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細菌學 第十六章 其他細菌_第1頁
第一篇 細菌學 第十六章 其他細菌_第2頁
第一篇 細菌學 第十六章 其他細菌_第3頁
第一篇 細菌學 第十六章 其他細菌_第4頁
第一篇 細菌學 第十六章 其他細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者 : 黃升海,單位 :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十六章,其他細菌 other bacteria,第一節(jié) 棒狀桿菌屬,第二節(jié) 鮑特菌屬,第三節(jié) 軍團菌屬,第四節(jié) 假單胞菌屬,第五節(jié) 彎曲菌屬,第六節(jié) 窄食單胞菌屬,第七節(jié) 不動桿菌屬,第八節(jié) 莫拉菌屬,第九節(jié) 氣單胞菌屬,第十節(jié) 李斯特菌屬,重點難點,1. 白喉棒狀桿菌形態(tài)、染色、致病物質及所致疾??; 2. 白喉棒狀桿菌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百日咳鮑特菌形態(tài)、染色及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則。,嗜肺軍團菌傳播途徑及其所致疾病。,重點難點,1. 銅綠假單胞菌形態(tài)、染色、色素及所致疾?。?2.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3. 鮑曼不動桿菌生物學

2、性狀及致病性。,彎曲菌屬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及其防治原則。,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棒狀桿菌屬 corynebacterium,第一節(jié),1. 形態(tài)與染色,(一)生物學性狀,(1)形態(tài):菌體細長、微彎曲,一端或兩端膨大呈棒狀,故名為棒狀桿菌 。 (2)排列:排列不規(guī)則,呈柵欄狀、V字形或L字形 。 (3)染色性: 革蘭染色呈陽性。 亞甲藍短時間染色菌體著色不均,有深染的顆粒 。 (4)異染顆粒(metachromatic granule):指用Albert或Neisser法染色后,與菌體著染顏色不同的顆粒。 (5)異染顆粒的組成和意義: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鹽 對鑒定細菌有重要意義。,一、白

3、喉棒狀桿菌,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白喉棒狀桿菌奈瑟染色 (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白喉棒狀桿菌Albert染色,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2. 培養(yǎng)特性,(一)生物學性狀,(1)在含凝固血清的呂氏培養(yǎng)基(Loeffler medium)上培養(yǎng): 生長迅速, 形成圓形灰白色的小菌落,異染顆粒明顯 (2)在亞碲酸鉀(K2TeO23H2O)血瓊脂平板上培養(yǎng):使亞碲酸鉀還原為黑色的金屬元素碲,菌落呈黑色或灰色 。根據菌落不同形態(tài)特征,分為 重型 輕型 中間型,一、白喉棒狀桿菌,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重型:菌落不溶血、不規(guī)則、有條紋 (李凡 徐志凱

4、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輕型:菌落溶血、有光澤、凸起 (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亞碲酸鉀血瓊脂平板 (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3. 變異,(一)生物學性狀,(1)細菌形態(tài)、菌落和毒力均可發(fā)生變異 (2)當無毒株攜帶-棒狀桿菌噬菌體成為溶原性細菌時,可產生白喉外毒素,一、白喉棒狀桿菌,4. 抵抗力,(1)抗寒冷和干燥 (2)對濕熱抵抗力弱 (3)對青霉素、氯霉素、紅霉素敏感,對磺胺不敏感,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二)致病性與免疫性,1. 致病物質 白喉棒狀桿菌侵入機體,僅在鼻腔、咽喉等局部生長繁殖。,(1)白喉毒素(diphtherotox

5、in):此毒素蛋白質毒性強、抗原性強,由A、B兩個肽鏈經二硫鍵連接組成。A肽鏈是毒性功能區(qū),抑制易感細胞蛋白質的合成。 B鏈本身無毒性, B鏈上有一個受體結合區(qū)和一個轉位區(qū),能與心肌細胞、神經細胞等表面受體結合,協(xié)助A鏈進入易感細胞。 (2)索狀因子(cord factor):細菌表面的一種毒性糖脂,即海藻糖-6-6雙分枝菌酸。它能破壞哺乳動物細胞中的線粒體,影響細胞呼吸與磷酸化 (3)K抗原:細胞壁外面的一種不耐熱糖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K抗原有利于白喉桿菌在黏膜表面的定植。,一、白喉棒狀桿菌,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二)致病性與免疫性,(4)白喉毒素致病機制:,(5)白喉毒素作用特點:

