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與曲線的構建》PPT課件.ppt_第1頁
《曲面與曲線的構建》PPT課件.ppt_第2頁
《曲面與曲線的構建》PPT課件.ppt_第3頁
《曲面與曲線的構建》PPT課件.ppt_第4頁
《曲面與曲線的構建》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7/30,1,第6章 曲面與曲線的構建,2020/7/30,2,第6章 曲面與曲線的構建,曲面造型是三維造型中表達任意復雜物體表面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曲線的構建是指通過曲面構建曲線的方法。 6.1 三維線架模型構建 6.2 曲面模型的構建 6.3 曲面的編輯 6.4 曲線的構建,2020/7/30,3,6.1.1 三維線架模型基礎,要構建三維線架模型,一般應進行以下工作: 1)選擇一個合適的屏幕視角。 2)正確設置構圖面。 3)正確切換狀態(tài)欄中的2D/3D按鈕。 4)在2D模式下注意隨時設置Z軸深度。 5)對當前繪圖的圖素屬性及時進行設置。,2020/7/30,4,6.1.2 三維線

2、架模型實例,練習6-1,2020/7/30,5,6.1.2 三維線架模型實例,練習6-1 操作步驟提示: 1)取100mm100mm正方形中心為X0Y0Z0,在俯視圖平面繪制該正方形。 2)將視角改變?yōu)榈冉且晥D,沿Z軸負方向平移該正方形,平移時設置Z為-50并選擇“連接”,結果如圖6-2a所示。 3)選擇“指定位置”繪點命令,在相對點帶狀工具欄中單擊“相對”按鈕切換為引導模式,捕捉直線并輸入長度“10”,完成兩個點的繪制如圖6-2b所示。 4)選擇“兩點畫弧”命令,繪出R90圓弧如圖6-2c所示。 5)分別選擇構圖面為前視圖和右視圖,繪出圖中R10及R25圓弧如圖6-2d所示。 6)重新設置構

3、圖面為俯視圖,選擇“繪制任意線”命令,繪出兩直線如圖6-2e所示。 7)選擇“倒圓角”命令,圓角半徑R30,結果如圖6-2f所示。 8)正方形兩對角線連一直線,并將該直線修剪到兩圓弧邊如圖6-2g所示。 9)選擇“按圖形設置平面”,選擇斜線和左邊的一條垂線來建立該構圖面。 10)選擇“畫橢圓”命令,在“橢圓形選項”對話框中重新修改其高度值為圖中所標20,設置起始角度和終止角度,單擊“確定”按鈕。 11)修剪和刪除掉不必要的圖素,最終得到如圖6-1所示的圖形。,2020/7/30,6,6.1.2 三維線架模型實例,練習6-2,2020/7/30,7,6.1.2 三維線架模型實例,練習6-2 操作

4、步驟提示: 1)選擇屏幕視角為等角視圖;構圖面為前視圖平面;選擇第1種“極坐標繪圓弧”命令后,快速輸入圓心點坐標“0,0,0”,用鼠標兩次單擊拖出一個大致的半圓后,設置半徑為25;起始角度0及終止角度180。 2)將2D/3D開關設置為2D,輸入Z軸深度為-40;選擇“矩形形狀設置”命令,捕捉R25圓弧右端點作為矩形基準點,繪出60mm30mm矩形,倒圓角R10。 3)輸入Z軸深度為-100;選擇“繪制剖切點”命令后,設置等分點數(shù)為4;然后捕捉R25圓弧,繪制的4個點應位于Z-100處;繼續(xù)選擇“繪制任意線”命令后,各點連線。 4)倒圓角R8;刪除多余的點,R25圓弧端點連線;底邊繪制中心線。

5、,2020/7/30,8,6.1.2 三維線架模型實例,練習6-3,2020/7/30,9,6.1.2 三維線架模型實例,練習6-3 操作步驟提示: 1)選擇屏幕視角為等角視圖;選擇“圓心+點”命令,快速輸入圓心點坐標“0,0,0”;繪制直徑為40mm的圓。 2)2D/3D設置為2D并輸入Z軸深度為-70;選擇“矩形”命令,設置為中心點定位,然后捕捉已繪圓的圓心作為矩形的基準點,繪制120mm80mm的矩形。 3)選擇“切弧”命令后按下“切一圖素”按鈕,設置半徑為25后,單擊選取圖素;再單擊捕捉圖素中點;再單擊選擇要保留的半圓。重復上述操作,繪制另外3個半圓。以上步驟完成后的結果應如圖6-7a

