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六國論,復(fù)習(xí)與訓(xùn)練,我們一直試圖知道歷史的真相,但不幸的是歷史總是籠罩著一團迷霧,讓我們無法看清全部。 歷史永遠(yuǎn)沒有真相,只留下一個個道理。歷史不給任何人這樣簡單有利的機會,它只讓你去把握道理,懂得道理,高明者自然就會闡述歷史的這番或那番道理。 馬未都,史論貴立論精警,如賈誼過秦論“仁義 不施_”;杜牧阿房宮賦“嗚呼! _ ,非秦也;_,非天下也”;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_,_,_。_,破滅之道也”,皆借古諷今,發(fā)人深省。,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而攻守之勢異也,滅六國者六國也,族秦者秦也,復(fù)習(xí)目標(biāo): 1、積累課文中的重點實、虛詞及句式及文化常識。 2、能準(zhǔn)確默寫并翻譯課文中
2、的重點語句及段落。 3、提煉寫作素材,提高作文寫作水平。,高考要求:能夠理解、實虛詞含義,理解并翻譯特殊句式。,中心論點: (六國破滅 非兵不利 戰(zhàn)不善 弊在賂秦),分論點 (賂秦力虧 破滅之道),分論點 (不賂秦者 以賂者喪),韓 魏 楚,齊 燕 趙,蓋失強援 智力孤危 不能獨完 戰(zhàn)敗而亡 誠不得已,大欲大患 固不在戰(zhàn) 奉之彌繁 侵之愈急 不戰(zhàn)勝負(fù) 強弱已判, ,結(jié)論,教訓(xùn),(六國)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宋)為國者勿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背誦課文,六國論歷年高考名句默寫 1.蘇洵六國論:“悲夫!有如此之勢,_,日削月割,以趨于亡。_!”用六國破滅的教訓(xùn)諷刺北宋賂遼。(2004北京卷) 2.思
3、厥先祖父,_,_,以有尺寸之地。(蘇洵六國論)(2006浙江卷) 3.思厥先祖父,_,_,以有尺寸之地。(蘇洵六國論)(2007上海卷) 4.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_。 (蘇洵六國論)(2008山東卷) 5.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_。 (蘇洵六國論)(2008上海卷) 6.嗚呼!_ ,_ ,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蘇洵六國論)(2011四川卷) 7.有如此之勢,_ ,_,以趨于亡。 (蘇洵六國論)(2013年浙江卷),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暴霜露,斬荊棘,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如棄草芥,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而為
4、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四川眉山三蘇祠對聯(lián):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文化常識,論 是古代常用的一種文體,分為兩種: (1)政論:主要用于發(fā)表作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 (2)史論:通過評論歷史,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為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借鑒。 六國論屬于政論還是史論?,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朝代)散文家,著有嘉祐集。蘇洵精于古文寫作,尤長于策論,為文見解精辟,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明快酣暢,很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味道。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xué)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古今異義 1、其實: 古義:它的實際數(shù)量 今義:實際上
5、 2、祖父: 古義:祖輩和父輩 今義:父親的父親 3、至于: 古義:以至于。 今義:表示到達(dá)某種程度 4、智力: 古義:智謀與力量 今義:指人類思考能力與認(rèn)知水平 5、故事: 古義:舊事,前例 今義: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 6、再 古義:兩次 今義:又,又一次 7、不行:古義:到地方去 今義:不可以,詞類活用 日削月割,以趨于亡。日、月:每天 、每月,名作狀。 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理:名作狀,按理來說。以事 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禮:禮待,名為動。 義不賂秦 義,堅持正義,名詞作動詞 不能獨完 完好保全;形容詞作動詞.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終,堅持到底。形容詞作動詞 牧連卻之 卻,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
6、譯為 打退。,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為動。 以地事秦:事,侍奉,名詞作動詞。 始速禍焉。速:形容詞作動詞,招致。,你還注意到哪些詞是活用的?,兵 陳涉初起之時,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國之謀士,而能削木為兵(兵器),以疲憊之兵(軍隊),遂滅秦。得天下后,其幼時之友觸其顏面,左右欲兵(傷害)其友,勿勸。,得 臨川人張奇游學(xué)得(獲得)一書,乃安石所著。曰:“吾得(應(yīng)該)珍寶事之”,后讀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心得), 以為安石所言得(得當(dāng))之。,教你學(xué)實詞,請你試一試,使 燕太子丹使(派遣)荊軻刺秦王。荊軻使(出使)于秦,見秦王,獻(xiàn)圖而圖窮匕首見。荊軻持匕首刺王,后為王所擒。王曰:“
7、此事由何人使(主使)? ”荊軻不答,死。杜牧論曰:“使(假如)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數(shù) 伶人之技,雕蟲小技也。而莊宗即位,獨喜伶人。欲戰(zhàn),令伶人察國之財,方知錢財之?dāng)?shù)(數(shù)目)少矣,于是休養(yǎng)生息,令數(shù)(密,細(xì)密)罟不入 池。國力漸富,出征,兵卒百萬,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計算)。久攻不下,而軍心思?xì)w,莊宗數(shù)(屢次)令伶人壓之。且重征百姓之稅,每需百姓數(shù)(幾)年之產(chǎn),終敗北。后人嘆曰:“事皆有其數(shù)(規(guī)律),然莊宗未知。若莊宗知之,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天數(shù),命運),未能易量?!?教你學(xué)實詞,解釋下面文段中的12個“其”字。 狐謂狼曰:“羊肉其鮮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飽其口福?!崩窃唬骸捌淙缑腿?/p>