6、毒性作用大,1個毒素分子能殺一個細胞 機體多種細胞,特別心肌、神經細胞均有毒素受體 腫瘤細胞對此毒素特別敏感,1. 致病物質,白喉毒素作用途徑,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二)致病性與免疫性,2. 所致疾病 白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傳染源:患者、恢復期帶菌者、健康帶菌者 (2)傳播途徑:飛沫或污染(多在秋冬季) (3)臨床表現: 細菌與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癥狀 炎癥,壞死,纖維蛋白滲出 假膜導致窒息(早期致死原因),一、白喉棒狀桿菌,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癥狀: 外周神經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難聲帶麻 痹聲音嘶啞軟頜麻痹吞咽困難 心肌炎(晚期致死原因),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白喉假膜 (李凡 徐

7、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白喉病例 (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二)致病性與免疫性,3. 免疫性 白喉的免疫主要依靠抗毒素的中和作用??苟舅刈柚拱缀矶舅谺鏈與易感細胞結合,使A鏈不能進入細胞內,(1)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15歲兒童 成人也有可能 (2)免疫特點: 抗毒素免疫 感染后機體可獲得牢固的免疫力 機體還可通過其它方式獲得免疫力 * 六月以下嬰兒- 母親 * 成人- 隱性感染、疫苗,一、白喉棒狀桿菌,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標本采集,(三)微生物學檢查法 (包括細菌學檢查和細菌毒力測定兩部分),2. 直接涂片鏡檢,(1)標本:假膜邊緣取

8、材,一、白喉棒狀桿菌,(1)參見右圖所示:,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3. 分離培養(yǎng),(三)微生物學檢查法,一、白喉棒狀桿菌,* 分離培養(yǎng)流程:,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4.毒力試驗,(三)微生物學檢查法,一、白喉棒狀桿菌,(1)體內法:豚鼠體內中和試驗 (2)體外法:Elek平板毒力試驗,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1. 預防,(四)防治原則,2. 治療,(1)人工主動免疫:注射DPT三聯疫苗 (2)人工被動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一、白喉棒狀桿菌,(1)白喉抗毒素:皮試,盡早足量使用 (2)抗生素: 用青霉素或紅霉素,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鮑特菌屬 Bor

9、detella,第二節(jié),1. 形態(tài)與染色,(一)生物學性狀,(1)染色性:革蘭陰性 (2)形態(tài):短桿狀或橢圓形球桿菌;培養(yǎng)條件不適宜時,可出現絲狀形態(tài) (3)排列方式 : 多呈單個分散存在 (4)特殊結構 : 無鞭毛,不形成芽胞,有毒菌株有莢膜和菌毛,百日咳鮑特菌,血液標本染色,革蘭染色,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一)生物學性狀,(1)對氧的需求:專性需氧 (2)生長較緩慢:倍增時間為3.54小時 (3)營養(yǎng)要求高: 初次分離培養(yǎng)用含甘油、馬鈴薯和血液的鮑-金培養(yǎng)基(Bordet-Gengou medium) (4)生化反應弱 : 不分解糖類,不產生吲哚

10、,不生成硫化氫,不利用枸櫞酸,不分解尿素等。但氧化酶陽性,觸酶陽性,2. 培養(yǎng)與生化反應,百日咳鮑特菌,3. 抵抗力 抵抗力較弱 :日光直射(1 h)、加熱(56、30 min)可殺死細菌,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致病性,(二)致病性與免疫性,(1)感染部位:主要侵犯嬰幼兒呼吸道,引起咳嗽 。 (2)主要威脅:肺部繼發(fā)感染、癲癇發(fā)作、腦病和死亡 。 (3)致病物質:莢膜、菌毛及產生的多種毒素等。 (4)傳染源:為早期患者和帶菌者,兒童易感,通過飛沫傳播。 (5)潛伏期:714天。 (6)臨床三期: 卡他期 痙咳期(陣發(fā)性劇咳) 恢復期。,百日咳鮑特菌,由于整個病程較長,故稱百日咳 。,百

