事,為國家建設做事,為了別人安危挺身而出等。,“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國家,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殺人放火等危害國家危害人民的事。,探究,.,1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如使假如,假使。則那么。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為動詞,做,干。,譯文: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
7、么凡是能夠用來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呢?,.,18,假設分析,(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用(不擇手段求生),所惡,莫甚于死(最惡死),何不為(不擇手段躲禍),舍義取生,.,19,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譯文:由于這個原因,可以獲得生存手段卻有人不用,由于這個原因,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卻有人不采用,因為這個緣故,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那就是“不義”)。,.,20,由是則生,由是避患,不用,不為,有甚于生者,有甚于死者,因果分析,舍生取義,.,21,非獨賢者有
8、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譯文: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思想(辨別“義與“不義”,并保持它),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孟子認為人生下來本性是善良的),只是賢德的人能不喪失它罷了。,.,22,“非獨賢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指善心,本性,天性。,為什么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叭酥酰员旧啤?。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喪失善心(天性、天良)。,探究,.,23,升華主題,遞進論說,非獨賢者有,人皆有,賢者勿喪,.,24,分析第一部分,舍魚而取熊掌,比喻論證,舍生而取義,正面論證,反面論證,不為茍得,“甚于生者”“義”;,“甚于死者”“不
9、義”,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所欲莫甚于生,所惡莫甚于死,論點,患有所不避,論證,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向善之心,,(“性善論”),.,25,第一部分(從開頭至“賢者能勿喪耳”)提出論點,并說明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課文分析,“舍生取義”,“義”,.,26,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呼爾盛氣凌人得叫。爾,助詞。與給。行道之人路上饑餓的人。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譯文:一籃飯,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失去它就會餓死。可是吆喝著給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
10、不屑于接受。,.,27,一簞食一豆羹,“呼爾”“蹴爾”,不屑接受,羞惡之心舍生取義,得生,舍死,正面舉例,.,28,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萬鐘高位厚祿。辨,辨別。何加有什么好處。得通“德”,感激。歟,語氣助詞。,譯文:(可是有的人)不管是否符合禮和義就接受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所熟識的走投無路的貧困者感激我的恩德嗎?(注:“于我何加焉”即“何加于我焉”。),.,29,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接受萬鐘,不辨禮義,見利忘義反面舉例,.,30,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
11、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向先前。為為了,介詞wi為做,動詞wi已停止,放棄。本心天性。,先前(有人)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現(xiàn)在卻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現(xiàn)在(有人)為了所熟識的走投無路的貧困者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如果這樣做了)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31,接受萬鐘,不受食羹,排比對比,喪失本心,身外之物,關乎生死,保有
12、本心,停止,舍生取義,.,32,1.文中說得了“萬鐘”是為了什么?,為了“宮室之美”,為了“妻妾之奉”,為了“所識窮乏者得我”。,2.作者認為這種作法如何?,作者認為“此之謂失其本心”應當“可以止”。,3.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探究,.,33,義存于心,舉例論證,見利忘義,(正),(反),對比論證,嗟來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萬鐘之祿,1、宮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識窮乏者得我,對比論證,分析第二部分:,.,34,小結:第一段:為人應舍生取義第一層:(從開頭至“舍生而取義者也”
13、)提出中心論點(喻證)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分析舍生取義的道理一步:辯證分析(正)二步:假設分析(反)三步:因果分析第三層:(本段最后一句)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賢者勿喪。(遞進式)第二段:舍義以利就是喪失本心。第一層:證明“義”之存在。(正面舉例)第二層:揭示“見利忘義”。(反面舉例)第三層:揭示見利忘義就是喪失本心,再次證明本文論點:舍生取義。(對比論證),.,35,生有甚于生不為茍得,死有甚于死有所不避,所惡莫甚于死何不為,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正面,反面,對比論證,由是避患不為甚于死者,由是則生不用(結果)有甚于生者(原因),非獨皆有勿喪,(人
14、之初,性本善),(層進),一簞、一豆行道之人,乞人弗受,決定生命義存在,萬鐘王侯貴族受決定宮室義喪失,舉例論證,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進一步論證“義”重于生命,指出不應該為物欲所蔽。,.,36,本文是一篇論述道德標準和政治節(jié)操的說理散文。作者以嚴肅的態(tài)度,莊重的言語,闡述生死與“義”的關系,指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一個正直的人,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應當為義而生,為義而死,在必要時要“舍生取義”,而不能“見利忘義”。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足取的。,.,37,作者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說明。,正反對比論證:說明為什么要“舍生”:因為有的東西比生更可貴,有的東西比