6、所示。 4)選擇“切弧”命令后按下“切三圖素”按鈕,按圖6-7b所示繪制出前、后兩段相切圓弧。 5)選擇“修剪/打斷”命令按下“分割物體”按鈕,修剪掉R25多余的部分。 6)選取各圓弧后,選擇“平移”命令,按Z為25向上平移。 7)2D/3D設置為3D,選擇“繪制任意線命令”后,繪制4條垂線如圖6-7d所示。 8)選擇“切弧”命令后按下“動態(tài)切弧”按鈕,繪出4條圓弧。 9)刪除矩形4條邊線后,結果如圖6-6a所示。,2020/7/30,10,6.1.2 三維線架模型實例,練習6-4,2020/7/30,11,6.1.2 三維線架模型實例,練習6-4 操作步驟提示: 1)繪制100mm100mm

7、100mm線架模型,在等角視圖中觀察應如圖6-9a所示。 2)選擇“單體補正”命令,設置補正距離為“10”。正確設置構圖面,按圖6-9b所示,作出各偏移線。 3)各邊倒圓角R15如圖6-9c所示。 4)正確設置構圖面,按圖6-8a所示繪制6個12mm的圓。 5)選擇以上圖中應變?yōu)榇謱嵕€的圖素后,在狀態(tài)欄中“線寬”一欄處單擊鼠標右鍵,從彈出的“設置線寬度”對話框中選擇第2行粗實線后,按“確定”按鈕。,2020/7/30,12,6.1.2 三維線架模型實例,練習6-5,2020/7/30,13,6.1.2 三維線架模型實例,練習6-5 操作步驟提示: 1)在俯視圖構圖面繪制長軸半徑為100,短軸半

8、徑為75的橢圓。 2)選擇“單體補正”命令,按補正距離為“5”偏移產(chǎn)生較小的橢圓。 3)橢圓中心繪制一長度為30mm的垂線,上端點通過橢圓基準點。 4)設置線型為中心線,從橢圓基準點開始按水平、垂直繪出中心線。 5)選擇“3點畫弧”命令,如圖繪制兩條圓弧。 6)選擇“切弧”命令,按下“與圖素相切并通過一點”的按鈕,設置圓弧半徑為15,完成4處R15圓弧的繪制。,2020/7/30,14,6.2 曲面模型的構建,6.2.1 網(wǎng)格曲面(Net Surface) 6.2.2 直紋/舉升曲面(Ruled/Loft Surface) 6.2.3 旋轉曲面(Revolved Surface) 6.2.4

9、掃描曲面(Swept Surface) 6.2.5 圍欄曲面(Fence Surface) 6.2.6 牽引曲面(Draft Surface) 6.2.7 拉伸曲面(Extruded Surface) 6.2.8 其他構建曲面的方法,2020/7/30,15,6.2.1 網(wǎng)格曲面(Net Surface),網(wǎng)格曲面是指由一系列沿引導方向(along direction)和截斷方向(across direction)所繪制的曲線在相交的區(qū)域范圍內所構建的曲面。,圖6-11 網(wǎng)格曲面的形成范圍,網(wǎng)格曲面的頂點,2020/7/30,16,6.2.1 網(wǎng)格曲面(Net Surface),1曲線的串連

10、除非構成網(wǎng)格曲面的線架構都是由一系列4條曲線邊界構成的網(wǎng)狀結構,否則就應遵循以下的原則對曲線進行串連。 1)如果創(chuàng)建網(wǎng)格曲面的線架構,其在引導方向上的外形交匯于一點,則該點就稱為網(wǎng)格曲面的頂點,在對圖素進行串連之前應先按下帶狀欄上的“頂點”按鈕之后,再對各圖素進行串連。串連完成后,捕捉頂點來完成網(wǎng)格曲面的構建。 2)如圖6-14所示,(見下頁)該線架構由1條封閉的截斷外形和4條引導外形組成,4條引導外形交匯于一點,該點稱為極點,完成線架造型后,需將通過P點的兩圓弧在該點處打斷。 首先串連4條曲線,然后以“串連”方式來串連截斷方向的封閉外形曲線。 3)如圖6-15所示,(見下頁)圖a表示該線架構