11、日咳患兒,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2. 免疫性,(1)多種特異性抗體(一定保護作用):如抗PT(pertussis toxin,百日咳毒素)或抗FHA(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絲狀血凝素)的IgM、IgG、IgA等 (2)局部黏膜免疫(主要作用):局部sIgA可抑制病菌黏附氣管上皮細胞 (3)病后免疫力持久: 很少再次感染,百日咳鮑特菌,(二)致病性與免疫性,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微生物學診斷主要依靠細菌的分離鑒定:,(三)微生物學檢查法,(1) 觀察典型菌落并進行染色鏡檢和生化反應鑒定 (2)用百日咳鮑特菌相免疫血清

12、作凝集試驗進行血清型鑒定 (3)熒光抗體法檢查標本中抗原,可進行快速診斷 (4)ELISA法血清學早期診斷 ,檢測患者血清中抗PT或抗FHA的IgM及IgA抗體,百日咳鮑特菌,(四)防治原則,1. 預防:百白破三聯疫苗,2. 治療:首選紅霉素,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軍團菌屬 legionella,第三節(jié),1. 形態(tài)和染色,(一)生物學性狀,(1)染色性: G-桿菌,常規(guī)染色不易著色 Giemsa染色:呈紅色 Dieterle鍍銀染色:呈黑褐色 (2)特殊結構:端生或側生鞭毛,有微莢膜和菌毛 (3)形態(tài): 在組織中呈短桿狀 人工培養(yǎng)基上呈多形態(tài)性,嗜肺軍團菌,顯微鏡下嗜肺軍團菌的形態(tài),醫(yī)學微生

13、物學(第9版),(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2. 培養(yǎng)及生化反應,(一)生物學性狀,(1)對氧的需求:專性需氧 (2)營養(yǎng)要求高:生長時需L-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 (3)培養(yǎng)基: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瓊脂(buffered charcoal yeast extract agar,BCYE)培養(yǎng)基 ( 4 ) 菌落特征:灰白色有光澤S型菌落 ( 5 ) 生化反應:該菌不發(fā)酵糖類,可液化明膠,觸酶陽性,氧化酶陽性或弱陽性,不分解尿素,硝酸鹽還原試驗陰性,嗜肺軍團菌,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3. 抗原組成,(一)生物學性狀,(1)鞭毛(H)抗原 (2)菌體(O)抗原 : 我國主要流行的是1型

14、和6型,嗜肺軍團菌,4. 抵抗力較強,( 1 ) 在蒸餾水中可存活100天以上,因為該菌能與一些常見原蟲、微生物形成共生關系,可寄生于阿米巴變形蟲內而保持致病活力 ( 2 )對常用化學消毒劑、干燥、紫外線較敏感 ( 3 )對氯或酸有一定抵抗,如在pH 2.0鹽酸中可存活30分鐘,利用這一特點處理標本可去除雜菌,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致病物質,(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多種酶類 (2)毒素和和溶血素 (3)微莢膜 (4)菌毛,嗜肺軍團菌,2. 所致疾病,( 1 ) 流感樣型(輕型): 亦稱龐蒂亞克熱,為輕癥感染 ( 2 ) 肺炎型(重病型): 起病急驟,以肺炎癥狀為主,伴有多器官損害。

15、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死亡,死亡率可達15%20% ( 3 ) 肺外感染 : 為繼發(fā)性感染,出現腦、腎、肝等多臟器感染癥狀,主要引起軍團病 ,經飛沫傳播。帶菌飛沫、氣溶膠被直接吸入下呼吸道,引起以肺為主的全身性感染,3.免疫性該菌是胞內寄生菌。細胞免疫在機體抗感染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細菌學檢查,(三)微生物學檢查法,(1)標本采集 : 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肺活檢組織或胸腔積液等標本 (2)常規(guī)檢測:用BCYE培養(yǎng)基分離細菌,再根據培養(yǎng)特性、菌落特征、生化反應作出鑒定,并對細菌進行血清及分型。但結果出現較晚 (3)快速檢測:用已知熒光標記抗體進行直接熒光試驗,特異又快速。也

