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第一章 走近細胞,紅細胞,白細胞,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口腔上皮細胞,洋蔥表皮細胞,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細胞間相似的結構: 細胞膜、細胞質,1、細胞的多樣性,2、細胞的統(tǒng)一性,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如何看到更多的細胞呢?,一 高倍顯微鏡的使用,目鏡,鏡筒,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鏡臂,鏡柱,鏡座,反光鏡,壓片夾,遮光器,載物臺,通光孔,物鏡,轉換器,高倍顯微鏡的使用,1、目鏡與物鏡的比較,放大倍數(shù),目鏡與物鏡的比較,放大倍數(shù),鏡筒長度,2、遮光器:調節(jié)通光量,3、粗準焦螺旋:升降鏡筒幅度較大,逆時針旋轉上升鏡筒;順時針旋轉下降鏡筒。,4、細準焦螺旋:升降鏡筒幅度很
2、小。(精密度),(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步驟,1、取鏡和安放 2、對光 3、低倍鏡觀察 4、高倍鏡觀察 5、收鏡,8,11,10,9,將要觀察的物像在低倍鏡下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用高倍鏡觀察,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為止,視野太暗可先調節(jié)反光鏡、調節(jié)光圈,總結: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和要點,找:低倍鏡下找到需要放大觀察的物像 移:將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心 轉: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調:調細準焦螺旋、調光,關于光學顯微鏡的幾個問題,1、放大倍數(shù)目鏡x物鏡 2、顯微鏡放大的是物體的長度或寬度,而不是面積。 3、放大倍數(shù)變大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變少 有兩種情況:如10 x10擴大4倍 變?yōu)?10 x40
3、細胞單行排列: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數(shù) 與放大倍數(shù)成反比 8 2 細胞均勻分布:看到的細胞數(shù)與放大倍 數(shù)的平方成反比 64,4,例1.下圖中 表示物鏡長度, 表示目鏡長度, 表示物鏡與裝片的距離,獲得最大物象時正確的 組合為( ) A. B. C. D. ,D,例2.用顯微鏡觀察某標本時,已知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l0,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40,則物像的放大倍數(shù)為( ) A.長度、寬度均放大400倍 B.面積放大400倍 C.長度或寬度放大40倍 D.標本的體積放大400倍,A,4.顯微鏡成像是倒像,標本和物像位置相反 顯微鏡下的影像:上下左右相反,如下圖經顯微鏡放大后得到: b q 將原物體旋轉180即可
4、。,5、玻片的移動與物像的移動,物像偏左下方 向左下方移動,結論: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6、視野中污點的判斷,轉動目鏡,污點移動的則污點在目鏡上,不動的不在目鏡上。 移動玻片,污點移動的則污點在玻片上,不動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鏡、玻片上則在物鏡上。,例3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裝片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將物鏡對準通光孔 B先用高倍鏡,后用低倍鏡觀察 C移動裝片可確定污物在物鏡上 D使用高倍鏡時,用粗調節(jié)器調節(jié),A,知識梳理: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 ), 2 轉動( ),換上高倍鏡。 3 調節(jié)( )和( ),使視野亮度適
5、宜。 4 調節(jié)( ),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 )、( )。 2高倍鏡:物象( ),視野( ),看到細胞數(shù)目( )。 低倍鏡:物象( ),視野( ),看到的細胞數(shù)( )。,視野中央,轉換器,光圈,反光鏡,細準焦螺旋,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大,暗,少,小,亮,多,3 物鏡:( )螺紋,鏡筒越( ),放大倍數(shù)越大。 目鏡:( )螺紋,鏡筒越( ),放大倍數(shù)越大。,有,長,無,短,4 將低倍鏡換上高倍鏡后,一個視野內的( ) A細胞數(shù)目增多,體積變大,視野變暗 B細胞數(shù)目減少,體積變小,視野變亮 C細胞數(shù)目增多,體積變小,視野變亮 D細胞數(shù)目減少,體積變大,視野變暗
6、5 在一臺顯微鏡中,目鏡和物鏡均最短的一組是( ) A目鏡(15)和物鏡(45 ) B目鏡(15)和物鏡(10 ) C目鏡(5) 和物鏡(10 ) D目鏡(5)和物鏡(45 ),D,B,練習 1、某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落花生子葉的切片,當轉動細準焦螺旋時,有一部分細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細胞較模糊,原因可能是 A反光鏡未調節(jié)好 B標本切得厚薄不均 C細準焦螺旋未調節(jié)好 D顯微鏡物鏡損壞,2、下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由視野(1)到視野(2)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轉動粗準焦螺旋 轉動細準焦螺旋 調節(jié)光圈 轉動轉換器 移動玻片,A B C D,3、有一架光學顯微鏡的鏡