11、由3條引導外形和1條截斷外形組成;圖b為用該線架構創(chuàng)建的網(wǎng)格曲面。3條引導外形在P1與P2處形成兩個極點,串連圖形之前,需將引導外形在極點處打斷。串連曲線1、2、3時需采用“部分串連”的方式,串連截斷外形4時采用“串連”即可。 4)對于如圖6-11所示的網(wǎng)格,(見上頁)完全可以以窗選方式來選取外形曲線。則該曲線及與其近似平行的曲線將被視為引導方向,其余曲線則被設置為截斷方向。,2020/7/30,17,6.2.1 網(wǎng)格曲面(Net Surface),1曲線的串連,圖6-14,圖6-15,2020/7/30,18,6.2.1 網(wǎng)格曲面(Net Surface),2曲線的相交 3創(chuàng)建網(wǎng)格曲面的操作

12、,重新選取串連,“頂點”按鈕,“Z”選項可控制曲面的位置,包括“引導方向”、“截斷方向”和“平均”3個選項。,圖6-16 Z選項不同選擇的比較,圖6-18,2020/7/30,19,6.2.1 網(wǎng)格曲面(Net Surface),2曲線的相交 如圖6-16a所示,(見上頁)繪制一個100mm60mm的矩形后,將兩側短邊向下平移10mm。利用此4條邊界線構建網(wǎng)格曲面,此時系統(tǒng)自動將第一次選取圖素的方向作為引導方向,其余圖素則由系統(tǒng)自動確定其方向,而與選取順序無關。 通過此例可知,對于構建網(wǎng)格曲面的兩個方向上的線架構,并不要求在其交點處沿曲面的法線方向也相交。 3創(chuàng)建網(wǎng)格曲面的操作 在Surfac

13、e工具欄中,單擊“網(wǎng)格曲面”按鈕,屏幕提示“選取串連1”,同時彈出“轉換參數(shù)”對話框并顯示如圖6-18所示的帶狀工具欄。(見上頁)此時,用戶即可根據(jù)線架構的特點,按照前面敘述的要點設置參數(shù)并選取串連,2020/7/30,20,6.2.2 直紋/舉升曲面(Ruled/Loft Surface),通過提供一組橫截面的外形曲線來構建曲面,直紋曲面是在相鄰的截形之間是采用直線的熔接方式;舉升曲面則采用參數(shù)化的平滑熔接方式。 1)在對圖素進行串連操作之前,應通過單擊“轉換參數(shù)”對話框中的“選項”按鈕,在彈出的“串連選項”對話框中,對串連操作進行必要的設置。 2)在進行圖素串連時,還應注意串連的起點及串連

14、的方向。若串連起點不在同一角度,可通過打斷某圖素實現(xiàn)。 3)當需要對多個截形進行串連操作時,還要注意串連的順序。串連的順序不同,創(chuàng)建曲面的結果也不同。,2020/7/30,21,6.2.2 直紋/舉升曲面(Ruled/Loft Surface),舉例,直紋曲面與舉升曲面,選取串連的位置,串連的起點應一致,2020/7/30,22,6.2.3 旋轉曲面(Revolved Surface),旋轉曲面是將選取的曲線串連按指定的旋轉軸旋轉一定角度而生成的曲面。,創(chuàng)建旋轉曲面示例,改變起始角度與終止角度,2020/7/30,23,6.2.4 掃描曲面(Swept Surface),掃描曲面是將選取的一個