16、可用ELISA、RIA及乳膠凝集等試驗檢測標本中該菌特異性抗原或用PCR技術檢查該菌核酸,嗜肺軍團菌,2. 血清學檢測,(1)檢測方法:取患者雙份血清,間接熒光抗體法檢測特異性IgG,抗體效價升高4倍或以上有診斷意義,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尚無嗜肺軍團菌特異性疫苗 2.加強水源管理及人工輸水管道設施的消毒 (因醫(yī)院空調冷卻水、輔助呼吸機等所產生的氣溶膠顆粒中能檢出此菌) 3.首選紅霉素治療,(四)防治原則,嗜肺軍團菌,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假單胞菌屬 pseudomonas,第四節(jié),背景介紹,銅綠假單胞菌俗稱綠膿桿菌 是一種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也是院內感染常見菌 因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綠色水

17、溶性色素,感染后的膿汁或敷料上出現綠色,故得名,銅綠假單胞菌,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形態(tài)染色,(一)生物學性狀,2. 培養(yǎng)及生化反應,(1)對氧的需求:需氧 (2)生長溫度:4不生長,42生長 (3)生長特點:產生帶熒光的綠色水溶性色素 有溶血環(huán),銅綠假單胞菌,(1) G-, 直或微彎小桿菌 (2)無芽胞,有莢膜,單端有13根鞭毛 (3)運動活潑,電鏡圖,革蘭染色,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血平板上細菌生長,普通培養(yǎng)基上細菌生長,銅綠假單胞菌,熒光染色,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3. 抵抗力,(一)生物學性狀,

18、4. 抗原結構,(1)抵抗力較其他革蘭陰性菌強 (2)對多種化學消毒劑與抗生素耐藥 (3)56需1小時才可殺死細菌,銅綠假單胞菌,(1) H抗原:鞭毛蛋白 (2)O抗原包括兩種成分:脂多糖 原內毒素蛋白(OEP) ( 3 ) OEP免疫原性強,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正常菌群之一:在人體腸道中繁殖,(二)致病性與免疫性,2. 該菌的密度感知信號系統(tǒng)(quorum-sensing system,QS) (1)QS系統(tǒng)促使該菌能根據特定信號分子的濃度來監(jiān)測周圍環(huán)境中自身或其他細菌的數量變化,當信號達到一定的濃度閾值時,即啟動菌體中相關基因的表達來適應環(huán)境中的變化 (2) QS系統(tǒng)在調控銅綠假

19、單胞菌各種毒力因子表達中起重要作用,同時影響宿主免疫功能,( 1 )主要是內毒素 ( 2 )還包括菌毛、莢膜、胞外酶和外毒素等多種致病因子,銅綠假單胞菌,3. 致病物質,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表16-1銅綠假單胞菌的致病物質,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所致疾病,2. 感染和免疫 (1)醫(yī)院感染中由該菌引起者占10%左右 (2)在某些特殊病房中,如燒傷和腫瘤病房、各種導管和內鏡的治療與檢查室內,該菌的感染率可高達30% (3)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在抗感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4)分泌型IgA的黏膜表面免疫作用,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1)廣泛分布在醫(yī)院環(huán)境中 (2)感染多見于皮膚黏膜受損部位,

20、如燒傷、創(chuàng)傷或手術切口等 (3)也見于因長期化療或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表現為局部化膿性炎癥,銅綠假單胞菌,(二)致病性與免疫性,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微生物學檢查:,2. 預防 傷口、手術器械等嚴格消毒,預防醫(y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三)微生物學檢查法與防治,3. 治療:主要可選用:哌拉西林、頭孢他啶、頭孢吡肟、碳氫酶烯類、阿米卡星、環(huán)丙沙星等,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彎曲菌屬 campylobacter,第五節(jié),3. 種類及感染特點,彎曲菌屬,2. 分布和生長情況,主要引起人類的胃腸炎和敗血癥,為動物源性疾病 對人致病的有空腸彎曲菌空腸亞種,也最為常見,呈逗點狀或S形 革蘭陰性桿菌