8、?”狐謂于犬曰:“羊數(shù)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竟無所怨,其無聞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為一雪其恥。君其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護羊愈謹(jǐn),狐與狼憤然離去。,提示:“其”作主語、賓語、定語,是代詞的用法;“其”用在動詞、形容詞前,作狀語,是副詞的用法,表感嘆、祈使、反問、推測等語氣;“其其?”表選擇,是連詞的用法;“其”還可以表假設(shè),也是連詞的用法。,副詞,表感嘆語氣, “可”、 “多么” 連詞,表假設(shè)關(guān)系, “如果” 代詞, “其中” 代詞, “你的” 代詞, “那” 代詞, “它的” 連詞,表選擇關(guān)系, “是還是” 代詞, “它們”,代指羊 代詞, “那” 副詞,表祈使語氣,
9、 “一定”或“可要” 副詞,表反問語氣, “難道”,狐貍對狼說:“羊肉一定很鮮美??!如果你有意品嘗,不妨叼一只嘗嘗,飽飽口福?!崩钦f:“那有兇狗守護著羊群怎么辦?”于是狐貍挑撥離間地對兇狗說:“羊多次在背后罵你,那些話太難聽了,你竟然不生氣,是果真沒有聽到,還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們追逐嬉戲的時候,我愿意為你一雪前恥。你一定要答應(yīng)我!”兇狗笑著說:“想要加害于羊,還怕找不到罪名嗎?”于是兇狗守護羊群更加謹(jǐn)慎,狐貍和狼的奸計沒有得逞,悻悻地離去了。,以,(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廉頗藺相如列傳)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鐘山記),2表示憑
10、借。譯為:憑,靠。,以勇氣聞于諸侯。 廉頗藺相如列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項脊軒志 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屈原列傳,3起提賓作用,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操當(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 (赤壁之戰(zhàn)) 秦亦不以城予趙 ,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說文:“以,用也?!庇纱艘隇榻樵~,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以吾郡這發(fā)憤一擊,不敢復(fù)有株治。 (五人墓碑記)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屈原列
11、傳),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夜以繼日 (成語) 秋以為期 (詩經(jīng)氓),今以實校之。 (赤壁之戰(zhàn)) 余船以次俱進(jìn)。 (赤壁之戰(zhàn)),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二)連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勺g為“而”“又” “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游褒禪山記) 忽魂悸以魄動。 (夢游天姥吟留別),2表示承接關(guān)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隆中對,3表示目的關(guān)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
12、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而”“來”“用來” “以致”等。,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廉頗藺相如列傳) 當(dāng)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 汝子 (祭十二郎文) 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六國論) 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 斂貲財以送其行。 (五人墓碑記)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 (出師表),4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可譯為“因為”。,不賂者以賂者喪 (六國論) 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游褒禪山記)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 (信陵君竊符救趙),5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 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
13、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游褒禪山記),(三)助詞 1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 (出師表)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 (廉頗藺相如列傳)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圍),2作語助,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逆以煎我懷。 (孔雀東南飛),(四)動詞 1以為,認(rèn)為。,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觸龍說趙太后) 皆以美于徐公。 (鄒忌諷齊王納諫),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涉江),(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六)通假,1通“已”,已經(jīng)。 固以怪之矣。 日
14、以盡矣。 2通“已”,止。 無以,則王乎?,【以為】 1認(rèn)為,把當(dāng)作或看作。 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把作為或制成。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以為:把它設(shè)為。) 鑄以為金人十二。,【以是】【是以】相當(dāng)“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 或推斷的結(jié)果。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鐘山記)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fù)返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有以】【無以】意思分別是“有什么辦法用來 ”“沒有什么辦法用來” 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 (鴻門宴) 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莊暴見孟子)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 (勸學(xué)) 臣