15、截面外形沿著一個或兩個軌跡曲線移動,或將多個截面外形沿一個軌跡曲線移動而生成的曲面。,創(chuàng)建掃描曲面示例,2020/7/30,24,6.2.5 圍欄曲面(Fence Surface),圍欄曲面是依據(jù)選取的曲面及曲面上的一條或幾條曲線來構建一個直紋曲面。,創(chuàng)建圍欄曲面示例,圍欄曲面應用,2020/7/30,25,6.2.5 圍欄曲面(Fence Surface),練習6-14 試按如圖6-34所標注尺寸,先完成平面修剪曲面的繪制后,再按圖示尺寸繪制該修剪曲面的圍欄曲面。(圖見上頁) 操作步驟提示: 1)通過選擇“矩形形狀設置”命令,完成帶圓角矩形及平面修剪曲面的繪制。 2)通過選擇“圍欄曲面”命令

16、,在平面修剪曲面的邊界創(chuàng)建圍欄曲面。 在選取圖素串連時,對于相切的圖素可以一次串連選取所有圖素,而對于圖6-31所示的矩形邊界,串連在拐角處自動結束。,2020/7/30,26,6.2.5 圍欄曲面(Fence Surface),練習6-15 試按如圖6-35所標注尺寸,先完成圓柱曲面及螺旋線的繪制后,再按圖示尺寸要求繪制該圓柱面的圍欄曲面。(圖見上頁) 操作步驟提示: 1)利用前面學過的直紋曲面、旋轉曲面、掃描曲面均可繪制圖中所示的圓柱面。 2)通過選擇“繪制螺旋線”命令可繪制出與圓柱面相適應的螺旋線。 3)通過選擇“圍欄曲面”命令,按圖中所標注的尺寸繪制圍欄曲面。,2020/7/30,27

17、,6.2.6 牽引曲面(Draft Surface),牽引曲面是將選取的曲線串連沿給定的方向擠壓而生成的曲面。,牽引曲面實例,單擊此按鈕將彈出“平面選項”對話框,2020/7/30,28,6.2.6 牽引曲面(Draft Surface),練習6-16 試按如圖6-38所標注尺寸,完成圖示牽引曲面的繪制。(見上頁) 操作步驟提示: 1)在俯視圖平面內繪制一個50mm30mm的矩形后,通過平移得到50mm30mm50mm的線架圖形。 2)右部距頂邊15mm繪制一平行線或繪制兩個點。 3)以底面中心為基準點繪制一個橢圓。 4)選擇“牽引曲面”命令,設置由平面確定牽引高度,并由兩線或三點確定平面,設

18、置拔模角度為8,最后應得到如圖中所示的牽引曲面。,2020/7/30,29,6.2.7 拉伸曲面(Extruded Surface),拉伸曲面是以封閉的曲線串連為基礎,產(chǎn)生一個包括頂面與底面的封閉曲面。,拉伸曲面示例,2020/7/30,30,6.2.7 拉伸曲面(Extruded Surface),練習6-17 試按如圖6-41a所標注尺寸完成三維線架模型后,完成如圖6-41c所示的曲面模型。(見上頁) 操作步驟提示: 1)首先按圖6-41a所標注尺寸繪制三維線架模型。 2)對頂平面R600與R40構成的封閉輪廓進行拉伸操作,創(chuàng)建的封閉曲面如圖6-41b所示。 3)刪除頂平面的曲面后結果如圖

19、6-41c所示。,2020/7/30,31,6.2.8 其他構建曲面的方法,1曲面補正 2平面修剪 3由實體產(chǎn)生,補正曲面示例,平面修剪曲面示例,由實體創(chuàng)建曲面示例,2020/7/30,32,6.2.8 其他構建曲面的方法,1曲面補正 曲面補正功能是將選取的曲面按指定的距離和方向進行偏移而生成新的曲面。數(shù)控加工中電極的加工由于要考慮放電間隙,一般比加工的型腔表面要小0.10.2mm,即可利用曲面補正功能來設計電極的尺寸;又如對于等壁厚的零件,外形曲面繪制完成后,利用曲面補正可直接得到其內形表面。 練習6-18 試對圖6-41c所繪制的拉伸曲面進行曲面補正的練習,設曲面補正的距離為10mm,分別

