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圍棋大事記.ppt_第1頁
中國圍棋大事記.ppt_第2頁
中國圍棋大事記.ppt_第3頁
中國圍棋大事記.ppt_第4頁
中國圍棋大事記.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圍棋大事記,圍棋簡史,一、傳說中的堯時代 二、夏 三、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前221年) 四、兩漢、三國(前206265) 五、兩晉、南北朝(265-580) 六、隋、唐、五代十國(581-960) 七、北宋(960-1127,遼)、南宋(1127-1279,金) 八、元、明(1271-1644) 九、清(1644-1911),傳說中的堯時代,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戰(zhàn)國世本作篇佚亡) 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蛟?,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西晉張華博物志) 帝堯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兄弟為鬩,囂訟女曼游而朋淫。帝悲之,為制弈棋以閑其情。(宋羅泌路史跋) 堯教丹朱

2、棋,以文桑為局,犀象為子。(南朝梁元帝金樓子),二、夏,烏曹(傳夏桀之臣)作賭博、圍棋。(明陳仁錫潛確類書),三、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前221年),今寧子視君不知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前448年)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論語陽貨) 習射、習御、習琴、習弈,終無一事可以息得者。(關尹子),戰(zhàn)國,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以智力求者,

3、譬如弈棋,進退、取與、攻劫、放收,在我者也。(尹文子,東漢或魏晉人托名之作),四. 兩漢、三國(前206265),戚夫人侍高帝(劉邦),于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晉葛洪西京雜記) 杜陵杜夫子善棋,為天下第一。(同上) 廣川王好文辭、方技、博弈、倡優(yōu)。(漢書景十三王傳) 宣帝(劉詢)微時與(陳遂)有故,相隨博弈。(漢書陳遵傳) 圍棋謂之弈。自關而東,齊魯之間,皆謂之弈。(漢揚雄方言) 斷木為棋院革為鞠,亦皆有法焉。(漢揚雄法言吾子),四. 兩漢、三國,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及為之,上者遠棋疏張,置以會圍,因而伐之,成多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shù)而定

4、。下者則守邊隅,以自生于小地。(漢桓譚新論,引自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班固(32-92)作弈旨。 李尤(約55-135)作圍棋銘。 馬融(79-166)作圍棋賦。 黃憲(75-122)作機論。,四. 兩漢、三國,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孫策與呂范圍棋。(三國志呂范傳注引江表傳) 馮羽(今陜西大荔)山子道、王九真、郭凱等善圍棋,太祖(曹操)皆與埒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孔桂曉博弈,故太祖(曹操)愛之,每在左右。(三國志魏書明帝紀注引世語) 王粲(177-217)復局,不誤一道。(三國志魏書王粲傳),四. 兩漢、三國,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孔融(153-208)坐棄市,二子年

5、八歲,時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見執(zhí),不起何也?”二子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者乎!”遂俱見殺。(三國志魏書崔琰傳) 三國魏文帝(曹丕)忌弟任城王(曹彰)饒壯,因與王圍棋,并瞰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毒殺任城王。(南朝寧劉義慶世說新語),四. 兩漢、三國,三國魏邯鄲淳作藝經(jīng),有“棋局從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的記載。(文選博弈論李善注) 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吳陸遜與諸將弈棋射戲。(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四. 兩漢、三國,三國吳太子孫和(223-252)以為圍棋無益,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論以矯之,于是中庶子韋曜(204-273)撰博弈論。(三國志吳書韋曜

6、傳) 三國蜀延熙七年(公元244年)蜀費 與來敏圍棋。(三國志蜀書費瑋傳) 阮籍(210273)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即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shù)升。(晉書阮籍傳) 三國吳嚴子卿圍棋莫與為輩,有“棋圣”之稱。(三國志吳書趙達傳注、東晉葛洪抱樸子辨問卷,五、兩晉、南北朝(265-580),西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與張華圍棋。(晉書杜預傳) 太元八年(383)淝水之戰(zhàn),謝安與張玄圍棋賭墅。(晉書謝安傳) 王中郎(坦之)以圍棋為坐隱,支公(遁)以圍棋為手談。(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五、兩晉、南北朝(265-580),北燕人羅騰工圍棋,獨步當時。(清朱

7、彝尊日下舊聞引范亨燕書) 南朝宋明帝(劉?,465-472在位)置“圍棋州邑”。以建安王休仁為圍棋州都大中正,王諶、沈勃、庚?之、王抗四人為小中正,褚思莊、傅楚之為清定訪問。(南齊書王諶傳) 南齊永明年間(483493)齊武帝(蕭賾)敕王抗品棋。(南齊書蕭惠基傳) 王抗圍棋第一品,褚思莊、夏赤松并第二品。(同上) 沈括(441-513)作棋品序 任?(460-508)述異記載晉信安郡王質(zhì)入山采樵,觀二童子弈,一局未終,斧柯盡爛?!盃€柯”典故出此。,五、兩晉、南北朝(265-580),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502-519)梁武帝(蕭衍)使柳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yōu)劣,為棋品三卷。(南史附