15、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陳情表),如何判別具體語境中“以”的詞性,一、處在謂語動詞前,連接前后分句,格式為“以 + 動詞”的“以”為連詞。 1、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鴻門宴) 2、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句中“以”分別用在動詞“待”與活用的動詞“光”前,連接前后分句,“以” 為連詞。 二、處在同一性質(zhì)的短語或詞之間,“以”為連詞。 3、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 4、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3句中“以”連接兩個動詞短語“亡鄭”“陪鄰”,表示承接關(guān)系,4句中“以”連接 兩個形容詞“夷”“近”,都是連詞。(其實句也屬于“以 + 動詞
16、”格式。) 三、處在狀語與中心詞之間,“以”為連詞。 5如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齊桓晉文之事) 6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句中“以” 分別用在狀語“明”、“擁火” 與中心詞“教”、“入”之間,表修飾 關(guān)系,都是連詞。(這種形式實屬“以 + 動詞” 格式。),判斷“以”在文中的意義。 “秉燭夜游,良有1以也?!比?以己美于潘安,則出無傷;否則,3以如吾之容現(xiàn)于當(dāng)衢,則恐驚人。故自當(dāng)4以書卷為伴,棄夷5以近則隨眾而游,險以遠(yuǎn)則獨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鬧天宮”之勇,從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暢游書海8以極夫天地之樂,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棄之也,豈10以一冕之
17、故而棄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長享逸樂。 吾雖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師,然終未13以權(quán)貴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賢不見用,忠不見15以”之嘆。,練一練,1、 名詞,可譯為原因 2、 動詞,可譯為認(rèn)為 3、 介詞,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依據(jù)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譯為憑借 4、 介詞,可譯為把 5、 連詞,相當(dāng)于而,表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 6、 連詞,相當(dāng)于而,表承接關(guān)系 7、 連詞,相當(dāng)于而,表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 8、 連詞,表目的關(guān)系,可譯為“來” 9、 介詞,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10、介詞,可譯為因 11、連詞,表原因,可譯為“因為” 12、介詞,可譯
18、為在 13、介詞,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跟、和 14、連詞,表界限或范圍 15、動詞,可譯為用,重點虛詞訓(xùn)練 1對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履至尊而制六合 而母立于茲 A/ B/ C/ D/,2對下列“以”的意義、用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宋人執(zhí)而問其以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古之君子,進(jìn)人以禮,退人以禮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A和意思相同,詞性卻不同 B和意思不同,詞性也不同 C和意思不同,詞性卻相同 D和意思不同,詞性也不同,解析:選A。代詞;表并列;表假設(shè);表修飾;表轉(zhuǎn)折;表承接。,解析:選D。動詞,用;名詞,原因;介詞,憑借;介詞,用;介詞,按照;介詞,在時候。,特殊句式(介后=狀后) 1.趙嘗五戰(zhàn)于秦 - 介后 2.洎牧以讒誅 - 被動 3.齊人勿附于秦 - 介后 4.斯用兵之效也 - 判斷 5.其勢弱于秦 - 介后 6.茍以天下之大 - 定語后置 7.破滅之道也 - 判斷 8.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 - 省略句 9.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判斷句 10.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省略句 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人教版一年級美術(shù)上冊課時分配計劃
- 三年級語文課文朗讀比賽計劃
- 城市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單位協(xié)調(diào)配合措施
- 2025食品加工設(shè)備設(shè)施綜合檢維修計劃
- PEP小學(xué)英語六年級上冊期末自測計劃
-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詞語積累計劃
- 科普版小學(xué)四年級上冊英語聽說訓(xùn)練計劃
- 2024-2025學(xué)年小學(xué)六年級英語階段性復(fù)習(xí)計劃
- 工地噪聲與揚塵雙重治理措施
- 七年級上學(xué)期體育節(jié)活動計劃
- DL∕T 5783-2019 水電水利地下工程地質(zhì)超前預(yù)報技術(shù)規(guī)程
- 2024年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招聘5人歷年(高頻重點復(fù)習(xí)提升訓(xùn)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100MW400MWh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電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模板-拿地申報
- 老版入團志愿書表格完整
- 四柱萬能液壓機液壓系統(tǒng) (1)講解
- 檔案管理借閱制度
- 思想道德與法治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復(fù)旦大學(xué)
- 2024屆新高考物理沖刺復(fù)習(xí):“正則動量”解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問題
- 產(chǎn)品試機報告
- JJF 1184-2024熱電偶檢定爐溫度場測試技術(shù)規(guī)范
-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第1章《全等三角形》單元知識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