20、完成兩個方向的補正曲面創(chuàng)建,最后結果應如圖6-43所示。,2020/7/30,33,6.2.8 其他構建曲面的方法,2平面修剪 “平面修剪”命令可通過選取同一構圖面內的若干封閉外形來構建曲面,也可以選擇“手動串連”后,通過選取曲面及曲面邊界來構建曲面,構建的平面曲面將以串連曲線為邊界進行修剪,因此稱為平面修剪曲面或平面邊界曲面,而原曲面則被隱藏。當同時選取多個封閉邊界時,允許在一個最大邊界的內部再選取小的邊界,但創(chuàng)建曲面后,小邊界的內部將成為孔洞。 3由實體產(chǎn)生 在Mastercam中,實體與曲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例如,可以由薄片實體或封閉實體的表面來創(chuàng)建曲面,也可由開放的曲面創(chuàng)建薄片實體或由

21、封閉的曲面創(chuàng)建封閉實體。,2020/7/30,34,6.2.8 其他構建曲面的方法,4基本曲面 包括“畫圓錐體”、“畫立方體”、“畫球體”和“畫圓環(huán)體”共計5個命令。,圖形的動態(tài)形成過程及曲面模型,“掃描”選項欄及部分球體,“基本曲面”繪圖示例,2020/7/30,35,6.2.8 其他構建曲面的方法,4基本曲面 在“繪圖”下拉菜單中,將光標指針指向“基本曲面”(“Primitives”)或直接單擊Sketcher工具欄中“畫圓柱體”按鈕右部的下拉箭頭,都將顯示如圖所示的下拉菜單。,對于圓柱體、圓錐體和立方體的繪制可遵循先以坐標輸入或用光標捕捉定義出基準點的位置,然后拖動鼠標至適當位置后單擊定

22、義出外形,再沿高度方向拖動鼠標至適當位置后單擊定義其高度;對于球體的繪制只需前兩步即可完成,而對于圓環(huán)體的繪制第2步是定義圓環(huán)半徑,第3步是定義小圓半徑。(操作步驟見上頁圖),2020/7/30,36,6.2.8 其他構建曲面的方法,基本曲面的對話框,“圓柱狀”對話框,“圓錐體”對話框,“立方體”對話框,“圓環(huán)體”對話框,2020/7/30,37,6.2.8 其他構建曲面的方法,基本曲面的對話框 1)所有“基本曲面”都有“軸的定位”選項欄,用于設置軸線的方向,其中的“X”、“Y”、“Z”是指WCS的坐標軸,也可以選擇一條線段或兩個點來定義軸線的方向。 2)對于繞軸線旋轉得到的圓柱體、圓錐體、球

23、體及圓環(huán)體,都有“掃描”選項欄用于設置繞軸旋轉的起始角度及終止角度,則繪出的僅是部分回轉體表面。 3)對于立方體的繪制,在對話框中將顯示“固定的位置”選項欄用于設置矩形底面上的哪個點作為基準點。 4)所有的對話框在默認情況下都未展開,如需設置時應將其展開。,2020/7/30,38,6.3 曲面的編輯,6.3.1 曲面倒圓角(Surface Fillet) 曲面倒圓角功能可在曲面與曲面、曲線與曲面、曲面與平面之間形成圓角過渡。 6.3.2 曲面熔接(Surface Blend) 曲面熔接功能包括“2曲面熔接”、“3曲面熔接”和“3圓角曲面熔接”三種命令,可以在給定的曲面之間形成平滑的曲面過渡。

24、,“曲面倒圓角”下拉菜單,“曲面熔接”下拉菜單,2020/7/30,39,6.3 曲面的編輯,6.3.3 曲面修整(Surface Trim) 曲面修整包括“修整至曲面”、“修整至曲線”和“修整至平面”三種功能。 6.3.4 其他曲面編輯功能 包括“修剪延伸曲面到邊界” 、“恢復修剪” 、“恢復邊界” 、“填補內孔” 、“打斷曲面” 、“曲面延伸”等命令 。,2020/7/30,40,6.3.1 曲面倒圓角(Surface Fillet),1曲面/曲面 可在曲面與曲面之間進行倒圓角操作。 (1)操作 單擊“曲面/曲面”倒圓角命令按鈕,捕捉第一組需要倒圓角的曲面,再捕捉第二組要倒圓角的曲面并再次