15、死更可惡。舉例論證:義重于生的觀點,“一簞食,一豆羹”雖然關乎生死,但是如果“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乞人”都會不屑一顧。對“萬鐘”的態(tài)度又用事實從反面論證了義重于生的觀點對比論證:用“向”與“今”的不同做法進行對比。比喻論證:文章一開始就用魚和熊掌的比喻論對生與死的選擇。,.,38,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16、!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39,寫作特點1議論嚴密,層層深入。文章圍繞“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立論,從正面論述生死與“義”的關系,指出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從反面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人的
17、本心,從而再次重申文章論點。結構嚴謹,層層深化。,.,40,2善用比喻。開篇以魚和熊掌設喻,引出中心論點。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義不辱,形象生動。,.,41,3善用對比。第一段正反對比闡述“義”重于“生”的道理,從反面假設推理,又從正面事實說明人能不貪生,不避患。第二段舉例論證,以正反兩個事例進行對比,說明人們對待利欲引誘的不同態(tài)度,批判為追逐個人名利而喪失羞惡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論點。,.,42,3善用排比。加強了氣勢,增強感情,顯示出說話人的義正嚴詞,理直氣壯。,.,43,一詞多義:1、是這種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種作法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2、得得到,擁有例句:二者不
18、可得兼通“德”,感激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3爾助詞例句:呼爾而與之代詞,你例句: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4為為了例句:向為身死而不受做例句:今為宮室之美為之,.,44,二、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3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45,三、古今異義1例句: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鐘古義:一種量器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2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古義:代詞,這種今義:判斷動詞,是四、詞類活用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詞作動詞。,.,46,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例句:魚
19、,我所欲也。“也”,判斷句標志。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東西。2省略句例句:向為身死而不受。“為”后面省略了介詞的賓語“禮義”,“受”后面省略了賓語“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語“我”。譯文:從前我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47,六、虛詞之:,助詞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謂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代詞呼爾而與之人皆有之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的,賓語提前,這,助詞,無義,他,指羞惡之心,指不辨禮義而受之這件事,2、于:介詞所惡有甚于死者萬鐘于我何加焉,表示比較,比,表示對象,對、對于,.,48,3、為:介詞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動詞: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故不為茍得也,為了,為了,做,接受,做
20、,4、則:連詞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表示假設,如果,表示結果,就,.,49,而:連詞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呼爾而與之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表并列,表轉接,表示修飾,,表順接,表順接,表順接,.,50,對比閱讀以下幾則材料,聯(lián)系課文說說它們各自表現(xiàn)出了怎樣的價值取向。材料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材料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材料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材料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51,
21、分析下列各句中的“義”的不同,并說出你讀過這些“義”的感受。,孟子:義我所欲也三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岳飛、文天祥:凜然大義紅巖英烈:氣貫長虹、義薄云天,A.忠君報國的“忠義”。B.與生俱來的一種本心“羞惡之心”。C.對黨對人民對國家堅貞不渝的信念。D.士為知已者死的“仗義”。,(B),(D),(A),(C),.,52,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義”的內涵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正確的抉擇。它告誡我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見利忘義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有高尚的追求與信仰,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服務社會,造福未來。,.,53,1.給下列加色字注音所惡()一簞食()一豆羹()蹴()茍得()不屑(),.,54,、指出通假字,并說明其詞義。向為生死而不受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向”;從前。,“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與”通“歟”;語氣詞,無實義。,“辯”通“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普通高中2025屆化學高一下期末經(jīng)典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廣東省師大附中化學高一下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
- 農業(yè)植保越冬管理辦法
- 合肥基金投資管理辦法
- 衛(wèi)星網(wǎng)絡拓撲優(yōu)化設計-洞察及研究
- 標簽行業(yè)倉庫管理辦法
- 團委經(jīng)費管理辦法浙江
- 學校合作共建模式與實踐探索
- 招標技術規(guī)范與實施指南
- 酵母菌在食品工業(yè)中的功能及其應用研究
- JT-T-798-2019路用廢胎膠粉橡膠瀝青
- 近視表征的表觀遺傳機制
- 股東出資情況表模板
-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第一中學2025屆物理高一下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GB/T 4074.5-2024繞組線試驗方法第5部分:電性能
- 熱水袋燙傷RCA分析2022
- 業(yè)主提前裝修免責協(xié)議
- 2024年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新生兒吸痰護理課件
- 礦井通風工技師(高級技師)理論考試題庫
- 《急救知識普及》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