8、柳元景傳) 梁武帝撰圍棋賦一卷、圍棋品一卷、棋法一卷。(隋書經(jīng)籍志) 陶宏景(452-536)善琴棋,工草隸。(梁書陶宏景傳) 南朝梁大同九年至十一年(543-545)梁武帝詔陸云公校定棋品。(南史陸慧曉傳),五、兩晉、南北朝(265-580),南朝梁大同十年(544)陸瓊(537-586)年八歲,于客前復局,這次師號為“神童”。(陳書陸瓊傳) 北齊(550-57)王子沖善棋通神,撰棋勢十卷。(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隋書經(jīng)籍志) 北齊顏之推:“圍棋有手談、坐隱之目,頗為雅戲?!保ū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 北周(557-581)棋經(jīng)(清光緒年間在敦煌石室發(fā)現(xiàn))。,六、隋、唐、五代十國(581-960)

9、,隋大業(yè)十二年(616)李淵留守太原,與(裴)寂有舊,每延之宴語,間以博弈,至于通宵連日,情忘厭倦。(舊唐書裴寂傳) 唐貞觀年間(627-649)唐太宗(李世民)制五言詠棋詩,許敬仲等應詔奉和。(唐人手卷殘本翰林學士集) 唐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即位,始置翰林院,密邇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 、道、書、畫、琴、棋、數(shù)術之工皆處之,謂之“待詔”。(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三) 王積薪、馮汪二人于太原尉陳九言“金谷第”弈棋,為金谷園圖。(通志藝文略) 開元五年,日本吉備真?zhèn)涞热胩屏魧W。(日木宮泰彥中日交通史上) 開元十六年,李泌七歲,賦方圓動靜。(新唐書李泌傳),六、隋、唐、五代十國(581-

10、960),開元二十五年,新羅王卒,玄宗悼之,命邢?以鴻臚少卿吊祭,又聞其人多善弈,詔率府兵曹參軍楊季鷹為邢?之副。其國棋者皆在季鷹之下。(舊唐書新羅傳 、新唐書新羅傳) 天寶十三載(753)日本吉備真?zhèn)淙吻蔡聘笔?,再次入唐。(日藤加禮之助中日交流二千年) 天寶十五載,唐玄宗南狩,棋待詔王積薪奔赴行在,傳說曾寓宿山中孤姥之家,得姑、婦指授棋藝。(唐薛用弱集異記),六、隋、唐、五代十國(581-960),杜甫(712-770)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有“楚江巫峽半云雨,清簟疏簾看弈棋”等句。(清楊倫杜詩鏡詮) 貞元年間(785-805)王叔文(753-806)為棋待詔。(新唐書王叔文傳) 寶歷年間(

11、825-827)王倚善弈,為棋待詔。(冊府元龜) 會昌年間(841-846),杜牧作送國棋王逢詩有“羸形暗去春泉長,拔勢棋來野火燒?!钡染洹#ǚㄔ娂矶?劉禹錫(772-842)作觀棋歌送儇師西游(劉禹錫集) 元?。?79-831)作酬段丞與諸棋流會宿弊居見贈 二十四韻。(唐元稹元氏長慶集),六、隋、唐、五代十國(581-960),皮日休(834-881)作原弈 吳大江作圍棋賦。(淵鑒類函巧藝) 大中年間(847-859)棋待詔閻景實、顧師言對局,成“金花?圖”。(忘憂清樂集) 大中二年(848),日本國王子入朝貢方物,王子善棋,帝令待詔顧師言與之對手。(舊唐書宣宗本紀),七、北宋(960

12、-1127,遼)、南宋(1127-1279,金),宋建隆至開寶年間(960-976)南唐后主(李煜)命李從謙賦觀棋詩,時從謙方數(shù)歲。(全唐詩) 太平興國六年(981),宋太宗遣中使賜錢亻叔文楸棋局,水精棋子。(宋史錢亻叔世家) 王禹?(954-1001)作筵上狂詩送侍棋衣襖天使詩,稱宋太宗創(chuàng)有“對面千里”、“獨飛天鵝”、“海底取明珠”三棋勢。,七、北宋(960-1127,遼)、南宋(1127-1279,金),宋太宗屢召潘慎修對局。慎修作棋說舉十要以明其義,太宗覽而稱善。(宋史潘慎修傳) 太平興國至至道年間(976-997),棋待詔賈元(玄)號國手。(宋歐陽修歸田錄) 天圣至嘉佑年間(1023-

13、1063),李重恩善弈棋,冠絕當時。(集事淵海) 呂濟叔工棋,亦當時第一。(近人黃俊弈人傳)歐陽修(1007-1072)自號“六一居士”,作六一居士傳,寓棋于名號中。(歐陽文忠集)邵雍(1011-1077)作觀棋大吟、觀棋長吟是我國棋詩中最長一首,計1800字。(宋邵雍伊川擊壤集),七、北宋(960-1127,遼)、南宋(1127-1279,金),皇佑年間(1049-1054) 翰林學士張擬著棋經(jīng)十三篇。(忘憂清樂集) 王安石(1021-1086)作棋、棋葉致遠等詩。蘇軾(1037-1011)作觀棋詩,有“勝固欣然,敗亦可喜”等句。 黃庭堅(1045-1105)作棋經(jīng)訣、弈棋二首呈任漸。(黃銘