7、盒里有4個鏡頭,甲、乙一端有螺紋,甲較長、乙較短;丙、丁無螺紋,丙較長、丁較短,若要在視野中看到較多的細胞,宜選用 ( ) A甲/丙B甲/丁 C乙/丙 D乙/丁,C,4、下圖為顯微鏡下黑藻細胞的細胞質環(huán)流示意圖,視野中的葉綠體位于液泡的右方,細胞質環(huán)流的方向為逆時針,則實際上,黑藻細胞中葉綠體的位置和細胞質環(huán)流的方向分別為,A葉綠體位于液泡的右方,細胞質環(huán)流的方向為順時針 B葉綠體位于液泡的左方,細胞質環(huán)流的方向為逆時針 C葉綠體位于液泡的右方,細胞質環(huán)流的方向為逆時針 D葉綠體位于液泡的左方,細胞質環(huán)流的方向為順時針,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細菌細胞模式圖,藍藻細胞模式圖,植物細胞模式圖,動
8、物細胞模式圖,細胞,原核 細胞,真核 細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藍藻(藍球藻、念珠藻、顫藻) 細菌(球菌、桿菌、弧菌、螺旋菌) 放線菌 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植物(衣藻、綠藻) 動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科學家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將細胞分為兩大類:,一藻二菌三體,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比較,無,有,有,無,核糖體,蛋白質,蛋白質,DNA,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比較,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螺旋菌,乳酸菌,帶“菌”字的就都是細菌嗎?,小結:一般帶有表示形狀的詞的話,像“桿” 、“球” 、“弧”、“螺旋” 等都是細菌。,1、藍藻包括哪些種類? 2、藍藻對環(huán)境有何
9、影響? 3、藍藻在結構和生理功能上有哪些特點?,閱讀教材P9,思考:,藍藻(藍細菌),水華,藍球藻,顫藻,項圈藻,念珠藻(發(fā)菜),淡水水域富營養(yǎng)化水華 海水富營養(yǎng)化赤潮,水華和赤潮,原核生物的特征(藍藻為例),藍藻,宏觀(以細胞群出現(xiàn)時),如:,微觀 (單細胞),水華:水體富營養(yǎng)化,發(fā)菜:狀如發(fā)絲、呈黑色,擬核:由環(huán)狀的DNA形成, 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質,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自養(yǎng)生物),核糖體,各種放線菌形態(tài),支原體最小、最簡單的細胞,衣原體,真 核 生 物,定義: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物 類型:除原核生物外,所有的動、植物以 及真菌,真菌,細胞,真核細胞,原核細胞,動物,
10、植物,藍 藻(藍球藻/顫藻/念珠藻),細 菌(“桿”“球”“螺旋”“弧”),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菌(酵母菌/食用真菌/霉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放線菌,藻類植物(水綿/衣藻) 蕨類植物 苔蘚植物 種子植物,常考真核生物記憶口訣:一團酵母發(fā)霉了(衣藻、團藻、酵母菌、霉菌),細胞的分類,【特別提醒】 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2帶“菌”的不一定都是細菌 。 3帶“藻”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1、常見的真、原核生物舉例 藍藻 綠藻 發(fā)菜 紫菜 硝化細菌 酵母菌 大腸桿菌 肺炎雙球菌 草履蟲 (1)屬于原核生物的有: (2)屬于真核生物的有:,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有
11、( ), 是原核生物的有( ), 是真核細胞生物的有( )。,大腸桿菌 乳酸菌 酵母菌 發(fā)菜 放線菌 青霉菌 蘑菇 HIV 乙肝病毒,即時反饋,8、9,1、2、4、5,3、6、7,2、下列四組生物中,都屬于真核生物的一組是 A.SARS病毒和蘑菇 B.大腸桿菌和草履蟲 C.藍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變形蟲,即時反饋,D,3、對原核生物的正確描述是( ) A.原核生物無核糖體 B.原核生物的細胞中無膜結構 C.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為RNA D.原核生物無染色體,即時反饋,D,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你對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有怎樣的認識?,統(tǒng)一性: 多樣性:,性原核細胞之間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都有細胞膜、細胞