21、,廣泛分布于動物界,常定居于家禽和野鳥的腸道內,1. 基本特點,空腸彎曲菌掃描電鏡照片,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李凡 徐志凱 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8版),1. 形態(tài)染色性,(一)生物學性狀,2. 培養(yǎng)及生化反應 (1)微需氧,需在5% O2或10% CO2 和85% N2的環(huán)境中生長 (2)最適生長溫度為42,因在此溫度培養(yǎng)時,糞便中其他細菌的生長會受到抑制而起到選擇作用 (3)營養(yǎng)要求高 (4)生化反應不活潑,(1)革蘭染色陰性 (2)菌體形態(tài)細長,呈弧形、螺旋形、S形或海鷗狀 (3)運動活潑,一端或兩端有單鞭毛,一、空腸彎曲菌空腸亞種,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一)生物學性狀,3. 抵抗力,

22、(1)抵抗力較弱 (2)培養(yǎng)物放置4冰箱中很快死亡 (3) 56 5分鐘即被殺死 (4)干燥環(huán)境中僅存活3小時 (5)培養(yǎng)物放室溫可存活224周,一、空腸彎曲菌空腸亞種,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二)致病性及免疫性,2. 免疫性,(1)空腸彎曲菌是散發(fā)性細菌性胃腸炎最常見的菌種之一 (2)該菌常通過污染飲食、牛奶、水源等被食入而傳播 (3)在發(fā)展中國家,50%以上感染由污染的雞肉而引起 (4)空腸彎曲菌的致病作用與其侵襲力和毒素有關 (5)人類感染與感染劑量和宿主免疫狀態(tài)亦有關,一、空腸彎曲菌空腸亞種,1. 致病性,( 1 )機體感染空腸彎曲菌后可產生特異性抗體 ( 2 )能通過調理作用和活化

23、補體等作用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殺滅細菌及補體的溶菌作用,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 微生物學檢查法:如右圖所示,(三)微生物學檢查法與防治,2. 預防,(1)本病的預防在于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以免傳播 (2)加強衛(wèi)生防疫及人畜糞便管理,注意飲食和飲水衛(wèi)生 (3)尚無疫苗預防,一、空腸彎曲菌空腸亞種,標 本,糞便,肛拭,剩余食物 (立即送檢),3. 治療,(1)可用紅霉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喹諾酮類等 (2)脫水患者注意補充液體、糾正體內電解質紊亂,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不動桿菌屬 acinetobacter,第六節(jié),該屬細菌特征:,專性需氧的革蘭陰性菌,呈球形或球桿狀 廣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

24、,易在潮濕環(huán)境中生存 是機會致病菌 其中鮑曼不動桿菌較多見,也是導致醫(yī)院感染的常見菌之一 該菌帶多種耐藥基因,可傳遞和接受其他細菌的耐藥基因,故可對多種抗生素耐藥,不動桿菌屬,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窄食單胞菌屬 stenotrophomonas,第七節(jié),(一)生物學性狀,1. 致病特點 (1)其臨床分離率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是人類重要的機會致病菌和醫(yī)院感染菌 (2)該菌還是人、畜、水產動物和水稻等植物共同的病原菌,(1)一種專性需氧的非發(fā)酵型革蘭陰性桿菌 (2)菌落呈針尖狀,直徑0.51mm,中央凸起 (3)在血平板上有刺鼻的氨味,呈溶血 (4)在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上顯示灰黃色素或

25、無色素 (5)該菌生化反應不活躍,能快速分解麥芽糖而迅速產酸,故得名,一、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二)致病性,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1)機體自身因素:年齡,老年人是高危易感者;基礎性疾病,如腫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尿毒癥和艾滋病等 (2)醫(yī)源性因素:抗菌藥物用藥史、介入性醫(yī)療操作、化療、放射治療和未嚴格執(zhí)行消毒措施等 (3)該菌對亞胺培南(泰能)天然耐藥,臨床治療首選復方磺胺甲惡唑/甲氧芐啶,2. 所致疾病 (1)臨床上以下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 (2)該菌所致的血流感染病死率高,如此高的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在于該菌具有多重耐藥性,一、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二)致病性,(三) 防治,1.人類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機體自身和醫(yī)源性兩類,醫(yī)學微生物學(第9版),莫拉菌屬 Moraxella,第八節(jié),該屬細菌特征:,革蘭陰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