14、功棋國陽秋) 元佑至大觀年間(1086-1110),劉仲甫稱國手,擅名二十余年。著忘憂集、棋訣等。(宋何蓮春渚紀聞),七、北宋(960-1127,遼)、南宋(1127-1279,金),紹圣元年(1904)正月十日,劉仲甫、王玨、楊中和、孫? 聯(lián)棋,稱“四仙子圖”,是現(xiàn)存我國最早的聯(lián)棋紀錄。(玄玄棋經(jīng)) 紹圣初年,祝不疑至汴京,與劉仲甫對局。(春渚紀聞) 政和初年(1111前后)晉士明由河東來汴京,年方二十八九,弈技左右縱橫,出劉仲甫之上。(宋鐵圍山叢談)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宮詞有“忘憂清樂在枰棋”等局。,七、北宋(960-1127,遼)、南宋(1127-1279,金),建炎至紹興

15、年間(1127-1162) 棋待詔李逸民重編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棋譜忘憂清樂集。沈之才為棋待詔。(南宋王明清揮塵余話) 吳郡王益偶致棋客,關西人。王試命與諸國手弈,俱出其右。(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鄭樵完成通志。其中藝文略載棋譜目錄三十一部,凡九十二卷。 隆興至淳熙年間(1163-1189),孝宗留心棋局,詔國手趙鄂供奉。(南宋張端義貴耳集) 沈姑姑工圍棋,為“一時之選”。(明陳繼儒太平清話)鄭日新、施茂、童先、朱鎮(zhèn)、吳俊臣等為棋待詔。(南宋周密武林舊事) 金張大節(jié)(1112-1200)善弈棋,當世推為第一。(金元好問中州集),八、元、明(1271-1644),元天歷年

16、間(1328-1330),元文宗(圖貼睦爾)詔國師以名弈侍御于左右。(玄玄棋經(jīng)虞集序) 元文宗命虞集銘其弈之器。集故有“周天畫地,制勝保德”之喻。(同上) 至正九年(1349),嚴德甫、晏天章編成棋譜玄玄棋經(jīng),虞集、歐陽玄等作序言。 金元諸院,有琴、棋、書畫之目。單折劇有圍棋闖局。(近人周家森留余?弈話),八、元、明(1271-1644),明洪武年間(1368-1398) 劉基夜扣宮門,與太祖(朱元璋)對局。(淵鑒類函巧藝部) 華亭相禮(子先)精于圍棋,召至京師(南京),厚賜遣還。(明正德七年(松江府志人物),八、元、明(1271-1644),明永樂年間(1403-1424) 永樂初,樓得達精

17、圍棋,屢勝相子先。(清道光二十六年寧波府志藝術) 錢允升待詔禁垣,工弈,永樂帝(朱棣)呼為“棋仙”。(清陳田明詩紀事)唐理弈棋為吳中第一,家有“竹素園”,揪枰滿四座。(清康熙二十九年無錫縣志方技) 天順年間(1457-1464),杭州葉折手善弈棋。(明郎瑛七修類稿),八、元、明(1271-1644),弘治年間(1488-1505) 寧波趙九成以弈游京師,孝宗(朱佑樘)御燕殿試之,稱“真國手”。(清道光二十六年寧波府志藝術) 日本京都建仁寺僧人虛中移居杭州,精于弈,著決勝圖二卷。(適情錄、日野上彰僧虛中)弘治十七年,林應龍取虛中決勝圖益以臆見,成玄通集。(適情錄林應龍序)正德年間(1506-15

18、21),范洪游京師,時李東陽、楊一清,喬宇當朝,每延致對局,遂以國手名。(清道光二十六年寧波府志藝術)嘉靖年間(1522-1566) 鮑一中屢游江淮間,海內(nèi)咸推第一手。 吳承恩(約1500-約1582)作圍棋歌贈鮑景遠(一中)、后圍棋歌贈小李。(射陽先生存稿選)嘉靖三年,林應龍自序適情錄二十卷。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 明代棋界繁榮時期。形成以鮑一中、李沖、周源,徐希圣等為代表的“永嘉派”;以顏倫、李釜等為代表的“京師派”;以汪曙、程汝亮等為代表的“徽派”。(明王世貞宛委余編)嘉靖三十年,許?輯石室仙機五卷。嘉靖三十六年,諸克明輯秋仙遺譜十二卷,徐慰懷作序。隆慶、萬歷年間(1567-1620) 方新、岑乾、蔡學海稱國手。 王世貞(1526-1590)與李釜論弈,作弈旨、弈問。 王藝貞評虎林邵棟玉局藏機二卷。(販書偶記續(xù)編)萬歷十一年(1583),李釜以寓公老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