25、用Enter鍵結束 (2)對話框 單擊“選擇第一曲面”或“選擇第二曲面”按鈕,重新選取第一組曲面或第二組曲面;對未能生成圓角的某些部位,單擊“選取雙向”按鈕后,選擇第一組曲面和指定一點,然后再選擇第二組曲面和指定一點;單擊“選項”按鈕可打開“曲面倒圓角選項”對話框,進行必要的設置。,2020/7/30,41,6.3.1 曲面倒圓角(Surface Fillet),(3)“曲面倒圓角選項”對話框 在此可以設置產(chǎn)生圖素的形式。 (4)“變化圓角”倒圓角 若需要創(chuàng)建變半徑的圓角曲面,可單擊“兩曲面倒圓角”對話框左上角的“展開”按鈕,展開的部分如圖所示。,變半徑的設置,2020/7/30,42,6.3

26、.1 曲面倒圓角(Surface Fillet),(5)“曲面/曲面”倒圓角實例1:各處圓角半徑為6,對圖示40mm30mm25mm的封閉曲面,按曲面1與曲面2、曲面1與曲面3、曲面2與曲面3分別進行倒圓角操作,圓角半徑為5并修剪各曲面。,2020/7/30,43,6.3.1 曲面倒圓角(Surface Fillet),2曲線/曲面 曲線/曲面”倒圓角命令可在曲線與曲面之間進行倒圓角操作,創(chuàng)建的圓角曲面以曲線為其一條邊界,另一邊界則與曲面相切。 對圖示線架模型,完成網(wǎng)格曲面的繪制后,利用網(wǎng)格曲面及向內偏移的橢圓曲線,可創(chuàng)建圓角曲面。,說明:在創(chuàng)建曲面之前,請先將曲面類型設置為“參數(shù)式”,以加速

27、創(chuàng)建圓角曲面時的計算。(參考教材P129),2020/7/30,44,6.3.1 曲面倒圓角(Surface Fillet),3曲面/平面 曲面與平面之間倒圓角,創(chuàng)建的圓角曲面與曲面及平面均相切,而平面可以是構圖面也可以由圖素定面。 對圖示的圍欄曲面進行倒圓角操作。按圖示對話框設置參數(shù),倒圓角的結果如圖所示。,2020/7/30,45,6.3.2 曲面熔接(Surface Blend),12曲面熔接 對圖6-14a為避免熔接后在頂部中心出現(xiàn)缺陷,可以在圖中P點處繪制一個0.01mm的圓,并修剪兩條相交的弧線如圖6-72所示。 1)按圖6-73a平移修剪后的頂面弧線,平移距離10mm。 2)按圖

28、6-73b作直紋曲面。 3)單擊 “2曲面熔接”按鈕,屏幕提示“選取曲面去熔接”。如圖6-73b所示,在P1處單擊選取曲面1后移動光標到P2處再次單擊,單擊“反向”按鈕,使熔接曲線平行于曲面邊;在P3處單擊選取曲面2后移動光標到P4處再次單擊,單擊“反向”按鈕,設置“兩曲面熔接”對話框中的熔接值。 4)刪除兩直紋曲面及多余弧線,鏡像已創(chuàng)建的熔接曲面,結果如圖6-73d所示。,2020/7/30,46,6.3.2 曲面熔接(Surface Blend),12曲面熔接,在P點處修剪,2曲面熔接實例,由線架構創(chuàng)建網(wǎng)格曲面,練習:操作步驟見上頁,2020/7/30,47,6.3.2 曲面熔接(Surf

