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痹病(頸椎病)中醫(yī)護理_第1頁
項痹病(頸椎病)中醫(yī)護理_第2頁
項痹病(頸椎病)中醫(yī)護理_第3頁
項痹病(頸椎病)中醫(yī)護理_第4頁
項痹病(頸椎病)中醫(yī)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椎病)中醫(yī)護理方案,胡佳,一 常見癥候要點,(一)風寒痹阻:頸、肩上肢竄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二)血瘀氣滯:頸肩部、上肢刺痛,痛處固定,伴有肢體麻木。舌質暗,脈弦。 (三)痰濕阻絡:頭暈目弦,頭重如裹,四肢麻木,納呆。舌暗紅,苔厚膩,脈弦滑。 (四)肝腎不足: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木赤。舌紅少苔,脈弦。 (五)氣血虧虛: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怠倦乏力。舌淡苔少,脈細弱。,二、常見癥狀/癥候施護,(一)肩頸疼痛 1.疼痛誘因、性質、部位、持續(xù)時間,與體位的關系,做好疼痛平分。 2.慎起

2、居、避風寒,防風寒阻絡致經(jīng)脈不通,引發(fā)疼痛。 3.配合醫(yī)生行頸椎牽引,及時評估牽引效果及頸肩部疼痛情況。 4.遵醫(yī)囑行中藥熏蒸、中藥外敷、中藥離子導入、拔火罐等治療。痛點處可行穴位揉藥或涂擦治療。 5.根據(jù)疼痛規(guī)律,對夜間疼痛甚者,適當增加中藥熱奄包、牽引等治療次數(shù)。 6.遵醫(yī)囑正確應用鎮(zhèn)痛藥,并觀察用藥后反應及效果。,(二)眩暈,1.評估眩暈的性質、發(fā)作或持續(xù)時間,及與體位改變的關系。 2.避免誘發(fā)眩暈加重的姿勢或體位。 3.做好防護,外出有人陪同,動作應緩慢,避免快速轉頭、低頭、防跌倒。 4.指導患者正確佩戴頸托。 5.遵醫(yī)囑給予耳穴貼壓、中藥離子導入等治療。,(三)肢體麻木,1.評估肢體

3、麻木范圍、性質、程度及體位的關系。 2.指導患者主動活動麻木肢體,可用梅花針或指尖叩擊、拍打按摩麻木部位,減輕或緩解癥狀。 3.注意肢體保暖。 4.遵醫(yī)囑給予中藥熏蒸、理療、電針、刮痧等治療,避免燙傷或意外損傷。 5.遵醫(yī)囑行頸椎牽引,及時巡視觀察患者有無不是,如有麻木加重,告知醫(yī)生,適當調整牽引角度、重量、時間等。,(四)頸肩及上肢活動受限,1.評估活動受限的范圍和患者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應便于取用。 3.指導協(xié)助患者正確的體位移動,按摩活動受限肢體,提高患者舒適度。 4.指導并協(xié)助四肢關節(jié)功能鍛煉,防肌肉萎縮。 5.遵醫(yī)囑進行中藥熏蒸、中藥離子導入、艾灸等治療,注意防燙傷。,(

4、五)不寐,1.枕頭高度適宜,避免頸部懸空。 2.保持病房安靜、整潔、通風良好。 3.睡前服熱牛奶、溫水泡腳,按摩雙側太陽穴,印堂穴,聽舒緩輕音樂,不宜飲濃茶或咖啡。 4.遵醫(yī)囑行耳穴貼壓治療 5.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安神藥物,并觀察用藥后反應及效果。 6.因夜間疼痛影響睡眠時可給予頸椎小重量持續(xù)牽引。,三、中醫(yī)特色治療/技術,(一)手法治療 (二)佩戴頸托治療 (三)運動治療 (四)枕頜帶牽引治療 (五)各種針刺、封閉、穴位注射等治療 (六)特色技術:中藥熏蒸、中藥外敷、中藥離子導入、藥熨法、刮痧、拔火罐、耳穴貼敷、穴位注射。 (七)物理治療法 (八)手術治療,四、健康指導,(一)體位指導 1.急性

5、期臥床制動,頭部前屈,枕頭后部墊高,避免患側臥位,保持上肢上舉或抱頭等體位,必要時在肩頸部墊軟枕,進行治療或移動體位時動作要輕柔。 2.緩解期可適當下床活動,避免快速轉頭、搖頭等動作,臥位時保持頭部中立位,枕頭水平。 3.康復期可下床進行肩頸部、上肢活動,在不加重癥狀的情況下逐漸增大活動范圍。,健康指導,(二)生活起居 1.避免長時間低頭勞作,伏案工作時,每隔1-2小時活動頸部,如仰頭或將枕頭靠在椅背上或轉動頭部。 2.座椅高度要適中,以端坐位時雙腳剛能觸及地面為宜。 3.避免長時間半躺在床頭,曲頸斜枕看電視、看書報。 4.睡眠時應保持頭頸部在一條直線上,避免扭曲,枕頭長要超過肩,不宜過高,為

6、握拳高度(平臥后),枕頭的頸部稍高于頭部,可以起到良好放松作用,避免頸部懸空。 5.注意頸部保暖,防風寒濕邪侵襲。,健康指導,(三)飲食指導 1.風寒痹阻:宜進祛風寒溫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等,食療方:當歸紅棗煲羊肉,鱔魚湯等,忌食涼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飲,多食溫熱茶飲。 2.血瘀氣滯:宜進食行氣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蘿卜、木耳等。食療方:醋泡花生等,避免煎炸、肥膩、厚味。 3.痰濕阻絡:宜進健脾除濕之品,如山藥、薏米仁、赤小豆等。食療方:冬瓜排骨湯,忌食辛辣、燥熱、肥膩等生痰助濕之品。,飲食指導,4.肝腎不足(1)肝腎陰虛者宜進食滋陰填精、滋養(yǎng)肝腎之品,如枸杞等,藥膳方:蟲草全鴨湯,忌食辛辣香燥之品。(2)肝腎陽虛者宜進食溫壯腎陽,補精髓之品,如黑豆、核桃,杏仁等,食療方:干姜煲羊肉,忌食生冷瓜果及寒涼食物。 5.氣血虧虛:宜進食益氣養(yǎng)陰之平,如蓮子、紅棗、桂圓等。食療方:桂圓蓮子湯,紅棗桂圓煲雞湯等。,健康指導,(四)情志護理 1.向患者介紹本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多與患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