12、質和擬核。,形態(tài)功能各不相同。,統(tǒng)一性: 多樣性:,性真核細胞之間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都有細胞膜、 細胞質和細胞核。,形態(tài)功能各不相同。,統(tǒng)一性: 多樣性:,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之間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遺傳物質DNA。,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1、細胞學說的建立者是誰? 2、是誰發(fā)現(xiàn)了細胞并命名? 3、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 4、細胞學說是如何被修正的? 5、細胞學說建立的意義是什么?,四、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施萊登,施旺,1、建立者,德 國,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 1543年,比利時的維薩里發(fā)表的人體構造 法國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組織構成 顯微鏡下
13、的重大發(fā)現(xiàn) 1665年,英國的羅伯特.虎克發(fā)現(xiàn)并命名“細胞” 荷蘭的列文.虎克自制顯微鏡觀察不同形態(tài)的細菌、紅細胞和精子等,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 1838年,施萊登首先提出細胞是構成植物的基本單位。 1839年,施旺發(fā)表了研究報告關于動植物的結構和一致性的顯微研究。 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 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2、,3、修正,4、意義,德國的魏爾肖將“新細胞從老細胞中產生”修正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到細胞水平,極
14、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通過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可以領悟到科學發(fā)現(xiàn)具有以下特點:,長期性: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 合作性:科學發(fā)現(xiàn)是很多科學家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 技術性:科學發(fā)展與技術有很大的關系,技術的進步可以更好地促進科學的發(fā)展。 繼承性、修正性:科學家的觀點并不全是真理,科學發(fā)現(xiàn)還必須通過實踐驗證,需要理性思維和實驗的結合。,2、細胞的統(tǒng)一性體現(xiàn)在() 一切生物都由細胞和細胞產物組成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等 真核細胞細胞核內有染色體,原核細胞無染色體,但有擬核,其中都含有DNA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多種多樣 A B C D,隨堂練習,1、
15、創(chuàng)立細胞學說的科學家是( ) A達爾文 B施萊登和施旺 C胡克 D沃森和克里克,B,B,3、細胞學說主要闡明了() A細胞的多樣性 B細胞結構的復雜性 C生物結構的統(tǒng)一性 D生物界的多樣性,4、19世紀德國M.J.Schleiden和T.Schwann等科學家提出了細胞學說,其意義在于( ) 認識到細胞的多樣性 明確了生物體結構的差異性 揭示出細胞的統(tǒng)一性 標志著生物學研究進入細胞水平 A B C D,C,D,6、細胞學說的建立說明了()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qū)別人們對細胞的認識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技術對科學發(fā)展有推動作用科學發(fā)展是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 A B C D,5、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2025屆高二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
- 忻州一中2025屆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重慶市普通高中化學高一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安徽省安慶市達標名校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
- 廣西蒙山縣一中2025屆高一下化學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冶金設備安全管理辦法
- 供電企業(yè)信條管理辦法
- 桃江人才引進管理辦法
- 鳳慶文廟保護管理辦法
- 公寓管理辦法思路方法
- 餐車經營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 DB43T 876.11-2017 高標準農田建設 第11部分:耕地地力評定技術規(guī)范
- 全國中醫(yī)藥職業(yè)教育技能大賽針灸推拿技能大賽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漢白玉石雕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三年級下冊混合計算題100道及答案
- DB12T 998-2020 殯葬服務機構消毒衛(wèi)生規(guī)范
- 廣東省廣州市五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化學試卷
- 2024年天津高考數(shù)學真題試題(原卷版+含解析)
- 《大數(shù)據分析技術》課程標準
- 最簡單封陽臺安全免責協(xié)議書
- 2024年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安全管理人員考試練習題(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