29、ace Blend),23曲面熔接 3曲面熔接可以在3個曲面之間創(chuàng)建熔接曲面。其操作過程與2曲面熔接相似,但此時設置的熔接值是包括3個曲面的熔接值。 練習6-27 試完成如圖6-75所示的3曲面熔接實例。,圖6-75 3曲面熔接實例,2020/7/30,48,6.3.2 曲面熔接(Surface Blend),33圓角曲面熔接 3圓角曲面熔接一般用于在曲面與曲面倒圓角之后,再對已創(chuàng)建的3個圓角曲面進行熔接,以便在3圓角曲面的交接處得到光滑的圓角過渡。 4曲面交角處理 如何對3圓角曲面進行圓角過渡以得到光滑的曲面熔接是曲面造型中的重要問題。需依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才能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30、。,兩種結果比較,“三個圓角曲面熔接”對話框,2020/7/30,49,6.3.2 曲面熔接(Surface Blend),4曲面交角處理 (1)3圓角曲面半徑相等 操作步驟如下: 1)設置各曲面的法線方向均朝內。 2)選擇“曲面/曲面”倒圓角命令,第1組曲面選1,第2組曲面選2、3、4、5,在“兩曲面倒圓角”對話框中,設置圓角半徑為5并對原曲面進行修整。 3)繼續(xù)選擇“曲面/曲面”倒圓角命令,第1組曲面選2,3,第2組曲面選4、5,在“兩曲面倒圓角”對話框中,設置圓角半徑為5并對原曲面進行修整。 4)選擇“3圓角曲面”命令,依次選取各圓角曲面,重復相同的操作4次,前3次用“應用”按鈕結束,最

31、后1次用Esc鍵結束,結果如圖6-78d所示。,2020/7/30,50,6.3.2 曲面熔接(Surface Blend),4曲面交角處理 (2)3圓角曲面1大2小 1大2小是指1個棱邊圓角半徑較大,其余兩個棱邊圓角半徑較小并且相等的情況。如圖6-79a所示,在曲面造型時直接生成較大的圓角半徑如圖6-79b所示;然后選擇“曲面/曲面”倒圓角命令,第1組選取頂面;第2組選取所有側面也包括圓角部分的曲面。,圖6-79 曲面交角處理2,2020/7/30,51,6.3.2 曲面熔接(Surface Blend),4曲面交角處理 (3)3圓角曲面1小2大 1小2大是指1個棱邊圓角半徑較小,其余兩個棱

32、邊圓角半徑較大并且相等的情況。 1)按圖6-80a所示繪制3個曲面并設置曲面法線方向朝內。 2)選擇“曲面/曲面”倒圓角命令,按圖6-80a所示的曲面編號選取曲面,第1組選取曲面1;第2組選取曲面2、3,設置圓角半徑為8,生成圓角的結果如圖6-80b所示。 3)選擇“曲面/曲面”倒圓角命令,按圖6-80b所示的曲面編號選取曲面,第1組選取曲面1、2;第2組選取曲面3、4,設置圓角半徑為5,倒圓角結果如圖6-80c所示。,圖6-80 曲面交角處理3,2020/7/30,52,6.3.2 曲面熔接(Surface Blend),4曲面交角處理 (4)3圓角曲面半徑不等 為簡單計,只取3個相交曲面進

33、行討論。 1)按圖6-81a所示繪制3個曲面并設置曲面法線方向朝內。 2)選擇“曲面/曲面”倒圓角命令,按圖6-81a所示的曲面編號選取曲面,第1組選取曲面1;第2組選取曲面2,設置圓角半徑為8mm,生成R8圓角曲面;第1組選取曲面1;第2組選取曲面3,設置圓角半徑為5,生成R5圓角曲面,結果如圖6-81b所示。 3)選擇“曲面/曲面”倒圓角命令,按圖6-81b所示的曲面編號選取曲面,第1組選取曲面1、2;第2組選取曲面3、4,設置圓角半徑為3,生成結果如圖6-81c所示。,圖6-81 曲面交角處理4,2020/7/30,53,6.3.3 曲面修整(Surface Trim),1修整至曲面 此

34、功能可在一個曲面與多個曲面的相交處進行修剪。 繪制線架及創(chuàng)建曲面后,單擊 “修整至曲面”按鈕,按屏幕提示選取直紋曲面后按Enter鍵,再選取4個圓柱面后按Enter鍵。用鼠標光標捕捉到直紋曲面后移至要保留的位置再次單擊;再用鼠標光標捕捉1個圓柱面并移至要保留的位置后再次單擊。,圖6-84 修整至曲面實例,2020/7/30,54,6.3.3 曲面修整(Surface Trim),2修整至曲線 此功能可利用一條或多條曲線對曲面進行修剪,當用于修剪的曲線不在曲面上時,系統(tǒng)將以投影方式來確定修剪邊界。 以圖6-84a所示線架模型為例,用兩個R60的圓弧構建直紋曲面,用4個20mm的圓為修整曲線,繪制

35、的圖形如圖6-86a所示。,圖6-86 修整至曲線實例,2020/7/30,55,6.3.3 曲面修整(Surface Trim),3修整至平面 通過定義的平面對多個曲面進行修整并保留平面法線方向一側的曲面。 可以以窗選方式來選取曲面,將彈出“平面選項”對話框,用X、Y、Z的輸入框設置平面到WCS原點的X、Y、Z向距離,或選擇其他設置平面的方法。單擊 “確定”按鈕,屏幕顯示預覽圖形并顯示如圖6-88所示的帶狀工具欄。其中有一個最長的按鈕“Delete surfaces on Other side of plane”,按下該按鈕,則自動刪除平面另一側未被修剪的曲面。,圖4-51 “平面選項”對話

36、框,圖6-88 修整至平面帶狀工具欄,2020/7/30,56,6.3.4 其他曲面編輯功能,1修剪延伸曲面到邊界 可通過選取曲面及延伸曲面的邊界來創(chuàng)建新的曲面。 如圖6-90所示,圖a表示用“平面修剪”命令繪制1個平面修剪曲面;圖b表示選取此命令后單擊P1處及P2處后直接按Enter鍵的結果;圖c表示選取此命令后,單擊P1處、P2處及P3處后,并按圖6-89設置的結果。,圖6-90 “修剪延伸曲面到邊界”命令實例,圖6-89 修剪延伸曲面到邊界帶狀工具欄,2020/7/30,57,6.3.4 其他曲面編輯功能,2恢復修剪 對于修剪過的曲面利用此命令可恢復其原始曲面。其操作過程很簡單,選擇命令

37、后即可按屏幕提示選取要恢復修剪的曲面,則該曲面恢復到原始曲面。繪制如圖6-45b所示曲面,可以利用此命令做恢復修剪的練習。 3恢復邊界 對于修剪過的曲面利用此命令可對選取的曲面邊界區(qū)域恢復其曲面,當選取的是曲面內部的邊界時,還將彈出“警告”對話框,詢問“要移除所有的內部邊界嗎?”,選擇“否”時只恢復選取邊界曲線內的曲面。 4填補內孔 此命令與恢復邊界命令的操作方法相似,但此處是增加新的曲面而不是恢復原曲面;另一個不同之處是,此功能可以通過選取實體面及孔邊界在有實體孔的平面表面創(chuàng)建曲面。,2020/7/30,58,6.3.4 其他曲面編輯功能,5打斷曲面 此命令可將一個曲面沿其縱向或橫向打斷成兩

38、個獨立的曲面。單擊曲面后用動態(tài)的箭頭顯示打斷的位置,再次單擊后曲面將被打斷,通過“切換”按鈕來改變切割的方向。 6曲面延伸 此命令可通過選取曲面及曲面邊界將曲面按線性方向或原曲面走向延伸到指定的平面或延伸指定的距離。,2020/7/30,59,6.4 曲線的構建,6.4.1 繪制曲面邊界曲線 6.4.2 繪制剖切線 6.4.3 繪制其他曲線 1常參數(shù)曲線(Constant Parameter Curve) 2曲面流線(Flowline Curve) 3動態(tài)繪線(Dynamic Curve) 4曲面曲線(Surface Curve) 5分模線(Part Line Curve) 6交線(Curve at Intersection),2020/7/30,60,6.4.1 繪制曲面邊界曲線,1指定邊界(Curve on One Edge) 通過選取曲面并移動箭頭到曲面的一條邊界處來創(chuàng)建該位置的邊界曲線,對于實體則可以直接選取實體的一個棱邊來創(chuàng)建該棱邊的邊界曲線。 若選取的曲面是修剪的曲面,則在選取修剪的邊界后,其上的“角度打斷”按鈕及其后的輸入框將被激活,若預覽圖形顯示的結果確實為單一邊界曲線,即可直接按Ent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